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5:48


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热传递(heat transfer),尤指一种液体冷却泵机组。

背景技术

在电气和电子元件、装置以及系统运作的过程中,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单元或显示卡等所产生的热,必须要能够快速且有效率的排散,以便有时在具有挑战性的操作条件下,能令运作温度维持在制造商建议的范围内。随着这些元件、装置以及系统的功能与实用性的增加,其对电力需求也相对提高,此则又增加了冷却的需求。

目前已经发展出几种用来排散电气和电子元件、装置以及系统的热能的技术,其中一种技术为液冷系统,通过该液冷系统,一水冷单元与该些元件、装置及/或系统形成热接触以带走热能,接着在包含该水冷单元的一冷却回路系统内循环的工作流体通过一转子组件单元流过该水冷单元,从而将热能从该处移走。热能从该热源转移到该水冷单元,从该水冷单元到该工作流体,再通过一散热器从该工作流体到周围环境。

一般来说,电气和电子元件、装置以及系统的最高运作温度已有规定,而且取决于水冷单元、散热器和泵浦单元的一合适的液冷系统已有提供。除了工作流体特性、叶轮设计以及马达转速之外,泵浦效率还取决于扬程和流动速率。在给定相同水冷单元和散热器的情况下,当所需扬程超过一台泵浦的规格时,就需要使用更大、更重的新泵浦或者多于一台的泵浦,从而增加成本。当泵浦的水平或垂直定位对泵浦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时,就需要一台不会被所需的定位产生负面影响的新泵浦,这也会增加成本。在给定相同泵浦单元和散热器的情况下,当所需的热源面积发生变化时,就需要使用一台具有所需的热源面积的新泵浦来带走热能,从而增加了成本。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一台或多台新的泵浦,并且泵浦规格在经由组件于时间和所需安装的组件的方便互换性的变化性上以及客制化都是缺乏的。

发明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其包括一水冷单元以及一泵浦单元。该水冷单元包括一水冷组、组装在该水冷组上的一水冷盖以及一导流板。该泵浦单元包括装设在该水冷盖上的一腔体,该腔体与该水冷盖相连通,并且位于该水冷组的相对侧。该腔体包括具有一直径的一叶轮腔以及位于该水冷盖的相对侧的一流量调节盘。该流量调节盘用于减少一工作流体流入该叶轮腔时的扰流。该导流板装设在位于所安装的腔体的相对侧的该水冷组和该水冷盖之间,并且分别连通该水冷组和水冷盖。该转子组件单元装设在该腔体上,并且位于该水冷盖的相对侧。该转子组件单元用于增加一工作流体流经该水冷单元时的压力和流量。该液体冷却泵机组的一入口端与一出口端位于该泵壳组件的同一侧同平面,并且分别与该导流板和转子组件单元的平面相互平行。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转子组件单元包括一定子组件、一叶轮与一转子壳体。该叶轮包括多个弧形轮叶,并且装设在一轴杆上。该转子壳体包括一定子腔以及位于该定子腔的相对侧的一叶轮环腔。该定子组件驱动该叶轮。该定子组件装设在该定子腔内,该叶轮装设在该叶轮环腔内,并且位于该多个弧形轮叶的相对侧。当该转子组件单元组装于该腔体时,该多个弧形轮叶可转动地装设在该腔体的叶轮腔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水冷组包括一水冷基座与一鳍板。该水冷基座包括一座腔,该座腔具有一宽度,该座腔上具有传热表面特征。该鳍板具有贯穿的一纵裂鳍片开口,该纵裂鳍片开口纵向地设在该传热表面特征上。该工作流体流过该纵裂鳍片开口以及该传热表面特征。该水冷组与位于该座腔对面的一热源直接或间接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该泵壳组件为一第一泵壳组件,该入口端和该出口端与该腔体一体成形。该入口端和该出口端用于安装一喷嘴或导管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任意组合。操作过程中,该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流进该叶轮腔并分别通过该腔体、水冷盖和导流板,然后在分别通过该导流板、该水冷盖和该出口端离开之前,进入、穿过、接着流出该水冷组。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腔体进一步包括设于该叶轮腔的相对侧的一水冷盖表面、一叶轮腔入口、一叶轮腔出口开口以及一腔体出口开口。该叶轮腔入口连通该入口端和该叶轮腔,该叶轮腔出口开口连通该叶轮腔和该水冷盖,该腔体出口开口连通该水冷盖和该出口端。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经由该叶轮腔入口进入该叶轮腔,经由该叶轮腔出口开口通过该腔体,并且分别通过该水冷盖和导流板,接着在分别通过该导流板和水冷盖,以及经由该腔体出口开口通过该腔体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水冷盖包括设有一漏斗状凹部的一导流板表面、位于该导流板表面的相对侧的一腔体表面、一水冷块入口穿孔以及一水冷块出口穿孔。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连通该叶轮腔出口开口和该导流板,该水冷块出口穿孔连通该导流板和出口端。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设于该漏斗状凹部的最窄端,该水冷块出口穿孔设在靠近该水冷块入口穿孔处。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进入该叶轮腔,通过该腔体,以及经由该水冷块入口穿孔通过该水冷盖,通过该导流板,接着在经由该水冷块出口穿孔通过该导流板和通过该水冷盖,然后通过该腔体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叶轮腔出口开口和腔体出口开口分别至该水冷块入口穿孔和水冷块出口穿孔的安装是分别经由相对应的环壁和肩状突起部。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导流板包括一水冷块表面、一水冷盖安装面、一纵裂穿孔以及一导流板出口,该水冷盖安装面具有由该处突伸的一漏斗状轮廓壁,位于该水冷块表面的相对侧,并且连通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该纵裂穿孔设于该漏斗状轮廓壁的最宽的一端,该导流板出口设于靠近该漏斗状轮廓壁的最窄的一端处。该漏斗状轮廓壁连通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该纵裂穿孔连通该水冷组和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该导流板出口连通该水冷组和该水冷块出口穿孔。该漏斗状轮廓壁对应该漏斗状凹部,并且该纵裂穿孔对应该纵裂鳍片开口。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进入该叶轮腔,分别通过该腔体和水冷盖,并且经由该漏斗状轮廓壁而透过该纵裂穿孔而通过该导流板,接着在经由该水冷块出口穿孔通过该导流板和通过该水冷盖,然后通过该腔体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水冷单元为一第一水冷单元,该座腔的宽度为一第一宽度,该泵浦单元为一第一泵浦单元,该叶轮腔的直径为一第一直径,其中,该第一宽度短于该第一直径。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水冷单元为一第二水冷单元,该座腔的宽度为一第二宽度,该泵浦单元为一第二泵浦单元,该叶轮腔的直径为一第二直径。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宽度长于该第一宽度,并且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直径,该第二水冷单元能与该第一水冷单元互换,其中,该第二泵浦单元装设于其上。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直径长于该第一直径,且该第二宽度短于该第二直径,该第二泵浦单元能与该第一泵浦单元互换,并且装设于该第一水冷单元上。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进入该叶轮腔,并且分别通过该腔体、该水冷盖和该导流板,接着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通过该导流板、该水冷盖和该腔体至该出口端。

