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散热体和油汀取暖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4:22


散热体和油汀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体和应用该散热体的油汀取暖器。

背景技术

油汀主要利用电热管加热周围的导热油,再通过散热体将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室内温度升高。油汀的存在预热时间较长,升温速率较慢的问题,现有的油汀为了使导热油快速加热在散热体内流动,一般会增加加热件的功率,如此会使得油汀的功耗提升。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体,旨在促进导热油内循环的同时,还能破坏、切断散热体外部空气侧边界层的持续发展,从而缩短加热时间、提升加热效率,实现油汀取暖器的快速升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散热体,应用于油汀取暖器,所述油汀取暖器包括油腔,所述散热体内设有:

主散热通道,所述主散热通道与所述油腔连通;

辅散热通道,所述辅散热通道与所述油腔连通;以及

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散热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辅散热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主散热通道连通的端口面积为S1,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辅散热通道连通的端口面积为S2,S1>S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道的通道横截面积自所述主散热通道的一端向所述辅散热通道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主散热通道连通的端口高度值为H1,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辅散热通道连通的端口高度值为H2,H1>H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散热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辅散热通道设置于所述主散热通道相对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通道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散热通道相对的两侧;

或者,所述连接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沿所述主散热通道的延伸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通道均呈错开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散热通道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体包括两散热翅片,每一所述散热翅片均设有主散热腔、辅散热腔以及连接腔,两所述散热翅片扣合连接以使两所述散热翅片的主散热腔形成为所述主散热通道、两所述散热翅片的辅散热腔形成为所述辅散热通道、两所述散热翅片的连接腔形成为所述连接通道;

一所述散热翅片的连接腔的位置与另一所述散热翅片的连接腔的位置正对设置;

或者,一所述散热翅片的连接腔的位置与另一所述散热翅片的连接腔的位置错开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油汀取暖器,包括散热体,所述油汀取暖器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油腔,所述油汀取暖器包括油腔,所述散热体内设有:主散热通道,所述主散热通道与一所述油腔连通;辅散热通道,所述辅散热通道与所述油腔连通;以及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散热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辅散热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设置所述加热件的油腔为加热油腔,所述加热件沿所述加热油腔的延伸方向延伸,未被所述加热件覆盖的所述加热油腔的部分为冷段,被所述加热件覆盖的所述加热油腔的部分为热段;其中,位于热段的所述散热体通过所述主散热通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热油腔连通,位于冷段的所述散热体通过所述主散热通道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加热油腔连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油腔内的导热油加热后进入到主散热通道然后从辅散热通道流回。在主散热通道流通的过程中,通过主散热通道和辅散热通道之间的连接通道,实现油路的辅助循环。例如,该辅助循环油路为:油腔至主散热通道,通过连接通道进入辅散热通道后,流回原有的油腔。也即,设置该辅散热通道和连接通道可以增多油路循环的面积,一方面提升促进散热体的导热油的内循环,另一方面在空气侧连接通道的存在能够破坏、切断边界层的持续发展,从而缩短加热时间、提升加热效率,实现油汀取暖器的快速升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油汀取暖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油汀取暖器的一实施例的加热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散热体的散热翅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油汀取暖器的散热体的两个散热翅片分离后、连接腔重合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油汀取暖器的散热体的两个散热翅片分离后、连接腔错开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散热体一实施例的第一端口处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散热体一实施例的第二端口处截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散热体10,应用于油汀取暖器100(结合参照图1和图2)。油汀取暖器100包括油腔30,油腔3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油腔30内可设置加热件50对内部的导热油进行加热。

进一步参照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的散热体10内设有主散热通道11、辅散热通道13和连接通道15。当油腔30设置为两个时,主散热通道11的两端分别与一油腔30连通,辅散热通道13的两端分别与一油腔30连通,连接通道15的一端连接于主散热通道11,一端连接于辅散热通道13。当油腔设置为一个时,主散热通道11的一端与油腔30连通,辅散热通道13一端与油腔30连通。

油腔30和散热体10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组装结构。散热体10的形状可采用板状、柱状或其他形状。在一实施例中,散热体10为翅片,多片翅片焊接为一体。每一翅片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空腔,多个翅片的空腔连通形成上述的油腔30。

主散热通道11的设置可以为在散热体10内部开设通道。也可为:散热体10包括本体部和散热管,散热管内设置主散热通道11,然后将该散热管与本体部进行连接,二者可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拆装维护。也可为一体固定连接,以方便加工。散热体10的材质可采用金属材质,如铜、铝或金属合金材料。本体部和散热管可采用相同的材料,也可采用不同的材料。散热通道和油腔30的连通处可设置为圆滑过渡设置,以方便导热油的流通。

