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离子发生装置可在常温常压下,通过放电反应直接或间接地电离气体或液体,产生多种强氧化性物质,如自由基、臭氧、过氧化氢等活性物质,通过上述强氧化性物质降解污染物和杀菌等。而现有的离子发生装置结构尺寸大,与洗衣设备结合使用兼容性不高,协同去污杀菌的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离子发生装置结构紧凑。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管壳;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空间为电离气道,所述电离气道连通所述管壳,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势差,以电离所述电离气道内的气流;

供气管,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供气管外接高压电源的高压端,且所述供气管形成有与所述电离气道连通的出气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供气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供气管位于所述电离气道外。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导电电极和与所述导电电极导电连接的接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电离气道,所述接电电极用于与高压电源的低压端导电连接或接地。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电电极为电极管,所述第二电极套设于所述电极管中,所述接电电极为接电环,所述接电环环绕设置于所述电极管的外周。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管壳套设于所述电极管外。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电环位于所述电极管的轴向的首端,所述供气管从所述电极管的首端伸入所述电离气道内,所述接电环朝向所述电极管的轴向尾端的端面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管壳插入所述安装槽中。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槽的周向面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管壳的外周面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面抵接。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密封垫,所述管壳沿轴向的首端形成有与所述管壳的流道连通的管口,所述电极管从所述管口伸入所述流道内,所述密封垫密封夹设于所述管口的周围部位和所述安装槽的槽壁面之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外的出气嘴,所述出气嘴的部分伸入所述管壳中。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出气嘴包括连通所述电离气道尾端的聚气管段,所述聚气管段的过流断面面积从靠近所述电离气道到远离所述电离气道逐渐减小。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出气嘴包括连通所述聚气管段尾端的所述出气管段,所述出气管段伸入所述管壳中,所述出气管段任意位置处的过流断面的面积相等。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管壳形成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电离气道,所述流道包括稳流段和出流段,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稳流段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稳流段处,所述出流段连通所述稳流段和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气管段伸入所述出流段中。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稳流段包括直行段和汇流段,所述汇流段连通所述直行段和所述出流段,所述直行段的过流断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流段的过流断面面积,所述汇流段的过流断面面积从所述直行段向所述出流段逐渐减小。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聚气管段的周向面形成有多个限位凸筋,多个所述限位凸筋沿周向间隔布置以限定出限位空间,所述第二电极沿轴向的尾端伸入所述限位空间内且与所述限位凸筋抵接。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端盖,所述第一电极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一电极形成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首端开口,所述端盖密封封闭所述第一电极的首端开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密封圈,所述供气管位于所述电离气道中的部位的外周面形成有台阶面,所述密封圈密封夹设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端盖之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绝缘管,所述第一电极套设于所述绝缘管外,所述第二电极套设于所述绝缘管内且不与所述绝缘管接触。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具有洗涤腔的洗涤桶,所述管壳的水流能够进入所述洗涤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子发生装置,一方面供气管具有与电离气道连通的出气口为电离气道提供气流,另一方面供气管本身即为导电线并与第二电极导电连接,即供气管具有导电和供气的双重作用,使得第二电极无需单独设置额外导线外接高压电源,离子发生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整体尺寸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离子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结构的A-A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结构的B-B的结构剖视图,其中,示意性地展示了支撑件的结构;

图6为图3所示结构的C-C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结构的D处放大图,其中,示意性地展示了供气管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管壳1;流道1a;进水口1b;出水口1c;限位凸起11;管口1d;稳流段1aa;直行段1aaa;汇流段1aab;出流段1ab;第一电极2;电离气道2a;电极管21;接电环22;接线结构221;支柱222;螺孔222a;安装槽22a;限位槽22aa;首端开口2b;第二电极3;供气管4;出气口4a;台阶面4b;供气气道4c;密封垫5;出气嘴6;聚气管段61;限位凸筋611;限位空间611a;出气管段62;端盖7;装配槽7a;连接孔7aa;支撑件8;支撑空位8a;稳流区8b;密封圈90;管接头91;绝缘管9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内”、“外”、“首”、“尾”方位或位置关系为离子发生装置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例如,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二者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离子发生装置,请参见图1至图4,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管壳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以及供气管4。管壳1用于流通水液。

