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引流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7:50


一种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胸膜腔由两层胸膜形成,分别是包裹在外侧的壁层胸膜和包裹在内侧的脏层胸膜。壁层胸膜与胸壁贴合,脏层胸膜包裹肺部。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之间的空间形成胸膜腔。胸膜腔的正常压力值为4~8cm水柱左右。人体呼吸作用主要使用的肌肉为膈肌。当人体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增大、肺扩张;当人体呼气时,膈肌舒展、胸腔减小、肺收缩。由于肺大泡、肺气肿等原因,在人体肺部发生破裂,肺内气体进入胸膜腔之后,就会导致气胸,此时胸膜腔的体积将会增大,导致两层胸膜的距离增大,肺部被胸膜腔内的气体压缩。如果肺部被压缩超过30%会造成胸闷,被压缩超过60%则会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因此,需要外部穿刺辅助排出胸膜腔内的气体。目前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患者胸腔部位开口,将引流管穿入患者胸膜腔,引流管的另一端接入水封瓶,并且保持在水封以下。在患者吸气时,由于水封的作用,外部空气不能进入胸膜腔;在患者呼气时,胸膜腔中的气体能够通过水封并排出至外部。因此,利用水封瓶的单向导通的效果,实现了将患者胸膜腔中的气体排出的效果。

现有技术也存在一些固定引流管的手段。但是现有技术的固定装置仍然有可能会产生松脱,尤其是在患者运动的情况下,产生的拉扯可能会导致引流管运动。一种可能是管道固定的位置产生松动,另外一种可能是固定装置本身产生松动。这些都会导致引流管相对于穿刺口产生相对位移。现有技术缺乏对此种松动,或者说缺乏对相对位移的预警。引流管松脱预警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如果发生松脱需要处理人员立即对穿刺口进行处理。例如封闭穿刺口或者快速将引流管处理后重新插入穿刺口,这样能够避免患者产生气胸并发症。产生松脱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护士自身注意力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引流管插入深度检查和记录,另一方面是患者自身运动造成的。例如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生活起居由于忽视了引流管的重要性,起身活动导致引流管被意外拔出。

