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园区消费指引方法及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54:12


一种园区消费指引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餐饮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园区消费指引方法及系统、学校分餐制食堂运营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园区消费系统里,超市和食堂是常见的业态。食堂,也有叫饭堂的,通常设于军队、机关、学校、厂矿、大型公司内,为内部人员、职工、学生供应膳食,可用于多人就餐的场所。相比于统一的套餐,定制化餐食会造成额外的成本,包括包装成本、餐食分拣成本、取餐的时间成本等等。例如,传统的高校食堂可以通过排队点餐实现餐食的定制,并且统一的分格餐盘便于统一回收和清洗。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对于节约粮食、提高用餐效率以及减少人员积聚做好疫情防控,具有重大的意义。运用智能化的技术提升餐食的定制化水平,同时保障定制化餐食的分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一种园区消费指引方法,在园区环境中,对位于园区内的一个或者多个消费场所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建立指引,该指引通过提供供给库存与清单、收集需求数量和偏好、引导消费者前往匹配的消费场所获取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这里,园区内任一消费场所的同一种商品或服务定价相同。园区的消费特点包括,园区边界之外的供给被排除在外,在园区内的消费具有等价特性。园区内的消费与园区外的消费相比,在价格上具有内部垄断性、优惠福利性、内部一致性。所述园区内的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品质、效用在园区内的消费场所(地点、窗口)之间具有一致性,消费场所(地点、窗口)的空间特征具有无差异性,不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该方法具体包括,

对位于园区内的消费者提供每个消费场所包括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据;

收集在园区内的消费者的需求数据;

匹配所述供给和需求数据;

将消费者指引至经过匹配的消费场所,其中,

所述园区内的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让渡价值、购买总成本、品质、效用在园区内的各个消费场所保持一致。这里,让渡价值是指企业转移的,消费者或者顾客感受得到的实际价值。它的一般表现为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购买总成本包括支付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等。

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一种食堂管理系统,包括,

厨房,用于制作多个不同的菜品和/或饭食;

菜品整流子系统,用于将从厨房送出的菜品和/或饭食分流至各个出售窗口;

菜品分发子系统,用于将菜品和/或饭食配餐后分发出售给就餐者;

人流整流子系统,将进入食堂的众多就餐者引导至各个出售窗口;

数据服务器,与厨房、菜品整流子系统、菜品分发子系统和人流整流子系统进行数据通信耦接。同时,通过移动通信系统与就餐者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将菜品和饭食的种类信息推送至就餐者的移动终端,获取就餐者的就餐需求信息,根据就餐者进入食堂的人流分布,调度指挥就餐者人流引导以及菜品和饭食的整流分发至预期的出售窗口。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管理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个排队者与中央处理器的交互界面。在这个交互界面中,排队者将自己对于餐食的定制需求通过交互界面将对于餐食的需求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互联网上传中央存储器存储,以供分析处理。中央处理器结合结合菜品数据、所有排队者的需求以及其他各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形成大数据集。通过全局计算分析,得到排队整流指令,通过交互界面将排队整流指定通过交互界面下达排队者。

交互界面是一种交互的结构,只要能够满足上述功能目的的技术组合都可以成为交互界面。其实现的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

(一)通过排队者的手机、ipad等终端,利用APP、小程序、公众号等方式与服务器交换需求信息以及排队指令,实现交互;

(二)通过在入口处预设自助式交互机,排队者将需求通过自助式交互机以及互联网上传,排队指令则通过大屏幕、广播喇叭等方式下达,实现交互;

(三)对于不会使用远程终端和自主设备的,可以运用人工方式手动上传需求。对于老年人排队者较多,不会使用终端需求的,可以默认为需求为所有选项均可等方式,来简化需求数据上传环节。

实施例2。

一个排队者人流整流器。整流器具有三个要素,输入端、输出端以及中间处理器。

整流器输入的是人流,人流可能是事先已经经过整流器调整的,也可能是事先尚未调整过的随机人流。

整流器输出的是经过调整后的人流。根据一定规则调整后的人流组合,能够提升分配的效率或质量。

整流器的核心在于中间的整流处理器。这是一种特定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下述目的的方式和方法均可称之为整流处理器。整流处理器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对人流进行预处理,以实现其在菜品分发时的分配效率和分配质量的提升。实现方法是将排队的人分配到效率最高或者能满足其要求的窗口前的队伍中去,进而形成整流。整流的形式包括但不局限于:

