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工程机械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4:58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允许空气通过的热交换器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工程机械:具备包含配置在后部的发动机室的上部回转体,在该发动机室内配置有发动机及热交换器。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热交换器及进气导管的工程机械。所述进气导管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以便使经由该进气导管而被吸入的外部的空气即外部空气通过该热交换器。所述进气导管具有进气口,在该进气口配置有滤尘器。该滤尘器捕集空气中的尘埃,由此来防止该尘埃导致热交换器发生孔堵塞。即,所述滤尘器捕集空气中的尘埃,由此能够实现让去除了该尘埃后的清洁的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

然而,所述滤尘器必须以较高的频度被清洗,这会使工程机械的作业效率下降。通常,在工程机械所使用的滤尘器包含能够捕集会使热交换器等发生孔堵塞那样的大尺寸粉尘等的滤网,但是,随着附着于该滤网的粉尘等的量的增大,即使尺寸较小的粉尘等也会附着于该滤网。若这样的附着进一步发展,会堵塞所述滤网的网孔而妨碍空气在滤尘器中的正常流通,从而成为过热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在所述空气的流通发生显著下降之前进行所述滤尘器的清洗。

尤其是对于在工业废物现场或拆除现场那样会产生大量浮游粉尘等的环境下使用的工程机械,有必要频繁地进行所述滤尘器的清洗。这会使工程机械的作业效率显著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0603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允许空气通过的热交换器的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可以抑制为了从空气中去除尘埃而进行的维护的频度。

所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室;发动机,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内;热交换器,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内;进气室,与所述发动机室连通且与该发动机室独立地被配置;进气管,以使所述进气室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方式连接于该进气室;冷却扇,将所述进气室的外部的空气经由所述进气管及所述进气室抽吸到所述发动机室内来使该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以及,尘埃接受部;其中,所述进气管具有与所述进气室连接的连接部、向所述进气室的外部开口的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且弯曲的内壁面,该内壁面具有包含外侧内壁面的弯曲部,该外侧内壁面能够被尘埃碰撞,该尘埃是经由所述进气口而被吸入的所述空气所包含的尘埃,所述尘埃接受部被配置在所述外侧内壁面的下游侧,以便接受碰撞到所述弯曲部的所述外侧内壁面的尘埃从而阻止该尘埃进入到所述进气室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上部回转体的发动机室及进气室的内部的剖面背视图。

图3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进气管的通常状态的剖面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开放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进气管的外侧壁部后的状态的剖面背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开放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进气管的外侧壁部并取出集尘盒后的状态的剖面背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1变形例的剖面背视图。

图10是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2变形例的剖面背视图。

图11是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3变形例的剖面背视图。

图12是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4变形例的剖面背视图。

图13是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5变形例的剖面背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及图2表示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10。该工程机械10具备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11和回转自如地搭载在下部行走体11上的上部回转体20。所述上部回转体20包含附属设备13、驾驶室14、机械室15及上骨架21。工程机械10例如是小回转型的工程机械。即,所述上部回转体20具有小的回转半径。

所述附属设备13被设置在上部回转体20的前部,包含动臂13a、斗杆13b、铲斗13c及多个液压缸13d。所述多个液压缸13d在液压控制下进行伸缩动作,由此使所述动臂13a、所述斗杆13b及所述铲斗13c进行为了进行挖掘等作业的动作。所述附属设备13的操作在所述驾驶室14进行。

所述上骨架21构成所述上部回转体20的下部。所述驾驶室14及所述机械室15被配置在所述上骨架21上。所述驾驶室14是例如矩状箱形的操纵室,邻接于所述附属设备13。所述机械室15位于所述上部回转体20的后部。

所述上部回转体20还包含划定所述机械室15的配重22及机械室盖16。所述配重22以构成所述上部回转体20的后部外周缘的方式搭载于所述上骨架21。所述机械室盖16与所述配重22一起覆盖所述机械室15。所述配重22以确保该配重22与所述附属设备13之间的前后平衡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所述配重22形成有一对分别位于其两侧部的维护口23,通过该维护口23来对机械室15内的各种设备进行维护。所述维护口23基于后盖24而被开闭。

所述上部回转体20还包含发动机31、液压泵32、热交换器35及冷却装置,这些构件配置在所述机械室15内。所述发动机31具有驱动轴,该驱动轴以朝向所述上部回转体20的左右方向的方式而被配置。所述冷却装置是在所述机械室15内使为了冷却所述热交换器35的空气流通的装置,其包含冷却扇33、风扇罩34、进气导管40及滤尘器44。所述滤尘器44、所述进气导管40、所述热交换器35、所述风扇罩34、所述冷却扇33、所述发动机31及所述液压泵32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上游起依次地横向排列也就是沿所述上部回转体20的左右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配置。

