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4:27


一种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灌注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下落高度较大,且浇筑速度较快,骨料在桩孔深部沉积较多,加上振捣过程混凝土的离析,容易在桩顶形成浮浆层,导致桩顶混凝土强度较低,为了保证设计标高位置的桩体强度,要求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灌注量,浮浆层桩体处于设计标高以上,成桩后凿除,俗称“破桩头”。《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不同类型灌注桩的混凝土超灌高度做了规定,一般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应控制成桩桩顶高度比设计桩顶标高超灌高度不少于500mm。

传统桩基施工工艺造成桩长比设计桩长大不少于500mm,破桩工艺仍需要投入人工和机械,增加了施工工序,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在一些施工工艺中,会抽取部分浮浆,将该浮浆与含有胶水或多种其他强化硬度的材料进行混合后再进行投入,使得桩头部分的强度获得加强。虽然不需要凿除桩头但抽取浮浆、加入胶水和强化硬度材料混合等工序较多,需要额外耗费其他建筑材料,成本较高相对不划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可以降低灌注桩的施工成本。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

形成灌注桩成孔;

对灌注桩成孔浇筑混凝土,以使浇筑后的桩顶达设计标高;

获得浇筑后桩顶的浮浆的体积及水灰比,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配置混合料,所述混合料至少包括粗骨料;

将所述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振捣,以形成桩头的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的灌注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料还包括具有第一水灰比的水泥浆。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配置混合料,包括:

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计算出粗骨料的用量;

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调制出用于混合粗骨料的水泥浆的用量;

将所述粗骨料与所述水泥浆均匀混合,配置成所述混合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泥浆的第一水灰比小于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调制出用于混合粗骨料的水泥浆的用量,包括:

计算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以及所述浮浆的水灰比之间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调制水泥浆,以使当所述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混合后的桩顶水灰比与所述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调制所述水泥浆的用水量比预设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20-3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料的粗骨料成分与所浇筑的混凝土的粗骨料成分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振捣,以形成桩头的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的灌注桩,包括:

完成所述振捣后,在桩顶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振捣,包括:

通过筛网对混合料进行投入并振捣均匀。

由上可知,本申请的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中,对灌注桩成孔浇筑混凝土后,通过提前确定浮浆的体积及水灰比,并根据该浮浆的体积及水灰比配置混合料后直接投入浮浆中,从而使得混合料利用原有桩头的浮浆进行成型,可以减少凿除桩头的工序,进而降低施工及材料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灌注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混合料的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水泥浆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申请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的实现流程。

该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可应用于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或者其他作业类型的灌注桩的施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该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形成灌注桩成孔。

其中,灌注桩成孔的施工方式有多种,例如采用人工挖孔或机械挖孔,不同的挖孔方式不影响本申请的实现。

102、对灌注桩成孔浇筑混凝土,以使浇筑后的桩顶达设计标高。

该混凝土可以按照该灌注桩的设计需要进行配置,可以包括水泥、砂、水、外加剂以及其他常规掺料,使得灌注桩桩身的强度可以达到设计强度,该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请参阅图2,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灌注桩的结构。

如图2所示,该灌注桩浇筑了混凝土以后,会在成孔中形成灌注桩的桩身2,该灌注桩会在桩头处形成浮浆1,浮浆1因为其成型强度较低,在传统的施工方式下,需要将其控制成桩桩顶高度比设计桩顶标高超灌高度不少于500mm,以确保凿除桩头后符合强度的部分能够达到桩顶标高。

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控制灌注桩浇筑混凝土后其浮浆1的顶端位于桩顶的设计标高附近即可,无需超灌,相对于传统的超灌方式可减少材料成本。在一些情况下,该浮浆1的顶端可以位于设计标高以下若干距离,以在投入混合料后能刚好达到标高,该高度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调整确认。

当然,具体浇筑的设计标高可以根据灌注桩的高度需求进行设定,其设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03、获得浇筑后桩顶的浮浆的体积及水灰比,根据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配置混合料,所述混合料至少包括粗骨料。

浮浆的体积可以先确定其浮浆的深度,利用高度及灌注桩的尺寸计算浮浆的体积。该浮浆的深度可以采用钢筋或其他测量工具插入到桩头来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测量。

浮浆的水灰比,可以通过提取部分浮浆,利用水灰比测定仪来进行测定。

该混合料包括粗骨料,粗骨料指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或集料,其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其中,该混合料的粗骨料成分可以与所浇筑的混凝土的粗骨料成分一致,可利用现成的粗骨料进行混合料的配置,从而无需额外准备成分、规格不同的粗骨料,以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混合效果,混合料还包括具有第一水灰比的水泥浆,该水泥浆可以用于包裹粗骨料以更好地与浮浆进行混合,并可提高混合料与浮浆混合后的混凝土强度。具体的,该水泥浆的第一水灰比小于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从而使得与浮浆混合后可以使得其水灰比与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一致,确保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混合料的材料用量,能够减少返工现象,也能节约一定的材料成本。