中国专利申请CN115154851A公开了一种胸心外科穿刺引流管固定装置,涉及胸心外科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侧设置有用于将底座固定到身体上的绑带;底座顶部一侧设置有凸台;底座顶部与凸台相对的一侧滑动设置有夹持块;夹持块与凸台之间形成引流管通过槽;夹持块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支撑板远离凸台的一侧设置有滑杆;底座顶部对应设置有多个与支撑板相适配的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弹簧;弹簧套设于滑杆外部;弹簧一端与支撑板抵接,另一端与滑槽侧壁抵接;底座远离凸台的一侧对应设置有多个与滑杆相适配的滑孔。该专利通过滑动设置的夹持块,实现对引流管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同时由于底座位于穿刺位置下方,让出了穿刺位置,便于对穿刺位置进行清理。该专利虽能够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但是该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且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均超过了正常标准,装置体积被增加至患者无法忍受的大小。患者不能长时间携带该装置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因此该装置不适合作为传统气胸治疗的耗材。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治疗气胸或固定引流管的操作过程中,其医用耗材的使用较为不便,不能解决引流管使用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通常是依靠丰富的治疗经验去解决引流管所存在的临床问题。对于缺乏实践经验或经验较少的医务人员来说,引流管固定不牢导致的滑脱是现有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带电动负压吸引的引流瓶耗材的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多数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流装置,至少包括处理单元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引流管的位置的限制部。优选地,所述限制部还设置有第一采集单元。所述第一采集单元基于配置在所述引流管上的标记的透射率采集所述引流管的光参数,并且将所述光参数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光参数和预设规则判别所述引流管的位移情况。本发明通过对引流管的位移情况的检测,给医务人员提供胸腔闭式引流管置入的提示,包括提示患者下床活动、翻身或更换衣物时引流管的滑脱以及引流管的置入深度。对于低年资的医务人员来说,本申请有利于其独立完成引流管置入操作,简化治疗流程,解决胸腔闭式引流管临床使用时所需经验较高的问题。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光参数和预设规则判别所述引流管的位移情况的步骤至少包括:基于所述光参数中反射光的强度与所述引流管管段上不同位置的透射率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引流管上的标记变化;基于所述引流管上的标记变化判断所述引流管的位移情况。本发明通过标记与光信号的配合指引,能够方便准确判断引流管的置入量和位置,并且标记和光信号组件的成本较低。对于医疗机构引流管所需的大量耗材来说,极大减小了医疗成本。此外,标记和各光信号组件(第一采集单元和第二采集单元)的体积较小,无需额外增加患者的胸部伤口就能够随引流管置入,增强了使用舒适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设规则至少包括检测限和位移限。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光参数和预设规则判别所述引流管的位移情况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光参数的变化程度大于所述检测限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所述限制部松脱并且发出第一预警信号;在所述第一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光参数的变化程度处于所述检测限内,并且所述变化程度大于所述位移限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所述引流管发生松脱性质位移,并且发出第二预警信号。本发明通过第一预警信号和第二预警信号去对引流管的滑脱进行提示,避免在引流管放置后,由于患者的皮肤缝合不严密或胸腔闭式引流管缝线结扎不牢靠,导致的引流管位移或滑脱出胸壁的情况,避免气胸的发生或加重,防止患者可能出现的纵膈移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以及休克等。本发明通过对患者引流管意外事项的及时护理、滑脱的及时发现,避免了患者有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采集单元至少包括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优选地,所述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对立设置于具有所述标记的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以采集所述引流管上不同位置的透射率下的所述光参数。本发明采用非侵入式的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通过检测引流管各段的透射率,从而实现了对引流管位移的监控。本发明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高精度侵入式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的方式,减少了使用成本更大的辅助设备的使用,减小医疗成本。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光参数至少包括反射光的强度和/或反射波段。优选地,所述第一采集单元基于配置在所述引流管上的标记采集所述引流管的光参数的步骤至少包括:所述光发射端朝向所述光接收端发出光线;所述光接收端接收经过所述引流管的所述标记透射后的反射光;所述光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所述反射光的强度和/或反射波段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现有技术采用复杂检测元件、电路来实现引流管位置的准确采集。但是,一是成本十分高昂,对于气胸这种非罕见病、非疑难杂症没有必要,二是这种情况下设备体积被增加至患者无法忍受的大小,导致穿刺口被扩大,增加感染风险。本发明通过各类光学组件进行光参数获取,从而间接获取引流管的位移情况。本方案没有增加其余的传感设备,是利用已有传感设备实现了两种效果,精简了设备组成,显著有利于降低成本,降低设备体积和重量,增强使用舒适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标记被配置为沿所述引流管延伸方向的连续刻度。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上的标记按照不同标记的位置对光线的透射率存在规律变化的方式设置。本发明通过不同透射率的膜来实现对引流管位移的监测,该膜以及标记能够在不同人体内的温湿度环境保持高精度的识别,并且其制作为引流管的体积、成本较小,便于引流管的正常使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采集单元,所述第二采集单元设置在不具有透射率变化的所述引流管上。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采集单元采集到所述光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光参数校正基于所述第一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光参数以得出的所述引流管的位移情况。