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脊椎扩张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脊椎扩张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脊椎扩张器。

背景技术

脊椎扩张器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在脊椎手术中扩展脊椎之间的间隙,以提供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

中国专利:CN107157530A公开了脊椎椎节撑开器,包含撑开钉与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含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多个所述撑开钉与多个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所述撑开钉能够与所述支撑杆嵌套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脊椎椎节撑开器采用螺钉尾部开孔,与之配合的支撑杆插入其中的结构,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螺钉到位后,横截面较大的支撑杆再次插入人体而对周边神经组织造成伤害;

上述专利中首先需要将两根螺钉分别与两块脊椎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在螺钉上嵌套支撑杆,最后通过控制两根支撑杆之间的距离来两个螺钉之间的间距,但是通过螺钉与脊椎进行固定的过程较为繁琐,导致对脊椎撑开过程的时间过长。

中国专利:CN213047068U公开了一种改良的脊椎撑开器,其中撑开器呈钳形结构,其撑开器在进行撑开作业时需要将两个撑杆插入至两块脊椎之间的缝隙,然后通过钳形结构扩张两个撑杆,最终达到将两块脊椎撑开的目的,但是由于其钳形结构以及撑杆排列的局限性,所以撑杆插入的需要有一个角度对准的过程,以保证两个撑杆分别与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接触,这将导致对脊椎的撑开难度增大,并且需要去多出一部分时间关注插入的角度使得脊椎撑开过程时间的延长。

综上可知,由于现有对于脊椎撑开的扩张器,均存在脊椎扩张前定位过程繁琐的过程,如果完成对脊椎的准确定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从而导致对脊椎撑开过程的时间过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脊椎扩张器,以解决现有脊椎扩张器在脊椎扩张前定位过程繁琐,以及花费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椎扩张器,包括有导柱及固设于导柱尾端的握把,所述导柱的内部呈中空结构,并且导柱顶端外缘面开设有扩口;

固设于所述导柱内部的固定柱,固定柱位于导柱顶端内壁且处于扩口的一端;

滑动设于所述导柱内部的拨盘,拨盘位于所述扩口的另一端;

设于所述握把上的旋拧推进机构,旋拧推进机构用于控制拨盘与固定柱的之间距离;

设于所述扩口处的骨架,骨架至少三个,且骨架沿导柱轴线环绕设置;

所述骨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柱和拨盘连接,在拨盘靠近固定柱时骨架将产生弯曲,且弯曲点远离导柱轴线位置。

优选的,旋拧推进机构包括有转动设于握把上的旋拧头,以及固定设于旋拧头内部的螺母;

贯穿螺母的螺纹杆,且螺纹杆与螺母螺纹连接;

滑动设于握把内部的滑动板,螺纹杆与所述滑动板的一面固定连接;

滑动设于导柱内部的推杆,推杆与所述滑动板的另一面固定连接,并且推杆与拨盘传动连接。

优选的,握把上开设有条形口,滑动板侧壁上设有凸齿,且凸齿伸出至条形口内;条形口外侧设有用以标定凸齿所在位置的刻度线。

优选的,拨盘包括有滑动设于导柱内部的盘体,所述盘体的一侧与推杆固定连接,其另一侧环绕设有第一限位杆,骨架的一端透过扩口与盘体的外缘面铰接,骨架的另一端透过扩口与固定柱外缘面铰接;

固定柱内部环绕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杆相对应的滑动腔,滑动腔内径大于第一限位杆直径,第一限位杆的端部贯穿伸入至滑动腔内部,并且所述第一限位杆的端部设有第一限位片。

优选的,拨盘包括有沿导柱轴线环绕设置的支撑块,且支撑块处于导柱内部;

支撑块上设有第二限位杆,固定柱内部环绕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杆相对应的滑动腔,滑动腔内径大于第二限位杆直径,第二限位杆的端部贯穿伸入至滑动腔内部,并且所述第二限位杆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片;

第二限位杆上套设有用以推动支撑块远离固定柱的第一弹性元件;

扩张器还包括有设于推杆端部两段式推进机构,两段式推进机构与支撑块传动连接。

优选的,两段式推进机构包括第一板体及固设于第一板体上的第三限位杆,推杆的内部开设有内腔;

第三限位杆的端部贯穿伸出至推杆内腔,并且所述第三限位杆的端部设有第三限位片;

套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杆上的第二弹性元件,支撑块上设有凸面,第二弹性元件用于推动第一板体远离推杆端部并接触凸面;

固定柱上固设有用以阻挡第一板体移动的挡杆。

优选的,两段式推进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推杆端部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靠近固定柱的一面设有与支撑块对应的顶杆;

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室,第二限位杆内部开始有第二腔室,且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支撑块上开设有导入孔,导入孔的一端与第一腔室连通并朝向第二腔室,导入孔的另一端朝向顶杆;

