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子设备的内部通常有大量的发热器件,这些发热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及时散热。以手机为例,目前,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通常设置有风扇装置,以便通过风扇装置将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排至电子设备的外部,以实现对发热器件的散热,确保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为便于风扇装置的进风,壳体在设置有进风口和装饰件,装饰件位于进风口处,以便在确保风扇装置进风的同时,能够提升电子设备的精致度。

如何在确保电子设备的整机精致度的前提下,提升风扇装置的散热性能已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在确保整机精致度的基础上,能够提升风扇装置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壳体内具有容置腔,容置腔的底壁上设有进风口;

风扇装置,位于容置腔内,风扇装置的进风侧面向容置腔的底壁;

装饰组件,包括挡设在进风口内的装饰件,装饰件上具有多个和风扇装置的进风侧连通的通风口,多个通风口分别位于装饰件的不同侧;装饰件沿进风口的轴向相对进风口移动设置,以打开或者封闭部分通风口。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电子设备中装饰件的设置,由于装饰件挡设在进风口内,能够提升电子设备的精致度。并且,通过装饰件上多个和风扇装置的进风侧连通的通风口的设置,由于多个通风口分别位于装饰件的不同侧,装饰件沿进风口的轴向相对进风口移动设置,以打开或者封闭部分通风口,以便通过装饰件相对进风口的移动,改变部分通风口与壳体的外部的连通情况,从而调节风扇装置的进风量,以改变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其中,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分别位于装饰件的不同侧;第二通风口被构造为随装饰件相对进风口的移动被打开或关闭,以便装饰件相对进风口的移动时,改变第二通风口与电子设备外部的连通情况,从而调节风扇装置的进风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口面向风扇装置的进风侧,第二通风口位于第一通风口的侧方,且第二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口面向不同方向,以使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能够位于装饰件的不同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饰件具有第一装饰部和环绕于第一装饰部周侧的第二装饰部,第一装饰部面向风扇装置的进风侧,第二装饰部凸向风扇装置,且和第一装饰部共同罩设在进风口处;

第一通风口开设于第一装饰部,第二通风口开设于第二装饰部。

这样可以通过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遮挡在进风口处,提升电子设备的精致度的同时,通过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的设置,以便将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设置于装饰件的不同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通风口排布于第一装饰部面向风扇装置的进风侧上,多个第二通风口排布于第二装饰部的周向。

这样在实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位于装饰件的不同侧的基础上,还能够确保第二通风口随装饰件相对进风口的移动时能够被打开或关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饰组件还包括与壳体连接的固定框,固定框位于风扇装置朝向装饰件的一侧,并盖设在装饰件的周侧边缘,以防装饰件在移动的过程中脱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扇装置包括风扇壳体和风扇组件,风扇壳体朝向进风口的一端具有敞口,以形成进风侧;

风扇组件位于进风侧,固定框件围设在进风侧,并夹设在风扇壳体和装饰组件之间。

这样在实现对风扇装置的进风量进行调节的同时,固定框可以作为风扇壳体的底壳,还能够减小风扇壳体以及电子设备的厚度,以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精致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饰件在进风口内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部分通风口被壳体遮挡;

装饰件在进风口内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通风口与壳体的外部相连通。

这样通过控制装饰件在进风口内移动的位置,能够改变部分通风口与壳体的外部的连通情况,从而调节风扇装置的进风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饰件在第一位置时,装饰件与壳体的外底壁平齐,以便部分通风口能够被遮挡;

装饰件在第二位置时,装饰件的部分凸出于壳体的外底壁,以便装饰件上的通风口均与壳体的外部连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饰件上设置有抵接部,抵接部凸向风扇装置,且装饰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抵接部均卡合于壳体和装饰组件中的固定框之间,以便通过抵接部实现装饰件在不同位置时在进风口内的固定装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饰件被构造为相对壳体旋转,而在进风口内沿进风口的轴向移动,以便通过装饰件能够由相对壳体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在进风口内沿进风口的轴向移动,以调节风扇装置的进风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抵接部为沿装饰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固定框朝向装饰件的一侧具有第一轨道面,第一轨道面上具有多个沿装饰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相邻两个第一凸起部之间形成凹槽,凹槽与抵接部的形状相适配;

抵接部抵接于第一轨道面,且装饰件相对壳体旋转时,抵接部与第一凸起部和凹槽交替抵接。

这样抵接部随装饰件沿第一轨道面转动时,通过抵接部与第一凸起部和凹槽交替抵接,能够将装饰件相对壳体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在进风口内沿进风口的轴向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置腔的底壁上朝向固定框的一侧具有第二轨道面,第二轨道面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凸起部之间,第一轨道面和第二轨道面之间形成与抵接部的结构相适配的轨道槽,抵接部卡合于轨道槽内,以便装饰件在轨道槽内相对壳体旋转时,抵接部能够通过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配合,实现装饰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同时,还能够将装饰件卡合在壳体和固定框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装饰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抵接部卡合于第二凸起部和凹槽之间,以便将装饰件卡接固定在固定框和壳体之间;

