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移动式模块化多功能排插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移动式模块化多功能排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扩展电源接口的排插,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移动式模块化多功能排插,属于排插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自动化设备的增多,室内的用电器数量在爆发式的增加,而室内的电源接口大多都布置在墙体的表面上,数量有限,而且需要将用电器移动至墙体电源插座的附近才能有效的连接电源,十分不方便。为此,电源排插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排插就是带有多个电源接口的电路接线板,也称为插线板或插排、延长线插座。排插主要由电源线与集成多位插座的电路结合而成,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用电器,从而节省了多个墙壁插座的安装空间和线路耗材成本,扩展了用电器可利用的位置范围空间,给使用带来了便利。

现有的电源排插大多数都采用一体的固定结构设计,每个排插能够连接的用电器数量是固定的,当室内的用电器数量增多时,将面临排插上的插座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的尴尬情况,还有少数排插采用一体导电连接的方式,当某个插座连接用电器后,其相邻的插座由于受到变形应力的作用,导致接触不良等问题出现,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各种用电器的型号和设计风格迥异,其插电接头的形状不一致,导致当某一插座接上插头后,其相邻的插座位空间被占用,插头间产生空间干涉,无法再连接其它用电器等结构设计上的问题,如果通过增加排插的办法来克服上述问题,则必然会增加使用成本,还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导致线缆相互缠绕,场面混乱不整洁,而且还有可能存在线路过载等安全隐患。同时,为了保证用电器得电的便捷性,电源排插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通常都是处于连接上电待机状态,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会消耗额外的电能,环保性能下降,而且长期上电使用以及多用电器同时接通带来的高负载运行会显著增加排插的安全风险,例如发生着火燃烧,导致火灾等重大事故。现有的电源排插无法事先准确直观的得知负载的大小,也给事故的爆发埋下隐患。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移动式模块化多功能排插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排插底座与若干插座模块配合的电源排插,能够根据需要在排插底座上安装指定数量的插座模块,利用插座模块与排插底座形成的滑动连接调节相邻插座模块的间距,避免异形插头之间的空间位置干涉,利用具有显示屏部件的排插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排插的工作状态,解决了现有同类产品采用一体整块结构,无法根据需要调节插座接口的数量及位置,以及长期处于上电待机状态,环保性能下降,无法及时准确得知排插的负载情况,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发明移动式模块化多功能排插包括排插底座,排插底座上设有若干插座模块,插座模块包括模块支架,模块支架上设有若干插座单元,插座单元用于与外接插头导电连接,插座单元与排插线缆导电连接,排插线缆与外部电源连接,插座模块与排插底座形成滑动导向连接,插座模块与排插监测系统通信连接,排插底座上还设有显示屏部件,显示屏部件与排插监测系统电连接,排插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插座模块的工作状态参数,显示屏部件用于显示排插监测系统监测得到的插座模块的工作状态参数。

进一步,本方案的排插底座是截面呈工字形的条状结构,排插底座包括底座板、中立板、安装梁板,底座板与安装梁板间连设有中立板,安装梁板与底座板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布置在中立板的两侧的直导轨槽,直导轨槽沿中立板对称平行设置,直导轨槽的槽口的两侧长边沿处设有朝向槽口内突出的槽口内檐边。

更进一步,本方案的模块支架包括截面呈门字形的架板结构,架板结构的底部开口的两侧边与支架底板连接,位于架板结构的底部开口的侧边的内侧的支架底板的一端上设有立檐边,立檐边与上方的销条板连接,嵌入直导轨槽的销条板与设在直导轨槽内的长条状的电极板滑动导电连接,电极板的一端与排插线缆导电连接,位于架板结构的底部开口的侧边的外侧的支架底板的另一端上设有插座单元,插座单元与对应的销条板电连接。

再进一步,本方案的支架底板的另一端上设有倾斜的插座面板,插座面板上设有二孔插口、三孔插口、USB插口,三孔插口包括接地线插孔、零线插孔、火线插孔,二孔插口的零线插孔与火线插孔沿接地线插孔对称布置,USB插口设在三孔插口的接地线插孔、零线插孔、火线插孔间。

再进一步,本方案的架板结构的一侧面或两侧面上开设有定位销孔,定位销孔内设有定位销钉,旋入拧紧的定位销钉与安装梁板相对的一侧端接触顶紧定位。

更进一步,本方案的安装梁板的顶部开设有显示屏安装槽,显示屏安装槽的顶部开口的两侧长边沿处设有朝向槽口内突出的槽口卡边,槽口卡边将显示屏部件的显示屏卡设在显示屏安装槽内。

