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烹饪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5:48


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饭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电饭煲是家庭常用的烹饪设备,由于传统的电饭煲通过加热盘加热,其加热效率较低,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电饭煲内设置电磁线圈,通过电磁线圈对食材进行烹饪,一方面加热效率高,另一方面通过电磁电饭煲烹饪出的米饭由于受热均匀,其口感更好,但是电磁电饭煲增加了散热系统等辅助设备,整体高度较高,体积较大,在一些对于空间要求较高的环境下,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煲体,煲体上设有一侧开口的内腔,内腔内设有内锅;盖体,与煲体活动连接,盖体用于开闭开口;其中,盖体和/或煲体上设有辅助装置,至少辅助装置在煲体的底壁上的投影与内锅在煲体的底壁上的投影相互独立。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烹饪设备,在煲体上设有一侧开口的内腔,内腔内设有内锅,盖体与煲体活动连接,通过盖体相对于煲体的移动使盖体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从而实现内锅的开闭,其中,在盖体上设有辅助装置,或者在煲体上设有辅助装置,或者在盖体和煲体上均设有辅助装置,以通过辅助装置控制或者辅助烹饪设备正常运行,进一步地,至少部分辅助装置在煲体的底壁上的投影与内锅在煲体的底壁上的投影相互独立,使部分辅助装置设于内锅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从而使得辅助装置与内锅之间部分错开,或是全部辅助装置设于内锅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以使辅助装置与内锅之间完全错开,进而避免辅助装置与内锅在内锅的轴向方向上的重叠,以减小烹饪设备在内锅的轴向方向的整体长度,即以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内锅的形状可以呈上部开口的圆柱形,由于一般而言,圆柱形的侧壁与轴线相平行,故而通过限定辅助装置和内锅的投影相互独立,可有效利用烹饪设备的整体横向尺寸,以利于小型化的设计和使用。

内锅还可以为球釜,此时由于球釜本身的形状类似于球状,内锅的中部向外凸出,故而辅助装置在设于内锅径向的一侧时,存在部分辅助装置的投影与球釜重合,由于球釜自身的形状从中部到顶部存在回拢的趋势,即横截面积不断减小,故而对于烹饪设备而言,其开口处的截面积小于球釜中部,在烹饪设备的整体体积一定的前提下,通过上述限定可以利用球釜开口处至煲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在不增加产品厚度的基础上,提高空间利用率。

其中,辅助装置可以为除内锅、煲体、盖体以外的任何辅助烹饪设备运行的部件或者结构,具体地,辅助装置可以是控制板、电路板等控制组件,也可以是盖体与煲体的之间的连接结构或者铰接组件,还可以是烹饪设备的散热系统中占用体积较大的部件,例如风机组件、散热件、导热件,导风组件等,通过将除内锅、煲体、盖体以外的组件或部件设于内锅的径向方向的一侧,利用内锅径向方向的空间,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其中,盖体与煲体可以铰接,通过盖体相对于煲体的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开口,或者盖体与煲体滑动连接,通过盖体相对于煲体的滑动以打开或关闭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烹饪设备一般均放置于水平面上,从而内锅的径向即烹饪设备的水平方向,内锅的轴向即烹饪设备的高度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腔的底部设有与内锅对应的加热件,烹饪设备还包括:散热通道,设于煲体内,散热通道的进风口设于煲体的侧壁,散热通道的出风口设于煲体的底壁,其中,加热件设于散热通道内,由进风口流入煲体内的空气,经加热件由出风口向外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腔的底部对应内锅设置加热件,通过加热件加热内锅,实现内锅的烹饪功能;在煲体内还设有散热通道,且散热通道的进风口设于煲体的侧壁,出风口设于散热通道内,使空气从进风口流入煲体内部,经过加热件,并与加热件换热后,从煲体的底部流出,降低加热件的温度,实现加热件的散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包括风机组件,设于散热通道内,风机组件用于驱动空气在散热通道内的流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于散热通道内,具体地,风机组件设于与进风口对应,风机组件驱动空气从进风口的一侧流入散热通道内并向出风口的一侧移动,实现散热通道内的空气流动,以及加热件的散热,需要说明的是,风机组件属于辅助装置,其位置处于散热通道内,由于风机组件占用空间较大,将风机组件设于与进风口相对应的煲体的侧壁内,占用沿内锅的径向方向一侧的空间,避免风机组件占用沿内锅的轴向方向一侧的空间,以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具体包括:风机支架,设于煲体内;风轮,设于风机支架远离内腔的一侧,且风轮与进风口对应设置,其中,进风口在风机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风轮在风机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具体包括风机支架和风轮,风轮设于风机支架远离内腔的一侧,通过风机支架支撑风轮转动,以驱动散热通道内的空气流动,且风轮与进风口对应设置,使风轮转动时,通过进风口吸风,以持续向散热通道内供给外部的低温空气,实现加热件的散热。

