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包括齿条和小齿轮的用于释放系统的按钮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6:40


包括齿条和小齿轮的用于释放系统的按钮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释放系统的按钮组件,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包括齿条和小齿轮的按钮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系统在更大程度上用于汽车,以执行传统上由机械系统执行的各种功能。一个这样的示例是用在门中的释放系统,用于使闩锁机构脱离并打开门。释放系统的几种现代设计利用了电子连接到闩锁机构的按钮(通过有线连接或通过无线通信协议)。当操作者按压按钮时,电子信号发送到闩锁机构,以使安装在车身支柱上的撞针脱离,并允许门打开。按钮的使用在车辆内呈现出现代美感,其在门表面上占据更小的面积(与杆式释放件相比),并且需要最小的力来致动。然而,如果失去了电连续性,电子按钮将不使锁闩机构脱离来开门。因此,利用这种系统的门通常利用备用机构来开门。备用机构通常是释放杆,它隐藏在乘员的公共视野之外,并且机械地连接到闩锁机构。虽然有效,但是电子按钮系统和备用机构的使用产生了冗余,增加了总成本和门的复杂性。

因此,虽然当前的释放系统实现了它们的预期目的,但是需要一种用于释放系统的新的按钮组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释放系统的按钮组件。该按钮组件包括壳体和致动器,该致动器联接到壳体并能够相对于壳体沿着第一轴线平移。该致动器包括接触表面和齿条,该接触表面构造成由操作者接合以沿着第一轴线平移该致动器,该齿条沿着第一轴线并远离接触表面延伸。按钮组件还包括小齿轮,该小齿轮联接到壳体,并可绕正交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旋转。小齿轮与齿条啮合,且延伸构件联接到小齿轮。随着齿条平移,小齿轮与齿条之间的啮合便于小齿轮旋转,小齿轮的旋转便于延伸构件的移动和闩锁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的移动。

在一个方面,按钮组件还包括滑轮,滑轮联接到小齿轮并能随小齿轮旋转,其中滑轮的旋转对应于小齿轮的旋转,滑轮构造为联接到延伸构件。

在另一个方面,滑轮被固定到小齿轮,并且构造成与小齿轮共同地绕第二轴线旋转。

在另一方面,按钮组件还包括沿第二轴线延伸的轮轴,小齿轮和滑轮两者都与轮轴接合,以便于小齿轮和滑轮绕第二轴线旋转。

另一方面,按钮组件还包括锁定销,该锁定销与轮轴间隔开,并在小齿轮与滑轮之间平行于第二轴线延伸,锁定销与小齿轮和滑轮两者接合,以旋转地固定小齿轮和滑轮。

另一方面,壳体包括设置在小齿轮之间的壁,该壁限定了锁定销狭槽以穿过锁定销狭槽接纳锁定销,锁定销狭槽具有半环形构造,以随着小齿轮和滑轮旋转而便于锁定销围绕第二轴线移动。

在另一方面,滑轮包括与第二轴线间隔开并围绕第二轴线延伸的凸轮表面,滑轮构造成沿着凸轮表面抵接延伸构件。

另一方面,凸轮表面与第二轴线间隔一凸轮半径,凸轮半径绕第二轴线变化。

另一方面,当接触表面由操作者脱离时,致动器设置于第一位置,且其中当接触表面由操作者接合时,致动器设置于与第一位置隔开的第二位置。当致动器处于第一位置时,延伸构件抵接凸轮表面的第一部位,且凸轮半径进一步限定为第一部位处的第一凸轮半径。当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延伸构件抵接凸轮表面的第二部位,凸轮半径进一步限定为第二部位处的第二凸轮半径。第二凸轮半径大于第一凸轮半径,并且便于随着致动器从第一位置平移到第二位置而增加施加在操作者上的阻力,并且随着致动器从第一位置平移到第二位置而相应地增加滑轮的旋转位移。

