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静电鞋及生产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1:15


一种防静电鞋及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静电鞋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防静电鞋是生产车间和高级试验室为减少或消除静电危害而穿着的一种工作鞋。防静电鞋可以将静电从人体导向大地,从而消除人体静电。

通常防静电鞋采用静电耗散材料制作鞋底,与鞋帮一体成型,然后进行上线加固,以有效释放静电。其中,静电耗散材料是能够将导电体上的电荷以静电中和、泄露、放电等方式,使之部分或全部消失的材料,如:导电PVC或导电PU。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为了保证人体与鞋底之间导电良好,人员穿上防静电袜后,人员的脚部通过防静电袜直接踩踏于防静电鞋的鞋底上,舒适性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穿着防静电鞋时,人员脚部的舒适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防静电鞋及生产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静电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静电鞋,包括鞋面以及鞋底,所述鞋底包括:

大底,其底面用于抵接地面,且所述大底具有导电性;

中底,设于所述大底的上方;以及

静电布,贴合于所述中底的上下两侧;

且所述静电布还贴合于大底的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着本防静电鞋时,人体通过防静电袜、静电布、大底与地面之间导通,以有效释放静电;同时,大底用于接触地面,以释放静电并实现防滑,中底用于承托脚部,有利于提高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静电布设有多片,至少一片所述静电布贴合于中底的顶面,至少一片所述静电布贴合于中底的底面;

所述鞋底还包括:

静电线,贯穿所述中底及中底两侧的静电布,并实现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于中底上方的静电布用于接收来自人体的电荷,随后电荷沿静电线穿过中底,移动至中底下方的静电布,进而通过大底向地面移动。

可选的,还包括:

鞋垫,其上下两侧均贴合有所述静电布,且所述静电线贯穿鞋垫及鞋垫两侧的静电布,并实现固定;

所述鞋垫下方的静电布贴合中底上方的静电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鞋垫承托脚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舒适性,同时,利用静电布以及静电线及时、有效的释放静电。

可选的,所述大底包括:

基体,其底面用于抵接地面,且所述基体的底面处设有嵌槽;以及

导电件,嵌设于所述嵌槽内,所述导电件的底面用于抵接地面;

且所述导电件的上端贯穿所述基体并贴合至中底下方的静电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体的底面主要用于实现防滑,导电件用于释放静电,以控制导电件的使用量,在保证防静电效果的同时,控制防静电鞋的成本。

可选的,所述嵌槽未贯穿基体,所述嵌槽朝下的侧壁设有连通孔,所述导电件的上端嵌设于连通孔内,且所述导电件的上端用于贴合于中底下方的静电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底的顶面一体成型,使得顶面平整,有利于提供脚部的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导电件包括:

导电块,其底面用于抵接地面;以及

导电绳,连接于所述导电块的上端,且所述导电绳贯穿基体;

所述连通孔间隔设有两个;所述导电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电块的上端,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所述连通孔后再连接于导电块的上端,并使得所述导电绳的上端贴合于中底下方的静电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静电布贴合于大底的顶面,以增大与中底下方的静电布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电荷在静电布与静电鞋之间的移动,以有效释放静电。

可选的,所述基体依次分为脚掌区、弓部区以及脚跟区,所述嵌槽位于脚掌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的脚部可依次划分为脚跟部、足弓以及脚掌部;行走时,脚后跟部先着地,并将重心移向脚掌,然后以拇趾为主的各趾蹬着地面向前运动,同时另一只脚后跟开始踏地;即行走时,脚掌有蹬地的动作;

蹬地时,脚掌、防静电袜、静电布以及导电件相互抵紧,利于电荷的传导;同时,导电件抵紧地面,以有效释放静电。

可选的,所述鞋面包括:

鞋头;

鞋舌,连接于所述鞋头的后端;

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鞋头的后端,且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鞋舌的两侧;

系带部,设有两个,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上端,每个所述系带部上均间隔设有系带孔;

鞋尾,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后端;以及

鞋带,穿设于两个所述系带部的系带孔内;

一个所述系带部与一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拉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鞋带调节两侧系带部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鞋面与脚背的贴合程度;穿、脱本防静电鞋时,通过拉链调节系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快速穿、脱。

可选的,另一个所述系带部与另一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连接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片可采用布料,以便于系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弯曲变形,以使得鞋面更好的贴合于脚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静电鞋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静电鞋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刷防水液,防静电鞋清洗干净之后,用刷子沿大底一圈刷防水液,并让防水液浸入到针孔里形成防水膜;

