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投影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5:48


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装置,尤指一种使用两个数字微反射组件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机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场合,例如学校、展览、会议或家庭,以增进生活的便利性及精彩度。一般数字光处理(DLP)投影机的成像原理是藉由光源产生光线,并藉由旋转色轮而将光线依时序调变成多个有色光讯号,再通过数字光处理组件或芯片把有色光讯号转成影像光讯号经镜头投射在屏幕或墙面上而形成影像。投影机的投射影像的色彩表现,直接影响投影画面的质量。因此,如何提升影机的色彩再现力,以提升影像的色彩亮度(Color Light Output;CLO)为研发投影机的重要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藉由两个数字微反射组件以非时序分光方式提升投影机的色彩亮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投影装置,用以提供影像光,其包含:光源模块,用以提供照明光;分光膜,容许该照明光的第一部分穿透以形成第一波段光,并反射该照明光的第二部分以形成第二波段光,该第一波段光的波长范围与该第二波段光的波长范围不同;第一数字微反射组件,反射来自该分光膜的该第一波段光为第一光;以及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反射来自该分光膜的该第二波段光为第二光;其中该第一光及该第二光形成为该影像光。

较佳的,还包含第一棱镜及第二棱镜,且该分光膜位于该第一棱镜及该第二棱镜之间,该照明光入射该第一棱镜,其中:该照明光的该第一部分穿透该分光膜以形成该第一波段光,该第一波段光经该第二棱镜射出而被该第一数字微反射组件反射为该第一光,且该第一光入射该第二棱镜、穿透该分光膜并自该第一棱镜射出;该照明光的该第二部分被该分光膜反射形成该第二波段光,该第二波段光自该第一棱镜射出而被该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反射为该第二光,且该第二光入射该第一棱镜、被该分光膜反射并自该第一棱镜射出,以与该第一光形成为该影像光。

较佳的,该光源模块包含:光源,提供第一色光;波长转换单元,用以转换该第一色光的一部分为第二色光,该第二色光与该第一色光具有不同波段;以及合光组件,将该第二色光及未被该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一色光合光以构成该照明光。较佳的,还包含分光组件,用以反射该第一色光,并容许该第二色光通过,其中该第一色光经该分光组件反射至该波长转换单元,且该第二色光通过该分光组件与未被该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一色光经该合光组件合光以构成该照明光。

较佳的,该光源模块包含:第一光源,提供第一色光;第一波长转换单元,用以转换该第一色光的一部分为第二色光,该第二色光与该第一色光具有不同波段;第二光源,提供第三色光;第二波长转换单元,用以转换该第三色光的一部分为第四色光,该第三色光与该第四色光具有不同波段;以及合光组件,将未被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一色光、该第二色光、未被该第二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三色光及该第四色光合光以构成该照明光。

较佳的,还包含第一分光组件及第二分光组件,其中该第一分光组件用以反射该第一色光,并容许该第二色光及该第四色光部分通过,且该第二分光组件用以反射该第三色光,并容许该第四色光通过,其中:该第一色光经该第一分光组件反射至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以产生该第二色光;

该第二色光通过该第一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行进,且未被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一色光穿透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以朝该合光组件行进;或者,该第二色光通过该第一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行进,且未被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一色光被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反射,以避开该第一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行进;

该第三色光经该第二分光组件反射至该第二波长转换单元以产生该第四色光,该第四色光通过该第二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行进,且未被该第二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三色光穿透该第二波长转换单元,以被该第二分光组件及该第一分光组件反射朝该合光组件行进。

较佳的,该第一色光及该第三色光具有相同波段但不同偏振性,且该第二色光及该第四色光具有相同波段。

较佳的,还包含第一分光组件及第二分光组件,其中该第一分光组件用以反射该第一色光,并容许该第二色光及该第四光部分通过,且该第二分光组件用以反射该第三色光,并容许该第四色光通过,其中:该第一色光经该第一分光组件反射至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以产生该第二色光,该第二色光通过该第一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行进,且未被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一色光穿透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以被该第一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反射;该第三色光经该第二分光组件反射至该第二波长转换单元以产生该第四色光,该第四色光通过该第二分光组件被该第一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反射,且未被该第二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三色光被该第二波长转换单元反射至该第一分光组件,以被该第一分光组件反射朝该合光组件行进。

较佳的,该光源模块包含:第一光源,提供第一色光;第一波长转换单元,用以转换该第一色光为第二色光,该第二色光与该第一色光具有不同波段;第二光源,提供第三色光;第二波长转换单元,用以转换该第三色光的一部分为第四色光,该第三色光与该第四色光具有不同波段;以及合光组件,将该第二色光、未被该第二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三色光及该第四色光合光构成该照明光。

