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9:36


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石墨化是指将碳石墨材料的六角碳原子平面网络结构,从二维空间的无序重叠转化为三维空间的有序重叠,并具有石墨晶体结构的高温热处理过程或者生产工序。石墨化的目的是在高温下完成焙烧品向石墨化品的转化。石墨化可以提高产品的热电传导性、耐热冲击性、化学稳定性、润滑性和抗磨性,可以排出杂质、提高纯度、降低硬度,以便精密加工。

常规的石墨化的生产过程包括:装炉、送电以及出炉,各工序集中随意地布置在一起,导致生产无序,现场杂乱,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石墨化的生产过程,各工序集中随意地布置在一起,导致生产无序,现场杂乱,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包括:

轨道;

多个处理区,所述多个处理区沿着所述轨道顺次设置;

石墨化装置,所述石墨化装置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以使得所述石墨化装置经过对应的所述处理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处理区包括装料区、石墨化区、冷却区、卸料区以及检修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装料区设置有装料车间、吊装装置、装辅料装置以及第一粉尘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吊装装置、所述装辅料装置以及所述第一粉尘处理装置均设置于所述装料车间内;

所述吊装装置用于将目标物放置到所述石墨化装置内;所述装辅料装置用于将由所述卸料区收集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石墨化装置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装辅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装料斗和至少一个回料收集斗,且至少一个所述装料斗和至少两个所述回料收集斗均设置于所述装料车间内的轨道的上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装料车间包括沿着所述装料车间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工作车间和第二工作车间;

所述第一工作车间沿着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被分隔为第一活动车间和第一设备车间,所述吊装装置以及所述装辅料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设备车间;

所述第一粉尘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车间或者所述第二工作车间;

所述轨道穿设于所述第二工作车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石墨化区设置有石墨化车间、烟气处理装置、变压器以及第一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烟气处理装置、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石墨化车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区设置有降温车间、第二冷却装置以及冷却循环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以及所述冷却循环装置均设置于所述降温车间;

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为风冷设备;所述冷却循环装置包括沿着所述降温车间内的所述轨道的外围设置的冷却管路以及与所述冷却管路相连通的循环泵;或者所述冷却循环装置为散热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卸料区设置有卸料车间、卸料装置以及第二粉尘处理装置,所述卸料装置以及所述第二粉尘处理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卸料车间,且所述卸料装置与所述装辅料装置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卸料车间包括沿着所述装料车间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三工作车间和第四工作车间;

所述第三工作车间沿着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又被分隔为第二活动车间和第二设备车间,所述卸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设备车间;

所述第二粉尘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设备车间或者所述第四工作车间;

所述轨道穿设于所述第四工作车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吸料机构、筛分机构以及第一出料机构;其中,所述吸料机构用于吸收经过其下方的所述石墨化装置内的物料;

所述筛分机构用于对物料进行筛分;所述筛分机构与所述第一出料机构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料机构的部分结构与所述装辅料装置相连通所述吸料机构包括负压机构、第一吸料斗、第二吸料斗、第一输送管件以及第二输送管件;其中,所述负压机构形成有的第一通气通道,所述第一通气通道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一输送管件与所述第一吸料斗相连通;所述第一通气通道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二输送管件与所述筛分机构相连通;

所述筛分机构为振动筛;

所述第一出料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出料漏斗,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出料漏斗均与所述振动筛的不同出料口相连通,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料漏斗与所述装辅料装置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所述第二出料机构,所述第二出料机构与所述吸料机构相连通;

所述吸料机构还包括第三输送管件以及第四输送管件,所述负压机构形成有与第一通气通道分隔开的第二通气通道,所述第二通气通道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三输送管件与所述第二吸料斗相连通;所述第二通气通道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四输送管件与所述第二出料机构相连通;

所述第二出料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出料漏斗,且所述第二出料漏斗与所述吸料机构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石墨化装置包括箱体、石墨化炉以及行走轮;其中,所述箱体为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石墨化炉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行走轮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和/或

所述轨道呈环形;和/或

所述多个处理区中的至少一个所配设的轨道包括多条分轨道,且多条所述分轨道在所述处理区的进口端和所述处理区的出口端分别汇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中,配设有轨道并且沿着轨道顺次布置多个处理区,石墨化装置可依次经过上述各个处理区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形成石墨化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有序进行,并且各处理区有序排布,避免杂乱无张地聚集在一起,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并且注意,现场更加规整、安全,提升工人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料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石墨化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卸料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石墨化装置内各物料的分布图。

附图标记:

1-装料区,11-装料车间,111-第一活动车间,112-第一设备车间,113-第二工作车间,12-吊装装置,13-装辅料装置,1311-电阻料装料斗,1312-保温料装料斗,1313-回料收集斗,14-第一粉尘处理装置;

2-石墨化区,21-石墨化车间,22-变压器,23-烟气处理装置,24-第一冷却装置;

3-冷却区,31-降温车间,32-第二冷却装置,33-冷却循环装置;

4-卸料区,41-卸料车间,411-第二活动车间,412-第二设备车间,413-第四工作车间,42-吸料机构,421-第一输送管件,422-第二输送管件,423-第三输送管件,424-第四输送管件,425-负压机构,43-筛分机构,44-第一出料机构,441-电阻料出料斗,442-保温料出料斗,45-第二出料漏斗,46-第二粉尘处理装置;

5-检修区,6-石墨化装置,61-箱体,62-石墨化炉,63-行走轮,7-轨道,71-分轨道,8-装炉产品,9-电阻材料,10-保温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包括:轨道7、石墨化装置6以及多个处理区;其中,多个处理区沿着轨道7顺次设置;石墨化装置6能够沿着轨道7移动,并依次经过多个处理区。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中,配设有轨道7并且沿着轨道7顺次布置多个处理区,石墨化装置6可依次经过上述各个处理区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形成石墨化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有序进行,并且各处理区有序排布,避免杂乱无张地聚集在一起,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并且注意,现场更加规整、安全,提升工人的工作环境。

其中,优选地,石墨化装置6包括箱体61、石墨化炉62以及行走轮63;其中,箱体61为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结构;石墨化炉62设置在箱体61内,行走轮63设置于箱体61的底部,便于在轨道7上行走。

其中,优选地,轨道7呈环形,也即多个处理区,例如下文装料区1、石墨化区2、冷却区3、卸料区4以及检修区5沿着环形的轨道7顺次间隔设置,最末端的检修区5靠近最初始的装料区1设置,也即循环的石墨化生产工序,进而可实现连续生产,提升工作效率,当然,不仅限于此,还可为普通的直线轨道,当完成一次石墨化生产后,石墨化炉62可以沿着直线轨道再返回到初始位置,也可进行下次生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处理区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处理区分别为装料区1、石墨化区2、冷却区3、卸料区4以及检修区5。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描述,本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以石墨化炉62为移动式内串炉为例,在装料车间11中的装料工位,将需石墨化处理的材料倒入坩埚组成装炉产品8,通过下文所述的吊装装置12吊送到石墨化炉62中,将保温材料10及电阻材料9通过下文所述的装辅料装置13输送到石墨化炉62和箱体61之间的空间内,然后通过牵引装置牵引石墨化炉62在轨道7上依次行走到下文所述的石墨化车间21的送电工位区进行高温石墨化处理,到降温车间31的冷却工位进行冷却处理,到卸料车间41的卸料工位进行卸料打包处理。

其中,优选地,在上述的各个车间可设置多条分轨道71,通过错位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注意,对于任一车间内的多条分轨道71,其在此车间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分别汇聚在一起,多条分轨道71上的石墨化炉62还可共用同一套对应区间内的处理装置,有效地节省了用地面积,具体可参见图1所示的冷却区3内的多条分轨道71的设置。当然,也不仅限于此,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还可采用下述的结构:即沿着整个输送路径设置有多条完全并行排布的轨道也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装料区1设置有装料车间11、吊装装置12、装辅料装置13以及第一粉尘处理装置14;其中,吊装装置12、装辅料装置13以及第一粉尘处理装置14均设置于装料车间11内;

吊装装置12用于将目标物放置到石墨化装置6内(注意,目标物可为耐火盛装构件例如坩埚,也可为圆柱状的石墨电极;其中,对于目标物为耐火盛装构件例如坩埚时,利用吊装装置12将此坩埚吊装到石墨化装置6内,而后在向坩埚内投放粉末状的待石墨化处理的材料例如石墨负极材料,注意,石墨负极材料包括针状焦以及石油焦等焦类材料;对于目标物为圆柱状的石墨电极,无需再使用坩埚,可直接采用吊装装置12将石墨电极吊装到石墨化装置6内);装辅料装置13用于将由卸料区4收集的物料输送至石墨化装置6内。

在该实施例中,在装料工位上,吊装装置12首先将坩埚吊装到石墨化炉62中,或者是直接将圆柱状的石墨电极直接吊装到石墨化炉62中,而后将保温材料10及电阻材料9通过装辅料装置13输送到石墨化炉62和箱体61之间的空间中,且电阻材料9投放在石墨化炉62的外围,保温材料10投放在电阻材料9的外围,然后通过牵引装置牵引石墨化炉62在轨道7上依次行走到石墨化区2、冷却区3及出料区;

