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成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是菊科红花属植物,具有活血化瘀、解郁抗抑郁、抗炎镇痛、调经活络、改善消化等功效。红花含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另含有挥发油、植物甾醇、多糖、氨基酸、脂肪酸、脂肪油等。挥发油主成分为炔类混合物,红花多糖由β-键连接的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组成。

现有技术中对红花中成分的鉴定大都采用有机溶剂对红花进行提取,然后进行鉴定,此方法仅适用于鉴定红花中的脂溶性成分,而水溶性成分无法得到有效检测,且提取成分中含有有机溶剂残留。如《中国药典》中收录的红花的鉴定方法为:取红花粉末0.5g,加80%丙酮溶液5mL,密塞,振摇15min,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红花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7:2:3: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此外,专利公开号为CN103940929A的专利文本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液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丹参和红花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红花药材的鉴别方法为:取所述的注射液5ml,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酸乙酯1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红花对照药材0.5g,加水25mL,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酸乙酯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10:0.5:0.5的三氯甲烷-丙酮-98%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此方法虽然是采用水为提取溶剂,但是其是对注射液进行鉴别,而并非是红花药材。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红花水煮后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采用水为提取溶剂,对红花中的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然后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花水煮后无法进行有效检测的技术问题,适用于含有红花的复方制剂的检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制备:取红花加水,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滤液中加入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合并后挥干,得到残渣,残渣中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得供试品溶液;

S2、药材对照溶液制备:取红花对照药材加水,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滤液中加入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合并后挥干,得到残渣,残渣中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得药材对照溶液;

S3、薄层色谱法鉴别:分别吸取步骤S1制得的供试品溶液和步骤S2制得的药材对照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置于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下检视,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红花和水的质量比为1:20-8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回流提取温度为80-100℃,回流提取时间为1-3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过滤后,滤液冷却至室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有机溶剂为乙醚,有机溶剂用量为滤液体积的0.2-5倍,提取方式为振摇提取,提取次数为1-5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红花质量的1-6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的挥干还可以替换为蒸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供试品溶液和药材对照溶液的吸取量为10-30μ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硅胶薄层板为高效硅胶G薄层板或高效硅胶GF254薄层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展开剂为环己烷、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的,所述展开剂中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2-6:1: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紫外光灯的波长为245nm或365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本发明提供的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能够对红花煎煮液进行有效检测,适用于含有红花的复方制剂;

(2)本发明提供的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避免了展开过程中多种溶剂前沿的出现,确保展开过程中的斑点圆整,提高鉴别的准确性;

(3)本发明提供的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在薄层色谱试验时无需加入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

(4)本发明提供的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快速、准确,重现性良好,为含有红花成分的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检视图;

图2为实施例2的检视图;

图3为实施例3的检视图;

图4为对比例1的检视图;

图5为对比例2的检视图;

图6为对比例3的检视图;

图7为对比例4的检视图;

图中,1为药材对照溶液的色谱带,2为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制于以下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一种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

所述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制备:取红花0.5g加10g水,80℃下加热回流提取3h,趁热过滤,滤液放冷后,用乙醚振摇提取1次,乙醚用量为滤液体积的0.2倍,提取液合并后挥干,得到残渣,残渣中加入0.5g无水乙醇溶解,得供试品溶液;

S2、药材对照溶液制备:取红花对照药材0.5g加10g水,80℃下加热回流提取3h,趁热过滤,滤液放冷后,用乙醚振摇提取1次,乙醚用量为滤液体积的0.2倍,提取液合并后挥干,得到残渣,残渣中加入0.5g无水乙醇溶解,得药材对照溶液;

S3、薄层色谱法试验(通则0502):分别吸取10μL步骤S1制得的供试品溶液和步骤S2制得的药材对照溶液,点样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薄层板上,并置于环己烷、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按照质量比为2:1:1组成的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置于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即可。

实施例2、一种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

所述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制备:取红花0.5g加37.5g水,100℃下加热回流提取1h,趁热过滤,滤液放冷后,用乙醚振摇提取5次,乙醚用量为滤液体积的5倍,提取液合并后蒸干,得到残渣,残渣中加入3g无水乙醇溶解,得供试品溶液;

S2、药材对照溶液制备:取红花对照药材0.5g加37.5g水,100℃下加热回流提取1h,趁热过滤,滤液放冷后,用乙醚振摇提取5次,乙醚用量为滤液体积的5倍,提取液合并后蒸干,得到残渣,残渣中加入3g无水乙醇溶解,得药材对照溶液;

S3、薄层色谱法试验(通则0502):分别吸取30μL步骤S1制得的供试品溶液和步骤S2制得的药材对照溶液,点样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薄层板上,并置于环己烷、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按照质量比为6:1:1组成的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置于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即可。

实施例3、一种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

所述红花水溶性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制备:取红花0.5g加40g水,90℃下加热回流提取2h,趁热过滤,滤液放冷后,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乙醚用量为滤液体积的3倍,提取液合并后挥干,得到残渣,残渣中加入2.5g无水乙醇溶解,得供试品溶液;

S2、药材对照溶液制备:取红花对照药材0.5g加40g水,90℃下加热回流提取2h,趁热过滤,滤液放冷后,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乙醚用量为滤液体积的3倍,提取液合并后挥干,得到残渣,残渣中加入2.5g无水乙醇溶解,得药材对照溶液;

S3、薄层色谱法试验(通则0502):分别吸取20μL步骤S1制得的供试品溶液和步骤S2制得的药材对照溶液,点样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并置于环己烷、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按照质量比为4:1:1组成的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置于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即可。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类似,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本对比例中采用甲醇代替展开剂中的环己烷。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类似,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本对比例中采用甲苯代替展开剂中的二氯甲烷。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类似,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本对比例中采用丙酮代替展开剂中的乙酸乙酯。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类似,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本对比例中所述展开剂由环己烷、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按照质量比为1:3:4组成。

试验结果:由图1、图2和图3可知,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药材对照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和荧光主斑点,斑点圆整,显斑均匀,提高了鉴别过程的准确性,同时上述实施例中仅通过一次点样、一次展开、一次检视就能获得清洗的色谱,显著提高了红花水溶性成分鉴别的一次成功率。

由图4、图5、图6和图7可知,与药材对照溶液色谱相比,供试品溶液的色谱的斑点模糊、不完整,位置不对应,这说明对比例1-4中更改了展开剂的配方组分及用量,会影响红花水溶性成分的鉴定结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分类

061201165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