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光感补偿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2:16


光感补偿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感补偿方法、光感补偿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终端设备的显示性能,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中的光感器件获取到的感光值来对终端的屏幕的亮度进行动态调节,以提高用户体验。

参考图1中所示,终端的光感传感器,当入射光源的入射角度超过一定角度时,光感传感器检测到的光感值比实际环境的亮度值小。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扩散油墨方案或者是导光柱方案来解决。

上述方式中,扩散油墨方案增加了额外的制程且导致一致性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光柱方案需要增加额外的物料且提高了成本,操作过程复杂且检测光感值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感补偿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图像生成方法,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提高光感值效果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感补偿方法,包括:在入射光源入射至终端的光感器件时,通过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的光感器件获取每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根据所述多个感光单元中的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确定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在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处,若根据映射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与所述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则按照所述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以根据所述补偿感光值动态调节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感补偿装置,包括:感光值获取模块,用于在入射光源入射至终端的光感器件时,通过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的光感器件获取每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方位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感光单元中的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确定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感光值补偿模块,用于在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处,若根据映射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与所述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则按照所述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以根据所述补偿感光值动态调节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感补偿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中框组件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存在缝隙;主板;光感器件,包括多个感光单元,所述多个感光单元用于接收入射光源以得到对应的感光值;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感补偿装置,用于对所述入射光源的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感补偿方法、光感补偿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中,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来获取每个感光单元对应的感光值,进一步可以根据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来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在确定其方位后,如果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则可以按照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来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通过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以及补偿算法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能够避免由于角度限制问题而导致的感光值存在误差的问题,减小了感光值的误差,通过补偿操作自动提高检测的感光值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亮度调节的准确性。其中,由于不需要进行其他操作,因此简化了操作过程且提高了操作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由于是通过结构维度和算法维度的结合来实现感光值补偿,无需增加额外的制程和物料,也无需增加其他的结构和物料制程,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良率损失等问题,减少了成本,避免了无法精准管控配比的问题,提高了结果的一致性,并且避免了一定的局限性和依赖性,提高了补偿感光值的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检测光感值的原理图。

图2示出了狭缝光感方案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提升狭缝光感感光角度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光感补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光感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光感器件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光感器件获取感光值的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的流程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进行感光值补偿的流程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光感补偿装置的框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说明书中使用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狭缝光感方案的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光感器件放置在屏幕LCD显示面板侧边和中框组件缝隙下方,通过缝隙和屏幕玻璃盖板透光特性对环境亮度信息进行检测。但当前终端(手机)外观对极致屏幕黑边的追求,黑边宽度越来越窄,缝隙宽度也被压缩到越来越小,典型缝隙宽度只有0.7mm左右,缝隙窄导致光感器件的感光角度也变小,理论计算手机Y方向的感光角度只有15°左右。

现有提升狭缝光感感光角度的技术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屏幕玻璃盖板上涂一层扩散油墨,使斜向光线也可以通过扩散油墨漫反射进入缝隙内的光感器件,如图3中的图A所示。二是在缝隙内塞入导光柱,将斜向光线导入光感器件,如图3中的图B所示。

现有扩散油墨方案的主要缺点是一致性问题,由于油墨印刷制程无法精确管控油墨配比和印刷过程一致性,导致不同批次的油墨厚度、油墨配比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透过率和扩散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样机间一致性差。加严对制程过程管控和测试筛选可以提高一致性,但会带来良率损失和最终成本提高。

导光柱方案的主要缺点是物料加工成本,实现方式分为双色注塑导光柱方案和分立导光柱方案两种:双色注塑导光柱方案将透明材质导光柱注塑到非透明材质中框上,需要两次注塑过程增加较多成本;分立导光柱方案单独将导光柱加工成型,再通过装配方式塞到中框缝隙内,也需要物料和装配成本。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提供了一种光感补偿方法。图4中示意性示出了该光感补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4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410中,在入射光源入射至终端的光感器件时,通过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的光感器件获取每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值;