具体地,管壳1形成有进水口1b、出水口1c以及与进水口1b和出水口1c连通的流道1a。水流能够从进水口1b流入流道1a并从出水口1c流出流道1a。

第二电极3与第一电极2间隔设置,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的间隔空间为电离气道2a,电离气道2a连通管壳1,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形成电势差,以电离电离气道2a内的气流。示例性的,第一电极2为低压电极,第一电极2与高压电源的低压端导电连接或接地。第二电极3为高压电极,第二电极3与高压电源的高压端导电连接,高压电源的高压端可以是电压在1kv-30kv之间的高频交流电。在电离气道2a内通入气体后,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之间在高压电源的作用下放电并电离流经电离气道2a内的气体并产生高能电子、羟基、自由基、臭氧、过氧化氢等活性成分。电离后,具有上述活性成分的气体沿电离气道2a流入流道1a内与水流混合。

供气管4与第二电极3导电连接,第二电极3通过供气管4外接高压电源的高压端,且供气管4形成有与电离气道2a连通的出气口4a。也就是说,供气管4内部形成有与出气口4a连通的供气气道4c,外部气体沿供气气道4c通过出气口4a流入电离气道2a内。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供气管4位于电离气道2a外。供气管4为导体并与高压电源的高压端导电连接,供气管4的尾端与第二电极3的首端导电连接,出气口4a位于电离气道2a外并与电离气道2a的首端开口连通。也就是说,供气管4位于电离气道2a的外部,供气管4在供气的同时也作为导线为第二电极3供电。另一实施例中,供气管4的部分伸入电离气道2a内,供气管4为导体并与高压电源的高压端导电连接,供气管4伸入电离气道2a内的部位与第二电极3导电连接,且供气管4伸入电离气道2a内的部位形成有与电离气道2a连通的出气口4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装置,一方面供气管4具有与电离气道2a连通的出气口4a为电离气道2a提供气流,另一方面供气管4本身即为导电线并与第二电极3导电连接,即供气管4具有导电和供气的双重作用,使得第二电极3无需单独设置额外导线外接高压电源,离子发生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整体尺寸更小。

管壳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等导电性能差的轻质材料,例如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材质较轻,能够减少整体结构重量,同时塑料具有较高绝缘性,可避免管壳1的内部电极导电传递至管壳1上引起人员触电隐患,结构安全性更高。

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以及供气管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料,例如采用铜、铝以及其他合金材质。

供气管4与第二电极3导电连接的方式不限,例如可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卡接等。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和图6,第二电极3和供气管4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可使得供气管4与第二电极3的整体强度更好,二者导电连接的电阻小,高压电源的热阻损耗更低,离子发生装置的电离效率更高。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和图6,供气管4为空心管状结构,第二电极3为实心柱状结构,供气管4与第二电极3同轴设置,供气管4的轴向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电极3的轴向一端的端面对接,供气管4的内部形成有供气气道4c,供气气道4c远离第二电极3的轴向一端与外界气源连通,供气气道4c靠近第二电极3的一端与出气口4a连通,出气口4a形成于供气管4伸入电离气道2a内的部位的周向壁上。

出气口4a的数量不限,多个出气口4a能够增加供气气道4c的供气效率,气体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入电离气道2a内。

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包括导电电极和与导电电极导电连接的接电电极,导电电极与第二电极3间隔设置以形成电离气道2a,接电电极用于与高压电源的低压端导电连接或接地。也就是说,工作时,导电电极与第二电极3之间产生电势差,以电离位于电离气道2a内的气流。接电电极一方面与导电电极电连接,接电电极另一方面外接高压电源的低压端或接地,以实现为导电电极供电的作用。

第一电极2的结构形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和图6,导电电极为电极管21,第二电极套设于电极管21中,接电电极为接电环22,接电环22环绕设置于电极管21的外周。

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均可设置于管壳1外,也均可设置于管壳1内。一实施例中,管壳1套设于电极管21外。也就是说,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均设置于管壳1内,电极管21通过接电环22外接高压电源的低压端或直接接地。一方面,将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设置于管壳1内,能够充分利用管壳1内的空间,从而减小离子发生装置整体结构尺寸。另一方面,由于管壳1内具有流道1a,可为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起到散热效果,流道1a内流动的水流能够带走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工作时产生的额外热量,进而保证离子发生装置更可靠地工作。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和图6,接电环22位于电极管21的轴向的首端,供气管4从电极管21的首端伸入电离气道2a内,接电环22朝向电极管21的轴向尾端的端面形成有安装槽22a,管壳1插入安装槽22a中。具体地,接电环22为环形板状结构,接电环22的尾端面形成有安装槽22a,电极管21为沿轴向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供气管4穿过接电环22伸入电极管21的首端内,管壳1的首端的外周壁与接电环22的安装槽22a的内周壁配合,以使管壳1套设于安装槽22a内。如此设置,安装槽22a能包覆于管壳1的外周,可便于接电环22与高压电源的低压端导电连接或直接接地。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接电环22形成有用于外接电线的接线结构221。接线结构221能够便于接电环22与电导线的电连接。接线结构221的结构形式不限,例如可以采用接线柱或接线孔等结构。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接线结构221为接线孔,接线孔设置于所述接电环22的外周壁上。作业人员可将电导线穿设于接线孔,再利用固定螺钉穿设于接线孔内卡紧,接线方便快捷。

