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智能骨科颈椎纠正仪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9:06


一种智能骨科颈椎纠正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骨科的颈椎智能纠正仪。

背景技术

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位于脊柱颈段,共7 块,围绕在颈髓及其脊膜的四周。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向前凸的生理 弯曲。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横突上有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 脉由此孔通过;棘突短而分杈;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 运动。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颈椎病又是困扰都市白领的重要症状,都市白领通常在办公室伏案工作, 不良的坐姿、长久不运动都有可能引发颈椎病。

那么,通过一种能够长期辅助用户锻炼颈椎的仪器势必能降低颈椎病的 发病甚至纠正颈椎病。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萌购辅助用户锻炼颈椎的仪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户的颈椎在被固定的轨迹下进 行旋转的辅助,从而纠正颈椎姿态,降低颈椎病的症状的一种骨科颈椎纠正 仪。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包括

外壳,其底部配置有第一支撑环;

驱动环,其环绕在用户的脖子外;

驱动部,其通过电机驱动齿圈齿轮带动驱动环转动,并通过电机带动丝 杠结构使驱动环上升或下降,以规律性活动用户颈椎;

通信模块,其与驱动部的电源模块连接;

用户终端,其与所述通信模块无线连接。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输出轴、第一 齿轮、第一齿圈、第一导圈、第一导轨、第一磁铁、第一螺母、第二导圈、 第一导孔、第一导杆、第二导轨、卡环、弹簧;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支撑环 的上表面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上段与第一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 轮与第一齿圈啮合,所述第一齿圈的下表面沿所述第一导圈的上表面转动, 所述第一导圈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第一齿圈的上表面与第一导轨 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一导轨上配置有沿其移动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 所述驱动环相吸合;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中段为螺杆,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螺 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二导圈的外圆周面固定,所述第二导圈沿其轴向 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孔,每个第一导孔内配置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 在所述第一导孔的上方同轴固定有一个卡环,所述卡环的下表面能够与所述 第二导圈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一导杆通过弹簧与所述驱动环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第二导圈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所述第二导轨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其中所述驱动环的内圆周面配置有海绵层 或橡胶层或乳胶层或塑料层。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其中所述第一导轨为竖直方向配置。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其中所述第一导轨为自下向上由内向外倾 斜设置。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其中所述第一磁铁与驱动环的吸引力应为 弹簧的最大弹力的1.1~20倍。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其中所述驱动部还包括第三导圈、第二齿 圈、第二齿轮、限位块、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第一连杆;所述第三导 圈沿所述第二导轨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导圈的上表面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齿 圈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齿圈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圆周面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下段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齿圈的上表面 为波浪形,第二齿圈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导杆的下端搭接,所述限位块的上 表面与所述第三导圈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第三导圈的上表面与第一电磁铁固 定,所述第一电磁铁能够与第二电磁铁相互吸引,所述第二电磁铁的上表面 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导圈的下表面 固定。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其中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其中所述第二导圈的下表面通过轴承安装 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同轴固定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 的上部啮合。

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一种骨科颈 椎纠正仪通过驱动部带动驱动环可上升和旋转,从而使用户的颈椎在被固定 的轨迹下进行旋转的辅助,从而纠正颈椎姿态,降低颈椎病的症状,并且可 通过用户终端对于驱动部进行远程遥控和定时遥控,使得用户的颈椎可得到 定时的锻炼,以降低颈椎病的症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的第一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的第二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的第三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参见图1、4,本发明一种骨科颈椎纠正仪包括

外壳100,其底部配置有第一支撑环101;

驱动环200,其环绕在用户的脖子外;

驱动部300,其通过电机301驱动齿圈齿轮带动驱动环200转动,并通 过电机301带动丝杠结构使驱动环200上升或下降,以规律性活动用户颈椎;

通信模块,其与驱动部300的电源模块连接;

用户终端,其与所述通信模块无线连接。

本发明通过驱动部300带动驱动环200可上升和旋转,从而使用户的颈 椎在被固定的轨迹下进行旋转的辅助,从而纠正颈椎姿态,降低颈椎病的症 状,并且可通过用户终端对于驱动部300进行远程遥控和定时遥控,使得用 户的颈椎可得到定时的锻炼,以降低颈椎病的症状。

其中,所述驱动环200在驱动部300的驱动而旋转的动作,可以理解为 偏心的自转或带有转动的公转,从而减少驱动环200与用户皮肤的摩擦。

其中,所述外壳100为圆柱筒型,所述外壳100的内表面的下端与所述 第一支撑环101的外圆周面固定,所述第一支撑环101用于卡接在用户的肩 膀处或脖子根部,以支撑外壳100。

