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Fc融合纳米抗体CTLA-4 Nb16-Fc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1:27


一种Fc融合纳米抗体CTLA-4 Nb16-Fc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Fc融合纳米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是一种免疫负调节因子,主要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具有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的功能。专利号ZL201610575258.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筛选出针对CTLA-4的特异性纳米抗体16 (CTLA-4 Nb16),CTLA-4 Nb16 可增强树突细胞/肝癌融合细胞(DC/HepG2-FC)诱导的CD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CTLA-4 Nb16纳米抗体半衰期短及生物学功能单一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Fc融合纳米抗体CTLA-4 Nb16-Fc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其结构包含能够延长纳米抗体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介导ADCC、ADCP和CDC等细胞毒性效应的Fc段的第一功能域;以及能够特异性结合并有效阻断T细胞表面免疫检查位点CTLA-4的第二功能域;所述第一功能域、所述第二功能域从N端到C端顺序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域的抗CTLA-4 Nb16包含决定簇互补区CDR和框架区FR;所述第二功能域的决定簇互补区CDR由CDR1、CDR2和CDR3组成;其中CDR1为SEQ ID No.1中的第26-35位氨基酸,CDR2为SEQ ID No.1中的第51-59位氨基酸,CDR3为SEQ ID No.1中的第97-106位氨基酸;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域Fc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其GenBank的登录号为:AH007035.2;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域的Fc来源于人IgG1 Fc 片段,与所述抗CTLA-4纳米抗体16之间通过连接片段(Linker)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片段为以G

所述G

所述Linker含有二个G

优选地,所述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3所示。

本发明的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分子量小,穿透性强,抗原结合性能好且免疫原性弱,能够通过Fc段延长纳米抗体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保留了ADCC、ADCP和CDC等细胞毒性效应,并能有效阻断T细胞表面CTLA-4分子,从而增强T细胞活化所需的信号;能够显著增强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融合疫苗诱导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核苷酸,其编码所述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

优选地,编码所述CTLA-4 Nb16-Fc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3所示。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表达载体,其含有所述多核苷酸。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宿主细胞,其被所述表达载体所转化。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所述新型Fc融合纳米抗体CTLA-4 Nb16-Fc和可药用载体。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制备方法,包括构建含有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然后将含有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宿主菌中诱导表达和纯化,从而获得所述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所述原核表达载体采用pET-30a(+)。

所述宿主菌采用E.coli Rosstta (DE3)。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在制备用于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包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高亲和力hCTLA-4 Nb16基因、hIgG1Fc片段基因通过柔性接头序列Ger4Ser相连,并插入用于纯化和鉴定的含标签蛋白基因His-tag,进行基因重组克隆,得到CTLA-4 Nb16-Fc重组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然后将重组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宿主菌中诱导表达,收获、溶解包涵体,用His标签蛋白试剂盒纯化,并进行超滤浓缩从而获得所述新型Fc融合纳米抗体CTLA-4 Nb16-Fc;

采用BCA法测定超滤浓缩后的CTLA-4 Nb16-Fc(用ddH

(1)选取4-6周龄BALB/c裸鼠, 在右侧腋下皮下注射肿瘤细胞 HepG2或者MCF7或者C8161 100 μL,含有2 × 107个细胞/mL,分别构建肝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三个肿瘤模型;观察肿瘤的成瘤情况,包括出瘤率、肿瘤体积和成瘤时间;

(2)当小鼠瘤体积约为100 mm3时开始治疗,当天记为“Day 0”;选取出瘤情况一致,瘤体积大小相等的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采取尾静脉注射给药,分别按照分组将药物用100 μL重悬进行治疗,每周给药2次,连续2周;观察小鼠肿瘤的治疗效果;