上述方案的目的在于:排除引流管内积液对透射检测产生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引流管内通过的是空气,其对透射检测不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患者胸膜腔内产生积液的话,引流管中会导出积液,积液可能会引发透射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第一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错误,因此需要第二采集单元采集的本底数据作为校正。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采集单元按照第二频率进行检测。在所述第二采集单元持续检测的所述光参数为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采集单元按照第一水平的第一频率进行检测,并且在所述第一采集单元采集到所述引流管的位移情况超过位移限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本发明通过第二采集单元的数据获取,进一步关注到了引流管在胸膜腔内的位置情况与数据采集模式的选择关联性,常规手段仅关注到防止引流管从穿刺口脱出或者位移,未关注到引流管可能抵触到患者肺部的情况。本发明通过第二采集单元进行光参数稳定状态的检测,判断引流管在患者体内的所处位置,由此再结合第一采集单元进行位移限度的判断,在获取引流管位置情况的同时,进行位移限度的报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采集单元持续检测的所述光参数为稳定状态,并且所述光参数为非预设本底值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采集单元按照第二水平的第一频率进行检测,并且基于所述第二采集单元检测的所述光参数校正所述第一采集单元的所述光参数。上述情况说明引流管中存在积液,并且管道正常处于胸膜腔内。此时第一采集单元所采集的光参数受到积液影响,产生了额外的透射,由此导致处理单元出现误判。对此,本发明通过第二采集单元的本底校正避免检测出现错误的问题,提高对引流管位移监测的准确率。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所述第二采集单元的采集数据为非预设本底值或所述引流管的位移情况超过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调节所述第一采集单元的采集频率。本发明处理单元对第一采集单元的采集频率的设置,既能够减小第一采集单元对非必要数据(例如额外的冗余数据)的采集,减少处理单元的数据处理量,又能够避免对预警时机的延误。大多数带管患者是在护士非监督下进行活动的,如何快速对引流管的位移情况进行预测,是其急需解决的问题。依靠患者自身发现并且紧急处理是较难以实现的。对此,本发明通过对第一采集单元和第二采集单元的控制,加快了对危险的识别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引流装置的简化模块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引流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引流管;200:气体处理部;300:限制部;400:第一采集单元;500:第二采集单元;600: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可能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时间,期间患者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然而引流管穿入部位由于缺乏足够的固定,常常会产生引流管从穿刺部位位移或者脱出的情况,导致引流过程受到阻碍或者中断,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现有技术中,仍然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例如采用缝线缝合皮肤后缠绕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的方法固定引流管。但是该种固定方式会对患者造成极大不适,另外由于手术线存在一定的伸缩性,使得引流管仍然存在一定的运动自由度,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引流管固定状态。可见,为满足引流管的固定需求,胸腔闭式引流术对于医生操作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临床操作过程中,由于各医护人员操作水平不均衡,导致患者接受到的引流术效果存在较大的随机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固定引流管的引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检测并预警引流管位移情况的引流装置。该装置包括引流管100和气体处理部200。引流管100一端置入患者的胸膜腔内,用于抽取该腔体内的空气。引流管100的另一端接入气体处理部200。气体处理部200被配置为:仅允许胸膜腔内的气体通过该处理部排出外界,不允许外部气体进入患者体内。具体地,气体处理部200设置为水封瓶。引流管100的另一端设置在水封瓶内的液面下方。水封瓶的液面上方还设置有另外一个与外界气体连通的支管,从而实现了上述气体的单向流通。优选地,气体处理部200在患者吸气时不允许外界气体从引流管100进入患者体内,在患者呼气时允许气体从胸膜腔导出至外界。优选地,装置还包括限制部300。限制部300用于限定引流管100的位置。示例性地,限定部可以设置为贴附结构,例如能够粘在患者体表的粘贴组件。粘贴组件中间设置有一个提供引流管100穿过的孔,孔与引流管100产生摩擦关系,以使得引流管100能够被限定在粘贴组件上。粘贴组件大致可以构成片状、碗状结构,一面贴合至患者皮肤以形成固定。限制部300用于限定引流管100在患者体表的相对位置。现有治疗气胸或固定引流管的操作过程中,其医用耗材的使用较为不便,不能解决引流管使用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通常是依靠丰富的治疗经验去解决引流管所存在的临床问题。对于缺乏实践经验或经验较少的医务人员来说,引流管固定不牢导致的滑脱是现有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带电动负压吸引的引流瓶耗材的成本较高,不适应大多数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受医务人员操作经验或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传统引流管的使用存在多种可能的意外滑脱情况。其一为低年资医务人员缺乏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经验,不懂搬运患者时如何妥善固定引流管。其二为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后患者的皮肤缝合不严密或胸腔闭式引流管缝线结扎不牢靠,以及体内放置引流管与体外引流管连接处固定不牢靠。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一般采用缝线缝合皮肤后缠绕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的方法,但是应用该方法时,由于缝合时结扎不牢靠,胸腔闭式引流管易发生位移,导致胸腔闭式引流管部分或全部滑脱出胸壁。其三为患者活动时疏忽大意。在术后48小时后,由于疼痛感的减弱,患者对于引流管的护理意识随之减弱。在患者下床活动、翻身或更换衣物时,容易因疏忽大意导致牵拉胸腔闭式引流管滑脱。本发明通过对水封瓶的改进,在维持医用耗材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对引流管100的固定进行设置,并且对引流管100的位移进行实时监控,清晰记录引流管100的形变状态,从而便于医务人员采取相关补救措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本发明还通过对引流管100的检测,将引流管100与患者组织的抵触情况展示给医务人员,便于低年资医务人员快速上手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工作,解决胸腔闭式引流管临床使用时,所需操作经验要求高的问题。

