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子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5:49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谷歌眼镜、以及手环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智能设备不仅具有轻薄、时尚以及智能化的特点,还具有触控性能。此外,为满足时尚美观等需求,这些智能设备的触控屏的形状可以包括多边形、圆形、环形等多种形状。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触控屏和显示基板。触控屏包括异形触控区,所述异形触控区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异形触控区的非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以及位于所述异形触控区的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一边与所述异形触控区的边缘重合,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异形显示区,且所述异形显示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异形触控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异形触控区的形状包括圆形、环形或者除矩形外的多边形。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各所述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之比的范围9/11~11/9。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还包括多个第三触控电极,每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且所述多个第三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的部分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中的部分第二触控电极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子像素的形状为矩形,且形状为矩形的各所述子像素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形状为正方形,且所述正方形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形状为矩形,且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边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边。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为非矩形。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的至少一个的第一边为弧形或直线段,且所述直线段与所述第二边和所述第三边均不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部分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部分所述多个第三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的方向排列。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公共电极以及与各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公共电极线;所述触控屏还包括与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且所述公共电极线复用为所述触控信号线。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触控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各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该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触控电极的至少一个包括主体部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相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以使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与所述主体部交叠的所述触控信号线与该主体部彼此绝缘。

在一些示例中,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等。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异形触控区的边缘的形状包括弧形,所述多个子像素和所述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均沿所述弧形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一些示例中,各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所述弧形周向延伸的第一边以及沿所述弧形的径向延伸的第二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触控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中的显示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所示的AA线所截的电子装置的部分膜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的触控屏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B位置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一个触控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另一个触控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7所示的电子装置的触控信号线与显示基板中的子像素以及数据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触控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为与图9所示的电子装置中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在研究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越来越多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触控屏的形状不再是矩形,而是例如圆形、环形或者除矩形以外的多边形等异形形状,以使触控屏中的触控区的形状为异形形状。这里的“异形形状”指除矩形以外的形状,该异形形状可以包括规则的形状,也可以包括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具有异形形状的触控区的边缘和与其形状相同的显示区的边缘重合,在该触控屏中继续采用具有矩形形状的触控电极结构,会出现例如位于触控区边缘的触控电极的形状难以设计的问题。例如,异形触控区的边缘为弧形或折线形时,具有矩形形状的触控电极结构不能实现良好的匹配,会造成位于触控区的边缘的触控电极不能完全覆盖显示区的边缘。例如,触控区边缘的触控电极不能完全覆盖显示区的边缘,或者超出显示区的边缘,再或者触控电极对显示区的边缘覆盖不均匀,从而导致触控的精度难以保证,造成报点不准确,或者线性度差等不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触控屏和显示基板。触控屏包括异形触控区,异形触控区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多个触控电极包括位于异形触控区的非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以及位于异形触控区的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一边与异形触控区的边缘重合,每个第二触控电极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显示基板包括异形显示区,且异形显示区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异形触控区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本公开实施例在具有异形触控区的触控屏中设计面积尽量接近的多个触控电极,并且异形显示区的边缘与异形触控区的边缘重合,可以使得各触控电极接收信号量尽量一致以在提高报点准确率的同时,提升与异形显示区的边缘对应的异形触控区边缘的灵敏度、触控精度以及线性度等方面的特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进行描述。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包括触控屏100,触控屏100包括异形触控区101。图1所示的示例以异形触控区101的形状为环形为例,且环形的异形触控区101包括内环边缘1011和外环边缘1012。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异形触控区101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或者除矩形外的多边形等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等其他异形形状,且异形触控区的边缘的位置由其形状决定。

如图1所示,异形触控区101包括多个互相绝缘的触控电极110,多个触控电极110的分布形状即为触控区101的形状。例如,如图1所示,多个触控电极110整体排列为环形,则异形触控区101的形状为环形。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多个触控电极整体排列为圆形等非矩形形状时,则异形触控区101的形状为相应的非矩形形状。