此外,进风口在风机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风轮在风机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内,即沿风机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风轮的截面积大于进风口的面积,以提高风轮转动时的进风量,提高散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包括:电路板支架,设于煲体内;电路板,设于电路板支架远离风轮的一侧,风轮用于驱动空气经由电路板支架流向电路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包括电路板支架以及电路板,电路板支架设于煲体内,电路板设于电路板支架远离风轮的一侧,以通过电路板支架固定电路板,且通过电路板向烹饪设备供电,其中,空气在风轮的驱动下通过电路板支架流向电路板,通过空气与设于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换热,实现电路板的散热,确保烹饪设备正常运行,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支架和电路板均沿内锅径向方向设于内锅与进风口之间,避免,电路板支架和电路板占用沿内锅的轴向方向一侧的空间,以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的进风方向与电路板所在平面相垂直。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的进风方向与电路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一方面使散热通道内的空气可以与电路板充分接触,增加空气与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的换热效率,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进风方向与进风口垂直,电路板与进风口平行,在保持烹饪设备现有高度的情况下,减小烹饪设备的沿内锅的径向方向所占用的空间,使烹饪设备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以利于烹饪设备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设备的高度方向即为内锅的轴向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路板支架与风机支架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电路板支架与风机支架一体成型,以减少烹饪设备的装配工序,且使电路板支架与风机支架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少额外的螺栓、螺母等连接件,优化烹饪设备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体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支架与煲体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风轮用于驱动空气经由间隙流向加热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支架与煲体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通过间隙将设于煲体的侧壁内的散热通道和设于煲体底部的散热通道连通,风轮转动时,驱动空气从散热通道经过间隙流入煲体底部的散热通道内,并流向加热件,经过加热件后,从设于煲体的底壁的出风口流出,实现加热件的散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加热件主要设于煲体的内腔底部,通过靠近底壁的间隙向加热件送风,使得通过风轮驱动的低温空气更加集中的吹到加热件上,增加低温空气与加热件的接触,以提高加热件的散热效果,保障烹饪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散热结构,与加热件对应设于煲体内;导风体,设于煲体的底壁上,导风体用于引导由间隙流出的至少部分空气流向加热件,和/或导风体用于引导由间隙流出的至少部分空气经由散热结构流向电路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散热结构,其中,散热结构设于煲体内,且散热结构与加热件对应设置,通过低温空气与散热结构的接触,使加热件的散热更加均匀,具体地,散热结构可以在内腔的底部呈环形设置,散热结构的一端与加热件相抵,加热件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结构上,通过空气与散热结构的换热带走散热结构上的热量,从而间接地实现加热件的散热,其中,由于进风口设于烹饪设备一侧的侧壁上,在散热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单一,使设于内腔底部各处的加热件均可以通过散热结构实现散热,避免局部位置的加热件得不到良好的散热影响烹饪设备的性能;进一步地,在煲体的底部设有导风体,可以对由间隙流出的空气起到引导作用,具体地,在导风体的作用下空气可流向加热件,或至少部分由间隙流出的空气在导风体的作用下经散热结构流向电路板,以通过改变空气的流向,以实现加热件或电路板散热;或者由间隙流出的空气在导风体的作用下流向加热板,且通过换热器流向电路板,以分别实现加热件和电路板散热。

