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线束布线部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9:35


线束布线部件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将线束布置于车辆的线束布线部件。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一种车辆中的线束的布线构造已知有在日本特开平9-10979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构造。该线束的布线构造在多个位置通过连接器等将多根线束连接,从而在从配置有发动机室等的车辆的前部空间到后部空间的车辆整体布置线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097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这种类型的线束的布线构造在车室内布置有基干线束,在设置于构成车室的前部面板或后部面板的贯通孔的位置处设置连接器等将前部线束或后部线束通过连接器连接于基干线束。

然而在连接器连接位置,有由于车辆的震动等的影响而导致接点磨损的担忧,若接点磨损则各设备间的连接可靠性会降低。另外根据上述构成,将需要进行将贯通孔设置于各面板的作业、向贯通孔安装连接器的作业以及连接连接器的作业等,并且还需要进行贯通孔中的密封部件的安装,因此作业工时或零件个数将大幅增加。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确保各设备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简化电线的布线作业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为如下构成,一种线束布线部件,将多根电线布置于车辆,具备:底板,配置于车室的地板下方;以及线束,具有固定于所述底板的所述多根电线,所述多根电线中的至少一根所述电线是连续的连续电线,该连续的连续电线的一端布置于所述底板的表面或者从所述底板的端部延伸出而布置于所述车辆的前部空间或者所述车辆的后部空间,另一端从所述底板的端部延伸出而布置于所述车辆的前部空间或者所述车辆的后部空间。

为如下构成,所述连续电线是一端布置于所述底板的表面,另一端从所述底板的端部延伸出而布置于所述车辆的前部空间或者所述车辆的后部空间的连续的第一电线。

为如下构成,所述连续电线是两端从所述底板的端部延伸出而布置于所述前部空间或者所述后部空间的连续的第二电线。

根据这样的线束布线部件,连续电线或者第一电线从地板位置到前部空间或者后部空间位置连续地构成。另外,连续电线或者第二电线从前部空间的位置到后部空间位置连续地构成,或者,连续电线或者第二电线经由底板从前部空间到前部空间等连续地构成。即根据这样的构成,例如没有如由连接器在多个位置连接的线束那样接点磨损的担忧,能够防止各设备间的连接可靠性的降低。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连续电线、第一电线或者第二电线固定于配置在地板的下方的底板,因此不需要进行对地板设置贯通孔的作业、向贯通孔安装连接器的作业以及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等,从而能够防止作业工时或零件个数增加。由此,能够简化车辆中的多根电线的布线作业。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线束布线部件还可以是以下的构成。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所述多根电线包括多根所述连续电线,所述多根连续电线以沿着所述底板的表面的方式平坦地并排固定。

根据这样的构成,多根连续电线对于底板的表面平坦地固定,因此例如与将多根连续电线捆扎而成的电线束固定于底板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布置线束的区域,从而进一步缩小线束布线部件的配置空间。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所述底板是组装于所述车辆的所述地板的下方的蓄电装置的蓄电盖部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组装于车辆的地板的下方的蓄电装置的蓄电盖部件固定多根连续电线而将线束布置于车辆。由此,与相对于蓄电装置另外设置底板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零件个数或线束的配置空间小型化。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所述蓄电装置构成为具备多个蓄电模块以及将多个蓄电模块一并覆盖的所述蓄电盖部件,所述多根电线包括多根所述连续电线,所述多根连续电线固定于所述蓄电盖部件的所述蓄电模块侧的表面。

根据这样的构成,具有多根连续电线的线束将被布置于蓄电装置内,因此例如与将由多根连续电线构成的线束布置于蓄电盖部件的外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其他部件接触到多根连续电线。即能够防止由于线束与其他部件接触而损坏。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所述蓄电盖部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具有多根连续电线的线束将会由金属制的蓄电盖部件覆盖,因此即使不将线束通过编织线等的屏蔽部件另行覆盖,也能够将线束电磁屏蔽。由此,能够抑制零件个数或屏蔽部件的安装作业的工时增加,并且将线束布线部件的配置空间小型化。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所述蓄电装置组装于所述车辆的车架的下部,所述蓄电装置当组装于所述车架时,配置于比所述车架的侧部靠内侧处。

