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4:36


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血液是人体内输送氧气、二氧化碳、营养成分,并带走代谢产物,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保持体温、防御微生物侵入等的重要物质。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组成。由于某些疾病的原因,治疗中有时需要给病人输注血液或血液成分,而输注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主要来自献浆人员捐献的全血。目前主要是在采血室或采血车上采集全血,其具体过程为医务人员将血袋的采血针穿刺进入献浆人员手臂的静脉血管,献浆人员的血液经血袋的采血管流入采血袋,并与采血袋中的血液保存液混合抗凝,采集全血的量一般为400mL或300mL或200mL。全血采集后,先放入2℃~6℃的冰箱保存,待当班血液采集完毕,集中移交至成分室分离制备成分血。

现今献血站(多为设置在各繁华地段的采血车)的献浆人员(也可称为献血人员)越来越多,如何管理这些献浆人员的信息显得越来越紧迫。目前,为了获得献浆人员的一些必要信息,多采用医务人员提供表格、献浆人员进行填写或医务人员询问、医务人员填写的方式,而这些纸质的信息,仅仅在献血时为了确定献浆人员是否可以献血后便不再处理,而后台记录的仅仅是何人、何时、何地、什么血型、献血多少等信息,记录的信息不够全面,对于献浆人员来说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没有太大的统计与分析价值。但想要获得献浆人员更多的信息,需要人为地将这些信息录入或导入系统,这无疑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高效采集献浆人员的各项信息并进行后台管理。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以及连接所述服务器的初步筛选单元、血液采样分析单元,所述初步筛选单元包括第一人脸识别模块、身份证读取模块、血压检测模块、体温检测模块、体重检测模块、第一脉搏检测模块,所述血液采样分析单元包括第二人脸识别模块、血样分析模块;所述服务器包括献血资格判定单元、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和存储器;

所述第一人脸识别模块、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所述血压检测模块、所述体温检测模块、所述体重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一脉搏检测模块分别用于采集献浆人员的第一面部信息、血压、体温、体重和脉搏并存入所述存储器中,被所述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管理为临时档案;

所述第一人脸识别模块还用于先对所述第一面部信息进行健康分析,判断该献浆人员是否达到第一献血条件,并将相应的分析结论存入所述临时档案中;

所述献血资格判定单元包括资格初评定模块和资格再评定模块,所述资格初评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人脸识别模块的分析结论和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血压检测模块、所述体温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一脉搏检测模块检测的信息判断该献浆人员是否达到第二献血条件;

所述第二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医务人员进行血液采样时,拍取所述初步筛选单元确认达到第二献血条件的献浆人员的第二面部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面部信息在所述献浆人员档案中进行人物匹配,从而调出该献浆人员的临时档案;

所述血样分析模块用于对采样的血液进行血液分析;所述资格再评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血样分析模块的血样分析结果判断该献浆人员是否达到第三献血条件,并更新该献浆人员的临时档案;

对于达到第三献血条件并完成输血的献浆人员,所述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将其临时档案存入献浆人员档案中;对于未达到第三献血条件的献浆人员,所述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将其临时档案存入未成功献浆人员档案中;

所述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献浆人员档案和所述未成功献浆人员档案进行管理,并向医务人员提供对其存储的所有献血档案进行筛选、查询、访问、操作的功能,以及向成功献血和未成功的献浆人员提供对其献血档案查询、访问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献血条件为献浆人员脸部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的皮肤病,以及颈部无浅表性的淋巴结明显肿大、五官无严重疾病、眼睛巩膜无黄染。

优选的,所述第二献血条件为,在满足所述第一献血条件的基础上,还包括:

献浆人员未曾患过或未正在患不允许献血的疾病,为首次献血或献血间隔达标的再次献浆人员,年龄、血压、体温、体重、脉搏均在预设的范围内,根据身份证读取的人物照片与所述第一面部信息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三献血条件为,在满足所述第一献血条件和所述第二献血条件的基础上,还包括:

该献浆人员的血样分析结果达标。

优选的,所述第二献血条件中的献浆人员未曾患过或未正在患不允许献血的疾病,具体是根据献浆人员的身份证信息从医院后台病人管理系统获取的电子病历而确定,若该献浆人员没有电子病历或电子病历不完整,则通过询问或填表的方式获取。

优选的,所述第一人脸识别模块、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所述血压检测模块、所述体温检测模块、所述体重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一脉搏检测模块集成在初步筛选装置中;

所述初步筛选装置包括底盘,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称重座位,与所述称重座位正对的显示器,支撑所述显示器的平台,安装在所述平台中的身份证读取模块、处理器和通讯模块;

所述体重检测模块集成在所述称重座位上;

所述显示器的上方安装所述第一人脸识别模块,左边和右边各安装一个与成人手臂相适配的筒,所述筒中集成有所述血压检测模块、所述体温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一脉搏检测模块;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连接所述服务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当前献浆人员的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结果、血压及其是否达标的结果、体温及其是否达标的结果、体重及其是否达标的结果、脉搏及其是否达标的结果,以及是否满足所述第一献血条件和第二献血条件的结果。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中还存储有问题库,通过所述显示器向当前献浆人员进行提问,并将相应的答复存入所述献浆人员档案或所述未成功献浆人员档案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还包括输血监控单元,所述输血监控单元包括第三人脸识别模块、第二脉搏检测模块;