装饰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抵接部卡合于第一凸起部和壳体未设有第二凸起部的位置处,以便装饰件卡接固定在固定框和壳体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连接的传动件,壳体的侧壁上具有安装孔,安装孔具有长边和与长边连接的短边,驱动件穿设于安装孔内,且被构造为沿长边在安装孔内移动,以驱动传动件绕着第一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并带动装饰件沿进风口的轴向相对进风口移动;第一轴线垂直于容置腔的底壁。

这样用户可以作用在驱动件上,以使驱动件在安装孔内沿长边移动,通过传动件带动装饰件沿进风口的轴向相对进风口移动,从而实现手动调节对装饰件的移动以及风扇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手动调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被构造为在安装孔内能够移动至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

驱动件由第二工作位移动至第一工作位时,传动件绕着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装饰件移动至第一位置;

驱动件由第一工作位移动至第二工作位时,传动件绕着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装饰件移动至第二位置,其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反。

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驱动件在安装孔内的移动,实现对风扇装置的进风量的手动调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磁性组件,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分布于传动件的两侧;驱动件在第一工作位与第一磁性件吸合,驱动件在第二工作位与第二磁性件吸合。

这样在驱动件在安装孔内移动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会对驱动件产生吸力,以增强驱动件在安装孔内移动时的手感的同时,确保驱动件在安装孔内能够移动到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与装饰件连接的传动件,驱动件位于壳体内,并绕着第二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设置,第二轴线平行于容置腔的底壁;

传动件被构造为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在沿进风口的轴向相对壳体移动,以带动装饰件沿进风口的轴向相对进风口移动。

这样装饰件能够在传动件的带动下在进风口内能够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调节风扇装置的进风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包括至少一个相对壳体转动设置的曲柄部,曲柄部的周向的一端上具有连接块,连接块与传动件固接,以便曲柄部绕着第二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时,能够驱动传动件沿进风口的轴向相对于壳体移动,从而带动装饰件在进风口的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具有转轴,驱动件连接于转轴,并在转轴的驱动下绕着转轴相对壳体转动,以驱动传动件沿进风口的轴向相对壳体移动,以便传动件能够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装饰件在进风口的移动,从而调节风扇装置的进风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曲柄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曲柄部均套设在转轴上,转轴在两个曲柄部之间具有避让传动件的避让空间,传动件位于避让空间内,并连接在两个曲柄部的连接块之间。

相较于一个曲柄部的设置,通过两个曲柄部的设置,能够增强传动件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饰件的周向具有抵接部,传动件与抵接部的端部连接,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位于转轴和抵接部的端部之间,限位件具有限位孔,限位孔的轴线平行于进风口的轴向,传动件穿设于限位孔,以便通过限位件能够对传动件在沿进风口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件远离抵接部的一端套设在转轴的外周面上,并相对壳体固定设置,以便在实现限位件在壳体内的装配的同时,能够对传动件在进风口内沿进风口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件包括传动杆和位于限位件外侧的支撑块,支撑块位于传动杆朝向抵接部的一端,以连接抵接部的端部,以便通过支撑块增强传动件与装饰件的支撑效果以及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抵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抵接部的端部朝向风扇装置的一侧弯折,且均对应连接有一个驱动组件。

这样通过至少两个抵接部的设置,由于各抵接部的端部均对应连接有一个驱动组件,能够增强装饰件在进风口内移动时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各抵接部的端部朝向风扇装置的一侧弯折,在不影响装饰件在进风口内装配的基础上,能够增大抵接部的端部与转轴之间的距离,以便于传动件在沿进风口的轴向上的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镜片盖板,壳体上具有进光孔,镜片盖板遮盖在进光孔处,镜片盖板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以便风扇装置从第一通风口进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饰件和镜片盖板位于壳体的不同位置处,或者,装饰件穿设在镜片盖板的中部,进光孔被装饰件阻挡的区域形成进风口。

这样在确保电子设备的精致度,对风扇装置的进风量进行调节的同时,还能够使得风扇装置以及装饰件在电子设备的设置位置更加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件在电子设备内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件在电子设备内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组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电子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爆炸图;

图7为图5中装饰件在第一位置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5中装饰件在第二位置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图5中电子设备内的轨道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装饰件在第一位置时在壳体上的装配示意图一;

图11为图7中装饰件在第一位置时在壳体上的装配示意图二;

图12为图8中装饰件在第二位置时在壳体上的装配示意图一;

图13为图8中装饰件在第二位置时在壳体上的装配示意图二;

图14为图5中的驱动组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中的装饰件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中的装饰件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和图16的驱动组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1-壳体;11-容置腔;12-中框;121-中板;122-边框;13-后盖;131-进风口;132-镜片盖板;133-安装孔;1331-长边;134-连接凸起;1341-卡接槽;1342-穿设孔;135-第二轨道面;1351-第二凸起部;136-固定柱;137-安装凸起;2-显示屏;3-电路板;31-摄像模组;

4-风扇装置;41-风扇壳体;411-进风侧;42-风扇组件;

5-装饰件;51-第一装饰部;511-第一进风面;5111-第一通风口;52-第二装饰部;521-装配孔;522-第二进风面;5221-第二通风口;523-抵接部;5231-水平面;5232-滑动面;