另一方面,小齿轮包括与第二轴线间隔开一小齿轮半径的多个齿,小齿轮半径与第一凸轮半径限定了在2:1与4:1之间的第一比率,小齿轮半径与第二凸轮半径限定了在0.7:1与1.25:1之间的第二比率。

在另一方面,壳体限定了内部和通向内部的孔口开口,致动器能够在内部平移,孔口提供了通向致动器接触表面的通路,以便由操作者接合。

在另一方面,壳体限定了平行于第一轴线纵向延伸的保持狭槽,其中致动器包括从齿条延伸并在保持狭槽内与壳体接合的突出部,保持狭槽布置成保持致动器沿着第一轴线的平移。

根据本公开的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释放系统。该释放系统包括闩锁,闩锁构造成接合撞针,该闩锁可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该接合位置用于抵接撞针,该脱离位置用于禁止与撞针抵接。释放系统还包括联接到闩锁的延伸构件,延伸构件的移动被构造成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闩锁。释放系统还包括按钮组件。该按钮组件包括壳体和致动器,该致动器联接到壳体并能够相对于壳体沿着第一轴线平移,该致动器包括接触表面和齿条,该接触表面构造成由操作者接合以沿着第一轴线平移该致动器,该齿条沿着第一轴线并远离该接触表面延伸。按钮组件还包括小齿轮,该小齿轮联接到壳体并可绕正交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旋转,小齿轮与齿条啮合,且延伸构件联接到小齿轮。随着齿条平移,小齿轮与齿条之间的啮合便于小齿轮旋转,小齿轮的旋转便于延伸构件的移动和闩锁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的移动。

在一个方面,按钮组件还包括滑轮,滑轮联接到小齿轮并可随小齿轮旋转,其中滑轮的旋转对应于小齿轮的旋转。延伸构件包括管和线缆,管固定到壳体,线缆在一对端部之间延伸穿过并超出管,线缆在这一对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处联接到闩锁,并且线缆在这一对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处联接到滑轮。

在另一方面,滑轮包括与第二轴线间隔开并围绕第二轴线延伸的凸轮表面,线缆被构造成沿着凸轮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放置。

在另一方面,凸轮表面与第二轴线间隔一凸轮半径,凸轮半径绕第二轴线变化。当接触表面由操作者脱离时,致动器设置于第一位置。当接触表面由操作者接合时,致动器设置在与第一位置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当致动器处于第一位置时,线缆沿着凸轮表面位于凸轮表面的第一部位,凸轮半径进一步限定为第一部位处的第一凸轮半径。当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线缆沿着凸轮表面位于凸轮表面的第二部位,凸轮半径进一步限定为第二部位处的第二凸轮半径。第二凸轮半径大于第一凸轮半径,并且便于随着致动器从第一位置平移到第二位置而增加施加在操作者上的阻力,并且随着致动器从第一位置平移到第二位置而相应地增加滑轮的旋转位移。

在另一方面,小齿轮包括与第二轴线间隔开一小齿轮半径的多个齿,小齿轮半径与第一凸轮半径限定了在2:1与4:1之间的第一比率,小齿轮半径与第二凸轮半径限定了在0.7:1与1.25:1之间的第二比率。

在另一方面,滑轮被固定到小齿轮,并构造为与小齿轮共同地绕第二轴线旋转。

在另一方面,按钮组件还包括沿第二轴线延伸的轮轴,小齿轮和滑轮两者都与轮轴接合,以便于小齿轮和滑轮绕第二轴线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几个方面,门组件可移动地联接到车辆,用于选择性地覆盖车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开口。门组件包括门和释放系统,该门具有面向车辆外部的外表面和面向车辆内部的内表面。该释放系统包括闩锁,该闩锁构造成接合撞针,撞针被固定到车辆,该闩锁可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该接合位置用于抵接撞针并将门组件保持在覆盖开口的关闭位置,该脱离位置用于禁止与撞针抵接并便于门移动。释放系统还包括联接到闩锁的延伸构件,延伸构件的移动构造成使闩锁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释放系统还包括按钮组件。按钮组件包括壳体和致动器,该致动器联接到壳体并能够相对于壳体沿着第一轴线平移,致动器包括接触表面和齿条,接触表面沿着门的内表面设置并构造成由操作者接合以沿着第一轴线平移致动器,齿条沿着第一轴线并远离接触表面延伸。按钮组件还包括小齿轮,该小齿轮联接到壳体并可绕正交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旋转,小齿轮与齿条啮合,且延伸构件联接到小齿轮。随着齿条平移,小齿轮与齿条之间的啮合便于小齿轮旋转,小齿轮的旋转便于延伸构件的移动和闩锁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的移动。