较佳的,还包含分光组件,用以反射该第一色光及该第三色光,并容许该第二色光及该第四色光部分通过,其中:该第一色光经该分光组件反射至该第一波长转换单元以产生该第二色光,该第二色光部分通过该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行进;该第四色光部分被该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反射,且未被该第二波长转换单元转换的该第三色光被该分光组件朝该合光组件反射。较佳的,该分光组件用以反射蓝光及红光并容许绿光穿透,或者用以反射蓝光及绿光并容许红光穿透,且该第一色光及第三色光为蓝光,该第二色光及第四色光为黄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投影装置,藉由两个数字微反射组件并配合分光膜,以非时序分光方式表现影像的色彩亮度,以提升投影机的色彩再现力及影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及光路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为图1A的投影装置形成第一光及第二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单元的示意图。

图5至图8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用以提供影像光,以在屏幕或壁面形成影像。如图1A及图1B所示,于一实施例,投影装置包含光源模块(例如图3的光源模块10)、分光膜20、第一数字微反射组件31及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32。光源模块10用以提供照明光L。分光膜20容许照明光L的第一部分穿透以形成第一波段光L1,并反射照明光L的第二部分以形成第二波段光L2,第一波段光L1的波长范围与第二波段光L2的波长范围不同。第一数字微反射组件31反射来自分光膜20的第一波段光L1为第一光L11,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32反射来自分光膜20的第二波段光L2为第二光L22,且第一光L11及第二光L22形成影像光LI。

具体而言,光源模块较佳为可提供所需照明光L的光源、或光源及光学组件所构成的模块。于一实施例,照明光L较佳为白光,但不以此为限。有关光源模块的各种实施例,于后参考图3至图7的相关说明。于此实施例,光源模块以图3的光源模块10为例,但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光源模块可为图3至图8的任一光源模块10、10A、10B、10C、10D、或10E。

分光膜20为容许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穿透且反射另一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的光学组件,例如分光膜20可为依据光学性质需求在受光区具有光学镀膜的分光或滤光组件。于此实施例,分光膜20较佳容许照明光L中的第一波段光L1穿透且反射第二波段光L2。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依据实际需求,设计分光膜20的穿透光波段及反射光波段,以达到所需的光学效果,例如彩色投影。以红、绿、蓝三色光为例,分光膜20可(1)容许红光穿透并反射绿光及蓝光,即第一波段光L1为红光且第二波段光L2为绿光及蓝光、或(2)容许绿光穿透并反射红光及蓝光,即第一波段光L1为绿光且第二波段光L2为红光及蓝光、或(3)容许绿光及蓝光穿透并反射红光,即第一波段光L1为绿光及蓝光且第二波段光L2为红光、或(4)容许红光及蓝光穿透并反射绿光,即第一波段光L1为红光及蓝光且第二波段光L2为绿光,但不以此为限。

第一数字微反射组件31及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32可实施为数字微镜装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其由多个微镜构成,且根据影像讯号控制微镜,以选择性反射光束而形成影像光束。第一数字微反射组件31及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32分别对应分光膜20设置,使得第一数字微反射组件31用以反射穿透分光膜20的第一波段光L1以形成影像光LI的第一光L11,而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32用以反射被分光膜20反射的第二波段光L2以形成影像光LI的第二光L22。

如图1A及图1B所示,投影装置还可包含第一棱镜41及第二棱镜42,且分光膜20较佳位于第一棱镜41及第二棱镜42之间,其中照明光L入射第一棱镜41。于一实施例,分光膜20可为涂布在第一棱镜41或第二棱镜42的分光或滤光涂层,使得分光膜20位于第一棱镜41及第二棱镜42相邻(或互相面对)的棱镜面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分光膜20亦可为设置于第一棱镜41及第二棱镜42之间的分光片或滤光片。第一棱镜41及第二棱镜42可为全反射棱镜,且第一棱镜41及第二棱镜42可具有合宜的结构或形状(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藉此,使得照明光L、第一波段光L1、第二波段光L2、第一光L11及第二光L22在第一棱镜41及/或第二棱镜42中可藉由反射或折射而以预设光路行进。例如,第二波段光L2在被分光膜20反射后,可被第一棱镜41的一侧面全反射,从而第二波段光L2光路被调整朝向32;第二波段光L2被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32反射形成的第二光L22,可再经由第一棱镜41的上述侧面全反射,而转折投射向分光膜20,最终反射并经由光学组件52投射出。

再者,依据实际需求及光路设计,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可选择性包含其他的光学组件,以达到所需的光学效果。光学组件可包含例如透镜、反射镜、棱镜或上述之中至少两个的组合,但不限于此。光学组件可设置在适当的光路径中,用以将照明光L自光源模块10导引至分光膜20,或将第一光L11、第二光L22导引至投影装置外。举例而言,光学组件51(例如棱镜)相对于第一棱镜41设置于光路径上游,用以将照明光L自光源模块10导引至分光膜20,而光学组件52(例如透镜)相对于分光膜20设置于光路径下游,用以将被第一数字微反射组件31及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32反射的第一光L11及第二光L22导引至投影装置外,但不以此为限。光学组件的数量及设置位置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而可依据实际应用变化。

