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急救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0:06


一种急救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急救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设备、器具、仪器、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免疫学、药理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医院急救科常会使用吸痰装置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现有的急救科用呼吸机吸痰装置运行方式单一,使得装置的实用性较小,同时装置在运行时,由于吸力过大,常会造成患者喉部不适。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急救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急救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救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左端固定连通有面罩,所述通气管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通有增压机构,且通气管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减压机构,所述通气管底面的左侧固定连通有第一活塞筒,所述第一活塞筒的底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至第一活塞筒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塞筒的内部放置有活塞块,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活塞块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通气管底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集液瓶,所述通气管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底面延伸至集液瓶的内部,所述通气管底面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所述气囊远离软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一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增压机构包括第二活塞筒,所述第二活塞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压簧,且第二活塞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面与压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筒外表面的上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

优选的,所述减压机构包括第三活塞筒,所述第三活塞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贯穿第三活塞筒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三活塞筒的内部,所述第三活塞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上表面的中部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活塞筒左侧面的下部镶嵌有第二单向阀,且第三活塞筒的内底壁镶嵌有第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气端和第三单向阀的出气端均与第三活塞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气端与外部相连通,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气端与通气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三活塞筒背面的上部开设有圆孔。

优选的,所述活塞块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塞筒的内部滑动连接,且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塞筒的螺纹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的外表面与通气管的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面罩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层,所述集液瓶的外表面设置有观察窗。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急救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通过减压机构、软管、气囊和第一单向阀之间的配合设置,电动伸缩杆带动活塞板上下移动,将通气管内部空气吸至外部,同时可通过手动不断按压气囊,将通气管内部空气吸至外部,完成吸痰的过程,使得装置具备电动和手动两种运行方式,增大装置的实用性。

二、本发明通过设置增压机构,即第二活塞通、压簧、活塞、通孔和通槽之间的配合设置,当通气管的内部气压过小时,活塞向下移动,使得外部空气可依次通过通孔和通槽流至通气管的内部,减少因吸力过大造成喉部不适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增压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减压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气管;2、面罩;3、增压机构;4、减压机构;5、第一活塞筒;6、螺纹杆;7、活塞块;8、集液瓶;9、导流板;10、软管;11、气囊;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活塞筒;14、压簧;15、活塞;16、通孔;17、第三活塞筒;18、电动伸缩杆;19、活塞板;20、第二单向阀;21、第三单向阀;22、圆孔;23、把手;24、加强筋;25、橡胶层;26、观察窗;27、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急救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包括通气管1,通气管1的左端固定连通有面罩2,通气管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通有增压机构3,且通气管1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减压机构4,通气管1底面的左侧固定连通有第一活塞筒5,第一活塞筒5的底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延伸至第一活塞筒5的内部,第一活塞筒5的内部放置有活塞块7,螺纹杆6的顶端与活塞块7的底面转动连接,通气管1底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集液瓶8,通气管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板9,导流板9的底面延伸至集液瓶8的内部,通气管1底面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软管10,软管10远离通气管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11,气囊11远离软管10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一单向阀12,第一单向阀12的进气端与气囊11的内部相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2的出气端与外部相连通。

增压机构3包括第二活塞筒13,第二活塞筒1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压簧14,且第二活塞筒1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15,活塞15的底面与压簧14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筒13外表面的上部开设有通孔16,活塞15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27。当通气管1的内部气压过小时,活塞15向下移动,使得外部空气可依次通过通孔16和通槽27流至通气管1的内部,减少因吸力过大造成喉部不适的可能性。

减压机构4包括第三活塞筒17,第三活塞筒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8,电动伸缩杆18的型号为LX800,电动伸缩杆18的输出端贯穿第三活塞筒17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三活塞筒17的内部,第三活塞筒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9,活塞板19上表面的中部与电动伸缩杆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三活塞筒17左侧面的下部镶嵌有第二单向阀20,且第三活塞筒17的内底壁镶嵌有第三单向阀21。电动伸缩杆18输出端收缩时,带动活塞板19上移,使得通气管1内部空气通过第三单向阀21流至第三活塞筒17的内部,电动伸缩杆18的输出端延伸时,带动活塞板19下移,使得第三活塞筒17内部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20流至外部。

第二单向阀20的进气端和第三单向阀21的出气端均与第三活塞筒17的内部相连通,第二单向阀20的出气端与外部相连通,第三单向阀21的进气端与通气管1的内部相连通,第三活塞筒17背面的上部开设有圆孔22。确保第三活塞筒17的内部的空气流向,设置的圆孔22使得活塞板19上部的气压始终与外部相同,使得活塞板19的移动更为顺畅。

活塞块7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塞筒5的内部滑动连接,且螺纹杆6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塞筒5的螺纹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避免通气管1内部痰液流至第一活塞筒5的内部,影响后续对活塞块7的调节。

通气管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23,且把手23的外表面与通气管1的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24。设置的把手23便于手持操作,设置的加强筋24使得把手23的结构稳定。

面罩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层25,集液瓶8的外表面设置有观察窗26。设置的橡胶层25起到一定缓冲的同时,使得面罩2与患者面部的接触更为紧密,设置的观察窗26便于观察集液瓶8内部痰液的量并及时处理。

工作原理:将电动伸缩杆18与电源相连通,橡胶层25贴合于患者面部并手持把手23,电动伸缩杆18输出端收缩时,带动活塞板19上移,使得通气管1内部空气通过第三单向阀21流至第三活塞筒17的内部,电动伸缩杆18的输出端延伸时,带动活塞板19下移,使得第三活塞筒17内部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20流至外部,进而通过控制气流使得患者后部痰液吸至导流板9的左侧面或集液瓶8内壁的上方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集液瓶8的内部,当通气管1的内部气压过小时,活塞15向下移动,使得外部空气可依次通过通孔16和通槽27流至通气管1的内部,减少因吸力过大造成喉部不适的可能性,可通过旋转螺纹杆6,使得活塞块7上下移动,改变通气管1内部的空气流速,使得装置的适用人群范围更广,同时也可手动不断按压气囊11,使得通气管1内部空气依次通过软管10、气囊11和第一单向阀12流至外部,进而完成吸痰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安装”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急救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
  • 一种新生儿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25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