6-固定框;61-第一轨道面;611-第一凸起部;6111-支撑面;6112-导向面;62-卡接部;

7-驱动组件;71-驱动件;711-曲柄部;7111-连接块;

72-传动件;721-第一连接部;722-第二连接部;723-装配部;724-传动杆;725-支撑块;

73-驱动电机;731-转轴;732-避让空间;74-限位件;

8-磁性组件;81-第一磁性件;82-第二磁性件;83-固定片;9-装饰片;91-进风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比如具有散热风扇的手机)、平板电脑(即pad)、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内部具有风扇装置的电子设备。

图1示意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参见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壳体1可以包括中框12和后盖13,后盖13盖设并连接于壳体1的一侧,以与壳体1共同围成了容置腔11,该容置腔11不仅可以用于容置电子设备100的电路板3和电池,还可以容置电子设备100的听筒、摄像模组31、扬声器、振动马达、麦克风和指南针等功能器件。

如图1所示,中框12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中板121和边框122,边框122围设在中板121的周侧边缘,并与中板121一同构成中框12。边框122为由多个侧边框首尾相接构成的方环形结构。后盖13可以盖设并连接在边框122上。后盖13可以作为容置腔11的底壁,后盖13远离中框12的一面可以理解为壳体1的外底壁。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100具有显示功能(比如电子设备100为手机)时,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显示屏2,显示屏2和后盖13分别盖设于中框12相对的两侧。显示屏2与电路板3电连接,以使显示屏2可以实现显示或操作功能。摄像模组31与电路板3电连接,以便在用户输入拍摄指令时,能够通过电路板3控制摄像模组31拍摄图像,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拍摄功能。

下面以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中摄像模组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31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大于两个。其中,一些摄像模组31可以收容于中框12朝向显示屏2的一侧,另一些摄像模组31可以设置于中框12朝向后盖13的一侧。在本申请中,对于摄像模组31的数量以及其在电子设备100中的具体位置不做进一步限定。

参见图1所示,为便于摄像模组31的进光,壳体1(比如后盖13)在设有摄像模组31的位置处开设有进光孔(在图中未示意),并在进光孔处设有可透光的镜片盖板132,镜片盖板132盖设在进光孔处,以便光线能够通过进光孔射入摄像模组31的镜头内的同时,通过镜片盖板132能够对摄像模组31进行遮挡,增强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当镜片盖板132设置在后盖13上时,一般凸出于壳体1的外底壁。

电子设备100的内部通常有大量的发热器件(比如电路板3上的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这些发热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及时散热。

目前,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内通常设置有风扇装置4,风扇装置4容置于壳体1的容置腔11内,壳体1(比如后盖13)在壳体1设有进风口131和出风口(在图中未示意),以便风扇装置4从进风口131进风的同时,能够通过风扇装置4将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出风口排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以实现对发热器件的散热,确保电子设备100的散热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子设备100的精致度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以及厚度等方面。

图2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为此,参见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100a在进风口处设置有装饰片9,装饰片9上设有多个与容置腔相连通的进风通孔91,以便在确保风扇装置4进风的同时,能够对进风口以及风扇装置4进行遮挡,提升电子设备100的精致度。

然而,现有的装饰片9均固定在壳体1上,这样会导致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相对固定,且无法调节,难以满足人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100越来越高的散热性能。

因此,如何在壳体1内有限的架构空间中设置装饰片9,确保电子设备100的整机精致度的前提下,提升风扇装置4的散热性能已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通过电子设备100中装饰件的设置,装饰件上多个和风扇装置的进风侧连通的通风口,通风口分别位于装饰件的不同方向侧,以便装饰件遮挡在壳体1的进风口处,以确保电子设备100的整机精致度的同时,通过装饰件沿进风口的轴向线在相对进风口内移动设置,以打开或者封闭部分通风口,对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进行调节,提升风扇装置4的散热性能,满足人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100越来越高的散热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图3示意了一种装饰件在电子设备内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意了装饰件在电子设备内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3和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和风扇装置4,壳体1内具有容置腔11,容置腔11的底壁(后盖13)上设有进风口131。风扇装置4位于容置腔11内,风扇装置4的进风侧411面向容置腔11的底壁,以便在实现风扇装置4在壳体1内装配的同时,还能够便于风扇装置4从进风口131进风,以对电子设备100中的发热器件进行散热。

其中,壳体1可以包括上述的中框12和后盖13,后盖13在中框12上的设置以及容置腔11的形成可以参考上文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风扇装置4可以通过螺栓、螺丝或者其他的紧固件固定在后盖13上。

参见图3和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装饰组件,装饰组件包括挡设在进风口131内的装饰件5,装饰件5上具有多个和风扇装置4的进风侧411连通的通风口(在图中未标示),多个通风口分别位于装饰件5的不同侧上,以便对通过多个通风口实现风扇装置4进风的同时,能够通过装饰件5挡设在进风口131处,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精致度。