(1)两个队伍中人员的互换与重组;

(2)队列的合并(降维)与分列(增维)。

如图2所示,排队者在进入时随机排列。按①、③;②、⑤;④、⑥的次序进入整流器,整流器根据规则,匹配出最优(队列数最大元素数最少、所有排队者的效用最大)且具有调整可能性(邻队调整)对应队列是①、②;③、④;⑤、⑥的队列组合。因此,整流器就需要对队列进行重组,已实现队列顺序的优化。可以采用以下的放行策略,已实现队伍的整流:⑥→3;④→2;⑤→3;③→2;②→1。

如图3所示,排队者在进入队列是一列队伍,按①、②、③、④的顺序进入。现在因窗口有余量,系统对于供给和需求的比例进行研究,得到可以开放窗口并对队列进行分列的结论,以提升分配效率。故将队列分成两个队列,系统根据排队者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优的队列组合,①、③;②、④。

整流器根据整流指令具体实现整流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排队者自主整流。即在排队区域设置一个缓冲区域,如图4所示,排队者在进入缓冲区域自行更换队列。但是为了防止人流的交错与踩踏,缓冲区内的人流与空间比要有一定的限制。

第二,机器辅助整流。可以运用机器设备,对于每一个排队者的行径轨迹根据整流指令进行调整。图5展示了一个机械设备对于人流调整的示意。以排队者甲为例,甲进入窗口A与B之间的整流区前,整流机械设备挡板从点1开始,由2点向3点旋转,使得甲按照整流路线1,进入窗口B排队。

实施例3。

一个中央处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也可称之为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处理各类数据以及形成排队分流、菜品供给等指令,主要包括中央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两个部分。

中央存储器存储各类决策所需的数据,包括实时的排队者的序列、需求等需求侧数据以及菜品供给(上架、下架)等供给侧数据。除了这些数据以外,还根据系统的功能设计,存储决策所需要的支持数据。

中央处理器的任务是形成系统的各项决策指令。决策指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人流的排队与整流指令。

排队指令主要针对排队者在进入队列时选择最优的排队路径。而整流指令是指对于已经进入对已经形成的队列进行调整,使得队列向最优化的队列进行转变。

最优的标准由系统的目标决定,这些目标可能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个排队者的时间最少。满足单个排队者的需求,给单个排队者提供排队时间最少的建议;

2.兼顾全局需求满足与排队时间。从全局的视角下,分配排队者,兼顾需求满足以及队列的负荷。

(二)菜品补货与调整指令

菜品补货与调整指令在于调整窗口菜品的排列组合,使得排队者在各个窗口前进行排队时效率最优。

菜品的调整指令包括但不局限于:

1.对某一菜品进行上架与下架处理;

2.调整菜品的位置,例如两窗口间的菜品互换;

3.菜品的合并。

菜品的补货与调整收到限制,限制包括:

1.空间局限:每个窗口的菜品数量收到空间的限制,例如:每个窗口只能放置n(如:10)种菜品,即上限为n,每上一个菜品,则窗口的上线菜品数m就需要+1。空间局限决定了m必须小于等于n。

2.时间局限

菜品的调整需要时间。例如菜品的位置调整可以认为是下架+上架的组合。在下架之后到上架之前的这段时间,菜品就无法被调用。还有,调整菜品需要调菜员的人工介入,调菜员的在同一时间只能搬运一个菜品,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局限性。

3.成本约束

菜品不是可以无限制调整的。调整菜品具有带来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搬运的人工成本等。调整菜品要考虑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产生的收益大于调整产品的成本。收益的衡量指标是多元的,包括货币性收益,也包括满足就餐者需求所带来的效用(满意度收益)。

(三)菜品的分发指令传递等。

针对不同的决策,中央处理器应当具备多种算法,保障指令的形成。最基本的算法是通过枚举模拟,对于其中最优的队列组合以及菜品排列组合所形成的选项进行枚举,寻找其中最优的组合,并根据其形成相关的指令。

对于枚举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的考虑要素,需要通过定量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对于最优的标准确定。