在步骤S420中,根据所述多个感光单元中的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确定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

在步骤S430中,在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处,若根据映射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与所述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则按照所述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以根据所述补偿感光值动态调节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来获取每个感光单元对应的感光值,进一步可以根据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来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在确定其方位后,如果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则可以按照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来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通过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以及补偿算法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能够避免由于角度限制问题而导致的感光值存在误差的问题,减小了感光值的误差,通过补偿操作自动提高检测的感光值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亮度调节的准确性。其中,由于不需要进行其他操作,因此简化了操作过程且提高了操作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由于是通过结构维度和算法维度的结合来实现感光值补偿,无需增加额外的制程和物料,也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良率损失等问题,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也提高了终端的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性。

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光感补偿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410中,在入射光源入射至终端的光感器件时,通过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的光感器件获取每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入射光源可以为点光源。光感器件指的是终端中包含的光感传感器。终端可以为任意具有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此处以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光感传感器指的是终端感应环境亮度信息的元件。本公开实施例中,光感器件可以为屏下光感,也可以为狭缝光感。其中,屏下光感指的是将光感传感器放置在手机屏幕正下方,实现对环境光检测技术。狭缝光感指的是将光感传感器放置在手机屏幕侧边和中框之间的缝隙内,利用缝隙和屏幕盖板黑色油墨透光性进行环境光检测。此处以光感传感器为狭缝光感为例进行说明。终端的屏幕类型不同,则其对应的光感传感器不同。例如,对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而言,由于LCD屏幕发光原理和内部构造特性,外部光线无法透过LCD屏幕,从而当前无法将光感传感器放置在LCD屏下进行环境光检测,因此LCD屏幕手机光感方案主要为狭缝光感方案。对于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屏内部走线和发光二极管间存在间隙,具有光线可穿透特性,550nm可见光透过率一般在2~5%之间,940nm红外光透过率在6~10%之间。因光线可穿透性能,OLED屏手机可采用屏下光感方案。

光感器件可以由多个感光单元而组成,即,可以将一个光感器件划分为多个感光单元。且多个感光单元可以阵列排布,例如排列成M行N列。M和N的数值可以相同或者是不同,例如光感器件包括3行3列共9个感光单元。多个感光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准确性要求来确定。具体而言,感光单元的数量可以与准确性要求正相关,准确性要求越高,则感光单元的数量越多。

其中,每个感光单元除位置不同之外,其他参数均相同。此处的其他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感光面积、表面镀膜、内部电路。每个感光单元可以单独进行环境亮度信息采集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即每个感光单元可以在入射光源入射至光感器件时,独立获取自身对应的感光值,且不同感光单元对应的感光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参考图5中所示,光感器件501中包括多个感光单元502,例如包括A-C三行,且每行包括1-3三个感光元件,具体共9个感光单元,每个感光单元单独对环境亮度进行检测并输出对应的数字信号,表示为DA1~DC3,输出的数字信号即为每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值。

当为狭缝光感场景时,光感器件可以设置于终端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缝隙中。第一部件可以为中框组件,第二部件可以为LCD显示面板。光感器件设置于所述终端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缝隙的中心位置,并且光感器件的尺寸可以完全覆盖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缝隙的宽度,以使得部分感光单元只能接收到部分入射光源。由于中框组件和LCD显示面板之间的缝隙较窄,并不是所有的感光单元都能完全接收到入射光源,而仅有部分感光单元漏出来接收入射光源,因此导致每个感光单元接收到的入射光源存在差异。参考图6中所示,光感器件设置于中框组件和显示面板之间的缝隙603的中心位置,光感器件601中包含多个感光单元602,且感光单元B1、B2、B3全部露出,而感光单元A1、A2、A3、C1、C2、C3存在部分遮挡,仅有部分露出。

