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接头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接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头。

背景技术

流体管路可应用于各类领域,例如在医疗领域中,需要建立液体(例如血液、灌注液、透析液、血浆等)在体外的流通通道,相关技术中,可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接头或阀门通常仅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功能,而不能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而调节开口大小或在“单向流通”与“完全畅通”的状态之间切换。此外,不同使用场景对液体管路两侧流通状态要求不同。其对液体流向的要求总结为以下四类:“单向流通”、“液体方向改变后单向流通”、“完全畅通”、“完全阻断”,现市面上的与液体管路连通的接头最多实现上述四种状态中的某两项或者三项,无法同时实现上述四种流向的自由切换。若要实现上述效果仅能通过并联不同的液体支路,并通过控制阀门实现支路状态的切换,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接头,能够便于根据需求调整流体的通路方向,且调节方式较为简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头,包括:

抵接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通孔用于输送流体;

第一阀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包括第一阀部以及第二阀部,第二端连通通孔,沿第一方向,抵接部位于第一端靠近第二端的一侧;

其中,抵接部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抵接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部抵接于第一阀部或第二阀部,以使第一阀部与第二阀部相对远离并适于流体流通,抵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且抵接部与第一端相离,以使第一阀部以及第二阀部相对靠近,并适于共同阻挡沿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流动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部以及第二阀部共同限定出第一开口,抵接部配置成处于第一状态时,接触第一开口的开口边缘,且抵接部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以调节第一开口的开口边缘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的截面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还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抵接部以及第一阀体,抵接部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以使抵接部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抵接部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阀体连通通孔于第一端的孔口,接头还包括第一锁紧部,抵接部包括限位凸起部,抵接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连接部能够抵接限位凸起部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二端的一侧,第一锁紧部能够抵接限位凸起部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端的一侧,抵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连接部能够抵接限位凸起部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端的一侧,第一锁紧部能够抵接限位凸起部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二端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锁紧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紧部与抵接部相离,第一锁紧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紧部能够抵接抵接部,以限制抵接部沿第一方向的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均为第二部分的位置,第一部分具有弹性,以使第一部分获取驱动力后,能够驱动第二部分沿第二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且第一部分失去驱动力后,能够驱动第二部分沿第二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限定出第一腔体,抵接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体内,第一连接部具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二开口,第一锁紧部由第二开口伸入第一腔体,以抵接抵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具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腔体具有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第一壁面限定出第三部分,第二壁面限定出第四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三部分之内,第二部分位于第四部分之内,沿垂直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第一部分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的尺寸,第三部分的尺寸大于第四部分的尺寸,以使第二壁面靠近第一壁面的一侧能够抵接第一部分靠近第二部分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还包括第二阀体,沿第一方向,第二阀体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端,第三端包括第三阀部以及第四阀部,抵接部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五端以及第六端,第二端连通通孔于第五端的孔口,第四端连通通孔于第六端的孔口,沿第一方向,第五端位于第一端靠近第二端的一侧,第六端位于第三端靠近第四端的一侧;

抵接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部与第三端相离,以使第二阀体第一阀部以及第二阀部相对靠近,并适于共同阻挡沿第三端指向第四端的方向流动流体,抵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抵接部抵接于第三阀部或第四阀部,以使第三阀部与第四阀部相对远离并适于流体流通,抵接部还具有第三状态以及第四状态,抵接部处于第三状态时,抵接部抵接于第一阀部或第二阀部,且抵接于第三阀部或第四阀部,以使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均适于流体流通,抵接部处于第四状态时,抵接部与第一端以及第三端均相离,以使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适于共同阻挡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还包括第一锁紧部以及第二锁紧部,第一锁紧部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二锁紧部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第一锁紧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紧部与抵接部相离,以使抵接部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一阀体运动,第一锁紧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紧部能够抵接抵接部,以使第一锁紧部与抵接部能够共同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锁紧部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锁紧部与抵接部相离,以使抵接部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二阀体运动,第二锁紧部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锁紧部能够连接抵接部,以使第二锁紧部与抵接部能够共同沿第一方向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接头包括抵接部以及第一阀体。抵接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通孔用于输送流体;第一阀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包括第一阀部以及第二阀部,第一阀部以及第二阀部配置成能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第二端连通通孔,沿第一方向,抵接部位于第一端靠近第二端的一侧;其中,抵接部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抵接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部抵接于第一阀部或第二阀部,以使第一阀部与第二阀部相对远离并适于流体流通,抵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且抵接部与第一端相离,以使第一阀部以及第二阀部相对靠近,并适于共同阻挡沿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流动流体。由此,接头能够通过改变抵接部对于第一阀部以及第二阀部的抵接作用,以起到改变流体在接头中的可导通方向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接头能够根据需求调整流体的通路方向,且调节方式较为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头的剖切示意图;其中,抵接部处于第一状态;