例如,当连续电线是传输用于操作车辆的重要的电力或信号的电线的情况下,如果连续电线断线则会发生无法操作车辆等故障。然而根据这样的构成,多根连续电线固定于配置于比车架的侧部靠内侧处的蓄电装置的蓄电盖部件,因此即使其他车辆从侧方冲撞也能够防止连续电线断线。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所述线束为了实现所述连续电线的冗余化而具有布置于与所述连续电线不同的路径的至少一根辅助电线。

在连续电线是传输用于操作车辆的重要的电力或信号的电线情况下,如果连续电线断线则会发生无法操作车辆等故障。

然而根据这样的构成,成为连续电线的冗余化的辅助电线布置在与第一电线不同的路径,所以即使在连续电线断线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辅助电线而确保用于操作车辆的重要的电力或信号。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从所述底板延伸出的所述连续电线固定于沿着布线路径延伸的保持部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线束布线部件配置于车辆前,能够通过保持部件将连续电线以沿着布线路径的方式事先配置好,因此能够提高电线相对于车辆的布线作业性。另外,连续电线通过固定于保持部件而被加固,所以能够抑制连续电线被拉拽等而断线。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所述保持部件具有能够保持形状的刚度。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连续电线的形状构成为与连续电线的立体的布线路径一致的形状。即通过对车辆配置保持部件能够基本完成电线的布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线的布线作业性。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底板一侧的端部能够弯曲,所述连续电线在布置于所述车辆之前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使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端部弯曲而折叠。

从车辆的前部空间到后部空间布置线束的线束布线部件为非常大型。然而为了搬运线束布线部件而希望一点也不笨重而为小型。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将从蓄电盖部件延伸出的连续电线通过使保持部件中的蓄电盖部件侧的弯曲部弯曲而将连续电线与保持部件一同折叠。

即在将线束布线部件安装于车辆之前的状态下,能够将线束布线部件小型化至与蓄电盖部件基本相同的大小,因此例如与不能将从蓄电盖部件延伸出的部分折叠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进行线束布线部件的搬运作业。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确保各设备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简化电线的布线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组装有线束布线部件的车辆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将蓄电装置组装于车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蓄电装置组装于车架之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线束布线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将保持部件折叠的状态的线束布线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保持部件折叠的状态的线束布线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将保持部件折叠的状态的线束布线部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例示了组装有线束布线部件10的车辆C。

车辆C包括金属制的车架20、搭载于车架20上的车身面板30、组装于车架20的下部的蓄电装置40等而构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以图1及图5中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将F侧设为前侧,将B侧设为后侧。另外,左右方向是指将图2及图5中的左斜前侧(L侧)设为左侧,将右斜后侧(R侧)设为右侧来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车架20具备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梁21、连结一对侧梁21的前端部的前梁22以及在左右方向上连结一对侧梁21之间的多个横梁23而形成梯子型,即为所谓的梯形车架。

本实施方式在一对侧梁21之间具有五根横梁23。在五根横梁23中的配置在最前的横梁23以及配置在最后的横梁23的左右方向两侧配置有车轮H,配置于中央的三根横梁23与一对侧梁21一起作为从下方支承车身面板30的支承梁25。

如图3所示,车身面板30是构成车室RM的部分,构成为具备配置于车架20的上方的地板32以及设置于地板32的前缘部的前面板34。

地板32形成为平板状,将前面板34以连接于地板32的前缘部的方式竖立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蓄电装置40从下方组装于车架20的下部。当蓄电装置40组装于车架20时,蓄电装置40配置在从比三根支承梁25中的配置于前侧的支承梁25稍微靠前侧的位置起到配置于后侧的支承梁25之间的区域。