在一实施例中,该泵壳组件为一第二泵壳组件,其中该入口端和该出口端与该水冷盖一体成形。该入、出口端用于安装一喷嘴或导管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任意组合。该第二泵壳组件能与该第一泵壳组件互换。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流进该叶轮腔,分别通过该腔体、水冷盖和导流板,并且在通过该导流板离开之前,进入、穿过、接着流出该水冷组,然后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二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腔体进一步包括设于该叶轮腔的相对侧的一水冷盖表面、一叶轮腔入口开口以及一叶轮腔出口开口。该叶轮腔入口开口连通该水冷盖和该叶轮腔,该叶轮腔出口开口连通该叶轮腔和该水冷盖。操作过程中,该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经由该叶轮腔入口开口进入该叶轮腔,经由该叶轮腔出口开口通过该腔体,并且分别通过该水冷盖和导流板,接着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通过该导流板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二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水冷盖包括一导流板表面、位于该导流板表面的相对侧的一腔体表面、一盖分流口以及一水冷块入口穿孔,该导流板表面分别具有一分流凹部与一漏斗状凹部。该盖分流口连通该入口端和该叶轮腔入口开口,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连通该叶轮腔出口穿孔和导流板。该盖分流口设在该分流凹部的中心端上靠近该入口端处,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设在该漏斗状凹部的最窄端上靠近该出口端处。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经由该盖分流口进入该叶轮腔,通过该腔体,以及经由该水冷块入口穿孔通过该水冷盖,通过该导流板,接着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通过该导流板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二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叶轮腔出口开口和腔体出口开口分别至该水冷块入口穿孔和水冷块出口穿孔的安装是分别经由相对应的环壁突起部和肩状凹部。

在该实施例中,一最有效率的泵壳组件能经由分别安装在腔体和水冷盖的开口和/或穿孔的突起部或凹部之间来选择水平或垂直定位,以获得最佳的泵浦效率。

在该第二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导流板包括一水冷块表面、一水冷盖安装面、一纵裂穿孔以及一导流板出口,该水冷盖安装面具有分别从该处突伸的一分流轮廓壁和一漏斗状轮廓壁,并且位于该水冷块表面的相对侧,该纵裂穿孔设在该漏斗状轮廓壁的最宽的一端,该导流板出口设于靠近该漏斗状轮廓壁的最窄的一端处。该漏斗状轮廓壁连通该盖分流口和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该纵裂穿孔连通该水冷组和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该导流板出口连通该水冷组和该出口端。该分流轮廓壁对应该分流凹部,该漏斗状轮廓壁对应该漏斗状凹部。该纵裂穿孔对应该纵裂鳍片开口。操作过程中,该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经由该分流轮廓壁进入该叶轮腔,分别通过该腔体和水冷盖,并且经由该漏斗状轮廓壁而通过该纵裂穿孔而通过该导流板,接着在经由该导流板出口通过该导流板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至该出口端。

在一实施例中,该泵壳组件为一第三泵壳组件,其中该入口端与该出口端和该水冷盖一体成形。该入、出口端用于安装一喷嘴或导管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任意组合。该第三泵壳组件能与该第一泵壳组件或该第二泵壳组件互换。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进入该叶轮腔,并且分别通过该腔体、该水冷盖和该导流板,接着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通过该导流板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腔体进一步包括设于该叶轮腔的相对侧的一水冷盖表面、一叶轮腔入口开口以及一叶轮腔出口开口。该叶轮腔入口开口连通该水冷盖和该叶轮腔,该叶轮腔出口开口连通该叶轮腔和该水冷盖。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经由该叶轮腔入口开口进入该叶轮腔,经由该叶轮腔出口开口通过该腔体,并且分别通过该水冷盖和导流板,接着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通过该导流板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水冷盖包括具有一分流凹部与一漏斗状凹部的一导流板表面、位于该导流板表面的相对侧的一腔体表面、一盖分流口以及一水冷块入口穿孔。该盖分流口连通该入口端和该叶轮腔入口开口,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连通该叶轮腔出口穿孔和该导流板。该盖分流口设在该分流凹部的中心端上靠近该入口端处,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设在该漏斗状凹部的最窄端上靠近该出口端处。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经由该盖分流口进入该叶轮腔,通过该腔体,以及经由该水冷块入口穿孔通过该水冷盖,通过该导流板,接着在通过该导流板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叶轮腔出口开口和腔体出口开口分别至该水冷块入口穿孔和水冷块出口穿孔的安装是分别经由相对应的环壁和肩状突起部。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导流板包括一水冷块表面、一水冷盖安装面、一纵裂穿孔以及一导流板出口,该水冷盖安装面具有分别从该处突伸的一分流轮廓壁和一漏斗状轮廓壁,并且位于该水冷块表面的相对侧,该纵裂穿孔设在该漏斗状轮廓壁的最宽的一端,该导流板出口设于靠近该漏斗状轮廓壁的最窄的一端处。该漏斗状轮廓壁连通该盖分流口和该水冷块出口穿孔,该纵裂穿孔连通该水冷组和该水冷块入口穿孔,该导流板出口连通该水冷组和该出口端。该分流轮廓壁对应该分流凹部,该漏斗状轮廓壁对应该漏斗状凹部。该纵裂穿孔对应该纵裂鳍片开口。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经由该分流轮廓壁进入该叶轮腔,分别通过该腔体和水冷盖,以及经由该漏斗状轮廓壁而透过该纵裂穿孔而通过该导流板,接着在经由该导流板出口通过该导流板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至该出口端。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水冷单元为一第三水冷单元,且该座腔的宽度为一第三宽度,该泵浦单元为一第三泵浦单元,且该叶轮腔的直径为一第三直径,其中,该第三宽度短于该第三直径。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水冷单元为一第四水冷单元,该座腔的宽度为一第四宽度,该泵浦单元为一第四泵浦单元,该叶轮腔的直径为一第四直径。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四宽度长于该第三宽度,并且大于或等于该第四直径,该第四水冷单元能与该第三水冷单元互换,其中,该第三泵浦单元装设于其上。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四直径长于该第三直径,且该第四宽度短于该第四直径,该第四泵浦单元能与该第三泵浦单元互换,并且装设于该第三水冷单元上。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该入口端被吸入,进入该叶轮腔,并且分别通过该腔体、该水冷盖和该导流板,接着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然后通过该导流板至该出口端。

