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贴身尿袋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贴身尿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贴身尿袋。

背景技术

尿袋是用于收集和储存人体尿液的常用医疗器械。通常由防漏材料制成,具有可靠的密封性能,以防止尿液泄漏。

现有的尿袋在患者移动时的固定方式并不一致,目前采用的方式包括将尿袋本体或尿袋的导尿管与患者病服进行固定,因此尿袋容易在患者移动时与患者或环境中的不同物体发生碰撞,进而存在尿袋破损的风险,且尿袋固定在患者衣物的外部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因此设计一种贴身尿袋,其能够直接与患者的肢体进行绑定,并能够在绑缚尿袋的肢体受到撞击时防止因为尿袋破损造成尿液泄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尿袋,包括袋体与输尿管,其中:袋体上设置有多条隔断带,所述隔断带将所述袋体分割成至少一个储尿腔与多个释压区域,每个所述释压区域包括多个气囊,相邻的所述气囊被所述隔断带分开;所述气囊向内挤压,突破隔断带并与其他所述气囊或所述储尿腔连通,以使所述气囊受压均衡;所述储尿腔向内挤压,先突破隔断带并连通储尿腔与气囊,以使储尿腔受压均衡;输尿管包括输入管与输出管,输入管与输出管都与储尿腔连通,输入管的另一端能够伸入患者尿道,输出管的另一端从患者裤管底端伸出。

进一步,与所述储尿腔直接相邻的气囊数量与所述释压区域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气囊至多与两个气囊相邻,每条隔断带两侧的空间相互独立,所述储尿腔向内挤压时,能够向外依次突破多条隔断带并释压,释压过程中,袋体处于患者与挤压面之间并为患者提供缓冲,袋体接触且受表面挤压时产生的冲击转换成袋体向内挤压突破隔断带的动能。

进一步,所述袋体上连接有若干条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环绕在患者腿部以定位所述袋体,所述第一固定带绕接在患者的大腿部,或者,所述第一固定带绕接在患者的小腿部。

进一步,所述输入管设置有阀一,进入输入管的尿液能够穿过所述阀一进入所述储尿腔,储尿腔内的尿液无法通过所述阀一进入所述输入管。

进一步,所述输出管设置有阀二,所述阀二能够开闭,所述阀二打开时尿液能够通过输出管流出储尿腔,所述阀二关闭时尿液不能离开所述袋体。

进一步,所述袋体贴近患者的一侧设有透气层,以便在与患者皮肤接触时起到较好的透气效果,防止袋体长时间直接挤压患者皮肤并形成压疮。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制作材料为棉纺织物或麻纺织物或丝织物,因此在具备良好透气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亲肤属性,有利于患者的长期佩戴。

进一步,所述贴身尿袋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能够与输尿管套接相连的约束管。

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能够环绕在患者腿部以定位约束管,所述约束管与所述第二固定带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设置有至少两根所述约束管,且两根所述约束管互不相连。

