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4:36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简称OLED)器件是一种利用有机固态半导体作为发光材料的发光器件,由于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功耗低、发光亮度高、工作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OLED器件中的顶电极附近强反射层以及电极的存在,OLED器件对外界光具有较强的反射效果,因此OLED需要组合圆偏光片才能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目前一般采用将圆偏光片经压敏胶贴合于OLED的封装层上,然而采用贴合的方式不利于柔性显示器的减薄,并且容易减小OLED的发光效率,同时也会增大OLED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基底上;

相位差层,位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偏光层,位于所述相位差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其中,所述相位差层的材料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所述偏光层的材料包括: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光层,位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基底一侧,且设置有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的开口;其中,所述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偏光层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开口位置。

可选地,所述偏光层包括:红色偏光层、绿色偏光层和蓝色偏光层;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绿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蓝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所述红色偏光层与所述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绿色偏光层与所述绿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蓝色偏光层与所述蓝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位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所述相位差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位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所述相位差层位于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位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沿背离所述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所述相位差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之间;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配向层,位于所述相位差层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第二配向层,位于所述偏光层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向层与所述相位差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二配向层与所述偏光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提供的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基底上形成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基底一侧涂布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形成相位差层;

在所述相位差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涂布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形成偏光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一种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另一种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各步骤对应的中间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101;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位于基底101上;相位差层103,位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背离基底101的一侧;偏光层104,位于相位差层103背离基底101的一侧;其中,相位差层103的材料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偏光层104的材料包括: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也可以为刚性显示面板,并且尤其适用于柔性显示面板,其中,基底101可以由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柔性材料制成,可以避免显示面板在弯折、拉伸、扭曲等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得基底101发生断裂,以防止对显示面板中的其他膜层及器件造成损坏,造成显示不良。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基底101还可以为玻璃等刚性材料,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等其他柔性材料制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基底101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层(图中未示出)和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层通常至少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也即现有的2T1C的像素驱动电路),发光器件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102。驱动电路层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平坦化层(图中未示出),以对驱动电路层进行平坦化,从而让利于在其上形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驱动电路层中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的位置刻蚀过孔,以使形成在平坦化层之上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的第一电极可以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发光器件除了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发光器件

其中,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的第一电极可通过贯穿平坦化层的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可为阳极,此阳极可为ITO(氧化铟锡)、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等材料制作而成。该发光层可包括小分子有机材料或聚合物分子有机材料,可以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磷光发光材料,可以发红光、绿光、蓝光,或可以发白光等;并且,根据实际不同需要,在不同的示例中,发光层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功能层。第二电极覆盖发光层,且该第二电极的极性与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此第二电极可为阴极,此阴极可为锂(Li)、铝(Al)、镁(Mg)、银(Ag)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相位差层103位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背离基底101的一侧,该相位差层103,即1/4波片,其材料可以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或者带有特定基团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等相位延迟材料,可以将上述的相位延迟材料与手性剂及溶剂等混合物,通过涂布的工艺制备形成该相位差层103。相位差层103的厚度可以为0.1微米(μm)至10μm,优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相位差层103的厚度可以为5μm。此外,此相位差层103需保证在波长550纳米(nm)的光下测定的相位差值为100nm至150nm的范围,即1/4波片,并且保证随着波长的增大,相位差值也随着增大的逆分散效应。可以理解的是,该相位差层103可以为单一的1/4波片,还可以为有1/4波片和1/2波片构成的复合层。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的光学特性,在相位差层103下涂布一层液晶相位差层,厚度可以为0.01μm至1μm,液晶相位差层可以有效改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在各个角度上的显示效果。