如图2及图3所示,蓄电装置4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的俯视近似矩形的扁平的箱形状,蓄电装置40构成为具备多个蓄电模块50、多功能盒M以及将蓄电模块50以及多功能盒M一并覆盖的蓄电盖部件(“底板”的一例)70。

多个蓄电模块50包括在多个蓄电模块50中的电压相对低的低压蓄电模块51以及电压相对高的高压蓄电模块60。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包括两种低压蓄电模块51以及一种高压蓄电模块60。

如图3所示,高压蓄电模块60在从上方观察的状态时是蓄电装置40的2/3左右的大小,形成为俯视时近似矩形的扁平的箱形状。如图4所示,高压蓄电模块60构成为具备由多个蓄电元件61构成的蓄电元件组62、连接于蓄电元件组62的接线盒63、收纳蓄电元件组62及接线盒63的下壳体64以及将多个蓄电元件组62及接线盒63从上方一并覆盖并固定于下壳体64的上壳体65。

下壳体64为金属制,形成为朝向上方呈近似矩形状开口的形态,如图4所示,在下壳体64内排列多个蓄电元件61构成蓄电元件组62。在蓄电元件组62的上部组装有将相邻的蓄电元件61彼此连接的未图示的连接模块。

接线盒63呈近似矩形的箱形状,在电接线盒63内部收纳有用于切断电流的继电器等未图示的保护部件。从电接线盒63引出有未图示的电线,在电线的末端设置有插通于设置于后述上壳体65的贯通孔68的未图示的高压连接器。

上壳体65为金属制,如图3及图4所示,上壳体65形成为比下壳体64稍大的向下方开口的俯视近似矩形的箱形状。在上壳体65的中央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68,从接线盒63引出的电线的高压连接器以插通于贯通孔68的状态被固定。上壳体65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机构固定于下壳体64。另外,在上壳体65与下壳体64之间通过未图示的密封部件进行密封。

如图3所示,各低压蓄电模块51通过将由多个蓄电元件构成的未图示的蓄电元件组收纳于小型壳体内而形成。

各低压蓄电模块51的高度尺寸形成得比高压蓄电模块60的高度尺寸稍大,但是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形成为比高压蓄电模块60小的形态。另外,低压蓄电模块51以与高压蓄电模块60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前侧的短边部分相邻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两种低压蓄电模块51中的一种是12V系列的低压蓄电模块51,另一种是48V系列的低压蓄电模块51。

如图3所示,多功能盒M相对于低压蓄电模块51在左右方向上相邻,并且以与高压蓄电模块60的短边部分相邻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两个。多功能盒M通过收纳例如高压接线盒、多个DC-DC转换器、充电器等而构成。多功能盒M与低压蓄电模块51相同,高度尺寸均设定得比高压蓄电模块60稍大,如图4所示,呈比高压蓄电模块60向上方突出的形态。

蓄电盖部件7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如图3及图4所示,蓄电盖部件70能够从上方组装于多个蓄电模块50以及多功能盒M,当蓄电装置40从下方组装于车架20时,蓄电盖部件70被配置在一对侧梁21之间。换句话说,蓄电盖部件70配置在比配置于车架20的两侧部的一对侧梁21靠内侧处。

另外,如图3所示,蓄电盖部件70具有俯视呈近似矩形状的顶板72,顶板72形成为能够将多个蓄电模块50以及多功能盒M的从上方一并覆盖的大小。如图3及图4所示,在顶板72的侧缘部设置有向下方延伸出的四张侧板73,相邻的侧板73互相在周向上连接,从而蓄电盖部件70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扁平的箱形状。

另外如图1及图4所示,各侧板73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为低压蓄电模块51或多功能盒M的高度尺寸的大约一半,当蓄电盖部件70组装于蓄电模块50及多功能盒M时覆盖低压蓄电模块51、高压蓄电模块60以及多功能盒M的上半部分,由此具有了对低压蓄电模块51、高压蓄电模块60以及多功能盒M的上部进行电磁屏蔽的功能。