所述机械室15包含分隔壁17。该分隔壁17将所述机械室15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发动机室15a和进气室15b。换言之,所述机械室15包含有所述发动机室15a和所述进气室15b。所述分隔壁17通过留下用于使空气流通到所述热交换器35的限定的连通道来将所述发动机室15a和所述进气室15b相互隔离,从而使它们成为互相独立的室。所述热交换器35、所述冷却扇33及所述发动机31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15a内,所述进气导管40及所述滤尘器44配置在所述进气室15b内。

所述热交换器35例如由具有芯面的散热器构成。该热交换器35以所述芯面朝向所述上部回转体20的左右方向的方式而被配置。所述冷却扇33连接于所述发动机31的所述驱动轴的两端部的其中一者(在图2为左端部),被设置在该发动机31与所述热交换器35之间。所述风扇罩34覆盖所述冷却扇33,以便有效地形成通过所述热交换器35而流向所述发动机31的空气流。所述液压泵32连接于所述发动机31的所述驱动轴的两端部的其中另一者(在图2为右端部)。所述进气导管40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35的进气侧以便将空气引导到该热交换器35。所述滤尘器44设置于所述进气导管40的进气口,捕集会使热交换器35等发生孔堵塞那样的直径大的尘埃。

所述工程机械10还具备进气管50。该进气管50以使所述进气室15b的内部与外部(机械室15的外部)连通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进气室15b。该进气管50具有:包围朝向所述外部开口的进气口50a的外侧端部;位于该外侧端部的相反侧的内侧端部,也就是与所述进气室15b连接的连接部50b。所述连接部50b以与设置在所述进气室15b的上壁上的开口16a相连的方式连接于该进气室15b。具体而言,在该实施方式,所述上壁由所述机械室盖16的左侧上部构成,在此形成有所述开口16a,并且以所述进气管50覆盖该开口16a的方式来使所述连接部50b连接于所述机械室盖16。另一方面,在所述发动机室15a的上壁在该实施方式为所述机械室盖16的右侧上部,设置有排气口16b。

所述冷却扇33基于所述发动机31而被驱动,由此,在所述机械室15的内部形成从进气室15b流向发动机室15a的空气流,在该实施方式为从左侧流向右侧的气流。所述热交换器35通过使在该热交换器35中流动的冷媒与所述空气在彼此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冷却该冷媒。发动机31等基于如此被冷却的冷媒而被冷却。具体而言,基于所述发动机31的驱动轴的转动带动的所述冷却扇33的转动,外部空气也就是所述进气室15b外部的空气经由所述进气管50而从其进气口50a被吸入到进气室15b的内部。所被吸入的空气经由所述滤尘器44及所述进气导管40而进入到所述发动机室15a,且经过所述热交换器35并夺去在该热交换器35中流动的冷媒的热而成为热空气,并且经由排气口16b而被排出到机械室15外。

作为该工程机械10的特征,所述进气管50包含弯曲部50c,所述工程机械10还具备尘埃接受部51。

所述弯曲部50c位于所述进气口50a与所述连接部50b之间,具有带弯曲的形状的内壁面,该弯曲的形状以使在从上游部分即所述进气口50a至所述弯曲部50c为止的部分中的进气的方向和在从下游部分即所述弯曲部50c至所述连接部50b为止的部分中的进气的方向彼此不同的方式弯曲而成。在该实施方式,所述上游部分沿水平方向(上部回转体20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下游部分沿铅锤方向延伸。所述进气管50的内壁面在所述弯曲部50c以使该进气管50的内壁面引导空气的方向从所述上游部分中的水平方向至所述下游部分中的铅锤方向连续地变化的方式弯曲。这样,如在后面所详述,能够使经由所述进气口50a而进入到所述进气管50内的空气(外部空气)中包含的尘埃碰撞到所述弯曲部50c的内壁面中所述进气管50的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即外侧内壁面。

所述进气管50的外侧壁部50s是构成该进气管50的外壁的部分,且是在包含所述进气管50的中心轴的剖面即图2所示的纵剖面中其长度大于所述中心轴的长度的部分,也就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位于外侧的部分。在所述纵剖面在所述弯曲部50c呈曲线状(例如图2所示的圆弧状)弯曲的情况下,所述外侧壁部50s是具有比所述中心轴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部分(在图2为右侧部分)。换言之,所述纵剖面是沿着所述弯曲部50c的弯曲面的剖面,该弯曲面是所述弯曲部50c沿着该弯曲面弯曲的平面。