(3)在三种不同的荷瘤小鼠模型中,实验结果显示:CTLA-4 Nb16-Fc联合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融合疫苗共同诱导的CTLs过继治疗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是以融合人 IgG1 Fc片段,并以纳米抗体作为结构基础的T细胞激动剂,该融合蛋白体积小,抗原结合性能好,容易基因工程改造和实现大量生产,免疫原性弱;以及引入的Fc片段可以与FcRn结合,从而克服纳米抗体在体内半衰期短、组织滞留少、血浆清除率快的缺点。此外,Fc段可介导额外的ADCC、ADCP和CDC等细胞毒性效应,与CTLA-4 Nb16融合后,解决了原本纳米抗体生物功能单一的问题。采用原核细胞表达系统生产,其程序较传统单克隆抗体简单,且蛋白产量高,使用方便,可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且适于推广使用。

2.本发明所述的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可延长纳米抗体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保留了ADCC、ADCP和CDC等细胞毒性效应。同时,所述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包含的抗CTLA-4纳米抗体能有效阻断CTLA-4介导的免疫抑制信号通路,消除其免疫抑制功能,诱导T细胞激动剂具有更高疗效,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 CTLA-4 Nb16-Fc 的结构示意图。

图2 CTLA-4 Nb16-Fc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图3A 为重组质粒pET-30a(+)- CTLA-4 Nb16-Fc示意图(A)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图(B),其中,M表示Marker 泳道;2表示CTLA-4 Nb16-Fc双酶切产物泳道。

图4 为CTLA-4 Nb16-Fc蛋白SDS-PAGE分析图,其中M表示Marker泳道,1表示CTLA-4 Nb16-Fc蛋白泳道。

图5 为CTLA-4 Nb16-Fc蛋白Western blot分析图,其中M表示Marker泳道;1表示CTLA-4 Nb16-Fc蛋白泳道。

图6 显示 CTLA-4 Nb16-Fc的ELISA鉴定结果。

图7 显示CTLA-4 Nb16-Fc介导的T细胞对相应靶细胞的杀伤效应;A表示在不同效靶比作用下各实验分组介导的T细胞对靶细胞HepG2的杀伤效率;B表示在不同效靶比作用下各实验分组介导的T细胞对靶细胞MCF7的杀伤效率;C表示在不同效靶比作用下各实验分组介导的T细胞对靶细胞C8161的杀伤效率。

图8显示CTLA-4 Nb16-Fc介导的T细胞对相应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A表示在各实验分组介导的T细胞对HepG2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B表示在不同效靶比作用下各实验分组介导的T细胞对MCF7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C表示在不同效靶比作用下各实验分组介导的T细胞对C8161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结构包含能够延长纳米抗体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介导额外的ADCC、ADCP和CDC等细胞毒性效应的Fc段的第一功能域,以及能够特异性结合并有效阻断T细胞表面CTLA-4分子的第二功能域,结构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CTLA-4 Nb16-Fc含有延长纳米抗体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介导ADCC、ADCP和CDC等细胞毒性效应的第一功能域,以及一个能够特异性结合并有效阻断T细胞表面CTLA-4分子的第二功能域,所述第一功能域、第二功能域从N端到C端顺序连接;所述第一功能域为人 IgG1 Fc 片段,Fc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其GenBank的登录号为: AH007035.2。所述第二功能域为抗CTLA-4纳米抗体Nb16,其决定簇互补区CDR由CDR1、CDR2和CDR3组成;所述CDR1为SEQ ID No.1中的第26-35位氨基酸;CDR2为SEQ ID No.1中的第51-59位氨基酸;CDR3为SEQ ID No.1中的第97-106位氨基酸。所述抗CTLA-4 Nb16与所述Fc之间通过连接片段连接,所述连接片段为以GGGGS为单元的柔性连接片段。本实施例所述的CTLA-4 Nb16-Fc新型融合蛋白不仅能延长纳米抗体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保留了ADCC、ADCP和CDC等细胞毒性效应。同时, CTLA-4 Nb16-Fc包含的抗CTLA-4纳米抗体能有效阻断CTLA-4介导的免疫抑制信号通路,消除其免疫抑制功能,诱导T细胞更高效地分泌IL-2、TNF-α、IFN- γ等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编码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多核苷酸。

本发明的编码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多核苷酸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何适当的技术制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编码所述CTLA-4 Nb16-Fc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3所示。