在该实施例中,该泵壳组件的该叶轮腔入口、叶轮腔和叶轮腔出口开口都有助于该入口端和出口端与泵壳组件在同一侧或平面上的定位能力。因此,多于一个的泵壳组件、多于一个的水冷单元以及多于一个的泵浦单元能分别互换地安装在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泵壳组件、该导流板和该转子组件单元包括金属、塑胶或金属涂层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上述材料的任何组合。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水冷组包括铝、铜、铝合金或铜合金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上述材料的任何组合。

附图说明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附附图表示了本文描述的创新主题的各部位。如附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符号表示若干附图中的类似构组件,结合当前公开的原理的各部位的水冷单元系统的若干范例是以例子的方式来表示,而非以限制的方式。

图1A描绘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B描绘了图1A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2A描绘了图1A的一泵壳组件装设至一水冷单元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B描绘了图2A的泵壳组件装设至水冷单元的所述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C描绘了图2A的泵壳组件装设至水冷单元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分解图。

图3A描绘了图1A的一转子组件单元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B描绘了图3A的转子组件单元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3C描绘了图3A的转子组件单元的所述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D描绘了图3A的转子组件单元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分解图。

图4描绘了图1A的未设有定子组件的一转子组件单元的所述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A描绘了图1A的具有一流量调节盘的一腔体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5B描绘了图5A的具有流量调节盘的腔体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5C描绘了图5A的具有流量调节盘的腔体的所述实施例的再一外观图。

图6描绘了图5A的未设有喷嘴的腔体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7A描绘了图1A的未设有一流量调节盘的一腔体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7B描绘了图7A的未设有一流量调节盘的一腔体的一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8A描绘了图1A的一水冷盖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8B描绘了图8A的水冷盖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8C描绘了图8A的水冷盖的所述实施例的再一外观图。

图9描绘了图1A的一水冷盖和一导流板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0描绘了图1A的一水冷盖、一导流板和一鳍板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1描绘了图1A的一水冷组和一导流板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2描绘了图1A的一水冷组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3描绘了图1A的未设有鳍板的一水冷盖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4A描绘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一替代的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4B描绘了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所述替代的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15描绘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另一替代的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6A描绘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一罩壳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6B描绘了图16A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罩壳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17A描绘了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7B描绘了该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18A描绘了图17A的一替代的泵壳组件装设至一水冷单元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8B描绘了图18A的替代的泵壳组件装设至水冷单元的所述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9A描绘了图17A的具有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一替代的腔体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9B描绘了图19A的具有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替代的腔体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20A描绘了图17A的未设有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一替代的腔体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0B描绘了图20A的未设有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替代的腔体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21A描绘了图17A的一替代的水冷盖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1B描绘了图21A的替代的水冷盖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21C描绘了图21A的替代的水冷盖的所述实施例的再一外观图。

图22描绘了图17A的一替代的水冷盖和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3描绘了图17A的替代的水冷盖、替代的流量调节盘和替代的鳍板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4描绘了图17A的一水冷组和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5描绘了图17A的一水冷组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6A描绘了另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6B描绘了该另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27A描绘了图26A的另一替代的泵壳组件装设至一水冷单元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7B描绘了图27A的另一替代的泵壳组件装设至水冷单元的所述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8A描绘了图26A的具有另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另一替代的腔体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8B描绘了图28A的具有另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另一替代的腔体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29A描绘了图26A的未设有另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另一替代的腔体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9B描绘了图29A的未设有另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另一替代的腔体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30A描绘了图26A的另一替代的水冷盖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0B描绘了图30A的另一替代的水冷盖的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外观图。

图30C描绘了图21A的另一替代的水冷盖的所述实施例的再一外观图。

图31描绘了图26A的另一替代的水冷盖和另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2描绘了图26A的另一替代的水冷盖、另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和一鳍板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3描绘了图26A的一水冷组和另一替代的导流板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4描绘了图26A的一水冷组的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5描绘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再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水冷单元和转子组件单元的具体范例来描述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的各种原理,包括具体化创新概念的水冷单元、泵浦单元和导流板的配置和范例。更具体地但并非排除地来说,是结合选定的水冷盖和腔体的范例来描述此种创新的原理,并且出于简洁和明确的目的而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功能和构造。尽管如此,所公开的原理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并入水冷盖和腔体的各种其他实施例中以实现多种期望的结果、特性及/或性能标准中的任一项。

因此,与本文讨论的那些具体范例具有不同属性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可以具体化一项或多项创新原理,也可用于此处未详细描述的应用中。相应地,本文中未详细描述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实施例也落入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正如相关技术领域具有普通技术的人员在阅读此公开内容后察知到的。

本文所公开的示范实施例是针对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其中,一水冷单元与电气及/或电子元件、装置及/或系统形成热接触以带走热能,接着在一冷却回路系统内循环且经由流体导管与该水冷单元结合的工作流体藉泵体单元而流过该水冷单元,从中带走热能。该被加热的工作流体从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输出,并可输入到一散热器。接下来,该被加热的工作流体能流到并流过该散热器,由此,该散热器上可具有多个散热鳍片以增加散热。然后,该工作流体能从该散热器流到该可变液体冷却系统,以再次开始冷却循环。虽然该冷却循环包括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但可以将一个以上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组接到该散热器。以这种方式,可以冷却多个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及/或一个更大的发热面积。每个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能以成行排列或其他不同的方式相邻配置,以允许设计上的灵活性,以构成特定应用方式的配置。