如图1所示,多个触控电极110包括位于异形触控区101的非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1以及位于异形触控区101的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12。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二触控电极112位于环形的异形触控区101的内环边缘区域和外环边缘区域,第一触控电极111位于内环边缘区域与外环边缘区域之间的区域。上述“非边缘区域”与“边缘区域”是相对的,第一触控电极位于异形触控区的非边缘区域表示第一触控电极与异形触控区的任一边的最短距离大于零。

如图1所示,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与异形触控区101的边缘重合,即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为异形触控区101的边缘。例如,位于异形触控区101的外环边缘区域的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为异形触控区101的外环边缘1012,而位于异形触控区101的内环边缘区域的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为异形触控区101的内环边缘1011。

如图1所示,每个第二触控电极112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例如,每个第二触控电极112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2~1。例如,每个第二触控电极112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3~0.98。例如,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面积与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相等。

例如,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1中的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均相同。例如,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以方便制作。在各第一触控电极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时,可以保证各第一触控电极接收信号量的一致,实现报点准确化。

例如,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面积不完全相同,只要满足各第二触控电极112的面积与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即可。

例如,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形状不完全相同,可根据各第二触控电极112的位置以及其面积满足上述特征的情况下设计第二触控电极112的形状。

例如,如图1所示,异形触控区101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中心线1021,位于第一中心线1021两侧的且相对于第一中心线1021轴对称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异形触控区101还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第二中心线1022,位于第二中心线1022两侧的且相对于第二中心线1022轴对称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从而,既可以方便第二触控电极的制作,又可以保证触控电极的均匀性。

例如,如图1所示,在第一触控电极111与第二触控电极112位于同一排,且该第二触控电极112与第一触控电极111相邻(即第二触控电极112与第一触控电极111之间没有后面提到的第三触控电极113)时,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与第二触控电极112的面积可以相等,以使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接收信号量一致,提升触控报点的准确率。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第二触控电极与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即各第二触控电极与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尽量接近,以使触控屏中各触控电极的电阻尽量接近,从而提升异形触控区的触控精度和线性度。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可为自电容触控屏,自电容触控屏中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多个触控电极通过触控信号线连接至驱动电路,触控电极被触摸时会导致其电容变化,驱动电路根据电容变化即可判断出触摸位置。

例如,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中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1所示的AA线所截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电子装置还包括显示基板200。

例如,如图1-2所示,显示基板200包括异形显示区201,异形显示区201与异形触控区101的形状相同,且异形显示区201的边缘与异形触控区101的边缘大致重合。即,异形显示区201的边缘与异形触控区101中的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重合。显示基板200包括衬底基板220,异形显示区201在衬底基板220上的正投影与异形触控区101在衬底基板220上的正投影重合。这里的“重合”包括完全重合和大致重合,大致重合指两者的重合度不低于90%。

图1-2所示的示例以异形显示区201的形状为环形为例,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异形显示区201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或者除矩形外的多边形等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等其他异形形状。在异形显示区201的边缘为弧形时,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也为弧形以与异形显示区201的边缘匹配;当异形显示区201的边缘为折线时,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也为折线。即,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的形状根据异形显示区的边缘的形状而变化。

例如,如图1-3所示,异形显示区201包括多个子像素210。多个子像素210排列的整体形状为环形以形成环形的异形显示区201。图2中所示的子像素210表示显示的最小单元,例如一个子像素区。例如后续提到的子像素的形状也可以表示子像素区的形状。

例如,如图3所示,多个子像素210位于衬底基板220上。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示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可以位于多个子像素210远离衬底基板220的一侧,即触控屏位于显示基板的显示侧。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子像素可以包括像素电极、公共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等结构,显示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

例如,在一示例中,包括上述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液晶层以及位于液晶层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的对置基板。上述触控屏可以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外侧(例如on cell结构),也可以位于液晶显示装置内(例如in cell结构),例如触控屏可以位于液晶层与对置基板或者阵列基板之间。

例如,如图1-3所示,多个子像素210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多个触控电极110的部分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第一方向为图1-2所示的Y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2所示的X方向。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互换。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多个子像素21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指多个子像素210的部分子像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而多个子像素210的整体排布形状为环形或其他异形形状以形成异形显示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多个触控电极11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指多个触控电极110的部分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而多个触控电极110的整体排布形状为环形或其他异形形状以形成与异形显示区匹配的异形触控区。