例如,以满足需求作为决策目标。

可以用y作为目标函数,运用定量方法则表示为:

max y=Σs

例如,以排队时间作为决策目标时。

可以用z作为目标函数,运用定量方法表示为:

Min z=Max(t

对于多目标决策时,可以就需要基于基本的目标函数构造新的目标函数,x=αy+βz,其中α、β是新目标函数系数,调整α、β可以调整各子目标在总体决策目标下的权重。α、β的赋值以及X的目标标准、函数构造需要根据运营目标进行确定和赋值。

其次,对于现实的模拟要考虑许多局限条件,包括但不局限于:

(1)每个窗口的菜品种类要少于窗口能够排菜种类的上限。

s.t.K

(2)每个窗口单种菜品的数量小于等于1。

对于每个i和k的组合,s.t.ΣC

(3)考虑菜品容量与排队人数。

s.t.D

数据信息可以从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交互数据获得,其存储于中央存储器内。但是,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不一定能够实现所有的数据都是完整地。例如,部分排队者的需求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终端)。虽然这些人的需求不能定量,但是其依然会对于部分变量产生影响。例如,其打走了某一饭菜,就会对该菜品的剩余可供应容量。

那么,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予以修正或者处理,否则将影响全局的分配。可采用的方法有:

(1)根据其点菜的历史数据,测算其需求偏好(大概率的点菜方向)

(2)假设其对于所有的菜品都会有需求

(3)根据(1)或(2)的假设,对于进入队列的该类排队者在进入时对菜品设置安全边际,在退出时以实际数调整剩余可供应量后,撤销安全边际。通过动态调整安全边际的做法,保证剩余可供应量是可靠的。

对于整流、补货等决策也可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决策,其决策的核心是在于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平衡调整成本和不调整所带来的损失,以实现总成本最低的最佳调整决策。通常而言,调整成本是由于调整行为而带来的成本,例如:搬运成本、时间成本等,这些都与调整的次数正相关。而不调整所带来的损失是由如果不进行调整,在效率、需求满足上所表现出来的不足,通常这些都与调整的次数负相关。因此,平衡两者,在总成本上达成最优就是系统最优的决策,可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求导获得极值。

对于上述的定量研究方法,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运筹优化理论、动态规划等工具不断丰富。在本实施例中,只提出了决策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中央处理器的计算时间以及一定的不确定性。计算效率可以通过算法剪枝来提升,而不确定性则可以运用概率或安全边际的方法来转嫁。

实施例4。

一个菜品供给处与中央处理器的交互界面。在这个交互界面中,菜品供给相关工作人员,如厨师、分菜员、打菜员等,将菜品信息、厨师信息等通过交互界面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互联网上传中央存储器存储,以供分析处理。中央处理器结合菜品数据、所有排队者的需求以及其他各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形成大数据集。

通过全局计算分析,比较排队者通过交互界面上传的菜品需求数据和菜品供给处的打菜员通过交互界面上传的菜品存量数据,得到菜品供给需求指令,通过交互界面将菜品需求指令下达至菜品供给处的厨师处,厨师根据交互界面的指令备菜上菜,并得到菜品分流指令,通过交互界面将菜品分流指令下达至菜品供给处的分菜员处,分菜员根据交互界面的指令将菜品分流至不同打菜窗口。

交互界面是一种交互的结构,只要能够满足上述功能目的的技术组合都可以成为交互界面。其实现的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

(一)通过菜品供给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ipad等终端,利用APP、小程序、公众号等方式与服务器交换菜品存量信息、菜品需求指令以及菜品分流指令,实现交互;

(二)通过在厨房等工作区域预设自助式交互机,菜品供给相关工作人员将菜品信息通过自助式交互机以及互联网上传,菜品需求指令以及菜品分流指令则通过大屏幕、广播喇叭等方式下达,实现交互;

实施例5。

一个菜品整流器。整流器具有三个要素,输入端、输出端以及中间处理器。

整流器输入的是菜品,菜品可能是事先已经经过整流器调整的,也可能是事先尚未调整过的随机菜品。

整流器输出的是经过调整后的菜品组合。根据一定规则调整后的菜品组合,能够提升分配的效率或质量。

整流器的核心在于中间的整流处理器。这是一种特定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下述目的的方式和方法均可称之为整流处理器。整流处理器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对菜品进行预处理,以实现其在菜品分发时的分配效率和分配质量的提升。实现方法是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排队者通过交互界面上传的定制化菜品组合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对各菜品进行组合排列,将菜品分配到最能满足排队者需求或者效率最高的打菜窗口去,进而形成整流。整流的形式包括但不局限于:

(1)两个打菜窗口中菜品的互换与重组;

(2)打菜窗口中菜品的合并(降维)与分列(增维)。

如图6所示,菜品在进入打菜窗口时随机排列。按A、C;B、E;D、F的次序进入整流器,整流器根据规则,匹配出最优(队列数最大元素数最少、所有排队者的效用最大)且具有调整可能性(邻队调整)对应队列是A、B;C、D;E、F的队列组合。因此,整流器就需要对队列进行重组,已实现队列顺序的优化。可以采用以下的放行策略,已实现队伍的整流:E→3;C→2;D→2;B→1。

如图7所示,菜品进入了同一打菜窗口,按A、B、C、D的顺序进入。现在因打菜窗口有余量,系统对于供给和需求的比例进行研究,得到可以开放窗口并对队列进行分列的结论,以提升分配效率。故将打菜窗口分成两个队列,系统根据排队者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优的队列组合,A、C;B、D。实施例6。

一种辅助分菜的机制,通过实施列1、实施例4的互动机制所收集的数据,可以运用到分菜过程中,减少沟通时间与成本。

实施例1中可以获取排队者的需求数据,该数据可以在排队者排到窗口时,通过一定的机制(如:刷卡)获取其身份信息,依据其身份信息,调用中央数据库中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窗口。实施例4中,可以获得窗口实时的菜品菜位数据。以上两个数据相互关联,即可获得在特定窗口下,对于某一排队者的需求菜品位置。

依据其需求菜品的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分菜员的精确“制导”。对于每种菜品都设置一个明显的标志物,标志可以为灯光等,标志至少包含两种明显的区别状态,并且状态的转换可以通过电路以及物联网紧急性控制。基于上述信息,通过物联网对标志物进行状态控制,用以区分菜品(是否为用户所需求),并进行后续的菜品分配活动。例如,图8是一个窗口内八种菜品的示意图,菜品都被灯管所围绕,其中,亮的灯管对应着用户所需求的菜品,暗的灯管对应着用户未选择的菜品,分菜员可以依据灯管状态实现精确且快速的菜品分配活动。

对于精确的菜品位置信息,不仅可以用分菜员的精确“制导”,还可以用于菜品的结算。在传统的食堂环境下,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需求者在没有拍到窗口前,不知道窗口的菜品安排,无法形成准确的需求,只能是模糊的需求。而供给者需要在需求者对于需求作出非常明确的界定后才能了解,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窗口沟通的这个过程。窗口沟通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供给者需要通过窗口的沟通,了解需求者的实际需求,并根据需求者的需求分发菜品并计算价格,其中还会受到各种噪音的干扰。由于队伍较长,沟通时间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在实践当中沟通不准确、菜品的价格计算错误也是很常见的。价格计算给分菜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能够将需求尽早的明确,那么在沟通过程就会有充分的时间,而价格的计算也可以转嫁给计算机去完成。

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5的数据形成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其排到窗口之前就可以获得它较为准确明确而且可信的需求数据。这个需求数据与交易实际发生的需求应该是较为一致的,基于这个数据就可以提前对菜品的价格进行计算。这个计算是交给计算机去完成的,这既可以减少分菜员的计价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价格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施例7。

对于实施例六中所述相关计价机制,在理想化系统中将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践当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完全存在理想化的状态。比如一些老年人在进入队列时,并未通过相关交互机制上传需求信息等。那么对于分菜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如:招聘)就依然需要对于心算这方面的要求,这就无法达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目的了。