其中,所述外壳100环绕在用户的脖子周围。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101或外壳100直接卡在用户的肩膀上,或通过 拉绳捆绑在用户身上,或通过魔术贴固定在用户的衣服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3,所述驱动部300包括电 机301、输出轴302、第一齿轮303、第一齿圈304、第一导圈305、第一导 轨306、第一磁铁307、第一螺母308、第二导圈309、第一导孔310、第一 导杆311、第二导轨312、卡环313、弹簧314;所述电机301与所述第一支 撑环101的上表面固定,所述电机301的输出轴302的上段与第一齿轮303 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303与第一齿圈304啮合,所述第一齿圈304的下 表面沿所述第一导圈305的上表面转动,所述第一导圈305与所述外壳100 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第一齿圈304的上表面与第一导轨306的下端固定,所 述第一导轨306上配置有沿其移动的第一磁铁307,所述第一磁铁307与所 述驱动环200相吸合;

所述电机301的输出轴302的中段为螺杆,所述第一螺母308与所述电 机301的输出轴30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母308与第二导圈309的外圆周 面固定,所述第二导圈309沿其轴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孔310,每个第 一导孔310内配置有第一导杆311,所述第一导杆311在所述第一导孔310 的上方同轴固定有一个卡环313,所述卡环313的下表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导 圈309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一导杆311通过弹簧314与所述驱动环200的 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导圈309沿所述第二导轨312移动,所述第二导轨312 配置在所述外壳100的内表面。

本发明通过上述电机301、输出轴302、第一齿轮303、第一齿圈304、 第一导圈305、第一导轨306、第一磁铁307构成的齿轮齿圈机构而驱动驱动 环200进行大致公转的运动,其中由于连接驱动环200的方式为磁吸方式, 以避免过于刚性的驱动而给用户的脖子带来不适,并且,在驱动环200大致 公转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螺母308、第二导圈309、第一导孔310、第一导杆 311、第二导轨312、卡环313、弹簧314构成的丝杠结构在驱动环200公转 的情况下使驱动环200能够进行升降,从而调整脖子的弯曲程度,以更好的 锻炼用户颈椎。

其中,“所述第二导圈309沿所述第二导轨312移动,所述第二导轨312 配置在所述外壳100的内表面”中的第二导圈309可在远离电机301的一侧 配置燕尾形滑块,而第二导轨312为与其相配合的燕尾形导轨,从而使第二 导圈309不会从第二导轨312上脱落,由于第二导轨312为纵向配置,那么, 第二导圈309仅仅可能纵向移动,从而在电机301转动时以丝杠结构带动第 二导圈309上下移动,并且,驱动驱动环200上下移动,可在驱动环200大致公转的状态下,通过调整驱动环200的高度而调整驱动环200的公转半径, 从而增加用户弯曲脖子的程度,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导杆311的上端与所述弹簧314的下端固定,所述弹簧 314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环200的下表面固定,从而在第一导杆311的升降过 程中带动驱动环200的升降。

当然,由于第一导杆311并不旋转,而在驱动环200大致公转的圈数过 多时,会由于小幅度的自转而引起过渡拉伸弹簧314的现象发生,因此,驱 动环200的下表面配置有第二轴承,所述驱动环200的下表面与第二轴承的 外圈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弹簧314的上端固定。

其实,就算不带有上述第二轴承的情况下,过多公转而引发的较大幅度 的自转无法适应于不转的弹簧314和第一导杆311,那么也可在弹簧314过 渡拉伸的情况下使驱动环200小幅度的与第一磁铁307脱离吸合,而纠正这 种大幅度的、在允许范围以外的自转,这也会让驱动环200的完全公转变成 了摆动式或段落式的公转,从而类似用户的揉捏手法,完成对颈椎的锻炼。

虽然,弹簧314的弹力小于或远小于第一磁铁307的吸引力,但是在弹 簧314过多拉伸的情况下,也可让磁铁失效;当然,所述弹簧314的弹力也 可大于或远大于第一磁铁307的吸引力,而实现上述运动。

其中,所述“所述第一磁铁307与所述驱动环200相吸合”中,所述第 一磁铁307可直接与铁质的驱动环200相互吸合,还可通过在驱动环200上 固定铁块或第二磁铁来与第一磁铁307相互吸合。

其中,所述第一磁铁307带有燕尾形滑块,所述第一导轨306配置有与 其相配合的燕尾形导轨,从而使第一磁铁307无法从第一导轨306上脱落。

其中,所述第一导圈305可为一个圆环形卡圈,第一导圈305与第一齿 圈304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导圈30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轴承 的外圈固定,所述第一齿圈30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从而 使第一齿圈304沿所述第一导圈305转动,并且不发生竖向移动。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3,所述驱动环200的内圆 周面配置有海绵层或橡胶层或乳胶层或塑料层。