所述第三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医务人员进行血液采集时,实时采集献浆人员的第三面部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面部信息判断该献浆人员是否存在不适,以及时提醒医务人员注意;

所述第二脉搏检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献浆人员的脉搏,在脉搏超过预设上限值时提醒医务人员注意。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电子献血证生成单元,用于在献浆人员完成献血后自动根据其献血档案生成电子献血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模块搭建起献浆人员与服务器之间的沟通桥梁,不仅可根据服务器预设的一些标准对献浆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还可将整个献血过程中献浆人员各种各样的信息实时上传至服务器,后台记录的信息非常全面,对医务人员来说具有较强的统计与分析价值,方便其对存储的所有献血档案进行筛选、查询、访问、操作的功能,对献浆人员来说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方便其对自身的献血档案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和访问,并且本系统仅仅需要少数的医务人员协作,可节省大量人力,同时还提高了采血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非完全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初步筛选装置的外观简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给出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包括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因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许多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如图1的模块图所示,包括服务器以及连接服务器的初步筛选单元、血液采样分析单元,初步筛选单元包括第一人脸识别模块、身份证读取模块、血压检测模块、体温检测模块、体重检测模块、第一脉搏检测模块,血液采样分析单元包括第二人脸识别模块、血样分析模块;服务器包括献血资格判定单元、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和存储器。

如图2的流程图所示,第一人脸识别模块、身份证读取模块、血压检测模块、体温检测模块、体重检测模块和第一脉搏检测模块分别采集献浆人员的第一面部信息、血压、体温、体重和脉搏并存入存储器中,被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管理为临时档案;

第一人脸识别模块还先对第一面部信息进行健康分析,判断该献浆人员是否达到第一献血条件,并将相应的分析结论存入临时档案中;

献血资格判定单元包括资格初评定模块和资格再评定模块,资格初评定模块根据第一人脸识别模块的分析结论和身份证读取模块、血压检测模块、体温检测模块和第一脉搏检测模块检测的信息判断该献浆人员是否达到第二献血条件;

第二人脸识别模块在医务人员进行血液采样时,拍取初步筛选单元确认达到第二献血条件的献浆人员的第二面部信息,并根据第二面部信息在献浆人员档案中进行人物匹配,从而调出该献浆人员的临时档案;

血样分析模块对采样的血液进行血液分析;资格再评定模块根据血样分析模块的血样分析结果判断该献浆人员是否达到第三献血条件,并更新该献浆人员的临时档案;

对于达到第三献血条件并完成输血的献浆人员,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将其临时档案存入献浆人员档案中;对于未达到第三献血条件的献浆人员,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将其临时档案存入未成功献浆人员档案中;

献浆人员档案管理单元对献浆人员档案和未成功献浆人员档案进行管理,并向医务人员提供对其存储的所有献血档案进行筛选、查询、访问、操作的功能,以及向成功献血和未成功的献浆人员提供对其献血档案查询、访问的功能。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第一献血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为献浆人员脸部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的皮肤病,以及颈部无浅表性的淋巴结明显肿大、五官无严重疾病、眼睛巩膜无黄染,根据不同规定可调整这些条件项。第一献血条件主要是从脸部、颈部、眼睛等外观上进行第一步筛选,通过筛选的献浆人员才能进入下一步的筛选。

在满足第一献血条件的基础上,第二献血条件包括:献浆人员未曾患过或未正在患不允许献血的疾病,为首次献血或献血间隔达标的再次献浆人员,年龄、血压、体温、体重、脉搏均在预设的范围内,根据身份证读取的人物照片与第一面部信息匹配,这些判断信息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血压检测模块、体温检测模块、体重检测模块和第一脉搏检测模块而获得。特别是,对于未曾患过或未正在患某些不允许献血的疾病,具体是根据献浆人员的身份证信息从医院后台病人管理系统获取的电子病历而确定,若该献浆人员没有电子病历或电子病历不完整,则通过设备询问或填表的方式获取。第二献血条件主要是从献浆人员此时的身体状况、患病记录等进行第二步筛选,通过这一步筛选的献浆人员才能进入下一步的筛选。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人脸识别模块、身份证读取模块、血压检测模块、体温检测模块、体重检测模块和第一脉搏检测模块都集成一个装置中,本实施例称其为初步筛选装置。

如图3所示,初步筛选装置包括底盘100,安装在底盘100上的称重座位200,与称重座位200正对的显示器300,支撑显示器300的平台400,安装在平台400中的身份证读取模块、处理器和通讯模块;

体重检测模块集成在称重座位200上;

显示器300的上方安装第一人脸识别模块,左边和右边各安装一个与成人手臂相适配的筒501和502,筒501和502中均集成有血压检测模块、体温检测模块和第一脉搏检测模块;