因此,除了依靠互动机制被动地要求排队者上传各种数据以外,还需要主动的收集其他的各类数据,用于交互验证以及补充分析。

以用于计价的数据为例,如果简单的按照实施例6所述机制进行计价,那么在队列中没有运用交互机制上传需求的排队者,在计价时就会因为数据缺失而无法计价。那么对于这一部分的排队者的计价,就需要分菜员在窗口排到时再进行计算。这大大提高了分菜员的工作难度以及分菜时的时间成本。那么还会出现的情况,包括如窗口的菜品,由于前方未知排队者的插入,导致菜品因为短缺而下架。那么排队者的实际用餐与在数据库里面上传的需求信息就不相符了。如果这时候以需求数据库中的信息作为依据去进行价格计算,那么就会产生错误。

因此,采取交互验证以及补充分析的方法来提升计价和分析的准确性。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计数对于队伍人数进行修正。如果单纯运用上传需求的人作为各队列人数分析的依据话,那些直接进入队伍没有上传需求的人就会影响决策。可以对于每个队列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于每个队列的实时人数进行监控,获取相对更加准确的队列人数数据。

第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准确判断菜品的实际点单。由于系统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排队者实际简单的菜品,与其在交互系统中所上传的菜品可能会存在一定偏差,如果这时候以需求上传系统中缩点需求菜品作为计算依据进行计价,那么对于算出来的价格就会导致存在错误,那么如果使用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实现计价的准确。具体来看,就是在每一个菜品的底下设置一个物联网的发射器,而在分菜园所掌握的分菜勺当中放入一定的发射装置,当勺子进入某一菜品的区域内,系统就自动记录相关数据,并以此作为计价的依据。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排队空间有限的食堂,需要借助场外空间资源,通过建立虚拟队列实施分餐效率的提高。

在中小学的食堂中,通常采用套餐制而非选餐制。选餐制能够很好地满足就餐者的需求,从源头上减少浪费。但是,选餐制在备餐时较为困难,尤其是如何精准地配送到就餐者手中较为困难。一方面菜品的分发具有保温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中午就餐的时间也有限,这两方面要求菜品在分发时的时间非常吃紧,如果没有预制,完全靠当场分餐时间有限。同时,排队还受空间的制约,大部分的中小学的食堂空间有限,无法容纳大规模人口的排队。尤其在疫情防控阶段,安排部分学生在教室中用餐,集中配送,而不采用翻台子是相对最佳的选择。

在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套餐制就具有巨大的优势。首先,套餐制的预制成本是相对较低的,不含定制成本。其次,套餐制具有同质化的特征,在分发时不需要考虑就餐者的需求,在分发时非常快速。因此,套餐制在中午集中用餐时相比于选餐制具有巨大的优势。

但是套餐制也有一定的劣势,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供给不一定能够满足就餐者的需求。菜品不满足就餐者的需求就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目前,我国正在推进节约粮食的改革,要有条件的食堂尽可能采取“选餐制”供餐,减少“套餐制”供餐。因此,如何使尽可能多的食堂具备选餐制的条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教室座位排列示例如图9所示,每一字母与数字的组合代表一名同学,餐食分发时,按照a1-a2-a3-a4-a5-b1-b2-...的顺序进行发放,效率最高,即各位同学的餐食按照其所在位置进行排序可以提高餐食发放时的效率。若餐食排列顺序为a1-b2-d1-a3-a2-...,则会增加餐食分发的时间成本。

精准地为学生提供提前、自主选择菜品的服务是未来选餐制的必然发展方向。每份餐食将拥有唯一的标识,如以条形码的形式作为餐食的唯一表示,通过对条码数据的扫码,运用数据库技术,就可以查询出该餐食的目标使用者是谁,以及其个人信息(包括学号、座位、需求……)。将属于每个学生的餐食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进行排序,这既可以解决中小学的餐饮浪费问题,又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菜品分发的效率。

要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而言,有三个步骤。

第一,就餐者通过线上系统上传各类餐食的需求信息以及座位信息;

第二,食堂根据就餐者的餐食需求定制产品;

第三,排序设备对餐食的顺序进行整理;

第四,就餐者根据预定的顺序快速领取餐食。

就餐者通过线上系统上传各类餐食的需求信息以及座位信息。需求信息主要是对于餐食的菜品需求、菜量需求……这些需求信息是完成定制的前提。而座位分布信息是对于就餐者而言,设计虚拟队列,进而为餐食的整理和排序提供依据。