图7中示意性示出了光感器件获取感光值的示意图,参考图7中所示,当入射光源(点光源)以倾斜角度入射中框组件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缝隙时,由于LCD显示面板和中框组件的不透光特性,斜向光线无法直射到感光单元C行,而感光单元A行则可以被照射到,最终导致光感器件各个感光单元输出的数字信号为DA1、DA2、DA3、DB1、DB2、DB3、DC1、DC2、DC3,且各个感光单元输出的感光值之间存在差异。

在步骤S420中,根据所述多个感光单元中的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确定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

本公开实施例中,光感器件中包括多个感光单元,且多个感光单元可以按照位置进行区域划分。区域划分指的是将多个感光单元中的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例如可以根据感光单元对入射光源的接收情况以及感光单元的位置对多个感光单元进行区域划分。目标感光单元和参考感光单元可以根据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设置方向而确定。设置方向指的是第一部件水平设置或者是垂直设置。基于此,目标感光单元可以为靠近中框组件的一行感光单元(与中框组件相邻的一行感光单元),参考感光单元可以为远离中框组件且未接收到入射光源的一行感光单元(与显示面板相邻的一行感光单元),目标感光单元可以与参考感光单元平行设置。具体地,目标感光单元和参考感光单元均可以为阵列排布的感光单元中与缝隙相邻的一行感光单元,且目标感光单元和参考感光单元均可以包括多个感光单元,目标感光单元与参考感光单元包含的感光单元的数量可以相同。具体地,目标感光单元中的多个感光单元平行于中框组件而排列,参考感光单元中的多个感光单元平行于显示面板而排列。参考图7中所示,目标感光单元可以为感光单元A行,参考感光单元可以为感光单元C行。

由于入射光源倾斜入射至终端的缝隙,但是其入射角度并未确定,因此可以基于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的结构来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进而确定入射光源的入射角度。入射角检测指的是通过不同感光单元对入射光源的感应量,还原入射光源的入射角度和相对大小的过程。

入射光源的方位可以用于表示入射光源的位置和角度。具体地,可以根据多个感光单元中的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图8中示意性示出了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的流程图,参考图8中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810中,对所述目标感光单元的感光值进行组合得到目标感光值,并对所述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进行组合得到参考感光值。

本步骤中,由于目标感光单元和参考感光单元均可以包括多个感光单元,因此可以将目标感光单元中的所有感光单元组合为一个整体得到所有感光值组合而成的目标感光值,并将参考感光单元中的所有感光单元组合为一个整体得到所有感光值组合而成的参考感光值。此处的进行组合指的是将所有感光单元的感光值进行加法操作。例如,参考图7中所示感光单元的结构图,目标感光单元包括感光单元A1-A3,参考感光单元包括感光单元C1-C3。基于此,目标感光单元的目标感光值可以表示为DA1+DA2+DA3,参考感光单元的参考感光值可以表示为DC1+DC2+DC3。

在步骤S820中,将所述目标感光值与所述参考感光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入射光源的所述方位。

本步骤中,对目标感光值与参考感光值进行对比以得到用于表示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对比结果。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入射光源的所述方位。对比结果可以为目标感光值大于参考感光值,或者是目标感光值小于参考感光值。因此,对比结果中的最小值可以为参考感光值或者是目标感光值。在确定出二者之间的最小值后,可以确定最小值对应的感光单元并确定其位置,以根据最小值对应的感光单元的位置来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

具体地,由于越靠近入射光源的感光元件,可能接收不到入射光源,因此可以认为入射光源的方位为靠近最小值对应的感光单元的位置。例如,若对比结果为目标感光值大于参考感光值,则入射光源的方位为处于接近参考感光单元的一侧;若对比结果为参考感光值大于目标感光值,则入射光源的方位为处于接近目标感光单元的一侧。举例而言,当目标感光值DA1~DA3大于参考感光值DC1~DC3时,可定位到入射光源在参考感光值对应的感光单元C行一侧。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不同行和列进行组合来定位入射光源的方位。具体选择某一行还是某一列来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需要根据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设置方向而确定。例如,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水平设置,则选择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邻的两行来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垂直设置,则选择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邻的两列来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

