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堆叠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52:42


堆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堆叠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部件的堆叠,形成堆叠组,然后再形成成品,例如,膜电极与双极板的堆叠。现有技术中虽然已有实现堆叠的堆叠装置,但是在堆叠过程中,被堆叠的部件易产生错位,导致堆叠的效果差,进而影响后续成品的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堆叠装置。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堆叠装置包括堆叠承载台、跟随驱动机构以及压紧机构;跟随驱动机构设于堆叠承载台,其驱动端与压紧机构连接;部件交错堆叠于堆叠承载台上,并形成堆叠组,跟随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机构跟随堆叠组的堆叠高度进行移动,压紧机构对堆叠组进行压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堆叠组转运机构;堆叠组转运机构的转运端与堆叠承载台连接;堆叠组转运机构带动堆叠承载台进行转运。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于堆叠承载台,其固定端面向堆叠组;固定机构对转运过程中的堆叠组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理线机构;理线机构设于堆叠承载台;理线机构对堆叠组的线材进行规整固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跟随驱动机构包括跟随驱动组件以及压紧承载组件;跟随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压紧承载组件连接;压紧承载组件与堆叠承载台滑动连接,并围绕于堆叠组的周围;压紧机构设于压紧承载组件;跟随驱动组件驱动压紧承载组件跟随堆叠组的高度线性移动,压紧承载组件带动压紧机构线性移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压紧组件以及第二压紧组件;第一压紧组件以及第二压紧组件分别设于压紧承载组件;第一压紧组件以及第二压紧组件交错对堆叠组进行压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压紧机构还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的夹持端面向堆叠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堆叠组转运机构包括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以及滑台转运组件;堆叠承载台滑接于滑台转运组件;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堆叠承载台连接,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驱动堆叠承载台线性移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固定机构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驱动件以及固定件;固定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固定件连接,其驱动固定件线性移动;两个固定件配合对堆叠组夹持固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理线机构包括理线组件以及固线组件;理线组件对堆叠组的线材进行规整,固线组件对规整后的线材进行固定。

本申请通过跟随驱动机构以及压紧机构的配合,使得压紧机构可跟随堆叠组的堆叠高度移动并对形成过程中的堆叠组进行压紧,避免了堆叠组的错位倾斜,保证了堆叠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堆叠承载台、跟随驱动机构以及压紧机构、固定机构、理线机构及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堆叠承载台、跟随驱动组件及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压紧承载组件及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压紧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滑台转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固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堆叠承载台;11、堆叠承载板;111、避空位;112、滑动位;12、堆叠承载位;121、承载主体;122、固定角;1211、螺杆通孔;2、跟随驱动机构;21、跟随驱动组件;211、随驱动承载架;212、跟随驱动件;213、跟随丝杆;214、跟随连动块;22、压紧承载组件;221、压紧滑动件;222、压紧承载件;3、压紧机构;31、第一压紧组件;311、第一压紧承载板;312、压紧滑动板;313、第一压紧驱动件;314、第二压紧承载板;315、压紧滑动架;316、第二压紧驱动件;317、压紧板;3171、倾斜面;32、第二压紧组件;33、夹持组件;331、夹持支撑板;3311、底板;3312、端板;33121、缓冲板;332、第一夹持驱动件;333、第二夹持驱动件;334、夹持件;3341、第一夹持板;33411、第一夹持缺口;3342、第二夹持板;33421、第二夹持缺口;335、螺杆固定柱;336、缓冲器;4、堆叠组转运机构;41、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411、转运驱动件;413、主动轮;414、驱动杆;415、从动轮;42、滑台转运组件;421、转运架;422、转运滑道件;423、转运轨道件;43、到位检测件;5、固定机构;51、固定组件;511、固定驱动件;512、固定件;513、固定承载架;514、固定滑动架;6、理线机构;61、理线组件;611、理线支撑架;612、理线件;62、固线组件;621、固定承载板;622、固定板;6221、固定缺口;623、、固定驱动件;624、固定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中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堆叠承载台、跟随驱动机构以及压紧机构、固定机构、理线机构及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堆叠装置包括堆叠承载台1、跟随驱动机构2以及压紧机构3。跟随驱动机构2设于堆叠承载台1,其驱动端与压紧机构3连接。部件交错堆叠于堆叠承载台1上,并形成堆叠组,跟随驱动机构2驱动压紧机构3跟随堆叠组的堆叠高度进行移动,压紧机构3对堆叠组进行压紧。