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可配置在具有待冷却的发热装置的一机箱或一电气或电子系统内,作为该电气或电子系统的一部分。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一以液体为基础的冷却回路,也能进一步包含一个或多个风扇。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能经由位于该散热器的结构部分的一固定件(例如螺栓、螺丝、一粘合材料等)结合在一散热器的后端,将空气通过该散热器输送到一通风室或者到该机箱或电子、电气系统的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其包括有具有一水冷组、导流板和水冷盖的一水冷单元以及具有一泵壳组件的一泵浦单元。该泵壳组件包括一叶轮腔入口、流量调节盘、叶轮腔和叶轮腔出口开口。入口端和出口端位于该泵壳组件的同一侧和平面上。分别提供的多于一个的泵壳组件、多于一个的水冷单元以及多于一个的泵浦单元,并且分别可以互换。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经叶轮腔入口被吸入,经由该流量调节盘进入该叶轮腔,到达该转子组件单元的叶轮的多个弧形轮叶。从那里,该工作流体穿过该叶轮腔出口开口、导流板和水冷组,然后经由该导流板和出口端离开。该叶轮腔入口、叶轮腔和叶轮腔出口开口的配置、设计和功能效率,连同用来减少流入该叶轮腔的工作流体的扰流的该流量调节盘和该水冷盖的相关特征,都有助于该入口端和出口端与泵壳组件在同一侧或平面上的定位能力。多于一个的泵壳组件、多于一个的水冷单元以及多于一个的泵浦单元能分别互换地安装在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内。同样的,根据水冷块入口通孔和水冷块出口通孔或者盖导流孔和水冷块入口通孔的分别的位置配置,以及叶轮腔出口开口和腔体出口开口分别在水冷块入口通孔和水冷块出口通孔处的安装,或者该叶轮腔入口通孔和叶轮腔出口通孔分别在盖导流孔和水冷块入口通孔处的安装,泵浦的效率不会因为选择最高效率的泵壳组件的选择而受到一泵浦的水平或垂直位置的负面影响,也不会受到分别相对应的环壁和肩状突起部或者分别相对应的环壁突起部和肩状凹槽的负面影响。

图1A和图1B分别描绘了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的实施例。图2A描绘了安装至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的一水冷单元300的一泵壳组件400的实施例,图2B和图2C则分别描绘了其分解图。

在实施例中,提供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其包括一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以及装设在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上的一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包括一水冷组910、911、组装在该水冷组910、911上的一水冷盖420、421、720、120以及一导流板410、710、110。该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包括装设在该水冷盖420、421、720、120上的一腔体450、448、750、150、149,该腔体450、448、750、150、149与该水冷盖420、421、720、120相连通,并且位于该水冷组910、911的相对侧。该腔体450、448、750、150、149包括一叶轮腔455、755、155与一流量调节盘489、789、189,该叶轮腔455、755、155具有一直径,该流量调节盘489、789、189位于该水冷盖420、421、720、120的相对侧。该流量调节盘489、789、189用于减少一工作流体流入该叶轮腔455、755、155时的扰流。该导流板410、710、110装设在位于所安装的腔体450、448、750、150、149的相对侧的该水冷组910、911和该水冷盖420、421、720、120之间,并且连通该水冷组910、911和水冷盖420、421、720、120。该转子组件单元200装设在该腔体450、448、750、150、149上,并且位于该水冷盖420、421、720、120的相对侧。该转子组件单元200用于增加一工作流体流经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时的压力和流量。该液体冷却泵机组的一入口端491、490、791、191与一出口端499、498、799、199位于该泵壳组件400、401、700、900的同一侧同平面,并且分别与该导流板410、710、110和转子组件单元200的平面相互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该转子组件单元200包括一定子组件269、一叶轮264与一转子壳体266。图3A和图3B描绘了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的一转子组件单元200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而图3C和图3D则描绘了该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描绘了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的未设有定子组件269的一转子组件单元200的实施例的剖面图。该叶轮264包括多个弧形轮叶263,装设在一轴杆上。该转子壳体266包括一定子腔267以及位于该定子腔267的相对侧的一叶轮环腔265。该定子组件269驱动该叶轮264。该定子组件269装设在该定子腔267内,该叶轮264装设在该叶轮环腔265内,并且位于该多个弧形轮叶263的相对侧。当该转子组件单元200组装于该腔体450、448、750、150、149时,该多个弧形轮叶263可转动地装设在该腔体450、448、750、150、149的叶轮腔455、755、155。

在该实施例中,该转子组件单元200、腔体450、448、750、150、149、水冷盖420、421、720、120和水冷组910、911是以螺栓(图未示)固接在一起并密封连接。然而,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明了可以使用其他方便的紧固装置,实施例不限于此。此外,环形或非环形垫圈988形式的填封材可以分别配置在该转子组件单元200、腔体450、448、750、150、149、水冷盖420、421、720、120和水冷组910、911之间的连接处,以形成液密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该水冷组910、911包括一水冷基座920与一鳍板925。该水冷基座920包括一座腔922,该座腔922具有一宽度,其上具有传热表面特征921。该鳍板925具有贯穿的一纵裂鳍片开口924,其纵向地设在该传热表面特征921上。该工作流体流过该纵裂鳍片开口924以及该传热表面特征921。该水冷组910、911与位于该座腔922对面的一热源直接或间接接触。作为范例而非限制,该热源可以是CPU、GPU及/或其他处理单元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参见图1A至图2C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泵壳组件400、401、700、900为一第一泵壳组件400,其中,该入口端491、出口端499和该腔体450一体成形。该入口端491和出口端499用于,例如,使用喷嘴991、999或导管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任意组合的安装夹997来进行安装。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491分别经由该腔体450、水冷盖420和导流板410而被吸入该叶轮腔455,并且在经由该导流板410、水冷盖420和出口端499离开之前进入、穿过、接着流出该水冷组910。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4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腔体450进一步包括位于该叶轮腔455的相对侧的一水冷盖面354、一叶轮腔入口451、一叶轮腔出口开口452以及一腔体出口开口459。图5A、图5B、图5C、图6和图7A、图7B分别描绘具有一流量调节盘489的一腔体450、未设有喷嘴991、999以及未设有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的一流量调节盘489的实施例。该叶轮腔入口451连通该入口端491和该叶轮腔455,该叶轮腔出口开口452连通该叶轮腔455和该水冷盖420,该腔体出口开口459则连通该水冷盖420和该出口端499。该叶轮腔455具有一直径D。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491被吸入,由该叶轮腔入口451进入该叶轮腔455,由该叶轮腔出口开口452通过该腔体450,再分别通过该水冷盖420和导流板410,接着在分别经由该导流板410和水冷盖42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由该腔体出口开口459通过该腔体450至该出口端499。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4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腔体450进一步包括悬垂设置在该入口端491和叶轮腔入口451之间的一叶轮腔凸缘453。该叶轮腔凸缘453用于减少流进该叶轮腔入口的一工作流体的扰流。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4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水冷盖420包括一导流板表面423、位于该导流板表面的相对侧的一腔体表面433、一水冷块入口穿孔432以及一水冷块出口穿孔429,该导流板表面423具有一盖腔425,该盖腔内425内设有一漏斗状凹部424。图8A、图8B和图8C分别描绘了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一水冷盖420的实施例。该水冷块入口穿孔432连通该叶轮腔出口开口452和导流板410,该水冷块出口穿孔429则连通该导流板410和出口端499。该水冷块入口穿孔432设于该漏斗状凹部424的最窄端,该水冷块出口穿孔429则设在靠近该水冷块入口穿孔432处。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491被吸入,通过该腔体450而进入该叶轮腔455,经由该水冷块入口穿孔432通过该水冷盖420,通过该导流板410,接着在经由该水冷块出口穿孔429通过该导流板410和通过该水冷盖42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通过该腔体450至该出口端499。

