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阻尼器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6:15


阻尼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器装置,例如应用于车辆的杂物箱(glove box)等,在打开杂物箱时等规定的动作时发挥阻尼器作用。

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辆的杂物箱等的开闭体中,为了抑制开闭体急剧地打开,有时设有阻尼器装置。对于这样的阻尼器装置,已知有各种机构的方案,作为其中之一,已知利用了旋转阻尼器的方案。利用了旋转阻尼器的阻尼器装置具有易于将装置小型化这样的优点。

作为利用了旋转阻尼器的阻尼器装置,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可旋转或可相对旋转地组合于该第一部件;以及粘性流体,填充于两部件间,该阻尼器装置构成为利用该粘性流体对所述旋转作用制动力,并且具备:旋转阻尼器体,在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任一方具备小齿轮部而成;以及突处,与设于该旋转阻尼器体的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的凹处相对,该阻尼器装置具备支承体,该支承体将突出容纳于该凹处,并且将该旋转阻尼器体支承为可旋转,在该凹处和突处形成有卡合部,在朝向组合于所述小齿轮部的齿条体的一个方向移动或相对移动时,通过旋转阻尼器体向与该齿条体相同的方向移动来相互卡合,并且在朝向该齿条体的另一方向移动或相对移动时,通过旋转阻尼器体向与该齿条体相同的方向移动来解除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3628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阻尼器装置中,设为随着齿条体的移动而使旋转阻尼器体自身相对于支承体移动,进行凹处与突处的卡合和卡合解除,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当齿条体的移动方向反转时难以顺畅地进行从卡合解除状态向卡合状态的切换,制动力响应性不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器装置,齿条体的移动方向反转时的制动力响应性良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齿条体,具有沿长度方向形成的齿条;旋转阻尼器,具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小齿轮和设于外周的大直径齿轮;行星齿轮,配置为与所述大直径齿轮啮合;以及箱体,将所述齿条体保持为可滑动,并且将所述旋转阻尼器和所述行星齿轮容纳为可旋转,

所述旋转阻尼器具有:转子,与所述小齿轮连结;以及齿轮壳体,隔着粘性流体包围所述转子,装接为能相对于所述转子相对旋转,在所述齿轮壳体的外周具有所述大直径齿轮,

所述箱体具有:容纳部,容纳所述行星齿轮,以使所述行星齿轮在与所述旋转阻尼器的所述大直径齿轮啮合的状态下能沿所述大直径齿轮的周向移动规定距离;卡合部,设于该容纳部的内壁的一侧,在所述行星齿轮抵接于该卡合部时限制该行星齿轮旋转;以及旋转容许部,设于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的所述一侧对置的另一侧,在所述行星齿轮抵接于该旋转容许部的状态下容许该行星齿轮旋转,

所述阻尼器装置构成为:在所述齿条体向规定方向移动时,所述行星齿轮随着所述齿轮壳体的旋转而向所述容纳部的一侧移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被限制旋转,在所述齿条体向与所述相反的一侧移动时,所述行星齿轮随着所述齿轮壳体的旋转而向所述容纳部的另一侧移动,抵接于所述旋转容许部而被容许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齿条体向规定方向移动时,行星齿轮随着齿轮壳体的旋转而向容纳部的一侧移动,与卡合部卡合而被限制旋转,因此经由行星齿轮停止齿轮壳体的旋转,转子相对于齿轮壳体旋转,由此经由粘性流体对转子的旋转施加制动力,施加对齿条体的移动的制动力。

此外,在齿条体向与所述相反的一侧移动时,行星齿轮随着齿轮壳体的旋转而向容纳部的另一侧移动,抵接于旋转容许部而被容许旋转,因此齿轮壳体以随着转子的旋转而旋转的方式旋转,解除对转子的旋转的制动力,解除对齿条体的移动的制动力。

而且,齿轮壳体的旋转限制、解除旋转限制是通过行星齿轮在容纳部内移动来实现的,因此能顺畅地进行切换动作,能使齿条体的移动方向反转时的制动力响应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该阻尼器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该阻尼器装置中的旋转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该阻尼器装置的齿条体的宽度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沿该阻尼器装置的齿条体的长度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6是从内表面侧观察该阻尼器装置的齿条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该阻尼器装置的齿条体的滑动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该阻尼器装置的施加制动力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该阻尼器装置的解除制动力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该阻尼器装置中改变了行星齿轮的配置部位的解除制动力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该阻尼器装置中改变了行星齿轮的配置部位的施加制动力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是将旋转阻尼器组装于箱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该阻尼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该阻尼器装置的旋转阻尼器的大直径齿轮与行星齿轮的啮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将该阻尼器装置的旋转阻尼器和行星齿轮容纳于箱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该阻尼器装置的旋转阻尼器的大直径齿轮与行星齿轮的啮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将该阻尼器装置的旋转阻尼器和行星齿轮容纳于箱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