通过跟随驱动机构2以及压紧机构3的配合,使得压紧机构3可跟随堆叠组的堆叠高度移动并对形成过程中的堆叠组进行压紧,避免了堆叠组的错位倾斜,保证了堆叠质量。

复参照图1,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堆叠装置还包括堆叠组转运机构4。堆叠组转运机构4的转运端与堆叠承载台1连接。堆叠组转运机构4带动堆叠承载台1进行转运。通过堆叠组转运机构4的设置,以便于堆叠组的转移。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堆叠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设于堆叠承载台1,其固定端面向堆叠组。固定机构5对转运过程中的堆叠组进行固定。通过固定机构5对转移过程中的堆叠组进行固定,避免了堆叠组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倾斜。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堆叠装置还包括理线机构6。理线机构6设于堆叠承载台1。理线机构6对堆叠组的线材进行规整固定。通过理线机构6对堆叠组的线材的规整,避免了堆叠现场的混乱,进而保证堆叠过程的流程进行。

继续参照图2和图3,图3为本实施例中堆叠承载台、跟随驱动组件及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堆叠承载台1包括堆叠承载板11以及堆叠承载位12。堆叠承载位12设于堆叠承载板11的表面,并位于堆叠承载板11的中间位置。堆叠承载板11上开设有避空位111以及四个滑动位112。避空位111为开设于堆叠承载板11中间部位的通口,其近似为“十”字型通口。四个滑动位112分别邻近于堆叠承载板11的四角。本实施例中的堆叠承载板11为矩形的板状,滑动位112为矩形通口状。堆叠承载位12包括承载主体121以及四个固定角122,四个固定角122分别位于承载主体121的四角。承载主体121覆盖于避空位111的中空位置,四个固定角122分别固定于堆叠承载板11的表面,“十”字形避空位111的四端分别露于承载主体121外。本实施例中的承载主体121以及四个固定角122为一体成型的块状。优选的,承载主体121的四边分别开设有螺杆通孔1211,该螺杆通孔1211可为圆形或半圆形通孔。待堆叠的部件被转移承载于承载主体121上,可采用末端具有CCD定位系统的四轴机器人对待堆叠的部件进行转移,CCD定位系统可使得待堆叠的部件被精确的转移至承载主体121上。避空位111的四角为压紧机构3的对堆叠组压紧时提供避让空间,以便于压紧机构3的压紧作动流畅。本实施例中的待堆叠的部件具有下端板、膜电极、双极板及上端板,转移时,先转移下端板,然后多个双极板及多个膜电极被交错转移并叠放在下端板上,最后再转移上端板,从转移下端板开始,每次的叠放都会进行堆叠组,随着堆叠的进行,堆叠组的高度不断加高。在堆叠完成后,堆叠组被转移其他工位固定螺杆于上端板及下端板,以使得整个堆叠组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杆通孔1211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螺杆装配,本实施例中的避空位111的中空部位可为螺杆的装配提供空间。

复参照图2至图4,图4为本实施例中压紧承载组件及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跟随驱动机构2包括跟随驱动组件21以及压紧承载组件22。跟随驱动组件21的驱动端与压紧承载组件22连接。压紧承载组件22与堆叠承载台1滑动连接,并围绕于堆叠组的周围。压紧机构3设于压紧承载组件22。跟随驱动组件21驱动压紧承载组件22跟随堆叠组的高度线性移动,压紧承载组件22带动压紧机构3线性移动。跟随驱动组件21设于堆叠承载板11的下表面,并位于堆叠承载板11的一角,滑动位112位于跟随驱动组件21以及堆叠承载位12之间。跟随驱动组件21包括跟随驱动承载架211、跟随驱动件212、跟随丝杆213以及跟随连动块214。跟随驱动承载架211垂直设于堆叠承载板11的下表面,并位于滑动位112远离堆叠承载位12的一角。跟随驱动件212设于跟随驱动承载架211的下端,跟随驱动件212输出端通过主动轮、同步带及从动轮的传动,与跟随丝杆213形成传动连接关系。跟随丝杆213沿着跟随驱动承载架211的高度方向设置,并通过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于跟随驱动承载架211上。跟随丝杆213与滑动位112相邻。跟随连动块214套设于跟随丝杆213上。跟随驱动件212驱动跟随丝杆213转动,带动跟随连动块214于跟随丝杆213进行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跟随驱动件212可采用电机。压紧承载组件22包括四个压紧滑动件221以及压紧承载件222。四个压紧滑动件221分别穿设于四个滑动位112内,压紧承载件222设于四个压紧滑动件221的上端。四个压紧滑动件221分别与四个滑动位112滑动连接,其中一个压紧滑动件221与跟随连动块214连接,同时,该压紧滑动件221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与跟随驱动承载架211形成滑动连接关系。压紧机构3设于压紧承载件222上。本实施例中的压紧滑动件221为柱状,压紧承载件222为矩形的框架。跟随连动块214于跟随丝杆213进行线性移动,带动压紧滑动件221以及压紧承载架222沿着垂直于堆叠承载板11的方向线性移动,进而带动压紧机构3沿着垂直于堆叠承载板11的方向线性移动。优选的,跟随驱动组件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跟随驱动组件21分别位于堆叠承载板11的对角。通过两个跟随驱动组件21对压紧承载组件22进行线性驱动,在提供足够的驱动力的同时,也保证压紧承载组件22以及压紧机构3线性移动的稳定性。优选的,压紧滑动件221通过固定柱形成框架结构,以增加自身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线性移动的稳定。