其中,所述驱动环200的由铁制成,所述驱动环200也可由铝、铝合金、 橡胶、树脂、乳胶、塑料制成。

其中,所述驱动环200的内圆周面配置有海绵层或橡胶层或乳胶层或塑 料层,从而使驱动环200的内圆周面与用户脖子的外圆周面接触时将低压强 而使用户更加舒适。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3,所述第一导轨306为竖 直方向配置。

当然,所述第一导轨306也可为自下向上由内向外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306可为竖直方向配置,当然,当驱动环200向上 移动时,用户的脖子弯曲程度应该更大,因此,第一导轨306可为自下向上 由内向外倾斜设置,从而使驱动环200可形成一个自下向上公转半径更大的 运动配置,从而以更大的脖子弯曲程度而锻炼用户颈椎。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3,所述第一磁铁307与驱 动环200的吸引力应为弹簧314的最大弹力的1.1~20倍。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磁铁307与驱动环200的吸引力应为弹 簧314的最大弹力的1.1~20倍,优选为3倍,也就是说,驱动环200永远是 与第一磁铁307吸合的,并有可能驱动弹簧314变形,而不会因弹簧314的 变形而使第一磁铁307和驱动环200的吸合失效。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3,所述驱动部300还包括 第三导圈321、第二齿圈322、第二齿轮323、限位块324、第一电磁铁325、 第二电磁铁326、第一连杆327;所述第三导圈321沿所述第二导轨312上下 移动,所述第三导圈32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齿圈322的下表面连 接,所述第二齿圈322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二齿轮323的外圆周面啮合,所 述第二齿轮323与所述电机301的输出轴302的下段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齿 圈322的上表面为波浪形,第二齿圈32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导杆311的下 端搭接,所述限位块32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导圈321的下表面搭接,所述 第三导圈321的上表面与第一电磁铁325固定,所述第一电磁铁325能够与 第二电磁铁326相互吸引,所述第二电磁铁32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杆327 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32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导圈309的下表面固定。

本发明通过上述所述电机301通过第二齿轮323、第二齿圈322带动第 二齿圈322的波浪形状的上表面转动,从而使不转动的与其搭接的第一导杆 311上下震动,并且,在第一电磁铁325、第二电磁铁326相互吸引时,能够 使第一导杆311向上升起且震动,从而使驱动环200震动;而在第一电磁铁 325、第二电磁铁326不吸引时,可仅仅使驱动环200上升而不震动,方便用 户对于震动的选择性调节,并且依旧使用电机301驱动,不需要多配置多余的驱动结构,节省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磁铁307可为电磁铁或永磁铁。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325、第二电磁铁326、第一磁铁307、电机301 的电源模块均通过通信模块与所述用户终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齿圈322的上表面为波浪形可为,一个波浪圈的波浪条 沿所述第二齿圈322的上表面环形均匀配置。

其中,所述“所述第三导圈32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齿圈322 的下表面连接”中,所述第三导圈321的上表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所 述第二齿圈322的下表面与轴承的内圈固定。

其中,本发明中的轴承优选为深沟球轴承或梯形轴承。

其中,所述第三导圈321可直接设有一个燕尾形滑块,所述第二导轨312 配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燕尾形导轨,从而避免第三导圈321从而第二导轨312 上脱离,当然,所述第三导圈321的燕尾形滑块也可与所述第二导圈309的 燕尾形滑块形状结构完全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电磁铁325可配置在所述第 三导圈321的燕尾形滑块的上表面,当然,所述第一电磁铁325也可配置在 所述第三导圈321的上表面,从而可直接与所述第二电磁铁326磁吸。 其中,所述限位块324可直接与第三导圈321的下表面搭接,当然,所述限 位块324也可与所述第三导圈321的燕尾形滑块的下表面搭接。

其中,第一导轨306可为直线型或倒圆台形。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3,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3,所述第二导圈309的下 表面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轴401,所述第一轴401同轴固定有第三齿轮402, 所述第三齿轮402与所述第二齿轮323的上部啮合。

本发明中,通过上述第三齿轮402可直接让第三齿轮402的齿反复摩擦 用户的后脖子处,从而按摩颈椎,以减缓颈椎病的症状。

其中,因为第二导圈309会向上移动,而此时第二齿圈322会需要持续 与第二齿轮323啮合,所以第二齿轮323如图所示会较为细长,而第三齿轮 402需要与第二齿轮323的上部啮合才不会影响第二齿圈322的运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 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 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智能骨科颈椎纠正仪
  • 一种医院骨科用多功能颈椎治疗仪
技术分类

061201130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