进一步,所述输入管贯穿并套接于两根所述约束管,所述约束管的内径不大于所述输入管的外径,所述输入管包括位于两根约束管之间的调节段。

进一步,所述调节段的两端同时向着远离约束管的方向移动,能够缩短袋体与输入管另一端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调节段的两端同时向着靠近约束管的方向移动,能够增加袋体与输入管另一端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调节段的其中一端向着远离约束管的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段的另一端向着靠近约束管的方向移动,能够改变第二固定带与患者尿道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内具有限位空间,所述调节段始终在所述限位空间内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储尿腔的周围设置有若干个释压区域,每个释压区域包括多条相邻的气囊,袋体通过第一固定带被定位于患者腿部,当患者跌倒或碰到环境中的各种表面时,与碰撞表面接触的储尿腔或气囊会受挤压并向内增压,此时增大的压强会首先冲破储尿腔或气囊边缘的隔断带并使得储尿腔与气囊或在气囊之间连通形成新的空腔,进而同时起到缓冲与减压的效果,既能够防止储尿腔在高压下爆裂,也能够降低冲击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因此本发明在使用安全性方面相较常规尿袋具有显著的进步与突出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的尿袋贴身佩戴,袋体上延伸出的输入管与患者尿道连通,袋体上延伸出的输出管从患者裤管的底端伸出,输出管上设置有阀二,当需要倾泻储尿腔内的尿液时,仅需打开阀二即可,使用过程中无需将袋体与患者分离,更不会将袋体暴露在外部,从而不会在使用时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具有优良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远离患者的一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贴近患者的一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11、隔断带;12、储尿腔;13、释压区域;131、气囊;14、第一固定带;15、透气层;2、输尿管;21、输入管;211、阀一;22、输出管;221、阀二;23、调节段;3、固定结构;31、约束管;32、第二固定带;33、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贴身尿袋,如图1-5所示,包括:袋体1与输尿管2,其中:袋体1上设置有多条隔断带11,隔断带11将袋体1分割成至少一个储尿腔12与多个释压区域13,每个释压区域13包括多个气囊131,相邻的气囊131被隔断带11分开;气囊131向内挤压,突破隔断带11并与其他气囊131或储尿腔12连通,以使气囊131受压均衡;储尿腔12向内挤压,先突破隔断带11并连通储尿腔12与气囊131,以使储尿腔12受压均衡;输尿管2包括输入管21与输出管22,输入管21与输出管22都与储尿腔12连通,输入管21的另一端能够伸入患者尿道,输出管22的另一端从患者裤管底端伸出,患者行走或做出各种动作时都不会受到袋体1或输尿管2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与储尿腔12直接相邻的气囊131数量与释压区域13的数量相同,即每个释压区域13中都只有一个气囊131与储尿腔12直接相邻;每个气囊131至多与两个气囊131相邻,气囊131整体呈条状或片状,多个气囊131并排的连接成释压区域13且相邻的气囊131之间通过隔断带11分离,每条隔断带11两侧的空间相互独立。储尿腔12向内挤压时,能够向外依次突破多条隔断带11并释压,释压过程中,袋体1处于患者与挤压面之间并为患者提供缓冲,袋体1接触且受表面挤压时产生的冲击转换成袋体1向内挤压突破隔断带11的动能,每当隔断带11被突破时尿液在储尿腔12与新的气囊131连通形成的空腔内振荡时都能够吸收部分剩余动能,因此在隔断带11被突破的过程中动能不断降低,从而能够极大程度上避免尿袋的破裂。若直接接受撞击的部位是处在边缘位置的气囊131,则气囊131内的压强则会依次冲开最接近的隔断带11,动能最终被多个空腔内的振动或隔断带11的破坏消耗掉,即使动能未被多个空腔内的振动或隔断带11的破坏消耗掉,当气囊131与储尿腔12连通后大量的尿液也能够继续吸收剩余的动能,最终大幅降低冲击对患者与尿袋造成的损伤。定义每条隔断带11接触气囊131与气囊131或气囊131与储尿腔12的两端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为隔断带11的宽度,从储尿腔12内部指向释压区域13最远离储尿腔12的气囊131的方向为突破方向;储尿腔12受到外部冲击并向内挤压时受冲击处的液体突然运动,但处于储尿腔12其他区域的液体静止,因此受冲击而运动的液体撞击在相对静止的液体上并形成水锤,进而使得储尿腔12边缘的隔断带11被突破,随着储尿腔12内的尿液与其他流体突破隔断带11并不断消耗能量,后续突破隔断带11所需的能量递减,因此在突破方向上,隔断带11的宽度依次减小,该设置不仅能够提升储尿腔12在袋体1上的总体积占比,同时也降低了袋体1的生产与制造成本。更具体的,隔断带11具体由袋体1的两侧壁压接而成,或者,袋体1两侧壁之间设置有条状胶印,胶印粘接两侧的袋体1以形成隔断带1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袋体1上连接有若干条第一固定带14,第一固定带14环绕在患者腿部以定位袋体1,第一固定带14绕接在患者的大腿部,或者,第一固定带14绕接在患者的小腿部。第一固定带14两端扣接,第一固定带14在患者腿部的围绕周长为100mm-450mm,第一固定带14两端固定时的重叠长度不小于50mm,以使得第一固定带14能够适配最大腿围大于40cm的患者,当患者腿围小于40cm时,提升两段第一固定带14的重叠长度即可缩小第一固定带14的围绕周长。