其中,导风体可与煲体的底壁一体成型。

导风体的形状可以为板状、条状或其余任意可对空气起到引导作用的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防虫板,与风机组件对应设于间隙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煲体内对应风机组件设置防虫板,以避免昆虫通过进风口进入到散热通道内部,具体地,防虫板设于风机支架和底壁之间的间隙处,从而通过在该位置设置防虫板,可有效隔绝小型生物进入煲体内部,从而造成烹饪设备内部电路的短路,或者阻塞散热通道,影响加热件以及电路板的散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轮为轴流风轮,轴流风轮的轴线与烹饪设备的放置面相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轮为轴流风轮,在风轮转动时,推动空气与风轮的轴线相同的方向流动,其中,轴流风轮的轴线与烹饪设备的放置面相平行,即风轮的进风面与进风口平行,使空气沿垂直于进风口的方向进入散热通道,提高进风量;且由于轴流风轮的轴向尺寸较小,径向尺寸较大,使轴流风轮的轴线与烹饪设备的放置平面平行,减小了风轮沿内锅的径向方向所占用的空间,以利于烹饪设备的小型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铰链腔,设于煲体的一侧,铰链腔内设有与盖体铰接的铰链;铰链盖,盖设于铰链腔上,其中,进风口设于铰链盖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煲体上设置用于容纳铰链的铰链腔,将铰链设于铰链腔中,可通过铰链腔和铰链盖的配合实现对铰链的保护,同时,将进风口设于位于煲体后侧的铰链盖上,对于整个煲体而言,流入散热通道以对加热件散热的空气由后侧流入,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远离用户操作的一端,从而可有效减少用户的风感。

可以理解地,铰链的设置更利于盖体相对于煲体的转动,以实现开盖或关盖。

进一步地,铰链盖远离铰链腔的一侧的表面凸出煲体的外表面。通过煲体的后表面上形成凸出的铰链盖,由于进风口设于铰链盖上,从而可为设于铰链腔内的辅助装置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

具体地,风机组件、风机支架、电路板支架、电路板等均设于铰链腔内,避免占用煲体的高度方向上的空间,降低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包括控制板,设于盖体上,且控制板在开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内锅在开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互独立。

在该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包括控制板,控制板设于盖体上,通过控制板控制烹饪设备执行不同的运行指令,且控制板在开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内锅在开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互独立,使控制板可以沿内锅的径向方向设于内锅开口的一侧,即控制板与内锅错开布置,进一步降低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其中,内锅的轴向方向即烹饪设备的高度方向,内锅的径向即与烹饪设备所放置的平面平行的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板的一侧的形状与内锅的形状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控制板一侧的形状限制为与内锅相适配,可有效利用烹饪设备的有限面积,利于产品小型化的设计与使用。