食堂根据就餐者的需求定制餐食。首先,对于每一个餐盒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这个标识可以是永久的二维码、条形码等,也可以是可反复写入磁性介质,也可以是基于RFID技术的芯片。食堂在打饭时,就需要首先扫描饭盒,然后系统调取后台数据,反馈需要打入的饭菜,食堂工作人员将饭菜打入饭盒后,反馈给系统。系统就可以记录下,每个饭盒中的餐食是如何的。由于打饭这一行为,受到菜品分布的制约和需求的随机性制约,因此,餐食的产生在窗口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无法控制。因此就需要通过后续步骤,完成餐食的整理排序。

完成餐食排序有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中央处理器根据需求以及需求的座位分布,对窗口的分菜员调度打菜命令,按照顺序打饭。例如,根据中央系统的命令,第一盒的盒饭完成打饭,并装箱后,第二盒的盒饭再完成打完以及装箱。这样的操作实现成本较低,也比较容易实现。但是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各窗口的并发打菜。

如图10所示。窗口1和窗口2是两个安排了不同餐食的窗口。根据需求和座位分布,出餐口需要以1-6的顺序出餐。而1-6的餐口由于的餐食的组成,必须在窗口1或窗口2处备餐。窗口1和窗口2的出口处有两个拦截装置。窗口1首先按照中央处理器完成套餐1的备餐,窗口2完成套餐2的备餐。这是套餐1通过轨道装箱,套餐2通过拦截装置拦截。窗口1开始准备套餐4的任务,但是通过①处拦截装置拦截。在套餐1完成装箱后,套餐2通过拦截装置装箱后装箱,窗口2开始准备套餐3的备餐任务后,由于套餐3需要按顺序装箱,则不需要拦截,直接装箱。以此类推,完成套餐4-6的备餐以及装箱任务。从全局来看,餐食符合顺序排列。

第二种方式为中央处理器根据需求以及教室的分布,分批次并行预发菜品。

每份餐食将拥有唯一的标识,如以条形码的形式作为餐食的唯一表示,通过对条码数据的扫码,运用数据库技术,就可以查询出该餐食的目标使用者是谁,以及其个人信息(包括学号、座位、需求……)。将属于每个学生的餐食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进行排序。

就餐者通过线上系统上传各类餐食的需求信息以及座位信息。需求信息主要是对于餐食的菜品需求、菜量需求……这些需求信息是完成定制的前提。而座位分布信息是对于就餐者而言,设计虚拟队列,进而为餐食的整理和排序提供依据。

食堂根据就餐者的需求定制餐食。首先,对于每一个餐盒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这个标识可以是永久的二维码、条形码等,也可以是可反复写入磁性介质,也可以是基于RFID技术的芯片。食堂在打饭时,就需要首先扫描饭盒,然后系统调取后台数据,反馈需要打入的饭菜,食堂工作人员将饭菜打入饭盒后,反馈给系统。系统就可以记录下,每个饭盒中的餐食是如何的。由于打饭这一行为,受到菜品分布的制约和需求的随机性制约,因此,餐食的产生在窗口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无法控制。因此就需要通过后续步骤,完成餐食的整理排序。

餐食的排序整理可以参考实施列二中对于凭证的整理方法。但是,考虑餐食的特殊性,餐食在传递过程中,要注重餐食的安全、卫生、口味等问题,最好采用热链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餐食的密封(保障卫生安全)、以及防翻、洒,采用盒装、缓慢传递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本实施列提供一个类似于“推箱子”的实施方案。

图11展示了一个基于电子数据“线下”对于餐食进行整理的系统和设施剖面图。这个设施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线下操作系统两部分组成。线下操作系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传送设施,A、B为两条餐食传送路线,其中B传送系统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旋转。传送设施可由履带传动形式实现,也可以用助推方式实现。以逆时针推箱子为例。①、②处是横向的传动,推动饭盒沿A路径移动。③、④、⑤、⑥处是在边界推动饭盒沿B路径逆时针移动。

在这个餐食整理系统中,①为入口,用于餐食进入该循环列表。入口包含的基本要素包括扫描装置、瞭望装置以及传动装置。扫描装置用于扫描餐食的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存储器)中,用于记录该餐食进入该循环队列。而瞭望装置用于瞭望入口处是否有餐食进入的空间,当有餐食经过时则没有空间,需要等待。传动装置则将餐食从入口处传入循环队列。②为出口,用于餐食退出该循环列表。出口包含的基本要素包括扫描装置以及传动装置。扫描装置用于扫描餐食的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存储器)中,用于判断该餐食是否需要退出该循环队列。传动装置则将餐食从循环队列传入出口处退出队列。