腔室中滑动设有用以和顶杆接触的阻挡块,以及用以推动阻挡块上移的第三弹性元件,骨架上设有压控组件,当骨架弯曲点受压时压控组件将驱动阻挡块下移并分隔导入孔和第二腔室。

优选的,骨架的内部开设有气室,压控组件包括设于气室内部的压板,压板与气室内壁滑动密封连接,且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气室内壁铰接;

压板上设有凸柱,凸柱处于骨架弯曲点,并且凸柱贯穿骨架外缘面外露;

气室与第一腔室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朝向压板和阻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使用人员需要手持握把将导柱插入至需要进行扩张的两块脊椎之间,操作旋拧推进机构驱动拨盘靠近固定柱,骨架两端之间的距离缩短将致使弯曲点远离导柱的轴线位置,多个骨架将形成一个扩张环,处于这个扩张环中至少有两个弯曲点分别与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接触,这就产生了骨架对脊椎的施力点,扩张环环径范围的扩大将致使分别与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接触的骨架弯曲点互相远离,从而使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之间的间距扩大,然后医生就可以开始进行手术操作,在整个脊椎的撑开动作前无需对插入角度进行特定的选择,减少撑开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非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握把和旋拧推进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握把和滑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非工作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工作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工作状态下骨架撑开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非工作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非工作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图10的B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工作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C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工作状态下的骨架撑开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导柱;2-握把;21-条形口;3-固定柱;31-滑动腔;32-挡杆;4-拨盘;41-盘体;42-第一限位杆;421-第一限位片;43-支撑块;431-凸面;432-第一腔室;433-导入孔;434-阻挡块;435-第三弹性元件;44-第二限位杆;441-第二限位片;442-第二腔室;45-第一弹性元件;5-旋拧推进机构;51-旋拧头;52-螺母;53-螺纹杆;54-滑动板;541-凸齿;55-推杆;551-内腔;6-骨架;61-弯曲点;62-压控组件;621-压板;622-凸柱;63-气室;7-两段式推进机构;71-第一板体;711-第三限位杆;712-第三限位片;72-第二弹性元件;73-第二板体;74-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脊椎扩张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有导柱1及固设于导柱1尾端的握把2,所述导柱1的内部呈中空结构,并且导柱1顶端外缘面开设有扩口;

固设于所述导柱1内部的固定柱3,固定柱3位于导柱1顶端内壁且处于扩口的一端;

滑动设于所述导柱1内部的拨盘4,拨盘4位于所述扩口的另一端;

设于所述握把2上的旋拧推进机构5,旋拧推进机构5用于控制拨盘4与固定柱3的之间距离;

设于所述扩口处的骨架6,骨架6至少三个,且骨架6沿导柱1轴线环绕设置;

所述骨架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柱3和拨盘4连接,在拨盘4靠近固定柱3时骨架6将产生弯曲,且弯曲点61远离导柱1轴线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使用脊椎扩张器前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麻醉: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会接受适当的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和无痛感。

2、位置定位:医生会使用成像技术(如X射线或CT扫描)来确定手术区域和脊椎的问题;然后,患者会被放置在手术床上,并进行适当的定位,以便医生能够方便地访问手术区域。

3、切口:医生会在需要进行手术的脊椎区域的皮肤上进行切口;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手术的性质和目的。

接下里就需要开始进行脊椎扩张器的应用,具体过程如下:

使用人员需要手持握把2将导柱1插入至需要进行扩张的两块脊椎之间,并且需要确保骨架6处于两块脊椎之间的包裹范围,使用人员操作旋拧推进机构5驱动拨盘4靠近固定柱3,在拨盘4靠近固定柱3的过程中将使得骨架6两端之间的距离缩短;

此处对于骨架6的结构进行对应解释:骨架6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钢但不仅限于此,并且骨架6的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在拨盘4处于最远离固定柱3的位置时,也就是骨架6的初始状态,骨架6在初始状态时就具有一定的弧度,并且其内弧面朝向导柱1轴线,外弧面背向导柱1轴线;通过对骨架6初始状态的弧度设置,从而保证在拨盘4靠近固定柱3的过程中骨架6的弯曲点61可以不断远离导柱1的轴线位置;避免了骨架6初始状态为平直设置导致其受到挤压后弯曲点61的走向不可控;

骨架6两端之间的距离缩短将致使弯曲点61远离导柱1的轴线位置,骨架6在本扩张器中具体为六个,不仅限于此数量,但是至少有三个;六个骨架6的弯曲点61同时远离导柱1的轴线位置,并且弯曲点61均匀的沿导柱1的轴线方向环绕分布,这将形成一个扩张环;这个扩张环由多个骨架6的弯曲点61构成;处于这个扩张环中至少有两个弯曲点61分别与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接触,这就产生了骨架6对脊椎的施力点,扩张环环径范围的扩大将致使分别与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接触的骨架6弯曲点61互相远离,从而使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之间的间距扩大;