参考图1B、图2A及图2B说明投影装置的光路径。如图1B及2A所示,光源模块10提供的照明光L经光学组件51入射第一棱镜41。当照明光L行进至第一棱镜41与第二棱镜42之间的分光膜20时,照明光L的第一部分穿透分光膜20以形成第一波段光L1,第一波段光L1经第二棱镜42射出而被第一数字微反射组件31反射为第一光L11,且第一光L11入射第二棱镜42而后穿透分光膜20以自第一棱镜41射出。第一光L11可经光学组件52导引而自投影装置投射而出。

如图1B及2B所示,当照明光L行进至第一棱镜41与第二棱镜42之间的分光膜20时,照明光L的第二部分被分光膜20反射形成第二波段光L2,第二波段光L2自第一棱镜41射出而被第二数字微反射组件32反射为第二光L22,且第二光L22入射第一棱镜41而后被分光膜20反射并自第一棱镜41射出。第二光L22可经光学组件52导引而自投影装置投射而出,以与第一光L11形成为影像光LI。

具体而言,当照明光L行进至第一棱镜41与第二棱镜42之间的分光膜20时,藉由分光膜20的分光特性(即容许第一波段光L1穿透并反射第二波段光L2),使得不同波段的光束分别到达对应设置的数字微反射镜(例如31、32),进而被对应的数字微反射镜(例如31、32)反射进而朝投影装置外投射形成影像光,以达到非时序的分光效果,有效提升色彩亮度,改善影像质量。

如上所述,光源模块可具有不同的组态,以提供所需的照明光L。于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光源模块10包含光源110、波长转换单元120及合光组件130。光源110提供第一色光101。波长转换单元120用以转换第一色光101的一部分为第二色光102,且第二色光102与第一色光101具有不同波段。合光组件130将第二色光102及未被波长转换单元120转换的第一色光101合光以构成照明光L。

具体而言,光源110较佳为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具有高发光效率且体积相对较小的发光组件。再者,光源110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或波长)可依据波长转换单元120的设计来变化,而使得由未经转换的第一色光101及产生的第二色光102所构成的照明光L为具有所需颜色的光。举例而言,当照明光L为白光时,光源110较佳包含蓝光激光二极管,使得所发出的第一色光101为蓝光,而产生的第二色光102较佳为黄光。亦即,第一色光101的波长较佳落在例如波长为450~475nm的蓝光波段,而第二色光102的波长较佳落在例如波长为570~590nm的黄光波段,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3A所示,于一实施例,波长转换单元120较佳包含基板126及波长转换层124。基板126具有反射面125,且反射面125用以反射第一色光101。于一实施例,反射面125亦可反射第二色光102。于此实施例,基板126可实施为金属板(例如铝板),且反射面125为基板126的外表面。于另一实施例,基板126可由反射或非反射材料制成,而藉由贴附、涂布等工序将反射膜或反射材料设置于基板126的表面以形成反射面125,且反射面125面向基板126的外侧。波长转换层124设置于基板126且邻近反射面125。于此实施例,波长转换层124较佳设置于基板126与反射面125相同的一侧,例如基板126的入光侧,且波长转换层124邻近反射面125。当第一色光101自入光侧照射波长转换单元120时,第一色光101较佳同时入射于反射面125及波长转换层124,如照射范围127所示,使得第二色光102为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而于预定方向(例如朝合光组件130)产生。具体而言,第一色光101同时入射于反射面125及波长转换层124,使得入射于反射面125的第一色光101被反射面125朝合光组件130反射,且入射波长转换层124的第一色光101激发波长转换层124于预定方向产生第二色光102以朝合光组件130行进。

于另一实施例,反射面125较佳延伸至波长转换层124与基板126之间,例如波长转换层124设置于反射面125的一部分上,使得部分反射面125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124,且露出邻近波长转换层124没有设置波长转换层124的反射面125的部分。藉此,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朝基板126方向产生的第二色光102,可藉由波长转换层124与基板126之间的反射面125朝预定方向例如朝合光组件130反射,以提升第二色光102的亮度,但不以此为限。

