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接线盒及电源集中控制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一种接线盒及电源集中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线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盒及电源集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控制多个设备的运行时则需要通过多个电线与主控制系统连接,从而可以在一个操作台上查看或控制不同的设备,但是,现有的电线与设备主控制系统连接后,电线容易被现场操作人员误碰,从而导致电线与设备主控制系统失去关联,导致设备停止运行或者造成设备损坏,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盒及电源集中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电线易被现场操作人员误碰而与设备主控制系统失去关联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接线盒,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盒本体,所述的盒本体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的接线盒还包括:

穿接部,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插孔内,另一端向所述的容纳腔外延伸,所述的穿接部上开设有中心孔、卡槽,所述的中心孔沿所述的穿接部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的插孔连通,其用于供电线穿过,所述的卡槽沿所述的穿接部的径向延伸;

限位杆,其用于限制所述的穿接部从所述的插孔内脱离,所述的限位杆的一端可卡入或伸出所述的穿接部的卡槽,以抵紧或松开所述的穿接部;

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的限位杆移动,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驱动块、连接组件,所述的驱动轴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容纳腔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的容纳腔,所述的驱动块套设在所述的驱动轴上并位于所述的容纳腔内;所述的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的容纳腔内,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限位杆连接,并与所述的驱动块配合,所述的连接组件用于所述的驱动轴转动时与所述的驱动块相抵以带动所述的限位杆移动;

所述的限位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驱动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穿接部的轴向两两垂直。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块具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所述的第一面、第三面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二面、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一面与第三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所述的第二面与第四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当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驱动块的第二面和/或第四面相抵时,所述的限位杆的一端卡入所述的穿接部的卡槽,当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驱动块的第一面和/或第三面相抵时,所述的限位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的穿接部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弹性件,所述的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的限位杆连接,另一端抵紧在所述的驱动块的表面上,所述的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的连接板上给与所述的连接板始终抵紧在所述的驱动块表面的弹性力。

优选地,所述的穿接部的卡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的限位杆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的第二限位杆的一端可分别卡入或伸出所述的穿接部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限位杆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驱动块相配合,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限位杆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驱动块相配合,所述的弹性件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当所述的驱动轴转动时,所述的驱动块同时推动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朝靠近对方或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的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的一端分别卡入或伸出所述的穿接部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所述的第一板的一端与所述的限位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驱动块相配合,所述的第一板、第二板的延伸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杆靠近所述的穿接部的端面向靠近所述的穿接部方向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盒本体上设置有导向筒,所述的导向筒具有内通道,所述的限位杆可沿所述的内通道的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机构还包括操作件,所述的操作件与所述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的操作件位于所述的容纳腔外,操作所述的操作件使所述的驱动轴转动。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控制盒和接线盒,所述的电源控制盒具有收纳空间,所述的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的电源控制盒的收纳空间外,所述的电源控制盒的收纳空间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出风管,所述的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的出风管内,所述的出风管上设置有多个出风支管,所述的出风支管与所述的出风管连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通过设置穿接部、限位杆、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限位杆移动以抵紧或松开穿接部,可防止误碰电线导致电线从插孔内脱落,避免电线与设备主控制系统失去关联,进而避免设备停止运行或者造成设备损坏,大大减小经济损失;接线盒结构稳定,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电源控制盒封闭状态的结构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电源控制盒打开状态的结构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电源控制盒的主视图;

附图4为图3中A-A方向视图;

附图5为实施例二的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图5中放大图;

附图7为图6的剖视图;

附图8为实施例一的接线盒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9为图8中放大图;

附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附图11为实施例一的接线盒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12为图11中放大图;

附图13为图12的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盒本体,11-基板,12-插孔,2-穿接部,21-中心孔,3-限位杆,31-第一限位杆,32-第二限位杆,33-抵接块,34-限位板,4-驱动轴,5-驱动块,6-弹性件,7-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1-横板,72-纵板,73-第二板,74-连接杆,75-导向件,76-滑动杆,8-导向筒,9-操作件,10-电源控制盒,12-散热风扇,13-出风管,14-出风支管,15-出风盒,16-挡灰板,17-散热孔,18-电线,20-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13所示的接线盒,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盒本体1,盒本体1上设置有插孔12,接线盒还包括穿接部2、限位杆3、驱动机构。

