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33:45


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盖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

背景技术

井盖多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多个地方。其中多数井盖主要用来遮盖道路的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的坠落,保证车辆在道路的正常行驶。一般在井盖上会开有孔槽,主要用于泄水,避免道路积水。

但是现在道路上很多井盖的排水孔较小,导致排水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井盖在很容易发生偏移,给行驶在上面的汽车或者行走在上面的行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道路上很多井盖的排水孔较小,导致排水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井盖在很容易发生偏移,给行驶在上面的汽车或者行走在上面的行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包括井盖主体,所述井盖主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壁位于井盖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嵌入有衔接轴,且衔接轴的表面旋转连接有第一衔接块,所述第一衔接块的侧面旋转连接有握杆,所述井盖主体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衔接块,且第二衔接块的侧面旋转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夹持杆,且夹持杆的侧面夹持有受力杆,所述井盖主体的底部位于第二衔接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凹槽,且井盖主体的底部位于第三凹槽的侧面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夹持杆的侧面位于井盖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持块,且夹持块内部旋转连接有翘杆,所述翘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且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井盖主体的顶部位于第一凹槽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旋转板、第一衔接板、推送杆、螺纹杆、固定环、工位槽、限位框、限位块、卡块、弹簧和第二衔接板,所述旋转板旋转连接于井盖主体的底部,且旋转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板,所述第一衔接板的顶部位于旋转板的侧面安装有推送杆,且第一衔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衔接有固定环,且螺纹杆底部旋转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板,且第二衔接板的侧面旋转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衔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框的顶部开设有工位槽。

优选的,所述推送杆贯穿于第一衔接板、螺纹杆和限位框与第二衔接板固定连接,且推送杆与第一衔接板、螺纹杆和限位框均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工位槽的宽度大于卡块宽度3cm,且工位槽与卡块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固定环与螺纹杆接触面设置有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顶部与卡块的底部为相互平行状态,且限位块与卡块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圆盘的圆心与井盖主体的圆心为同一点,且圆盘的顶部与井盖主体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直线,所述圆盘与井盖主体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块一端中点与翘杆的中点为同一点,所述受力杆贯穿于井盖主体并与其滑动连接,且受力杆与井盖主体顶部距离为3cm。

优选的,所述夹持杆嵌入第三凹槽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杆与受力杆相互平行,且夹持杆关于第二衔接块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旋转板与推送杆贯穿于井盖主体延伸入第二凹槽内部,且旋转板的宽度小于第二凹槽的直径,所述推送杆贯穿旋转板顶部并其与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当需要固定井盖时,将限位框插入地面所对应的孔槽内,卡块会受到弹簧的影响向回收缩,使得自身进入孔槽内部,当卡块通过孔槽后,会再次受到弹簧影响顶部与孔槽周边相接触,随后旋转位于井盖顶部的旋转杆,使得旋转杆带动螺纹杆旋转,使得固定环下降与路面接触,并与卡块相配合使得井盖固定。

2、通过圆盘的设置,当需要排水时,向下按压受力杆,受力杆下降时,会对翘杆施加压力,翘杆的另一侧会翘起,并通过顶杆将圆盘顶出井盖,使得圆盘与井盖之间存在缝隙,淤积的雨水会通过缝隙流入到下水道,避免了排水孔排水导致排水效果不好的问题。

3、通过握杆的设置,当需要提起井盖时,向中间推动两组第一衔接块,两组第一衔接块会通过衔接轴进行滑动,并将握杆向上顶起,施工工人只需通过握杆即可将井盖提起,省去了需要使用撬棍将井盖翘起来的麻烦。