于另一实施例,如图3B所示,基板126亦可为透光基板,且反射面125与波长转换层124分别设置于基板126的相对两侧,例如出光侧及入光侧。举例而言,反射面125可藉由隔着基板126与波长转换层124重迭的方式贴附反射膜于基板126的出光侧而形成,其中反射面125面对基板126的内侧,且反射面125的范围较佳大于波长转换层124。藉此,当第一色光101自入光侧照射波长转换单元120后,第一色光101较佳同时入射于反射面125及波长转换层124(如照射范围127所示),其中部分第一色光101先穿透基板126然后被反射面125朝合光组件130方向反射,且另一部分第一色光101入射波长转换层124,使得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于预定方向(例如朝合光组件130方向)产生第二色光102,而部分朝基板126方向行进的第二色光102,可藉由设置于基板126出光侧的反射面125朝预定方向(例如朝合光组件130)反射,以提升第二色光102的亮度。

于一实施例,波长转换单元120可为色轮形式,波长转换层124可以封闭环形式设置于基板126,以藉由驱动装置(例如马达)驱动基板126转动,以带动波长转换层124变化受第一色光101激发的位置,提升转换效率并延长波长转换单元120的使用寿命。波长转换层124的材料可为例如荧光粉或量子点(Quantum dot)等受能量而直接或间接转换出光能的材料。根据波长转换层124的材料不同,其转换光的波长也会有所不同,例如YAG荧光粉可发出波长为550nm至560nm的黄光。波长转换层124可依据例如第一色光101的波长、欲转换产生的第二色光102的波长、照明光L的波长等来选择。于一实施例,以白光的照明光L为例,波长转换层124较佳包含黄荧光粉涂布于基板126,使得第一色光101(例如蓝光)激发波长转换层124而可发出例如黄光的第二色光102。

合光组件130较佳设置于光源模块10的出光端,用以合光第一色光101及第二色光102以形成照明光L。举例而言,合光组件130可为光导管或导光柱。于此实施例,光源模块10更包含分光组件140,分光组件140较佳设置于光源110及波长转换单元120的光路之间。分光组件140为容许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穿透且反射另一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的光学组件。举例而言,分光组件140可为依据光学性质需求在受光区具有光学镀膜的分光片或滤光片。于此实施例,分光组件140较佳反射第一色光101且容许第二色光102穿透。以白光的照明光L为例,分光组件140较佳反射蓝光并容许黄光穿透。

此外,依据实际需求及光路设计,光源模块10可选择性包含其他的光学组件,例如透镜、反射镜等,以达到导引、聚集、反射、折射等光学效果,而可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效配置光路径。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光源模块10可更包含透镜组150及至少一透镜160。于此实施例,透镜组150较佳设置于分光组件140及波长转换单元120之间的光路中,即分光组件140的光路下游且波长转换单元120的光路上游。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透镜组150包含两个透镜,以将第一色光101聚焦且重迭于波长转换单元120上,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透镜组150可包含一个透镜。透镜160设置于合光组件130的光路上游,用以聚集第一色光101及第二色光102。

于此实施例,分光组件140相对于透镜组150较佳偏心设置,使得分光组件140的中心轴位于透镜组150的中心轴的一侧,即分光组件140与透镜组150的中心轴不相互重迭。藉此,部分被反射面125朝透镜组150反射的第一色光101会穿透透镜组150从分光组件140的侧边经过,而不与分光组件140发生干涉,以朝合光组件130行进而与第二色光102构成照明光L。举例而言,分光组件140较佳设置于透镜组150的中心轴的下侧,使得被反射面125反射并自透镜组130上侧穿透的第一色光101,从分光组件140的上方经过而不会入射到分光组件140,进而不会被分光组件140反射,使得至少部分被反射面125反射的第一色光101可与第二色光102构成照明光L。

参考图3,说明光源模块10提供白光的照明光L的光路径。如图3所示,光源110所发出的第一色光101(例如蓝光)经分光组件140反射至透镜组150。透镜组150将分光组件140反射的第一色光101聚焦并迭加于波长转换单元120,使得第一色光101同时入射于反射面125及波长转换层124。第一色光101入射于反射面125的部分被反射面125反射并穿透透镜组150,进而从分光组件140旁边(例如上方)通过而形成未被波长转换单元120转换的第一色光101。同时,第一色光101入射于波长转换层124的部分,使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朝透镜组150方向产生第二色光102(例如黄光),且第二色光102可穿透透镜组150并可穿透或从旁通过分光组件140,进而入射合光组件130,以与未被转换的第一色光101共同构成照明光L。藉此,光源模块10可提供非时序的白光的照明光L。