其中,第一粉尘处理装置14优选为工业用大型除尘器,用于除却装料过程中的扬尘,实现无尘生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装辅料装置13包括至少两个装料斗和至少一个回料收集斗1313,且至少两个装料斗和至少一个回料收集斗1313均设置于装料车间11内的轨道7的上方。

注意:当待石墨化的材料为粉末状时,装料斗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装料斗用于装载粉末状的待石墨化的材料,其中一个装料斗也即电阻料装料斗1311用于装电阻料,其中一个装料斗也即保温料装料斗1312用于装保温料;回料收集斗1313的数量为一个,后文也将以此为例加以说明。

基于此可知,当石墨化炉62沿着轨道7依次经过上述三个装料斗和一个回料收集斗1313时,依次向置于石墨化炉62内部的坩埚内投放粉末状的待石墨化的材料、向石墨化炉62的外围投放电阻料、保温料及回收的保温料。

当待石墨化的材料为圆柱体时,装料斗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装料斗也即电阻料装料斗1311用于装电阻料,其中一个装料斗也即保温料装料斗1312用于装保温料;回料收集斗1313的数量为一个,后文也将以此为例加以说明。

基于此可知,当石墨化炉62沿着轨道7依次经过上述两个三个装料斗和一个回料收集斗1313时,依次向石墨化炉62的外围投放电阻料、保温料及回收的保温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装料车间11包括沿着装料车间11的高度方向相分隔开的第一工作车间和第二工作车间113;

第一工作车间沿着轨道7的延伸方向被分隔为第一活动车间111和第一设备车间112,吊装装置12以及装辅料装置13均设置于第一设备车间112,具体可通过支架固定在第一设备车间112;

第一粉尘处理装置14设置在第一设备车间112或者第二工作车间113,具体地,第一粉尘处理装置14可直接放置在第一设备车间112的或者第二工作车间113的底部的支撑面上,也可通过支架固定在底部的支撑面上,或者是通过支架安装在第一设备车间112的或者第二工作车间113的侧部的支撑面上。

轨道7穿设于第二工作车间113。

在该实施例中,装料车间11属于一种框架结构车间,其可利用横梁和纵梁将卸料车间41分隔为上述三个区域,即第一活动车间111、第一设备车间112以及第二工作车间113,使得车间内更加规整,保证生产有序进行的同时,提升车间内工人的安全性。

对于上述的第一活动车间111,其还可在其底部铺设支撑板,方便工人在支撑板上行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石墨化区2设置有石墨化车间21、烟气处理装置23、变压器22以及第一冷却装置24;其中,烟气处理装置23、变压器22以及第一冷却装置24均设置于石墨化车间21内。

在该实施例中,在石墨化车间21的送电工位区,先通过定位固定装置将石墨化炉62在轨道7上固定,然后将石墨化炉62与送电工位区的变压器22进行回路接通,将由装炉产品8和电阻料组成的炉芯,在电流作用下,通过自身的电阻发热,实现高温石墨化,同时在石墨化的过程中,利用烟气处理装置23实时收集并处理从石墨化炉62中产生的高温烟气。

其中,将以往随意放置的变压器22移动到石墨化车间21内,缩短了进入石墨化车间21内的石墨化炉62与变压器22的距离,进而降低电能损耗,提升电能利用率。

其中,第一冷却装置24提供初期的冷却,此第一冷却装置24可为风扇,也可为水冷装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其中,优选地,固定装置可为支撑地脚,将石墨化炉62抬起,使得其行走轮63脱离轨道7,不会继续移动,当然,不仅限于此,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其中,优选地,烟气处理装置23可包括吸风机、收集罩以及过滤装置,收集罩、吸风机以及过滤装置经由管路顺次相连通,将烟气吸入,并经过充分过滤,将洁净的气体排出,或者是将此气体重新利用,即通过管路与下文所述的保温料出料斗442相连通,提供输送所回收的保温料的动力。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冷却区3设置有降温车间31、第二冷却装置32以及冷却循环装置33,第二冷却装置32以及冷却循环装置33均设置于降温车间31;