如图3至图8所示,在蓄电盖部件70的顶板72固定有线束80,由蓄电盖部件70和线束80构成线束布线部件10。另外,在图3中为了使线束80清晰易懂,将顶板72的图示省略而示出。

线束80构成为具备固定于顶板72的多根电线W以及固定有从顶板72延伸出的多根电线W的保持部件90。

如图4及图5所示,多根电线W中的任意一根电线W均是在中途没有切断而连续地形成的连续电线,在作为顶板72的表面的下表面72D以沿着顶板72的方式平坦地并排固定。

在此,作为将多根电线W相对于顶板72平坦地并排固定的固定方法,可以将电线W的包皮熔敷于顶板72的下表面72D,也可以将多根电线W平坦地排列而熔敷或缝接后的未图示的熔敷片熔敷于顶板72。另外,多根电线W也可以由涂抹于顶板72的下表面72D的粘合剂固定,也可以通过利用双面胶带等固定于顶板72的下表面72D等公知的固定方法来进行固定。

另外,多根电线W的刚度根据电线种类而异,但是具有可挠性,包括多根高压电源线WH、多根低压电源线WL、多根信号线WS、多根低压辅助线(“辅助电线”的一例)WLB以及多根辅助信号线(“辅助电线”的一例)WSB。

高压电源线WH是多根电线W中的传输电压相对高的电流的电线W,如图5所示,固定于顶板72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高压电源线WH例如是将高压蓄电模块60与多功能盒M连接、将搭载于车辆C的后部空间RS的变换器等未图示的高压设备与高压蓄电模块60连接的电线W。多根高压电源线WH中的、一端在蓄电盖部件70的顶板72的下表面72D经由大型连接器CL与高压蓄电模块60的高压连接器连接且另一端从蓄电盖部件70的端部延伸出并延伸至后部空间RS的高压电源线WH作为长高压线(“第一电线”的一例)WH1。

低压电源线WL是多根电线W中的传输电压相对低的电流的电线W,如图5所示,在高压电源线WH的侧方以与高压电源线WH平行的方式固定于顶板7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低压电源线WL配置在高压电源线WH的右侧方,是例如将低压蓄电模块51与多功能盒M连接、将搭载于车辆C的前部空间FS或者后部空间RS的音频或传感器等未图示的低压设备与低压蓄电模块51连接的电线W。

低压辅助线WLB与低压电源线WL相同,是多根电线W中的传输电压相对低的电流的电线W,与低压电源线WL所连接的低压蓄电模块51、多功能盒M、低压设备等连接,但是配置在与低压电源线WL不同的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低压辅助线WLB在高压电源线WH的左侧方以与高压电源线WH平行的方式固定于顶板72。

即低压辅助线WLB是用于将低压电源线WL冗余化的电线W,假设即使在低压电源线WL断线了的情况下,低压辅助线WLB也会作为低压电源线WL的备用而起作用。

多根低压电源线WL以及多根低压辅助线WLB中的、一端在蓄电盖部件70中的顶板72的下表面72D经由小型连接器CS与低压蓄电模块51连接且另一端从蓄电盖部件70的顶板72延伸出并延伸至前部空间FS或者后部空间RS的低压电源线WL以及低压辅助线WLB作为长低压线(“第一电线”的一例)WL1。

信号线WS是传送搭载于车辆C的传感器或ECU等未图示的电气设备间的信号的电线W,如图5所示,与低压电源线WL或低压辅助线WLB相同地在高压电源线WH的侧方以与高压电源线WH平行的方式固定于顶板72。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信号线WS配置在高压电源线WH的右侧方,是例如将搭载于前部空间FS或者后部空间RS的未图示的电气设备与设置于蓄电模块50的未图示的管理单元连接、将搭载于前部空间FS或者后部空间RS的电气设备与多功能盒M连接、将搭载于前部空间FS或者后部空间RS的电气设备彼此连接的电线W。