继续参照图4、图5和图6,图5为本实施例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压紧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压紧机构3包括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第二压紧组件32。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第二压紧组件32分别设于压紧承载组件22。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第二压紧组件32交错对堆叠组进行压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第二压紧组件3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两个第二压紧组件32分别设于压紧承载架222,其中两个第一压紧组件31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压紧组件32相对设置,交错压紧时,两个第一压紧组件31同步对堆叠组进行压紧,两个第二压紧组件32同步对堆叠组进行压紧,以保证对堆叠组的压紧质量。

复参照图5和图6,更进一步,第一压紧组件31包括第一压紧承载板311、压紧滑动板312、第一压紧驱动件313、第二压紧承载板314、压紧滑动架315、第二压紧驱动件316以及压紧板317。第一压紧承载板311设于压紧承载架222上,第一压紧承载板311与堆叠承载板11平行。压紧滑动板312位于第一压紧承载板311的上方,其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与第一压紧滑动板311形成滑动连接关系。第一压紧驱动件313的驱动端与压紧滑动板312连接,其驱动压紧滑动板312沿着平行于堆叠承载板11的方向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紧驱动件313为电机、主动轮、同步带、从动轮及丝杆副的配合。第二压紧承载板314的一端与压紧滑动板312连接,其另一端向着堆叠承载板11的方向延伸,第二压紧承载板314与压紧滑动板312垂直。压紧滑动架315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与第二压紧承载板314形成滑动连接关系。第二压紧驱动件316的驱动端与压紧滑动架315连接。压紧板317设于压紧滑动架315上。具体的,压紧板317一端设于压紧滑动架315,其另一端向着堆叠承载位12的上方延伸,压紧板317与堆叠承载板11平行。第二压紧驱动件316驱动压紧滑动架315沿着垂直于堆叠承载板11的方向线性移动,进行而带动压紧板317沿着垂直于堆叠承载板11的方向线性移动,压紧板317对堆叠承载位12上承载的堆叠组进行压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压紧驱动件316也为电机、主动轮、同步带、从动轮及丝杆副的配合。如此,通过第一驱动件313以及第二驱动件316的配合驱动,可实现压紧板317沿着平行于和垂直于堆叠承载板11的方向线性移动。第二压紧组件32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压紧组件31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当一部件被堆叠于堆叠承载位12的堆叠组后,跟随驱动组件21驱动压紧承载架222整体抬升到相适配的高度,带动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第二压紧组件32跟随抬升,而后,第一驱动件313驱动压紧板317靠近堆叠组的上方,第二驱动件316再驱动压紧板317下压,对堆叠组进行压紧,实现第一压紧组件31对部件的压紧。之后,下一部件被放置在堆叠组上,此时第一压紧组31的压紧板317位于相邻两个的部件之间,之后,由第二压紧组件32对下一个部件进行压紧,而后,在第二压紧组件32保持压紧状态下,第一压紧组件31上行一段距离,例如,上行部件的厚度距离,然后第一压紧组件31的压紧板317被抽出相邻两个部件之间,而后,第二压紧组件32继续下压,完成下一个部件的压紧,以此类推,通过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第二压紧组件32交错对堆叠的部件的进行压紧,当堆叠组的高度增加超过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第二压紧组件32行程之外时,跟随驱动组件21继续驱动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第二压紧组件32整体抬升,最终实现整个堆叠组的堆叠。避空位111的四角处的空间分别为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第二压紧组件32沿着垂直于堆叠承载板11的压紧作动提供避让空间。优选的,压紧板317的末端具有倾斜面3171,该倾斜面3171开设于压紧板317的上表面,通过倾斜面3171的设置,以便于压紧板317的抽出作动。