第二冷却装置32为风冷设备,优选地,风冷设备可选用大型风扇,散热效果佳,且成本低,降温车间31内开设有通过口,用于冷热空气交换,快速冷却高温的石墨化炉62。

冷却循环装置33包括沿着降温车间31内的轨道7的外围设置的冷却管路以及与冷却管路相连通的循环泵,也即利用冷却管路和循环泵形成循环冷却路径,具体地,还包括冷却液体箱,其内装满冷却液体,循环泵设置在液体箱内,冷却管路的一端连接循环泵,冷却管路设置在冷却工位上,并且沿着轨道7的延伸方向,呈蛇形弯曲排布,进而能够围设在停在冷却工位上的石墨化炉62,以对其充分冷却。当然,不仅限于此,冷却循环装置33为具有制冷功能的散热器。

在该实施例中,在降温车间31内对高温石墨化炉62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具体包括风冷和水冷,能够起到快速降温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卸料区4设置有卸料车间41、卸料装置以及第二粉尘处理装置46,卸料装置以及第二粉尘处理装置46均设置于卸料车间41,且卸料装置与装辅料装置13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卸料装置可将石墨化炉62内的已经石墨化的物料卸载,并且对上述物料处理,分离出石墨烯材料、保温材料10及电阻材料9,其中,保温材料10则被输送给装辅料装置13,以备下次使用,电阻料9被分离出不再使用,石墨烯材料则直接被打包输出。

第二粉尘处理装置46能够消除卸料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保持卸料车间41内的清洁,提升工人的工作环境的同时,减少打扫的劳动强度。

其中,第二粉尘处理装置46优选为工业用大型除尘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卸料车间41包括沿着装料车间1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三工作车间和第四工作车间413;

第三工作车间沿着轨道7的延伸方向又被分隔为第二活动车间411和第二设备车间412,卸料装置设置于第二设备车间412,具体可通过支架固定在第二设备车间412;

第二粉尘处理装置46设置在第二设备车间412或者第四工作车间413,具体地,第二粉尘处理装置46可直接放置在第二设备车间412的或者第四工作车间413的底部的支撑面上,也可通过支架固定在底部的支撑面上,或者是通过支架安装在第二设备车间412的或者第四工作车间413的侧部的支撑面上。

轨道7穿设于第四工作车间413。

在该实施例中,卸料车间41属于一种框架结构车间,其可利用横梁和纵梁将卸料车间41分隔为上述三个区域,即第二活动车间411、第二设备车间412以及第四工作车间413,使得车间内更加规整,保证生产有序进行的同时,保证车间内工人的安全。

对于上述的第二活动车间411,其还可在其底部铺设支撑板,方便工人在支撑板上行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针对粉末状的待石墨化材料而言,卸料装置包括吸料机构42、筛分机构43、第一出料机构44以及第二出料机构;其中,吸料机构42用于吸收经过其下方的石墨化装置6内的物料;

筛分机构43用于对物料进行筛分;筛分机构43与第一出料机构44相连通;第一出料机构44的部分结构与装辅料装置13相连通;第二出料机构与吸料机构42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在卸料车间41的卸料工位上,通过吸料机构42将石墨化炉62中已经石墨的材料吸收并输送给第二出料机构,而后称重打包;与此同时,箱体61和石墨化炉62之间的保温材料10及电阻材料9也经吸料机构42吸收并输送给筛分机构43,进行分筛处理,从中分离出保温材料10及电阻材料9,两种材料独立地储存在第一出料机构44内,其中,保温材料10可通过管路传送给装辅料装置13,重复使用,此外,卸料后的石墨化装置6以及内部的坩埚则通过轨道7将坩埚输送到检修车间内的检修工位上,进行检修,确保无损后,输送到装料车间11的装料工位处待下次石墨化处理装料使用。

其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吸料机构42包括负压机构425、第一吸料斗、第二吸料斗、第一输送管件421、第二输送管件422、第三输送管件423以及第四输送管件424;

其中,负压机构425形成有彼此独立的第一通气通道和第二通气通道,第一通气通道的一端经由第一输送管件421与第一吸料斗相连通;第一通气通道的另一端经由第二输送管件422与筛分机构43相连通;

第二通气通道的一端经由第三输送管件423与第二吸料斗相连通;第二通气通道的另一端经由第四输送管件424与第二出料机构相连通。

基于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负压机构425用于提供负压,将石墨化炉62内已经石墨化的产品吸收并输送给第二出料机构,与此同时,将箱体61和石墨化炉62之间的保温材料10和电阻材料9吸收进筛分机构43,按照不同粒径、分离出两种物料,各自输送给下文所述的两个第一出料漏斗暂存。

其中,第一吸料斗以及第二吸料斗均具有锥状壳体的结构,有助于大面积收集物料,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负压机构425为提供负压的设备,均为现有设备,在此,不再详述,而且注意,负压机构425可包括两个负压装置,其分别形成有第一通气通道和第二通气通道,或者是负压机构425为一个整体的负压设备,此负压设备形成有上述两个独立的通道。