4、通过固定槽的设置,当需固定住圆盘时,推动第二衔接杆,两组夹持杆会在第二凹槽内滑动,并构成相反运动,对受力杆进行夹持,随后使用一根螺栓旋转进固定槽内,使得螺栓对第二衔接块进行固定,使得夹持杆对受力杆构成固定夹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固定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中:1、井盖主体;2、第一凹槽;3、第一滑槽;4、衔接轴;5、第一衔接块;6、握杆;7、第二凹槽;8、顶杆;9、圆盘;10、第二衔接块;11、传动块;12、夹持杆;13、第三凹槽;14、受力杆;15、翘杆;16、夹持块;17、固定机构;1701、旋转板;1702、第一衔接板;1703、推送杆;1704、螺纹杆;1705、固定环;1706、工位槽;1707、限位框;1708、限位块;1709、卡块;1710、弹簧;1711、第二衔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包括井盖主体1,井盖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2,且第一凹槽2的内壁位于井盖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的内部嵌入有衔接轴4,且衔接轴4的表面旋转连接有第一衔接块5,第一衔接块5的侧面旋转连接有握杆6,井盖主体1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衔接块10,且第二衔接块10的侧面旋转连接有传动块11,传动块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夹持杆12,夹持杆12嵌入第三凹槽13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夹持杆12与受力杆14相互平行,且夹持杆12关于第二衔接块10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有两组,通过两组夹持杆12的设置,使得夹持杆12能够更好地对受力杆14进行夹持,夹持杆12的侧面夹持有受力杆14,井盖主体1的底部位于第二衔接块10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凹槽13,且井盖主体1的底部位于第三凹槽13的侧面安装有固定机构17,固定机构17包括旋转板1701、第一衔接板1702、推送杆1703、螺纹杆1704、固定环1705、工位槽1706、限位框1707、限位块1708、卡块1709、弹簧1710和第二衔接板1711,旋转板1701旋转连接于井盖主体1的底部,且旋转板17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板1702,旋转板1701与推送杆1703贯穿于井盖主体1延伸入第二凹槽7内部,且旋转板1701的宽度小于第二凹槽7的直径,推送杆1703贯穿旋转板1701顶部并其与活动连接,当需要控制固定环1705时,只需在井盖主体1表面控制旋转板1701即可,更加的便捷,第一衔接板1702的顶部位于旋转板1701的侧面安装有推送杆1703,且第一衔接板17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704,推送杆1703贯穿于第一衔接板1702、螺纹杆1704和限位框1707与第二衔接板1711固定连接,且推送杆1703与第一衔接板1702、螺纹杆1704和限位框1707均为活动连接,通过推送杆1703的设置,当需要将井盖主体1和地面分离时,通过按压推送杆1703,使得推送杆1703带动第二衔接板1711下降,第二衔接板1711下降时对带动卡块1709进行收缩,使得井盖主体1能够从地面取出,螺纹杆1704表面衔接有固定环1705,且螺纹杆1704底部旋转连接有限位框1707,限位框170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板1711,且第二衔接板1711的侧面旋转连接有卡块1709,第二衔接板17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710,限位框170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08,且限位框1707的顶部开设有工位槽1706,限位块1708顶部与卡块1709的底部为相互平行状态,且限位块1708与卡块1709紧密贴合,通过限位块1708的设置,使得卡块1709下降时,会构成伸缩结构,工位槽1706的宽度大于卡块1709宽度3cm,且工位槽1706与卡块1709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固定环1705与螺纹杆1704接触面设置有螺纹槽,通过螺纹杆1704的设置,当旋转螺纹杆1704时,会带动固定环1705下降,与地面贴合,通过固定机构17的设置,能够使得井盖主体1和地面相固定,放置井盖主体1发生位移,夹持杆12的侧面位于井盖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持块16,且夹持块16内部旋转连接有翘杆15,夹持块16一端中点与翘杆15的中点为同一点,受力杆14贯穿于井盖主体1并与其滑动连接,且受力杆14与井盖主体1顶部距离为3cm,通过翘杆15的设置,当翘杆15的右侧翘起时,会将圆盘9向上顶起,翘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8,且顶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9,圆盘9的圆心与井盖主体1的圆心为同一点,且圆盘9的顶部与井盖主体1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直线,圆盘9与井盖主体1为活动连接,使得圆盘9与井盖主体1能够进行更好的分离,井盖主体1的顶部位于第一凹槽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13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孔1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该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限位框1707插入地面的对应孔位内,卡块1709会受到弹簧1710的影响,进行缩回,当卡块1709通过孔位后,会在弹簧1710的作用下进行回弹,且顶部会与孔位附近的地面相接触,随后旋转位于井盖主体1顶部的推送杆1703,使得推送杆1703通过第一衔接板1702带动螺纹杆1704旋转,螺纹杆1704旋转时会带动固定环1705下降,使得17051和地面相接触,并与卡块1709相配合对井盖主体1进行固定,当需要排放积存的雨水时,按下推送杆1703,使得推送杆1703带动第二衔接板1711下降,第二衔接板1711下降时,17019会受到限位块1708的作用进行回缩,使得井盖主体1能从地面取出,随后向中间推动两组第一衔接块5,使得第一衔接块5将握杆6顶起,随后通过握住握杆6将井盖主体整体从地面取出,取出以后,向下按压受力杆14,受力杆14下降会带动翘杆15右侧向上翘起,并通过顶杆8将圆盘9顶出井盖主体1,随后向左侧拉动传动块11,由于传动块11和第二衔接块10为旋转连接,当传动块11运动时,会带动两组夹持杆12在第三凹槽13内滑动,且两组夹持杆12会构成反向运动结构,对受力杆14进行夹持,随后用一根螺栓旋转进18内,对第二衔接块10进行固定,第二衔接块10固定后即可防止受力杆14发生位移,然后将井盖主体1重新固定在地面,此时,雨水会从圆盘9和1的缝隙处流入排水管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
  • 一种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排水井井盖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59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