防水测试,取小一码的楦头,并在楦头上套上白袜子,放入鞋子中,水槽中加入色素,把鞋子放入水槽中浸水,并用尺子测试鞋子浸入后的水位为4CM,浸水4小时后,从水槽中拿出鞋子,将附在鞋面上的水渍用毛巾擦干净,脱出楦头观察白袜子上是否被染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试防静电鞋的防水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穿着本防静电鞋时,人体通过防静电袜、静电布、大底与地面之间导通,以有效释放静电;

2.蹬地时,脚掌、防静电袜、静电布以及导电件相互抵紧,利于电荷的传导;同时,导电件抵紧地面,以有效释放静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鞋底处防滑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大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鞋垫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鞋垫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连接部与系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拉链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鞋底;11、大底;111、基体;112、嵌槽;113、连通孔;114、形变孔;115、导电件;116、导电块;117、导电绳;12、中底;13、凸条;2、鞋垫;21、柔性垫;3、鞋面;31、鞋头;32、连接部;321、透气孔;33、鞋尾;34、鞋舌;35、系带部;36、系带孔;37、拉链;38、连接片;4、静电布;5、静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静电鞋,包括鞋底1、鞋垫2以及鞋面3。鞋底1以及鞋垫2均具有导电性,人员穿着有防静电袜后,再穿着防静电鞋,鞋底1与地面接触,以释放人体的静电。

参照图2、3,鞋底1包括大底11以及中底12。大底11的底面设有防滑纹,用于抵接地面以实现防滑;同时,大底11包括基体111以及导电件115。

基体111可采用普通橡胶,其不具有导电性,主要用于接触地面,并实现防滑;基体111沿鞋长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分为脚掌区、弓部区以及脚跟区,并依次用于承托脚掌、足弓以及脚跟。

参照图2、3,基体111的底面且位于脚掌区设有嵌槽112,嵌槽112的槽深小于基体111的厚度,同时,嵌槽112朝下的侧壁处间隔设有两个连通孔113,两个连通孔113沿鞋长方向排列,且两个连通孔113沿竖直方向贯穿基体111。

参照图2、3,导电件115包括导电块116以及导电绳117。导电块116可采用导电橡胶等材质,并嵌设于嵌槽112内,同时,导电块116与基体111之间可采用粘接的形式实现固定连接;导电绳117的一端通过导电胶水粘接至导电块116的上端,导电绳117的另一端先从下往上贯穿一个连通孔113,再从上往下贯穿另一个连通孔113,随后,导电绳117的该端部亦通过导电胶水粘接至导电块116的上端。

参照图3、4,中底12贴合于大底11的上端,且中底12上还设有静电布4以及静电线5;静电布4设有两个,并分别贴合于中底12的上、下两表面,静电线5贯穿中底12及两侧的静电布4,以实现静电布4与中底12之间的固定,并通过静电线5实现两片静电布4之间的电荷传递。中底12下方的静电布4的底面贴合于导电绳117的上端,且静电布4与导电绳117之间可刷涂导电胶水,以实现静电布4与导电绳117之间的固定,并辅助电荷的传递;而中底12与大底11之间刷涂普通PU胶水,以实现中底12与大底11之间的固定。

同时,参照图3,大底11顶面处且位于连通孔113的周侧间隔设有三根凸条13,三根凸条13沿鞋长方向排列,每根凸条13均设有V形,且V形开口朝向大底11的脚跟区。

参照图5、6,鞋垫2用于贴合至中底12的顶面处,且鞋垫2的上下两表面亦通过静电线5缝合有静电布4,且鞋垫2下方的静电布4贴合于中底12上方的静电布4,鞋垫2上方的静电布4用于贴合至人体脚部。

鞋垫2的下表面处且正对大底11脚跟区的位置设有柔性垫21,柔性垫21可采用海绵等材质,且本实施例中,柔性垫21设为六方盘状,穿着时,该柔性垫21用于承托脚跟;同时,大底11的顶面处间隔设有形变孔114,形变孔114主要分布于大底11的脚跟区以及弓部区连接脚跟区的一端,承托脚跟时,多个形变孔114以便于大底11发生形变,有利于提高舒适性。

参照图1、2,鞋面3沿沿鞋长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分为鞋头31、连接部32以及鞋尾33;连接部32设有两个,连接部32的前端固定连接于鞋头31的后端,且两个连接部32分别位于鞋头31后端的左右两端,而鞋头31后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鞋舌34;鞋尾33呈U形,且U形开口朝向鞋头31,鞋尾33的前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部32的后端。