构成所述进气管50的所述外壁还包含位于所述外侧壁部50s的相反侧的内侧壁部50i。该内侧壁部50i是在所述纵剖面(沿所述弯曲面的剖面)上其长度小于所述中心轴的长度的部分,也就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位于内侧的部分。在该纵剖面,该弯曲部50c呈曲线状(例如如图2所示的圆弧状)弯曲的情况下,所述内侧壁部50i是具有比所述中心轴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的部分(在图2为左侧部分)。

所述尘埃接受部51被配置在所述外侧内壁面的下游侧(对于所吸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而言为下游侧,在图2为下侧),以便能够受取碰撞到所述弯曲部50c中的所述外侧内壁面也就是所述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而落下的尘埃。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尘埃接受部51基于所述进气管50的外侧壁部50s的下游部分(从所述弯曲部50c至所述连接部50b的部分)和分隔板52而被划定。如图2所示,所述分隔板52以将由所述下游部分包围的下游侧空气通道分隔为接受所述尘埃的尘埃接受空间和除此以外的空间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所述进气管50的内部。该分隔板52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部50b的外侧部分也就是所述外侧壁部50s的下游侧端部相连,由此,构成所述尘埃接受部51的闭塞的下端部也就是底部。

根据该工程机械10,在所述进气管50内通过将经由其进气口50a而被吸入的外部空气中包含的尘埃中会导致热交换器35等发生孔堵塞那样的大小的尘埃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弯曲部50c利用该尘埃的惯性从所述空气中分离,且通过尘埃接受部51接受该尘埃来进行回收,从而能够阻止该尘埃进入到进气室15b。即,从进气口50a被吸入的空气如图2中以实线箭头所示那样能够沿所述弯曲部50c的内壁面圆滑地转换方向,对此,具有比空气大的重量的直径大的尘埃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弯曲部50c处不能像空气那样突然地转换方向而如图2中以虚线箭头所示那样在碰撞到弯曲部50c的外侧内壁面(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后沿该弯曲部50c的下游部分的内壁面下落,并且直接被尘埃接受部51接受而被回收。这样,与被尘埃接受部51接受的尘埃的量相应地削减在其下游侧附着于滤尘器44的尘埃的量。因此,即使在尘埃大量浮游的环境下使用工程机械10,相比于以往的工程机械,能够抑制滤尘器44的清洗作业的频度,由此,能够抑制因该清洗作业而起的作业效率下降。此外,基于所述尘埃接受部51的尘埃接受效率的情况,还有可能省略所述滤尘器44。

此外,在图1所示的弯曲部50c,由于其纵剖面(沿弯曲面的剖面)中的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也就是外侧内壁面以曲面状更为理想的是以圆弧状圆滑地改变方向,因而能够抑制因在该外侧内壁面近旁的空气流的急剧变化而起的旋涡流发生,由此,能够抑制因该旋涡流的发生而起的进气效率下降。

此外,所述进气管50在所述弯曲部50c弯曲至直角,因此,既能够抑制进气的压力损失又能够通过该弯曲部50c及尘埃接受部51实现有效的尘埃回收。具体而言,进气管50中的空气流的方向由于从自进气口50a往弯曲部50c的水平方向或大致水平方向变换大致90°而达至从所述弯曲部50c往所述连接部50b的铅锤方向或大致铅锤方向,因此,能够充分地进行利用了尘埃所具有的惯性的在弯曲部50c处的该尘埃的分离,并且与在所述弯曲部50c使进气管50弯曲成锐角的方案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进气的压力损失。

这样,“弯曲部弯曲至直角”并非要求其的弯曲角度一定正确地符合90°,只要以兼顾所述那样的尘埃分离和压力损失的抑制这一作用效果的程度,使所述弯曲角度接近90°便可。具体而言,进气管50的所述弯曲部50c中的弯曲角度较为理想的是被设定在85°以上且95°以下的范围。该弯曲角度的下限值较为理想的是87.5°,更为理想的是89°。此外,该弯曲角度的上限值较为理想的是92.5°,更为理想的是91°。

在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10,进气管50中位于所述进气口50a近傍的部分的内壁面具有随着离开该进气口50a而剖面面积变小的诱导形状。这样能够进一步抑制进气的压力损失。

