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利用质谱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5:16


一种利用质谱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谱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质谱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即MALDI-TOF-MS,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软电离有机质谱技术。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准确度,样品用量少,快速、高通量检测等特点。MALDI-TOF-MS检测的基本原理为:待测样品散布在基质中形成共结晶,当用激光照射时,基质从激光中吸收能量跃迁至激发态,激发态基质不稳定将能量传递给样品分子后回归基态,样品分子吸收能量发生电离并气化,形成带电荷的离子。离子在经过强电场加速后,通过质量分析器分离带电离子,最终进入检测器。根据离子的质荷比不同检测出大量具体峰值信息,形成质谱图。由于核酸、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物分子与其分子量存在着对应关系,质谱图经软件处理分析后,能够得到样品中各种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分子量及结构等信息;

而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根据检配值合理分配对应的检测员进行质谱检测,导致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缺乏对质谱结果数据的安全防护,存在数据丢失和被窃取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质谱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方法。本发明能够根据检配值合理分配对应的检测员进行质谱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当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向检测平台发送数据查询指令,检测平台对数据查询指令进行溯源处理,对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进行验证;增加数据泄露的难度,提高数据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利用质谱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运营工作人员登录检测平台并在检测平台上发布检测任务,以及检测员通过手机终端访问检测平台并领取检测任务;所述检测任务包括检测位置,所述检测位置为待检测血清样品位置;

步骤二:对领取检测任务的检测员进行检配值分析,选取检配值最大的检测员作为检测任务的选中检测员;将检测任务发送至选中检测员的手机终端;

步骤三:选中检测员到达检测位置后,配置得到血清样品并对血清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对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结果数据;选中检测员将质谱结果数据发送至检测平台存储;具体步骤为:

S31:选中检测员到达检测位置后,通过手机终端拍摄检测位置的图片,将图片和当前实时位置发送至检测平台;检测平台接收到选中检测员发送的当前实时位置和检测位置的图片后进行位置匹配;若当前实时位置与检测位置吻合,则生成开始检测信号;

S32:选中检测员接收到开始检测信号后,取出冻存的血浆样本,解冻后取一定量的血浆于EP管中,按体积比例加入冰甲醇,经过涡旋和离心后取上清液于新的EP管中;得到血清样品;

S33:提取血清样品,将稀释后的血清样品点样在靶板上,室温下干燥;再制备含铁氧化物纳米颗粒基质,在靶板上的血清样品上点含铁氧化物纳米颗粒基质,室温下干燥;

S34:对经步骤S33处理得到的血清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对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结果数据;

S35:选中检测员将质谱结果数据上传至检测平台存储,具体包括:在选中检测员上传质谱结果数据之前,对选中检测员进行指纹验证;指纹验证通过后,选中检测员通过手机终端将质谱结果数据打上时间戳并上传至检测平台存储;

步骤四: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向检测平台发送数据查询指令,检测平台对数据查询指令进行溯源处理,对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对领取检测任务的检测员进行检配值分析,具体步骤为:

S21:将领取检测任务的检测员标记为初选人员;向初选人员的手机终端发送位置获取指令并获取初选人员的位置,将初选人员的位置与检测位置进行距离差计算获取得到检测间距,并标记为G1;

S22:将初选人员的入职时间与系统当前时间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得到入职时长并标记为T1;

设定初选人员的检测总次数为C1;设定初选人员的年龄为N1;

S23:设定质谱检测仪所有的型号均对应一个预设值,将初检用户的质谱检测仪型号与所有的型号进行匹配得到对应的预设值并标记为Y1;

S24:采集质谱检测仪的运行信息并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检测仪的运行值;并标记为F1;

S25:将检测间距、入职时长、检测总次数、年龄、预设值、运行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其数值;

利用公式

S26:选取检配值最大的检测员作为检测任务的选中检测员;将检测任务发送至选中检测员的手机终端,同时该选中检测员的检测总次数增加一。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4中采集质谱检测仪的运行信息并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检测仪的运行值;具体包括:

S241:获取质谱检测仪的运行信息,所述运行信息包括运行开始时刻、运行结束时刻;

将运行开始时刻与对应的运行结束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得到质谱检测仪的单次运行时长;将质谱检测仪所有的单次运行时长进行求和得到运行总时长,并标记为CT;设定质谱检测仪的维修次数为C2;