再进一步,本方案的排插底座的一端端头上设有主端盖,主端盖包括底座端盖甲、中立端盖甲、安装梁端盖甲,底座端盖甲与安装梁端盖甲间连设有中立端盖甲,底座端盖甲、中立端盖甲、安装梁端盖甲连成一体连通的工字形的端盖结构,底座端盖甲盖设在底座板的一端端头上,中立端盖甲盖设在中立板的一端端头上,安装梁端盖甲盖设在安装梁板的一端端头上,主端盖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安装梁端盖甲的外侧面上的若干控制按钮和/或控制旋钮电控连接。

又进一步,本方案的安装梁端盖甲的外侧面上设有电源开关按钮、显示开关按钮、显示界面切换旋钮,电源开关按钮用于控制排插电源的启闭状态,显示开关按钮用于控制显示屏部件的启闭状态,显示界面切换旋钮用于切换显示屏部件的显示屏上显示的主页面信息。

又进一步,本方案的排插底座的另一端端头上设有辅端盖,辅端盖包括底座端盖乙、中立端盖乙、安装梁端盖乙,底座端盖乙与安装梁端盖乙间连设有中立端盖乙,底座端盖乙、中立端盖乙、安装梁端盖乙连成一体连通的工字形的端盖结构,底座端盖乙盖设在底座板的另一端端头上,中立端盖乙盖设在中立板的另一端端头上,安装梁端盖乙盖设在安装梁板的另一端端头上。

进一步,本方案的排插监测系统包括设在排插底座上的监测端、设在插座模块上的模块端,监测端包括单片机、存储器、显示控制电路、时钟控制电路、监测端近场通信接口,单片机用于处理模块端上传的参数,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显示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显示屏部件,时钟控制电路用于根据预设的时间参数控制插座单元的启闭状态,监测端近场通信接口用于识别、连接模块端,模块端包括电压变送器、电流变送器、模块端近场通信接口,电压变送器用于检测插座单元的电压信号,电流变送器用于检测插座单元的电流信号,模块端近场通信接口用于与监测端连接通信。

本发明移动式模块化多功能排插采用排插底座与若干插座模块配合的电源排插,能够根据需要在排插底座上安装指定数量的插座模块,利用插座模块与排插底座形成的滑动连接调节相邻插座模块的间距,避免异形插头之间的空间位置干涉,从而克服了现有同类产品采用一体整块结构,无法根据需要调节插座接口的数量及位置,导致相邻的插头相互影响,存在空间位置干涉的问题。利用具有显示屏部件的排插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排插的工作状态,使用者能够控制以及实时准确掌握排插的工作状态,解决了现有同类产品长期处于上电待机状态,环保性能下降,使用者无法及时准确得知排插的负载情况,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本方案相比现有同类产品具有能够灵活调节插座接口的数量以及位置,自动控制、监测排插的工作状态,安全、环保、节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式模块化多功能排插的示意图。

图2是排插底座的示意图。

图3是排插底座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排插底座的一端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插座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插座模块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插座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插座模块的左视示意图。

图9是电极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11是主端盖的示意图。

图12是辅端盖的示意图。

图13是排插监测系统的原理图。

其中,

100是排插底座,110是底座板,120是中立板,130是安装梁板,131是直导轨槽,132是槽口内檐边,133是显示屏安装槽,134是槽口卡边,

200是插座模块,210是模块支架,211是架板结构,220是支架底板,221是立檐边,222是销条板,230是插座单元,231是插座面板,232是二孔插口,233是三孔插口,234是USB插口,

300是显示屏部件,

400是电极板,

500是主端盖,510是底座端盖甲,520是中立端盖甲,530是安装梁端盖甲,531是控制按钮和/或控制旋钮,

600是辅端盖,610是底座端盖乙、620是中立端盖乙、630是安装梁端盖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具体说明。

如图1、2、5、9、10所示,本发明移动式模块化多功能排插包括排插底座100,排插底座100上设有若干插座模块200,插座模块200包括模块支架210,模块支架210上设有若干插座单元230,插座单元230用于与外接插头导电连接,插座单元230与排插线缆导电连接,排插线缆与外部电源连接,插座模块200与排插底座100形成滑动导向连接,插座模块200与排插监测系统通信连接,排插底座100上还设有显示屏部件300,显示屏部件300与排插监测系统电连接,排插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插座模块200的工作状态参数,显示屏部件300用于显示排插监测系统监测得到的插座模块200的工作状态参数。