进一步地,控制板的内弧与内锅的开口端的外边缘的形状相适配,以增大空间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散热板,设于煲体的底壁,且散热板上设有散热孔,煲体内的部分空气经散热孔向外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煲体的底部设置散热板,煲体内的部分空气通过散热板上的散热孔向外排出,使与加热件换热后的高温空气通过多个散热孔排出,以快速与外部空气混合降温,避免高温空气吹到用户身上,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锅的最大直径与内锅的最大高度的比值不小于2。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内锅的最大直径与内锅的最大高度的比值不小于2,使内锅在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内锅的高度,以利于降低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使得烹饪设备的宽度更宽,更利于提供更多的侧面安装的空间,去安装控制板、风机组件、按钮组件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盖体具体包括:面盖,与煲体活动连接,面盖朝向煲体的一侧设有安装腔;盖板,与面盖磁性连接,且盖板与内锅对应设于安装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面盖与煲体活动连接,面盖相对于煲体的移动以打开或关闭开口,且在面盖朝向煲体的一侧设有安装腔,盖板设于安装腔内,以在面盖相对于煲体移动时带动盖板移动,从而通过盖板密封内锅的开口,进一步地,盖板与面盖磁性连接,通过分别设于盖板与面盖上的磁性件的吸附实现盖板与面盖的固定连接,以简化盖板与面盖之间的连接结构,降低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与内锅对应设于安装腔内,即盖板设于安装腔内,盖板在安装腔内的位置与内锅相对应。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盖体上设有蒸汽阀,且蒸汽阀的一端伸出盖板,在烹饪设备内锅内的气压过大时,通过蒸汽阀泄压,使烹饪设备运行时,内锅内的压力维持平衡,以确保烹饪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提手,设于盖板朝向煲体的一侧,且提手与盖板磁性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盖板朝向煲体的一侧设置提手,在盖板打开时,为用户提供着力点,将盖板从面盖上取下,方便盖板的清洗,其中,提手与盖板磁性连接,以简化连接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盖体与煲体通过铰链实现转动连接,盖体远离铰链的一端设有第一磁性件,煲体远离铰链的一端设有可活动的按钮,按钮上设有第二磁性件,其中,按钮处于第一位置时,开口用于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作用下保持闭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与煲体通过铰链实现转动连接,盖体可围绕煲体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开口,进一步地,盖体远离铰链的一端设有第一磁性件,煲体远离铰链的一端设有可活动的按钮,按钮上设有第二磁性件,其中,按钮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对应,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在磁力的作用下相互吸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吸附力分别作用于盖体和煲体,使盖体和煲体贴紧,从而保持开口的闭合。

当然可以理解,按钮处于第一位置时,盖体还可以在自身重力或是连接导向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开口的闭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复位弹性件,与铰链对应设置,复位弹性件用于在按钮处于第二位置时敞开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与铰链对应的位置设置复位弹性件,在按钮处于第一位置时,复位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按钮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错开,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吸附力减小,此时复位弹性件向盖体和煲体提供的支撑力,使盖体向远离煲体的方向转动,从而敞开开口。

其中,复位弹性件为扭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设于煲体上,在过内锅的中心轴的平面上,至少部分辅助装置的投影与内锅的投影相重叠;和/或辅助装置设于盖体上,辅助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在过盖体的中心轴的平面上,至少两个设于盖体上的辅助装置的投影存在重叠。

在该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可以设于煲体上,也可以设于盖体上,在煲体上设置有辅助装置时,可通过限制至少部分辅助装置与内锅在过内锅的中心轴的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即辅助装置和内锅在上述平面的投影存在至少部分重合,从而以实现煲体整体在高度方向上尺寸的减小,进而便于小型化的设计;在盖体上设置有多个辅助装置时,通过限制至少两个设于盖体上的辅助装置在过盖体的中心轴的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即两个盖体上的两个辅助装置存在至少部分重合,以减少盖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特别地,在将烹饪设备放置于水平面上时,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辅助装置与内锅的位置存在重叠。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A-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煲体,12内腔,122开口,14内锅,16第二磁性件,18按钮,124底壁,20盖体,22面盖,222安装腔,24盖板,26第一磁性件,28铰链,30辅助装置,40加热件,50散热通道,52进风口,54出风口,32风机组件,322风机支架,324风轮,34电路板支架,342电路板,36散热结构,38导风体,310防虫板,312控制板,60铰链盖,102散热板,104散热孔,106蒸汽阀,108提手,110复位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限定了:

烹饪设备包括:煲体10、盖体20、内锅14、辅助装置30,其中,煲体10上设有一侧开口122的内腔12,内锅14设于内腔12内,且盖体20与煲体10活动连接,使盖体20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22,至少部分辅助装置30设于盖体20内,或者至少部分辅助装置设于煲体10内,或者至少部分辅助装置30设于盖体20和煲体10内,通过辅助装置30控制或者辅助烹饪设备正常运行,至少部分辅助装置30在煲体10的底壁124上的投影与内锅14在煲体10的底壁124上的投影相互独立,即辅助装置30设于沿内锅14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使得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之间部分错开,或是全部辅助装置30设于内锅14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以使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之间完全错开,进而避免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在内锅14的轴向方向上的重叠,以减小烹饪设备在内锅14的轴向方向的整体长度,即以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内锅14的形状可以呈上部开口的圆柱形,由于一般而言,圆柱形的侧壁与轴线相平行,故而通过限定辅助装置和内锅14的投影相互独立,可有效利用烹饪设备的整体横向尺寸,以利于小型化的设计和使用。