在部分实施例中,是分别经由相对应的环壁456、457和肩状突起部453、458而将该叶轮腔出口开口452和腔体出口开口459分别设置在该水冷块入口穿孔432和水冷块出口穿孔429处。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4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导流板410包括一水冷块表面413、一水冷盖安装面411、一纵裂穿孔414以及一导流板出口419,该水冷盖安装面411具有由该处突伸的一漏斗状轮廓壁412,位于该水冷块表面41的相对侧,该纵裂穿孔414设于该漏斗状轮廓壁412的最宽的一端,该导流板出口419设于靠近该漏斗状轮廓壁412的最窄的一端处。图9和图10分别描绘了该水冷盖420和一导流板410,以及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的水冷盖420、该导流板410和一鳍板925的实施例。图11、图12和图13分别描绘了一水冷组910和该导流板410,该水冷组910,以及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的未设有鳍板925的水冷组910。该漏斗状轮廓壁412连通该水冷块入口穿孔432,该纵裂穿孔414连通该水冷组910和水冷块入口穿孔432,并且该导流板出口419连通该水冷组910和水冷块出口穿孔429。该漏斗状轮廓壁412对应该漏斗状凹部424,并且该纵裂穿孔414对应该纵裂鳍片开口924。该具有传热表面特征921的座腔922具有一宽度W。

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491被吸入,分别通过该腔体450和水冷盖420而进入该叶轮腔455,并且经由该漏斗状轮廓壁412内通过该导流板410,通过该纵裂穿孔414,接着在经由该导流板出口419通过该导流板410和通过该水冷盖42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通过该腔体450至该出口端499。

在该第一泵壳组件4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导流板410进一步包括一鳍板对位件415,该鳍板对位件415用于将该导流板410的纵裂穿孔414对齐于该鳍板925的纵裂鳍片开口924。

在部分实施例中,包括该水冷单元300和泵浦单元400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的类似元件和特征,就如之前在具有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和一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仅是作为范例而非限制,例如该水冷组910、911和转子组件单元200,为了简洁起见,下文将不再赘述。

那些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明了该导流板410、710、110的纵裂穿孔414、714、114到该鳍板925的纵裂鳍片开口924的对齐可以使用一或多个鳍板对位件415、无鳍板对位件及/或一个或多个形状和尺寸不同的鳍板对位件415,只要该纵裂穿孔414、714、114对齐于该纵裂鳍片开口924即可。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为一第一水冷单元300,该座腔922的宽度为一第一宽度W,该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为一第一泵浦单元400,该叶轮腔455的直径为一第一直径D,其中,该第一宽度W短于该第一直径D。

图14A和图14B描绘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1的一替代实施例。参见图14A和图14B以及参见图3A至图7B和图8A至图13,在一替代实施例中,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为一第二水冷单元301,而该座腔(图未示)的宽度为一第二宽度,其中,其尺寸大于该水冷单元300、600、800的尺寸,而该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为一第二泵浦单元401,该叶轮腔455的直径为一第二直径。在部分的实施例中,与水冷单元300、600、800的漏斗状凹部424的最宽端和漏斗状环壁412、纵裂穿孔414和纵裂鳍片开口924相垂直的该水冷单元301的宽度,从其中心向两侧均匀伸长。该第二宽度长于该第一宽度,并且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直径。包含其上的传热表面特征的一座腔(图未示)的容积因此增加,增加了该水冷组911直接或间接接触设于该座腔(图未示)的相对侧的一热源的面积,作为范例而非限制,更大尺寸的热源。该第二水冷单元301能与该水冷单元300互换,该泵浦单元401装设在该第二水冷单元301。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491被吸入,分别通过该腔体450和水冷盖420而进入该叶轮腔455,并且经由该漏斗状轮廓壁(图未示)内通过该导流板410,接着在经由该导流板出口(图未示)通过该导流板(图未示)和通过该水冷盖42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通过该腔体450至该出口端499。

在部分实施例中,包括该水冷单元301和泵浦单元400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1的类似元件和特征,就如之前在具有该水冷单元300、600、800和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仅是作为范例而非限制,例如该腔体450和转子组件单元,以及长形的水冷盖420、导流板410和具有其上设置传热表面特征921的座腔922的水冷组910、911,为了简洁起见,下文将不再赘述。

在部分实施例中,该水冷单元301呈矩形,其宽度从中心向两侧均匀伸长。那些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明了该水冷单元301的尺寸可以从其中心在两侧和/或所有侧面均匀拉长,并且其形状可以是非矩形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只要该第二水冷单元301能与该水冷单元300互换,且该泵浦单元400装设在该第二水冷单元301,其中,该叶轮腔出口开口452和腔体出口开口459能装设至该水冷块入口穿孔(图未示)和水冷块出口穿孔(图未示)。那些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明了该泵浦单元401的尺寸能大于该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的尺寸,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为一第一水冷单元300,且该座腔922的宽度为一第一宽度W,该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为一第一泵浦单元400,且该叶轮腔455的直径为一第一直径D,其中,该第一宽度W短于该第一直径D。

图15描绘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2的另一替代实施例。参见图15以及参见图8A至图13和图3A至图7B,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该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为一第二泵浦单元401,且该叶轮腔的直径为一第二直径,其中,其尺寸大于该泵浦单元400、200、201的尺寸,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为一第二水冷单元300,且该座腔922的宽度为一第二宽度。