本发明提供下列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 一种用于释放系统的按钮组件,所述按钮组件包括:

壳体;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所述壳体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着第一轴线平移,所述致动器包括接触表面和齿条,所述接触表面构造成由操作者接合以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平移所述致动器,所述齿条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并远离所述接触表面延伸;

小齿轮,所述小齿轮联接到所述壳体,并且能够绕正交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小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且延伸构件联接到所述小齿轮;

其中随着所述齿条平移,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齿条之间的所述啮合便于所述小齿轮旋转,且所述小齿轮的所述旋转便于所述延伸构件的移动和所述闩锁在所述接合位置与所述脱离位置之间的移动。

技术方案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按钮组件,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联接到所述小齿轮并能够随所述小齿轮旋转,其中所述滑轮的所述旋转与所述小齿轮的旋转相对应,所述滑轮构造为联接到所述延伸构件。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按钮组件,其中,所述滑轮被固定所述小齿轮,并构造成与所述小齿轮共同地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按钮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的轮轴,所述小齿轮和所述滑轮两者都与所述轮轴接合,以便于所述小齿轮和所述滑轮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技术方案5.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按钮组件,还包括锁定销,所述锁定销与所述轮轴间隔开,并平行于所述第二轴线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滑轮之间延伸,所述锁定销与所述小齿轮和所述滑轮两者都接合,以旋转地固定所述小齿轮和所述滑轮。

技术方案6.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按钮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小齿轮之间的壁,所述壁限定了锁定销狭槽以穿过所述锁定销狭槽接纳所述锁定销,所述锁定销狭槽具有半环形构造,以便于随着所述小齿轮和所述滑轮旋转,所述锁定销围绕所述第二轴线移动。

技术方案7.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按钮组件,其中,所述滑轮包括凸轮表面,所述凸轮表面与所述第二轴线间隔开并围绕所述第二轴线延伸,所述滑轮构造成沿着所述凸轮表面抵接所述延伸构件。

技术方案8.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按钮组件,其中,所述凸轮表面与所述第二轴线间隔一凸轮半径,所述凸轮半径围绕所述第二轴线变化。

技术方案9.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按钮组件,其中,当所述接触表面由操作者脱离时,所述致动器设置于第一位置,且其中当所述接触表面由所述操作者接合时,所述致动器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位置间隔开的第二位置;

其中当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延伸构件抵接所述凸轮表面的第一部位,所述凸轮半径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一部位处的第一凸轮半径;

其中当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延伸构件抵接所述凸轮表面的第二部位,所述凸轮半径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二部位处的第二凸轮半径;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凸轮半径大于第一凸轮半径,并且随着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平移到所述第二位置,便于增加施加在所述操作者上的阻力,并且随着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平移到所述第二位置,便于相应地增加所述滑轮的旋转位移。

技术方案10.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按钮组件,其中,所述小齿轮包括多个齿,所述多个齿与所述第二轴线间隔一小齿轮半径,所述小齿轮半径与所述第一凸轮半径限定了在2:1和4:1之间的第一比率,所述小齿轮半径与所述第二凸轮半径限定了在0.7:1和1.25:1之间的第二比率。

技术方案11.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按钮组件,其中,所述壳体限定了内部和通向所述内部的孔口,所述致动器能够在所述内部平移,并且所述孔口提供了通向所述致动器接触表面的通路,以由所述操作者接合。