辅助信号线WSB与信号线WS相同,是传送搭载于车辆C的传感器或ECU等电气设备间的信号的电线W,与信号线WS所连接的低压蓄电模块51的管理单元、多功能盒M、低压设备等连接,但是配置于与信号线WS不同的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辅助信号线WSB在高压电源线WH的左侧方以与高压电源线WH平行的方式固定于顶板72。即辅助信号线WSB是用于将信号线WS冗余化的电线W,假设即使在信号线WS断线了的情况下,辅助信号线WSB也能够作为信号线WS的备用而起作用。

如图3及图5所示,在多根信号线WS以及多根辅助信号线WSB中的、两端从蓄电盖部件70的顶板72延伸出并延伸至前部空间FS或者后部空间RS的信号线WS以及辅助信号线WSB作为长信号线(“第二电线”的一例)WS1。

因此,长高压线WH1、长低压线WL1、长信号线WS1中的任意一根电线W均从蓄电盖部件70的顶板72的前后两侧的端部延伸出,但是是中间没有切断而连续电线W。

如图5所示,多根长高压线WH1从顶板72的后端部中的比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稍微靠左的位置处向后方延伸出,在多根长高压线WH1从顶板72延伸出的部分被波纹管等树脂保护器P一并覆盖。在多根长高压线WH1的末端组装有高压线连接器CN1,该高压线连接器CN1与变换器等未图示的高压设备连接。

如图5所示,多根长低压线WL1以及多根长信号线WS1在顶板72的前端部从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位置、比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稍靠右的位置以及比左侧端部稍靠右的位置这合计三个位置的前侧导出部74向前方引出,并且在顶板72的后端部从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这两个位置的后侧导出部75向后方引出。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在从前侧导出部74以及后侧导出部75向前后方向引出的多根长低压线WL1以及多根长信号线WS1的末端安装有导入长低压线WL1与长信号线WS1的设备侧连接器CN2,从前侧导出部74以及后侧导出部75向前后方向引出的多根长低压线WL1以及多根长信号线WS1固定于保持部件90。

保持部件90是合成树脂制,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形成笔直延伸的带状,并具有能够保持带状的形态的刚度。然后在保持部件90的上下两面固定有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即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虽然具有可挠性,但是通过固定于保持部件90能够形成为沿着车辆C中的立体的布线路径的配置,并且能够将形状保持为立体的形态。

另外,对于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相对于保持部件90的固定方法,可以将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的包皮熔敷于保持部件90的表面,也可以由涂敷于保持材料90的表面的粘合剂来进行固定。另外,还可以通过将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通过双面胶带等公知的固定方法来固定于保持部件90。

另外,保持部件90的前侧导出部74以及后侧导出部75侧的端部为能够在上下方向弯曲并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91,通过将弯曲部91向上方弯曲,如图6至图8所示,能够使固定有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的保持部件90折叠并配置于蓄电盖部件70的上表面侧。

本实施方式是如以上那样的构成,接下来对具有蓄电盖部件70的蓄电装置4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以往,布置于车辆的线束通过将多根线束在多个位置处利用连接器等进行连接,从而在从配置有发动机室等的车辆的前部空间到后部空间的车辆整体布置线束。然而在这样布置线束的情况下,为了连接布置在车室内的线束与布置在前部空间或后部空间中的线束,需要在车室与前部空间或后部空间之间设置贯通孔并且通过连接器等进行连接。另外,在通过连接器连接线束彼此的情况下,零件个数或连接作业等的作业工时会增加,并且由于车辆的震动等的影响在连接位置的接点可能会发生磨损,使各设备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

在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找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即本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是一种线束布线部件10,是将多根电线W布置于车辆C的线束布线部件10,具备:蓄电装置40的蓄电盖部件(底板)70,配置于车室RM的地板32的下方;以及线束80,具有固定于蓄电盖部件70的多根电线W,多根电线W中的至少一根电线W是一端布置于蓄电盖部件70的表面、另一端从蓄电盖部件70的端部延伸出而布置于车辆C的前部空间FS或者后部空间RS的连续的长高压线WH1以及长低压线WL1(电线),多根电线W中的至少一根电线W是两端从蓄电盖部件70的端部延伸出而布置于前部空间FS或者后部空间RS的连续的长信号线WS1。