其中,装饰件5沿进风口131的轴向相对进风口131移动设置,以打开或者封闭部分通风口。进风口131的轴向平行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具体可以参考图3中的Z方向。这样在装饰件5沿进风口131的轴向在进风口131内移动时,能够改变装饰件5上部分通风口与壳体1外部的连通情况,对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进行调节,以便在不改变进风口131的尺寸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用户对电子设备100的散热需要,调整(比如提升或者调低)风扇装置4的散热性能,满足人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100越来越高的散热性能。

参见图3和图4所示,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部分通风口被壳体1遮挡,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通风口与壳体1外部相连通,以便通过控制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的位置,改变部分通风口与壳体1外部的连通情况,从而调节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

如图3所示,装饰件5在第一位置时,装饰件5与壳体1的外底壁平齐,以便部分通风口能够被遮挡。如图4所示,装饰件5在第二位置时,装饰件5的部分凸出于壳体1的外底壁,以便位于装饰件5不同侧上的通风口均与壳体1的外部相连通,提升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

参见图3和图4所示,多个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5111和第二通风口5221,第一通风口5111和第二通风口5221分别位于装饰件5的不同侧。第二通风口5221被构造为随装饰件5相对进风口131的移动被打开或关闭,以便通过装饰件5沿进风口131的轴向在进风口131内移动时,能够改变第二通风口5221与电子设备100外部的连通情况,对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进行调节,以便根据用户对电子设备100的散热需要。

例如,在电子设备100内的发热器件产生的发热量较大时,可以通过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第二通风口5221被打开,以提升风扇装置4的散热性能,以加快发热器件的散热效率。又例如,在电子设备100内的发热器件产生的发热量较小时,可以通过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二通风口5221被关闭,来调低风扇装置4的散热性能,以满足电子设备100散热需求的同时,能够避免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的浪费。

如图4所示,第一通风口5111面向风扇装置4的进风侧411,第二通风口5221位于第一通风口5111的侧方,且第二通风口5221和第一通风口5111面向不同方向,以使第一通风口5111和第二通风口5221位于装饰件5的不同侧,从而确保第二通风口5221随装饰件5相对进风口131的移动能够被打开或关闭,达到对风扇装置4进风量调节的目的。

图5示意了一种装饰组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

参见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饰件5具有第一装饰部51和环绕于第一装饰部51周侧的第二装饰部52,第一装饰部51面向风扇装置4的进风侧411,第二装饰部52凸向风扇装置4,且和第一装饰部51共同罩设在进风口131处。其中,第一通风口5111开设于第一装饰部51,第二通风口5221开设于第二装饰部52。这样第一装饰部51和第一装饰部51能够共同罩设并遮挡在进风口131处,提升电子设备100的精致度的同时,以便将第一通风口5111和第二通风口5221设置于装饰件5的不同侧,实现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调节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饰部52内具有装配孔521,装配孔52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孔,第一装饰部51位于装配孔521内,并与第二装饰部52连接,以便第一装饰部51能够通过第二装饰部52装配并固定在进风口131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饰部52远离风扇装置4的一侧还设有安装槽(在图中未示意),安装槽位于装配孔521的周侧,第一装饰部51的周侧边缘可以搭接并通过粘接、卡接或者其他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槽上,以实现第一装饰部51与第二装饰部52的连接。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饰部52还可以一体成型在第一装饰部51周侧,以形成一体化结构的装饰件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口5111和第二通风口5221的数量均为多个。其中,多个第一通风口5111可以排布于第一装饰部51面向风扇装置4的进风侧411上,多个第二通风口5221可以排布于第二装饰部52的周向,使得第一通风口5111和第二通风口5221能够位于装饰件5的不同侧,以确保第二通风口5221随装饰件5相对进风口131的移动时能够被打开或关闭。

其中,第一通风口51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孔、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的通孔。第一通风口5111可以以正方形排布、圆形排布或者其他排布方式均匀的排布于第一装饰部51面向风扇装置4的进风侧411上。第二通风口5221可以为第二进风面522上的矩形孔、圆孔或者其他形状的开口。第二通风口5221也可以沿第二装饰部52的周向均匀的排布于第二装饰部52的周向上。这样能够确保风扇装置4在装饰件5的不同侧的均匀进风,提升风扇装置4散热的均匀性。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风扇装置4散热的均匀性不做过高限制时,第一通风口5111或者第二通风口5221还可以以非均匀的方式布设在装饰件5对应的位置处。例如,第一通风口5111可以在第一装饰部51的部分区域内的排布密度较大,在第一装饰部51的另一部分区域内的排布密度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装饰部51和第二装饰部52均与壳体1的外底壁平齐(如图3所示),第一通风口5111与壳体1的外部连通,第二通风口5221被壳体1遮挡而被封闭。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装饰部51和部分第二装饰部52均凸出于壳体1的外底壁,第一通风口5111和第二通风口5221均与壳体1的外部连通(如图4所示)。

第一装饰部51远离风扇装置4的一面为第一进风面511,第一通风口5111位于第一进风面511上,以确保第一通风口5111始终与壳体1外部相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

第二装饰部52的周向具有第二进风面522,第二通风口5221位于第二进风面522上,以便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进风面522与进风口131的内壁相贴合,以使第二通风口5221能够被壳体1阻挡而被封闭。