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触控电极的排布方向与多个子像素的排布方向大致相同,且异形触控区的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一边与异形显示区的边缘重合。从而,一方面,触控电极可以完全且均匀覆盖显示区的边缘,另一方面,触控电极基本没有超出显示区的边缘,进而提高显示区边缘的触摸灵敏度以及线性度。

例如,如图1-3所示,每个子像素210的形状为第一矩形,且第一矩形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例如,多个子像素210中的任意两个子像素的形状相同。例如,每个子像素210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

例如,如图1-3所示,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形状为正方形,且正方形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各第一触控电极的形状设置为正方形,可以保证其被手指触摸时的感应量,从而保证各第一触控电极的灵敏度。

上述“正方形”可以为标准的正方形,也可以为大致正方形,即正方形相邻两条边的边长之比大于95%。

例如,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的方向,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边长是各子像素210的边长的整数倍,且各第一触控电极111覆盖多个子像素210。

例如,如图1-3所示,每个第二触控电极112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即Y方向)延伸的第二边1122和沿第二方向(即X方向)延伸的第三边1123。

例如,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形状为非矩形。

例如,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为弧形边,第二边1122和第三边1123为直线段。例如,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的第一边1121、第二边1122和第三边1123均为直线段,且第一边1121与第二边1122和第三边1123均不垂直。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触控电极的形状进行设计以使其不同于一般的矩形,可以使异形触控区的边缘与异形显示区的边缘进行匹配。

例如,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的方向,各第二触控电极112的边长是各子像素210的边长的整数倍,且各第二触控电极112覆盖多个子像素210。

例如,如图1所示,多个触控电极110还包括多个第三触控电极113,每个第三触控电极113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例如,每个第三触控电极113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2~1。例如,每个第三触控电极113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3~0.98。例如,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113的面积与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相等。由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第二触控电极、各第三触控电极与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均比较接近以使各触控电极接收信号量一致,提升触控报点的准确率。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第三触控电极与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即各第三触控电极与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尽量接近,以使触控屏中各触控电极的电阻尽量接近,从而提升异形触控区的触控精度和线性度。

例如,第三触控电极113位于部分第一触控电极111和部分第二触控电极112之间以使每个第二触控电极112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由于第二触控电极位于异形触控区的边缘,相邻第二触控电极的形状以及面积的选取受到异形显示区边缘形状的限制。由此,位于部分第一触控电极和部分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区域需要设置调节触控电极,即第三触控电极,用于调节部分第二触控电极的形状,例如调节部分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边与第三边的长度之比以保证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均相同的同时,各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与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

例如,第三触控电极113可以位于非边缘区域,也可以位于边缘区域。当第三触控电极113位于非边缘区域时,第三触控电极113距异形触控区的任一边的距离大于零;当第三触控电极113位于边缘区域时,第三触控电极113可以位于两个第二触控电极112之间,该第三触控电极113的一个顶点位于异形触控区的边上。

例如,如图1所示,每个第三触控电极113的形状为第二矩形,且第二矩形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

例如,多个第三触控电极113的面积不完全相同,只要满足各第三触控电极113的面积与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即可。

例如,多个第三触控电极113的形状不完全相同,可根据各第三触控电极113的位置以及其面积满足上述特征的情况下设计第三触控电极113的形状。

例如,如图1所示,异形触控区101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中心线,位于第一中心线两侧的且相对于第一中心线轴对称的两个第三触控电极113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异形触控区101还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第二中心线,位于第二中心线两侧的且相对于第二中心线轴对称的两个第三触控电极113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从而,既可以方便第三触控电极的制作,又可以保证触控电极的均匀性。

例如,如图1所示的环形触控区101中,在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三触控电极113位于同一排时,第一触控电极111均位于中间位置,第三触控电极113分布在第一触控电极111的两侧。例如,位于同一排的第三触控电极113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且各第三触控电极113的面积小于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以实现有效调节与第一触控电极111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112以及与第三触控电极113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112的形状以及面积。