图21是该阻尼器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1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阻尼器装置100具备:旋转阻尼器110;箱体130,将该旋转阻尼器110保持为可旋转;以及齿条体160,可滑动地装接于旋转阻尼器110,具有与设于旋转阻尼器110的小齿轮120啮合的齿条170(参照图6)。

若一并参照图3、图4、图5,则旋转阻尼器110具有:转子111;以及齿轮壳体115,隔着粘性流体包围该转子111,对转子111的旋转施加制动力。对于齿轮壳体115而言,在其内侧具有容纳转子111的凹部117,在其外周具有:大直径齿轮116,形成有齿轮;以及盖部118,对该大直径齿轮116的凹部117的开口部进行密封。在盖部118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设于转子111的支轴112插通的轴插通孔119。此外,在大直径齿轮116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状槽123,该环状槽123与设于后述的箱体130的底壁131的圆弧状肋132嵌合,用于将旋转阻尼器110支承为可旋转(参照图5)。

转子111作为整体呈圆板状,从其一面的中央部突出设置有支轴112,支轴112经由密封圈113插通于盖部118的轴插通孔119,向齿轮壳体115的外部突出。小齿轮120形成为:在其外周具有齿轮部121,在其中心部形成有轴孔122,该轴孔122中插入固定有所述支轴112,支轴112与小齿轮120一体地旋转。

因此,若小齿轮120在大直径齿轮116被限制旋转的状态下旋转,则形成为:转子111经由支轴11而相对于齿轮壳体115相对旋转,因此经由粘性流体对转子111的旋转施加制动力。

若一并参照图1、图2、图4、图5,则箱体130具有:底壁131;一对侧壁134,从该底壁131的两侧立起设置;以及前壁139,以将一对侧壁134的一方的端部彼此连结的方式从底壁131立起设置,与前壁139相反的一侧成为用于插入旋转阻尼器110的插入开口部138。此外,形成为:在底壁131的内表面形成有圆弧状肋132,上述圆弧状肋132与形成于旋转阻尼器110的大直径齿轮116的底面的环状槽123嵌合(参照图5),将大直径齿轮116支承为可旋转。

此外,在底壁131的外表面(下表面)侧设有钩133,该钩133用于安装发挥阻尼器作用的构件。例如在应用于杂物箱的情况下,形成为:该钩133安装于设于车身侧的主体部的侧壁,后述的齿条体160的托架165连结于杂物箱的侧壁,该杂物箱的侧壁被装接为能相对于主体部开闭。

在一对侧壁134的上端缘相互朝向内侧延伸有按压凸缘135,形成为该按压凸缘135被覆于后述的齿条体160的两侧的引导肋163之上,将齿条体160保持为可滑动。此外,在一对按压凸缘135的相向的对置的边部分别隔着狭缝形成有弹性片136,在该弹性片136的中间部形成有弹性地抵接于后述的齿条体160的侧壁162的按压凸部137。

此外,若一并参照图8、图9,则在箱体130的一对侧壁134与前壁139的连结部分的内侧分别形成有容纳后述的行星齿轮150的容纳部140。容纳部140成为将行星齿轮150保持为能沿大直径齿轮116的外周移动规定距离的形状,以相对于图8所示的中心线L呈线对称的形状设有一对该容纳部140。在容纳部140的行星齿轮150的移动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图8中的接近中心线L的端部)设有卡合部141,在行星齿轮150的齿轮部151抵接于该卡合部141时,限制行星齿轮150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卡合部141由能咬入行星齿轮150的齿轮部151的角部构成。此外,在容纳部140的行星齿轮150的移动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图8中的远离中心线L的端部)设有旋转容许部142,在行星齿轮150抵接于该旋转容许部142时,容许行星齿轮150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旋转容许部142由俯视观察时呈圆弧状的凹状弯曲面构成,行星齿轮150能在抵接于该弯曲面的同时旋转。

若一并参照图6、图7,则齿条体160具有:基板161,呈细长板状;一对侧壁162,在该基板16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向基板161的内表面侧(朝向旋转阻尼器110的方向)立起设置;以及引导肋163,从侧壁162的突出方向的端部分别向外延伸。