在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10,所述进气管50的所述内侧壁部50i的内壁面中包围下游侧端部(也就是包含所述连接部50b的端部,在图2为下端部)的内侧内壁面(在图2为左侧部分的内壁面)具有越往该连接部50b而越向外扩展的形状也就是离开所述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的形状。这样,能够抑制所述连接部50b处的剖面面积的急剧变化,抑制因该剖面面积的急剧变化而起的所述连接部50b近傍处的旋涡流发生,进而能够抑制因该旋涡流的发生而起的进气效率下降。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10,进气管50中从弯曲部50c至连接部50b为止的下游部分以沿铅锤方向延伸的姿势连接于进气室15b的上侧面。这样,能够将碰撞到弯曲部50c中的所述外侧内壁面后的尘埃利用作用于该尘埃的重力而效率良好地回收到尘埃接受部5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10包含:所述进气导管40,被配置在所述进气室15b内,以密闭所述热交换器35的进气侧空间的方式包围该空间;所述滤尘器44,被连接于所述进气导管40的进气口,捕集会导致所述热交换器35等发生孔堵塞的直径大的尘埃。因此,能够通过所述滤尘器44从空气中去除未被所述尘埃接受部51回收到的大的尘埃。

所述尘埃接受部51较为理想的是能够让被该尘埃接受部51回收的尘埃被取出到所述进气管50的外部。这样,能够抑制因被该尘埃接受部51回收的尘埃的量增加而导致尘埃容易飞散到该尘埃接受部51外的情况发生。

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尘埃接受部51还包含:集尘盒57,用于让如前述那样被尘埃接受部51回收的尘埃被取出到外部。参照图3至图8来说明关于该集尘盒57的结构。

图3及图4表示进气管50的通常状态,图5及图6表示所述进气管50的外侧部分的壁部开放的状态,图7及图8表示所述集尘盒57基于该壁部的开放而被取出的状态。

所述进气管50具有筒状的外壁,该外壁包含如图3及图4所示的可动壁部53和除此以外的外壁主体。所述可动壁部53构成所述外壁的外侧壁部50s即在沿图4所示的弯曲面的剖面相对于中心轴而位于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所述尘埃接受部51的紧外侧的部分,并且可摆动地被安装于所述外壁主体,以便如图6及图8所示那样开闭形成在所述外侧壁部50s的开口60。因此,所述尘埃接受部51的内侧部分由所述分隔板52构成,外侧部分由所述可动壁部53构成。换言之,尘埃接受部51由所述分隔板52和所述可动壁部53而被划定,在这两者之间确保有用于接受尘埃的尘埃接受空间。

所述可动壁部53能够在图3及图4所示的关闭位置和图5至图8所示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可动壁部53在所述关闭位置闭塞所述开口60而如图3及图4所示那样构成连续的外侧壁部50s,在所述开放位置向外侧离开所述开口60而使该开口60向外部开放。

该例子中的所述可动壁部53以该可动壁部53的下端部为中心可绕水平轴摆动地被安装于所述壁主体。具体而言,所述可动壁部53的下端与所述壁主体的下端也就是构成所述连接部50b的部位通过一对铰链构件54而互相连结。所述一对铰链构件54被设置在水平方向上相互离开的位置上,以使所述可动壁部53以该一对铰链构件54为中心可摆动的方式支撑该可动壁部53。

另一方面,在所述可动壁部53及所述外壁主体分别安装有用于将该可动壁部53保持于所述闭位置的一对可动侧锁止构件55及一对固定侧锁止构件56。所述一对可动侧锁止构件55被设置在所述可动壁部53的上端部上在水平方向上相互离开的位置。所述一对固定侧锁止构件56分别设置在与所述一对可动侧锁止构件55分别对应的位置也就是在所述开口60上方的位置上在水平方向上相互离开的位置(在图3至图8所示的例子为从所述开口60紧上方的位置跨到所述弯曲部50c的区域)。所述一对可动侧锁止构件55和所述一对固定侧锁止构件56能够相互卡合,基于该卡合而将所述可动壁部53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

所述集尘盒57可装拆地配置在所述可动壁部53与所述分隔板52之间,与该可动壁部53及该分隔板52一起构成所述尘埃接受部51。该集尘盒57以朝上开口的姿势被保持在所述进气管50内的指定的收容位置,以便能够让从所述弯曲部50c的所述外侧内壁面落下的尘埃90进入到该集尘盒57内并被收容。具体而言,所述可动壁部53基于所述可动侧及固定侧锁止构件55、56而被固定在所述闭位置时,所述集尘盒57被夹在该可动壁部53和所述分隔板52之间从而被固定在所述收容位置。