S242:将质谱检测仪所有的运行开始时刻与运行结束时刻依据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的相邻两个运行结束时刻与运行开始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单次运行间隔时长;

S243:将单次运行间隔时长与间隔时长阈值相比较;若单次运行间隔时长≤间隔时长阈值,则将对应的单次运行间隔时长标记为影响间隔时长;统计影响间隔时长出现的次数并标记为C3;

S244:将影响间隔时长与间隔时长阈值进行差值计算获取得到前隔值,并标记为Q1;

设定前隔系数为Kc,c=1,2,……,20;其中,K1<K2<……<K20;每个前隔系数Kc均对应一个预设前隔值范围,依次分别为(k1,k2],(k2,k3],…,(k20,k21];且k1<k2<…<k20<k21;

当Q1∈(kc,kc+1],则预设前隔值范围对应的前隔系数为Kc;

利用公式Q2=Q1×Kc获取得到前隔值对应的影响值Q2,将所有的前隔值对应影响值进行求和得到前隔影响总值,并标记为Q3;

利用公式GQ=C3×a3+Q3×a4获取得到间隔影响系数GQ,其中a3、a4均为系数因子;

S245:将运行总时长、维修次数、间隔影响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其数值;

利用公式F1=(CT×b1+GQ×b2)/(C2×b3)获取得到质谱检测仪的运行值F1,其中b1、b2、b3均为系数因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检测平台对数据查询指令进行溯源处理,所述溯源处理表示为获取发送数据查询指令的智能终端的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对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进行验证,具体验证方法为:

S41:将发送数据查询指令的智能终端标记为m;获取智能终端m的正常访问时间表;

将检测平台接收到数据查询指令的时刻标记为访问时刻;将访问时刻与对应的正常访问时间表进行匹配;

若访问时刻属于对应的正常访问时间表,则该数据查询指令有效,若访问时刻不属于对应的正常访问时间表,则该数据查询指令无效,拒绝访问;

S42:若该数据查询指令有效,则对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进行验证;具体包括:

S421:获取该IP网络地址的登录记录;登录记录包括登录次数和登录时长;

将该IP网络地址在系统当前时间前十天内登录检测平台的次数标记为登录频次;并标记为L1;

将对应的该IP网络地址登录检测平台的登录时长进行求和获取得到登录总时长,并标记为L2;

利用公式H1=L1×g1+L2×g2获取得到该IP网络地址的活跃值H1;其中g1、g2为系数因子;

将活跃值H1与活跃阈值相比较;若活跃值H1≥活跃阈值,则判定该IP网络地址正常,继续执行步骤S422;

若活跃值H1<活跃阈值,则判定该IP网络地址异常,拒绝访问;

S422:获取智能终端的实时信号源位置,并获取该智能终端在系统当前时间前十天内的历史信号源位置;以实时信号源位置为中心,标记半径R内的所有历史信号源位置,并认为该历史信号源位置与实时信号源位置为同一位置;

统计同一位置的信号源位置出现次数并标记为信号源频次P1;

将信号源频次P1与频次阈值相比较;

若信号源频次P1≥频次阈值,则判定该信号源位置正常,验证成功,允许访问;反之,则判定该信号源位置异常,拒绝访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领取检测任务的检测员进行检配值分析,将领取检测任务的检测员标记为初选人员,获取初选人员的检测间距、入职时长、入职时长和年龄;采集质谱检测仪的运行信息并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检测仪的运行值;结合相关算法获取得到初选人员的检配值,选取检配值最大的检测员作为检测任务的选中检测员;将检测任务发送至选中检测员的手机终端;本发明能够根据检配值合理分配对应的检测员进行质谱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2、本发明中选中检测员到达检测位置后,通过手机终端拍摄检测位置的图片,将图片和当前实时位置发送至检测平台,进行位置匹配,保证进行质谱检测的检测地点符合要求,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然后配置得到血清样品并对血清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对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结果数据;在选中检测员上传质谱结果数据之前,对选中检测员进行指纹验证;指纹验证通过后,选中检测员通过手机终端将质谱结果数据打上时间戳并上传至检测平台存储;从而避免无关人员随意上传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3、本发明中当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向检测平台发送数据查询指令,检测平台对数据查询指令进行溯源处理,将访问时刻与对应智能终端的正常访问时间表进行匹配,判断数据查询指令是否有效;若有效,则对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进行验证;增加数据泄露的难度,提高数据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质谱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运营工作人员登录检测平台并在检测平台上发布检测任务,以及检测员通过手机终端访问检测平台并领取检测任务;所述检测任务包括检测位置,所述检测位置为待检测血清样品位置;