例如,各第三触控电极113覆盖多个子像素210。

例如,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的方向,各触控电极110的边长可以是各子像素210的边长的偶数倍,图3示意性的示出沿第二方向,第一触控电极111的边长是子像素210的边长的4倍,但不限于此,各触控电极与各子像素的尺寸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各触控电极的面积接近,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的方向,各触控电极的边长大致为子像素的边长的整数倍,且各触控电极对应于多个子像素,可以保证触控电极的精度。

例如,如图1-3所示,各触控电极11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尺寸之比的范围为9/11~11/9。也就是,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触控电极112以及第三触控电极113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尺寸之比的范围均为9/11~11/9,可以提高各触控电极被手指触摸时的感应量,从而保证各触控电极的灵敏度。并且,在各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尺寸之比的范围均为9/11~11/9时,还可以防止触控断线的发生,提高触控屏的线性度。

例如,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的触控屏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B位置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一个触控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的另一个触控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显示基板与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本示例中,显示基板的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为像素电极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图中未示出)。本示例中的触控屏100包括触控电极110以及与多个触控电极110一一对应连接的触控信号线120,本示例中的触控屏100包括的异形触控区101的形状可以与图1所示的相同,也可以与图1所示的示例不同。本示例以异形触控区101的形状与图1所示的示例相同为例,且以显示基板包括的异形显示区也与图1所示的异形显示区的形状相同为例。例如,本示例中的异形触控区101中设置的触控电极110也包括图1所示的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触控电极112以及第三触控电极113,且本示例中的各第二触控电极112与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满足0.9~1.1,各第三触控电极113与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也满足0.9~1.1。

例如,图4所示的触控屏可为自容式触控屏,且包括图4所示的触控屏的电子装置为应用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技术的电子装置。

例如,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公共电极以及与各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公共电极线。在TDDI产品中,显示基板中的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屏中的触控电极,显示基板中的公共电极线复用为触控信号线,也就是公共电极和公共电极线起到了分时复用的效果。例如,可以将原本一整层的公共电极层分割为多个触控电极,各触控电极通过触控信号线连接到信号输出端连接。上述信号输出端可以为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Integration,TDDI)芯片(图中未示出),该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将触控感应以及显示驱动功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中,即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既与数据线连接以输出数据(data)信号,又与触控信号线连接以输出触控信号,从而能够提升显示屏感应的灵敏度,解决原有显示与触控芯片分离系统架构中噪声较大的问题,并且还可以减薄电子装置的厚度、通过减少触控层数而提高显示基板的显示图像的透光率、以及减少了外挂式触控模组的组件数量和工艺步骤。

例如,触控电极110与触控信号线120之间设置有绝缘层,触控电极110可以通过绝缘层中设置的过孔实现与触控信号线120的电连接。在显示阶段,公共电极为子像素提供基准电压,并与像素电极共同作用以驱动液晶偏转,进而实现像素显示;在触控阶段,公共电极作为触控电极110,用于触控扫描以定位触控点。

例如,在显示阶段,信号输出端向触控信号线输出接地信号,在触控阶段,信号输出端向触控信号线输出触控信号,且触控信号的初始电压为接地信号的电压。由于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的触控信号线上的初始电压之间没有差值,因此在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的切换时,触控信号线上的电压会在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切换的同时快速切换,避免了不稳定电压的出现,提高了显示和触控效果。

例如,包括上述显示基板的电子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液晶层,以及位于液晶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的对置基板。触控电极和像素电极可以均位于衬底基板上,也就是,触控电极位于衬底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例如,触控电极、触控信号线以及像素电极等均可以设置在衬底基板面向液晶层的一侧,且触控信号线位于触控电极面向衬底基板的一侧,触控电极通过位于触控电极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绝缘层之中的过孔实现与相应触控信号线的电连接。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屏是嵌入在液晶显示装置内部的,从而可以使电子装置更加轻薄。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时,与一个触控电极对应的多个子像素共用一个公共电极,即一个公共电极既作为触控的最小单元,又作为多个子像素的公共电极。这里的子像素表示用于显示的最小显示单元,可以包括一个像素电极、一个公共电极的一部分以及薄膜晶体管等结构。