为保证管壳1不会轻易从安装槽22a内松脱,提高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安装槽22a与管壳1可采用卡接、焊接、胶接以及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和图6,安装槽22a的周向面形成有限位槽22aa,管壳1的外周面形成有限位凸起11,限位凸起11位于限位槽22aa内且与限位槽22aa的槽壁面抵接。也就是说,管壳1与安装槽22a采用卡接固定。与螺纹连接相比,限位凸起11设置于管壳1外周壁上,不会破坏管壳1内流道1a的密封性,同时结构简单,固定方便;与焊接和胶接相比,管壳1与第一电极2拆卸方便,便于离子发生装置的检修与更换,提高结构件的重复利用次数。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6和图7,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密封垫5,管壳1沿轴向的首端形成有与管壳1的流道1a连通的管口1d,电极管21从管口1d伸入流道1a内,密封垫5密封夹设于管口1d的周围部位和安装槽22a的槽壁面之间。也就是说,管口1d为管壳1朝向接电环22的端面开口,电极管21、第二电极3以及供气管4的尾端均能通过管口1d沿轴向套设至管壳1内,安装简便,且电极管21、第二电极3以及供气管4均与管壳1同轴布置,结构对称性好。为了保证流道1a内的密封性,安装槽22a朝向管口1d的尾端面与管口1d朝向安装槽22a的首端面夹设密封垫5。密封垫5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密封效果佳的硅胶材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套设于第一电极2外的出气嘴6,出气嘴6的部分伸入管壳1中。管壳1内具有流道1a,将出气嘴6设置于管壳1中,出气嘴6流出的气体由过流断面较小的电离气道2a进入过流断面较大的流道1a时,出气嘴6的出口处将产生湍流,气液两相在出气嘴6的出口处汇流,来自出气嘴6的气体的气压和流速均迅速降低,气体在压力快速释放和湍动能的共同作用下,将使出气嘴6的出口处产生较多的微小气泡,微小气泡有利于携带活性成分,微小气泡会在湍流和压差等的作用下破裂,破裂的气泡加剧气泡周围水液的扰动,从而提高电离后具有活性成分的气体与水液的混合效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出气嘴6包括连通电离气道2a尾端的聚气管段61,聚气管段61的过流断面面积从靠近电离气道2a到远离电离气道2a逐渐减小。具体地,出气嘴6连通电离气道2a和流道1a,电离气道2a任意位置处的过流断面面积相等,电离气道2a内的气流流经聚气管段61后,过流断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气流的流速和气压均逐渐增大,当气流从聚气管段61的尾端流入流道1a后,由于气体的流速更快,则聚气管段61的出口处产生的湍动能更大、同时气体的压力更大,气体流入流道1a的压力释放后的相对压差也更大,因此聚气管段61的出口处的气体运动更剧烈,从而产生更多的微小气泡,进一步提高水气混合效果。

