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菊花种苗保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4:11


一种菊花种苗保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菊花种苗保鲜方法,属于用于对环境或大气条件的变化敏感的物件或材料储存、包装或运输的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菊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是品种最丰富的观赏植物之一。为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对菊花进行批量规模化种植,种植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种苗的大批量装载,同时,在苗木种植过程中,通常也需要将种苗移栽到其他地方,以便苗木发育成长。

现在装载方式多采用人工搬运,在搬运过程中:

一种方式是带土转移,该方式在晃动易造成菊花种苗根部土壤脱落,导致菊花种苗成活率低下,人工浪费严重,实用性差;

另一种方式则是无土的种苗盒搬运方式,或者将种苗装入编织袋,在编织袋上面缠紧,形成手雷形状的密闭氛围。传统的种苗盒都是单一的结构,仅在底盘处设置保护根系的机构,因此,种苗其他部位则容易遭到挤压、破碎,并且种苗一直暴露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水分流失,影响种苗存活率。而菊花插穗生根受多方面影响,如插穗环境、环境因子等,其中温度对植物插穗生根能力影响最大,当采用编织袋这种密闭氛围结构时,种苗在无光照环境下多进行呼吸运动,搬运过程中传统种苗搬运向内洋氧气供应不足,种苗所在有限空间内会发生环境温度偏高、偏低或波动较大,对菊花生根均不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方便运输、装载空间利用率高、可实现菊花种苗生根良好、形态保持好的菊花种苗保鲜方法。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菊花种苗保鲜方法,多株菊花种苗蘸取药剂后,装入种苗袋中,再将种苗袋置于种苗盒中,将种苗盒整齐码入箱体,所述种苗盒长度与箱体长度相同,种苗盒宽度与其高度相同,均为箱体宽度的整数等分,种苗袋宽度与种苗盒一致,种苗袋侧面设置若干排孔,排孔设置于靠近种苗袋底部的一端。

在菊花种苗栽培与运输过程中,种苗盒主要起到转载和保鲜的作用:既要满足方便运送和储存的要求,又要确保种苗存活状态良好。本案以箱体和种苗盒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实现种苗袋以及种苗袋内种苗的保护和固定,避免外界冲撞对种苗的损伤;在种苗袋上设置多个排孔,当根部浸蘸有生根液等营养液的种苗置于种苗袋中时,种苗袋底部密封可实现对这些营养液的保存以及对种苗根部的保护,侧面于不同高度处分别设置的排孔则很好的引导了种苗的呼吸,并为之呼吸过程提供了排放通道,避免过于密闭的空间中二氧化碳过多引起的种苗败坏。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药剂为生根粉,特别是需要长途运输或者长期储存时,生根粉有利于提高种苗的存活率。

所述种苗袋上设置有标签,标签位于排孔上方。以标签对各种苗袋进行区别和信息录入,并将其设置于排孔上方,既满足了识别要求,又避免了排孔堵塞引起的种苗败坏。

所述种苗盒底部设置有透气孔。

所述种苗盒包括底板、两侧板、两端板,两侧板分居底板两侧,并设置在底板的长度方向上,两端板分居底板两端,并设置在底板的宽度方向上,侧板、端板折起,形成顶部无盖的长方体。以拼接方式形成的种苗盒不仅组装方便,在种苗盒的单独储存时,还可以将其拆为平面结构,以占用较小的安置空间。更优选的:

所述端板包括内端板和外端板,外端板与底板的宽度边连接,并在连接边处设置扣槽,内端板沿外端板向外延伸形成,且长度与外端板相同,内端板外边界处设置扣片,扣片与扣槽对应设置。装配时,外端板向内侧折叠并与内端板重叠,扣片扣入扣槽,即可完成端板的装配,再折叠两侧板,即完成种苗盒的装配,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扣片扣入了扣槽,也避免了单纯折叠结构存在的不稳定。