该例子所涉及的所述可动壁部53包含保持所述集尘盒57的保持部58。因此,所述集尘盒57在被所述可动壁部53保持的状态下与该可动壁部53一起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所述可动壁部53通过被固定在所述关闭位置而将所述集尘盒57固定在所述收容位置。该集尘盒57或者也可以被构成为在所述可动壁部53处于开放位置时留在所述进气管50内而与所述可动壁部53分离。或者也可以使所述分隔板52的下部随着向下方延伸而向接近所述可动壁部53的方向倾斜(也就是尘埃接受部51为向下变窄的形状),并且将集尘盒57的下部设为与所述分隔板52的下部对应的形状。这样,能够基于集尘盒57的自重来进行该集尘盒57的定位。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进气管50,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可动侧及固定侧锁止构件55、56将所述可动壁部53固定在所述关闭位置,能够进行经由进气管50的通常状态的进气,并且能够将在弯曲部50c处从外部空气中分离的尘埃收容到集尘盒57内。

对此,通过使所述可动壁部53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开放位置来开放所述开口60,能够使被回收到所述集尘盒57内的尘埃90与该集尘盒57一起被取出到外部。具体而言,通过按如下顺序进行:解除所述可动侧及固定侧锁止构件55、56的锁止;如图5及图6所示那样使所述可动壁部53与所述集尘盒57一起以铰链构件54为中心摆动到开放位置;如图7及图8所示那样将所述集尘盒57从所述可动壁部53上取下,由此,能够废弃该集尘盒57内的尘埃90。这样,仅使所述可动壁部53移动到开放位置,便能够简单地取出被回收到所述集尘盒57的尘埃90。

用于将收容在所述尘埃接受部51中的尘埃取出到进气管的外部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包含所述集尘盒57的方案。例如,也可以在所述可动壁部53处于所述开放位置的状态下经由所述开口60而从进气管50内直接将尘埃拉出。

图3至图8所示的所述进气管50的连接部50b利用紧固螺栓59可装拆地被安装于进气室15b的上壁(机械室盖16的上部)。然而,用于连结该进气管50与该进气室15b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此。

在图3、图5、图7所示的例子中,进气流动方向上的所述分隔板52的两端部中的上端部52a也就是接近所述弯曲部50c侧的端部对应于弯曲部50c的弯曲形状而向所述进气管50内侧(也就是向接近内侧壁部50i的内壁面的方向)弯曲。如此扩大所述尘埃接受部51的入口,能够提高让碰撞到弯曲部50c的外侧内壁面而反弹的尘埃进入到尘埃接受部51(在图3至图8所示的例子为集尘盒57)内的概率。

本发明所涉及的进气管及进气管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该形状及结构例如可以如以下所示那样变形。

图9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1变形例。在图9,对于与图2所示的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包含的组成部分同样的组成部分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相应地省略其说明。

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工程机械除了前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成部分之外还具备抽吸扇61。所述抽吸扇61由比所述冷却扇33小的小型风扇构成,以使从所述进气管50的进气口50a吸入的外部空气诱导到尘埃接受部51的内部的方式进行外部空气的抽吸。该抽吸扇61能够抑制一旦进入到尘埃接受部51的尘埃往尘埃接受部51外的再次飞散。

所述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所述抽吸扇61被配置成使与空气一起被抽吸到尘埃接受部51的内部的尘埃直接排出到外部。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所述尘埃接受部51形成有使所述进气管5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开口62,所述抽吸扇61被配置在该开口62或其近傍的位置。这样,能够节省废弃所述尘埃接受部51所接受的尘埃的劳力和时间。所述开口62较为理想的是例如设置在外侧壁部50s的下端部也就是尘埃接受部51的下端部且构成连接部50b的近傍的部位的壁部(在图9为右侧部分)。

图10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2变形例。在图10,对于与图2所示的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包含的组成部分同样的组成部分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相应地省略其说明。

在该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进气管50形成有回流道70。该回流道70为了降低尘埃接受部51内的压力而以允许在尘埃留在该尘埃接受部51的内部的情况下仅让空气从该尘埃接受部51的内部回流到进气口50a的近傍的方式而被形成。

所述回流道70以沿所述进气管50的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所述进气管50内形成有间隔壁71,该间隔壁71在从尘埃接受部51的内部至进气口50a近傍的区域以沿所述进气管50的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的方式延伸,由此,将所述进气管50内的空间分隔为所述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的近傍的空间即所述回流道70和位于该回流道内侧的空间。在所述进气管50内的进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所述间隔壁71的两端部中的位于所述尘埃接受部51内的端部即下端部形成有成为回流道70的入口的开口72,在位于进气口50a的近傍的端部即上端部形成有成为回流道70的出口的开口73。

所述回流道70能够解决如下那样的问题(1)及(2)。在不存在降低尘埃接受部51内的压力的机构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的问题:(1)因尘埃接受部51内的压力上升而阻碍尘埃进入到尘埃接受部51内;以及,(2)因风压而将尘埃从尘埃接受部51挤出。所述回流道70通过降低所述尘埃接受部51内的压力而有效地抑制所述问题(1)及(2)的发生。