穿接部2的具体结构如下:其一端连接在插孔12内,另一端向容纳腔外延伸。穿接部2上开设有中心孔21、卡槽,中心孔21沿穿接部2的轴向延伸并与插孔12连通,其用于供电线18穿过,电线18在穿接部2内不会脱离,卡槽沿穿接部2的径向延伸。

穿接部2的一端连接在插孔12内的一种形式:插孔12内设置有内螺纹,穿接部2连接在插孔12内的一端外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便于穿接部2旋进旋出插孔12;或者穿接部2与插孔12通过卡扣等紧固件连接,电线18固定在穿接部2的中心孔21内,即穿接部2与电线18为一体结构,穿接部2不脱离插孔12,则电线18就不会脱落。

穿接部2包括第一穿接部2和第二穿接部2,第一穿接部2和第二穿接部2一体设置,第一穿接部2连接在插孔12内,其呈圆台形(其为截头圆锥),即第一穿接部2连接在插孔12内的一端直径小于第一穿接部2远离插孔12的另一端直径,方便穿接部2一端连接在插孔12内。

限位杆3用于限制穿接部2从插孔12内脱离,进而限制电线18从插孔12内脱离,限位杆3的一端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卡槽,以抵紧或松开穿接部2,当限位杆3的一端卡入穿接部2的卡槽内,可抵紧穿接部2,若有人碰到电线18也不会脱离插孔12,有效防止现场操作人员误碰到电线导致电线从对应插孔内脱落。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限位杆3移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4、驱动块5、连接组件,驱动轴4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另一端伸出容纳腔,驱动块5套设在驱动轴4上并位于容纳腔内,驱动块5与驱动轴4一体设置,即驱动块5随驱动轴4转动而转动。

连接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连接组件与限位杆3连接,并与驱动块5配合,连接组件用于驱动轴4转动时与驱动块5相抵以带动限位杆3移动。

驱动块5具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三面相对设置,第二面、第四面相对设置,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依次连接,第一面与第三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第二面与第四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当连接组件与驱动块5的第二面和/或第四面抵触时,限位杆3的一端卡入穿接部2的卡槽以抵紧穿接部2,进而固定电线18,当连接组件与驱动块5的第一面和/或第三面均抵触时,限位杆3的一端伸出穿接部2的卡槽,可松开穿接部2,取出穿接部2即可取出电线18。

限位杆3沿第一方向延伸,驱动轴4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穿接部2的轴向两两垂直,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二方向与穿接部2的轴向垂直,第一方向与穿接部2的轴向垂直。

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弹性件6,连接板的一端与限位杆3连接,另一端抵紧在驱动块5的表面上,弹性件6连接在连接板上并给与连接板始终抵紧在驱动块5表面的弹性力。弹性件6为拉紧弹簧。

连接板可设置一个或两个,连接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73,第一板的一端与限位杆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板73的一端连接,第二板73的另一端与驱动块5相配合,第一板、第二板73的延伸方向垂直,即第一板、第二板73呈L形,第一板的延伸方向与穿接部2的轴向平行,第二板7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

第一板、第二板73可一体设置,或第一板、第二板73通过紧固件连接。

第一板包括相连接的横板71和纵板72,横板71和纵板72位于同一平面,横板71和纵板72垂直设置,如呈T形。横板71一端与限位杆3连接,另一端与纵板72的一端连接,纵板7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件75,接线盒的容纳腔内部开设有滑槽,导向件75位于滑槽并可沿滑槽移动,导向件75与滑槽的配合使得导向件75在移动时更加的稳定和滑顺,起到了限位和导向的作用。

第二板73设置在第一板的下部,第二板73沿第二方向延伸,即第二板73与第一板垂直设置。第二板73设置两个,两个第二板73之间保持间隙。

当第二板73设置有两个时,驱动块5设置有两个,一个第二板73与一个驱动块5相配合,另一个第二板73与另一个驱动块5相配合,提高限位杆3移动的稳定性。

限位杆3可设置一个或两个,当限位杆3设置一个,卡槽设置一个,连接板设置一个或两个,当连接板设置一个时,连接板的一端与限位杆3连接,另一端抵紧在驱动块的表面上,接线盒还包括抵接板,抵接板一端抵紧在驱动块的表面上,另一端与盒本体1滑动连接,抵接板与连接板相对设置,弹性件连接抵接板与连接板,抵接板与连接板可相同或不同。当连接板设置两个时,两个连接板分别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与限位杆3连接,第二连接板不与限位杆3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盒本体1滑动连接。