所述侧板两侧设置有翼板,侧板与端板以翼板连接。翼板插入端板,侧板、翼板、端板三者相互牵制,形成相对牢固的连接结构,既方便安装,又满足结构稳固的要求。

所述种苗袋上设置有三排排孔,包括顶孔、中间孔和下层孔,顶孔与中间孔错位设置,中间孔与下层孔错位设置。种苗袋可采用透明结构,并在不同高度分别设置多个排孔,实现种苗生长的可见性;多株种苗蘸取生根液、营养液后,装入种苗袋中,种苗袋上端沿种苗顶部折叠,使种苗袋上端形成封口效果,此时,排孔中的中间孔和下层孔基本位于种苗的枝干处,对种苗根部和枝干处的部分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进行排放,而顶孔则位于叶片处,其孔数设置相对较多,即可在该位置对呼吸产生的气体进行及时排放,中间孔也对其起到了辅助与引导排放的作用;更优选的,所述中间孔数量较顶孔少,顶孔与下层孔数量相同;所述种苗袋高度H为20-22cm,下层孔与种苗袋底部距离H

多株种苗蘸取生根液、营养液后,装入种苗袋中,标签贴在种苗顶部的种苗袋上,使种苗信息与种苗袋匹配,再将种苗袋置于种苗盒中,将种苗盒整齐、码入箱体,并根据需要实现种苗盒在箱体内的多层摆放,该方式能够将需要搬运的种苗分批进行分开放置,有效减少种苗之间的挤压;每个种苗盒构成一个独立空间,也对相邻种苗盒起到缓冲和承担晃动压力的作用,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对种苗进行有效防护,避免种苗受损影响成活率,同时,多组种苗盒也增加了放置空间,可一次性搬运较多种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种苗盒与种苗袋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种苗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种苗盒的平展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种苗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种苗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箱体;2.种苗盒;2a.第一层盒;2b.第二层盒;2c.第三层盒;21.底板;211.透气孔;22.侧板;221.翼板;23.端板;231.外端板;232.内端板;233.扣槽;234.扣片;3.种苗袋;31.顶孔;32.中间孔;33.下层孔;34.标签;A.种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种菊花种苗保鲜方法,多株菊花种苗(约50株)蘸取药剂(生根粉)后,装入种苗袋3中,再将种苗袋3置于种苗盒2中,每个种苗盒2可容纳这样的种苗袋3约20个,将种苗盒2整齐码入箱体1,结合图1,包括箱体1、种苗盒2和容纳有种苗A的种苗袋3,种苗盒2安置于箱体1内,且种苗盒2长度与箱体1长度相同,种苗盒2宽度与高度一致,均为箱体1高度的1/3,此时,一个箱体内可分布三层种苗盒2,每层放置3个种苗盒,则一个箱体1内即可容纳9个种苗盒,种苗袋3侧面设置若干排孔,排孔设置于靠近种苗袋3底部的一端。

在菊花种苗栽培与运输过程中,种苗盒2主要起到转载和保鲜的作用:既要满足方便运送和储存的要求,又要确保种苗A存活状态良好。本案以箱体1和种苗盒2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在中转或置于冷库中时,实现种苗袋3以及种苗袋3内种苗A的保护和固定,避免外界冲撞对种苗A的损伤;在种苗袋3上设置多个排孔,当根部浸蘸有生根液等营养液的种苗置于种苗袋3中时,种苗袋3底部密封可实现对这些营养液的保存以及对种苗A根部的保护,侧面于不同高度处分别设置的排孔则很好的引导了种苗A的呼吸,并为之呼吸过程提供了排放通道,避免过于密闭的空间中二氧化碳过多引起的种苗A败坏。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2,种苗盒2底部设置有透气孔211。方便排出植物呼吸产生的气体。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3和图4,种苗盒2包括底板21、两侧板22、两端板23,两侧板22分居底板21两侧,并设置在底板21的长度方向上,两端板23分居底板21两端,并设置在底板21的宽度方向上,侧板22、端板23折起,形成顶部无盖的长方体。以拼接方式形成的种苗盒2不仅组装方便,在种苗盒2的单独储存时,还可以将其拆为平面结构,以占用较小的安置空间。