辅散热通道13和连接通道15的设置可以与主散热通道11类似,辅助辅散热通道13的设置可以为在散热体10内部开设通道。也可为:散热体10包括本体部和辅助管和连接管,辅助管内设置辅散热通道13,连接管内设置连接通道15,然后将该辅助管和连接管与本体部进行连接,二者可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拆装维护。也可为一体固定连接,以方便加工。辅助管和连接管的材质可采用金属材质,如铜、铝或金属合金材料。本体部、散热管、辅助管以及连接管可采用相同的材料,也可采用不同的材料。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油腔30内的导热油加热后进入到主散热通道11后然后从辅散热通道13流回。在主散热通道11流通的过程中,通过主散热通道11和辅散热通道13之间的连接通道15,实现油路的辅助循环。例如,该辅助循环油路为:油腔30至主散热通道11,通过连接通道进入辅散热通道13后,流回原有的油腔30。也即,设置该辅散热通道13和连接通道15可以增多油路循环的面积,既可以提升促进散热体10的导热油的内循环,又可以破坏、切断散热体空气侧边界层的持续发展,从而缩短加热时间、提升加热效率,实现油汀取暖器100的快速升温。

当油腔设置为两个时,油腔30内的导热油加热后进入到主散热通道11后流入至另一油腔30,然后从辅散热通道13流回。如此可增强油路的循环效果,同时散热体的两端均设置油腔30,位于下端的油腔30被加热后流动至位于上端的油腔30,使得散热体10的上端也能够实现将较好的发热效果。

进一步结合参照图3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连接通道15与主散热通道11连通的端口面积为S1,连接通道15与辅散热通道13连通的端口面积为S2,S1>S2。

将连接通道15与主散热通道11的连接端口设置的较大,将连接通道15与辅散热通道13的连接端口设置的较小。如此,可以更加顺利的将主散热通道11内的导热油导引至辅散热通道13中。主散热通道11的导热油经由连接通道15时,可产生加速循环的效果,提升导热油的循环效率。

进一步地,连接通道15的通道横截面积自主散热通道11的一端向辅散热通道13的一端逐渐减小。

连接通道15的横截面积设置为逐渐减小,呈渐渐缩减的形状,使得导热油能够得到持续的管内压力而被加速,进一步提升导热油在连接通道15内的流通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连接通道15与主散热通道11连通的端口高度值为H1,连接通道15与辅散热通道13连通的端口高度值为H2,H1>H2。

可以理解的是,该高度值可以指的是散热体10在竖直放置时距离放置面的高度。连接通道15与主散热通道11连通的端口高度值高于与辅散热通道13的高度值,可以利用导热油的本身重力势能对连接通道15内的导热有进行加速,从而进一步提升导热油的循环效率。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连接通道15的端口大小设置、连接通道15的渐缩设置以及此处的高度值设置可以结合,三者结合可以实现更优化的油路循环效果。当然,上述方案也可以单独设置,如此也能实现油路加速循环的效果。

结合参照图3至图5,在设置辅散热通道13时,辅散热通道1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或多个。在一实施例中,辅散热通道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辅散热通道13设置于主散热通道11相对的两侧。

主散热通道11的内部体积大于辅散热通道13,将辅散热通道13设置为至少两个,可方便油路的循环。进一步可将多个辅散热通道13的总体积设置为与主散热通道11的内部体积相同。

进一步地,在设置连接通道15时,连接通道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或多个。结合参照图3至图5,连接通道1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接通道15对称设置于主散热通道11相对的两侧。两个连接通道15对称设置,可方便连接通道15的加工排布,简化连接通道15的加工工艺。

或者,连接通道1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沿主散热通道11的延伸方向上,至少两个连接通道15均呈错开设置。错开设置连接通道15,可相对增加油路的散热循环面积,同时可方便油路的循环。

结合参照图3、图6以及图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散热通道11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3,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3,第一端口111的端口面积大于第二端口113的端口面积。

将散热体10的主散热通道11的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3的端口面积设置为不同,第一端口111的面积大于第二端口113的面积,从而使得导热油从第一端口111进入到主散热通道11内后,经由第二端口113流出时会使得导热油的流速增加,因油汀取暖器100内部整体呈密封结构,因此,第二端口113处导热油流速的增加,会带动整个导热油流体速度的增加,在不改变油汀取暖器100发热体功率的前提下,就能够实现促进散热体10的导热油的内循环,缩短加热时间、提升加热效率,实现油汀取暖器100的快速升温。提升整个油路的导热油的循环效率,也使得处于连接通道15内的导热油的循环效率提升,二者结合可进一步缩短加热时间,提升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主散热通道11之管道内的横截面积自第一端口111向第二端口113呈逐渐缩小设置。也即,该散热通道的内部流路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使得导热油在该散热通道的内部流通更为顺畅,促进提升导热油的循环。

第一端口111之端口面积S3与第二端口113之端口面积S4的比值范围为:2.8≤S3/S4≤4.1。

基于现有的油汀取暖器100,在设置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3的比例范围时,第一端口111的面积不能超过第二端口113的面积过大,第一端口111的面积大于第二端口113的面积4.1倍不便于整体的装配。第一端口111的面积也不能超过第二端口113的面积过小,第一端口111的面积小于第二端口113的面积2.8倍,会影响液体的流速。因此,本申请将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3的比例范围设置为2.8至4.1,例如设置为2.8、3.0、3.1、3.5、3.8、4.0、4.1。