此外,由于所述进气管50内的压力越接近所述进气口50a而越低,因此,在所述回流道70,与所述尘埃接受部51的内部连通的入口和与所述进气口50a的近傍的空间连通的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大,这能够有效地降低所述尘埃接受部51内的压力。

所述回流道70的出口也就是所述开口73的开口面较为理想的是与进气口50a的开口面正交。这样,即使作为所述回流道70的出口的所述开口73位于进气口50a的近傍,也能够抑制经由该开口73而被排出的空气流阻碍经由所述进气口50a而被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动的情况发生,由此,能够抑制进气效率的下降。此处,所述2个开口面“正交”并不限于两者的相交角度为刚好90°的情形,其还广义地包含至能够获得所述效果的程度为止相交角度近似于90°的情形。

所述回流道70的出口的位置并不限于所述进气口50a的近傍。该出口的位置在所述进气管50内能够设定在所述尘埃接受部51的外部且压力比尘埃接受部51的内部低的区域内的任意位置。

用于形成所述回流道70的构件并不限于所述进气管50的外侧壁部50s及所述间隔壁71。所述回流道70例如可以由在进气管50内从尘埃接受部51的内部被引出到外部的软管等而被划定。

图11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3变形例。在图11,对于与图2所示的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包含的组成部分同样的组成部分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相应地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第3变形例,如图11所示,进气管50中至少从进气口50a至弯曲部50c的上游部分具有比图2所示的冷却扇33的转动面的面积小的剖面面积。该冷却扇33的转动面是指在从该冷却扇33的转轴方向观察时与构成该冷却扇33的多个叶片的转动轨迹相当的圆形的面。所述上游部分由于具有比这样的转动面的面积小的剖面面积因而能够加大在该上游部分的进气的流速从而能够使更多的尘埃碰撞到进气管50的弯曲部50c的外侧内壁面,由此,能够使更多的尘埃回收到尘埃接受部51。

此外,如图11所示,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上游部分的剖面面积比进气管50中从弯曲部50c至连接部50b的下游部分的剖面面积小。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上游部分的进气的流速能够使更多的尘埃碰撞到所述外侧内壁面并回收到尘埃接受部51。

图12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4变形例。在图12,对于与图2所示的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包含的组成部分同样的组成部分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相应地省略其说明。

图12所示的进气管50的弯曲部50c的外侧内壁面也就是弯曲部50c中的外侧壁部30s的内壁面与图2所示的外侧内壁面有所不同,在纵剖面也就是在沿弯曲面的剖面上不是圆弧状而是倾斜的平面。具体而言,所述进气管50的外侧壁部50s中与所述弯曲部50c相当的部分是急剧地弯曲成直角的角部,所述进气管50还具备在其内侧以覆盖所述角部的方式而被配置的导风板80。该导风板80形成以使进气的引导方向阶段性地从所述外侧壁部50s中位于所述导风板80上游侧的部分的方向(在图12为水平方向)过渡到位于所述导风板80下游侧的部分的方向(在图12为铅锤方向)的方式而倾斜的引导面82亦即外侧内壁面。也就是说,该导风板80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姿势而被配置。其的倾斜角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较为理想的是如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为45°或接近角度的角度。该导风板80能够抑制因弯曲部50c处的进气方向的急剧变化而起的旋涡流发生从而能够抑制进气效率下降。

图13表示进气管及进气室的第5变形例。在图13,对于与图2所示的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包含的组成部分同样的组成部分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相应地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第5变形例,进气管50不是连接于进气室15b的上壁而是连接于侧壁。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进气管50连接于进气室15b的左侧壁的上部。更具体而言,在构成进气室15b的侧壁的机械室盖16的左侧壁上部设置有向侧方开口的开口16a,所述进气管50的连接部50b以覆盖该开口16a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侧壁。

对应于这样的连接部位,进气管50以从弯曲部50c至连接部50b的下游部分水平地或大致水平地延伸而从进气口50a至弯曲部50c的上游部分向铅锤方向下方延伸的姿势而被设置。在该姿势下,所述进气管50的外侧壁部50s在图13所示的纵剖面(沿弯曲面的剖面)中为下侧的部分,内侧壁部50i为上侧的部分。此外,尘埃接受部51的入口朝着所述弯曲部50c中的所述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也就是外侧内壁面而向水平方向(在图13为左方)开口。

在处于这样的姿势的进气管50,进气中的尘埃在朝下方碰撞到所述弯曲部50c中的所述外侧壁部50s的内壁面也就是外侧内壁面之后被回收到位于此处的侧方的尘埃接受部51。