在部分实施例中,该转子组件单元202的直径和该腔体499的直径(直径D)从其中心向各个方向按比例放大。该第二直径长于该第一直径,该第二宽度短于该第二直径。该腔体451的叶轮腔(图未示)的直径和该转子组件单元202的一叶轮(图未示),作为范例而非限制,因此增加,从而增加经由该入口端492通过该腔体499而被吸入该叶轮腔(图未示)的工作流体的体积。该第二泵浦单元401能与该第一泵浦单元400互换,且该第二泵浦单元401装设于该水冷单元300,其中,该叶轮腔出口开口(图未示)的内部通道的角度和该腔体出口开口连接件(图未示)的内部通道的角度分别进行了修改,使得该叶轮腔出口开口(图未示)和腔体出口开口(图未示)用于分别组装至该水冷块入口穿孔432和水冷块出口穿孔429。那些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明了该些修改可以被设计和配置用于平滑及有效的流动性和最小的扰流,并且实施例不限于此。

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490被吸入,分别通过该腔体449和水冷盖420而进入该叶轮腔(图未示),并且经由该漏斗状轮廓壁412内通过该导流板410,通过该纵裂穿孔114,接着在经由该导流板出口419通过该导流板410和通过该水冷盖42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通过该腔体449至该出口端498。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包括该水冷单元300和泵浦单元401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2的类似元件和特征,就如之前在具有该水冷单元300、600、800和泵浦单元400、200、201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仅是作为范例而非限制,例如该水冷盖420、导流板410和水冷组910,以及腔体450和转子组件单元200,为了简洁起见,下文将不再赘述。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进一步包括一罩壳990。图16A和图16B描绘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的罩壳990的一实施例。该罩壳990安装在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上,分别围绕该转子组件单元200和泵壳组件400、401、700、900以及一部分的水冷组910、911。该罩壳990包括多个缺口,且由不透明的材料所制成;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罩壳990或者该罩壳990的区域可以包括非透明和/或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以为了美感或视觉特征。

图17A和图17B描绘了又一替代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500的实施例,图18A描绘了安装在所述又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500的水冷单元600的一替代的泵壳组件700,图18B则描绘了其分解图。在一实施例中,该泵壳组件400、401、700、900为一第二泵壳组件700,其中,该入、出口端791、799与该水冷盖720一体成形。该入、出口端791、799用于,例如,使用喷嘴991、999或导管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任意组合的安装夹997来进行安装。该第二泵壳组件700能与该第一泵壳组件400互换。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791被吸入,分别通过该腔体750、水冷盖720和导流板710而进入该叶轮腔755,并且通过该导流板71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至该出口端998。

在该第二泵壳组件7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腔体750进一步包括设于该叶轮腔755的相对侧的一水冷盖表面654、一叶轮腔入口开口753以及一叶轮腔出口开口752。图19A和图19B以及图20A和图20B分别描绘了一替代的腔体750的实施例,其分别具有及不具有所述又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500的替代的流量调节盘789。该叶轮腔入口开口753连通该水冷盖720和叶轮腔755,该叶轮腔出口开口752连通该叶轮腔755和水冷盖720。该叶轮腔455具有一直径D。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791被吸入,经由该叶轮腔入口开口753进入该叶轮腔755,经由该叶轮腔出口开口752通过该腔体750,并且分别通过该水冷盖720和导流板710,接着在通过该导流板71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至该出口端799。

在该第二泵壳组件7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水冷盖720包括一导流板表面723、位于该导流板表面723的相对侧的一腔体表面733、一盖分流口759以及一水冷块入口穿孔732,该导流板表面723具有具一分流凹部754的一盖腔725。图21A、图21B和图21C分别描绘了所述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701的一替代的水冷盖720的一实施例。该盖分流口759连通该入口端791和叶轮腔入口开口753,该水冷块入口穿孔732连通该叶轮腔出口开口752和导流板710。该盖分流口759设在该分流凹部754的中心端上靠近该入口端791处,该水冷块入口穿孔732设在该漏斗状凹部724的最窄端上靠近该出口端799处。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791被吸入,经由该盖分流口759进入该叶轮腔755,通过该腔体750,以及经由该水冷块入口穿孔732通过该水冷盖720,通过该导流板710,接着在通过该导流板71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至该出口端799。

在该第二泵壳组件700的部分实施例中,将该叶轮腔出口开口752和叶轮腔入口开口753分别安装至该水冷块入口穿孔732和盖分流口759是分别经由相对应的环壁突起部756、757和肩状凹槽653、758。

在该第二泵壳组件7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导流板710包括一水冷块表面713、一水冷盖安装面711、一纵裂穿孔714以及一导流板出口719,该水冷盖安装面711具有分别从该处突伸且位在该水冷块表面713的相对侧的一分流轮廓壁715和一漏斗状轮廓壁712,该纵裂穿孔714设在该漏斗状轮廓壁712的一最宽的一端,该导流板出口719设在靠近该漏斗状轮廓壁712的一最窄的一端。图22和图23分别描绘了所述替代的水冷盖720和一替代的导流板710的实施例,以及该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500的替代的水冷盖720、该替代的导流板710和一鳍板925。图24和图25分别描绘了一水冷组910的实施例,以及该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701的该替代的导流板710和该水冷组910。该分流轮廓壁715连通该入口端791和叶轮腔入口开口753,该漏斗状轮廓壁712连通该叶轮腔出口开口752和该水冷组910,该导流板出口719则连通该水冷组910和出口端799。该分流轮廓壁715对应该分流凹部754,该漏斗状轮廓壁712对应该漏斗状凹部724。该纵裂穿孔714对应该纵裂鳍片开口924。包括传热表面特征921的该座腔922具有一宽度W。

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791被吸入,经由该分流轮廓壁715进入该叶轮腔755,分别通过该腔体750和水冷盖720,以及经由该漏斗状凹部724内通过该纵裂穿孔714而通过该导流板710,接着在经由该导流板出口719通过该导流板71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至该出口端799。

在部分实施例中,包括该水冷单元600和泵浦单元200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500的类似元件和特征,就如之前在具有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和一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仅是作为范例而非限制,例如该水冷组910和转子组件单元200,为了简洁起见,下文将不再赘述。