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表达载体。

本发明的表达载体含有编码CTLA-4 Nb16-Fc的多核苷酸。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能够构建本发明的表达载体;这些方法包括重组DNA技术、DNA合成技术等。可将编码CTLA-4 Nb16-Fc蛋白的DNA有效连接到载体中的多克隆位点上,以指导mRNA合成进而表达蛋白。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表达载体采用pET-30a(+);所述宿主菌采用E.coliRosstta (DE3)。

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制备前述CTLA-4 Nb16-Fc的方法,包括:构建含有CTLA-4 Nb16-Fc基因序列的表达载体,然后将含CTLA-4 Nb16-Fc基因序列的表达载体转化至宿主细胞中诱导表达,从表达产物中分离获得所述的CTLA-4 Nb16-Fc。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表达载体采用pET-30a。所述宿主菌采用E.coli Rosstta (DE3)。

编码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的应用。

本发明的新型Fc融合蛋白纳米抗体CTLA-4 Nb16-Fc可用于制备肿瘤治疗药物。

实施例1: CTLA-4 Nb16-Fc的制备

1.CTLA-4 Nb16-Fc的构建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专利为L201610575258.3所筛选出的高亲和力CTLA-4 Nb16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1所示;以及能够延长血浆半衰期及介导ADCC、ADCP和CDC细胞毒性效应的Fc段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所述CTLA-4 Nb16纳米抗体与Fc段从N端到C端通过以GGGGS为单元的柔性连接片段(Linker)顺序连接。

2.CTLA-4 Nb16-Fc的多核苷酸的制备

为使 CTLA-4 Nb16在原核系统中进行表达,针对Fc、抗CTLA-4 Nb16序列均根据密码子优化原则进行了优化得到了CTLA-4 Nb16-Fc的核苷酸序列。具体地,CTLA-4 Nb16-Fc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3所示。

3.CTLA-4 Nb16-Fc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

通过PCR法将目的基因序列合成并扩增,并与酶切后的pET-30a(+)重组获得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TLA-4 Nb16-Fc,该质粒结构如图3A所示。具体地,采用酶切的方法对pET-30a(+)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酶切后琼脂凝胶电泳检测显示经酶切后片段大小约6213 bp,条带清晰。将酶切后的pET-30a(+)表达质粒与PCR法得到的目的序列重组,将重组后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TLA-4 Nb16-Fc进行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CTLA-4 Nb16-Fc和载体的大小分别与重组之前一致,凝胶电泳结果如图3B所示。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ET-30a(+)-CTLA-4 Nb16-Fc转化至Rosetta(DE3)大肠杆菌中,将卡那霉素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菌株进行测序验证,经过比对基因序列正确。

4.CTLA-4 Nb16-Fc的表达

(1)活化菌种,从-80℃拿出冻存的甘油菌置于37℃水浴锅中,轻微摇动至完全溶解。无菌操作下打开盖子,用接种环从冻存管中沾取适量菌滴,划线接种于含KanR

(2)小枪头挑取单克隆菌落至20 mL含KanR

(3)按1:100比例转接于250 mL含KanR

(4)对照取样,取1 mL菌液至Ep管中离心取菌体沉淀,标明未诱导,冻存于-20 ℃。

(5)诱导:在剩余的菌液中加入IPTG,使其终浓度为0.5 mM,将试管置于37℃,200rpm进行低温诱导培养12 h。

(6)收集菌体沉淀之前取1mL菌液至Ep管中离心取菌体沉淀,冻存于-20 ℃。

(7)收集菌体沉淀,将诱导后的菌液于4℃,4000 g离心20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沉淀,秤湿重,冻存于-80 ℃。

(8)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分别向对照样品、诱导后样品的菌体沉淀用100 μL无菌水重悬菌液,加入25μL 5× SDS 上样缓冲液,涡旋震荡混匀后置于金属浴中煮10 min,10000 g离心5 min,取5 μL上清液凝胶电泳检测诱导情况。