这样,在本发明,并没有限定在进气室连接进气管的部位亦即连接部位。此外,进气管延伸的方向也可以根据所述连接部位而相应地被设定。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允许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将选自所述第1至第5变形例中的任意2个以上的变形例进行组合。即,前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说明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例示性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制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意图。

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并不限定于如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10那样作为远端附属设备而具备铲斗的液压挖掘机。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以使外部空气通过热交换器之后而被吸入到发动机室内的方式而被构成的工程机械。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尘埃接受部并不限定于如图2等所示的尘埃接受部51那样被配置在进气管50的内部。该尘埃接受部也可以以外置的方式设置于进气管,或者被配置在进气室内进气管连接于该进气室的部位的近傍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允许空气通过的热交换器的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能够抑制为了从所述空气中去除尘埃而进行的维护的频度。

所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室;发动机,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内;热交换器,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内;进气室,与所述发动机室连通且与该发动机室独立地被配置;进气管,以使所述进气室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方式连接于该进气室;冷却扇,将所述进气室的外部的空气经由所述进气管及所述进气室抽吸到所述发动机室内来使该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以及,尘埃接受部;其中,所述进气管具有与所述进气室连接的连接部、向所述进气室的外部开口的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且弯曲的内壁面,该内壁面具有包含外侧内壁面的弯曲部,该外侧内壁面能够被尘埃碰撞,该尘埃是经由所述进气口而被吸入的所述空气所包含的尘埃,所述尘埃接受部被配置在所述外侧内壁面的下游侧,以便接受碰撞到所述弯曲部的所述外侧内壁面的尘埃从而阻止该尘埃进入到所述进气室内。

该工程机械即使在尘埃大量浮游的外部空气中被使用时,也能够抑制因为为了去除该尘埃而进行维护而起的作业效率下降。

具体而言,在所述工程机械,从进气管的进气口被吸入的空气中包含的尘埃中有可能会导致热交换器等发生孔堵塞的大小的尘埃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利用该尘埃的惯性在所述进气管的弯曲部从所述空气中分离并被回收到尘埃接受部。即,由于大的尘埃的一部分或全部不同于空气那样而不能在所述弯曲部突然地转换方向,因此,在碰撞到所述弯曲部的外侧内壁面之后能够被回收到该外侧内壁面的下游侧的尘埃接受部。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外侧内壁面在沿着弯曲面的剖面中呈圆弧状,所述弯曲面是所述弯曲部沿着该弯曲面弯曲的平面。

在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外侧内壁面的所述弯曲部,通过抑制在该弯曲部的进气方向的急剧变化,能够抑制因此而起的旋涡流发生,由此能够抑制进气效率下降。

或者,所述弯曲部可以具有角部,所述进气管还包含导风板,该导风板以覆盖所述角部的方式而被设置并且形成所述外侧内壁面。

即使在所述弯曲部具有角部的情况下,所述导风板通过覆盖该角部来形成所述外侧内壁面,从而能够抑制因进气方向的急剧变化而起的旋涡流发生,能够抑制进气效率下降。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进气管也可以在所述弯曲部弯曲至直角。“弯曲至直角”并非一定要求弯曲部的弯曲角度正确地符合90°,其意味着考虑了制造及安装误差等的实质上的“90°”。

这样的弯曲部能够充分地进行利用尘埃惯性的分离,并且与弯曲角度为锐角的情形相比,能够抑制压力损失。换言之,所述弯曲角度至成为能够获得这样的作用效果的程度为止接近90°便可,其较为理想的是被设定在85°以上且95°以下的范围,更为理想的是在87.5°以上且92.5°的范围,进一步理想的是在89°以上且91°以下的范围。

所述工程机械还可以包括:抽吸扇,将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进气管内的空气抽吸到所述尘埃接受部的内部。该抽吸扇能够抑制一旦被回收到尘埃接受部的尘埃再次飞散到尘埃接受部的外部。

此情况下,也可在所述尘埃接受部设置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抽吸扇被配置于所述开口或该开口的近傍,以便使该抽吸扇抽吸的尘埃经由所述开口排出到外部。

所述开口能够让尘埃与被所述抽吸扇抽吸到所述尘埃接受部的内部的空气一起直接经由该开口而被排出到外部,由此,能够节省废弃被回收到尘埃接受部的尘埃的劳力和时间。

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进气管内形成有回流道,该回流道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在留下所述尘埃接受部接受的尘埃的情况下仅让空气朝上返回到所述进气管的内部且所述尘埃接受部的外部,以便降低所述尘埃接受部内的压力。

