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00:17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胸腔引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医用临床治疗领域,目前常用的排污或排除体液方法是采用负压吸引的方法。人体的胸腔是一个负压腔,在临床中对实行了胸心外科手术和胸部外伤救治的病人,胸腔打开缝合后,胸腔内负压消失,需要排出胸腔中的积血积液以及部分空气,以使得胸腔内气压恢复原来低于大气压的状态,或者将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排出体内等情况,就必须使用胸腔引流系统,将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至瓶内。

现有的负压调节方式,采用的是水柱式调节结构,是在胸腔引流装置内注水。上述结构在胸腔引流装置发生倾倒或倾斜都会使胸腔引流装置内的压力造成变化,压力不恒定,使用效果差,使用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包括:

底座,该底座为带底板的筒体,筒体内为一容置腔,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阀芯,该阀芯包括主体,在主体底部朝上设置有插孔,所述主体上沿周向分布有若干连通主体两端面的第二通孔,所述阀芯螺接在底座的容置腔内;

阀片,该阀片包括阀杆及底盘,阀杆设置在底盘的一端面上,所述阀杆插设在阀芯的插孔内,所述底盘位于底座的底板与阀芯底面之间;

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顶紧在底板上、另一端顶紧在底盘上;

旋钮,与阀芯连接,且在旋钮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通气通道,转动旋钮驱动阀芯同步转动实现阀芯在容置腔内的升降。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中,所述阀杆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帽。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中,所述主体呈筒状,在主体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端板,所述第二通孔周向均布在端板上,在端板的中部向上设置有凸柱,所述插孔位于凸柱内,且插孔的开口端位于端板上。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中,所述主体的外筒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底座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中,所述主体的内筒壁上设置有沿周向设置有若干沿轴向设置的第一条状凸起,所述旋钮上设置有插设在主体内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上周向分布有若干沿轴向设置的第二条状凸起,第一条状凸起、第二条状凸起相互齿合实现旋钮与阀芯的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中,所述旋钮包括同轴设置带顶板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通过周向均布在第一筒体外的拨片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径小于第二筒体的内径,所述拨片将第一筒体悬空设置在第二筒体的上方,相邻的拨片之间、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形成通气通道。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中,所述的底座的上端沿筒体的上平面轴向向上延伸有弧形侧板,在弧形侧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弧形侧板位于设置有第一通孔的一侧,拨片上设置有限制旋钮转动的凸起。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中,所述阀芯主体的外柱面上设置有密封阀芯的外柱面与底座的容置腔内壁的密封圈。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弹簧座,所述阀杆内设置有弹簧孔,弹簧孔的开口端贯穿底盘设置,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弹簧座上、另一端设置在弹簧孔内。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中,所述的底座的底平面设置有径向隔离凸条,径向隔离凸条将底座的底面分隔成带第一通孔的区域与不带第一通孔的区域,在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两轴向隔离凸条,径向隔离凸条、轴向隔离凸条形成U形隔离凸条。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发明采用机械结构实现胸腔引流装置内负压的调节,安全可靠,使得胸腔引流装置内保持所需的恒定压力;

2、本发明采用转动拨片来实现负压大小的调节,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中:1、底座;2、底板;3、容置腔;4、第一通孔;5、阀芯;6、主体;7、插孔;8、第二通孔;9、阀片;10、阀杆;11、底盘;12、弹簧;13、旋钮;14、端板;15、凸柱;16、第一条状凸起;17、第二条状凸起;18、第一筒体;19、拨片;20、弹簧座;21、弹簧孔;22、弧形侧板;23、限位凸块;24、凸起;25、径向隔离凸条;26、轴向隔离凸条;27、减震帽;28、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7: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包括:底座1、阀芯5、阀片9、弹簧12及旋钮13。所述底座1包括带底板2的筒体,筒体内为一容置腔3,在底板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所述阀芯5包括主体6,在主体6底面沿轴向朝上设置有插孔7,所述主体6上沿周向分布有若干连通主体6两端面的第二通孔8,所述阀芯5螺接在底座1的容置腔3内。所述阀片9包括阀杆10及底盘11,阀杆10设置在底盘11的一端面上,所述阀杆10的轴向垂直于底盘11。所述阀杆10插设在阀芯5的插孔7内,所述底盘11位于底座1的底板2与阀芯5底面之间。所述弹簧12的一端顶紧在底板2上、另一端顶紧在底盘11上。弹簧12的弹簧力作用于阀片9上,驱使其往阀芯5贴靠。所述旋钮13与阀芯5连接,且在旋钮13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8连通的通气通道,转动旋钮13驱动阀芯5同步转动实现阀芯5在容置腔3内的升降达到负压调节的目的。