出气嘴6的材质不限,例如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材质。塑料材质较轻,能够减少整体结构重量,同时塑料具有较高绝缘性,可避免管壳1的内部电极导电传递至管壳1上引起人员触电隐患,结构安全性更高。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出气嘴6包括连通聚气管段61尾端的出气管段62,出气管段62任一位置处的过流断面的面积相等,出气管段62任一位置处的过流断面面积小于聚气管段61的最小的过流断面面积。气流沿聚气管段61流入出气管段62,出气管段62的尾端连通流道1a,由于经过聚气管段61加速后的气流沿出气管段62流入流道1a,气流在出气管段62的流速相对聚气管段61更快、气流的压力也更大,因此在出气管段62的尾端出口处压力释放后的压差也更大,出气管段62的尾端出口处气体运动更剧烈,产生的微小气泡更多,具有活性成分的气流与水液混合效果更佳。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聚气管段61为周向壁为锥面的空心管状结构,锥面结构便于加工,过流断面面积变化均匀。一实施例中,出气管段62为周向壁为柱面的空心管状结构。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流道1a包括稳流段1aa和出流段1ab,第一电极2位于稳流段1aa中,进水口1b位于稳流段1aa处,出流段1ab连通稳流段1aa和出水口1c,出气管段62伸入出流段1ab中。稳流段1aa内的水流能够为工作中的第一电极2降温散热,出水口1c设置于出流段1ab,出气管段62尾端的位置靠近出水口1c在出流段1ab处进行水气混合。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稳流段1aa包括直行段1aaa和汇流段1aab,汇流段1aab连通直行段1aaa和出流段1ab,直行段1aaa的过流断面面积大于出流段1ab的过流断面面积,汇流段1aab的过流断面面积从直行段1aaa向出流段1ab逐渐减小。具体地,聚气管段61位于汇流段1aab处,出气管段62的首端部分位于汇流段1aab处,出气管段62的尾端伸入出流段1ab中,直行段1aaa任意位置处的过流断面面积相等,同样地,在出气管段62未伸入出流段1ab内的情况下,出流段1ab任意位置处的过流断面面积也相等。由于直行段1aaa内的水流流经汇流段1aab后,过流断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水流的流速将逐渐增大,当水流从汇流段1aab的流入出流段1ab后,出流段1ab相对汇流段1aab的水流流速更大,同时出气管段62的尾端伸入出流段1ab中,当水流流过出气管段62的尾端出口后,此时更快流速更大压力的气体与更快更大压力的水液在出气管段62的尾端出口处交汇,气液两相汇流形成的湍流更剧烈,气液二者释放后的相对压差更大,在更大压力释放和更剧烈的湍流共同作用下,出气管段62的尾端出口处产生的微小气泡相对更多,进一步提高水气混合效果。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汇流段1aab为周向壁为锥面的空心管状结构,锥面结构便于加工,过流断面面积变化均匀。一实施例中,直行段1aaa为周向壁为柱面的空心管状结构,和/或,出流段1ab为周向壁为柱面的空心管状结构。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离子发生装置包括支撑件8,支撑件8位于流道1a内,支撑件8的一端连接流道1a的周向面,支撑件8远离流道1a的周向面的另一端能够抵接第一电极2。支撑件8用于支撑位于流道1a内的第一电极2,支撑件8能够保证第一电极2不会与管壳1内壁发生碰撞,第一电极2能够稳固地套设于流道1a内,不易晃动和移位,整体装置的工作可靠性更高。

支撑件8与管壳1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卡接等。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支撑件8与管壳1为一体成型结构。支撑件8与管壳1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整体强度更高,支撑件8能够加强管壳1的结构强度,管壳1不易变形。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支撑件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件8沿流道1a的周向间隔布置以限定出支撑空位8a,第一电极2位于支撑空位8a内,相邻的两个支撑件8之间的区域为供水流流通的稳流区8b。一方面,支撑空位8a能够将第一电极2固定于流道1a的轴心区域,流道1a内任意位置处过流断面的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另一方面,多个支撑件8将流道1a分隔成多个稳流区8b,稳流区8b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水液在稳流区8b内的流动更平稳。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支撑件8为沿水流方向延伸的条形板状结构。支撑件8从直行段1aaa延伸至汇流段1aab,在汇流段1aab内,支撑件8远离管壳1的一端抵接于出气嘴6的聚气管段61的外周壁。在直行段1aaa内,支撑件8远离管壳1的一端能够抵接第一电极2的外周壁。

如此设置,稳流区8b沿轴向的延伸长度更长,支撑件8既能抵接出气嘴6也能抵接第一电极2,支撑性更好。于此同时,由于聚气管段61的外周壁为锥面,支撑件8抵接于聚气管段61外周壁的锥面上,抵接后能够保证出气嘴6相对管壳1不会产生沿径向发生滑动,可靠性高。