当限位杆3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相对设置,卡槽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对设置,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可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朝靠近对方或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的一端分别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即第一限位杆31的一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一卡槽,第二限位杆32的一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二卡槽,此种结构更稳定,更好地限制穿接部2和电线18脱离插孔12。

当限位杆3包括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杆31连接,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驱动块5相配合,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杆32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驱动块5相配合。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的结构可相同,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73,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的第二板73上均设置有伸出第二板73的连接杆74,弹性件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杆74上。

因驱动块5第一面与第三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第二面与第四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当驱动块5随驱动轴4转动时,连接组件与第一面和/或第三面相抵时,压紧弹簧拉伸,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远离,从而使得限位杆3的一端伸出卡槽,可将穿接部2和电线18拔出;当连接组件与第二面和/或第四面相抵时,压紧弹簧收缩,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靠近,限位杆3的一端卡入卡槽内可抵紧穿接部2。

接线盒在初始状态下(未安装穿接部2和电线18时),连接组件与驱动块5的第二面和/或第四面相抵;当要插入穿接部2时,转动驱动轴使连接组件与驱动块5的第一面和/或第三面相抵,弹性件6拉伸;插入穿接部2后,转动驱动轴使连接组件与驱动块5的第二面和/或第四面相抵,限位杆3一端卡入穿接部2的卡槽;当要取出穿接部2时,转动驱动轴4使连接组件与驱动块5的第一面和/或第三面相抵,限位杆3伸出穿接部2的卡槽并与该卡槽保持间隙。当此时限位杆3一端在卡槽内后,只有转动驱动轴4才能将限位杆3推出穿接部2的卡槽。

如驱动块5截面呈椭圆体,其具有长轴和短轴,第二面、第四面为弧度较小的面,第一面、第三面为弧度较大的面,第二面、第四面上的两个象限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面、第三面上的两个象限点之间的间距。

为简化操作,限位杆3靠近穿接部2的端面向靠近穿接部2方向倾斜设置,该倾斜端面与卡槽相适配,倾斜设置指:该倾斜端面从远离穿接部2至靠近穿接部2的方向上,朝穿接部2靠近插孔12的一端的方向倾斜,或者该倾斜端面从远离穿接部2至靠近穿接部2的方向上,朝穿接部2远离插孔12的一端的方向倾斜。

限位杆3具有倾斜端面的一端可为方体结构,方体便于与穿接部2的卡槽相配合;限位杆3远离倾斜端面的另一端为圆柱结构,圆柱结构便于与基板11上的导向孔配合。或者限位杆3为圆柱,在限位杆3靠近穿接部2的一端设置倾斜端面。

或者限位杆3包括限位导杆和抵接块33,参见图6、图9、图12,限位导杆与连接板的横板71移动(横板71上开设供限位导杆穿过的通孔),抵接块33设置在限位导杆靠近穿接部2的卡槽的一端,抵接块33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卡槽,抵接块33远离限位导杆的端面向靠近穿接部2方向倾斜设置。抵接块33为方体,抵接块33位于连接板与穿接部2之间。

抵接块33靠近限位导杆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限位板34,当连接板连接限位导杆后,可防止抵接块33穿出连接板的横板71的通孔,使得抵接块33在连接板与穿接部2之间移动,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初始状态下,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面和/或第四面抵触,将穿接部2插设在插孔12内时,穿接部2抵推该倾斜端面使限位杆3向远离穿接部2方向移动,限位杆3移动,连接板随之移动,弹性件6拉伸,当穿接部2插设在插孔12内后,该倾斜端面可位于卡槽内,起到保护以及快速插接的目的,即不需要转动驱动轴4就能将穿接部2插入插孔12内;当要拔出穿接部2和电线18时再转动驱动轴4使限位杆3伸出穿接部2的卡槽以松开穿接部2,既方便插入穿接部2和电线18又防止电线18受外力被拔出。

驱动机构还包括操作件9,操作件9与驱动轴4连接,操作件9位于容纳腔外,操作操作件9使驱动轴4转动,操作件9为手柄,其与驱动轴4连接,便于操作。

盒本体1的容纳腔外设置有凸出于其一侧的基板11,基板11上开设有导向孔,当限位杆3设置一个,可设置一个基板11,限位杆3的一端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卡槽,限位杆3的另一端可沿基板11的导向孔移动;当限位杆3设置两个时,可设置两个基板11,两个基板11相对设置,第一限位杆31的一端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一卡槽,第一限位杆31的另一端可沿一个基板11的导向孔移动;第二限位杆32的一端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二卡槽,第二限位杆32的另一端可沿另一个基板11的导向孔移动。