参照图4,鞋头31、连接部32以及鞋尾33的下端均包覆至中底12的下表面,鞋面3随中底12一起粘接至大底11上,且鞋头31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大底11的脚掌区,连接部32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大底11的弓部区,鞋尾33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大底11的脚跟区。

参照图1,连接部32的上端还设有系带部35,两个系带部35位于鞋舌34的两侧,且每个系带部35上均间隔设有五个系带孔36,每个带部上的系带孔36沿鞋长方向排列,系带孔36用于供下带穿设,进而调节两个系带部35之间的间距,以使得鞋舌34、连接部32更好的贴合于脚部。且连接部32上间隔设有透气孔321。

参照图7、8,每组系带部35与连接部32之间,系带部35下端的前部与连接部32之间固定连接,而系带部35下端的后部与连接部32之间设有开口;一组系带部35与连接部32之间的开口内设有拉链37,另一组系带部35与连接部32之间的开口内设有连接片38,连接片38可采用布料;同时,本实例中,穿着状态下,拉链37位于大拇指一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静电布4、静电线5、导电胶水以及导电绳117,实现人体脚部与导电块116之间的导通,以消除人体的静电。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防静电鞋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11、车静电布4

1)在中底12的顶面、底面处以及鞋垫2的顶面、底面处均划出定位线;

2)取四个静电布4分别贴附至中底12的顶面、底面处以及鞋垫2的顶面、底面处,并依据定位线调整静电布4的位置;

3)放置到缝纫机上,利用静电线5将静电布4缝合至中底12、鞋垫2上,同时,车鞋垫2时静电线5不要太紧,以免造成鞋垫2凸凹不平而影响通电效果。

12、鞋底1检验(与工序11、车静电布4为并行工序)

大底11生产前对入库原料进行测试;大底11下线后对导电效果进行抽检测试;大底11入库后对大底11进行外观全检,同时还有对导电效果进行抽检测试,抽检比例为每批次百分之十,并做好记录。导电效果依据国标进行判断。国标的带电材料判定:导体材料阻值为10^3Ω~10^5Ω;防静电材料阻值为10^6Ω~10^11Ω;绝缘体材料阻值为≥10^12Ω。

20、刷静电胶

参照图3、4,鞋面3与中底12粘接完成后,鞋面3的下端包覆至中底12的底面边缘。中底12底面边缘一圈刷普通PU胶水,中底12底面处静电布4位置刷导电胶水;同时,取合格的大底11,大底11顶面边缘一圈刷普通PU胶水,大底11连通孔113、导电绳117处刷导电胶水。同时,现场作业一定要把导电胶水和普通PU胶水分开并做好标识,以免混用。

30、成品鞋静电测试

鞋垫2置于成品防静电鞋内,28℃环境温度,防静电鞋以及测量仪器的外电极放置到金属托盘内,导电块116的底面通过金属托盘与外电极导通,测量仪器的内电极置入防静电鞋内,并使得内电极抵接鞋垫2上方的静电布4,通过测量仪器测量鞋垫2上方静电布4至导电块116底面之间的阻值,并依据国标进行判断。

40、刷防水液

1)鞋子清洗干净之后,用刷子沿大底11与鞋面3一圈刷防水液,并让防水液浸入到针孔里形成防水膜;

2)用不掉毛的干布把鞋面3残留的防水液擦均匀,鞋面3不能有防水液痕迹残留,同时溢出的防水液不能污染大底11。

50、防水测试

1)测试前先将鞋垫2等从鞋内,称出鞋子的克重,并做好记录;

2)用小一码的楦头放入鞋子中(鞋子不要变形),把鞋子放入水槽中浸水,并用尺子测试鞋子浸入后的水位为4CM;

3)浸水测试4小时后,从水槽中拿出鞋子,将附在鞋面3上的水渍用毛巾擦干净;

4)脱出楦头用手伸进去鞋子内里四周一圈确认是否有发生进水的情况。

如果有明显进水,则测试不合格,并查找原因提出改善方案;如果没有明显进水,并将测试鞋再次称重,重量增加在10g以内为合格。

测试时,也可以在水槽中加入红色素,楦头上套上白袜子,若测试后,白袜子被染色,则测试不合格,并通过观察白袜子被染色的位置,以快速确定漏水位置,并查找漏水原因;若白袜子上未染色,则将测试鞋再次称重,重量增加在10g以内为合格。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防静电鞋及生产工艺
  • 一种防静电安全鞋加工使用的防静电剂添加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51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