如图4所示,齿条体160形成为:在插入箱体130时,形成于支轴112的突出端面的凸部114与在基板161的内表面侧(下表面侧)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抵接,按压凸缘135被覆于引导肋163的上表面侧,将该齿条体160保持为在箱体130的内侧可滑动。此时,如图7所示,设于按压凸缘135的弹性片136的按压凸部137弹性抵接于齿条体160的侧壁162,将齿条体160保持为在箱体130内无晃动。

如图6所示,在一方的侧壁162的内表面侧沿长尺寸方向形成有齿条170,该齿条170形成为与装接于旋转阻尼器110的支轴112的小齿轮120啮合。因此,当齿条体160相对于箱体130滑动动作时,形成为与齿条170啮合的小齿轮120旋转,转子111经由支轴112而旋转。

在齿条体160的一方的端部平行地延伸出一对托架165,在各托架165分别形成有安装孔166。例如形成为:在该安装孔166插入有突出设置于杂物箱的侧壁的安装轴,齿条体160的一端安装于杂物箱等欲施加制动力的部品。

此外,在齿条体160的接近一对引导肋163的长尺寸方向的一端部的部分,分别突出设置有止动部164,如图7的(b)所示,在相对于箱体130拉出齿条体160时,形成为:若箱体130的一对侧壁134的端部抵接于止动部164,则进一步的拉出被限制。

此外,如图5和图8所示,齿条体160的下表面配置为与行星齿轮150的上端面的一部分重叠,行星齿轮150形成为由此实现从箱体130的防脱。像这样能进行使用了齿条体160的行星齿轮150的防脱,因此能设为简单的构造来谋求小型化。

接着,对由上述构成组成的阻尼器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阻尼器装置100装接于欲施加制动力的接近/分离的一对零件之间。例如在杂物箱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在设于车身侧的主体部的侧壁连结有箱体130的钩133,在相对于主体部进行开闭动作的杂物箱的侧壁经由安装孔166连结有托架165。而且,在关闭了杂物箱的状态下,如图7的(a)所示,形成为:托架165处于接近箱体130的位置,在拉出杂物箱时,相对于箱体130拉出齿条体160而止动部164抵接于箱体130时,进一步的拉出被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拉出杂物箱时,即在图7的(a)至图7的(b)的过程中,为了施加由旋转阻尼器110实现的制动力,使杂物箱不会急剧地打开而使用了阻尼器装置100。

如图8所示,在向A方向相对于箱体130拉出齿条体160时,与齿条170啮合的小齿轮120向图中的箭头C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此,使经由支轴112连接设置于小齿轮120的转子111旋转,隔着粘性流体与转子111接触的齿轮壳体115也向同方向旋转(参照图5)。其结果是大直径齿轮116向图8中的箭头C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与大直径齿轮116啮合的行星齿轮150在容纳部140内向逆时针方向移动。如此,行星齿轮150的齿轮部151与容纳部140的卡合部141卡合,行星齿轮150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大直径齿轮116的旋转停止,在齿轮壳体115内仅转子111旋转。因此,经由粘性流体对转子111的旋转施加制动力,作为对齿条体160向箭头A方向的移动的制动力发挥作用。由此能抑制杂物箱急剧地打开。

接着,如图9所示,在相对于箱体130向B方向压入齿条体160时,与齿条170啮合的小齿轮120向图中的箭头D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此,使经由支轴112连设于小齿轮120的转子111旋转,隔着粘性流体与转子111接触的齿轮壳体115也向同方向旋转(参照图5)。其结果是大直径齿轮116向图9中的箭头D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与大直径齿轮116啮合的行星齿轮150在容纳部140内向顺时针方向移动。如此,行星齿轮150的齿轮部151抵接于容纳部140的旋转容许部142的内壁,行星齿轮150的旋转被容许,因此大直径齿轮116也与转子111一同旋转,对齿条体160的移动的制动力被解除。其结果是能以阻力感较少的方式将齿条体160压入箱体130,能迅速地进行杂物箱关闭的动作。

而且,在该阻尼器装置100中,在齿条体160的移动方向反转时,通过外径比大直径齿轮116小的行星齿轮150在容纳部140内移动来实现制动力的切换,因此能缩短切换所需的移动距离,能使制动力切换的响应性良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箱体130形成为相对于中心线L呈线对称的形状,在相对于中心线L呈线对称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容纳部140。因此,通过选择供行星齿轮150插入配置的容纳部140,能变更齿条体160的制动方向。

即如图10所示,若在与图8相反的一侧的容纳部140配置行星齿轮150,则在齿条体160向箭头A方向移动时,小齿轮120向箭头C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行星齿轮150抵接于容纳部140的旋转容许部142而被容许旋转,因此能设为不施加制动力。