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两大模块,用于下发传动指令,使得餐食的运动能够完成排序指令。在入口处,处理器对于扫描获得的餐食信息进行处理,首先判断该餐食是否满足进入队列的条件,如满足条件则进入队列,如不满足则不能进入队列。对于在队列中的餐食,中央处理器可以通过调用各类已经预存的信息,根据预设的规则,计算出其退出该队列的顺序或时点。当餐食在传动装置上运动到出口处时,出口处的装置首先对餐食信息进行扫描,上传至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判断其是否满足退出条件。如满足退出条件,则命令传动装置启动,将其运动出队列,并记入该过程;如不满足退出条件,则使该餐食继续在循环队列中运动,直至满足退出条件为止。餐食在退出命令的指引下有序退出,就可以实现排序和整理的工作。

例如,如图12所示,餐食整理系统的按照两条传送路径进行循环往复的运动,对餐食进行传送。①口扫描餐食信息,将其信息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存储器)中,若判断其满足进入队列的条件,并瞭望到B1位置处为空盒时,传动装置则将餐食从入口处传入循环队列,该餐食按照B1-B12的逆时针顺序开始进行传送。

同时,②口扫描B8位置处的餐食信息,将信息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存储器)中,若判断该餐食需要退出该循环队列,传动装置则将餐食从循环队列传入出口处退出队列。

为提高餐食整理系统的传送和排序效率,如图13所示,可设置X、Y两个阀门和C1餐食传送位,X、Y阀门包含扫描装置,扫描装置用于扫描餐食的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存储器)中,C1传送位与B6传送位之间的履带可以根据中央控制系统的指令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当餐食进入X阀门与Y阀门间的B5、B6位置时,扫描装置扫描餐食的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存储器)中,若中央控制系统判断处于B5与B6位置的餐食顺序需要替换,则传送装置将原本处于B6位置的餐食传送至C1处后,B传送带再继续进行逆时针传送,当原本处于B5位置的餐食经过了Y阀门,进入B7位置时,传送装置再将处于C1位置的餐食传送至B6处,进行后续的判断与传送。如此,在X、Y阀门之间完成了B5与B6位置餐食的替换,减少了餐食按照规定序列从②口出的传送时间成本,提高了餐食整理排序效率。

为提高餐食整理系统的传送和排序效率,还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餐食整理系统,餐食随机同时进入不同的整理系统中,在各自餐食整理系统内整理排序后,再与其他并列餐食整理系统的餐食信息进行比较,生成规则队列。以两个餐食整理系统为例,如图14所示,餐食4、1、5进入第一个餐食整理系统,餐食2、6、3进入第二个餐食整理系统,经过各自的餐食整理系统后,分别排序为餐食1、4、5和餐食2、3、6。在两个餐食整理系统的出口处,即①、②出设置相关拦截以及扫描装置对两个餐食整理系统的推出的餐食信息进行扫描,并将信息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存储器)中,按照队列有序放行(先放左[1],再放右[2,3],放左[4,5],放右[6]),最终合并1、2、3、4、5、6的顺序队列,完成餐食的排序,并提高了餐食整理的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从全局的视角,对于食堂分菜、排队的流程中数据和行为进行了整合分析,对于行为所产生的各类数据提出了手段和方法去收集,并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后指导各参与主体行为的变化;

(2)基于用户需求的显性表示以及存储分析,变化了分菜过程中的沟通机制,通过信息系统,把沟通时间转化到排队时间中,这样就提高了整体的分菜效率;

(3)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数据的联动分析,得到了最优的需求和供给组合。通过引导排队人流和重组菜品的上架,使得需求能够更好的被定制化满足,供给的效率也大大提高。通过供给和需求的完美匹配,减少浪费;

(4)充分利用排队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运用到分菜计价等各个环节,提高整个食堂的智能化水平。整个技术方案除分菜环节外,食堂的前端运营几乎实现智能化。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园区消费指引方法及系统
  • 一种智慧园区消费管理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7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