图26A和图26B描绘了另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701的实施例,图27A和图27B描绘了另一替代之泵壳组件150的分解图,该另一替代的泵壳组件150装设在所述另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701的水冷单元800上。在一实施例中,该泵壳组件400、401、700、900为一第三泵壳组件900,其中该入、出口端191、199和该水冷盖120一体成形。该入、出口端191、199用于安装至少一喷嘴991、999或导管或前述内容的任何组合。该第三泵壳组件900能与该第一泵壳组件400或该第二泵壳组件700互换。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191被吸入,进入该叶轮腔155,并且分别通过该腔体150、水冷盖120和导流板110,接着在通过该导流板11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至该出口端199。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9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腔体150进一步包括位于该叶轮腔155的相对侧的一水冷盖表面54、一叶轮腔入口开口153和一叶轮腔出口开口152。图28A和图28B以及图29A和图29B描绘了另一替代的腔体150的实施例,其分别具有及不具有所述另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701的另一替代的流量调节盘189。该叶轮腔入口开口153连通该水冷盖120和叶轮腔155,该叶轮腔出口开口152连通该叶轮腔155和水冷盖120。该叶轮腔155具有一直径D。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191被吸入,经由该叶轮腔入口开口153进入该叶轮腔155,经由该叶轮腔出口开口152通过该腔体150,并且分别通过该水冷盖120和导流板110,接着在通过该导流板11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至该出口端199。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9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水冷盖120包括一导流板表面123、位于该导流板表面123的相对侧的一腔体表面133、一盖分流口159以及一水冷块入口穿孔132,该导流板表面123具有具一分流凹部154的一盖腔125。图30A、图30B和图30C分别描绘了所述另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701的另一替代的水冷盖120的一实施例。该盖分流口159连通该入口端191和叶轮腔入口开口153,该水冷块入口穿孔132连通该叶轮腔出口开口152和导流板110。该盖分流口159设在该分流凹部154的中心端上靠近该入口端191处,该水冷块入口穿孔132设在该漏斗状凹部124的最窄端上靠近该出口端199处。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191被吸入,经由该盖分流口159进入该叶轮腔155,通过该腔体150,以及经由该水冷块入口穿孔132通过该水冷盖120,通过该导流板110,接着在通过该导流板11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911,然后至该出口端199。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900的部分实施例中,将该叶轮腔出口开口152和叶轮腔入口开口153分别安装至该水冷块入口穿孔132和盖分流口159是分别经由相对应的环壁突起部156、157和肩状突起部153、158。

在该第三泵壳组件900的部分实施例中,该导流板110包括一水冷块表面113、一水冷盖安装面111、一纵裂穿孔114以及一导流板出口119,该水冷盖安装面711具有分别从该处突伸且位在该水冷块表面113的相对侧的一分流轮廓壁115和一漏斗状轮廓壁112,该纵裂穿孔714设在该漏斗状轮廓壁112的一最宽的一端,该导流板出口719设在靠近该出口端199处。图31和图32分别描绘了所述另一替代的水冷盖120和另一替代的导流板110的实施例,以及该另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701的所述另一替代的水冷盖120、该另一替代的导流板110和一鳍板925。图33和图34分别描绘了一水冷组910的实施例,以及该另一替代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701的该另一替代的导流板110和一水冷组910。该分流轮廓壁115连通该入口端191和叶轮腔入口开口153,该漏斗状轮廓壁112连通该水冷块入口穿孔132和该水冷组910,该导流板出口119则连通该水冷组910和出口端199。该分流轮廓壁115对应该分流凹部154,该漏斗状轮廓壁112对应该漏斗状凹部124。该纵裂穿孔114对应该纵裂鳍片开口924。包括传热表面特征921的该座腔922具有一宽度W。

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191被吸入,经由该分流轮廓壁115进入该叶轮腔155,分别通过该腔体150和水冷盖120,以及经由该漏斗状轮廓壁112内通过该纵裂穿孔114而通过该导流板110,接着在经由该导流板出口119通过该导流板11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至该出口端199。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包括该水冷单元800和转子组件单元200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701的类似元件和特征,就如之前在具有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和转子组件单元200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仅是作为范例而非限制,例如该水冷组910和转子组件单元200,为了简洁起见,下文将不再赘述。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为一第三水冷单元800,且该座腔922的宽度为一第三宽度W,该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为一第三泵浦单元202,且该叶轮腔155的直径为一第三直径D,其中,该第三宽度W短于该第三直径D。

图35描绘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3的再一替代实施例。参见图35以及参见图30A至图34和图27A至图29B,在再一替代实施例中,该泵浦单元400、401、200、201、202为一第四泵浦单元202,且该叶轮腔(图未示)的直径为一第四直径,其中,其尺寸大于该泵浦单元400、200、201的尺寸,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为一第四水冷单元800,且该座腔(图未示)的宽度为一第四宽度。在部分实施例中,该转子组件单元202的直径和该腔体149的直径(直径D)从其中心向各个方向按比例放大。该腔体149的叶轮腔(图未示)的直径(第四直径)和该转子组件单元202的一叶轮(图未示),作为范例而非限制,因此增加,从而增加经由该入口端191通过该腔体149而被吸入该叶轮腔(图未示)的工作流体的体积。该第三泵浦单元202能与该泵浦单元200互换,且该泵浦单元202装设于该水冷单元800,其中,该叶轮腔出口开口(图未示)的内部通道的角度和该腔体出口开口连接件(图未示)的内部通道的角度分别进行了修改,使得该叶轮腔出口开口(图未示)和腔体出口开口(图未示)用于分别组装至该水冷块入口穿孔432和水冷块出口穿孔429。那些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明了该些修改可以被设计和配置用于平滑及有效的流动性和最小的扰流,并且实施例不限于此。

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191被吸入,分别通过该腔体149和水冷盖120而进入该叶轮腔(图未示),并且经由该漏斗状轮廓壁112内通过该导流板110,通过该纵裂穿孔114,接着在通过该导流板110离开之前进入、通过、并流出该水冷组910,然后至该出口端199。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包括该水冷单元800和泵浦单元202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3的类似元件和特征,就如之前在具有该水冷单元300、600、800和泵浦单元400、200、201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仅是作为范例而非限制,例如该水冷盖120、导流板110和水冷组910,以及腔体150和转子组件单元200,为了简洁起见,下文将不再赘述。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该腔体450、448、750、150、149、水冷盖420、421、720、120、导流板410、710、110和转子组件单元200包括金属、塑胶或金属涂层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上述材料的任何组合。

在该些实施例中,该水冷组910、911包括铝、铜、铝合金或铜合金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上述材料的任何组合。在某些实施例中,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该热源的该水冷组910、911的表面能包括一平面,以抵接于一发热元件的一自由面。