技术方案12.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按钮组件,其中,所述壳体限定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纵向延伸的保持狭槽,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从所述齿条延伸并在所述保持狭槽内与所述壳体接合的突出部,所述保持狭槽布置成保持所述致动器沿着所述第一轴线的平移。

技术方案13. 一种用于车辆的释放系统,包括:

闩锁,所述闩锁构造成接合撞针,所述闩锁能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接合位置用于抵接所述撞针,所述脱离位置用于禁止与所述撞针抵接;

延伸构件,所述延伸构件联接到所述闩锁,所述延伸构件的移动构造成在所述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闩锁;以及

按钮组件,包括:

壳体;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所述壳体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着第一轴线平移,所述致动器包括接触表面和齿条,所述接触表面构造成由操作者接合以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平移所述致动器,所述齿条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并远离所述接触表面延伸;

小齿轮,所述小齿轮联接到所述壳体,并且能绕正交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小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并且所述延伸构件联接到所述小齿轮上;

其中随着所述齿条平移,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齿条之间的所述啮合便于所述小齿轮旋转,所述小齿轮的所述旋转便于所述延伸构件的移动和所述闩锁在所述接合位置与所述脱离位置之间的移动。

技术方案14. 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释放系统,其中,所述按钮组件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联接到所述小齿轮并能随所述小齿轮旋转,其中所述滑轮的旋转对应于所述小齿轮的旋转;以及

其中所述延伸构件包括管和线缆,所述管固定到所述壳体,所述线缆在一对端部之间延伸穿过并超出所述管,所述线缆在所述一对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处联接到所述闩锁,并且所述线缆在所述一对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处联接到所述滑轮。

技术方案15. 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释放系统,其中,所述滑轮包括凸轮表面,所述凸轮表面与所述第二轴线间隔开并围绕所述第二轴线延伸,所述线缆被构造成沿着所述凸轮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放置。

技术方案16. 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释放系统,其中,所述凸轮表面与所述第二轴线间隔一凸轮半径,所述凸轮半径围绕所述第二轴线变化;

其中当所述接触表面由操作者脱离时,所述致动器设置在第一位置,并且其中当所述接触表面被所述操作者接合时,所述致动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位置间隔开的第二位置;

其中,当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线缆沿着所述凸轮表面位于所述凸轮表面的第一部位,所述凸轮半径进一步限定为在所述第一部位处的第一凸轮半径;

其中,当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线缆沿着所述凸轮表面位于所述凸轮表面的第二部位,所述凸轮半径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二部位处的第二凸轮半径;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凸轮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凸轮半径,并且随着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平移到所述第二位置,便于增加施加在所述操作者上的阻力,并且随着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平移到所述第二位置,便于相应地增加所述滑轮的旋转位移。

技术方案17. 根据技术方案16所述的释放系统,其中,所述小齿轮包括与所述第二轴线间隔一小齿轮半径的多个齿,所述小齿轮半径与所述第一凸轮半径限定了在2:1和4:1之间的第一比率,所述小齿轮半径与所述第二凸轮半径限定了在0.7:1与1.25:1之间的第二比率。

技术方案18. 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释放系统,其中,所述滑轮被固定到所述小齿轮,并构造成与所述小齿轮共同地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技术方案19. 根据技术方案18所述的释放系统,其中,所述按钮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的轮轴,所述小齿轮和所述滑轮两者都与所述轮轴接合,以便于所述小齿轮和所述滑轮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技术方案20. 一种可移动地联接到车辆的门组件,所述门组件用于选择性地覆盖在所述车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开口,所述门组件包括:

门,所述门具有面向所述车辆外部的外表面和面向所述车辆内部的内表面;以及

释放系统,包括:

闩锁,所述闩锁构造成接合撞针,所述撞针被固定到所述车辆,所述闩锁可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接合位置用于抵接所述撞针并将所述门组件保持在覆盖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所述脱离位置用于禁止与所述撞针抵接并便于所述门的移动;