其中,在合理的施工工艺下,浮浆中的水泥、砂、水、外加剂及其他掺料之间的比例会与设计比例相对接近,因此利用浮浆中的原料并与混合料混合,可以获得强化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避免浮浆凿除工序,也无需额外添加胶水或其他掺料。

104、将混合料投入到浮浆并进行振捣,以形成桩头的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的灌注桩。

振捣可以使得混合料与浮浆进行充分混合,从而确保桩头成型后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当振捣完成后接着进行养护,以完成灌注桩的施工。可以理解的,具体的养护过程可以根据现有的施工方式进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混合料与浮浆的混合均匀,可以通过筛网对混合料进行投入并振捣均匀,利用筛网可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

通过上述方式,该混合料可以直接在桩头的浮浆处进行振捣成型,无需将浮浆单独提取并与混合料混合,可以减少一部分工序,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

由上可知,本申请的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中,对灌注桩成孔浇筑混凝土后,通过提前确定浮浆的体积及水灰比,并根据该浮浆的体积及水灰比配置混合料后直接投入浮浆中,从而使得混合料利用原有桩头的浮浆进行成型,可以减少凿除桩头的工序,进而降低施工及材料的成本。

请参阅图3,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混合料的实现流程。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根据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配置混合料的步骤,包括:

201、根据浮浆的体积计算出粗骨料的用量。

根据浮浆的体积,可计算出在该体积下粗骨料的用量,使得当粗骨料在投入到浮浆后,粗骨料占浮浆的比例可以与预设的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比例相当。

该混合料的粗骨料成分可以与所浇筑的混凝土的粗骨料成分一致,可利用现成的粗骨料进行混合料的配置,从而无需额外准备成分、规格不同的粗骨料,以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

202、根据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调制出用于混合粗骨料的水泥浆的用量。

浮浆因本质仍是混凝土的一部分,其具有一定的水灰比,但其水灰比较高使得其强度普遍较弱,通过混合料的水泥浆混入到浮浆中可以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

其中,水泥浆的用量可以根据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进行调制,例如参考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将需要加入的水泥浆的水灰比降低一定的值,以使该水泥浆在投入到浮浆后可以混合形成与灌注桩预设的水灰比相当的混凝土。

203、将粗骨料与水泥浆均匀混合,配置成混合料。

在混合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水泥浆与粗骨料进行搅拌,使得水泥浆能够充分地包裹覆盖在粗骨料上,不仅用于降低浮浆的水灰比,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均质性,从而提高浮浆与混合料混合成型后的强度。

可以理解的,粗骨料以及水泥浆的制备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其制备先后顺序并不影响本申请的实施及获得相应的有益效果。

由上可知,在配置混合料的过程中,通过测出的浮浆体积以及水灰比来计算粗骨料以及纯水泥浆的用量,并将该粗骨料与水泥浆进行混合,可以利用原有的浮浆成分来调制桩头的混凝土,其材料用量把握可以更加准确,无需额外配置掺料,可以确保桩头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施工成本。

请参阅图4,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水泥浆的实现流程图。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根据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调制出用于混合粗骨料的水泥浆的用量,包括:

301、计算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以及所述浮浆的水灰比之间的差值;

302、根据差值调制水泥浆,以使当混合料投入到浮浆并进行混合后的桩顶水灰比与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一致或低于10%以内。

为了确保浮浆与混合料之间混合后形成的混凝土,符合施工对强度的设计要求,混合后形成的混凝土的水灰比应当在一定的范围值。因此,需要水泥浆将浮浆的水灰比调节到与预设的混凝土的水灰比相当的程度。

其中,混合后形成的混凝土的水灰比需要达到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一致,或者低于该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10%的范围内,以确保混凝土成型后符合设计强度。可以理解的,混合后形成的混凝土水灰比具体的数值,应该根据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而定,也即根据工程对灌注桩的强度要求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调制水泥浆的用水量比预设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20-30%。例如,若浮浆的水灰比较低,则可以增加水泥浆的用水量至减少20%左右;若浮浆的水灰比比较高,则可以减少水泥浆的用水量至减少30%左右。可以理解的是,水泥浆具体的用水量可以根据浮浆的不同的水灰比进行配置。

通过确定浮浆的水灰比与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之间的差值,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水泥浆的需求量,从而根据需求来调制水泥浆,可以让水泥浆的制备更有针对性,也可以避免因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合适导致混合后的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过小的问题,提高桩头的成型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将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振捣,以形成桩头的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的灌注桩,还包括:

401、完成振捣后,在桩顶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

其中,制作混凝土试件可以在振捣后,提取部分桩头的混凝土进行试件制备,具体的制备过程可以根据本领域常用的手段进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当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制作取样后,可以接着对灌注桩按规范进行成型养护,并在一定时间成型后(例如28天)对该混凝土试件进行检验,以确定桩头的强度是否符合预期。

由上可知,通过制作混凝土试件,可以在混合料投入到桩头的浮浆后,对桩头混合后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以确保桩头的强度符合设计强度,减少桩头后续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相关技术
  • 一种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
  • 一种混凝土灌注桩桩头浮浆砼收集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28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