储尿腔12的容积不小于600ml,且储尿腔12满载时袋体1能够通过1000mm跌落测试,袋体1在使用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防止储尿腔12在高压下爆裂,也能够降低冲击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输入管21设置有阀一211,进入输入管21的尿液能且仅能通过阀一211进入储尿腔12,储尿腔12内的尿液无法在储尿腔12内尿液爆满或尿液受到冲击时通过阀一211进入输入管21,阀一211具体为单向阀。阀一211串连在输入管21上。输出管22设置有阀二221,阀二221能够开闭,阀二221打开时尿液能够通过输出管22流出储尿腔12,阀二221关闭时尿液不能离开袋体1。阀二221具体为手动开闭的阀体,尿袋内液体压力激增时尿液也无法通过阀二221离开储尿腔12,如果尿袋受到冲击时能够通过阀二221将尿液释放,那么患者受冲击部分无法得到储尿腔12的支撑,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因此阀二221必须手动开闭的设置有利于将尿液锁闭在储尿腔12内,并结合释压区域13的设置大幅提高贴身尿袋对患者的保护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袋体1贴近患者的一侧设有透气层15,以便在与患者皮肤接触时起到较好的透气效果,防止袋体1长时间直接挤压患者皮肤并形成压疮。第一固定带14的制作材料为棉纺织物或麻纺织物或丝织物或亲肤硅胶,因此在具备良好透气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亲肤属性,有利于患者的长期佩戴。第一固定带14的表面还设置有若干处防滑纹,防滑纹在第一固定带14的表面均匀分布,具体的,防滑纹呈波浪形或波点形且阵列的分布在第一固定带14上,以防止第一固定带14在患者腿部滑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贴身尿袋还包括固定结构3,固定结构3包括能够与输尿管2套接相连的约束管31。固定结构3包括第二固定带32,第二固定带32能够环绕在患者腿部以定位约束管31,约束管31与第二固定带32相连,第二固定带32上设置有至少两根约束管31,且两根约束管31互不相连。第二固定带32的制作材料与第一固定带14的制作材料相同,且第二固定材料上也设置有防滑纹,第二固定带32的环绕维度大于第一固定带14的环绕维度,且第二固定带32的环绕维度为100mm-600mm,以使第二固定带32能够更好的固定在患者的大腿或小腿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输尿管2贯穿并套接于两根约束管31,约束管31的内径不大于输尿管2的外径,输尿管2包括位于两根约束管31之间的调节段23,输尿管2沿一既定的伸入路径从一根约束管31中伸出并伸入另一根约束管31后,输尿管2位于伸入路径上并处在两根约束管31之间的部分即为调节段23。当固定结构3与输入管21连接,改变调节段23的长度能够调节袋体1的底端与患者尿道口之间的距离;当固定结构3与输出管22连接,改变调节段23的长度能够调节袋体1的底端与阀二221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穿过不同固定结构3的输尿管2上的调节段23的长度,能够灵活的改变袋体1在不同体型患者的腿部的固定位置,从而提高贴身尿袋在使用方面对不同年龄或体型的患者的兼容性,并能够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优化患者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具体的,当固定结构3与输入管21连接时,输入管21的调节段23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着远离约束管31的方向移动,能够缩短袋体1与输入管21伸入尿道的一端的距离,从而拉近患者尿道口与袋体1之间的距离,以便将袋体1在患者腿部的固定位置向着患者大腿根部移动;输入管21的调节段23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着靠近约束管31的方向移动,能够增加袋体1与输入管21伸入尿道的一端的距离,从而缩短患者尿道口与袋体1之间的距离,以便将袋体1在患者腿部的固定位置向着患者脚部移动。当固定结构3与输出管22连接,输出管22的调节段23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着远离约束管31的方向移动,能够缩短袋体1与输出管22伸出患者裤腿一端的距离,从而拉近袋体1与患者裤腿的距离,以便将袋体1在患者腿部的位置向着患者脚部移动,输出管22的调节段23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着靠近约束管31的方向移动,能够增加袋体1与输出管22伸出患者裤腿一端的距离,从而缩短袋体1与患者裤腿的距离,以便将袋体1在患者腿部的位置向着患者大腿根部移动。每个贴身袋体1的输入管21上都连接有一个固定结构3,从而防止输入管21在袋体1下坠时从患者体内抽出,输出管22上的固定结构3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保留或拆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调节段23的其中一端向着远离约束管31的方向移动,调节段23的另一端向着靠近约束管31的方向移动,能够改变第二固定带32与袋体1之间的距离,约束管31内也阵列设有防滑凸起或防滑纹,防滑凸起或防滑纹是硅胶材质并能够在输尿管2伸入约束管31后挤压输尿管2的外壁,以使得输尿管2与约束管31之间的摩擦力大幅提升,防止袋体1位置患者运动时发生位移,进而增强使用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固定带32上设置有限位件33,限位件33内具有限位空间,调节段23无论处于拉长或缩短过程中都始终在限位空间内运动,不会脱离限位空间并接触患者肌肤,从而能够防止调节袋体1位置时使患者不适。

技术分类

0612011657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