扩张环环径扩的范围通过旋拧推进机构5进行控制,在扩张环中对应的骨架6弯曲点61将脊椎的间距扩展后,提供了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然后医生就可以开始进行手术操作,这可能涉及去除椎间盘、植入螺钉或螺母52、植入人工椎间盘等,具体取决于手术的目的和患者的情况;

上述“处于这个扩张环中至少有两个弯曲点61分别与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接触”的描述中两个施力点在扩张环中的位置是对向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弯曲点61”的描述是导柱1在处于两块脊椎之间,扩张环环径增大时最少有两个骨架6的弯曲点61会和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接触,但是导柱1插入的角度可能会改变六个骨架6在两块脊椎之间的分布位置,从而使得两块骨架6的弯曲点61与上部脊椎接触,两个骨架6的弯曲点61与下部脊椎接触;如果是只有三个骨架6那么导柱1无论角度变化,三个骨架6弯曲点61和上下部脊椎的接触都只会是1:2或2:1;

在此对为什么骨架6数量最少有三个进行解释,因为如果只有两个的话,那么两个骨架6的位置一定是相对的,这样就是需要使用人员在将导柱1插入前准确的控制角度,以保证两个骨架6的弯曲点61分别与上部脊椎和下部脊椎接触,这将导致对脊椎的撑开难度增大,并且需要去多出一部分时间关注插入的角度使得脊椎撑开过程时间的延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更进一步的是:

旋拧推进机构5包括有转动设于握把2上的旋拧头51,以及固定设于旋拧头51内部的螺母52;

贯穿螺母52的螺纹杆53,且螺纹杆53与螺母52螺纹连接;

滑动设于握把2内部的滑动板54,螺纹杆53与所述滑动板54的一面固定连接;

滑动设于导柱1内部的推杆55,推杆55与所述滑动板54的另一面固定连接,并且推杆55与拨盘4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人员需要手持握把2将导柱1插入至需要进行扩张的两块脊椎之间,并且需要确保骨架6处于两块脊椎之间的包裹范围,然后使用人员一只手抓住握把2,另一只手转动旋拧头51,旋拧头51将带动螺母52进行转动,由于螺纹杆53与滑动板54固定连接,而滑动板54是滑动设于握把2内部的,所以螺纹杆53将不会产生转动且移动方向受到引导,在螺母52转动时将驱动螺纹杆53推动滑动板54,滑动板54移动将带动推杆55进行移动,最终推杆55将施力于拨盘4致使拨盘4靠近固定柱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更进一步的是:

握把2上开设有条形口21,滑动板54侧壁上设有凸齿541,且凸齿541伸出至条形口21内;条形口21外侧设有用以标定凸齿541所在位置的刻度线。

在本实施例中,扩张环环径扩的范围通过旋拧推进机构5进行控制,具体为螺纹杆53通过滑动板54推动推杆55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滑动板54上的凸齿541对应刻度线的位置得知扩张环环径范围的变化。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至图8所示,更进一步的是:

拨盘4包括有滑动设于导柱1内部的盘体41,所述盘体41的一侧与推杆55固定连接,其另一侧环绕设有第一限位杆42,骨架6的一端透过扩口与盘体41的外缘面铰接,骨架6的另一端透过扩口与固定柱3外缘面铰接;

固定柱3内部环绕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杆42相对应的滑动腔31,滑动腔31内径大于第一限位杆42直径,第一限位杆42的端部贯穿伸入至滑动腔31内部,并且所述第一限位杆42的端部设有第一限位片421。

在本实施例中,在推杆55没有对盘体41产生推动时,盘体41处于远离固定柱3的状态;在盘体41受到推杆55推动的过程中将不断靠近固定柱3的端面,在靠近的过程中盘体41将使得骨架6两端之间的距离缩短,骨架6两端之间的距离缩短将致使其弯曲点61远离导柱1的轴线位置,最终完成六个骨架6的弯曲点61同时远离导柱1的轴线位置的动作;

第一限位杆42用于对盘体41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第一限位片421和滑动腔31的作用在于控制盘体41的移动范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至图14所示,更进一步的是:

拨盘4包括有沿导柱1轴线环绕设置的支撑块43,且支撑块43处于导柱1内部;

支撑块43上设有第二限位杆44,固定柱3内部环绕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杆44相对应的滑动腔31,滑动腔31内径大于第二限位杆44直径,第二限位杆44的端部贯穿伸入至滑动腔31内部,并且所述第二限位杆44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片441;

第二限位杆44上套设有用以推动支撑块43远离固定柱3的第一弹性元件45;