上述方案采用排插底座100与若干插座模块200配合的电源排插,能够根据需要在排插底座上安装指定数量的插座模块200,插座模块200间相互独立,避免导电结构上的牵连,解决了现有同类产品采用一体整块结构,无法根据需要增加插座接口的数量,从而增加排插的数量,导致使用成本上升,占用空间增加,线缆相互缠绕,场面混乱不整洁,以及相邻插座间的导电结构相互牵连,导致接通的插座的导电结构发生形变,影响与其牵连的其它插座的导电结构正常使用等问题。利用插座模块200与排插底座100形成的滑动连接调节相邻插座模块200的间距,在保证稳定导通的前提下,根据接入插头的实际情况调节相邻插座模块200的间距,避免异形插头之间的空间位置干涉,从而克服了现有同类产品采用一体整块结构,无法根据需要调节插座接口的位置,导致相邻的插头相互影响,存在空间位置干涉的问题。还利用具有显示屏部件300的排插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排插的工作状态,使用者能够控制以及实时准确掌握排插的工作状态,解决了现有同类产品长期处于上电待机状态,环保性能下降,使用者无法及时准确得知排插的负载情况,可能存在线路过载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本方案相比现有同类产品具有能够灵活调节插座接口的数量以及位置,自动控制、监测排插的工作状态,安全、环保、节能等特点。

为了实现排插底座100的功能,便于实现插座模块200与排插底座100形成的滑动连接,本方案公开了具体的结构设置。如图2、3、4所示,本方案的排插底座100是截面呈工字形的条状结构,排插底座100包括底座板110、中立板120、安装梁板130,底座板110与安装梁板130间连设有中立板120,安装梁板130与底座板110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布置在中立板120两侧的直导轨槽131,直导轨槽131沿中立板120对称平行设置,直导轨槽131的槽口的两侧长边沿处设有朝向槽口内突出的槽口内檐边132。工字形条状的排插底座100及其直导轨槽131为插座模块200的滑动连接提供了结构前提,其中,工字形的条状结构提供了稳定的滑动基础,而直导轨槽131与槽口内檐边132形成的卡口结构为滑动的稳定性提供了条件。

基于以上方案,为了配合实现滑动连接,本方案公开了插座模块200的具体结构。如图5、6、7、8、9所示,本方案的模块支架210包括截面呈门字形的架板结构211,架板结构211的底部开口的两侧边与支架底板220连接,位于架板结构211的底部开口的侧边的内侧的支架底板220的一端上设有立檐边221,立檐边221与上方的销条板222连接,嵌入直导轨槽131的销条板222与设在直导轨槽131内的长条状的电极板400滑动导电连接,电极板400的一端与排插线缆导电连接,位于架板结构211的底部开口的侧边的外侧的支架底板220的另一端上设有插座单元230,插座单元230与对应的销条板222电连接。门字形的架板结构211便于模块支架210跨接在排插底座100上,而销条板222与直导轨槽131形成的导向滑动连接实现了滑动调节位置的功能,同时设在直导轨槽131内的电极板400与销条板222间处于实时导通的状态,从而保证了稳定的导通状态,架板结构211两端的支架底板220上均可以设置插座单元230,从而便于扩展插座单元230的数量,插座单元230与对应的销条板222导电连接,从而保证每个插座单元230都能够通过电极板400得电导通。

为了实现插座单元230的功能,满足便于插拔的要求,本方案公开了具体的结构设置。如图1、7、8所示,本方案的支架底板220的另一端上设有倾斜的插座面板231,插座面板231上设有二孔插口232、三孔插口233、USB插口234,三孔插口233包括接地线插孔、零线插孔、火线插孔,二孔插口232的零线插孔与火线插孔沿接地线插孔对称布置,USB插口234设在三孔插口233的接地线插孔、零线插孔、火线插孔间。二孔插口232的零线插孔与火线插孔沿三孔插口233的接地线插孔对称布置,这样就能够节约面板的空间占用,相比现有的常规设计具有更小的插座面板面积,同样,将USB插口234设在三孔插口233的三个插孔的中间也提高了面板面积的使用效率,这种布置方式能够在保证插座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小插座面板的面积,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为了在调节好位置后保证插座单元230不会轻易的滑动移位,本方案还公开了定位的方式。具体是,本方案的架板结构211的一侧面或两侧面上开设有定位销孔,定位销孔内设有定位销钉,旋入拧紧的定位销钉与安装梁板130相对的一侧端接触顶紧定位。附图并没有显示定位销孔及定位销钉,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公开的内容结合本领域的普通知识能够毫无疑问的得知开设定位销孔的具体位置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因此,定位销孔及定位销钉的引入能够固定插座模块200与排插底座100的位置关系,满足暂时定位的要求,避免插座模块200在排插底座100上随机滑动,影响使用。