优选地,限制部300还设置有第一采集单元400和处理单元600。第一采集单元400基于配置在引流管100上的标记确定引流管100的光参数,以使得处理单元600能够基于光参数和预设规则判别引流管100的位移情况并发送预警信息。优选地,第一采集单元400采集引流管100的光参数并且发送至处理单元600。优选地,处理单元600按照基于光参数变化来判断引流管100上的标记变化的方式检测引流管100的位移情况。上述预设规则是指:设定的处理单元600的判断流程。具体地,预设规则设定检测限和位移限两个参数。检测限用于判断第一采集单元400能否正常执行检测。若第一采集单元400被环境光影响,则其采集数据超出(或者不符合)检测限,则判断限制部300整体松脱。位移限用于判断第一采集单元400采集下的引流管100位移是否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换言之,位移限用于判断引流管100是否从穿刺口脱出。当第一采集单元400采集的数据超出(或者不符合)位移限时,则判断引流管100即将脱出。本发明实现了对引流管100位移情况的实时检测,并且在引流管100移出穿刺口之前给出预警信息,以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地采取措施防止引流管100脱出,防止引流管100脱出导致的患者产生气胸并发症或者影响患者气胸治疗的情况。

上述处理单元600能够是对接收的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取判断结果的集成芯片、服务器、中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任一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优选地,处理单元600还包括储存模块,能够储存处理单元600的各类数据。优选地,处理单元600的执行步骤为本发明中的对引流管100位移情况和预警的判断方法的步骤。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采集单元400被配置为能够基于光学原理采集引流管100的光参数。进一步地,第一采集单元400具备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两者对立配置在管段的外侧壁上,使得由光发射端发出的光线能够进入光接收端。光发射端例如是微型的LED灯。光接收端例如是用于采集光强度和/或反射波段的光电传感器。光接收端将接收的光反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发送至处理单元600。优选地,处理单元600与光接收端以无线的方式连接。在没有受到遮挡的情况下,光接收端应当收集到全部光发射端发生的光线。优选地,第一采集单元400位于患者体表下。优选地,第一采集单元400还能位于患者体表上。优选地,第一采集单元400被柔性材质包裹,以避免对患者体内组织的损伤。第一采集单元400不与引流管100产生连接,只是贴近。进一步地,第一采集单元400设置在引流管100具有标记的管段上,从而使得第一采集单元400能够检测该管段上不同位置的透射率下的光参数,从而获知当前管段的相对位置。上述光参数是指反射光的强度和/或反射波段。优选地,第一采集单元400与限制部300连接,从而实现对于第一采集单元400与引流管100的相对位移的监测。第一采集单元400与限制部300的连接方式例如是通过卡扣、嵌槽或磁吸等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在引流管100的置入过程中,第一采集单元400与引流管100产生相对位移。通过计算不同时间下的光参数,可以获知引流管100的移动情况。优选地,第一采集单元400基于光学采集的方式确定标记的光参数变化,从而获取能够表征引流管100位移情况的数据。

具体地,光发射端发出光线并且该光线经过引流管100管道侧壁的透射被光接收端接收。光接收端获取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和/或反射波段,并且发送至处理单元600。处理单元600基于反射光的强度与引流管100管段上不同位置的透射率的关系确定引流管100的位移情况。由于管段的不同位置的透射率不同,处理单元600通过光接收端对光参数的获取,能够获得当前第一采集单元400所处管段的光参数,从而判断出第一采集单元400所处的引流管100上的位置,以实现引流管100位移情况的实时监测。医务人员通过引流管100置入深度的实时显示,能够方便地、准确地判断引流管100的置入量和位置,显著有利于低年资的医务人员独立完成引流管100置入操作。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标记被配置为沿引流管100延伸方向的连续刻度。连续刻度以光线透射率呈规律变化的方式设置。优选地,标记上设置有不同透射率的膜,以使得标记能够随着刻度变化改变其透射率。标记按照表示引流管100长度的方式沿引流管100延伸方向设置。标记至少设置在引流管100置入患者的一端上。优选地,引流管100与末段隔开一段距离的管段也设置有标记。末段处不设置标记。末段与设置有标记的管段都是设置在引流管100置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末段与设置有标记的管段的不同之处在于,末段相较于设置有标记的管段更加靠近引流管100的端头,或者末段就是引流管100的端头位置的管段。标记具有可被人识别的图像特征,例如刻度线和数字。可被人识别的图像特征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识别应当插入患者体内的引流管100的端口以及插入的深度。标记同时还具有透射率规律变化的膜,膜贴附在标记上,使得具有标记的管段的透射率随着管段的延伸方向存在规律变化。优选地,管段上的标记按照不同标记的位置对光线的透射率存在规律变化的方式设置。该规律变化是指对光线的透射率的线性变化,能够通过线性改变膜的厚度的方式实现(但是不代表不能通过其余方式实现)。优选地,管段上的标记在某一方向上的光线的透射率呈现规律性地变大或者变小。本发明的引流管100能够是符合医疗器械要求的柔性管体,例如硅胶管等。

