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引体向上训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33:4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引体向上器材,都是以使用者全身体重为运动重力的负荷来源,大多数使用者的体力无法多次负荷其自身体重,因此需要在正常使用引体向上运动机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辅助力,然而目前的一些引体向上训练器大多数采用配重机构上下滑动来实现助力效果,滑动时易产生噪声,且大部分采用跪姿做引体向上,训练时人体很不自然,达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容易产生噪音,且使用者能够采用站姿做引体向上的引体向上训练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容易产生噪音,且使用者能够采用站姿做引体向上的引体向上训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器,包括:主架体,所述主架体包括用于供使用者手部抓握的抓握结构;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包括助力架和弹性伸缩杆,所述助力架与所述主架体铰接连接,且所述使用者的脚部能够支撑于所述助力架上,所述弹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架体的底部以及所述助力架铰接连接。

优选地,引体向上训练器还包括力量调节装置,所述力量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助力架上,所述弹性伸缩杆靠近所述助力架的一端与所述力量调节装置铰接连接,所述力量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弹性伸缩杆的初始力大小。

优选地,所述助力架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力量调节装置包括滑动结构、丝杆、大锥齿轮、小锥齿轮以及驱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导向结构滑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导向结构二者相互平行,且所述丝杆设置于导向结构上,所述大锥齿轮套设于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二者轴线相互垂直、并相互啮合,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滑动结构上,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小锥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小锥齿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为手轮,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手轮连接、以与所述手轮同步转动,所述导向结构为导向杆,所述滑动结构为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底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

优选地,引体向上训练器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弹性伸缩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连接杆对称设置于所述滑动结构的两侧,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滑动结构、并与所述滑动结构同步滑动,两个所述弹性伸缩杆靠近所述助力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铰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力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滑动结构、所述丝杆、所述大锥齿轮以及所述小锥齿轮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外壳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槽,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槽,且所述连接杆与各所述第二导向槽均滑动连接。

优选地,引体向上训练器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架体两侧的扶手。

优选地,所述抓握结构为抓握杆,所述主架体的上部沿所述主架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架体两侧的支撑斜杆,各所述支撑斜杆与所述主架体之间的角度均为锐角,且所述抓握杆的两端能够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支撑斜杆上。

优选地,引体向上训练器还包括柔性连接件,所述抓握结构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主架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助力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踏板,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均向上倾斜,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角度均为钝角,且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主架体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踏板,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脚部能够支撑于所述踏板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器,包括:主架体,主架体包括用于供使用者手部抓握的抓握结构;助力装置,助力装置包括助力架和弹性伸缩杆,助力架与主架体铰接连接,且使用者的脚部能够支撑于助力架上,弹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主架体的底部以及助力架铰接连接。该引体向上训练器通过压缩弹性伸缩杆来提供助力,与配重机构上下滑动相比,噪音大大减小。另外,锻炼时使用者能够脚踏于助力架上,以站姿做引体向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器力量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引体向上训练器;1、主架体;2、助力装置;201、导向结构;202、弹性伸缩杆;203、滑动结构;204、丝杆;205、大锥齿轮;206、小锥齿轮;207、手轮;208、连接套;209、推力轴承;210、滚轮;211、外壳;2111、第一导向槽;2112、第二导向槽;212、连接杆;213、第一连杆;214、第二连杆;215、第三连杆;216、踏板;217、斜连杆;3、扶手;4、抓握杆;5、支撑斜杆;6、柔性连接件;7、使用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容易产生噪音,且使用者能够采用站姿做引体向上的引体向上训练器。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器100包括:主架体1,主架体1包括用于供使用者7手部抓握的抓握结构;助力装置2,助力装置2包括助力架和弹性伸缩杆202,助力架与主架体1铰接连接,且使用者7的脚部能够支撑于助力架上,弹性伸缩杆202的两端分别与主架体1的底部以及助力架铰接连接。该引体向上训练器100通过压缩弹性伸缩杆202来提供助力,与配重机构上下滑动相比,噪音大大减小。另外,锻炼时使用者7能够脚踏于助力架上,以站姿做引体向上。