通讯模块则连接服务器,显示器300则显示当前献浆人员的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结果、血压及其是否达标的结果、体温及其是否达标的结果、体重及其是否达标的结果、脉搏及其是否达标的结果,以及是否满足第一献血条件和第二献血条件的结果。服务器中还存储有问题库,通过显示器300向当前献浆人员进行提问,并将相应的答复存入献浆人员档案或未成功献浆人员档案中。

假设有一个打算献血的成年人,在医务人员的引导下,先坐上称重座位200,随后将自己的身份证放置在身份证感应区域上,然后将左手伸入左边的筒内或右手伸入右边的筒内,进行血压、体温和脉搏的测量。而服务器根据读取的身份证信息自动查找该成年人有没有电子病历,若有则筛选该电子病历是否有不允许献血的病,并通过显示器300询问电子病历是否完整,若该成年人确认是完整的,且电子病历、年龄、体重、血压、体温、脉搏、人脸识别结果等均通过,则提醒该成年人进入下一步血液抽样检查程序。若该成年人确认电子病历不完整,则通过显示器300询问该成年人是否患过或正在患不允许献血的疾病,并根据询问的结果进行筛选。另外,问题库中还有“是否熬夜”、“三小时内是否有进食”、“是否处于生理期前后3天”、“最近是否有大鱼大肉”等医护人员可能需要确认的问题,但有些问题并不是决定献浆人员能否献血的关键性因素,这些问题由医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在满足第一献血条件和第二献血条件的基础上即通过了初步筛选装置的筛选后,接下来进行血液抽样检查程序。献浆人员无需携带身份证,第二人脸识别模块直接进行人脸识别,调出暂存的临时档案,此时医务人员进行血液抽样,并将抽取的样本和该献浆人员绑定,直接将样本的化验结果、是否可以献血的结论、不能献血的原因、对献浆人员的建议等存入其档案中。

本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还包括输血监控单元,输血监控单元包括第三人脸识别模块、第二脉搏检测模块。第三人脸识别模块在医务人员进行血液采集时,实时采集献浆人员的第三面部信息,并根据第三面部信息判断该献浆人员是否存在不适(通过检测面部表情判断,当献浆人员因失血较多出现面色、嘴唇发白或发青,皱眉,眨眼频次升高等),以及时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第二脉搏检测模块实时采集献浆人员的脉搏,在脉搏超过预设上限值时提醒医务人员注意。这个过程产生的数据都将更新至献浆人员的个人档案中。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包括电子献血证生成单元,在献浆人员完成献血后在医务人员录入系统后自动根据其献血档案生成电子献血证,献浆人员可通过网络终端随时获取以及使用,避免了携带纸质献血证带来的不便,还便于全国实行统一管理。

应用该系统,作为医务人员,其工作的主要流程包括:

1)引导献浆人员在初步筛选装置上完成初步筛选,若筛选通过则通过显示器300询问相关问题,并进一步引导该献浆人员进行血液采样,若筛选不通过,则服务器会将相应的原因通过显示器300进行告知,该献浆人员通过访问该服务器可获得相应信息;

2)对献浆人员进行血液采样与解析,并将相应信息同步至服务器中,若血液样本达标,可献血,则引导该献浆人员前往输血区进行输血,若样本不达标,则告知该献浆人员原因,该献浆人员通过访问该服务器也可获得相应信息,包括血样分析的结果和结论;

3)对献浆人员进行采血,并对整个输血过程中的脸部信息和脉搏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在分析出献浆人员存在不适时,医务人员立刻中止输血,并进行相应后续处理;

4)通过服务器的数据管理功能,对各种类型的献浆人员进行统计,对不同类型的献浆人员后续采取不一样的后续处理。特别是对三类献浆人员:

第一类:献血既遂,且输血中和输血后离开输血点前并未出现任何不适;

第二类:献血既遂,但输血中或输血后有身体不适;

第三类:献血未遂,但克服问题后可献血。

针对第一类,除献血时的一些后续处理外,献血后的一些后续处理主要包括注意休息、血液使用情况、下次献血时间、相关福利活动、献血的好处等消息的推送,目的是将这一类献浆人员保持住。

针对第二类,除献血时的一些后续处理和第一类的后续处理外,还包括一些更为殷切的问候、对健康上的一些提醒等,目的是将这一类的献浆人员也保持住,但这一类献浆人员可能认为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献血对其健康影响较大,后期再献血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所以需要多多提醒其注意调理身体,必要时可电话慰问。

针对第三类,其后续处理主要就是,针对其不能献血的问题,以关心的方式询问是否已经克服了这些问题,如果克服了,则可以前往献血,奉献自己的爱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人脸识别模块搭建起献浆人员与服务器之间的沟通桥梁,不仅可根据服务器预设的一些标准对献浆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还可将整个献血过程中献浆人员各种各样的信息实时上传至服务器,后台记录的信息非常全面,对医务人员来说具有较强的统计与分析价值,方便其对存储的所有献血档案进行筛选、查询、访问、操作的功能,对献浆人员来说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方便其对自身的献血档案、电子献血证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和访问,并且本系统仅仅需要少数的医务人员协作,可节省大量人力,同时还提高了采血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基于人脸识别的献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小区用人员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85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