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移动救护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2:29


一种移动救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救护车是将病患从受伤、发病场地运送到医疗区域的设备,救护车整体结构类似于厢式货车或者大面板车,由车头和后方的箱室构成,箱室内具有常用的医疗器械。

例如公开号为CN209187253U,公开日为2019年8月2日,专利名称为《一种救护车及救护车系统》的公开文献,公开了一种救护车及救护车系统,涉及医疗救护车技术领域。该救护车包括:驾驶室和救护车厢,该驾驶室与救护车厢通过挡板进行隔离;救护车厢包括:担架平台、医疗箱、输液杆、座椅及无线设备;担架平台设置于救护车厢的一侧,担架平台用于放置担架;医疗箱设置于救护车厢的另一侧,医疗箱内放置有医疗器械;输液杆设置于医疗箱中靠近担架平台的侧壁上;座椅设置于救护车厢中与医疗箱相同的一侧;无线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发送器,数据采集器分别与医疗器械及数据发送器电连接。

这类救护车整体是一辆汽车,后方的救护箱式和车体无法分离,若需要救护的区域堵车、汽车无法通行,则会为耽误救护时间,会给后期的救护工作带来更多的麻烦,虽然目前也有用直升机进行救护、救助,但是受限于停机区域,在救助是通常也需要利用救护汽车进行初步转运,患者需要更换交通设备,无法形成一个立体的救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将汽车、铁路、空运集合的救护系统,形成立体的救护网络,发挥不同运力的优势,提升救护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救护系统,系统设有移动舱,所述移动舱内设有医疗器械,所述移动舱的后端设有舱门,所述移动舱底部的四角均设有向下伸缩的升降腿,所述移动舱配有运输装备,所述运输装备包括公路运送装置,所述公路运送装置包括车头和平板车,所述平板车的宽度小于移动舱前部的升降腿间距、以及移动舱后部的升降腿间距。

所述升降腿的伸长状态下移动舱升高高度大于平板车的高度,所述移动舱的底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梯形结构嵌入槽,所述嵌入槽的下部宽度大于平板车的宽度,所述嵌入槽的上部宽度等于或略大于平板车的宽度。

所述平板车的前端设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的高度与移动舱的高度相同,所述前挡板的顶部铰接有翻板,所述翻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插销槽,所述移动舱前端的顶部设有与插销槽位置对应的销孔,每个配合的插销槽和销孔设有相配合的插销,所述平板车的尾部设有至少两个升降锁止柱。

所述移动舱顶部的四角设有吊耳,所述移动舱配有吊具,所述吊具设有交叉结构的吊架,所述吊架的每个端部设有用于分别与四个吊耳连接的吊环,四根绳索一端分别固定在靠近吊环位置的吊架上,另一端均与吊索一端连接,所述吊索上套有至少一截固定管。

所述运输装备包括空运装置,所述空运装置包括直升机,以及固定在直升机下方的升降机,所述吊索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机上。

所述运输装备包括吊运装置,所述吊运装置包括吊车以及连接吊车的吊具。

所述吊运装置固定在地面上,或者固定在工程车辆上。

所述运输装置包括铁路运送装置,所述铁路运送装置包括平板火车皮,所述平板火车皮上预设有放置移动舱的区域,该区域的四角设有与升降腿位置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部为上大下下的锥台形导向结构,下部为升降腿间隙配合的孔洞。

所述移动舱内设有电池和通信设备,所述移动舱的舱内以及每个外表面均设有采集所在面前方影像的摄像头,每个所述摄像头均连接通信设备并将影像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选择性将移动舱的影像信息发送至运输装备、医院。

所述移动舱的每个角仅均设有凹陷的灯座,每个所灯座内均连接有光源,所述光源的控制开关在移动舱内,所述移动舱一侧设有爬梯。

本发明通过独立的救护箱体配合汽车、铁路、直升机等设备,实现高效的协同救护运输功能,能够利用各自不同运输工具的优势,让转移病患更加高效及时,提升救护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空载公路运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装载有移动舱的公路运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4为移动舱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吊具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移动舱;2、平板车;3、车头;4、前挡板;5、翻板;6、升降腿;7、舱门;8、嵌入槽;9、插销槽;10、吊索;11、固定管;12、绳索;13、吊架;14、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移动救护系统主体是一个移动舱1,移动舱1为长方体箱体,类似于集装箱,其大小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尾部设有舱门7,内部有医疗器械,内部设施可以参考目前的救护车设计。移动舱1是一个独立的部件,可以配合不同的运输装备装置使用,从而适应不同的运输场景,并且可以方便不同运输装备之间的切换,协同运输,保证救助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移动舱1底部的四角均设有向下伸缩的升降腿6,升降腿6可以相互配合将移动舱1推举起来,也可以独立控制维持在不同的高度状态,这样移动舱1可以适应不同地面情况,如固定在坡面,仍能够保证移动舱1内处于水平状态,将多台移动舱1并排放置,则能够构建医疗区,例如在人流聚集地零时搭建救护站,灾区救援零时搭建救护站等等。升降腿6的控制部件可以在移动车内,可以采用电动缸、液压缸等进行驱动。