依据空间应用及光路设计,光源模块可以不同方式提供构成照明光L的第一色光101及第二色光102。于另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光源模块10A包含光源110、波长转换单元120A及合光组件130,其中波长转换单元120A取代前述实施例波长转换单元120。于此实施例,光源模块10A可进一步包含分光组件140、透镜组150、151、透镜160、161及反射镜170。于后仅着重于图4实施例与图3实施例的差异,其余各组件(例如光源110、分光组件140、透镜组150、透镜160、合光组件130等)的细节,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如图4A所示,于一实施例,波长转换单元120A包含基板126及波长转换层124。基板126具有透光部123,且透光部123容许第一色光101穿透。波长转换层124设置于基板126且邻近透光部123。第一色光101入射至波长转换层124,使得第二色光102为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而产生。换句话说,波长转换层124较佳设置于基板126的入光侧。于一实施例,基板126可实施为透光基板,例如玻璃基板、聚合物基板,亦即整个基板126可为透光部123。于另一实施例(未图示),基板126可实施为具有透光部123的不透光基板,使得第一色光101仅可自透光部123穿透。波长转换层124对应透光部123设置于基板126上,使得第一色光101可同时入射波长转换层124及与其相邻的透光部123。藉此,入射至波长转换层124的第一色光101可激发波长转换层124产生第二色光102,而入射至透光部123的第一色光101可穿透通过透光部123而未被转换。再者,波长转换层124与基板126之间可选择性设置反射面(未绘示),使得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朝基板126方向产生的第二色光102,可藉由反射面朝预定方向例如朝合光组件130反射,以提升第二色光102的亮度。

透镜组151较佳设置于波长转换单元120A的光路下游,以将自透光部123穿透的第一色光101聚集。透镜组151可包含一个以上的透镜。此外,于此实施例中,两个透镜161及三个反射镜170设置于波长转换单元120A的光路下游及分光组件140之间,用以将经透镜组151聚集的第一色光101导引至分光组件140,进而被反射至合光组件130,但不以此为限。依据实际需求及光路设计,透镜161及反射镜170的数目可变化,以使得自透光部123穿透的第一色光101被导引至合光组件130。

参考图4说明光源模块10A提供白光的照明光L光路径。如图4示,光源110所发出的第一色光101(例如蓝光)经分光组件140反射至透镜组150。透镜组150将分光组件140反射的第一色光101聚焦并迭加于波长转换单元120A。第一色光101同时入射反射面125及波长转换层124,使得第一色光101部分穿透且部分被转换。具体而言,第一色光101穿透基板126的透光部123的部分被透镜组151聚集,再经由反射镜170的反射及透镜161的聚集而行进至分光组件140相对于光源110的另一侧,进而被分光组件140反射经透镜160而行进至合光组件130;第一色光101入射至波长转换层124的部分,而使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产生第二色光102(例如黄光),且第二色光102通过透镜组150并穿透分光组件140,进而经透镜160入射合光组件130,以与穿透波长转换单元120A未被转换的第一色光101共同构成照明光L。藉此,光源模块10A可提供非时序的白光的照明光L。

上述光源模块10、10A的实施例中虽使用一个光源110,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可藉由使用多个光源,以进一步提升亮度。举例而言,图3的光源模块10及图4的光源模块10A可作为子光源模块,藉由整合多个光源模块10、或多个光源模块10A、或光源模块10及10A,而可构成多光源的光源模块,以进一步提升亮度。如图5所示,于一实施例,光源模块10B包含第一光源111、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第二光源112、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及合光组件130。第一光源111提供第一色光101。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用以转换第一色光101的一部分为第二色光102,第二色光102与第一色光101具有不同波段。第二光源112提供第三色光103。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用以转换第三色光102的一部分为第四色光104,第三色光103与第四色光104具有不同波段。合光组件130将未被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转换的第一色光101、经转换的第二色光102、未被第二波长转换单元转换122的第三色光103及经转换的第四色光104合光以构成照明光L。

再者,光源模块10B可进一步包含第一分光组件141及一第二分光组件141,其中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第一色光101,并容许第二色光102及第四色光104部分通过,且第二分光组件142用以反射第三色光103,并容许第四色光104通过。第一色光101经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至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以产生第二色光102,第二色光102通过第一分光组件141朝合光组件130行进,且未被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转换的第一色光101穿透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以朝合光组件130行进。第三色光103经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至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以产生第四色光104,第四色光104通过第二分光组件142朝合光组件130行进,且未被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转换的第三色光103穿透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以被第二分光组件142及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朝合光组件130行进。

具体而言,光源模块10B可视为两个类似图4的光源模块10A的整合。举例而言,第一光源111、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及第一分光组件141可具有类似图4的光源模块10A的配置而形成第一子光源模块10B1。第二光源112、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及第二分光组件142也可具有类似图4的光源模块10A的配置而形成第二子光源模块10B2。第一子光源模块10B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B2藉由一个合光组件130整合为光源模块10B,且第一子光源模块10B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B2可各进一步包含上述的透镜组150、151、透镜160、161及反射镜170。第一子光源模块10B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B2的各组件细节可对应参考图4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举例而言,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及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可具有与波长转换单元120A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于后仅着重于图5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