图4为图3中A处的第一锁紧部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第一锁紧部位于第二位置;

图5为第一锁紧部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第一锁紧部位于第一位置;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头的剖切示意图;其中,抵接部处于第二状态;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锁紧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头的剖切示意图;其中,抵接部处于第三状态;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头的剖切示意图;其中,抵接部处于第四状态。

附图标号说明:

100-接头;

110-抵接部;111-通孔;112-限位凸起部;113-第五端;114-第六端;

120-第一阀体;121-第一端;1211-第一阀部;1212-第二阀部;122-第二端;

130-第一连接部;131-第一腔体;1311-第三部分;1312-第四部分;132-

第二开口;133-第一壁面;134-第二壁面;

140-第一锁紧部;141-第一部分;142-第二部分;

150-第二阀体;151-第三端;1511-第三阀部;1512-第四阀部;152-第四端;

160-第二锁紧部;

170-第二连接部;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流体管路可应用于各类领域,例如在医疗领域中,需要建立液体(例如血液、灌注液、透析液、血浆等)在体外的流通通道,相关技术中,可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接头或阀门通常仅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功能,而不能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而调节开口大小或在“单向流通”与“完全畅通”的状态之间切换。此外,不同使用场景对液体管路两侧流通状态要求不同。其对液体流向的要求总结为以下四类:“单向流通”、“液体方向改变后单向流通”、“完全畅通”、“完全阻断”,现市面上的与液体管路连通的接头最多实现上述四种状态中的某两项或者三项,无法同时实现上述四种流向的自由切换。若要实现上述效果仅能通过并联不同的液体支路,并通过控制阀门实现支路状态的切换,结构较为复杂。

鉴于此,参见图1-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头100,该接头100包括抵接部110以及第一阀体120。

具体的,参见图3-图4,抵接部110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通孔111,该通孔111用于输送流体。根据不同需求,通孔111可以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下面均以通孔111的孔口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实施例作为说明。

参见图1-图4,第一阀体120具有沿第一方向X相对布置的第一端121以及第二端122。第一端121包括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配置成能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具体的,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相对靠近使得两者能够阻碍流体穿过,而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相对远离则使得两者可以限定出适于流体穿过的间隙,根据不同需求,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可以沿任意合适的方向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可以连接;或第一阀体120可以包括连接阀部,连接阀部可以分别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与第一端121相对的,第二端122连通通孔111,从而可以实现第一阀体120导通于通孔111,并适于流体穿过。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的说明,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可以呈不同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可以均具有弹性,以使两者受到抵接部110的作用力时能够弹性变形,从而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相对远离,另一方面,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弹性复位时,能够使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相对靠近。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可以配置成能够相对滑动,从而实现两者的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为便于描述,下面均以第一阀体120为鸭嘴阀的实施例作为说明,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即分别为鸭嘴阀的两个扁口,第二端122则对应鸭嘴阀的敞口一侧,不同的实施例可以在不同的技术方案之间相互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可以表示为两者之间相对距离不同的状态,即可以表示为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相对靠近时,两者之间限定出的开口较小,而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相对远离时,两者之间限定出的开口较大;此外,第二端122连通通孔111表示第二端122朝向通孔111,同时使得流体能够由第二端122流向第一端121。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体120开口的一侧可以连接于抵接部110,以使第一阀体120连通于通孔1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通孔111的延伸方向,第一阀体120开口的一侧可以面向通孔111的开口,即第一阀体120与抵接部110不连接同样可以实现连通第一阀体120与通孔111。