根据这样的线束布线部件10,长高压线WH1以及长低压线WL1从蓄电盖部件70的位置到前部空间FS或者后部空间RS的位置构成为连续,长信号线WS1从前部空间FS的位置到后部空间RS的位置,另外经由蓄电盖部件70从前部空间FS到前部空间FS等构成为连续。即例如不担心如在多个位置通过连接器连接的线束那样接点发生磨损,能够防止各设备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线W固定于配置于地板32的下方的蓄电盖部件70,因此不需要对地板32设置贯通孔,或进行向贯通孔安装连接器的作业、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等,能够防止作业工时或零件个数增加。由此,能够简化车辆中的多根电线W的布线作业。

另外,蓄电盖部件(底板)70是组装于车辆C的地板32的下方的蓄电装置40的蓄电盖部件70。

即能够通过在组装于车辆C的地板32的下方的蓄电装置40的蓄电盖部件70上固定多根电线W而在车辆C布置线束80。由此,与相对于蓄电装置40单独设置底板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零件个数或线束80的配置空间小型化。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根电线W以沿着蓄电盖部件70的表面的方式平坦地并排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蓄电盖部件70的表面平坦地固定有多根电线W,因此例如与将多根电线捆扎而成的电线束固定于蓄电盖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布置线束80的区域在上下方向上缩小。进而能够将线束布线部件10的配置空间进一步缩小。

另外,蓄电装置40构成为具备多个蓄电模块50以及一并覆盖多个蓄电模块50的蓄电盖部件70,如图4所示,多根电线W固定于作为蓄电盖部件70的蓄电模块50侧的表面的下表面72D。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多根电线W组成的线束80布置于蓄电装置40内,因此例如与将由多根电线W组成的线束80布置于蓄电盖部件的外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其他部件与多根电线W接触。由此,能够防止线束由于与其他部件接触而损坏。

另外,蓄电盖部件7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即多根电线W被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蓄电盖部件70覆盖,因此即使不通过编织线等屏蔽部件将多根电线W另行覆盖,也能够对多根电线W进行电磁屏蔽。由此,能够抑制零件个数或屏蔽部件的安装作业的工时的增加,并且将线束布线部件10的配置空间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蓄电装置40组装于车辆C的车架20的下部,蓄电装置40当组装于车架20时,配置于比设置于车架20的侧部的侧梁21靠内侧处。

例如当电线是传输用于操作车辆的重要的电力或信号的电线的情况下,在电线断线的情况下会发生无法操作车辆等故障。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多根电线W的线束80固定于蓄电盖部件70,该蓄电盖部件70配置于比设置于车架20的侧部的侧梁21靠内侧处的蓄电装置40,因此即使其他车辆等从侧方冲撞也能够防止电线W断线。

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80为了实现低压电源线WL的冗余化而具有在与低压电源线WL不同的路径配置的至少一根低压辅助线WLB,以及为了实现信号线WS的冗余化而具有在与信号线WS不同的路径配置的至少一根辅助信号线WSB。

在低压电源线WL或信号线WS是传输用于操作车辆C的重要的电力或信号的电线W的情况下,如果低压电源线WL或信号线WS断线则会发生无法操作车辆C等故障。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成为低压电源线WL的冗余化的低压辅助线WLB配置在与低压电源线WL不同的路径、成为信号线WS的冗余化的辅助信号线WSB配置在与信号线WS不同的路径,假设即使在低压电源线WL或信号线WS断线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低压辅助线WLB和辅助信号线WSB来确保用于操作车辆C的重要的电力或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8所示,从蓄电盖部件(底板)70延伸出的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电线)固定于沿着布线路径延伸的保持部件90。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线束布线部件10配置于车辆C之前,能够通过保持部件90将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沿着布线路径事先配置好,因此能够提高将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布置于车辆C的布线作业性。另外,通过保持部件90对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进行加固,因此能够抑制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被拉拽等而断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90具有能够保持形状的刚度。即能够将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的形状与车辆C的立体的布线路径一致地构成。也就是说通过对车辆C配置保持部件90能够基本完成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的布线。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的布线作业性。