上述具有不同透射率的膜例如是光学薄膜、增透膜、滤光膜以及光热辐射膜中的一种。上述膜均为多层介质,通过多层介质的干涉和相干效应,调节入射光在通过或反射时产生的相位差,从而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控制。

优选地,标记能够是通过不同透射率膜的线性厚度实现随着管段延伸方向的规律变化。本发明能够通过沿管段延伸方向去线性改变膜的厚度的方式实现透射率的规律性变化。例如,标记上的膜至少具有三种不同透射率的介质。以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和第三介质分别表示三种不同透射率的介质。膜的多层介质结构能够是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和第三介质的顺序排列,或第一介质、第三介质和第二介质的顺序排列,或第二介质、第一介质和第三介质的顺序排列,或第二介质、第三介质和第一介质的顺序排列,或第三介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顺序排列,或第三介质、第二介质和第一介质的顺序排列等。由至少三种不同透射率的介质组成的多层介质结构的厚度在0.1~10000nm的范围内。通过使用的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和第三介质数量的不同,存在多种厚度选择。例如,0.1nm、20nm、30.5nm、500nm或10000nm。多层介质结构的厚度在引流管100管段延伸方向线性减小或增加,以构成存在不同透射率的引流管100。上述不同透射率的介质例如是TiO

本方案采用不同透射率的膜来实现检测,能够在不同人体内的湿度环境、温度环境下保持良好性能,并且体积能够做小,便于引流管100的安装与固定。非侵入式采集方式不会影响患者身体,也不会影响流体在管道内的正常流通。该规律变化例如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例如刻度5的位置透射率最大,刻度1的位置透射率最小。标记的位置可以人工进行预先设定,可以按照引流管100置入患者体内的推荐深度的方式设置,并且进一步设置刻度1为发送第二预警信号的位置。本方案进一步方便了操作人员在置入引流管100时的操作,通过刻度的指引,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确定置入的深度和位置,显著有利于经验较为一般的操作人员独立完成引流管100置入的操作。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采集单元400被限制部300覆盖在患者体表下。优选地,第一采集单元400处于无光环境中,在采集的光参数变化程度大于检测限的情况下,处理单元600确定限制部300整体松脱,发出第一预警信号。限制部300整体松脱导致外部光线进入,从而使得第一采集单元400监测到的光参数超出检测限。优选地,第一采集单元400还能被限制部300限制于患者体表上。在第一采集单元400处于患者体表上时,第一采集单元400表面覆盖有遮光材质或遮光涂层,从而使得第一采集单元400处于无光环境中。当限制部300发生整体松脱或滑开时,第一采集单元400的开口会出现外部光线进入,从而使得第一采集单元400监测到的光参数超出检测限。优选地,第一采集单元400采集的光参数变化处于检测限内,并且变化程度大于预设位移限时,处理单元600确定引流管100产生松脱性质的位移,发出第二预警信号。上述光参数超出检测限例如是指光接收端接收的反射光强度大于光发射端发射的光强度。由此能够确定存在自然光干扰第一采集单元400的光参数采集。即,第一采集单元400脱离患者开口处,引流管100出现滑脱。上述变化程度大于预设位移限例如是指引流管100发生朝向外界的反向位移或者引流管100朝向内部进行超过3crm的深入位移,由此判断引流管100意外脱出或意外深入患者体内,处理单元600发出第二预警信号。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装置还包括与第一采集单元400相同类型的第二采集单元500。第二采集单元500设置在不具有透射率变化的引流管100管段上,并且在第二采集单元500采集到光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基于第二采集单元500采集的光参数校正基于第一采集单元400采集的光参数得出的引流管100位移情况的结果。优选地,第二采集单元500设置在引流管100的末段。引流管100的末段没有设置标记,故而其透射率是一致且固定的,不会因为引流管100移动导致透射率变化。第二采集单元500可以与引流管100连接,因为第二采集单元500不涉及检测引流管100的位移。上述方案的目的在于:排除引流管100内积液对透射检测产生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引流管100内通过的是空气,其对透射检测不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患者胸膜腔内产生积液的话,引流管100中会导出积液,积液可能会引发透射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第一采集单元400采集的数据错误,因此需要第二采集单元500采集的本底数据作为校正。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采集单元500设置在引流管100置入患者体内的大概末段位置,从而使得第二采集单元500能够用于探测引流管100末段的结构状态。优选地,第二采集单元500按照第二频率进行检测。当检测出的光参数数据持续维持在同一个水平时,说明引流管100在患者体内处于正常的位置(即正常处于胸膜腔内),此时处理单元600被配置为:仅在第一采集单元400采集到引流管100脱出穿刺口的情况下才进行报警。上述维持在同一水平还指:因为积液导致的第二采集单元500采集参数的突变,但在一次变化后的较长一端时间内,光参数都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上,因为管子中一直存在液体。进一步地,第一采集单元400可以配置为第一频率的检测模式,以节省计算资源。优选地,当第二采集单元500按照第二频率持续检测的数据为稳定状态,并且数据为预设空白值时(没有发生超出误差的波动),说明引流管100内没有积液,仅流通空气,并且管道正常处于胸膜腔内,此时处理单元600控制第一采集单元400按照第一频率进行检测,并且只在引流管100处于预警脱出位置时向外预警。优选地,第二采集单元500按照第二频率进行检测,当持续检测的数据为稳定状态,并且数据为非预设空白值的另一种本底值时,说明引流管100中存在积液,并且管道正常处于胸膜腔内,此时处理单元600控制第一采集单元400按照第二水平的第一频率进行检测,并且检测数据受到本底值的校正。第一频率的第一水平和第二水平是指该参数的被设定的数值大小,第一水平小于第二水平,换言之在第二水平的第一频率下,第一采集单元400检测频率高于第一水平。本发明的第一采集单元400的采集频率不是不变的。第一采集单元400的采集频率以原始采集频率为起点,基于第二采集单元500的本底值和/或引流管100位移情况来增加。如此设置,既能够减小第一采集单元400对非必要数据的采集,减少处理单元600的数据处理量,又能够避免对预警时机的延误。