内锅14还可以为球釜,此时由于球釜本身的形状类似于球状,内锅14的中部向外凸出,故而辅助装置在设于内锅14径向的一侧时,存在部分辅助装置的投影与球釜重合,由于球釜自身的形状从中部到顶部存在回拢的趋势,即横截面积不断减小,故而对于烹饪设备而言,其开口处的截面积小于球釜中部,在烹饪设备的整体体积一定的前提下,通过上述限定可以利用球釜开口处至煲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在不增加产品厚度的基础上,提高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辅助装置30可以为除内锅14、煲体10、盖体20以外的任何辅助烹饪设备运行的部件或者结构,具体地,辅助装置30可以是控制板312、电路板342等控制组件,也可以是盖体20与煲体10的之间的连接结构或者铰接组件,还可以是烹饪设备的散热系统中占用体积较大的部件,例如风机组件32、散热件、导热件,导风组件等。

可选地,盖体20与煲体10铰接。

可选地,盖体20与煲体10滑动连接。

其中,内锅14的径向即水平方向,内锅14的轴向即烹饪设备的高度方向。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限定了:

烹饪设备包括:煲体10、盖体20、内锅14、辅助装置30、加热件40、散热通道50,其中,煲体10上设有一侧开口122的内腔12,内锅14设于内腔12内,且盖体20与煲体10活动连接,使盖体20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22,辅助装置30设于盖体20或煲体10内,或者辅助装置30设于盖体20和煲体10内,通过辅助装置30控制或者辅助烹饪设备正常运行,辅助装置30在煲体10的底壁124上的投影与内锅14在煲体10的底壁124上的投影相互独立,即辅助装置30设于沿内锅14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使得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之间部分错开,或是全部辅助装置30设于内锅14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以使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之间完全错开,进而避免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在内锅14的轴向方向上的重叠,以减小烹饪设备在内锅14的轴向方向的整体长度,即以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加热件40设于内腔12的底部,且加热件40与内锅14的底部相对应,加热件40加热内锅14,实现内锅14的烹饪功能;散热通道50设于煲体10内,煲体10的侧壁设有进风口52,出风口54设于煲体10的底部,加热件40设于散热通道50内,空气从进风口52流入散热通道50进入煲体10内部,经过加热件40,并与加热件40换热后,从煲体10的底部流出,降低加热件40的温度,实现加热件40的散热。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辅助装置30包括风机组件32,设于散热通道50内,具体地,风机组件32与进风口52对应,驱动空气在散热通道50内,从进风口52的一侧向出风口54的一侧移动,实现加热件40的散热。

如图3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风机组件32具体包括:风机支架322、风轮324,风轮324设于风机支架322远离内腔12的一侧,且风轮324与进风口52对应设置,使风轮324转动时,通过进风口52吸风,向散热通道50内供给低温空气,实现加热件40的散热。

如图4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进风口52在风机支架32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风轮324在风机支架32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内,即沿风机支架32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风轮324的截面积大于进风口52的面积,以提高风轮324转动时的进风量,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辅助装置30还包括:电路板支架34、电路板342,电路板支架34设于煲体10内,电路板342设于电路板支架34远离风轮324的一侧,使电路板342固定于电路板支架34上,通过电路板342向烹饪设备供电;风轮324驱动空气流经电路板支架34和电路板342,实现电路板342的散热,确保烹饪设备正常运行,电路板支架34和电路板342均沿内锅14径向方向设于内锅14与进风口52之间。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32的进风方向与电路板342所在的平面垂直,即电路板342所在的平面与进风口52的平面平行。

进一步地,电路板支架34与风机支架322一体成型,减少烹饪设备的装配工序,且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体积。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风机支架322与煲体10的底壁124之间存在间隙,风轮324驱动空气通过间隙流向加热件40,经过加热件40后,从设于煲体10的底壁124的出风口54流出,实现加热件40的散热。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限定了:

烹饪设备包括:煲体10、盖体20、内锅14、辅助装置30、加热件40、散热通道50、散热结构36、导风体38,其中,煲体10上设有一侧开口122的内腔12,内锅14设于内腔12内,且盖体20与煲体10活动连接,使盖体20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22,辅助装置30设于盖体20或煲体10内,或者辅助装置30设于盖体20和煲体10内,通过辅助装置30控制或者辅助烹饪设备正常运行,辅助装置30在煲体10的底壁124上的投影与内锅14在煲体10的底壁124上的投影相互独立,即辅助装置30设于沿内锅14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使得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之间部分错开,或是全部辅助装置30设于内锅14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以使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之间完全错开,进而避免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在内锅14的轴向方向上的重叠,以减小烹饪设备在内锅14的轴向方向的整体长度,即以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加热件40设于内腔12的底部,且加热件40与内锅14的底部相对应,加热件40加热内锅14,实现内锅14的烹饪功能;散热通道50设于煲体10内,煲体10的侧壁设有进风口52,出风口54设于煲体10的底部,空气从进风口52流入散热通道50进入煲体10内部,经过加热件40,并与加热件40换热后,从煲体10的底部流出,降低加热件40的温度,实现加热件40的散热;散热结构36设于煲体10内,且散热结构36与加热件40对应设置,通过低温空气与散热结构36的接触,使加热件40的散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导风体可与煲体的底壁一体成型。导风体的形状可以为板状、条状或其余任意可对空气起到引导作用的形状。

可选地,散热结构36为整体结构,且散热结构36呈环形,沿内腔12的底部与加热件40对应设置,具体地,散热结构36的一端与加热件40相抵,加热件40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结构36上,通过空气与散热结构36的换热带走散热结构36上的热量,从而间接地实现加热件40的散热。

可选地,散热结构36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散热结构36的一端分别与不同区域的加热件40相抵,另一端设于散热腔内,通过空气与散热结构36的换热带走散热结构36上的热量,从而间接地实现加热件40的散热。

如图8所示,导风体38设于煲体10的底部,导风体38设有向上凸起的倾斜面,由间隙流出的空气流动到挡风板时,在导风体38的倾斜面的导向后流向加热件40,或至少部分由间隙流出的空气在导风体38的倾斜面的导向后经散热结构36流向电路板342,以实现加热件40或电路板342散热,其中,风轮324驱动空气在散热通道50内的流动方向为图8中箭头指示的方向。

实施例4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限定了:

烹饪设备包括:煲体10、盖体20、内锅14、辅助装置30、加热件40、散热通道50,防虫板310,其中,煲体10上设有一侧开口122的内腔12,内锅14设于内腔12内,且盖体20与煲体10活动连接,使盖体20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22,辅助装置30设于盖体20或煲体10内,或者辅助装置30设于盖体20和煲体10内,通过辅助装置30控制或者辅助烹饪设备正常运行,辅助装置30在煲体10的底壁124上的投影与内锅14在煲体10的底壁124上的投影相互独立,即辅助装置30设于沿内锅14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使得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之间部分错开,或是全部辅助装置30设于内锅14的径向方向的一侧,以使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之间完全错开,进而避免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在内锅14的轴向方向上的重叠,以减小烹饪设备在内锅14的轴向方向的整体长度,即以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加热件40设于内腔12的底部,且加热件40与内锅14的底部相对应,加热件40加热内锅14,实现内锅14的烹饪功能;散热通道50设于煲体10内,煲体10的侧壁设有进风口52,出风口54设于煲体10的底部,空气从进风口52流入散热通道50进入煲体10内部,经过加热件40,并与加热件40换热后,从煲体10的底部流出,降低加热件40的温度,实现加热件40的散热,其中,辅助装置30包括风机组件32,设于散热通道50内,具体地,风机组件32与进风口52对应,驱动空气在散热通道50内,从进风口52的一侧向出风口54的一侧移动,防虫板310对应风机组件32设于煲体10内,以避免昆虫通过进风口52进入到散热通道50内部,造成烹饪设备内部电路的短路,或者阻塞散热通道50,影响加热件40以及电路板342的散热。