优选的:

端板23包括内端板232和外端板231,外端板231与底板21的宽度边连接,并在连接边处设置扣槽233,内端板232沿外端板231向外延伸形成,且长度与外端板231相同,内端板232外边界处设置扣片234,扣片234与扣槽233对应设置。装配时,外端板231向内侧折叠并与内端板232重叠,扣片234扣入扣槽233,即可完成端板23的装配,再折叠两侧板22,即完成种苗盒2的装配,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扣片234扣入了扣槽233,也避免了单纯折叠结构存在的不稳定。

侧板22两侧设置有翼板221,侧板22与端板23以翼板221连接。翼板221插入端板23,侧板22、翼板221、端板23三者相互牵制,形成相对牢固的连接结构,既方便安装,又满足结构稳固的要求。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6,种苗袋3上设置有三排排孔,包括顶孔31、中间孔32和下层孔33,顶孔31、中间孔32和下层孔33所在区域形成容条(穗条)区域,顶孔31与中间孔32错位设置,中间孔32与下层孔33错位设置。种苗袋3可采用透明结构,并在不同高度分别设置多个排孔,实现种苗A生长的可见性;多株种苗A蘸取生根液、营养液后,装入种苗袋3中,种苗袋3上端沿种苗A顶部折叠成如图5所示状态,使种苗袋3上端形成封口效果,此时,排孔中的中间孔32和下层孔33基本位于种苗A的枝干处,对种苗A根部和枝干处的部分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进行排放,而顶孔31则位于叶片处,其孔数设置相对较多,即可在该位置对呼吸产生的气体进行及时排放,中间孔32也对其起到了辅助与引导排放的作用。

优选的:

中间孔32数量较顶孔31少,顶孔31与下层孔33数量相同。

菊花种苗穗条长约6-8cm,因此,顶孔31距离种苗袋3底部的距离至少为6-8cm,种苗袋3的规格可采用如下几种:

(1)种苗袋3高度H为20cm,下层孔33与种苗袋3底部距离H

(2)种苗袋3高度H为21cm,下层孔33与种苗袋3底部距离H

(3)种苗袋3高度H为22cm,下层孔33与种苗袋3底部距离H

本方案中,排孔的设置核心作用在于提高种苗A在种苗袋3中的存活率和存活状态,以错位方式设置相邻高度处的排孔,可以充分提高二氧化碳的排放效率,并避免同位开孔引起的种苗袋机械强度减弱。而针对排孔还进行了上述尺寸和高度的设置,既方便种苗袋的流通,又可以针对不同种苗规格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高度,实现最佳使用效果的达成。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6,种苗袋3上设置有标签34,标签34位于排孔上方。以标签34对各种苗袋3进行区别和信息录入,并将其设置于排孔上方,既满足了识别要求,又避免了排孔堵塞引起的种苗败坏。

本案在使用时,多株种苗A蘸取生根液、营养液后,装入种苗袋3中,标签34贴在种苗A顶部的种苗袋3上,使种苗信息与种苗袋3匹配,再将种苗袋3置于种苗盒2中,将种苗盒2整齐、码入箱体1,并根据需要实现种苗盒2在箱体1内的多层摆放,该方式能够将需要搬运的种苗A分批进行分开放置,有效减少种苗A之间的挤压;每个种苗盒2构成一个独立空间,也对相邻种苗盒2起到缓冲和承担晃动压力的作用,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对种苗A进行有效防护,避免种苗A受损影响成活率,同时,多组种苗盒2也增加了放置空间,可一次性搬运较多种苗。

相关技术
  • 一种菊花种苗保鲜方法
  • 一种鲜切菊花综合保鲜液及其保鲜方法与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3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