步骤二:对领取检测任务的检测员进行检配值分析,选取检配值最大的检测员作为检测任务的选中检测员;将检测任务发送至选中检测员的手机终端;具体步骤为:

S21:将领取检测任务的检测员标记为初选人员;向初选人员的手机终端发送位置获取指令并获取初选人员的位置,将初选人员的位置与检测位置进行距离差计算获取得到检测间距,并标记为G1;

S22:将初选人员的入职时间与系统当前时间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得到入职时长并标记为T1;

设定初选人员的检测总次数为C1;设定初选人员的年龄为N1;

S23:设定质谱检测仪所有的型号均对应一个预设值,将初检用户的质谱检测仪型号与所有的型号进行匹配得到对应的预设值并标记为Y1;

S24:采集质谱检测仪的运行信息并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检测仪的运行值;并标记为F1;具体包括:

S241:获取质谱检测仪的运行信息,所述运行信息包括运行开始时刻、运行结束时刻;

将运行开始时刻与对应的运行结束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得到质谱检测仪的单次运行时长;将质谱检测仪所有的单次运行时长进行求和得到运行总时长,并标记为CT;设定质谱检测仪的维修次数为C2;

S242:将质谱检测仪所有的运行开始时刻与运行结束时刻依据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的相邻两个运行结束时刻与运行开始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单次运行间隔时长;

S243:将单次运行间隔时长与间隔时长阈值相比较;若单次运行间隔时长≤间隔时长阈值,则将对应的单次运行间隔时长标记为影响间隔时长;统计影响间隔时长出现的次数并标记为C3;

S244:将影响间隔时长与间隔时长阈值进行差值计算获取得到前隔值,并标记为Q1;

设定前隔系数为Kc,c=1,2,……,20;其中,K1<K2<……<K20;每个前隔系数Kc均对应一个预设前隔值范围,依次分别为(k1,k2],(k2,k3],…,(k20,k21];且k1<k2<…<k20<k21;

当Q1∈(kc,kc+1],则预设前隔值范围对应的前隔系数为Kc;

利用公式Q2=Q1×Kc获取得到前隔值对应的影响值Q2,将所有的前隔值对应影响值进行求和得到前隔影响总值,并标记为Q3;

利用公式GQ=C3×a3+Q3×a4获取得到间隔影响系数GQ,其中a3、a4均为系数因子;例如a3取值0.59,a4取值0.78;

S245:将运行总时长、维修次数、间隔影响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其数值;

利用公式F1=(CT×b1+GQ×b2)/(C2×b3)获取得到质谱检测仪的运行值F1,其中b1、b2、b3均为系数因子,例如b1取值0.11,b2取值0.22,b3取值0.47;其中运行值F1越大,则表明对应的质谱检测仪检测精度越低;

S25:将检测间距、入职时长、检测总次数、年龄、预设值、运行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其数值;

利用公式

S26:选取检配值最大的检测员作为检测任务的选中检测员;将检测任务发送至选中检测员的手机终端,同时该选中检测员的检测总次数增加一;

步骤三:选中检测员到达检测位置后,配置得到血清样品并对血清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对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结果数据;选中检测员将质谱结果数据发送至检测平台存储;具体步骤为:

S31:选中检测员到达检测位置后,通过手机终端拍摄检测位置的图片,将图片和当前实时位置发送至检测平台;检测平台接收到选中检测员发送的当前实时位置和检测位置的图片后进行位置匹配;若当前实时位置与检测位置吻合,则生成开始检测信号;保证进行质谱检测的检测地点符合要求,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S32:选中检测员接收到开始检测信号后,取出冻存的血浆样本,解冻后取一定量的血浆于EP管中,按体积比例加入冰甲醇,经过涡旋和离心后取上清液于新的EP管中;得到血清样品;

