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自动牙线盒及牙线盒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4:30


自动牙线盒及牙线盒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牙齿清洁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牙线盒及牙线盒组件。

背景技术

生活中,人们通常使用牙线棒配合牙刷来进行口腔清洁,因为牙刷只能刷到牙齿上表的70%,牙线棒弥补了牙刷的不足之处。

现有技术中,人们通常是使用一个盒子收容很多只牙线棒,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个牙线棒。使用牙线棒时,需要打开盖子,从盒子内拿取一只牙线棒,然后再关闭盖子,使用过程不够方便;而且,将手伸入盒子拿取一只牙线棒的同时会对其它未使用的牙线棒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下次使用,也不利于口腔清洁,甚至再次使用时会对口腔造成细菌感染等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牙线盒不方便拿取牙线棒、易污染未使用的牙线棒、不利于口腔牙齿清洁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牙线盒及牙线盒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牙线盒不方便拿取牙线棒、易污染未使用的牙线棒、不利于口腔牙齿清洁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牙线盒,包括:

壳体组件,内部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牙线棒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牙线棒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牙线棒,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开孔以及用于供所述牙线棒伸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设有第二开口;

推压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推压组件位于所述牙线棒组件和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之间,所述推压组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牙线棒组件,以将所述牙线棒组件推压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各个所述牙线棒中距离所述推压组件最远的所述牙线棒对应所述第一开口;

运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运行机构包括按压组件和拨动件,所述按压组件由所述第二开口露出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且所述按压组件作用于所述拨动件,所述拨动件的端部通过所述开孔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作用于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牙线棒;

所述按压组件相对所述壳体组件的移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作用于所述按压组件的外力值为零时,所述按压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各个所述牙线棒均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当作用于所述按压组件的外力值大于零时,所述按压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作用于所述拨动件,同时所述拨动件的端部推动所述牙线棒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牙线棒由所述第二开口伸出。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包括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腔室设置为所述内壳的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腔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开孔均开设在所述内壳上,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所述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且所述隔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构成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内壳的外表面和所述隔板的侧部二者之一上设有第一卡槽,另一者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能够伸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以使所述内壳与所述隔板相卡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自动牙线盒的同一侧,所述运行机构还包括杠杆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杠杆包括作用端、转动点和从动端,所述转动点位于所述作用端和所述从动端之间,且所述转动点绕第一轴线与所述隔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平面,所述按压组件作用于所述作用端,所述从动端与所述拨动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用于对所述拨动件的移动方向起导向作用的第一导向结构,以使所述拨动件的第二端能够推动所述牙线棒由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相对所述隔板固定、另一端连接所述杠杆,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杠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转动点和所述从动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侧部设有两个凸片,所述杠杆位于两个所述凸片之间,且所述杠杆包括转轴、偏心部和转动部,所述转轴以所述第一轴线同轴,所述偏心部和所述转动部均与所述转轴相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两个所述凸片上均设有圆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圆孔内,所述作用端设置为所述偏心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从动端设置为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转动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柱形凸起和导向槽,所述柱形凸起设置在所述拨动件的侧部,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侧部,所述柱形凸起伸入于所述导向槽内。

优选地,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钮和连接杆,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用于使所述按钮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二导向结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所述作用端设置有凸起,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供所述凸起伸入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内壳包括内主壳和上盖,所述内主壳设有第三开口,所述上盖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且所述第一开口处可转动地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的转动盖,所述内壳内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相对所述上盖固定、另一端相对所述转动盖固定。

优选地,所述推压组件包括推压板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连接所述推压板,所述推压板作用于所述牙线棒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牙线盒组件,包括上述的自动牙线盒和牙线棒组件,所述牙线棒组件设置在所述自动牙线盒内。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自动牙线盒包括壳体组件、推压组件和运行机构,其中,壳体组件的内部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牙线棒组件和推压组件均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牙线棒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牙线棒,运行结构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第一腔室的侧壁设有用于供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开孔,还设有用于供牙线棒伸出的第一开口,第二腔室的侧壁设有第二开口,推压组件位于牙线棒组件和第一腔室的侧壁之间,推压组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用于牙线棒组件,以将牙线棒组件推压在第一腔室的侧壁上,各个牙线棒中距离推压组件最远的牙线棒对应第一开口。运行机构包括按压组件和拨动件,按压组件由第二开口露出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开口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按压组件作用于拨动件,拨动件的端部通过开孔从第二腔室伸入至第一腔室内、并作用于对应第一开口的牙线棒。具体地,按压组件相对壳体组件的移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作用于按压组件的外力值为零时,按压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处于初始状态,各个牙线棒均位于第一腔室内;当作用于按压组件的外力值大于零时,按压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作用于拨动件,拨动件受按压组件的作用移动,其端部会推动对应第一开口的牙线棒向第二开口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该牙线棒由第二开口伸出。这样一来,是否施加给按压组件外力决定了对应第二开口的牙线棒是否会伸出第二开口,牙线棒伸出第二开口后再手动取出即可,而且某一个牙线棒取出后,推压组件的推压作用会使得其它牙线棒再次对应第二开口,以便下次使用。