在步骤S430中,在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处,若根据映射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与所述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则按照所述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以根据所述补偿感光值动态调节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入射光源在确定的方位入射终端的光感器件后,由于点光源、点光源环境光线与终端的表面呈一定角度时,且光感器件结构堆叠限制可能导致光感器件的检测角度偏小,最终使该场景下自动亮度调节效果较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以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以得到补偿感光值。基于此,通过光感器件和补偿算法将光感器件的检测值(补偿感光值)还原接近真实环境亮度,提升光感器件对不同入射角度光源的真实还原能力,即提升感光角度性能,可极大改善点光源倾斜入射场景下的终端屏幕亮度自动调节的效果。

在补偿初始感光值时,首先可以确定目标感光单元与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是否满足补偿条件。在确定补偿条件时,可以根据映射系数来确定目标感光单元与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是否满足补偿条件。补偿条件可以用于表示进行补偿的前提条件,具体可以根据待处理的两行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来确定。待处理的两行感光单元指的是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具体地,目标感光单元的目标感光值与参考感光单元的参考感光值之间可以存在映射系数,即,二者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例如,两行感光值满足(DA1+DA2+DA3)=x*(DC1+DC2+DC3)。其中,x即为映射系数,表示两个感光值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两行的感光值之间存在映射系数且映射系数大于预设值,则可以认为目标感光单元与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此处的预设值可以为2,即在x>2时,可认为感光单元A行和感光单元C行的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需要说明的事,预设值可以为其他数值,例如3或者5等等,只要保证补偿参数恒大于1即可。

如果满足补偿条件,则可以按照所述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补偿参数指的是根据映射系数得到的参数,具体用于表示进行补偿的程度。补偿参数可以与映射系数正相关,即映射系数越大,补偿参数越大。补偿参数可以根据公式(1)来确定:

comp_coe=a*x

其中,comp_coe为补偿参数且为x的函数,a、b、c分别为常系数,x为目标感光值与参考感光值之间的映射系数(比值)。当x>2时,补偿参数恒大于1。

初始感光值指的是未经过补偿的光感器件包含的所有感光单元的感光值,即入射光源入射多个感光单元而得到的感光值。初始感光值具体可以根据所有感光单元的感光值进行逻辑操作而确定,此处的逻辑操作可以为求和操作。具体地,初始感光值Lux可以用公式(2)来表示:

Lux=DA1+DA2+DA3+DB1+DB2+DB3+DC1+DC2+DC3 公式(2)

补偿感光值指的是通过补偿算法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之后的感光值,具体可以根据初始感光值以及补偿参数进行逻辑操作而确定,此处的逻辑操作可以为乘法操作。具体地,补偿感光值Lux_comp可以用公式(3)来表示:

基于上述过程,由于补偿参数恒大于1,相比于未补偿时输出的初始感光值而言,可以提升输出的补偿感光值,由于补偿感光值大于初始感光值,因此最终输出的补偿感光值更接近真实环境亮度,提高了感光值检测的准确性。

在得到准确的补偿感光值之后,可以按照该补偿感光值动态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光感器件感知光感的补偿感光值即对应真实环境亮度信息,再传往上层进行屏幕亮度调节控制,实现屏幕亮度自动跟随环境亮度变化而变化的功能。例如,感光值越大,屏幕亮度越大等等。如此一来,能够准确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

图9中示意性示出了进行感光值补偿的流程图,参考图9中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910中,获取各感光单元输出的数字信号,此处的数字信号指的即是每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值。

在步骤S920中,根据感光单元行/列组合以及减法操作确定入射光源的入射方位。例如,可以将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包括的整列感光单元分别进行组合,并将组合后的进行减法操作,得到入射光源的入射方位。

在步骤S930中,判断是否存在某一行或某一列的感光值之和为相对设置的另一行或另一列感光值的2倍以上。若是,则转至步骤S940;若否,则转至步骤S950。其中,某一行或某一列可以包括靠近中框组件的目标感光单元,另一行或另一列可以包括远离中框组件的参考感光单元。