移动舱1内设有电池和通信设备,移动舱1的舱内以及每个外表面均设有采集所在面前方影像的摄像头,内部摄像头可以监控、记录医疗状况,也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外部不同面的摄像头可以配合运输设备进行投影,方便驾驶人员了解移动舱1周围状况,避免移动舱1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每个所摄像头均连接通信设备并将影像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选择性将移动舱1的影像信息发送至运输装备、医院,例如将移动舱1放置到空运装置上后,监控中心将该移动舱1的影像信息发送到该移动舱1所连接空运装置上,空运装置上的驾驶员可以通过影像信息辅助移动舱1的运输、以及升降操作。

移动舱1配有专用的吊具,方便吊起移动舱1,在移动舱1顶部的四角设有吊耳,吊具设有交叉结构的吊架13,吊架13的每个端部设有用于分别与四个吊耳连接的吊环14,通过吊架13与移动舱1,保证悬吊的稳定性,四根绳索12一端分别固定在靠近吊环14位置的吊架13上,四根绳索12长度相同保证悬吊后吊架13维持水平状态,四根绳索12的顶端均与吊索10一端连接,吊索10就是起吊设备的一部分,例如与电动葫芦连接,因为移动舱1内可能后工作人员和病患,因此吊起后需要尽可能避免其晃动,因此在吊索10上套有至少一截固定管11,收紧吊索10时,固定管11能够让起吊装置与移动舱1实现几乎为硬连接的状态,降低晃动幅度。

移动舱1除了能够独立的放置在地面上使用之外,还可以配合不同的运输装备进行转运,运输装备包括公路运送装置、空运装置、吊运装置和铁路运送装置。

公路运送装置包括车头3和平板车2,就是常规的卡车去掉货箱仅保留后方平板,平板车2上表面保持平整,其长度大于移动舱1的长度,宽度需要小于移动舱1的宽度,因为移动舱1底部设有升降腿6,则能够利用升降腿6升高移动舱1,让平板车2采用倒车的方式倒入到移动舱1的下方,之后升降腿6同时下降,就能够让移动舱1自动的放置到平板车2上,随车运输,当然平板车2的宽度需要小于移动舱1前部的升降腿6间距、以及移动舱1后部的升降腿6间距,升降腿6的伸长状态下移动舱1升高高度大于平板车2的高度,,避免发生干涉。

为了方便将移动舱1放置到平板车2上,降低倒车精准度的需求,在移动舱1的底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梯形结构嵌入槽8,嵌入槽8为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嵌入槽8的下部宽度大于平板车2的宽度,嵌入槽8的上部宽度等于或略大于平板车2的宽度,当平板车2倒入到移动舱1下方后,升降腿6收缩使移动舱1下降,嵌入槽8会成为导向结构将移动舱1嵌入到平板车2上的合适位置,并且在平板车2的前端设有前挡板4,作为前进方向上限位结构,平板车2的尾部设有至少两个升降锁止柱,则移动舱1前部通过前挡板4限位,后部通过升降锁止柱限位,两侧方向通过嵌入槽8限位,能够让移动舱1平稳的固定在平板车2上,不会发生位移和跌落,同时

前挡板4的高度与移动舱1的高度相同,前挡板4的顶部铰接有翻板5,移动舱1向前挡板4运动时,翻板5上翻,当移动舱1与前挡板4接触后翻板5下翻盖在移动舱1顶部,在翻板5上设有至少两个插销槽9,移动舱1前端的顶部设有与插销槽9位置对应的销孔,每个配合的插销槽9和销孔设有相配合的插销,通过插销配合进一步将移动舱1锁止在平板车2上,移动舱1一侧设有爬梯,方便工作人员爬上移动舱1操作插销。

运输装备包括空运装置,空运装置包括直升机,以及固定在直升机下方的升降机,吊索10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机上,当吊索10收缩时,收缩到外部的吊索10与固定管11长度相同,则实现移动舱1与直升机的硬连接,此外因为需要空运,可以在移动舱1的每个角仅均设有凹陷的灯座,每个座内均连接有光源,光源的控制开关在移动舱1内,方便在夜晚运输时,作为示宽灯具,避免发生碰撞。

运输装备包括吊运装置,吊运装置包括吊车以及连接吊车的吊具,就是常规的码头使用的吊装设备,吊运装置可以固定在地面上,或者固定在工程车辆上,例如在火车站配备吊运装置,方便将移动舱1运输到火车上,工程车辆上的吊运装置可以方便在任意地方布置移动舱1,能够高效的构建零时医疗站。

运输装置包括铁路运送装置,铁路运送装置包括平板火车皮(包括高铁),平板火车皮上预设有放置移动舱1的区域,该区域的四角设有与升降腿6位置对应的固定孔,固定孔上部为上大下下的锥台形导向结构,下部为升降腿6间隙配合的孔洞,可以控制升降腿6的长度,利用升降腿6锁止移动舱1,因为火车运输相对平稳,依靠移动舱1的自重和升降腿6的约束,就能基本保证移动舱1可靠的固定在铁路运送装置上。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移动CT多功能救护车的急救系统
  • 一种与院内协同的移动救护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05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