例如,第一采集单元400的原始采集频率为3秒/次。第一采集单元400和第二采集单元500将采集数据发送至处理单元600。在处理单元600判断第二采集单元500的采集数据为非预设本底值或引流管100位移情况超过预设值的情况下,处理单元600将第一采集单元400的采集频率增加至2.5秒/次。上述引流管100位移情况的预设值能够是±1cm。由此,随着位移次数、位移距离和非预设本底值的改变,第一采集单元400的采集频率越快,从而避免对预警时机的延误。

优选地,第二采集单元500按照第二频率进行检测,当持续检测的数据被判定为按照一定周期性规律变化时,说明引流管100接触至患者肺部,并受到肺部影响产生弯曲,此时处理单元600立即向外发送预警,请求人员处理。当第二采集单元500检测出的光参数呈现周期性规律变化时,说明引流管100抵触至患者的肺部,并且受到肺部呼吸的收缩、扩张作用产生弯曲和舒展,此时处理单元600立即向外部发送抵触预警。产生光参数变化的原因在于:管道弯曲导致光发射端与光接收端不处于平行状态,使得部分光线散失。上述周期性规律变化是指光参数变化的周期性与患者呼吸频率的关联性。

本发明进一步关注到了引流管100在胸膜腔内的位置情况与数据采集模式的选择关联性。常规手段仅关注到防止引流管从穿刺口脱出或者位移,未关注到引流管可能抵触到患者肺部的情况。现有技术采用复杂检测元件、电路来实现引流管位置的准确采集。但是,一是成本十分高昂,对于气胸这种非罕见病、非疑难杂症没有必要,二是这种情况下设备体积被增加至患者无法忍受的大小,导致穿刺口被扩大,增加感染风险。本方案在利用第二采集单元500校正第一采集单元400在存在积液下的采集数据的同时,进一步利用第二采集单元500在患者肺部抵触的情况下受到的呼吸收缩舒张的影响导致的数据周期性变化,能够定性地确认引流管100的抵触情况,从而及时地向外界发送预警。本方案没有增加其余的传感设备,是利用已有传感设备实现了两种效果,精简了设备组成,显著有利于降低成本,降低设备体积和重量,增强使用舒适性。

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发明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

相关技术
  • 一种连铸钢包无引流开浇装置及无引流开浇方法
  • 一种引流装置、引流方法以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
  • 引流管、止血引流管、测压引流管及医用引流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6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