如此设置,无需伸入壳体组件内部拿取牙线棒,不会污染其它未使用的牙线棒,有利于口腔清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牙线盒的结构示意图(牙线棒未伸出);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牙线盒的结构示意图(牙线棒已伸出);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牙线盒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运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按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隔板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隔板纵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壳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内壳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内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下盖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2中:

1、外壳;101、外主壳;102、下盖;2、内壳;201、内主壳;202、上盖;3、开孔;4、第一开口;5、第二开口;6、第三开口;7、第四开口;8、按钮;9、连接杆;10、牙线棒;11、隔板;12、第一卡槽;13、第一卡块;14、杠杆;14a、转轴;14b、偏心部;14c、转动部;15、拨动件;16、第一弹性件;17、凸片;18、柱形凸起;19、导向槽;19a、“L”型件;19b、限位板;20、凸起;21、凹槽;22、转动盖;23、第二弹性件;24、第二卡槽;25、第二卡块;26、柱形轴;27、套设部;28、推压板;29、第三弹性件;30、导向板;31、“V”型结构;a、第一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牙线盒及牙线盒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牙线盒不方便拿取牙线棒、易污染未使用的牙线棒、不利于口腔牙齿清洁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12,在本实施例中,自动牙线盒包括壳体组件、推压组件和运行机构。其中,壳体组件的内部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牙线棒组件和推压组件均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牙线棒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牙线棒10,运行结构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第一腔室的侧壁设有用于供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开孔3。第一腔室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4,第一开口4用于供牙线棒10伸出,第二腔室的侧壁设有第二开口5,如图12所示,推压组件位于牙线棒组件和第一腔室的侧壁之间,推压组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用于牙线棒组件,以将牙线棒组件推压在第一腔室的侧壁上,且各个牙线棒10中距离推压组件最远的牙线棒10对应第一开口4。运行机构包括按压组件和拨动件15,按压组件由第二开口5露出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开口5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按压组件作用于拨动件15,拨动件15的端部通过开孔3从第二腔室伸入至第一腔室内、并作用于对应第一开口4的牙线棒1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如图4所示的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如图4所示的竖直方向。可选地,如图1-2所示,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均位于壳体组件的上端,二者位于同一侧,在外力作用于按压组件时,按压组件会向下移动,但牙线棒10需要向上移动才能由第二开口5伸出,故此情况下,按压组件和拨动件15之间需要传动件,将向下作用力转换为反向作用力再作用给拨动件15;若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分别位于壳体组件的上端和下端,二者位于不同侧,外力施加给按压组件时,按压组件的作用力可直接作用于拨动件15,拨动件15同向拨动牙线棒10,就能够使牙线棒10由第二开口5伸出。

具体地,按压组件相对壳体组件的移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作用于按压组件的外力值为零时,按压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处于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各个牙线棒10均位于第一腔室内,拨动件15未作用于牙线棒10;当作用于按压组件的外力值大于零时,按压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作用于拨动件15,拨动件15受按压组件的作用移动,其端部会推动对应第一开口4的牙线棒10向第二开口5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该牙线棒10由第二开口5伸出,如图2所示。这样一来,是否施加给按压组件外力决定了对应第二开口5的牙线棒10是否会伸出第二开口5,牙线棒10伸出第二开口5后再手动取出即可,而且某一个牙线棒10取出后,推压组件的推压作用会使得其它牙线棒10再次对应第二开口5,以便下次使用。

如此设置,无需伸入壳体组件内部拿取牙线棒10,不会污染其它未使用的牙线棒10,有利于口腔清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壳体组件包括外壳1和内壳2,内壳2可拆卸安装在外壳1内,外壳1的内部包括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壳2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一腔室设置为内壳2的内部中空结构,即牙线棒组件和推压组件设置在内壳2内,如图10所示,内壳2的形状比较贴合类似牙线棒10的形状,第二腔室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运作机构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一开口4和开孔3均开设在内壳2上,而第二开口5开设在外壳1上,第二开口5与第二腔室相连通。可选地,内壳2的可拆卸方式可通过卡接结构或者螺栓连接结构实现,当然,可拆卸方式不仅限于此。具体地,开孔3设置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牙线棒10的移动方向一致。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条形孔与第一开口4相连通。