于此实施例,第一光源111及第二光源112较佳为发出相同颜色但不同偏振性的光束的发光组件。亦即,第一光源111提供的第一色光101及第二光源112提供的第三色光103具有相同波段但不同偏振性。以白光的照明光L为例,第一光源111及第二光源112较佳为蓝光激光二极管,使得第一光源111所发出的蓝光具有第一偏振性(例如S偏振性);而第二光源112所发出的蓝光具有不同于第一偏振性的第二偏振性(例如P偏振性)。再者,光源模块10B可进一步包含偏振性分光组件180,用以反射具有第一偏振性的光束并容许具有第二偏振性的光束通过。举例而言,偏振性分光组件180较佳反射具有S偏振性的光束并容许P偏振性的光束穿透,但不以此为限。依据实际应用及光路设计,偏振性分光组件180可反射具有P偏振性的光束并容许S偏振性的光束穿透。于此实施例,偏振性分光组件180较佳设置于第一子光源模块10B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B2的光路之间,以作为第一子光源模块10B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B2的共同光学组件。此外,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第一色光101并仅容许部分的第二色光102及部分的第四色光104穿透(即反射另一部分的第二色光102及另一部分的第四色光104),使得第二色光102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的部分为第二色光102’,且第四色光104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部分为第四色光104’。举例而言,于一实施例,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红光,并容许绿光通过,或者于另一实施例,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绿光,并容许红光通过。

参考图5说明光源模块10B提供白光的照明光L光路径。如图5示,以第一子光源组10B1而言,第一光源111所发出的第一色光101(例如S偏振性的蓝光)经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至透镜组150。透镜组150将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一色光101聚焦并迭加于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第一色光101的一部分穿透基板126的透光部123,进而被透镜组151聚集,再经由反射镜170的反射及透镜161的聚集而行进至偏振性分光组件180,进而被偏振性分光组件180反射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另一侧,接着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经透镜160而行进至合光组件130。同时,第一色光101的另一部分入射至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的波长转换层124,而使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产生第二色光102(例如黄光),且第二色光102通过透镜组150并部分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而成为第二色光102’,第二色光102’经透镜160行进至合光组件130。举例而言,当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红光,并容许绿光通过时,仅第二色光102中的绿光(即102’)可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进而入射合光组件130。

再者,以第二子光源组10B2而言,第二光源112所发出的第三色光103(例如P偏振性的蓝光)经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至透镜组150。透镜组150将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的第三色光103聚焦并迭加于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第三色光103的一部分穿透基板126的透光部123,进而被透镜组151聚集,再经由反射镜170的反射及透镜161的聚集而行进至第二分光组件142相对于第二光源112的另一侧,进而被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行进至偏振性分光组件180。由于偏振性分光组件180容许具有第二偏振性(即P偏振性)的光束通过,因此第三色光103可穿透偏振性分光组件180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另一侧,进而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而经透镜160行进至合光组件130。同时,第三色光103的另一部分入射至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的波长转换层124,而使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三色光103激发产生第四色光104(例如黄光),且第四色光104通过透镜组150并穿透第二分光组件142及偏振性分光组件180而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另一侧。于此实施例,由于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红光并容许绿光通过,因此仅第四色光104中的绿光通过(即被滤除),而红光(即104’)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进而入射合光组件130。藉此,合光组件130将最后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一色光101(例如S偏振性蓝光)、第二色光102中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的部分第二色光102’(例如绿光)、最后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三色光103(例如P偏振性蓝光)及第四色光104中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部分第四色光104’(例如红光)合光。藉此,光源模块10B可提供非时序的白光照明光L。

如图6所示,于另一实施例,光源模块10C可视为一个类似图3的光源模块10及一个类似图4的光源模块10A的整合。举例而言,光源模块10C的第一光源111、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及第一分光组件141可具有类似图3的光源模块10的配置而形成第一子光源模块10C1,且光源模块10C的第二光源112、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及第二分光组件142具有类似图4的光源模块10A的配置而形成第二子光源模块10C2。因此,第一子光源模块10C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C2的各组件细节可对应参考图3、4及5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举例而言,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具有类似图3的波长转换单元120的结构,而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具有类似图4的波长转换单元120A的结构。于后仅着重于图6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

于此实施例,第一光源111提供的第一色光101经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至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以产生第二色光102,第二色光102通过第一分光组件141朝合光组件130行进,且未被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转换的第一色光101被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反射,以避开第一分光组件141朝合光组件130行进。此外,由于第一子光源模块10C1未被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转换的第一色光101是被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反射而非穿透,因此第一子光源模块10C1与第二子光源模块10C2之间可省略偏极性分光组件180的设置。亦即,第一光源111及第二光源112所提供的第一色光101及第三色光103,较佳具有相同波段(例如蓝光波段)而偏极性可相同或不同。