于本实施例中,引体向上训练器100还包括力量调节装置,力量调节装置设置于助力架上,弹性伸缩杆202靠近助力架的一端与力量调节装置铰接连接,力量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弹性伸缩杆202的初始力大小。在实际使用时,弹性伸缩杆202的初始力大小最好与使用者7的体重相匹配,以使用者7能够方便地下压弹性伸缩杆202为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弹性伸缩杆202指的是具有弹性,能够伸缩的杆件,例如可选用气弹簧。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助力架设置有导向结构201,力量调节装置包括滑动结构203、丝杆204、大锥齿轮205、小锥齿轮206以及驱动结构,滑动结构203与导向结构201滑动连接,丝杆204与导向结构201二者相互平行,且丝杆204设置于导向结构201上,大锥齿轮205套设于丝杆204上、并与丝杆204螺纹连接,小锥齿轮206与大锥齿轮205二者轴线相互垂直、并相互啮合,驱动结构设置于滑动结构203上,驱动结构与小锥齿轮206连接、以驱动小锥齿轮206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驱动结构为手轮207,小锥齿轮206与手轮207连接、以与手轮207同步转动,导向结构201为导向杆,滑动结构203为滑动座,滑动座的底端设置有滑动槽,导向杆设置于滑动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使用时,使用者7通过旋转手轮207来驱动小锥齿轮206转动,小锥齿轮206转动的同时带动大锥齿轮205转动,大锥齿轮205转动的同时,带动滑动结构203沿丝杆204的长度方向运动。随着滑动结构203的运动,弹性伸缩杆202的长度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弹性伸缩杆202的初始力大小调整。另外,驱动结构、并不仅限于采用手轮207,还可采用能够自动驱动小锥齿轮206转动的结构,例如电机。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力量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设置于大锥齿轮205相对两侧的推力轴承209,各推力轴承209均可转动地设置于丝杆204上,大锥齿轮205套设于连接套208上、且二者同步转动,连接套208与丝杆204螺纹连接,大锥齿轮205、小锥齿轮206以及连接套208均设置于滑动座内部,两个推力轴承209分别设置于连接套208两端与滑动座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摩擦,如图3所示,力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同轴设置的滚轮210和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滑动槽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滚轮210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上,导向杆与滚轮210相接触。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引体向上训练器100还包括连接杆212,弹性伸缩杆2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弹性连接杆212对称设置于滑动结构203的两侧,连接杆212贯穿滑动结构203、并与滑动结构203同步滑动,两个弹性伸缩杆202靠近助力架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212的两端铰接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力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外壳211,滑动结构203、丝杆204、大锥齿轮205以及小锥齿轮206均设置于外壳211内部,外壳211设置于导向结构201上,驱动结构设置于外壳211外部,外壳2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槽2111,驱动结构与第一导向槽2111滑动连接,外壳2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槽2112,连接杆21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导向槽2112,且连接杆212与各第二导向槽2112均滑动连接。滑动座沿着滑动槽滑动的同时,外壳211沿着第一导向槽2111滑动,连接杆212沿着两个第二导向槽2112滑动。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引体向上训练器100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主架体1两侧的扶手3。锻炼开始前使用者7的双手分别抓握两个扶手3。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抓握结构为抓握杆4,主架体1的上部沿主架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主架体1两侧的支撑斜杆5,各支撑斜杆5与主架体1之间的角度均为锐角,且抓握杆4的两端能够分别支撑于两个支撑斜杆5上。设置多组支撑组件的目的是为了匹配不同的身高,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使用者7的身高,调整抓握杆4支撑于不同高度的支撑组件上。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引体向上训练器100还包括柔性连接件6,抓握结构通过柔性连接件6与主架体1连接。本实施例中柔性连接件6具体选用连接绳,且柔性连接的数量为两个,抓握结构的两端各通过一个柔性连接件6与主架体1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助力架包括第一连杆213、第二连杆214、第三连杆215以及踏板216,第一连杆2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214及第三连杆215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214远离第一连杆213的一端以及第三连杆215远离第一连杆213的一端均向上倾斜,第一连杆213与第二连杆214和第三连杆215之间的角度均为钝角,且第三连杆215与第一连杆213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二连杆214与第一连杆213之间的角度,第二连杆214远离第一连杆213的一端与主架体1铰接连接,第三连杆215远离第一连杆213的一端设置有踏板216,使用者7的脚部能够支撑于踏板216上。对应地,导向杆与第一连杆213相平行,导向杆设置于第一连杆213上方,导向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14相连、另一端通过斜连杆217与第三连杆215相连。

参考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器100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使用者7脚部踩踏于踏板216上,使用者7双手分别抓握两个扶手3,此时在使用者7的自身重量作用下,助力架向下转动,弹性伸缩杆202压缩,当扶手3对使用者7的支撑力以及弹性伸缩杆202对使用者7提供的助力等于使用者7的自身重量时,弹性伸缩杆202停止压缩。随后,使用者7双手抓握抓握杆4,开始做引体向上运动,随着使用者7用力,使用者7身体逐渐升高,与此同时,抓握杆4对使用者7的支撑力逐渐增大,弹性伸缩杆202逐渐复位,弹性伸缩杆202对使用者7的助力逐渐减小。通过弹性伸缩杆202的助力,使用者7能够方便地完成引体向上动作。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4496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