延伸构件,所述延伸构件联接到所述闩锁,所述延伸构件的移动构造成使所述闩锁在所述接合位置与所述脱离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按钮组件,包括:

壳体;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所述壳体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着第一轴线平移,所述致动器包括接触表面和齿条,所述接触表面沿着所述门的所述内表面设置并且构造为由操作者接合以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平移所述致动器,所述齿条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并且远离所述接触表面延伸;

小齿轮,其联接到所述壳体,并且能够绕正交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小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并且所述延伸构件联接到所述小齿轮上;

其中随着所述齿条平移,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齿条之间的所述啮合便于所述小齿轮旋转,所述小齿轮的旋转便于所述延伸构件的移动和所述闩锁在所述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的移动。

从本文提供的描述中,进一步的应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应该理解的是,描述和具体示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具有门组件的车辆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其中门组件打开。

图2是图1的门组件的侧立面图,示出了包括按钮组件、延伸构件和闩锁的释放系统。

图3是按钮组件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示出了滑轮和致动器的接触表面。

图4是图3的按钮组件的透视图,显示了致动器的齿条以及小齿轮。

图5是图3的按钮组件的分解图。

图6是图3的按钮组件的侧平面图,其中致动器、小齿轮和滑轮设置于第一位置。

图7是图3的按钮组件的侧平面图,其中致动器、小齿轮和滑轮设置在第二位置。

图8是图3的按钮组件的侧平面图,其中致动器、小齿轮和滑轮设置在其中致动器几乎被完全按压的另一位置。

图9是按钮组件的另一个示例的透视图,示出了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

参考图1和图2,门组件20大体上以20示出。如图1所示,门组件20可移动地联接到车辆22,用于选择性地覆盖车辆22的内部26与外部28之间的开口24。门组件20包括门30,门30具有面向车辆22外部28的外表面32和面向车辆22内部26的内表面34。如图2所示,门组件20还包括释放系统36。释放系统36包括闩锁38,闩锁38构造为接合撞针40,撞针40被固定到车辆22。更具体地说,撞针40被固定到车辆22的车身支柱。闩锁38能够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该接合位置用于抵接撞针40并将门组件20保持在覆盖开口24的关闭位置,该脱离位置用于禁止与撞针40抵接并便于门组件20的移动。更具体地,在门组件20打开且闩锁38处于接合位置的情况下,当关闭门组件20时,闩锁38在与撞针40接触时可以移动,但是在经过撞针40之后将返回到接合位置。照此,闩锁38自动包围撞针40并将门组件20保持在关闭位置。当设置在脱离位置时,闩锁38与撞针40间隔开,并且不会接合撞针40。照此,门组件20可以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释放系统36还包括联接到闩锁38的延伸构件42,延伸构件42的移动构造成使闩锁38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延伸构件42包括管44和线缆46,线缆46在一对端部48之间延伸穿过并超出管44。这种构造可以被称为鲍登线缆,并且能够挠曲。然而,延伸构件42可以构造为具有刚性构造的连杆。

如图3至图5所示,释放系统36还包括按钮组件50。按钮组件50包括壳体52和致动器54,致动器54联接到壳体52并能够相对于壳体52沿着第一轴线A1平移,致动器54包括接触表面56和齿条58,接触表面56沿着门30的内表面34(例如,沿着门30的扶手)设置并且构造成由操作者接合以沿着第一轴线A1平移致动器54,齿条58沿着第一轴线A1并远离接触表面56延伸。按钮组件50还包括小齿轮60,该小齿轮60联接到壳体52,并可绕正交于第一轴线A1的第二轴线A2旋转,小齿轮60与齿条58啮合,且延伸构件42联接到小齿轮60。随着齿条58平移,小齿轮60与齿条58之间的啮合便于小齿轮60旋转,小齿轮60的旋转便于延伸构件42的移动和闩锁38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的移动。更具体地,操作者按压接触表面56并使致动器54平移。如图6至图8所示,致动器54的平移导致线缆46移动,这又使闩锁38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在门组件20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按压该致动器54导致闩锁38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这允许门组件20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操作者可以释放致动器54。闩锁38可以被内部偏置以将闩锁38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内部偏置也可以相应地移动线缆46,这可以将致动器54平移回到由操作者按压之前(例如,接触表面56沿着门30的内表面34设置)的原始位置(下文中称为致动器54的第一位置)。如图9所示,除了闩锁38的内部偏置之外,或者在备选方案中,致动器54可以通过使用弹簧来偏置。