优选的,压紧机构3还包括夹持组件33。夹持组件33的夹持端面向堆叠组。本实施例中的夹持组件3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夹持组件33分别设于两个第一压紧组件31以及两个第二压紧组件32上。可以理解的是,在上端板堆叠完成后,需要通过螺杆对上下端板进行螺进,以使得膜电极及双极板形成的堆叠组形成稳固的结构,通过夹持组件33的设置对该螺杆的夹持固定,以便于螺杆的组装和堆叠组移动时的固定。具体的,夹持组件33包括夹持支撑板331、第一夹持驱动件332、第二夹持驱动件333以及夹持件334。夹持支撑板331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与压紧滑动板312形成滑动连接关系。第一夹持驱动件332设于压紧滑动板312,其输出端与夹持支撑板331连接,第一夹持驱动件332驱动夹持支撑板331沿着平行于堆叠承载板11的方向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支撑板331的纵截面为“U”型结构,其具有底板3311及两个端板3312,两个端板3312分别位于压紧滑动板312相对的两侧壁。底板3311位于压紧滑动板312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隔。夹持支撑板331的两端板3312与压紧滑动板312相对的两侧壁滑动连接。第二夹持驱动件333设于底板3311面向压紧滑动板312的一侧,其输出端与夹持件334连接,第二夹持驱动件333驱动夹持件334进行夹持动作。具体的,夹持件334包括第一夹持板3341以及第二夹持板3342,第一夹持板3341以及第二夹持板3342的一端分别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滑动连接于底板3311上,第一夹持板3341以及第二夹持板3342向着堆叠承载板11的上方延伸。第二夹持驱动件333驱动第一夹持板3341以及第二夹持板3342相互靠近实现夹持动作。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夹持驱动件333可采用双向气缸。第一夹持驱动件332以及第二压紧驱动件316配合驱动,使得第一夹持板3341以及第二夹持板3342靠近堆叠组,而后,第二夹持驱动件333再驱动第一夹持板3341以及第二夹持板3342对堆叠组的螺杆进行夹持。优选的,第一夹持板3341靠近堆叠承载板11的一端为U型结构,第一夹持板3341的U型结构末端开设有两个第一夹持缺口33411,两个第一夹持缺口33411位于第一夹持板3341的U型结构的同侧,同理,第二夹持板3342靠近堆叠承载板11的一端为与第一夹持板3341相适配的U型结构,第二夹持板3342的U型结构末端开设有两个第二夹持缺口33421。第二夹持缺口33421与第一夹持缺口33411相适配,两者配合形成一圆形孔。两个第二夹持缺口33421开设于第二夹持板3342的U型结构的同侧,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夹持缺口33411正对。如此,第二夹持驱动件333驱动第一夹持板3341以及第二夹持板3342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时,两个第一夹持缺口33411以及两个第二夹持缺口33421配合对两个螺杆进行夹持和松开。优选的,底板3311上设置有螺杆固定柱335。螺杆固定柱335与堆叠承载板11平行,在螺杆固定柱335的末端具有与螺杆相适配的弧形结构,且在内部具有可吸附螺杆的吸盘,螺杆固定柱335可跟随底板3311线性移动,对螺杆进行吸附固定。优选的,第一压紧承载板311上设置有缓冲器336,端板3312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板33121,缓冲板33121与缓冲器336相对,夹持支撑板331移动时,缓冲板33121与缓冲器336配合对夹持支撑板331进行缓冲。