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风扇装置4能够从第一进风面511和第二进风面522同时进风。

第一进风面511的面积大于第二进风面522的面积,以使第一进风面511上可开设第一通风口5111的面积更大,以确保在第一进风面511上具有较多的进风量,以便当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风扇装置4仅从第一进风面511进风时,能够满足电子设备100中发热器件的基本散热需求。

图6示意了图5中电子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爆炸图。

参见图6所示,装饰组件还包括与壳体1连接的固定框6,装饰件5位于风扇装置4朝向装饰件5的一侧,并盖设在装饰件5的周侧边缘,以防装饰件5在移动的过程中脱出,增强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处装配的稳定性。

容置腔11的底壁上具有卡接槽1341,固定框6的周侧边缘具有与卡接槽1341的形状相适配的卡接部62。卡接部6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L”形卡接结构。在固定框6盖设在装饰件5的周侧边缘时,可以通过卡接部62扣合在卡接槽1341内(如图3所示),并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容置腔11的底壁上,以实现固定框6与壳体1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腔11的底壁上可以设置有连接凸起134,卡接槽1341可以开设于连接凸起134的端部,以便于固定框6与壳体1的连接的同时,能够有利于壳体1整体厚度的减薄。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槽1341还可以直接形成在容置腔11的底壁上。

下面以卡接槽1341位于连接凸起134的端部为例,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做进一步阐述。

除装饰件5之外,风扇装置4的厚度对于电子设备100的整机精致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确保电子设备100的整机精致度、提升风扇装置4散热性能的前提下,如何在壳体1内有限的架构空间中设置风扇装置4以及装饰件5同样已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装置4可以包括风扇壳体41和风扇组件42(如图3所示),风扇壳体41朝向进风口131的一端具有敞口,以形成进风侧411。风扇组件42位于进风侧411,固定框6围设在进风侧411,夹设在风扇壳体41和装饰组件之间。

风扇组件42可以理解为风扇装置4除风扇壳体41之外的结构,其中,风扇组件4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扇叶和驱动扇叶转动的驱动结构。

这样装饰件5能够通过固定框6设置在进风侧411,以便于对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进行调节的同时,固定框6还可以作为风扇壳体41的底壳,能够减小风扇壳体41以及电子设备100的厚度,进一步提升了电子设备100的精致度。

其中,风扇壳体41可以通过螺钉、螺栓或者其他的紧固件固定在壳体1的容置腔11的底壁上。

装饰件5在第一位置时,可以将风扇装置4的工作状态定义为第一档,装饰件5在第二位置时,可以将风扇装置4的工作状态定义为第二档。由于第二档时,风扇装置4可以从第一通风口5111和第二通风口5221同步进风,因此,第二档也可以称为风扇装置4的运行高档位,第一档也可以称为风扇装置4的运行低档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的移动可以以通过用户手动调节,以使风扇装置4处于第一档或者第二档。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根据其内部发热器件的发热情况对装饰件在进风口131内的移动进行自动控制,以实现风扇装置4在第一档和第二档之间的自动调节。

在下文中,将结合不同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实施例1中装饰件5的移动采用手动调节的方式。

图7示意了图5中电子设备中的装饰件在第一位置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图8示意了图5中装饰件在第二位置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

参见图7和图8所示,装饰件5上设置有抵接部523,抵接部523凸向风扇装置4,且装饰件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抵接部523均卡合于壳体1和固定框6之间,以便通过抵接部523实现装饰件5在不同位置时在进风口131内的固定装配。

抵接部523可以位于第二装饰部52的周向上,并位于第二通风口5221朝向风扇装置4的一侧,以便在实现装饰件5在壳体1和固定框6之间装配的同时,能够避免抵接部523遮挡第二通风口5221。

为实现装饰件5在沿进风口131的轴向相对进风口131移动,装饰件5被构造为相对壳体旋转,而在进风口131内沿进风口131的轴向移动,以便通过装饰件5相对进风口131的移动,调节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

具体的,参见图7和图8所示,抵接部523可以为沿装饰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固定框6朝向装饰件5的一侧具有第一轨道面61,第一轨道面61上具有多个沿装饰件5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611,相邻两个第一凸起部611之间形成凹槽(在图中未标示),凹槽与抵接部523的形状相适配(如图7所示)。

抵接部523抵接于第一轨道面61,且装饰件5相对壳体1旋转时,抵接部523与第一凸起部611和凹槽交替抵接。这样在抵接部523随着装饰件5沿第一轨道面61转动至相邻两个第一凸起部611之间的凹槽时,抵接部523将容设在该凹槽内(如图7所示)。在抵接部523随着装饰件5沿第一轨道面61转动至第一凸起部611上时,第一凸起部611将支撑在抵接部523远离进风口131的一侧,以抬高抵接部523以及装饰件5(如图8所示)。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抵接部523随装饰件5沿第一轨道面61转动时,与第一凸起部611和凹槽交替抵接,能够使得抵接部523转动至第一凸起部611前后在进风口131的轴向上所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装饰件5在沿第一轨道面61相对壳体1旋转时,能够转变为在进风口131内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的移动(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的升降运动)。