例如,图4示出了与三个触控电极连接的三条触控信号线120。连接到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的触控信号线和数据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触控信号线不均匀的分布在数据线之间。例如,与各触控电极对应连接的触控信号线没有分布在各触控电极的中间,而是位于各触控电极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偏右侧的位置。由于触控信号线非均匀分布,此时,应与某一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信号线因没有与该触控电极交叠而导致两者没有实现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多条数据线均匀分布,多条数据线之间分布有虚设触控信号线和实际使用的触控信号线。对于采用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技术(TDDI)的触控屏,会根据使用需要选取实际使用的触控信号线,而虚设触控信号线将会空置。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到的触控信号线均指实际使用的触控信号线,上述“触控信号线不均匀的分布在数据线之间”指实际使用的触控信号线不均匀分布在数据线之间。当然,虚设触控信号线和实际使用的触控信号线的总体可以均匀分布在多条数据线之间以保证均匀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异形触控屏中,为保证各触控电极的面积接近,则某个或一些触控电极有可能出现触控电极和与其连接的触控信号线没有交叠的情况,从而导致该触控电极不能输出触控信号。

针对异形触控区中可能出现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与相应触控信号线没有交叠的问题,如图4-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示例中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例如第四触控电极114,包括如图6-7所示的主体部1141和突出部1142,突出部114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相应的触控信号线120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以使突出部1142与触控信号线120电连接。从而,与各触控电极110连接的触控信号线120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该触控电极110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也就是,触控信号线120通过设置在其与相应的触控电极110交叠位置处的透明绝缘层中的过孔121实现与触控电极110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四触控电极114可以为上述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触控电极112和第三触控电极113的至少之一,以实现各触控电极均能够与相应的触控信号线实现电连接。

例如,如图5-7所示,该触控电极110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1140穿过触控电极110包括的主体部1141,而该触控电极110包括的突出部1142和与该触控电极110连接的触控信号线120有交叠。本公开实施例对触控电极包括的主体部和突出部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制,只要满足上述位置关系即可。上述“触控电极110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中的“中心线”指经过触控电极在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正投影的中心的中心线。

例如,如图5-7所示,第四触控电极114的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穿过第四触控电极114包括的主体部1141,突出部1142位于主体部1141的一侧。例如,触控信号线120在与其连接的触控电极110上的正投影位于该触控电极110的偏右侧时,突出部1142位于主体部1141的右侧。

例如,第四触控电极114可以为多边形,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四边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五边,通过调节各第四边和各第五边的长度可以保证第四触控电极114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以保证触控屏的报点准确率、触控精度和灵敏度。

例如,如图5-7所示,为了保证第四触控电极114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相邻两个第四触控电极114之一会与连接至另一个第四触控电极114的触控信号线120有交叠,该交叠部分为上述第四触控电极114的主体部1141。也就是,与第四触控电极114的主体部1141交叠的触控信号线120与该主体部1141绝缘。

例如,如图5所示,各触控信号线120与相应的触控电极110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五个过孔121,以降低电阻,并保证连接可靠性。

图8为图4-图7所示的触控信号线与显示基板中的子像素以及数据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8为一种双栅型-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装置包括沿X方向(行方向)和Y方向(列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211、绿色子像素212以及蓝色子像素213。图8所示的红色子像素211、绿色子像素212以及蓝色子像素213指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极。电子装置还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数据线240以及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栅线251和第二栅线252,且相邻两条数据线240之间设置有两列子像素,第一栅线251和第二栅线252分别位于每行子像素沿Y方向的两侧。位于任一数据线240两侧且与该数据线240紧邻的子像素均连接至该数据线240,例如,红色子像素211和与其相邻的绿色子像素212(或者蓝色子像素213)均连接至位于两者之间的数据线240。连接至同一数据线240的不同子像素连接至不同栅线,例如,沿X方向排列的子像素中,连接至同一数据线240的两个子像素之一与第一栅线251连接,另一个与第二栅线252连接。

例如,如图8所示,多条数据线240之间分布有多条虚设触控信号线130以及实际使用的触控信号线120,将上述“多条虚设触控信号线130以及实际使用的触控信号线120”统称为触控信号线,多条数据线240与多条触控信号线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且相邻子像素210之间仅设置一条数据线240或者一条触控信号线。也就是,相邻数据线240之间设置有两列像素210以及位于该两列子像素210之间的一条触控信号线;相邻触控信号线之间设置有两列子像素210以及位于该两列子像素210之间的一条数据线240。