进一步的,可以与上述的比例参数结合,也可单独采用下述的范围值。例如,第一端口111之端口面积S3的范围值为1.17*1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散热通道11为直管状设置;或者,主散热通道11为螺旋管状设置。

采用直管状的主散热通道11,导热油的流通速度较快,从一油腔30可向另一油腔30快速流动。采用螺旋管状设置可增大接触散热面积。辅散热通道13的设置可类似于主散热通道11,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将辅散热通道13的两端的端口面积均设置为小于第二端口113的端口面积。

将辅散热通道13的两端的端口面积设置的小于第二端口113的端口面积,因第二端口113的端口面积小于第一端口111的端口面积。也即,辅散热通道13两端的端口面积均小于散热通道的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3的端口面积。导热油在受热膨胀后会先通过阻力较小的第一端口111,然后在散热通道内流入至另一个油腔30后冷却经由辅散热通道13流回。如此可形成油路的有效循环。

和/或,辅散热通道13的两端的端口面积相等。将辅散热通道13的两端的端口面积设置为相等,可方便辅散热通道13的加工设置。

结合参照图4和图5,在设置散热体时,可以设置一个一体化成型的散热体,也可以设置两个分离的散热翅片10a,将两个散热翅片10a扣合连接形成一个散热体。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体10包括两散热翅片10a,每一所述散热翅片均设有主散热腔11a、辅散热腔13a以及连接腔15a,两所述散热翅片扣合连接以使两所述散热翅片10a的主散热腔11a形成为所述主散热通道11、两所述散热翅片的辅散热腔13a形成为所述辅散热通道13、两所述散热翅片的连接腔15a形成为所述连接通道15。

通过两个两散热翅片10a连接形成一个散热体10,方便内部管路的加工设置,同时也方便更换以及维护。

进一步地,参照图4,一所述散热翅片10a的连接腔15a的位置与另一所述散热翅片10a的连接腔15a的位置正对设置。也即两个散热翅片10a可设置为同等规格。连接腔15a的位置正对设置,指的是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一散热翅片10a的连接腔15a与另一散热翅片10a的连接腔能够相互重合。相互重合指的是可以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再此不做限定。

在加工时,可将一个散热翅片10a与另一个散热翅片10a的连接腔15a对齐,直接扣合连接形成一个散热体10。如此可方便散热体10的加工,散热翅片10a做成统一规格也方便散热翅片10a的装配。两个连接腔15a的位置正对设置也可使得连接通道15的整体流量增大,从而使得通过连接通道15的的导热油更加流畅。

或者,参照图5,一所述散热翅片10a的连接腔15a的位置与另一散热翅片10a的连接腔15a的位置错开设置。

连接腔15a的位置错开设置,指的是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一散热翅片10a的连接腔15a与另一散热翅片10a的连接腔15a能够相互错开。相互错开的连接腔15a完全不重合,能够最大效率的利用散热翅片10a的表面积。在装配时,错开设置的连接腔15a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油汀取暖器100的热能利用效率。

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油汀取暖器100,该油汀取暖器100包括散热体10,该散热体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油汀取暖器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油汀取暖器100还包括加热件50,加热件50设于一油腔30。

请再一次结合参照图2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散热体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散热体10沿加热件5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两个散热体10,二者的主散热通道11也可形成整体的导热油的循环回路。在加热时,导热油在从一个散热体10的第一端口111的进入,经由第二端口113流出后流速增加,然后流入到邻近这个散热体10的第二端口113内,在从这个散热体10的第二端口113流入至该散热体10的第一端口111,也能提升导热油的流速,从而实现导热油在两个散热体10的循环。

请再一次结合参照图2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设置加热件50的油腔30为加热油腔,加热件50沿加热油腔的延伸方向延伸,未被加热件50覆盖的加热油腔的部分为冷段,被加热件50覆盖的加热油腔的部分为热段;其中,位于热段的散热体10通过主散热通道11的第一端口111与加热油腔30连通,位于冷段的散热体10通过主散热通道11的第二端口113与加热油腔连通。

冷段位置的散热体10和热段位置的散热体10,二者之间的散热通道也可形成整体的导热油的循环回路。在加热时,热段位置的导热油油温升高较快,会较快的从散热体10的第一端口111的进入,经由第二端口113流出后流速增加。然后流入至冷段位置到散热体10的第二端口113内,在从这个散热体10的第二端口113流入至该散热体10的第一端口111,从而实现导热油在两个散热体10的循环。本申请在考虑主散热通道11不均匀发热的基础上,通过主散热体10的内部通道不对称排布设计,使得内部总体循环是从热段到冷段流动,利于加速散热。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散热体和油汀取暖器
  • 一种油汀取暖器新型发热体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536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