盒本体1上设置有导向筒8,导向筒8具有内通道,限位杆3可沿内通道的轴向移动,限位杆3活动插设在导向筒8的内通道内,导向筒8具起导向作用,使得限位杆3在移动时更加的滑顺。导向筒8设置在基板11上。

限位杆3远离穿接部2的一端部设置有限位件20,限位件20的宽度大于限位杆3的直径,可防止限位杆3移动中偏离卡槽,如卡入卡槽时脱离导向筒8而在其伸出卡槽无法进入导向筒8导致限位杆3移动不顺畅,设置限位件20保证限位杆3移动顺畅且不偏离。

使用接线盒安装电线18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电线18插入穿接部2后再将穿接部2插入接线盒插孔12内时:先转动驱动轴4,使限位杆3向远离穿接部2方向移动,再将穿接部2插入插孔12内,然后转动驱动轴4,使限位杆3向靠近穿接部2方向移动直至限位杆3一端卡入卡槽。取出电线18时:先转动驱动轴4,使限位杆3向远离穿接部2方向移动至伸出卡槽,以松开穿接部2,可将穿接部2和电线18取出。

实施例一

参见图8至图13,限位杆3设置一个,穿接部2的卡槽设置一个,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一端与限位杆3连接,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驱动块5相配合,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盒本体1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驱动块5相配合,弹性件6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当驱动轴4转动时,驱动块5推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朝靠近对方或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限位杆3一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卡槽。

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均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73,第一板包括相连接的横板71和纵板72。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板还包括滑动杆76,滑动杆76一端与横板71连接,另一端可沿对应的导向筒8的内通道的轴向移动。如盒本体1的容纳腔外设置有两个基板11,两个基板11相对设置,限位杆3一端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一卡槽,限位杆3的另一端可沿一个基板11的导向孔移动,第二连接板的滑动杆76的另一端可活动穿设在另一个基板11的导向孔内(另一个基板11上也可设置导向筒8,滑动杆76的另一端可活动穿设在导向筒8的内通道内)。

实施例二

本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处是:穿接部2的卡槽设置两个,限位杆3设置两个。

参见图1、图3、图5、图6、图7,穿接部2的卡槽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对设置;限位杆3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第一限位杆31、第二限位杆32的一端可分别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一端与第一限位杆31连接,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驱动块5相配合,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杆32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驱动块5相配合,弹性件6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当驱动轴4转动时,驱动块5同时推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7朝靠近对方或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限位杆31、第二限位杆32的一端分别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即第一限位杆31、第二限位杆32相互靠近或远离。

盒本体1的容纳腔外设置有两个基板11,两个基板11相对设置,第一限位杆31的一端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一卡槽,第一限位杆31的另一端可沿一个基板11的导向孔移动;第二限位杆32的一端可卡入或伸出穿接部2的第二卡槽,第二限位杆32的另一端可沿另一个基板11的导向孔移动。

一种电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控制盒10和接线盒,参见图1至图4,电源控制盒10具有收纳空间,接线盒设置在电源控制盒10的收纳空间外,电源控制盒10的收纳空间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12、出风管13,散热风扇12位于出风管13内,出风管13上设置有多个出风支管14,出风支管14与出风管13连通。出风支管14与出风管13垂直设置,出风支管14远离出风管13的一端设置出风口,出风管13与出风支管14的设计可以直接对需要散热的位置直接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电源控制盒10上连通有出风盒15,参见图2和图4,出风盒15上固设有挡灰板16,挡灰板16呈直U形。出风盒15上设置多个散热孔17,挡风板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电源控制盒10内,防止灰尘过多从而减少电源控制盒10内部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散热风扇12与散热孔17的配合可以防止电源控制盒10内部的电气元件温度过高。

电源控制盒10还具有盒盖,盒盖罩设在收纳空间上,电源控制盒10通过合页与盒盖连接,电源控制盒10上安装有锁扣,其用于将关闭后的盒盖固定,在需要对收纳空间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检修时,可以通过锁扣将盒盖打开。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78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