例如,如图8所示,以一个红色子像素211、一个绿色子像素212以及一个蓝色子像素213构成一个像素2100为例,则触控信号线120仅位于相邻像素2100之间,以防止对各像素的显示造成影响。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与图9所示的电子装置中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电子装置包括触控屏300,触控屏300包括异形触控区301。

如图9所示,异形触控区301包括多个互相绝缘的触控电极310,多个触控电极310的分布形状即为触控区301的形状。

例如,如图9所示,异形触控区301的形状包括弧形,多个触控电极310均沿弧形的周向均匀分布。例如,多个触控电极310整体排列为环形,则异形触控区301的形状为环形。图9所示的示例以异形触控区301的形状为环形为例,且环形的异形触控区301包括内环边缘3011和外环边缘3012。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异形触控区301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且异形触控区的边缘的位置由其形状决定。

例如,如图9所示,多个触控电极310包括位于异形触控区301的非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311以及位于异形触控区301的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12。图9所示的示例中,第二触控电极312位于环形的异形触控区301的内环边缘区域和外环边缘区域,第一触控电极311位于内环边缘区域与外环边缘区域之间的区域。上述“非边缘区域”与“边缘区域”是相对的,第一触控电极位于异形触控区的非边缘区域表示第一触控电极与异形触控区的任一边的最短距离大于零。

例如,如图9所示,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12的第一边3121与异形触控区301的边缘重合,即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12的第一边3121为异形触控区301的边缘。例如,位于异形触控区301的外环边缘区域的第二触控电极312的第一边3121为触控区301的外环边缘3012,而位于异形触控区301的内环边缘区域的第二触控电极312的第一边3121为触控区301的内环边缘3011。图9示意性的示出触控电极310包括分别位于环形内边缘和外边缘的两圈第二触控电极312,以及位于两圈第二触控电极312之间的一圈第一触控电极311。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两圈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触控电极可以包括两圈或者更多圈。

例如,如图9所示,各触控电极310包括沿弧形周向延伸的第一边以及沿弧形的径向延伸的第二边。例如,第一触控电极311包括沿弧形周向延伸的第一边3111以及沿弧形的径向延伸的第二边3312。例如,第二触控电极312包括沿弧形周向延伸的第一边3121以及沿弧形的径向延伸的第二边3122。

如图9所示,每个第二触控电极312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3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例如,每个第二触控电极312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3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2~1。例如,每个第二触控电极312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311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3~0.98。例如,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312的面积与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311的面积相等。

例如,多个第一触控电极311中的各第一触控电极311的面积均相同。例如,各第一触控电极311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以方便制作。在各第一触控电极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时,可以保证各第一触控电极接收信号量的一致,实现报点准确化。

例如,如图9所示,位于同一圈的第二触控电极312的面积均相同以方便制作。在各第二触控电极的形状以及面积均相同时,可以保证各第二触控电极接收信号量的一致,实现报点准确化。

例如,在实际制作触控电极的过程中,可以设定各触控电极的预设尺寸为a*b(以触控电极的形状大致为矩形为例)。例如,各触控电极的形状可以大致为正方形,该正方形为近似正方形,包括两条沿圆环形触控区的轴向延伸的两条弧形边以及沿圆环形触控区的径向延伸的两条直边。例如各触控电极的尺寸可以为5mm*5mm,6mm*6mm或者7mm*7mm。根据各触控电极的预设尺寸对圆环形触控区进行划分,例如,各触控电极的面积S满足(πR2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第二触控电极与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比的范围为0.9~1.1,即各第二触控电极与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尽量接近,以使触控屏中各触控电极的电阻尽量接近,从而提升异形触控区的触控精度和线性度。

例如,如图9-10所示,电子装置还包括显示基板400。触控屏300位于显示基板400的显示侧,即触控屏300位于显示基板400的用于显示的一侧,显示基板400在显示图像时,图像光会经过触控屏300后出射。