如图8所示,为实现第一凸起部611对抵接部523在第二位置时的稳定支撑,第一凸起部611的顶部具有支撑面6111,抵接部523背离进风口131的一面为水平面5231,在装饰件5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凸起部611可以通过支撑面6111支撑在抵接部523的水平面5231上,以增强第一凸起部611对抵接部523的稳定支撑。

为便于抵接部523在第一轨道面61内移动,第一凸起部611在支撑面6111的两侧可以为导向面6112,该导向面6112可以为倾斜面,抵接部523在水平面5231的两侧可以为与导向面6112形状相适配的滑动面5232。这样在抵接部523在第一轨道面61内旋转滑动时,通过导向面6112与滑动面5232的配合,不仅能够便于抵接部523在第一凸起部611上的滑动,而且能够对抵接部523在第一轨道面61内的旋转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装饰件5在第一轨道面61上的旋转。

图9示意了图5中电子设备内的轨道槽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9所示,为实现抵接部523在固定框6和壳体1之间的卡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腔11的底壁上朝向固定框6的一侧具有第二轨道面135。第二轨道面135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部1351,第二凸起部1351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凸起部611之间,第一轨道面61和第二轨道面135之间形成与抵接部523的结构相适配的轨道槽(在图中未标示),抵接部523卡合于轨道槽内,以便装饰件5在轨道槽内相对壳体1旋转时,抵接部523能够通过与第一凸起部611和第二凸起部1351的配合,实现装饰件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同时,还能够将装饰件5卡合在壳体1和固定框6之间。

其中,轨道槽与抵接部523的形状相同或者相近,例如,轨道槽在各处的槽深可以等于抵接部523的最大厚度,抵接部523的厚度所在的方向平行于进风口131的轴向,以便于抵接部523在轨道槽内的旋转和卡接。

其中,第二轨道面135可以位于连接凸起134朝向进风口131的一侧,且第二轨道面135低于卡接槽1341的槽底(如图6所示),以便实现装饰件5在壳体1和固定框6之间的卡接的同时,不会影响固定框6与容置腔11的底壁在连接凸起134处的卡接。

图10和图11分别示意了图7中装饰件在第一位置时在壳体上的不同的装配示意图。

参见图10所示,装饰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抵接部523卡合于第二凸起部1351和凹槽之间。此时,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抵接部523可以抵接并覆盖在第二凸起部1351上,且通过水平面5231抵接于固定框6的凹槽处。这样抵接部523通过第二凸起部1351和凹槽的卡接,能够将装饰件5卡接在壳体1和固定框6之间。

图12示意了图8中装饰件在第二位置时在壳体上的装配示意图一,图13示意了图8中装饰件在第二位置时在壳体上的装配示意图二。

参见图12所示,装饰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抵接部523卡合于第一凸起部611和壳体1未设有第二凸起部1351的位置处。此时,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水平面5231可以抵接于第一凸起部611的支撑面6111上,抵接部523与水平面5231相对的一面抵接在第二轨道面135上相邻两个第二凸起部1351之间。

本申请通过轨道槽的设置,在抵接部523随着装饰件5在轨道槽上的旋转时,能够通过第一凸起部611和第二凸起部1351分别与抵接部523的配合,实现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的移动的同时,能够将装饰件5和卡接在固定框6和壳体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轨道面61还可以设置于容置腔11的底壁上,相应的,第二轨道面135可以设置于固定框6上,这样通过改变抵接部523和导轨槽上第一凸起部611的设置,通过抵接部523与导轨槽上第一凸起部611的设置,同样能够将装饰件5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在进风口131内的升降运动。

下面以第一轨道面61设置于固定框6内为例,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件71和与驱动件71连接的传动件72。壳体1的侧壁(比如边框122)上具有安装孔133,安装孔133具有长边1331和与长边1331连接的短边。驱动件71穿设于安装孔133内(如图10所示),且被构造为在安装孔133内沿长边1331在安装孔133内移动,以驱动传动件72绕着第一轴线相对于壳体1转动,并带动装饰件5沿进风口131的轴向相对进风口移动,从而调节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以改变电子设备100的散热性能。其中,第一轴线垂直于容置腔的底壁,可以平行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具体可以参见图3或者图5中的Z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作用在驱动件71上,以使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沿长边1331移动,通过传动件72带动装饰件5沿进风口131的轴向相对进风口移动,从而实现手动调节对装饰件5的移动以及风扇装置4的工作状态的手动调节。

容置腔11的底壁上具有固定柱136,传动件72套设在固定柱136上(如图11所示),并在驱动件71的驱动下绕着固定柱136相对于容置腔11的底壁(后盖13)转动,第一轴线为固定柱136的中心轴,以实现传动件72在容置腔11的底壁上的转动连接。

如图13所示,传动件7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721、第二连接部722和装配部723,装配部72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721和第二连接部722之间,并套设在固定柱136上。第一连接部721固接于驱动件71,第二连接部722固接于装饰件5的抵接部523上。