(9)解冻菌体沉淀,按每克菌体沉淀湿重加入4 mL非变性裂解液的比例加入非变性裂解液,充分重悬菌体。

(10)加入溶菌酶至终浓度为1 mg/mL、加入脱氧核糖核酸酶 I至终浓度为5 µg/mL,并加入适量的100×蛋白酶抑制剂,混匀后冰上放置30 min。

(11)冰上超声裂解细菌:首先用超声仪超声水,水洗超声仪探头。超声菌液的条件为:功率30%,工作5 s,间隔8 s,持续15 min。至菌液不再黏稠即可。结束后水洗超声仪探头。

(12)4℃,12000 g离心30 min,收集细菌裂解液上清置于冰上。取1 mL上清至Ep管,存于-20 ℃,后续待用。

(13)洗涤包涵体,将裂解后的菌体沉淀,用1× PBS洗涤一次。

(14)溶解包涵体,沉淀用8M Urea的溶菌平衡缓冲液溶解包涵体,室温震荡60min,4℃ 12000 g离心30 min弃沉淀。

5.CTLA-4 Nb16-Fc的纯化

(1)平衡凝胶:取1 mL混合均匀的50% 凝胶储存液4ºC,1000 g瞬时离心弃去储存液,向凝胶中加入0.5 mL 溶菌平衡缓冲液混匀以平衡凝胶,4ºC,1000 g瞬时离心弃去液体,重复2次,弃去液体。

(2)将约4 mL细菌裂解液的上清加入凝胶中,于4ºC条件下,摇床上缓慢摇动1 h,得到凝胶和细菌裂解液的混合物。

(3)将凝胶和细菌裂解液的混合物装入亲和层析柱管中。

(4)将柱管底部的盖子打开,重力作用下使纯化柱内液体流出,收集穿流液并重复上柱4次以充分结合目的蛋白,收集20 μL穿流液作后续分析用。

(5)咪唑的洗涤和收集:分别用20 mM IM、50 mM IM、100 mM IM、250 mM、500 mMIM含有8 M Urea的洗脱液洗脱,收集流出液到不同的离心管中。

(6)纯化检测,对粗蛋白液、洗涤液、洗脱液分别处理制样,跑SDS-PAGE验证蛋白是否纯化出。

(7)将纯化出的蛋白质溶于洗脱缓冲液中,将其放入处理后的透析袋,按照复性缓冲液1/洗脱缓冲液比例为1:3、1:2、1:1、2:1、3:1、4:0进行梯度透析,最后于复性缓冲液2中处理12 h。

最终纯化后的CTLA-4 Nb16-Fc蛋白使用SDS-PAGE分析,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来显示蛋白条带,然后使用Image Lab软件检测条带所占的比例。凝胶电泳结果由图4可知,SDS-PAGE电泳显示在分子量约39 kDa位置处有明显可见的蛋白条带(箭头所示),而且具有95%的纯度。

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鉴定纯化后的CTLA-4 Nb16-Fc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步骤操作,显色试剂盒显色。WB结果由图5可知,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分子量约39 kDa位置处有明显可见的蛋白条带(箭头所示),表明该蛋白为CTLA-4 Nb16-Fc。

实施例2:ELISA检测CTLA-4 Nb16-Fc与人CTLA-4蛋白的结合能力

(1)包被:用0.05 M的Na

(2)封闭:于37℃恒温箱用3% BSA封闭液封闭1 h。甩去板孔中的液体,每孔加入300 μL的1× PBST,静置1 min,甩去板孔中的液体,吸水纸上大力拍干,1× PBST重复洗涤3次。

(3)实验分组:分为PBS组,Irr Nb16-Fc组,CTLA-4 Nb16,CTLA-4 Nb16-Fc组和CTLA-4 mAb组,将CTLA-4 Nb16-Fc组按照系列倍比进行稀释。

(4)加一抗:加入系列倍比稀释的CTLA-4 Nb16-Fc,最高浓度为500 ng/mL,稀释后浓度依次为:250 ng/mL,125 ng/mL,62.5 ng/mL,31.3 ng/mL,15.6 ng/mL,8 ng/mL,4 ng/mL,每孔加100 μL,设3个复孔,37℃恒温箱孵育1 h。甩去板孔中的液体,每孔加入300 μL的1× PBST,静置1 min,甩去板孔中的液体,吸水纸上大力拍干,1× PBST重复洗涤5次。同样,向PBS组采用相同方法加一抗。