参考图6说明光源模块10C提供白光的照明光L光路径。如图6示,以第一子光源组10C1而言,第一光源111所发出的第一色光101(例如蓝光)经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至透镜组150。透镜组150将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一色光101聚焦并迭加于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使得第一色光101同时入射于反射面125及波长转换层124。第一色光101入射于反射面125的部分被反射面125反射并穿透透镜组150,进而从第一分光组件141旁边(例如上方)通过而形成未被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转换的第一色光101。同时,第一色光101入射至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的波长转换层124的部分,使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产生第二色光102(例如黄光),且第二色光102通过透镜组150并部分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而成为第二色光102’,第二色光102’经透镜160行进至合光组件130。举例而言,当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红光,并容许绿光通过时,仅第二色光102中的绿光(即102’)可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进而入射合光组件130。

再者,以第二子光源组10C2而言,第二光源112所发出的第三色光103(例如蓝光)经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至透镜组150。透镜组150将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的第三色光103聚焦并迭加于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第三色光103的一部分穿透基板126的透光部123,进而被透镜组151聚集,再经由反射镜170的反射及透镜161的聚集而行进至第二分光组件142相对于第二光源112的另一侧,进而被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另一侧,进而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而经透镜160行进至合光组件130。第三色光103的另一部分入射至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的波长转换层124,而使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三色光103激发产生第四色光104(例如黄光),且第四色光104通过透镜组150并穿透第二分光组件142而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另一侧。于此实施例,由于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红光并容许绿光通过,因此仅第四色光104中的绿光通过(即被滤除),而红光(即第二色光104’)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进而入射合光组件130。藉此,合光组件130将最后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一色光101(例如蓝光)、第二色光102中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的部分第二色光102’(例如绿光)、最后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三色光103(例如蓝光)及第四色光104中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部分第四色光104’(例如红光)合光。藉此,光源模块10C可提供非时序的白光照明光L。

如图7所示,于又一实施例,光源模块10D可视为一个类似图3的光源模块10及一个类似图4的光源模块10A的整合。举例而言,光源模块10D的第一光源111、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及第一分光组件141可具有类似图4的光源模块10A的配置而形成第一子光源模块10D1,且光源模块10D的第二光源112、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及第二分光组件142具有类似图3的光源模块10的配置而形成第二子光源模块10D2。因此,第一子光源模块10D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D2的各组件细节可对应参考图3、4、5及6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举例而言,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具有类似图4的波长转换单元120A的结构,而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具有类似图3的波长转换单元120的结构。于后仅着重于图7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

于此实施例,第一光源111及第二光源112较佳为发出相同颜色但不同偏振性的光束的发光组件。亦即,第一光源111提供的第一色光101及第二光源112提供的第三色光103具有相同波段但不同偏振性。以白光的照明光L为例,第一光源111及第二光源112较佳为蓝光激光二极管,使得第一光源111所发出的蓝光具有第一偏振性(例如S偏振性);而第二光源112所发出的蓝光具有不同于第一偏振性的第二偏振性(例如P偏振性)。再者,光源模块10D可进一步包含偏振性分光组件180,用以反射具有第一偏振性的光束并容许具有第二偏振性的光束通过。偏振性分光组件180较佳设置于第一子光源模块10D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D2的光路之间,以作为第一子光源模块10D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D2的共同光学组件。

参考图7说明光源模块10D提供白光的照明光L光路径。如图7示,以第一子光源组10D1而言,其光路径与图5的第一子光源组10B1相似,即第一光源111所发出的第一色光101(例如S偏振性的蓝光)经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及透镜组150聚焦而同时照射于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的波长转换层124及透光部123。第一色光101穿透基板126的透光部123的部分经透镜组151聚集、反射镜170的反射及透镜161的聚集而行进至偏振性分光组件180,进而被偏振性分光组件180反射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接着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而行进至合光组件130。第一色光101入射至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的波长转换层124的部分,激发波长转换层124产生第二色光102(例如黄光),且第二色光102通过透镜组150并部分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而成为第二色光102’,第二色光102’经透镜160行进至合光组件130。举例而言,当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绿光,并容许红光通过时,仅第二色光102中的红光(即第二色光102’)可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进而入射合光组件130。