对于抵接部110与阀体的位置关系,参见图1-图4以及图6,沿第一方向X,抵接部110位于第一端121靠近第二端122的一侧。结合到抵接部110的运动状态,抵接部110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抵接部110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部110抵接于第一阀部1211或第二阀部1212,以使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相对远离并适于流体流通,抵接部110处于第二状态时,抵接部110与第一端121相离,以使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相对靠近,并适于共同阻挡沿第一端121指向第二端122的方向流动流体。可以理解的是,抵接部11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被抵接部110撑开,从而第一阀体120失去单向功能,使流体能够在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22之间自由流动,而抵接部11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未被撑开,从而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之间可以闭合(或具有微小的间隙),以使流体难以从靠近第一端121的一侧流向第二端122,进而起到使流体仅适于沿第二端122指向第一端121的方向流动的效果。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的结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接头100包括抵接部110以及第一阀体120。抵接部110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通孔111,通孔111用于输送流体;第一阀体120具有沿第一方向X相对布置的第一端121以及第二端122,第一端121包括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配置成能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第二端122连通通孔111,沿第一方向X,抵接部110位于第一端121靠近第二端122的一侧;其中,抵接部110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抵接部110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部110抵接于第一阀部1211或第二阀部1212,以使第一阀部1211与第二阀部1212相对远离并适于流体流通,抵接部110处于第二状态时,且抵接部110与第一端121相离,以使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相对靠近,并适于共同阻挡沿第一端121指向第二端122的方向流动流体。由此,接头100能够通过改变抵接部110对于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的抵接作用,以起到改变流体在接头100中的可导通方向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接头100能够根据需求调整流体的通路方向,且调节方式较为简便。

对于抵接部110的具体运动形式,参见图1-图4以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可以共同限定出第一开口。抵接部110可以配置成处于第一状态时,接触第一开口的开口边缘,且抵接部110能够沿第一方向X运动,以调节第一开口的开口边缘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的截面的面积。可以理解的是,抵接部110可以相对于第一阀体120沿第一方向X运动,以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并调节第一阀体120的开口度。由于通孔111的延伸方向对应于流体的流动方向,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部110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部110与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的抵接面积为零,而抵接部110处于第二状态时,抵接部110与第一阀部1211或第二阀部1212抵接,且抵接部110可通过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以改变抵接部110抵接于第一阀体120的面积,同时改变第一开口的开口度。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便于用户根据需求而进一步调节第一阀体120的开口度,调节方式较为灵活。

参见图1-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30,第一连接部130可以连接抵接部110以及第一阀体120。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30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一端可以连接抵接部110,另一端可以连接第一阀体120。由此,抵接部110可以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30,以使抵接部110能够沿第一方向X滑动。对于抵接部110滑动连接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部110可以包括滑动凸起,第一连接部130可以具有滑动凹槽(或抵接部110可以包括滑动凹槽,第一连接部130可以具有滑动凸起),以使滑动凸起与滑动凹槽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的内周壁可以限定出内腔,抵接部110可以伸入内腔,从而抵接部110的外周壁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30的内周壁配合以实现滑动连接。

对于抵接部110相对于第一阀体120的抵接状态的切换过程,根据不同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抵接部110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30,以使用户能够按压操作抵接部110的滑动,以实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抵接部110相对于第一阀体120的运动,即驱动控制器可以电连接于抵接部110或第一阀体120,并起到控制驱动的作用,以实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

参见图1-图4以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抵接部110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端121以及第二端122,第一阀体120连通通孔111于第一端121的孔口。基于此,为了能够固定抵接部110相对于第一阀体120的位置,以在使用时固定抵接部110所处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锁紧部140,抵接部110可以包括限位凸起部112。由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部11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连接部130能够抵接限位凸起部112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二端122的一侧,第一锁紧部140能够抵接限位凸起部112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二端122的一侧。抵接部11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连接部130能够抵接限位凸起部112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二端122的一侧,第一锁紧部140能够抵接限位凸起部112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二端122的一侧。结合到上述抵接部110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30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一方向X,抵接部110滑动至其中一个极限位置时,第一连接部130此时抵接于抵接部110的一侧,而第一锁紧部140此时可以抵接于抵接部110的另一侧,从而实现对于抵接部110位置的锁定;而当抵接部110滑动至另外一个极限位置时,同理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30以及第一锁紧部140均抵接于抵接部110,相较于另一极限位置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部130以及第一锁紧部140的抵接方向相反。根据不同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40可以配置成单独控制抵接状态,例如可以通过对第一锁紧部140施加外力以使第一锁紧部140抵接或脱离于抵接部1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40可以配置成随着抵接部110的运动而改变抵接状态。