更进一步地,在风机支架与煲体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的基础上,防虫板设于风机支架和底壁之间的间隙处。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外,进一步限定了:

风轮324为轴流风轮324,轴流风轮324的轴线与烹饪设备的放置面相平行,即风轮324的进风面与进风口52平行,空气沿垂直于进风口52的方向进入散热通道50,提高进风量;且轴流风轮324的轴向尺寸较小,径向尺寸较大,轴流风轮324的轴线与烹饪设备的放置平面平行,减小了风轮324沿内锅14的径向方向所占用的空间,以利于烹饪设备的小型化。

实施例6

如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外,进一步限定了:煲体10的后表面上形成凸出的进风口52,以在进风口52和煲体10的内腔12之间形成可放置辅助装置30的容纳空间,辅助装置30可以设于进风口52和煲体10的内腔12之间,避免占用煲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空间,降低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此外,如图3所示,煲体的后侧还设有铰链腔和铰链盖60,即盖体从前侧向后上方转动可开启煲体,铰链腔内设有与盖体铰接的铰链,铰链盖60盖设于铰链腔上,其中,进风口设于铰链盖60上,将铰链设于铰链腔中,可通过铰链腔和铰链盖60的配合实现对铰链的保护,同时,将进风口设于位于煲体后侧的铰链盖60上,对于整个煲体而言,流入散热通道以对加热件散热的空气由后侧流入,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远离用户操作的一端,从而可有效减少用户的风感。

实施例7

如图5和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外,进一步限定了:

辅助装置30包括控制板312,控制板312设于盖体20上,以通过控制板312控制烹饪设备执行不同的运行指令,且控制板312在开口12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内锅14在开口12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互独立,使控制板312可以沿内锅14的径向方向设于内锅14开口122的一侧,避免控制板312在内锅14的轴向方向与内锅14重叠,从而增加烹饪设备沿内锅14的轴向方向的长度,换而言之,降低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其中,内锅14的轴向方向即烹饪设备的高度方向,内锅14的径向即烹饪设备所放置的平面所在的方向。

其中,控制板312的内弧与内锅14的开口端的外边缘的形状相适配。

实施例8

如图2和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外,进一步限定了:

烹饪设备还包括:散热板102,散热板102设于煲体10的底部,煲体10内的部分空气通过散热板102上的散热孔104向外排出,使与加热件40换热后的高温空气通过散热板102上的多个散热孔104排出,以快速与外部空气混合降温,避免高温空气吹到用户身上,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其中,散热板102选用隔磁材料,以保护电子线路受到磁场的干扰。

实施例9

如图1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外,进一步限定了:

内锅14的最大直径与内锅14的最大高度的比值不小于2,使内锅14在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内锅14的高度,以利于降低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实施例10

如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外,进一步限定了:

盖体20具体包括:面盖22、盖板24,面盖22与煲体10活动连接,面盖22可相对于煲体10的移动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22,面盖22朝向煲体10的一侧设有安装腔222,盖板24设于安装腔222内,盖体20闭合内锅14的开口122时,通过盖板24密封内锅14的开口122,盖板24与面盖22磁性连接,以简化盖板24与面盖22之间的连接结构,降低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实施例11

如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外,进一步限定了:

烹饪设备还包括:蒸汽阀106,设于盖体20上,且蒸汽阀106的一端伸出盖板24,在烹饪设备内锅14内的气压过大时,通过蒸汽阀106泄压,使烹饪设备运行时,内锅14内的压力维持平衡,以确保烹饪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烹饪设备还包括:提手108,提手108设于盖板24朝向煲体10的一侧,通过提手108可以将盖板24从面盖22上取下,以便于对盖板24进行清洗,其中,提手108与盖板24磁性连接,分别在盖板24和提手108上对应设置永磁体,通过永磁体相互吸引,实现提手108与盖板24的磁性连接,以简化连接结构。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盖体20与煲体10通过铰链28实现转动连接,盖体20可围绕煲体10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开口122,具体地,盖体20远离铰链28的一端设有第一磁性件26,煲体10远离铰链28的一端设有可活动的按钮18,按钮18上设有第二磁性件16,其中,按钮18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磁性件26与第二磁性件16相对应,在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16在磁力的作用下相互吸附,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16的吸附力分别作用于盖体20和煲体10,使盖体20和煲体10贴紧,从而闭合开口122或是保持开口122的闭合状态。