其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筛分机构43为振动筛,能够按照粒径的不同,筛分出电阻材料9和保温材料10。

其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出料机构44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出料漏斗,至少两个第一出料漏斗均与振动筛的不同出料口相连通,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出料漏斗与装辅料装置13相连通,且其中优选地,第一出料漏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电阻料出料斗441和保温料出料斗442,并且保温料出料斗442与又和上述的第一回料收集斗1313相连通,进而将保温材料10输送给第一回料收集斗1313储存,以备下次使用。对应地,振动筛形成有两个出料口,分别为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将以此为例,加以说明。

第二出料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出料漏斗45,且第二出料漏斗45与所述吸料机构42相连通,且其中优选地,第二出料漏斗45的数量为一个,且其用于暂存石墨烯产品。

针对圆柱状的石墨电极而言,则无需设置第二出料机构、第三输送管件、第四输送管件以及负压机构所形成的第二通气通道,因为此时石墨化完成的材料是圆柱状的石墨电极,可直接利用吊车将圆柱状的石墨电极卸载掉即可。综上,本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以粉末状的待石墨化的材料为例加以说明):

在装料工位区,吊装装置12首先将坩埚吊装到石墨化炉62中,将粉末状的待石墨化材料、电阻材料9及保温材料10通过装辅料装置13顺次输送到石墨化炉62的内部的坩埚中以及石墨化炉62的外围,并且与此同时将回料斗内回收的保温材料10也投入到石墨炉的外围加以重复利用,然后通过牵引装置牵引石墨化炉62在轨道7上依次行走到轨道7的石墨化区2、冷却区3及卸料区4;

当石墨化炉62移动到石墨化区2的送电工位上时,通过轨道7定位固定装置将石墨化炉62暂时固定,然后将石墨化炉62与变压器22进行通电接通,将由装炉产品8和电阻料组成的炉芯,在电流作用下,通过自身的电阻发热,实现高温石墨化,同时在石墨化的过程中,利用烟气处理装置23实时收集处理从石墨化炉62中排放出高温烟气,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当石墨化炉62移动到冷却区3时,通过冷却循环装置33对高温石墨化炉62进行循环水冷却处理,与此同时,通过第二冷却装置32对高温石墨化炉62进行风冷处理;

当石墨化炉62移动到卸料区4时,通过吸料机构42将石墨化炉62中已经石墨的材料吸收并输送给第二出料机构,而后称重打包;与此同时,箱体61和石墨化炉62之间的保温材料10及电阻材料9也经吸料机构42吸收并输送给筛分机构43,进行分筛处理,从中分离出保温材料10及电阻材料9,两种材料独立地储存在第一出料机构44内,其中,保温材料10可通过管路传送给装辅料装置13,重复使用。

石墨化炉62在发生故障时,可通过牵引装置将石墨化炉62移动到检修区5进行故障排除,具体地,卸料后的石墨化装置6以及内部的坩埚则通过轨道7将坩埚输送到检修车间内的检修工位上,进行检修,确保无损后,输送到装料车间11的装料工位处待下次石墨化处理装料使用。

基于上述工作原理可知,与现有固定式的石墨化系统比较,本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具体如下优点:

第一、石墨化炉62的底部设有行走轮63,通过轨道7移动到石墨化车间21的送电工位处与变压器22连接,有效缩短了变压器22的送电距离,降低了电耗损失;

第二、在石墨化车间21设置烟气处理装置23,可实时对石墨化炉62排出的高温烟气进行处理,有效解决石墨化生产过程中碳材料在高温下产生的大量含硫、沥青及重金属烟气的排放问题;

第三、将装、卸料的装置通过固定安装在轨道7的上方,通过石墨化炉62在轨道7上移动来进行相应的装、卸料产品的操作,机械自动化程度高,且设备制作难度低,工作效率高;

第四、在装、卸料车间41的装、卸料工位区设置有相应管道与粉尘处理装置相连通,对装、卸料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并利用此收集的气体作为回收的保温料在管道内运输的动力,利用耐火盛装构件例如坩埚装设装炉产品8,并只在车间端部利用行车吊入吊出坩埚到石墨化炉62中,有效的保证了生产现场干净、整齐、有序;

第五、在各个车间设置多条轨道7,通过错位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第六、多个分轨道71上的石墨化炉62可共用一套装、卸料装置及粉尘处理装置和烟气处理装置23,有效地节省了用地面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382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