在步骤S940中,根据补偿参数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补偿参数根据感光值的比例大小而确定。

在步骤S950中,输出最终感光值。此处的最终感光值可以为初始感光值或者是补偿感光值。

图9中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多个感光单元来确定入射光源的方位,进而根据多个感光单元中的目标感光值以及参考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时,可以根据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来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由于只通过设置多个感光单元,以及通过补偿参数来进行补偿即可提高得到的补偿感光值的数值,使得到的补偿感光值更接近真实环境亮度,因此得到的补偿感光值更准确。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补偿感光值来动态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以提高调节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利用感光器件上多个感光单元的感光量,还原入射光源的入射角度,再通过软件算法补偿,将光感器件检测得到的感光值进行补偿还原,以使得补偿感光值接近真实环境亮度,从而提高补偿感光值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由于补偿感光值相比于初始感光值而言更接近真实环境亮度,因此提升了光感器件对不同入射角度光源的用于表示感光角度性能的真实还原能力,因此提高了感光角度性能。通过设置多个感光元件的方式,解决了终端由于结构和光感器件因素等导致感光角度不足无法真实检测环境亮度的问题,并且通过光感器件和补偿算法提升感光角度,无需增加额外制程和额外物料,也不需要增加成本,即可提升终端中光感器件的感光角度性能,提高补偿感光值的准确性,从而改善点光源斜照场景下的自动亮度调节效果。由于只需要从本身的结构维度和软件维度进行处理,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无法精准管控配比的问题,提高了补偿结果的一致性,并且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局限性以及对管控结果的依赖性,能够自动提高补偿感光值的准确性,提高感光角度性能。通过检测环境亮度变化,动态调节显示屏幕亮度,使显示亮度与环境亮度相匹配,屏幕显示效果更加舒适。利用光感传感器感光单元设计特点,对斜向入射光源进行入射角度估算,再经过软件算法补偿将光感检测值补偿至接近真实环境亮度,提升斜向光线入射场景下的光感检测准确度,从而达到扩大感光角度目的。

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光感补偿装置,参考图10中所示,该光感补偿装置1000包括以下模块:

感光值获取模块1001,用于在入射光源入射至终端的光感器件时,通过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的光感器件获取每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值;

方位确定模块1002,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感光单元中的目标感光单元以及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确定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

感光值补偿模块1003,用于在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处,若根据映射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与所述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满足补偿条件,则按照所述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对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以根据所述补偿感光值动态调节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方位确定模块包括:单元组合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感光单元的感光值进行组合得到目标感光值,并对所述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进行组合得到参考感光值;光源方位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感光值与所述参考感光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入射光源的所述方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源方位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对比结果中最小值对应的感光单元的位置,确定所述入射光源的方位;所述最小值为所述目标感光值或所述参考感光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映射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感光值与所述参考感光值的比值确定映射系数;条件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映射系数大于预设值,则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与所述参考感光单元的所述感光值满足所述补偿条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感光值补偿模块包括:补偿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映射系数对应的补偿参数与所述初始感光值进行逻辑操作,得到所述补偿感光值;所述补偿参数与所述映射系数正相关。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感光值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与所述参考感光单元的感光值不满足补偿条件,则直接输出所述初始感光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光感器件设置于所述终端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缝隙的中心位置,所述光感器件中的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与所述参考感光单元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光感补偿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光感补偿方法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考图11中所示,电子设备1100可以包括以下部分:

中框组件1101以及显示面板1102,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存在缝隙;

主板1103;

光感器件1104,包括多个感光单元,所述多个感光单元用于接收入射光源得到对应的感光值;

光感补偿装置1105,用于通过所述光感器件对入射光源的初始感光值进行补偿得到补偿感光值。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AR设备或者是其他能够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的终端设备,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相关技术
  • 光感补偿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220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