如图3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烹饪设备还包括:复位弹性件110,与铰链28对应设置,在按钮18处于第一位置时,复位弹性件110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按钮18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16错开,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16之间的吸附力减小,此时复位弹性件110向盖体20和煲体10提供的支撑力,使盖体20向远离煲体10的方向转动,从而敞开开口122。

实施例12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限定了:

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即盖体20)、煲体10、散热风道(即散热通道50)、涡轮扇叶组件(即风机组件32)、铰链盖、外壳、散热片(即散热板102)、内锅14,其中,煲体10设于外壳内,内锅14设于煲体10内,上盖与外壳通过铰接盖铰接,通过上盖相对于外壳的转动,以打开和闭合内锅14,在上盖靠近煲体10的一侧还设有内盖,内盖上设有磁铁,盖板组件通过磁力固定于上盖中;散热风道设于煲体10内,涡轮扇叶组件设于散热风道内,涡轮扇叶组件包括:扇叶、转子和定子、扇叶壳(即风机支架322),其中,扇叶组件至少一部分固定在电路板342支架上或铰链盖上,通过涡轮扇叶组件驱动空气流入散热通道50内,对设于内锅14底部的加热件40散热;在控制板312设于上盖上,以通过控制板312控制烹饪设备执行不同的运行指令,且控制板312在开口12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内锅14在开口12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互独立,使控制板312可以沿内锅14的径向方向设于内锅14开口122的一侧,以降低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地,扇叶为涡轮扇叶,扇叶数量大于20个。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路板支架34、设于煲体10内;电路板342,设于电路板支架34远离风轮324的一侧,空气在风轮324的驱动下,用于通过电路板支架34流向电路板342,其中,扇叶壳体设置在电路板342支架或者壳体上。

进一步地,在壳体的侧面设有风道进口(即进风口52),风道进口截面面积大于200平方毫米,风道进口具有散热通孔。

进一步地,在底座上设有风道出口(即出风口54),靠近风道出口处设有导风体38,把风导向散热结构36。

进一步地,盖板24上设有提手108,方便取下盖板24清洗,且盖板24与提手108磁性连接。

进一地,壳体远离铰链28的一端设有可活动的开盖按钮18,开盖按钮18上设有磁性材料,铰链28对应设置复位弹性件110,在开盖按钮18处于第一位置时,复位弹性件110处于被压缩状态,在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16在磁力的作用下相互吸附,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16的吸附力分别作用于盖体20和煲体10,使盖体20和煲体10贴紧,从而闭合开口122。当开盖按钮18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16错开,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16之间的吸附力减小,此时复位弹性件110向盖体20和煲体10提供的支撑力,使盖体20向远离煲体10的方向转动,从而敞开开口122。

进一步地,底座设有散热片,散热片设有散热孔10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辅助装置30可以设于煲体10上,也可以设于盖体20上,在煲体10上设置有辅助装置30时,可通过限制至少部分辅助装置30与内锅14在过内锅14的中心轴的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即辅助装置30和内锅14在上述平面的投影存在至少部分重合,从而以实现煲体10整体在高度方向上尺寸的减小,进而便于小型化的设计;在盖体20上设置有多个辅助装置30时,通过限制至少两个设于盖体20上的辅助装置30在过盖体20的中心轴的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即两个盖体20上的两个辅助装置30存在至少部分重合,以减少盖体2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通过本发明提出的烹饪设备,利用内锅径向方向的空间,最大程度上减小烹饪设备的整体高度。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用于烹饪设备的装置、烹饪设备以及清洁烹饪设备的方法
  •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的控制装置及烹饪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310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