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0:3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贝类幼虫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埋栖型贝类指的是匍匐或埋栖于潮间带中、低潮区和潮下带20米以内的砂泥质或泥砂质双壳类和腹足类。埋栖型贝类的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养殖的埋栖型贝类绝大多数是双壳类,主要有:泥蚶、毛蚶、魁蚶、缢蛏、大竹蛏、长竹蛏、文蛤、丽文蛤、青蛤、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杂色蛤仔、西施舌、栉江珧、彩虹明樱蛤等。腹足类只有少数几种,如泥螺、红螺、蝾螺等。近年来,埋栖型贝类的养殖发展比较迅猛,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养殖种类在逐渐增多,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埋栖型贝类养殖生产中已陆续开展和尝试了一些种类的室内人工育苗,如泥蚶、四角蛤蜊、文蛤、青蛤、缢蛏、西施舌、泥螺等。贝类的室内人工育苗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生产过程,它包括亲贝的选择、暂养、性腺催熟和催产、人工受精和洗卵以及幼虫的培育等诸多环节,尤其是幼虫的培育最要加以重视。

受精前的卵子和受精后的受精卵要经过筛绢用海水反复洗涤和不断更换海水过滤。因为贝类在排放精卵的过程中,往往也排出粪便和粘液。因此,在受精前,卵子要经过筛绢过滤。受精后的洗卵更为重要,原因是通过反复洗涤和不断更换海水,既可除去多余的精子、不成熟的卵子等,有利于胚胎发育,又可排除受精卵的代谢产物,使受精卵保持悬浮状态,能有效地提高孵化率。因而家系养殖大多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水体中,需要经常换水等操作,耗费人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污染、生长快、变态率高的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贝类发育至D形幼虫后,洗入养殖筐内,养殖筐内无需添加底质,养殖筐内布池密度为10ind/ml,养殖筐内表面粘附有300目筛绢网;

S02.将养殖筐置于养殖水体中饲养,定时向养殖筐内投喂饵料生物,饵料生物浓度基本维持在5*10

S03.向养殖水体中充入氧气,以保持养殖水体富氧化;;

S04.定期洗苗换水。

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养殖筐置于养殖水体中,改善养殖水环境,提高贝苗生长速度和成活率;2、无需添加底质,海水经300目筛绢网渗入,减少浮游动物对贝类的影响;3、洗苗换水对幼苗基本无损伤,且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01中,养殖筐的制作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选取塑料筐和300目筛绢网,对300目筛绢网进行剪裁并用胶水将其粘附贴合在塑料筐内表面上。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塑料筐为聚乙烯塑料制成,将塑料筐和300目筛绢网在淡水中浸泡,之后暴晒24小时。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塑料筐的尺寸为50cm*36cm*30cm。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02中,所述饵料生物为金藻、微拟球藻、牟氏角毛藻和益生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02中,所述养殖水体为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03中,在养殖水体中预置气石,利用充气源与气石构成气流连通,以便养殖水体与养殖筐构成微流水养殖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一种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贝类发育至D形幼虫后,洗入养殖筐内,养殖筐内无需添加底质,养殖筐内布池密度为10ind/ml,养殖筐内表面粘附300目筛绢网;

S02.将养殖筐置于养殖水体中饲养,定时向养殖筐内投喂饵料生物,饵料生物浓度基本维持在5*10

S03.向养殖水体中充入氧气,以保持养殖水体富氧化;

S04.定期洗苗换水。

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技术方案:

第一步:养殖筐制作

养殖筐的制作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选取塑料筐和300目筛绢网,对300目筛绢网进行剪裁并利用热熔胶等胶水贴合在塑料筐内表面上。塑料筐和300目筛绢网均为聚乙烯塑料制成,将塑料筐和300目筛绢网在淡水中浸泡,然后暴晒24小时,以去除可能对幼虫有害的化学物质。塑料筐的尺寸为50cm*36cm*30cm。

第二步:洗苗至养殖筐内并将养殖筐置于养殖水体中培育

贝类发育至D形幼虫后,洗入养殖筐,无需在养殖筐内添加底质,养殖筐内布池密度10ind/ml为宜,将养殖筐置于养殖水体中饲养,定时投喂金藻、微拟球藻、牟氏角毛藻及益生菌等饵料生物,使饵料生物浓度基本维持在5*10

第三步:向养殖水体中充入氧气,以保持养殖水体富氧化

养殖水体构建为15~20m

第四步:定期洗苗换水

洗苗换水都用小水泵,利用小水泵对养殖池进行抽排放水和注水,减少对苗的损伤。

俗话说“大水养大鱼”,本方法在养殖水体中放置家系养殖筐,养殖水体与养殖筐构成微流水养殖结构,除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成本外,还显著提高了幼苗的生长速度,提高了成活率。2020年,我们用本方法饲养青蛤家系36个,均获得较高的稚贝发生率。

本申请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书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
  • 一种用于大型埋栖性贝类亲贝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19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