尽管未示出,但闩锁38可结合锁定机构,以在该致动器54移动时防止门组件20意外打开。当车辆22处于运动中时,这种防止是期望的,以防止乘员(或其他乘客)意外地从车辆22中掉出。当锁定时,致动器54的单一平移不能将闩锁38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闩锁38必须被解锁以允许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闩锁38可以通过致动与按钮组件50分开的按钮、开关、拨动开关等来解锁。备选地,释放系统36可以被构造为使闩锁38解锁,并且使用按钮组件50的单独运动将闩锁38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在一个示例中,操作者可以按压致动器54并使致动器54平移以使闩锁38解锁。操作者可以从致动器54移除压力,并且致动器54将返回到第一位置(如上所描述)。然后,操作者可以再次按压致动器54并使致动器54平移,以将闩锁38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

如图3至图5所示,壳体52可限定内部62和通向内部62的孔口64,致动器54能够在内部62平移,并且孔口64提供通向致动器54的接触表面56的通路,以由操作者接合。在图3和图9所示的示例中,接触表面56在第一位置与孔口64齐平。然而,在第一位置,接触表面56可以沿着第一轴线A1在任一方向上与孔口64间隔开。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52还可以限定平行于第一轴线A1纵向延伸的保持狭槽66。致动器54可以包括突出部68,突出部68从齿条58延伸并在保持狭槽66内与壳体52接合,保持狭槽66布置成保持致动器54沿着第一轴线A1的平移。更具体地,突出部68接合保持狭槽66的侧部,以引导致动器54的移动。如图4所示,壳体52可以在致动器54的相对侧上限定第二保持狭槽66,并且平行于另一个保持狭槽66。突出部68(构造为销)延伸穿过致动器54并进入第二保持狭槽66。备选地,单独的突出部68可以延伸到第二保持狭槽66中。保持狭槽66防止致动器54绕第一轴线A1旋转。致动器54可以包括从齿条58延伸并在保持狭槽66内与壳体52接合的第二突出部68(更具体地,保持狭槽66中每一个中有两个突出部68)。突出部68接合壳体52,并防止致动器54相对于第一轴线A1倾斜。照此,维持了致动器54沿着第一轴线A1的平移。

如图3和图9所示,延伸构件42的管44可被固定到壳体52。按钮组件50还可包括滑轮70,该滑轮70联接到小齿轮60,并可与小齿轮60一起旋转。滑轮70的旋转对应于小齿轮60的旋转。滑轮70构造成联接到延伸构件42。更具体地,线缆46在一对端部48中的一个端部处联接到闩锁38,并且在这对端部48中的另一个端部处联接到滑轮70。