另外如图6至图8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90,蓄电盖部件(底板)70一侧的弯曲部(端部)91能够弯曲,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电线)在布置于车辆C之前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使保持部件90的弯曲部91弯曲而折叠。

一般来讲,从车辆C的前部空间FS到后部空间RS布置线束80的线束布线部件10在前后方向上会非常大型。然而为了搬运线束布线部件10希望一点也不笨重而为小型。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部件10能够将从蓄电盖部件70延伸出的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通过使保持部件90中的蓄电盖部件70一侧的弯曲部91弯曲从而将长低压线WL1以及长信号线WS1与保持部件90一起折叠。

即在将线束布线部件10安装于车辆C之前的状态时,能够将线束布线部件10的前后左右的尺寸小型化至与蓄电盖部件70基本相同的大小。由此,例如与不能将从蓄电盖部件延伸出的部分折叠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束布线部件10的搬运作业容易进行。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不限于通过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例如以下的各种各样的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线束80固定于蓄电装置40的蓄电盖部件70的构成。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另外设置不同于蓄电盖部件的板状的板部件,并将线束固定于板部件的构成。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多根长低压线WL1以及多根长信号线WS1从蓄电盖部件70的顶板72向前后延伸出的构成。然而不限于此,从蓄电盖部件延伸出的长低压线以及长信号线也可以构成为一根,也可以构成为将多根电线捆扎而成的电线束。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线束80固定于蓄电盖部件70中的顶板72的下表面72D的构成。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作为蓄电盖部件的顶板的上表面的外表面设置布线槽并将线束布置于布线槽内的构成。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蓄电装置40配置于车架20的一对侧梁21的内侧的构成。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蓄电装置被刚度较高的蓄电框架等覆盖等,只要蓄电装置被牢固地保护,也可以是不将蓄电装置配置于一对侧梁的内侧的构成。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蓄电盖部件70中的顶板72的下表面72D配置低压辅助线WLB作为低压电源线WL的冗余化并且配置辅助信号线WSB作为信号线WS的冗余化的构成。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低压辅助线和信号辅助线配置于蓄电盖部件的顶板的上表面的构成。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保持部件90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延伸的带状。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长低压线或长信号线的布线路径而使保持部件弯曲,或板状地形成为较大的形态。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如下构成,固定于蓄电盖部件70的顶板72的线束80是均形成为连续的连续电线,包括多根高压电源线WH、多根低压电源线WL、多根信号线WS、多根低压辅助线WLB以及多根辅助信号线WSB。然而不限于此,固定于顶板的线束也可以仅由高压电源线、低压电源线和信号线中的任一电线构成,也可以由这些电线之中的任一电线的组合构成。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如下构成,固定于蓄电盖部件70的顶板72的线束80的所有电线形成为连续的连续电线。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固定于顶板的线束只要至少有一根是连续的连续电线即可,而其他的电线不是连续的电线。

标号说明

10:线束布线部件

20:车架

32:地板

40:蓄电装置

50:蓄电模块

70:蓄电盖部件(“底板”的一例)

80:线束

90:保持部件

C:车辆

FS:前部空间

RM:车室

RS:后部空间

W:电线(“连续电线”的一例)

WH1:长高压线(“第一电线”的一例)

WL1:长低压线(“第一电线”的一例)

WLB:低压辅助线(“辅助电线”的一例)

WS1:长信号线(“第二电线”的一例)

WSB:辅助信号线(“辅助电线”的一例)。

相关技术
  • 线束布线结构、线束模块及线束布线方法
  • 布线线束、及布线线束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