一实施例中,出气嘴6、第一电极2和管壳1同轴布置,同轴布置的对中性好,流道1a内任意位置处过流断面的空间分布更均匀。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出水口1c形成于出流段1ab沿水流流动方向的尾端面,进水口1b形成于直行段1aaa的周向壁上,支撑件8的首端位于进水口1b靠近出水口1c的一侧。也就是说,支撑件8在直行段1aaa内的延伸长度不干涉进水口1b,保证水流进水通畅。进水口1b开设于直行段1aaa的周向壁,进水口1b的管路连接布置空间更大,不会与位于轴向一端的供气管4产生干涉。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离子发生装置包括与进水口1b连通的管接头91,管接头91的过流断面面积大于出水口1c的过流断面面积。也就是说,进水口1b的过流断面面积大于出水口1c的过流断面面积。如此设置,进水口1b的进水流量将大于出水口1c的排水流量,这样可使离子发生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流道1a内始终充满水,可避免流道1a内出现真空或进气的现象,从而保证流道1a内一直都有水流能够可靠地带走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电离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避免第一电极2或第二电极3工作过热导致烧坏管壳1和出气嘴6出现短路的情况。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聚气管段61的周向面形成有多个限位凸筋611,多个限位凸筋611沿周向间隔布置以限定出限位空间611a,第二电极3沿轴向的尾端伸入限位空间611a内且与限位凸筋611抵接。限位凸筋611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够保证第二电极3的尾端不接触第一电极2出现短路的现象,保证整体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同时限位凸筋611还能加强出气嘴6的结构强度,保证聚气管段61整体结构不易变形。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第二电极3的尾端为锥面,限位凸筋611抵接第二电极3尾端的锥面,采用锥面抵接能够保证抵接后第二电极3不会沿径向发生滑动,可靠性高。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相对第一电极2同轴布置。同轴布置的对中性好,电离气道2a内任意位置处过流断面的空间分布均匀。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图6和图7,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端盖7,第一电极2形成有空腔,第二电极3位于空腔中,第一电极2形成有与空腔连通的首端开口2b,端盖7密封封闭第一电极2的首端开口2b。也就是说,第一电极2沿轴向两端均开口,电离气道2a连通第一电极2沿轴向的首端开口2b和第一电极2沿轴向的尾端开口。具体地,第一电极2的首端开口2b位于接电环22上,第二电极3和供气管4的尾端沿第一电极2的首端开口2b伸入电离气道2a内,端盖7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通气孔,端盖7通过通气孔套设于供气管4的外周壁且端盖7的尾端面抵接于接电环22的首端面,以密封封闭接电环22上的首端开口2b。

端盖7与第一电极2的密封方式包括采用密封胶粘接或设置密封结构件密封。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密封圈90,供气管4位于电离气道2a中的部位的外周面形成有台阶面4b,密封圈90密封夹设于台阶面4b和端盖7之间。台阶面4b能够将密封圈90夹紧抵接至端盖7的为尾端面,避免电离气道2a内的气流从第一电极2的首端开口2b处泄露。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接电环22远离外壳的表面形成有支柱222,支柱222内形成有用于固定离子发生装置的螺孔222a。具体地,支柱222沿远离接电环22的轴向延伸,螺孔222a形成于支柱222远离接电环22的轴向端面上。通过连接支柱222内的螺孔222a能够方便地固定离子发生装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支柱222的数量为多个,沿接电环22的周向间隔布置。如此可保证支柱222均匀分布于接电环22上,固定更平稳。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端盖7朝向管壳1的轴向端面形成有适配支柱222的装配槽7a,装配槽7a内形成有连接孔7aa,支柱222套设于装配槽7a内,连接孔7aa与螺孔222a连通。一方面,支柱222套设于装配槽7a内能够限制端盖7沿管壳1的周向转动。另一方面,端盖7包覆于支柱222,能够避免支柱222磕碰损坏,导致无法固定的情况,结构可靠性高。

端盖7的材质可以是塑料,绝缘性好,避免人员误触接电环22而导致触电。同时,接电环22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涂层,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7,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绝缘管92,第一电极2套设于绝缘管92外,第二电极3套设于绝缘管92内且不与绝缘管92接触。也就是说,绝缘管92设置于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之间,避免与高压电源高压端导电连接的第二电极3与高压电源低压端导电连接或直接接地的第一电极2直接接触,防止出现短路烧坏用电设备的安全隐患。具体地,绝缘管92沿轴向两端均开口并套设于第一电极2的电极管21的内周壁,出气嘴6的聚气管段61的首端套设于绝缘管92的外周壁,聚气管段61的轴向首端面抵接于电极管21。一实施例中,绝缘管92的材质为绝缘性好的陶瓷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子发生装置以及具有洗涤腔的洗涤桶。出水口1c的水流能够进入所述洗涤腔。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是洗衣机、洗干一体机、干衣机、蒸汽挂烫机等等。

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喷淋管和外桶,洗涤桶位于外桶内,喷淋管的出水端位于外桶的衣物投放口处,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外桶的顶侧,出水口1c与喷淋管连通。

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气泵和进水管,进水口1b与进水管连通,供气管4与气泵连通。进水管用于连通衣物处理设备的循环水路或与外界水源连通的连通进水阀或蓄水箱等。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离合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识别衣物的方法及衣物处理设备
  •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减振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减振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 一种衣物处理用试剂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 一种光等离子发生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 一种光等离子发生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486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