这样驱动件71在外力(用户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沿长边1331在安装孔133内移动时,会带动第一连接部721同步运动,由于装配部723套设在固定柱136上,因此,装配部723将在驱动件71的驱动下绕着固定柱136相对于容置腔11的底壁转动,并驱动第二连接部722朝向与第一连接部721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通过抵接部523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以调节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

其中,第一连接部721和第二连接部722可以与装配部723采用一体化或者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本申请中,对于第一连接部721和第二连接部722与装配部723的连接方式不做进一步限定。为便于装配部723套设在固定柱136上,装配部723内具有与固定柱136的结构相适配的通孔(在图中未标示),固定柱136穿设在通孔内,并与通孔间隙配配合,以实现装配部723在固定柱136上套设的同时,能够便于装配部723的转动。

驱动件71被构造为在安装孔133内能够移动至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以便通过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移动时,能够通过传动件72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其中,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移动至第一工作位时,传动件72在壳体1内所处的位置可以参见图10所示,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移动至第二工作位时,传动件72在壳体1内所处的位置可以参见图13所示。

参见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71由第二工作位移动至第一工作位时,传动件72可以绕着第一轴线朝向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一位置(如图11所示)。第一方向可以参见图13中的w方向。

相应的,驱动件71由如图8的第一工作位移动至如图10所示的第二工作位时,传动件72可以绕着第一轴线朝向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12所示)。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的移动,实现对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的手动调节,以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100的散热需求。

参见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磁性组件8,磁性组件8包括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分布于传动件72的两侧(如图9和图10所示)。驱动件71在第一工作位时可以与第一磁性件81吸合,驱动件71在第二工作位时可以与第二磁性件82吸合。

这样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移动时,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会对驱动件71产生吸力,以增强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移动时的手感的同时,确保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能够移动到位。

驱动件71采用金属的按键结构,以便用户作用在驱动件71上,以使驱动件71在移动到位后能够与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吸合的同时,能够增强电子设备100的金属质感。

参见图13所示,为便于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在容置腔11的底壁上的安装,容置腔11的底壁上还设有安装凸起137,安装凸起137在传动件72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结构相适配的卡槽(在图中未示意),以便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安装在对应的卡槽内。

图14示意了图5中的驱动组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

参见图14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固定片83,固定片8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钢片等其他金属片。固定片83可以压设在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上,并固接在壳体1上,以便通过固定片83能够将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固定在壳体1的容置腔11的底壁上,以确保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移动时的手感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片83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安装凸起137上,以实现固定片83在壳体1上固接的同时,能够压设在第一磁性件81和第二磁性件82上,确保驱动件71在安装孔133内移动时的手感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装饰件5的移动采用自动调节的方式。

图15示意了另一种电子设备中的装饰件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中的装饰件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电子设备100同样可以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71和与装饰件5连接的传动件72,驱动件71可以位于壳体1内,并绕着第二轴线oL相对于壳体1转动设置。第二轴线oL平行于容置腔11的底壁。

传动件72被构造为在驱动件71的驱动下沿进风口的轴向相对于壳体1移动,以带动装饰件5沿进风口131的轴向相对进风口131移动。这样装饰件5能够在传动件72的带动下在进风口131内能够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调节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以改变电子设备100的散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对驱动件71在第二轴线oL上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以使传动件72能够根据驱动件71的转动,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从而实现对风扇装置4的运行状态的自动调节。

例如,参见图15所示,当风扇装置4位于第一档时,驱动件71可以被构造为绕着第二轴线oL相对于壳体1朝第三方向转动,以驱动传动件72在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相对于壳体1朝向风扇装置4的一侧移动,以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由图15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至图15所示的第二位置,以使第二装饰部52的部分凸出于壳体1的外底壁,以使第二通风口5221与壳体1的外部导通,实现风扇装置4从第一通风口5111和第二通风口5221的进风。第三方向可以参见图15中的v方向。

又例如,参见图16所示,当风扇装置4位于第二档时,驱动件71被构造为绕着第二轴线oL相对于壳体1朝与第四方向转动,以驱动传动件72在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相对于壳体1朝向进风口131的一侧移动,以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由图15所示的移动至图14所示的二位置。其中,第四方向与第三方向相反。

参见图16所示,驱动件7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于转轴731上的曲柄部711,曲柄部711的周向上具有与传动件72连接的连接块7111,也就是说,连接块7111位于曲柄部711的偏心位置。连接块7111与传动件72固接。这样在实现驱动件71与传动件72连接的同时,当曲柄部711绕着第二轴线oL相对于壳体1转动时,还使得传动件72能够在曲柄部711的驱动下沿进风口131的轴向相对于壳体1移动,从而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的移动。

参见图16所示,驱动组件7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73,驱动电机73具有转轴731,驱动件71连接于转轴731,并在转轴731的驱动下绕着转轴731相对壳体1转动,以驱动传动件72沿进风口131的轴向相对壳体1移动,以便传动件72能够在驱动件71的驱动下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的移动,从而调节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其中,第二轴线oL可以理解为转轴731的中心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曲柄部7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曲柄部7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曲柄部711均套设在转轴731上(如图15所示),转轴731在两个曲柄部711之间具有避让传动件72的避让空间732,传动件72位于避让空间732内,并连接在两个曲柄部711的连接块7111之间。这样传动件72可以连接两个曲柄部711,相较于一个曲柄部711的设置,能够增强传动件72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并且,由于避让空间732的设置,能够对传动件72在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避让,以避免两个曲柄部711的设置对传动件72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的移动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为确保两个曲柄部711的同步转动,转轴731连接两个曲柄部711的部分应同步转动。