(5)加二抗:向PBS组,Irr Nb16-Fc组,CTLA-4 Nb16,CTLA-4 Nb16-Fc组加入稀释好的HRP标记的抗His tag二抗,另外向CTLA-4 mAb组加入稀释好的HRP标记的羊抗兔抗IgG二抗,每孔100 μL,37℃恒温箱孵育30 min。甩去板孔中的液体,每孔加入300 μL的1×PBST,静置1 min,甩去板孔中的液体,吸水纸上大力拍干。用1× PBST重复洗涤7次。

(6)显色:每孔加入新鲜配置的TMB显色液100 μL,37℃避光孵育15 min。

(7)测OD450值:每孔加入50 μL终止液,15 min内测定各孔的OD450值。

ELISA结果由图6可知,CTLA-4 Nb16-Fc可以与hCTLA-4蛋白结合。

实施例3:CTLA-4 Nb16-Fc介导的细胞杀伤实验

(1)收集靶细胞:当靶细胞长满达到90%的时候,收集靶细胞,然后对靶细胞进行染色并进行细胞计数,加入完全DMEM培养基调细胞浓度为1×10

(2)按照1:1,10:1,20:1的效靶比,在24孔板中加入不同组别相应数量的效应T淋巴细胞。

(3)按照实验设计与分组加入CTLA-4 Nb16-Fc及其他对照,然后加入完全RPMI1640培养基至体积为500 μL/孔,每组设置3个复孔。另设置最大释放孔和自然释放孔,将细胞置于37℃,5% CO

(4)将各组细胞1500 rpm/min,离心15 min收集细胞,弃掉上清液,加入100 μL 1× PBS重悬细胞,然后加入5 μL PI染液,充分混匀,于室温避光孵育30 min,使用1× PBS重复洗涤2次,加入500 μL 1× PBS 重悬细胞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

(5)同时准备未染色空白管和未做任何处理的单染管,各1×10

(6)根据杀伤公式计算T细胞对相应靶细胞的杀伤效率。杀伤效率(%)=(实验孔-自然释放孔)/(最大释放孔-空白孔)×100%。

结果如图7显示,CTLA-4 Nb16-Fc组对HepG2、MCF7和C8161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高于对照组的杀伤比率。而且随着效靶比增大而对靶细胞杀伤比率增高。

实施例4:CTLA-4 Nb16-Fc介导的皮下移植瘤抑制实验

(1)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G2、MCF7和C8161细胞,PBS清洗两遍,然后用预冷的PBS调整细胞密度为2 × 10

(2)4周龄BALB/c裸鼠, 在右侧腋附近皮下注射HepG2、MCF7和C8161细胞100 μL。开始观察肿瘤的成瘤情况,包括出瘤率、肿瘤体积和成瘤时间。

(3)当小鼠瘤体积约为100 mm

(4)分别按照分组情况从尾静脉注射药物100 μL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每周给予药物2次,治疗时间共2周。分组情况及给药情况:jPBS组: PBS 100 μL/只;k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HepG2, MCF7, C8161)融合疫苗组: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HepG2, MCF7,C8161)融合疫苗诱导的CD8

(5)从治疗时间起,每隔3天测量小鼠的体重,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的长度(L)与宽度(W),按照公式 V(mm

(6)从第一次治疗当天开始计算,30天后,进行小鼠眼球取血,并剥离瘤体,称量瘤体重量,并按公式计算抑瘤率(抑瘤率=(对照组平均瘤重-治疗组平均瘤重)/对照组瘤),根据记录绘制小鼠肿瘤体积生长曲线。

(7)另一组小鼠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观察小鼠的存活时间分析其生存率。

结果如图8显示,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HepG2, MCF7, C8161)融合疫苗+CTLA-4Nb16-Fc诱导的CD8

技术分类

06120116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