偏光层104位于相位差层103背离基底101的一侧,该偏光层104的材料可以包括: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等偏光材料,可以将上述的偏光材料与聚合起始剂以及溶剂等混合物,通过涂布的工艺制备形成该偏光层104。偏光层104的厚度可以为1μm至15μm。优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偏光层104的厚度可以为5μm。偏光层104光照取向的角度可以与相位差层103的慢轴保持45°,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控制偏光层104中的染料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将自然光转变为偏振光。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光线传播路径,将在之后的实施例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相位差层103可以利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相位延迟材料,采用涂布工艺制备形成,并且偏光层104可以利用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等偏光材料,同样采用涂布工艺制备形成,其偏光度可以通过选择的偏光材料以及偏光层104的厚度来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实现相位差层103与偏光层104组成的圆偏光片与显示面板中其他膜层的集成,可以使得相位差层103与偏光层104的总体厚度控制在5μm至200μm之间,与采用圆偏光片直接贴附的显示面板结构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有效减小相位差层103与偏光层104的厚度,从而有效减小显示面板整体的厚度,利于产品的轻薄化,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再者可以通过同时调整相位差层103和偏光层104的光学性能,使得显示面板具有最优的偏光性能,防止外界光线的反射,从而可以避免外界光线的反射对显示效果的影响,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105,位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背离基底101一侧,且设置有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一一对应的开口;其中,开口在基底10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在基底1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偏光层104与遮光层105同层设置,且位于开口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105可以为黑矩阵,可以采用黑色染料制备形成,一方面,遮光层105可以将照射至显示面板的相应位置的自然光进行吸收,防止自然光照射至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的第二电极上造成光线反射,从而防止外界光线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提高显示效果。遮光层105还可以对部分透射至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的第二电极上并形成反射的光线进行吸收,防止反射的光线照射至用户视野,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遮光层105可以对由不同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产生并照射至相应位置的光线进行吸收,防止不同颜色光线发生串扰,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遮光层105中设置有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一一对应的开口,开口可以保证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产生的光线进行透射,以实现显示功能。同时偏光层104位于开口位置,可以利用偏光层104与相位差层103的偏光作用,有效防止由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的第二电极反射的光线透射,从而可以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光层104包括:红色偏光层R1、绿色偏光层G1和蓝色偏光层B1;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包括: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R2、绿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G2和蓝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B2;红色偏光层R1与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R2一一对应设置;绿色偏光层G1与绿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G2一一对应设置;蓝色偏光层B1与蓝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B2一一对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偏光层104可以被限定在遮光层105的开口中,可以采用不同颜色偏光材料,形成多个不同颜色的偏光层105,即红色偏光层R1、绿色偏光层G1和蓝色偏光层B1。为了实现多彩显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一般包括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R2、绿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G2和蓝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B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同一颜色偏光层105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一一对应设置,即红色偏光层R1与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R2一一对应设置;绿色偏光层G1与绿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G2一一对应设置;蓝色偏光层B1与蓝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B2一一对应设置,实现像素级的光线控制,这样,在避免光线反射影响显示效果的同时,可以对各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发出的光线进行滤光,防止不同颜色的光线相互串扰,实现更广的色域,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下面将结合图2和图3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路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方面,由于遮光层105对于光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外界的自然光1,经过遮光层105后,光线的强度会大大减弱为光线2,光线2的反射光3经过遮光层105后,光线再一次被吸收并减弱为光线4,光线4的强度即为外界光线1经过遮光层105后的反射光线的强度,由于经过遮光层105的多次吸收,其光线的强度较小或者为0,因此遮光层105可以起到良好的减反效果。另一方面,相位差层103与偏光层104可以组成圆偏光片,以红色偏光层R1为例,外界光线1经过红色偏光层R1后,变成沿着某一方向的红色的偏振光5,偏振光5经过相位差层103后转变为圆偏振光6,圆偏振光6经过反射后形成与圆偏振光6的偏振方向相反的圆偏振光7,圆偏振光7经过相位差层103后转变为沿某一方向的偏振光8,由于偏振光8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光5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因此,偏振光5被红色偏光层R1吸收,从而实现减反的效果。

如图3所示,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R2、绿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G2和蓝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B2可以分别发出红色光线9、绿色光线10和蓝色光线11。红色光线9、绿色光线10和蓝色光线11经过相位差层103后不发生变化,在经过对应的红色偏光层R1、绿色偏光层G1和蓝色偏光层B1,红色光线9、绿色光线10和蓝色光线11转变为相应的红色偏振光12、绿色偏振光13和蓝色偏振光14,三者可以实现多彩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06,位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背离基底101的一侧;相位差层103位于封装层106背离基底10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基板的封装层106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061、有机封装层1063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第一无机封装层1061、有机封装层1063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可以封装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102。第一无机封装层106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可以用于防止水、氧从显示功能的显示侧进入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的发光层;该第一无机封装层106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可以采用氮化硅、氧化硅等无机材料制作而成。有机封装层1063可以用于实现平坦化作用,以便于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的制作,此有机封装层1063可采用丙烯酸基聚合物、硅基聚合物等材料制作而成。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相位差层103可以为封装层106背离基底101的一侧,及位于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06,位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背离基底101的一侧;相位差层103位于封装层106靠近基底101的一侧;偏光层104位于封装层106背离基底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与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其中的相位差层103位于封装层106靠近基底101的一侧,即相位差层103位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与第一无机封装层1061之间,这样有利于相位差层103与显示面板中的其他膜层集成,提高集成度,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06,封装层106包括:位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背离基底101的一侧,且沿背离基底101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06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相位差层103位于第一无机封装层106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之间;偏光层104位于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背离基底10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与图1及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不同之处在于,相位差层103位于第一无机封装层106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62之间,可以替代封装层106中原有的有机封装层1063,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配向层107,位于相位差层103靠近基底101的一侧;第二配向层108,位于偏光层104靠近基底10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向层107和第二配向层108的厚度均可以为0.01μm至1μm,二者可以实现光配向的作用,使得偏光层104光照取向的角度可以与相位差层103的慢轴保持45°,从而使得相位差层103和偏光层104可以起到减反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向层107与相位差层10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配向层108与偏光层104为一体成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修饰取向涂布材料,使得其末端携带有丙烯酸酯类基团的线形光聚合材料。将此线形光聚合材料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涂布后,进行光照聚合,端基是丙烯酸的线形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具有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此聚合的化合物会沉积到下层,随后再进行偏振光的紫外光照取向,从而诱导液晶分子取向,使得第一配向层107与相位差层103为一体成型结构。同样,也可以将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聚合起始剂,线形光聚合材料及溶剂等物质涂布后,先光照聚合,再光照取向,随后曝光显影,形成像素级的偏光层104,使得第二配向层108与偏光层104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手表、运动手环、笔记本电脑等具有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该显示装置具有的实现原理及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对显示面板的技术效果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在基底上形成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S602,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背离基底一侧涂布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形成相位差层;

S603,在相位差层背离基底一侧涂布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形成偏光层。

下面将以制备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其每一步骤中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

如图7所示,首先,在基底101上依次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102、封装层106。在封装层106上先涂布第一配向层107,利用光照进行配向,再涂布相位差层103,随后涂布第二配向层108,利用光照进行配向。将黑色染料涂布在制备的第二配向层108上,曝光显影后,得到像素级的遮光层105,遮光层105开口是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102一一对应设置,随后涂布红色液晶染料,即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干燥后进行曝光显影,形成与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R2相对应的像素级红色偏光层R1,采用同样的方式,可得到相应的红色偏光层R1、绿色偏光层G1、蓝色偏光层B1。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其实现原理与上述制备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85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