在该实施例中,其上设有传热表面特征921的该座腔922为矩形。那些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明了该座腔922的形状和尺寸,包含其上的传热表面特征921,可以是非矩形和不同尺寸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该些实施例中,该些传热表面特征921包括切削式鳍片;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那些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明了也可以在该座腔922提供替代形式的传热表面特征,作为范例而非限制,例如一个或多个鳍片、轮叶、扇叶、通道、导管、销、柱、盖、开槽、突起部、凹槽、穿孔、孔、纹理表面、分段的元件、交错的元件和光滑表面。

在部分实施例中,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用于冷却包含在一盖子或者电气或电子系统中的每个发热装置。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用于仅冷却所选定的发热装置,或者仅冷却单个发热装置,其他发热装置则留待其他或辅助的方式来进行冷却。

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流体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工作流体,例如水、含有添加剂(例如抗菌剂)的水、含有用于改善导热的添加剂的水或者其他特殊成分的工作流体,例如非导电液体或含有润滑的添加剂或防腐时的添加剂的液体。

由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AC)或直流(Direct Current,DC)马达所驱动的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控制,较佳地是通过操作系统或类似手段或者电气和/或电子系统本身来进行,其中电气和/或电子系统包括用于测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负载和/或温度。使用由操作系统或类似系统执行的测量消除了用于操作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特殊装置的需求。操作系统或类似系统与用于操作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可以沿着系统中已经建立的通信链路来进行,例如USB链路。因此,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系统与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之间的即时通信可以在没有任何用于建立通信的特殊手段的情况下提供。

利用操作系统或类似系统的进一步控制策略可能涉及根据所需的冷却能力来平衡每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转速。如果需要较低的冷却能力,每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的转速可以单独调整或限制,从而限制马达驱动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时所产生的噪音及其磨损。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其包括一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以及一泵浦单元400、200、201、202。该水冷单元300、301、600、800包括一水冷组910、911、组装在该水冷组910、911上的一水冷盖420、421、720、120以及一导流板410、710、110。该泵浦单元400、200、201、202包括装设在该水冷盖420、421、720、120上的一腔体450、448、750、150、149,该腔体450、448、750、150、149与该水冷盖420、421、720、120相连通,并且位于该水冷组910、911的相对侧。该腔体450、448、750、150、149包括一叶轮腔入口451、751、151、一流量调节盘489、789、189、具有一直径的叶轮腔455、755、155以及叶轮腔出口开口452、752、152。入口端491、791、191和出口端499、799、199位于该泵壳组件400、401、700、900的同一侧同平面。提供多于一个的泵壳组件400、401、700、900、多于一个的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以及多于一个的泵浦单元400、200、201、202,并且能互换。操作过程中,工作流体从入口端491、490、791、191被吸入,经叶轮腔入口451、751、151通过流量调节盘489、789、189进入叶轮腔455、755、155至转子组件单元200的一叶轮264的多个弧形轮叶263。由此,该工作流体在通过该导流板410、710、110和出口端499、498、799、199离开之前,流过该叶轮腔出口开口452、752、152、导流板410、710、110和水冷组910、911。

该叶轮腔入口451、751、151、叶轮腔455、755、155和叶轮腔出口开口452、752、152的配置、设计和功能效率,连同用来减少流入该叶轮腔455、755、155的工作流体的扰流的该流量调节盘489、789、189和该水冷盖420、421、720、120的相关特征,都有助于该入口端491、791、191和出口端499、799、199与泵壳组件400、401、700、900在同一侧或平面上的定位能力,同时,在整个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中提供足够的落差压力和工作液体流量。多于一个的泵壳组件400、401、700、900、多于一个的水冷单元300、301、600、800以及多于一个的泵浦单元400、200、201、202能分别互换地安装在该可变组件液体冷却泵机组100、101、102、500、701、103内。因此,当所需扬程超出一台泵浦的规格和/或所需热源面积改变时,不需要一台或多台新的泵浦。再者,分别根据水冷块入口穿孔432和水冷块出口穿孔429或者盖分流口759、159和水冷块入口穿孔732、132的位置配置,以及根据该叶轮腔出口开口452和腔体出口开口459分别在该水冷块入口穿孔432和水冷块出口穿孔429上的安装方式,或者该叶轮腔入口开口753、153和叶轮腔出口开口752、152分别在该盖分流口759、159和水冷块入口穿孔732、732的安装方式,来选择最高效率的泵壳组件400、401、700、900的选择,泵浦效率不会受到一泵浦的水平或垂直位置的负面影响,也不会受到分别相对应的环壁456、457、和肩状突起部453、458或者分别相对应的环壁突起部756、757、156和肩状凹槽653、758、153、158的负面影响。通过与时间和安装组件有关的泵壳组件400、401、700、900的方便互换性,泵浦的规格可变,并提供可订制性。泵壳组件之间的变化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分别经由叶轮腔455、755、155的体积增加和/或经由相对应的环壁456、457和肩状突起部453、458,或者相对应分别相对应的环壁突起部756、757、156和肩状凹槽653、758、153、158所造成的工作流体的流速变化。

当前公开的发明构思并非局限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符合与本文公开的构思所基于的原理一致的全部范围。用于元件的方向和指涉,例如「上」、「下」、「上」、「下」、「水平」、「垂直」、「左」、「右」等,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关系、位置和/或方向。元件的术语,例如「第一」和「第二」不是字面的意思,而是用于区分的术语。如本文所用,术语「包括」涵盖「包含」和「具有」的概念,并具体指出元件、操作和/或群组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不暗示存在排除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操作和/或组或它们的组合。除非特别说明,否则操作顺序并不意味着绝对性。以单数形式提及元件时,例如通过使用冠词「一」,除非特别如此说明,否则并非旨在表示「一个且仅一个」,而是表示「一个或多个」。本文所使用的「和/或」是指「和」或者「或」,以及「和」以及「或」。本文所使用,范围和子范围是指包括整数和/或分数值在内的所有范围以及定义或修改范围和子范围的语言,例如「至少」、「大于」、「小于」、「不超过」等,表示子范围和/或上限或下限。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或随后将知晓的与贯穿本公开内容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元件的所有结构和功能等效物旨在被本文描述和要求保护的特征所涵盖。再者,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内容均不旨在专供公众使用,无论此类公开是否最终会在权利要求中明确引用。除非使用短语「手段为」或「步骤为」明确叙述该元件或概念,否则本文或下文中公开的任何元件或概念均不应根据施行细则第19条第4项的规定认定为「手段功能用语」进行解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2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