进一步的,对于第一锁紧部140的抵接状态的设置,参见图4-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40可以具有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其中,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4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紧部140与抵接部110相离,第一锁紧部14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紧部140能够抵接抵接部110,以限制抵接部110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锁紧部140可以沿垂直于液路流通的方向相对于抵接部110移动,以抵接抵接部110或与抵接部110相离。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设置,对于第一锁紧部140的具体移动方式,参见图4-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40可以通过弹性力的作用而运动,具体的,第一锁紧部14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41以及第二部分142。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均为第二部分142的位置。即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41以及第二部分142可以共同运动,此时还可以通过驱动第二部分142来改变第一锁紧部140的位置;或第一部分141可以相对于抵接部110的位置固定,同时第二部分142可以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第一部分141具有弹性,以使第一部分141获取驱动力后,能够驱动第二部分142沿第二方向Y运动至第一位置,且第一部分141失去驱动力后,能够驱动第二部分142沿第二方向Y运动至第二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141可以用于驱动第二部分142至第二位置,且第一部分141的弹性力可以作用于第二部分142,以使第二部分142能够复位至第一位置。上述的设置使得第一部分141获取驱动力后,第一锁紧部140与抵接部110相离,此时可以驱动抵接部110,以使抵接部110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切换完成后,停止施加驱动力,此时第一部分141的弹性力作用使第一锁紧部140能够重新抵接抵接部110,以限制抵接部110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以锁紧此时抵接部110的位置。结合到上述各实施例的说明,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41或第一锁紧部140整体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弹簧中的一者,以适于在弹性变形后实现复位效果。

对于第一锁紧部140的具体配置,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41以及第二部分142均为橡胶材质,初始状态下,第一锁紧部140处于第二位置,对第一部分141或第二部分142施加驱动力后,第一部分141与第二部分142共同运动,并使第一锁紧部140处于第一位置,释放驱动力后,第一部分141与第二部分142均返回原位;相似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二部分142施加驱动力后,第二部分142可以使第一部分141弹性变形,释放驱动力后,第一部分141受弹性力作用而复位,且驱动第二部分142复位。

参见图4-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限定出第一腔体131。抵接部11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体131内。结合到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上述的设置可以使抵接部110穿设于第一腔体131,以在第一腔体131内相对于第一阀体120运动并切换状态。进一步的,为使第一锁紧部140便于抵接限位抵接部1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可以具有连通第一腔体131的第二开口132,基于此,第一锁紧部140可以由第二开口132伸入第一腔体131,以抵接抵接部110。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以及抵接部110可以均呈圆形截面的套体结构,第二开口132可以为环状开口,并沿环绕第一方向X的方向延伸,从而在装配时,第一锁紧部140可以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30的外周壁,且由第二开口132至少部分伸入第一腔体131,以实现第一锁紧部140的安装定位,并能够抵接位于第一腔体131内的抵接部110。

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40可以具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相对布置的第一部分141以及第二部分142。第一腔体131可以具有第三部分1311以及第四部分1312。第一连接部130可以具有第一壁面133以及第二壁面134。第一壁面133限定出第三部分1311,第二壁面134限定出第四部分1312。第一部分141位于第三部分1311之内,第二部分142位于第四部分1312之内。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不同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40的不同部分(第一部分141以及第二部分142)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腔体(第三部分1311以及第四部分1312)之内。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第一部分141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部分142的尺寸,第三部分1311的尺寸可以大于第四部分1312的尺寸,以使第二壁面134靠近第一壁面133的一侧能够抵接第一部分141靠近第二部分14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壁面133与第二壁面134的交界位置形成台阶面,该台阶面可以用于抵接第一锁紧部140,以起到对第一锁紧部140沿第二方向Y运动的限位效果。结合到上述各实施例的说明,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30沿第二方向Y运动以抵接于抵接部110或相离于抵接部110的设置,上述的台阶面设置能够起到第一锁紧部140在不同位置之间切换的定位作用,且能够提高第一锁紧部140的连接稳定性,并可以起到对于第一锁紧部140在弹性拉伸或弹性复位过程中的限位作用。

结合到上述各实施例的说明,对于接头100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的流通状态,为了使接头100能够在“单向流通”、“液体方向改变后单向流通”、“完全畅通”、“完全阻断”四种流通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流体管路可以具有两个接头100,且该两个接头100沿第一方向X的朝向相反(例如其中一个接头100的第一端121可以朝向左侧,而另一个接头100的第一端121可以朝向右侧),由此,便可以通过朝向相反的两个接头100实现上述四种流通状态的切换。

此外,为达到上述目的,并节约接头100的制造成本以及组装复杂程度,还可以采用同一个接头100并设置有对称的两个阀体,以实现不同流通状态的切换。具体的,参见图3、图6、图8以及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阀体150,沿第一方向X,抵接部110可以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三端151以及第四端152,第三端151包括第三阀部1511以及第四阀部1512。第三阀部1511以及第四阀部1512可以配置成能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抵接部110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五端113以及第六端114。第二端122连通通孔111于第五端113的孔口,第四端152连通通孔111于第六端114的孔口。沿第一方向X,第五端113可以位于第一端121靠近第二端122的一侧,第六端114可以位于第三端151靠近第四端152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阀体150与第一阀体120的设置相似,区别在于两个阀体朝向相反,且第一阀体120以及第二阀体150可以分别连通于抵接部110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