如此设置,内壳2相对外壳1可拆卸,在内壳2内的牙线棒组件使用完、无牙线棒10时,可更换盛装足够数量牙线棒10的新的内壳2,保证自动牙线盒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外壳1包括外主壳101和下盖102,外主壳101与所述下盖102通过螺栓相连接,且外主壳101上设有第四开口7,内壳2通过第四开口7伸入外主壳101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外壳1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相对外壳1固定,隔板11将外壳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且隔板11与外壳1的内壁构成第二腔室。优选地,内壳2与隔板11相卡接,即内壳2的外表面和隔板11的侧部二者之一上设有第一卡槽12,另一者设有第一卡块13,第一卡块13能够伸入于第一卡槽12内,从而使内壳2被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内。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卡块13设置在隔板11上,内壳2无需另外设置第一卡槽12,内壳2的条形孔直接起到第一卡槽12的作用,当内壳2伸入至外壳1内至合适位置时,第一卡块13直接伸入条形孔内并卡在条形孔的端部,此时内壳2的底部也抵在外壳1的下盖102上,内壳2无法继续伸入移动,实现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内壳2、外壳1以及第一卡块13的材质均为塑料,具备微小的形变能力,保证卡接关系的实现和解除。

如此设置,采用卡接结构的可拆卸连接方式,直接施加外力即可实现卡接和拆卸,使得内壳2的固定和拆卸过程实现起来简单方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5所示,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位于自动牙线盒的同一侧,运行机构还包括杠杆14以及第一弹性件16,其中,杠杆14包括作用端、转动点和从动端,转动点位于作用端和从动端之间,且转动点绕第一轴线a与隔板11可转动连接,第一轴线a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即如图4所示,第一轴线a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作用端到转动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从动端至转动点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作用端受外部作用力绕转动点移动很小的一段距离,就能够带动从动端移动很大的一段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按压组件包括按钮8和连接杆9,按钮8设置在第二开口5处,连接杆9的一端连接按钮8。优选地,按钮8与连接杆9之间也是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连接杆9的另一端作用于杠杆14的作用端,而从动端与拨动件15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故外力作用于按钮8,按钮8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杆9同步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杆9给作用端一个作用力,作用端绕转动点移动同时从动端和拨动件15的第一端反向移动。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对拨动件15的移动方向起导向作用,故对拨动件15来说,第一端为主动移动端,第一导向结构起导向作用,限定了拨动件15的整体移动走向,进而使拨动件15的第二端能够推动牙线棒10由第二开口5伸出。具体地,如图4所示,按钮8和连接杆9向下同步移动,作用端和从动端均绕转动点逆时针转动,进而使拨动件15向斜上方移动拨动牙线棒10。

而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相对隔板11固定、另一端连接杠杆14,且第一弹性件16与杠杆14的连接处位于转动点和从动端之间。其中,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可连接在隔板11底部,也可连接在下盖102上。这样一来,在需要取出牙线棒10,外力作用于按钮8时,杠杆14也会绕转动点转动,第一弹性件16连接杠杆14的一端位置发生变化,第一弹性件16就会发生弹性形变,而在取出牙线棒10后,按钮8上的外力作用消失,杠杆14的作用端的作用力也会消失,此时第一弹性件16回复弹性形变,反向推动杠杆14回复原来的位置,同样也会带动按压组件和拨动件15回复原来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5所示,隔板11的侧部设有两个凸片17,杠杆14位于两个凸片17之间,且杠杆14包括转轴14a、偏心部14b和转动部14c,三者为一体结构,转轴14a以第一轴线a为轴,对应着转动点,偏心部14b和转动部14c均与转轴14a相连接且分别位于转轴14a的两侧,两个凸片17上均设有圆孔,转轴14a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圆孔内,从而使转轴14a可相对凸片17转动,实现可转动连接;而作用端设置为偏心部14b远离转轴14a的一端,从动端设置为转动部14c远离转轴14a的一端,且第一弹性件16与转动部14c相连接。