以第二子光源组10D2而言,第二光源112所发出的第三色光103(例如P偏振性的蓝光)经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至透镜组150。透镜组150将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的第三色光103聚焦并迭加于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使得第三色光103同时入射于反射面125及波长转换层124。第三色光103入射于反射面125的部分被反射面125反射并穿透透镜组150,进而从第二分光组件141旁边(例如上方)通过而形成未被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转换的第三色光103。接着未被转换的第三色光103行进至偏振性分光组件180,由于偏振性分光组件180容许具有第二偏振性(即P偏振性)的光束通过,因此第三色光103可穿透偏振性分光组件180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另一侧,进而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而经透镜160行进至合光组件130。同时,第三色光103入射至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的波长转换层124的部分,使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三色光103激发产生第四色光104(例如黄光),且第四色光104通过透镜组150行进至偏振性分光组件180,其中第四色光104可穿透或从旁通过第二分光组件142。接着,第四色光104通过偏振性分光组件180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另一侧。于此实施例,由于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绿光并容许红光通过,因此仅第四色光104中的红光通过(即被滤除),而绿光(即第四色光104’)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进而入射合光组件130。藉此,合光组件130将最后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一色光101(例如S偏振性蓝光)、第二色光102中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的部分第二色102’(例如红光)、最后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三色光103(例如P偏振性蓝光)及第四色光104中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部分第四色光104’(例如绿光)合光。藉此,光源模块10D可提供非时序的白光照明光L。

如图8所示,于另一实施例,光源模块10E可视为两个类似图3的光源模块10的整合。举例而言,光源模块10E的第一光源111、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及第一分光组件141可具有类似图3的光源模块10的配置而形成第一子光源模块10E1,且光源模块10E的第二光源112、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及第二分光组件142也具有类似图3的光源模块10的配置而形成第二子光源模块10E2。因此,第一子光源模块10E1及第二子光源模块10E2的各组件细节可对应参考图3、4、5、6及7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举例而言,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具有类似图3的波长转换单元120的结构。于后仅着重于图8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

于此实施例,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可具有类似图3或图4的波长转换单元120或120A的结构,或者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可不具有图3的反射面125或图4的透光部123。亦即,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可具有波长转换层124设置于基板126的结构。于此实施例,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用以转换第一色光101为第二色光102。举例而言,当第一色光101入射至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时,第一色光101较佳仅入射至波长转换层124,而不会同时入射至反射面125或透光部123,以使得波长转换层124将第一色光101转换成第二色光102,藉此提升第二色光102的转换率,以增加第二色光102的亮度。

参考图8说明光源模块10E提供白光的照明光L光路径。如图8示,以第一子光源组10E1而言,第一光源111所发出的第一色光101(例如蓝光)经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至透镜组150。透镜组150将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一色光101聚焦并迭加于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使得第一色光101入射于波长转换层124。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一色光101激发产生第二色光102(例如黄光),且第二色光102通过透镜组150并部分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而成为第二色光102’,第二色光102’经透镜160行进至合光组件130。举例而言,当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绿光,并容许红光通过时,仅第二色光102中的红光(即第二色光102’)可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进而入射合光组件130。换言之,于此实施例,第一子光源组10E1提供第二色光102’至合光组件130。

以第二子光源组10E2而言,第二子光源组10E2的光路与图7的第二子光源组10D2类似。举例而言,第二光源112所发出的第三色光103(例如蓝光)经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至透镜组150。透镜组150将第二分光组件142反射的第三色光103聚焦并迭加于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使得第三色光103同时入射于反射面125及波长转换层124。第三色光103入射于反射面125的部分被反射面125反射并穿透透镜组150,进而从第二分光组件141旁边(例如上方)通过而形成未被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转换的第三色光103。接着未被转换的第三色光103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另一侧,进而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而经透镜160行进至合光组件130。同时,第三色光103入射至第二波长转换单元122的波长转换层124的部分,使波长转换层124受第三色光103激发产生第四色光104(例如黄光),且第四色光104通过透镜组150并穿透或从旁通过第二分光组件142而行进至第一分光组件14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另一侧。于此实施例,由于第一分光组件141用以反射蓝光及绿光,并容许红光通过,因此仅第四色光104中的红光通过(即被滤除),而绿光(即第四色光104’)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进而入射合光组件130。藉此,合光组件130将最后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一色光101(例如蓝光)、第二色光102中穿透第一分光组件141的部分第二色光102’(例如红光)、最后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第三色光103(例如蓝光)及第四色光104中被第一分光组件141反射的部分第四色光104’(例如绿光)合光。藉此,光源模块10D可提供非时序的白光照明光L。

于图8的实施例中,第一子光源模块10E1虽未提供未被转换的第一色光101至合光组件130,但于其他实施例,亦可藉由将第一色光101同时入射至第一波长转换单元121的波长转换层124及反射面125,而藉此形成与图6的第一子光源模块10C1相同的光路,进而可同时提供未被转换的第一色光101及被转换的第二色光1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或润饰。此外,本说明书或申请专利范围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区分或命名各别组件,而非用来限制数量的上限或下限。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需视本说明书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为准。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图像投影系统、图像投影装置、图像投影方法、图像投影程序及服务器装置
  • 投影装置、投影控制装置、投影系统及投影状态调整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09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