例如,如图9-10所示,显示基板400包括异形显示区401,异形显示区401与异形触控区301的形状相同,且异形显示区401的边缘与异形触控区301的边缘大致重合。即,异形显示区401的边缘与异形触控区301中的第二触控电极312的第一边3121重合。显示基板400包括衬底基板,异形显示区40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异形触控区30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图9-10所示的示例以异形显示区401的形状为环形为例,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异形显示区401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在异形显示区401的边缘为弧形时,第二触控电极312的第一边3121也为弧形以与异形显示区401的边缘匹配。即,第二触控电极312的第一边3121的形状根据异形显示区的边缘的形状而变化。

例如,如图9-10所示,异形显示区401包括多个子像素410。多个子像素410的形状以及面积均大致相同。多个子像素410排列的整体形状为环形以形成环形的异形显示区401。图10所示的子像素410为子像素包括的像素电极。

例如,如图9-10所示,异形显示区401的形状包括弧形,多个子像素410沿弧形的周向均匀分布。也就是,多个子像素410和多个触控电极310均沿弧形的周向均匀分布。

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触控电极的排布方向与多个子像素的排布方向大致相同,且异形触控区的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一边与异形显示区的边缘重合。从而,一方面,触控电极可以完全且均匀覆盖显示区的边缘,另一方面,触控电极基本没有超出显示区的边缘,进而提高显示区边缘的触摸灵敏度以及线性度。

例如,异形显示区401可以包括多圈子像素410,图9示意性的示出异形显示区401包括六圈子像素410,本公开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子像素的数量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决定。

例如,如图9-10所示,各触控电极310覆盖多个子像素410。图9-10示意性的示出各触控电极覆盖4个子像素,但不限于此,触控电极与子像素的数量关系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决定。

例如,本示例所示的电子装置也可以为采用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模式的电子装置。例如,本示例中的触控屏可以为自容式触控屏。

例如,显示基板可以包括沿弧形的周向延伸的公共电极线(图中未示出)以及与公共电极线电连接的公共电极,触控屏还包括与多个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复用为触控信号线,且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以实现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的模式。在显示阶段,公共电极为子像素提供基准电压,并与像素电极共同作用以驱动液晶偏转,进而实现像素显示;在触控阶段,公共电极作为触控电极,用于触控扫描以定位触控点。

例如,在显示阶段,信号输出端向触控信号线输出接地信号,在触控阶段,信号输出端向触控信号线输出触控信号,且触控信号的初始电压为接地信号的电压,由于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的触控信号线上的初始电压之间没有差值,因此在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的切换时,触控信号线上的电压会在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切换的同时快速切换,避免了不稳定电压的出现,提高了显示和触控效果。

例如,包括上述显示基板的电子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液晶层,以及位于液晶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的对置基板。触控电极和像素电极均位于衬底基板上,也就是,触控电极位于衬底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例如,触控电极、触控信号线以及像素电极等均可以设置在衬底基板面向液晶层的,且触控信号线位于触控电极面向衬底基板的一侧,触控电极通过位于触控电极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绝缘层之中的过孔实现与相应触控信号线的电连接。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屏是嵌入在显示基板内部的,从而可以使电子装置更加轻薄。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中的公共电极线复用为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所以触控电极的排列方式由子像素的排列方式而定。例如,在子像素的排列方式为图2所示的排列方式(例如矩阵排列)时,触控电极的排列方式需要为图1或图4所示的排列方式;在触控电极的排列防止为图10所示的排列方式(例如环形排列)时,触控电极的排列方式需要为图9所示的排列方式。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显示基板为液晶显示基板,在显示基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时,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可以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的封装层,触控屏可以位于封装层上。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装置等显示器件。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可以应用于为车载显示触控装置,环形触控屏中间的非显示区设置有中控旋钮,旋钮周围为上述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还可以应用于智能音响,环形触控屏中间位置的非显示区可以设置喇叭,喇叭周围为上述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的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相关技术
  • 电子装置的运行状态估计设备、电子装置的运行状态估计方法、电子装置的特征向量登记设备、电子装置的特征向量登记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装置的运行状态估计系统
  • 电子装置、安装有电子装置的电子设备、安装有电子装置的物品、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04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