基于上述的设置,参见图3、图6、图8以及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部110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部110与第三端151相离,以使第二阀体150第一阀部1211以及第二阀部1212相对靠近,并适于共同阻挡沿第三端151指向第四端152的方向流动流体;抵接部110处于第二状态时,抵接部110抵接于第三阀部1511或第四阀部1512,以使第三阀部1511与第四阀部1512相对远离并适于流体流通。进一步的,抵接部110还具有第三状态以及第四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部110处于第三状态时,抵接部110抵接于第一阀部1211或第二阀部1212,且抵接于第三阀部1511或第四阀部1512,以使第一阀体120以及第二阀体150均适于流体流通;抵接部110处于第四状态时,抵接部110与第一端121以及第三端151均相离,以使第一阀体120以及第二阀体150适于共同阻挡流体。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抵接部110相对于一侧的第一阀体120运动能够使该侧的流体能够完全畅通或沿单向流动,而当抵接部110两侧各有一个阀体时,则两个阀体能够分别使该侧的流体能够完全畅通或沿单向流动,而当第一阀体120以及第二阀体150均使流体仅能沿单向流动,又因为两个阀体朝向相反,使得此时接头100能够完全阻断流体。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抵接部11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阀体120以及第二阀体150时,第一状态对应于流体仅能够沿第一阀体120指向第二阀体150的方向流通的状态,第二状态对应于流体仅能够沿第二阀体150指向第一阀体120的方向流通的状态,第三状态对应于流体能够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进行两侧流通的状态,第四状态对应于接头100完全阻断流体流通的状态。

结合到上述的第一锁紧部140的设置,当抵接部110两侧各有一个阀体时,接头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锁紧部140以及第二锁紧部160。第一锁紧部140具有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二锁紧部160可以具有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4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紧部140与抵接部110相离,以使抵接部110能够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第一阀体120运动,也就是此时第一锁紧部140不抵接于抵接部110。第一锁紧部14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紧部140能够抵接抵接部110,以使第一锁紧部140与抵接部110能够共同沿第一方向X运动。与上述的第一锁紧部140相似的,第二锁紧部16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锁紧部160与抵接部110相离,以使抵接部110能够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第二阀体150运动。第二锁紧部160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锁紧部160能够抵接抵接部110,以使第二锁紧部160与抵接部110能够共同沿第一方向X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其中的第一锁紧部140的配置可以结合到上述各实施例的说明,即第一锁紧部140可以通过改变位置以实现对于抵接部110不同的抵接锁紧作用,对应于第二阀体150的设置,即是可以相似的设置第二锁紧部160,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锁紧部140以及锁紧部的共同作用,对上述的四个状态下的抵接部110均能实现抵接锁紧作用。

此外,对于接头100包括第一阀体120以及第二阀体150的实施例,第二阀体150的设置以及结构形式均可以参照于上述各实施例的第一阀体120,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到上述的各实施例,参见图3、图6、图8以及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100于第二阀体150的一侧包括第二锁紧部160与第二连接部170,第二锁紧部160与第二连接部170的设置可以对应与第一锁紧部140与第一连接部130的设置相似,基于此,下面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接头100的工作过程及流体通路方向切换的过程:以初始状态为第四状态作为说明,此时接头100能够完全阻断流体流通,第一锁紧部140与第一连接部130共同限制第三端151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第二锁紧部160与第二连接部170共同限制第四端152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此时抵接部110与第一阀体120以及第二阀体150均相离,使得第一阀体120以及第二阀体150均处于闭合状态。此后,若要切换至第一状态,则按压第一锁紧部140,此时抵接部110脱离于第一锁紧部140的抵接作用,此后可以驱动抵接部110以及第二阀体150共同滑动并抵接第一阀体120;若要切换至第二状态,则按压第二锁紧部160,各部分的动作均与切换至第一状态的动作相反(即第三端151的动作与第四端152的动作互换),此处不再赘述;若要切换至第三状态,则同时按压第一锁紧部140以及第二锁紧部160,此时抵接部110脱离于第一锁紧部140以及第二锁紧部160的抵接作用,此后可以驱动第一阀体120滑动并抵接于抵接部110,并驱动第二阀体150滑动并抵接于抵接部110,从而实现流体能够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进行两侧流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申请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8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