S33:提取血清样品,将稀释后的血清样品点样在靶板上,室温下干燥;再制备含铁氧化物纳米颗粒基质,在靶板上的血清样品上点含铁氧化物纳米颗粒基质,室温下干燥;

S34:对经步骤S33处理得到的血清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对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结果数据;

S35:选中检测员将质谱结果数据上传至检测平台存储,具体包括:在选中检测员上传质谱结果数据之前,对选中检测员进行指纹验证;指纹验证通过后,选中检测员通过手机终端将质谱结果数据打上时间戳并上传至检测平台存储;从而避免无关人员随意上传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步骤四: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向检测平台发送数据查询指令,检测平台对数据查询指令进行溯源处理,对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进行验证;增加数据泄露的难度,提高数据安全性。

所述检测平台对数据查询指令进行溯源处理,溯源处理表示为获取发送数据查询指令的智能终端的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对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进行验证,具体验证方法为:

S41:将发送数据查询指令的智能终端标记为m;获取智能终端m的正常访问时间表;

将检测平台接收到数据查询指令的时刻标记为访问时刻;将访问时刻与对应的正常访问时间表进行匹配;

若访问时刻属于对应的正常访问时间表,则该数据查询指令有效,若访问时刻不属于对应的正常访问时间表,则该数据查询指令无效,拒绝访问;

S42:若该数据查询指令有效,则对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进行验证;具体包括:

S421:获取该IP网络地址的登录记录;登录记录包括登录次数和登录时长;

将该IP网络地址在系统当前时间前十天内登录检测平台的次数标记为登录频次;并标记为L1;

将对应的该IP网络地址登录检测平台的登录时长进行求和获取得到登录总时长,并标记为L2;

利用公式H1=L1×g1+L2×g2获取得到该IP网络地址的活跃值H1;其中g1、g2为系数因子,例如g1取值0.45,g2取值0.66;

将活跃值H1与活跃阈值相比较;若活跃值H1≥活跃阈值,则判定该IP网络地址正常,继续执行步骤S422;

若活跃值H1<活跃阈值,则判定该IP网络地址异常,拒绝访问;

S422:获取智能终端的实时信号源位置,并获取该智能终端在系统当前时间前十天内的历史信号源位置;以实时信号源位置为中心,标记半径R内的所有历史信号源位置,并认为该历史信号源位置与实时信号源位置为同一位置;

统计同一位置的信号源位置出现次数并标记为信号源频次P1;

将信号源频次P1与频次阈值相比较;若信号源频次P1≥频次阈值,则判定该信号源位置正常,验证成功,允许访问;反之,则判定该信号源位置异常,拒绝访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一种利用质谱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方法,在工作时,首先运营工作人员登录检测平台并在检测平台上发布检测任务,以及检测员通过手机终端访问检测平台并领取检测任务;对领取检测任务的检测员进行检配值分析,将领取检测任务的检测员标记为初选人员,获取初选人员的检测间距、入职时长、入职时长和年龄;采集质谱检测仪的运行信息并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检测仪的运行值;结合相关算法获取得到初选人员的检配值,选取检配值最大的检测员作为检测任务的选中检测员;将检测任务发送至选中检测员的手机终端;本发明能够根据检配值合理分配对应的检测员进行质谱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选中检测员到达检测位置后,通过手机终端拍摄检测位置的图片,将图片和当前实时位置发送至检测平台,进行位置匹配,保证进行质谱检测的检测地点符合要求,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然后配置得到血清样品并对血清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对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取得到质谱结果数据;在选中检测员上传质谱结果数据之前,对选中检测员进行指纹验证;指纹验证通过后,选中检测员通过手机终端将质谱结果数据打上时间戳并上传至检测平台存储;从而避免无关人员随意上传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向检测平台发送数据查询指令,检测平台对数据查询指令进行溯源处理,将访问时刻与对应智能终端的正常访问时间表进行匹配,判断数据查询指令是否有效;若有效,则对IP网络地址和信号源位置进行验证;增加数据泄露的难度,提高数据安全性。

上述公式和系数因子均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及相应专家进行参数设置处理,得到与真实结果符合的公式和系数因子。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相关技术
  • 一种利用质谱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方法
  • 一种利用质谱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79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