如此设置,细化了动作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机械连接结构实现牙线棒10的自动伸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结构包括柱形凸起18和导向槽19,柱形凸起18设置在拨动件15的侧部,导向槽19设置在隔板11的侧部,柱形凸起18伸入于导向槽19内。在本实施例中,柱形凸起18和导向槽19均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拨动件15的两侧,且隔板11上也设有条形孔,用于供拨动件15的第二端贯穿。具体地,导向槽19的形状如图7所示,由“L”型件19a和限位板19b构成导向槽19,隔板11的侧部垂直设有两个“L”型件19a,两个“L”型件19a与隔板11各构成一个槽,但两个槽的面积比较大,而两个限位板19b位于两个“L”型件19a之间,限位板19b的侧边形状与“L”型件19a的弯折边形状相同,具体地说,限位板19b的边缘和“L”型件19a的弯折边构成导向槽19。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口5处设有用于使按钮8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二导向结构,作用端设置有凸起20,如图8所示,连接杆9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供凸起20伸入的凹槽21,但凹槽21与凸起20不完全配合,因为凸起20的运动轨迹与作用端的运动轨迹一致,而凹槽21的运动轨迹为第二方向,若完全配合则整个运作机构卡死,故凹槽21需大于凸起20,不会使凸起20脱离凹槽21,保证能够通过凸起20作用于作用端。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二导向结构为设置在外壳1内的多个导向板30,各个导向板30的边缘与按钮8的外表面接触,且各个导向板30的边缘处于竖直方向。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内壳2包括内主壳201和上盖202,内主壳201设有第三开口6,上盖202可拆卸设置在第三开口6处,第一开口4设置在上盖202上,且第一开口4处可转动地设置有转动盖22,转动盖22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开口4,内壳2内设有第二弹性件23,第二弹性件23的一端相对上盖202固定、另一端相对转动盖22固定。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内主壳201与上盖202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具体地,上盖202包括两侧边,两侧边的外壁均设有第二卡块25,内主壳201的内壁设有第二卡槽24,第二卡块25能够伸入于第二卡槽24内,实现上盖202和内主壳201的卡接。

如此设置,内壳2的可拆卸结构,安装和拆卸方便,而且能够方便由第三开口6向内壳2添加牙线棒,保证内壳2的重复使用。

优选地,如图11所示,两侧边相对的侧面均设有柱形轴26,柱形轴26的轴线与第一轴线a相平行,转动盖22的两侧均设有套设部27,两个套设部27分别套在两个柱形轴26上,从而使转动盖22能够相对上盖202转动,第二弹性件23的端部连接套设部27。当牙线棒10未伸出第一开口4时,转动盖22封闭第一开口4,此时转动盖22位于初始位置,第二弹性件23未发生弹性形变;当牙线棒10要伸出第一开口4时,牙线棒10顶起转动盖22,转动盖22转动一定角度来开启第一开口4,此时第二弹性件23伸长发生弹性形变,当牙线棒10伸出第一开口4后,手动拿取该牙线棒10后,转动盖22失去顶压力,第二弹性件23回复弹性形变,带动转动盖22回复原位置,即重新封闭第一开口4。

如此设置,转动盖22的该种设置结构,根据需要使第一开口4自动开启和关闭,避免外部灰尘落入内壳2内,同时不影响牙线棒10的正常取出和使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拨动件15的第二端呈“V”型结构31,方便推勾牙线棒10。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12所示,推压组件包括推压板28和第三弹性件29,第三弹性件29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连接推压板28,推压板28作用于牙线棒组件。具体地,内壳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壁靠近第一开口4,第三弹性件29的一端作用于第一侧壁,牙线棒10被推压在第二侧壁上。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23均设置为弹簧,第三弹性件29设置为弹簧片。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自动牙线盒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自动牙线盒包括外壳1、内壳2、第三弹性件29、推压板28、运行机构。其中,内壳2可拆卸设置在外壳1内,外壳1内部包括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之间设有隔板11,内壳2位于第一容纳空间且与隔板11相卡接,运行机构位于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弹性件29、推压板28和牙线棒组件均设置在内壳2内,牙线棒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牙线棒10,内壳2设有用于供牙线棒10伸出的第一开口4,第三弹性件29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用于推压板28,同时推压板28作用于牙线棒组件,且牙线棒组件中远离推压板28的牙线棒10对应第一开口4;外壳1设有第二开口5,运行机构包括按钮8、连接杆9、杠杆14、第一弹性件16和拨动件15,按钮8由第二开口5露出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设置在第二开口5处,连接杆9的一端连接按钮8,杠杆14包括转轴14a、偏心部14b和转动部14c,三者为一体结构,转轴14a以第一轴线a为轴,第一轴线a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连接杆9的另一端设有凹槽21,偏心部14b的作用端设有凸起20,凸起20伸入凹槽21内、以使连接杆9能够作用于杠杆14,转动部14c的从动端与拨动件15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拨动件15的第二端伸入第一容纳空间并作用于对应第一开口4的牙线棒10,且第二容纳空间内设有第一导向结构、以对拨动件15的移动方向起导向作用,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连接隔板11、另一端与转动部14c相连接。

如此设置,无需伸入壳体组件内部拿取牙线棒10,不会污染其它未使用的牙线棒10,有利于口腔清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牙线盒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自动牙线盒和牙线棒组件,牙线棒组件设置在自动牙线盒内。如此设置,该牙线盒组件的自动牙线盒通过外力作用于按压组件即可使牙线棒10伸出,进而取出牙线棒10,无需再伸入其内部拿取牙线棒10,不会污染其它未使用的牙线棒10,有利于口腔清洁。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自动牙线盒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发明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自动牙线盒及牙线盒组件
  • 便携式牙线盒及牙线盒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215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