没有负压的状态下,阀片9在弹簧12的弹簧力的作用下,阀片9的底盘11贴设在阀芯5的底平面上,底盘11将第二通孔8封堵。

有负压的状态下,气体从通气通道经过第二通孔8作用于阀片9的底盘11,此时弹簧12被压缩,驱使阀片9向下移动,底盘11与阀芯5分离,气体进入到容置腔3内,并经第一通孔4输入至胸腔引流装置内。

当需要调节负压时,转动旋钮13,调节阀芯在容置腔3内的上下位置,便可实现负压的调节。

本发明采用机械调节的结构,对胸腔引流装置的摆放方式没有要求,使用安全可靠,调节方便。

由于阀杆10在复位时,可能会与阀芯5产生碰撞,进而导致噪音及诊断。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所述阀杆10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帽27。减震帽27可采用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同时,减震帽27的设置,也可以使阀杆10在插孔7内往复移动更加平稳。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主体6呈筒状,在主体6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端板14,所述第二通孔8周向均布在端板14上,在端板14的中部沿轴向设置有凸柱15,凸柱15位于主体6内,所述插孔7位于凸柱15内,且插孔7的开口端位于端板14上。所述主体6的外筒壁上设置有外螺纹28,在底座1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如图1、图4所示,所述主体6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周向分布有若干沿轴向设置的第一条状凸起16,所述旋钮13上设置有插设在主体6内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上周向分布有若干沿轴向设置的第二条状凸起17,第一条状凸起16、第二条状凸起17相互齿合实现旋钮13与阀芯5的连接。

旋钮13与底座1的连接还可以采用键连接的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旋钮13包括同轴设置的带顶板的第一筒体18、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为插接部,所述第一筒体18的外径小于第二筒体的内径,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18通过周向均布在第一筒体18外的拨片19连接,所述拨片19将第一筒体18悬空设置在第二筒体上方,相邻的拨片19之间、第一筒体18与第二筒体之间形成通气通道。

拨片19可以起到刻度指示的作用,方便使用者调节。

为了实现对底座1与阀芯5之间的密封,所述阀芯5的主体6的外柱面上设置有密封阀芯5的外柱面与底座1的容置腔3内壁的密封圈。

本发明在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弹簧座20,所述阀杆10内设置有弹簧孔21,弹簧孔21的开口端贯穿底盘11设置,所述弹簧12的一端设置在弹簧座20上、另一端设置在弹簧孔21内。通过弹簧座20、弹簧孔21对弹簧12进行定位,结构稳定。

本发明在所述的底座1的上端沿筒体的上平面沿轴向向上延伸有弧形侧板22,在弧形侧板2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块23,所述弧形侧板22位于设置有第一通孔4的一侧,所述拨片19上设置有与限位凸块23抵接限制旋钮13转动角度的凸起24。限位凸块23与凸起24配合作用,可以控制旋钮13的旋转角度为顺时针360°、逆时针360°,也就是说,当限位凸块23与凸起24相互抵靠的时候,为起始点,即底盘11贴靠在阀芯5的底部的时候。在负压调节时,根据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为了将底座1进行分隔,所述的底座1的底平面设置有径向隔离凸条25,径向隔离凸条25将底座1的底面分隔成带第一通孔4的区域与不带第一通孔4的区域,在底座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轴向隔离凸条26,径向隔离凸条25、轴向隔离凸条26形成U形隔离凸条,也就是沿轴向将底座1分隔成两个部分。本发明安装后,径向隔离凸条25、轴向隔离凸条26与胸腔引流装置上相应的壳体之间、弧形侧板22与相应的壳体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使得通气通道、第二通孔8、容置腔3、第一通孔4与胸腔引流装置内部形成一条负压通道。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双负压一体化连接管路及装置
  • 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7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