为了实现显示屏部件300的功能,便于使用者观察显示屏,保证显示屏安装的稳定性,本方案公开了具体的安装结构。如图1、2、3、4所示,本方案的安装梁板130的顶部开设有显示屏安装槽133,显示屏安装槽133的顶部开口的两侧长边沿处设有朝向槽口内突出的槽口卡边134,槽口卡边134将显示屏部件300的显示屏卡设在显示屏安装槽133内。将显示屏部件300的显示屏设置在排插底座100的正面,并且采用显示屏安装槽133配合槽口卡边134将显示屏卡设定位,保证了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各部件组装的稳定性,满足使用者控制排插的要求,本方案公开了端盖部件。如图1、11所示,本方案的排插底座100的一端端头上设有主端盖500,主端盖500包括底座端盖甲510、中立端盖甲520、安装梁端盖甲530,底座端盖甲510与安装梁端盖甲530间连设有中立端盖甲520,底座端盖甲510、中立端盖甲520、安装梁端盖甲530连成一体连通的工字形的端盖结构,底座端盖甲510盖设在底座板110的一端端头上,中立端盖甲520盖设在中立板120的一端端头上,安装梁端盖甲530盖设在安装梁板130的一端端头上,主端盖500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安装梁端盖甲530的外侧面上的若干控制按钮和/或控制旋钮531电控连接。主端盖500能够封堵排插底座100的一端,避免插座模块200滑出轨道,也阻止显示屏向外滑动,同时,在安装梁端盖甲530的外侧面上设置控制按钮和/或控制旋钮531,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控制操作要求,便于使用排插。

基于以上方案,为了满足使用者控制排插的要求,本方案公开了具体的按钮、旋钮设置。如图11所示,本方案的安装梁端盖甲530的外侧面上设有电源开关按钮、显示开关按钮、显示界面切换旋钮,电源开关按钮用于控制排插电源的启闭状态,显示开关按钮用于控制显示屏部件300的启闭状态,显示界面切换旋钮用于切换显示屏部件300的显示屏上显示的主页面信息。使用者通过触发电源开关按钮开启排插,使用者通过触发显示开关按钮开启显示屏,使用者通过调节显示界面切换旋钮切换显示屏显示的信息。

同样,为了配合主端盖500加强各部件组装的稳定性,满足使用者控制排插的要求,本方案还公开了辅端盖600。如图1、12所示,本方案的排插底座100的另一端端头上设有辅端盖600,辅端盖600包括底座端盖乙610、中立端盖乙620、安装梁端盖乙630,底座端盖乙610与安装梁端盖乙630间连设有中立端盖乙620,底座端盖乙610、中立端盖乙620、安装梁端盖乙630连成一体连通的工字形的端盖结构,底座端盖乙610盖设在底座板110的另一端端头上,中立端盖乙620盖设在中立板120的另一端端头上,安装梁端盖乙630盖设在安装梁板130的另一端端头上。辅端盖600能够封堵排插底座100的另一端,避免插座模块200滑出轨道,也阻止显示屏向外滑动。

为了实现排插监测系统的功能,满足实时监测排插负载,定时开关排插的插座单元230的要求,本方案公开了具体的系统设置。如图13所示,本方案的排插监测系统包括设在排插底座100上的监测端、设在插座模块200上的模块端,监测端包括单片机、存储器、显示控制电路、时钟控制电路、监测端近场通信接口,单片机用于处理模块端上传的参数,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显示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显示屏部件300,时钟控制电路用于根据预设的时间参数控制插座单元230的启闭状态,监测端近场通信接口用于识别、连接模块端,模块端包括电压变送器、电流变送器、模块端近场通信接口,电压变送器用于检测插座单元230的电压信号,电流变送器用于检测插座单元230的电流信号,模块端近场通信接口用于与监测端连接通信。

上述方案的监测功能主要通过以下过程实现。排插连通外部电源,监测端上电启动,使用者将预定数量的插座模块200放到排插底座100上,插座模块200接通电源,监测端近场通信接口与模块端近场通信接口形成近场通信连接,监测端识别模块端得到插座单元230的接入数量以及各插座单元230的设备编号,存入存储器,时钟控制电路根据预设的控制参数开启或关闭对应的插座单元230,电压变送器、电流变送器实时上传电压参数、电流参数至监测端,单片机根据收到的电压参数、电流参数计算模块端的实时负载,将对应的电压参数、电流参数、负载数据通过显示控制电路传送至显示屏部件300显示,使用者根据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判断排插的工作状态。因此,本方案满足了使用者监控每一个插座单元230的技术要求,通过控制插座单元230的工作时间段,实时监测插座单元230的工作负载来确保排插使用的安全性,节约电能,提高了排插的使用效率,改善了排插的适用性,实现了灵活调节插座接口的数量以及位置,自动控制、监测排插的工作状态,安全、环保、节能等技术效果。

本方案公开的结构、机构、零部件、系统、模块等除有特别说明外,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通用、惯用的方案实现。本方案移动式模块化多功能排插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简单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便于布线的模块化插排
  •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插排
  •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排插
技术分类

0612011650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