在图3和图9所示的示例中,滑轮70被固定到小齿轮60,并构造成与小齿轮60共同地绕第二轴线A2旋转。按钮组件50还可以包括沿着第二轴线A2延伸的轮轴72,小齿轮60和滑轮70两者都与轮轴72接合,以便于小齿轮60和滑轮70绕第二轴线A2旋转。如图5所示,壳体52可以包括设置在小齿轮60之间并限定孔76的壁74,轮轴72延伸穿过孔76。小齿轮60和滑轮70可以固定到轮轴72,轮轴72能够在孔76内绕第二轴线A2旋转。备选地,轮轴72可以在孔76内固定到壳体52(例如,压配合),小齿轮60和滑轮70可绕轮轴72旋转。尽管未示出,轮轴72可以与壳体52一体形成,小齿轮60和滑轮70可旋转地设置在轮轴72上。按钮组件50还可以包括锁定销78,该锁定销78与轮轴72间隔开,并且在小齿轮60与滑轮70之间平行于第二轴线A2延伸,锁定销78与小齿轮60和滑轮70两者接合,以旋转地固定小齿轮60和滑轮70。在小齿轮60和滑轮70可以绕轮轴72旋转的情况下,锁定销78防止小齿轮60和滑轮70的意外独立旋转。壁74可以限定锁定销狭槽80,以穿过锁定销狭槽80接纳锁定销78。如图5所示,锁定销狭槽80具有半环形构造,以便于随着小齿轮60和滑轮70旋转,锁定销78围绕第二轴线A2移动。更具体地,半环形构造相对于第二轴线A2设置在等于第二轴线A2与锁定销78之间的距离的半径处,以便于随着小齿轮60和滑轮70旋转而使锁定销78在锁定销狭槽80内移动。如图所示,在小齿轮60与滑轮70之间可以利用许多锁定销78。

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按钮组件50还包括与小齿轮60啮合的惰轮82,惰轮82能够绕平行于第二轴线A2的第三轴线A3旋转。滑轮70被固定到惰轮82,使得滑轮70和惰轮绕第三轴线A3共同旋转。滑轮70通过惰轮82联接到小齿轮60并与小齿轮60一起旋转。惰轮82和滑轮70的旋转与小齿轮60的旋转相反。

如图6至图8所示,滑轮70包括与第二轴线A2间隔开并围绕第二轴线A2延伸的凸轮表面84,滑轮70构造成沿着凸轮表面84抵接延伸构件42。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线缆46构造成沿着凸轮表面84的至少一部分放置。更具体地,线缆46的端部48处的锚固件86联接到滑轮70,线缆46沿着凸轮表面84围绕滑轮70缠绕。滑轮70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使更多的线缆46沿着凸轮表面84围绕滑轮缠绕(即,收卷线缆46),并且相对于闩锁38在一个方向上移动线缆。滑轮在相反方向上的旋转使线缆46沿着凸轮表面84从滑轮周围解绕(即,放出线缆46),并且相对于闩锁38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线缆。凸轮表面84与第二轴线A2间隔开一凸轮半径R,凸轮半径R围绕第二轴线A2变化。

当接触表面56由操作者脱离时,致动器54设置于第一位置(见图6)。当接触表面56由操作者接合时,致动器54可以设置在与第一位置间隔开的第二位置(见图7)。更具体地,操作者可以在第一位置接合接触表面56并按压致动器54,导致致动器54沿着第一轴线A1平移。齿条58的平移导致小齿轮60(通过与齿条58的啮合)围绕第二轴线A2旋转。因为滑轮70被固定到小齿轮60,所以滑轮70与小齿轮60共同旋转,直到到达第二位置。