此外,如图11所示,若在与图9相反的一侧的容纳部140配置行星齿轮150,则在齿条体160向箭头B方向移动时,小齿轮120向箭头D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行星齿轮150与容纳部140的卡合部141卡合而被限制旋转,大直径齿轮116的旋转被限制,因此能对齿条体160的移动施加制动力。

因此,在相同的阻尼器装置100中,仅改变行星齿轮150的配置,就能适当变更齿条体160相对于箱体130的制动方向。

在图12、图1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图1~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该阻尼器装置100a中,行星齿轮150从箱体130内的防脱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即,构成旋转阻尼器110的齿轮壳体115的大直径齿轮116和盖部118中,盖部118的外径增大并且比大直径齿轮116的外径向外侧突出。另一方面,行星齿轮150的轴向长度比所述实施方式短,上述突出的盖部118的外周缘部配置为能抵接于行星齿轮150的轴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实现行星齿轮150的防脱。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齿轮壳体115的盖部118来实现行星齿轮150的防脱,因此能在比箱体130的底壁131低的位置对行星齿轮150进行防脱,能使行星齿轮150不易倾斜。

在图14~图16中,还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在该阻尼器装置100b中,行星齿轮150a和大直径齿轮116a的形状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150a的齿轮部151成为斜齿轮,大直径齿轮116a也成为能与行星齿轮150a啮合的斜齿轮。各个斜齿轮的倾斜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设定为在行星齿轮150a向容纳部140的旋转容许部142移动,该斜齿轮与大直径齿轮116a啮合并旋转时,作用有将行星齿轮150a向箱体130的底壁131按压的力。由此,将行星齿轮150a向箱体130的底壁131按压,能抑制行星齿轮150a的晃动。

在图17~19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在该阻尼器装置100c中,行星齿轮150b的形状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150b中,形成有圆板部152,该圆板部152与齿轮部151的轴向端面邻接,该圆板部152的外径与齿轮部151的外径相同或比该齿轮部151的外径大。因此,如图19所示,实现在行星齿轮150b抵接于容纳部140的旋转容许部142并旋转时,圆板部152抵接于旋转容许部142的内周并顺畅地旋转,能抑制异常噪音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为容纳部140的卡合部141比所述实施方式低,圆板部152不与卡合部141抵接。

在图20、图2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在该阻尼器装置100d中,行星齿轮150c的形状和容纳部140的底面的形状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

即该阻尼器装置100d的行星齿轮150c与图17~19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圆板部152,该圆板部152与齿轮部151的轴向端面(图中上端面)邻接,该圆板部152的外径与齿轮部151的外径相同或比该齿轮部151的外径大,并且在与圆板部152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中心部形成有以小于齿轮部151的外径向下方突出的圆柱部153。

此外,在箱体130的容纳部140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圆柱部153插入的支承槽143。该支承槽143成为行星齿轮150c能沿大直径齿轮116的外周移动与大直径齿轮116适当地啮合的距离的形状。此外,支承槽143的与旋转容许部142接近的一方的端部呈与圆柱部153的外周符合的圆弧状,在行星齿轮150向旋转容许部142移动时,支承圆柱部153,从而使行星齿轮150的旋转顺畅地进行。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150c的移动与圆柱部153被引导向支承槽143同时进行,因此能使行星齿轮150c无晃动地移动,能更有效地抑制由行星齿轮150c的旋转、移动引起的异常噪音的产生。

在图2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在该阻尼器装置100e中,大直径齿轮116的形状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为大直径齿轮116的上缘部116a以包围盖部118的外周的方式呈凸缘状延伸,上述上缘部116a的下表面覆盖行星齿轮150的上端面的一部分,形成行星齿轮150从箱体130内防脱的构造。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齿轮壳体115的大直径齿轮116的上缘部116a来实现行星齿轮150的防脱,因此能在低于箱体130的底壁131的位置对行星齿轮150进行防脱,能使行星齿轮150不易倾斜。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0c、100d阻尼器装置;

110旋转阻尼器;

111转子;

115齿轮壳体;

116大直径齿轮;

118盖部;

120小齿轮;

130箱体;

140容纳部;

141卡合部;

142旋转容许部;

143支承槽;

150、150a、150b、150c行星齿轮;

151齿轮部;

152圆板部;

153圆柱部;

160齿条体;

170齿条;

L中心线。

相关技术
  • 阻尼器单元、阻尼器组件、制造阻尼器单元和阻尼器组件的方法
  • 对构件的运动加阻尼的阻尼器装置和具有阻尼器装置的盖板
技术分类

0612011367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