参见图16所示,装饰件5的周向具有抵接部523,抵接部52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比如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各抵接部523的端部朝向风扇装置4的一侧弯折,且对应连接有一个驱动组件7。由于各抵接部523均对应设置有一个驱动组件7,能够增强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时的稳定性。

并且,当传动件72通过曲柄部711连接在转轴731和抵接部523之间,实现传动件72与装饰件5连接时,通过抵接部523的端部朝向风扇装置4的一侧弯折,在不影响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装配的基础上,能够增大抵接部523的端部与转轴731之间的距离,以便于传动件72在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的移动。

抵接部523在装饰件5上的设置位置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

参见图16所示,连接凸起134上具有穿设孔1342,穿设孔1342位于连接凸起134上远离固定框6的一侧,抵接部523的端部穿过穿设孔1342,并朝向风扇装置4的一侧弯折,以在不影响固定框6在壳体1上的卡接的同时,实现与传动件72的连接。

参见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还可以包括限位件74,限位件74位于转轴731和抵接部523的端部之间。限位件74内具有限位孔(在图中未示意),限位孔的轴向平行于进风口131的轴向,传动件72穿设在限位孔内。其中,限位件7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限位筒。这样传动件72在曲柄部711的驱动下能够在限位孔内移动,从而通过限位件74的设置,能够对传动件72在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

如图16所示,限位件74可以套设在转轴731的外周面上,并相对壳体1固定设置,具体的,限位件74可以通过轴承组件套设在转轴731的外周面。这样在实现限位件74在壳体1内的装配的同时,能够对传动件72在进风口131内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

参见图16所示,传动件72可以包括传动杆724和位于限位件外侧的支撑块725,支撑块725位于传动杆724朝向抵接部523的一端,以连接抵接部523的端部。这样在实现传动件72与驱动件71以及装饰件5连接的同时,由于支撑块725相较于传动杆724对抵接部523的端部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因此,通过支撑块725的设置,还能够增强传动件72与装饰件5的支撑效果以及连接稳定性。

并且,由于支撑块725位于限位孔的外部,在确保传动件72与装饰件5连接和支撑的同时,通过支撑块725与限位件74的配合,还能够对传动件72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以避免传动件72在第二方向上过度移动。

传动杆7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需要说明的是,当传动杆724的数量为两个或者多个时,各传动杆724可以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依次设置,且相邻传动杆724之间相互连接,以确保传动件72能够沿进风口131的轴向上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74、驱动件71和传动件72可以构成驱动组件7中的曲柄滑块组件,以便实现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的升降运动。

图17为图15和图16中的驱动组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示意图。

参见图17所示,驱动电机73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在图中未示意)等方式与电子设备100的电路板3电连接,以便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转轴731的转动方向,对驱动件71在第二轴线oL上的转动方向的控制,从而实现对风扇装置4的运行状态的自动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驱动结构实现对风扇装置4的运行状态的自动调节。例如,驱动组件7还可以采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可以与抵接部523连接,以便通过伸缩端的伸缩带动装饰件5在进风口131内移动,从而实现对风扇装置4的运行状态的自动调节。

图18示意了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参见图18和图19所示,正如上文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镜片盖板132,镜片盖板132遮盖在壳体1的进光孔处。参见图16所示,其中,镜片盖板132凸出于壳体1的外表面(比如外底壁)。这样当电子设备100放置在放置平台,并使显示屏2平行于放置平台时,壳体1的外底壁能够与放置平台之间具有间隙,以便风扇装置4从第一通风口5111进风,对电子设备100进行散热。

参见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饰件5和镜片盖板132可以位于壳体1的不同位置处(如图18所示)。例如,装饰件5可以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位于镜片盖板132的侧方,以便增强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可以参见图18中的Y方向。

图20示意了另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或者,参见图20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装饰件5还可以穿设在镜片盖板132的中部,进光孔被装饰件5阻挡的区域形成进风口131,以将装饰件5与镜片盖板132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减少壳体1上的开孔数量。具体的,镜片盖板132的中部可以设置与装饰件5的形状相适配的开口,以便于装饰件5穿设在开口内。

这样在确保电子设备100的精致度,对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进行调节的同时,还能够使得风扇装置4以及装饰件5在电子设备100的设置位置更加多样化。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装饰件5是否穿设在镜片盖板132的中部,均可以搭配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任意一种驱动组件7,实现对风扇装置4的运行状态的调节,以提升风扇装置4的进风量以及散热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相关技术
  • 可弯曲电子设备、可弯曲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盖板、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电子设备和制造该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方法
  • 电子设备、外部电子设备及包括电子设备和外部电子设备的系统
  • 电子设备用铜合金、电子设备用铜合金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用铜合金塑性加工材料、及电子设备用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6487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