所述回流道能够解决下面那样的问题(1)及(2)。在不存在降低尘埃接受部内的压力的机构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如下的问题:(1)因尘埃接受部内的压力上升而阻碍尘埃进入到尘埃接受部内;以及,(2)因风压而将尘埃接受部内的尘埃挤出到尘埃接受部的外部。基于所述回流道降低所述尘埃接受部内的压力,能够抑制前述的问题(1)、(2)的发生。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回流道沿着所述进气管的所述外侧内壁面从所述尘埃接受部的内部延伸至所述进气口的近傍,并且具有位于所述尘埃接受部的内部的入口和位于所述进气口的近傍的出口。这样,能够加大所述入口(也就是与尘埃接受部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与所述出口(也就是与进气口近傍的空间连通的开口)之间的压力差,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尘埃接受部内的压力。

此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回流道的所述出口具有相对于所述进气口的开口面垂直的开口面。所述2个开口面“正交”并不限定于两者的相交角度刚好为90°的情形,其广义地包含至能够获得所述效果的程度为止所述相交角度近似于90°的情形。所述开口面彼此的正交即使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回流道中的进气口近傍位置也能够抑制经由该出口而被排出的空气流阻碍经由该进气口而被吸入的空气流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进气效率下降。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进气管中从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弯曲部的部分即上游部分具有比所述冷却扇的转动面的面积小的剖面面积。所述冷却扇的转动面是与从该冷却扇的转轴方向到观察时构成该冷却扇的多个叶片的转动轨迹相当的圆形的面。具有这样小的剖面面积的所述上游部分能够加大在该上游部分的进气的流速而使更多的尘埃碰撞到所述弯曲部的所述外侧内壁面,由此,能够使更多的尘埃被回收到所述尘埃接受部。

此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上游部分的所述剖面面积小于所述进气管中从所述弯曲部至所述连接部的部分即下游部分的剖面面积。这样,通过进一步加大在所述上游部分的进气的流速,能够使更多的尘埃碰撞到所述弯曲部的所述外侧内壁面并回收到尘埃接受部。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进气管中位于所述进气口的近傍的部位具有随着离开所述进气口而剖面面积变小的诱导形状。这能够抑制进气时的压力损失。

所述尘埃接受部能够让该尘埃接受部所回收的尘埃被取出到所述进气管的外部。通过取出所述尘埃,能够抑制因所述尘埃接受部回收的尘埃的量增加而导致尘埃飞出到尘埃接受部的外部的情况。

所述进气管可以包含将该进气管中从所述弯曲部至所述连接部的下游部分的内部分隔为用于接受所述尘埃的尘埃接受空间和除此以外的空间的分隔板,所述尘埃接受部由所述分隔板和所述下游部分的外侧壁部来划定。这样,以简单的结构便能够构成所述尘埃接受部。

此情况下,所述尘埃接受部可以包含集尘盒,该集尘盒收容所回收的尘埃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进气管装拆,所述下游部分的所述外侧壁部能够向所述进气管的外部开放所述集尘盒。这样,能够将收容于所述集尘盒的尘埃与该集尘盒一起从所述进气管简单地取出。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分隔板在所述进气管内的进气流动方向上具有两端部,该两端部中靠近所述弯曲部侧的端部与该弯曲部对应地向所述进气管的内侧弯曲。通过如此扩大所述尘埃接受部的入口,能够提高让碰撞到所述弯曲部的所述外侧内壁面而反弹的尘埃进入到所述尘埃接受部的概率。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进气管的内侧壁部的内壁面即内侧内壁面中包围该进气管的下游侧端部的内侧内壁面具有越往所述连接部而越向外扩展的形状。这样,能够抑制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进气室之间的剖面面积的急剧变化,抑制因该剖面面积的急剧变化而起的在所述连接部的近傍的旋涡流发生,进而抑制因该旋涡流的发生而起的进气效率下降。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进气管中从所述弯曲部至所述连接部的部分沿着铅锤方向延伸。这样,能够将碰撞到所述弯曲部的所述外侧内壁面之后的尘埃利用其重力效率良好地回收到所述尘埃接受部。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工程机械还包括:导管,被配置在所述进气室内,将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气侧的空间密闭地包围;以及,滤尘器,被设置于所述导管的进气口,捕集空气所包含的尘埃。

所述尘埃能够捕集会使热交换器等发生孔堵塞的大小的尘埃中未被所述尘埃接受部回收的尘埃。换言之,所述尘埃接受部通过减少被所述滤尘器捕集的尘埃的量而能够降低该滤尘器的维护(清洗)等的频度。

相关技术
  • 工程机械的控制装置、工程机械及工程机械的控制方法
  • 工程机械的控制系统、工程机械及工程机械的控制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2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