扩张器还包括有设于推杆55端部两段式推进机构7,两段式推进机构7与支撑块43传动连接。

两段式推进机构7包括第一板体71及固设于第一板体71上的第三限位杆711,推杆55的内部开设有内腔551;

第三限位杆711的端部贯穿伸出至推杆55内腔551,并且所述第三限位杆711的端部设有第三限位片712;

套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杆711上的第二弹性元件72,支撑块43上设有凸面431,第二弹性元件72用于推动第一板体71远离推杆55端部并接触凸面431;

固定柱3上固设有用以阻挡第一板体71移动的挡杆32。

两段式推进机构7还包括固设于推杆55端部的第二板体73,第二板体73靠近固定柱3的一面设有与支撑块43对应的顶杆74;

支撑块4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室432,第二限位杆44内部开始有第二腔室442,且第二腔室442与第一腔室432相连通,支撑块43上开设有导入孔433,导入孔433的一端与第一腔室432连通并朝向第二腔室442,导入孔433的另一端朝向顶杆74;

腔室中滑动设有用以和顶杆74接触的阻挡块434,以及用以推动阻挡块434上移的第三弹性元件435,骨架6上设有压控组件62,当骨架6弯曲点61受压时压控组件62将驱动阻挡块434下移并分隔导入孔433和第二腔室442。

骨架6的内部开设有气室63,压控组件62包括设于气室63内部的压板621,压板621与气室63内壁滑动密封连接,且所述压板621的一端与气室63内壁铰接;

压板621上设有凸柱622,凸柱622处于骨架6弯曲点61,并且凸柱622贯穿骨架6外缘面外露;

气室63与第一腔室432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朝向压板621和阻挡块434。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多个骨架6在进行同时扩张形成扩张环的动作虽然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定位,避免了扩张脊椎过程中繁琐的操作步骤,但是由于在脊椎扩张过程中真正与脊椎接触的只有部分骨架6,剩余骨架6的弯曲动作将会造成对手术操作过程中产生遮挡,以及缩小手术过程中的操作空间,为了解决此问题具体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以下为推杆55第一段的推进过程,当工作人员操纵旋拧头51驱动推杆55朝向固定柱3移动的过程中,在第二弹性元件72预紧力的作用下,第一板体71将推力作用于支撑块43的凸面431上,第一板体71将推动六个支撑块43同时朝向固定柱3移动,直至第一板体71与挡杆32接触,此时档杆将组织第一板体71继续移动,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板体71的移动将带动支撑块43以及对应骨架6的小幅度弯曲拱起,在骨架6弯曲点61远离导柱1轴线时,六个骨架6将分为受压骨架6和非受压骨架6,受压骨架6的外缘面的凸柱622将会受到上脊椎底面和下脊椎顶面的挤压,而非受压骨架6的凸柱622将处于伸出状态;

受压骨架6的凸柱622在受到挤压时,凸柱622将回缩至气室63内部并压迫压板621,压板621下方空间的气体将受到压缩并连接管(图中未示出)输送至第一腔室432内部,处于第一腔室432内部的阻挡块434在受到气体的推动下将克服第三弹性元件435的预紧力下移,然后阻挡块434将把第二腔室442和导入孔433分隔;

以下为推杆55第二段的推进过程,由于此时第一板体71的位置受到档杆的阻挡,所以推杆55的继续移动将推动第二板体73进一步靠近固定柱3位置,此时受压骨架6对应的支撑块43的第一腔室432内部的阻挡块434将把第二腔室442和导入孔433分隔,非受压骨架6对应的支撑块43的第一腔室432与第二腔室442和导入孔433处于连通状态;所以第二板体73在继续移动的过程中,与非受压骨架6连接的支撑块43对应的顶杆74将依次贯穿、导入孔433和第一腔室432,最后进入第二腔室442的内部;与受压骨架6连接的支撑块43对应的顶杆74在移动过程中将受到阻挡块434的阻挡,而顶杆74在继续移动的过程中将通过阻挡块434推动支撑块43继续移动,从而完成受压骨架6的继续扩张动作;这样就保证了只有受压骨架6完成了对上脊椎和下脊椎的扩张的动作,而其他非受压骨架6将维持原有状态不再进行弯曲,也就避免了非受压骨架6对扩张后对手术操作过程中产生遮挡,以及缩小手术过程中的操作空间;

第二限位杆44用于对支撑块43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第二限位片441和滑动腔31的作用在于控制支撑块43的移动范围,第一弹性元件45用于保证支撑块43始终与第一板体71相接触,并且第一弹性元件45可以在第一板体71没有施力推动凸面431时,第一弹性元件45可以推动支撑块43远离固定柱3,从而保证骨架6处于伸展状态;

第一弹性元件45、第二弹性元件72和第三弹性元件435均为弹簧但不仅限于此。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7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