当致动器54处于第一位置时,延伸构件42抵接凸轮表面84的第一部位,凸轮半径R进一步限定为第一部位处的第一凸轮半径R1(见图6)。更具体地,当致动器54处于第一位置时,线缆46沿着凸轮表面84位于凸轮表面84的第一部位。当致动器54处于第二位置时,延伸构件42抵接凸轮表面84的第二部位,凸轮半径R进一步限定为第二部位处的第二凸轮半径R2(见图7)。更具体地,当致动器54处于第二位置时,线缆46沿着凸轮表面84位于凸轮表面84的第二部位。第二凸轮半径R2大于第一凸轮半径R1,并且便于随着致动器54从第一位置平移到第二位置而增加施加在操作者上的阻力,并且随着致动器54从第一位置平移到第二位置而相应地增加滑轮70的旋转位移。凸轮半径R从第一凸轮半径R1到第二半径的变化(即增加)改变了滑轮70与小齿轮60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具体地,小齿轮60包括与第二轴线A2间隔一小齿轮半径P的多个齿88。小齿轮半径P与第一凸轮半径R1限定了第一比率。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比率在2:1与4:1之间。小齿轮半径P与第二凸轮半径R2限定了第二比率。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比率在0.7:1与1.25:1之间。照此,第一比率高于第二比率。比率越高,小齿轮60能通过滑轮70施加在线缆46上的机械优势就越大。然而,机械优势越大,线缆46的移动越小。照此,随着操作者将致动器5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操作者经历较低的初始力来移动致动器54,该初始力增加直到第二位置。此外,因为致动器54处于运动中,所以致动器54的惯性减小了乘员感受到的力中的一些,这是有利的,因为所需的力朝着第二位置变得更大。然而,自较高比率的低初始力导致线缆46的较小移动。照此,线缆46的移动在第一位置开始缓慢,并增加直到第二位置。因此,为使闩锁38移动而在线缆46中发生的大部分移动发生在第二位置附近。第一比率与第二比率之间的差值平衡了为使致动器54平移而使操作者感受到的力与致动器54必须平移到期望的触觉轮廓的距离。

图7所示的按钮组件50是第二位置的一个示例。应当理解,第二位置可以指(除了第一位置的平移位置和旋转位置之外的)致动器54沿着第一轴线A1的任何平移位置以及小齿轮60和滑轮70围绕第二轴线A2的任何旋转位置,其中第二凸轮半径R2大于第一凸轮半径R1。图8示出了处于另一位置的按钮组件50,在此位置,致动器54几乎被完全按压。更具体地,当被完全按压时,致动器54沿着轴线平移,直到突出部68在保持狭槽66的端部处接触壳体52,充当致动器54的硬止挡。图8中的位置可以归类为第二位置。在一个示例中,图7中按钮组件50的位置与闩锁38的脱离位置相对应,而图8中的按钮组件50与解锁闩锁38(在上文描述)相对应。照此,在闩锁38处于接合位置并被锁定,且门组件20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接合接触表面56(见图6)并按压接触表面56,以将致动器54平移到图8所示的位置,从而使闩锁38解锁。然后,操作者可以从致动器54移除压力,致动器54将返回到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然后,操作者可以按压致动器54并使致动器54再次平移到图7所示的位置,以将闩锁38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比率的变化允许两次按压致动器54的感觉对于操作者来说是相似的,同时允许按钮组件50在第一次按压期间比在为使闩锁38移动到脱离位置的第二次按压期间使更多的线缆46移位来使闩锁38解锁。

尽管对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及相应的第一凸轮半径R1和第二凸轮半径R2)进行了详细讨论,但是应当理解,按钮组件5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以及超出第二位置至完全按压位置的无限位置是可用的。此外,凸轮半径R可以在这些无限位置之间变化。照此,凸轮表面84的轮廓可以在不同的构造之间变化。

因此,按钮组件50提供了几个优点。类似于电子按钮系统,按钮组件50提供了将由操作者致动的美观的机构,但是利用了与释放系统36中的闩锁38的机械连接。照此,释放系统36提供了闩锁38的稳健且一致的致动,其不易受到失去电力连续性的影响。此外,释放系统36消除了在失去电连续性的情况下用于致动闩锁38的冗余机械系统的需要,这降低了门组件的总成本。

本公开的描述在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偏离本公开一般意义的变化也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这种变化不应被视为背离了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头枕安装系统,包括这种安装系统的组件以及包括这种组件的车辆座椅
  • 包括呼吸面具和装载装置的组件,用于装载呼吸面具的方法和用于提供呼吸面具的方法
  • 包括带有透明面罩及该面罩上的控制按钮的头罩的个人防护系统
  • 包括前壳体、后壳体以及用于固定在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的电子电路板的组件
  • 用于锅炉管布置的翅片和包括这种翅片的组件
  • 用于机动车辆的机电齿条小齿轮式转向系统和用于生产这种齿条小齿轮式转向系统的方法
  • 用于转向组件的齿条和小齿轮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584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