继续参照图1、图2、图3和图7,图7为本实施例中滑台转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堆叠组转运机构4包括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41以及滑台转运组件42。堆叠承载台1滑接于滑台转运组件42。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41的输出端与堆叠承载台1连接,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41驱动堆叠承载台1线性移动。通过堆叠组转运机构4实现对堆叠组的整体转运,以便于其他工序对堆叠组的处理,例如,对上端板和下端板的锁螺杆动作,以固定膜电极和双极板的堆叠组。具体的,滑台转运组件42包括转运架421、转运滑道件422及转运轨道件423。转运滑道件422设于转运架421的上端,转运架421为框架体,转运滑道件422具有两个滑轨,两个滑轨并排设于转运架421的上端,两个滑轨之间具有间隔。堆叠承载台1的堆叠承载板11下表面滑动连接于转运滑道件422的两个滑轨上。转运轨道件423具有两个轨道,该轨道为具有齿纹的齿条,两个轨道分别设于转运架421的上端,并分别位于转运滑道件422的两个滑轨的外侧。堆叠组转运驱动组件41包括转运驱动件411、输出轮(图中未显示)、主动轮413、驱动杆414以及两个从动轮415。驱动杆414通过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于堆叠承载板11的侧壁,两个从动轮415分别套设于驱动杆414的两端,主动轮413套设于驱动杆414,并位于两个从动轮415之间。转运驱动件411设于堆叠承载板11,其输出端与输出轮连接,输出轮与主动轮413啮合,两个从动轮415与转运轨道件423的两个轨道啮合。转运驱动件411驱动输出轮转动,带动主动轮413及驱动杆414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轮415于转运轨道件423的两个轨道上滚动,带动堆叠承载板11于转运滑道架422的两个滑轨上滑动。本实施例中的转运驱动件411可采用电机,输出轮、主动轮413以及两个从动轮415均可采用齿轮。优选的,堆叠组转运机构4还包括到位检测件43,到位检测件43设于转运架421,其检测端面向堆叠承载板11,到位检测件43用于检测堆叠承载板11是否转运到位,本实施例中的到位检测件43可采用光电传感器。

继续参照图1和图8,图8为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固定机构5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51,每一固定组件51的固定端面向堆叠组。固定组件51包括固定驱动件511以及固定件512。固定驱动件511的驱动端与固定件512连接,其驱动固定件512线性移动。两个固定件512配合对堆叠组夹持固定。具体的,固定组件51还包括固定承载架513以及固定滑动架514。固定滑动架514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滑动连接于固定承载架513的上端。固定驱动件511设于固定承载架513,其输出端与固定滑动架514连接。固定件512沿着垂直于堆叠承载板11的方向设于固定滑动架514,其面向堆叠承载位12的堆叠组。固定驱动件511驱动固定滑动架514于固定承载架513上滑动,带动固定件512向着堆叠承载位12承载的堆叠组线性移动。两个固定件512的线性移动的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两者的相互靠近配合对堆叠组进行夹持固定。优选的,固定机构5的固定组件5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组件51形成两组相向设置的固定组件51,以便于从四个方位对堆叠组进行夹持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驱动件511可采用气缸。

继续图1、图2和图9,图9为本实施例中固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理线机构6包括理线组件61以及固线组件62。理线组件61对堆叠组的线材进行规整,固线组件62对规整后的线材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待堆叠的部件上存在线材,例如双极板上的巡检线,在进行堆叠时需要对上述线材进行规整和固定,以避免对堆叠组的堆叠造成影响。理线组件61设于堆叠承载板11的表面,并位于压紧承载件222远离堆叠承载位12的一侧。理线组件61包括理线支撑架611以及理线件612,理线支撑架611垂直设于堆叠承载板11,理线件612设于理线支撑架611的上端,理线件612具有“U”字型结构,部件被转移至堆叠承载位12进行堆叠时,其经过理线件612的“U”型结构,由该“U”型结构对部件的线材规整。优选的,理线支撑架611为可伸缩的支撑架。固线组件62位于理线组件61与堆叠承载位12之间。固线组件62包括固定承载板621、固定板622、固定驱动件623以及固定限位板624。固定承载板621垂直设于堆叠承载板11。固定驱动件623设于固定承载板621,其输出端与固定板622的一端连接,固定板622的另一端开设有固定缺口6221,该固定缺口6221面向固定承载板62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缺口6221为弧形缺口,优选的,可采用半圆形缺口。固定驱动件623驱动固定板622旋转,使得固定缺口6221可扣合于固定承载板62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驱动件623可采用旋转气缸。固定限位板624位于固定板622靠近于理线支撑架611的一侧,优选的,固定限位板624与固定板622相邻。固定限位板624的一端设于固定承载板621,其另一端向着固定板622具有固定缺口6221的一端延伸,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限位板624为弧形板。初始时,固定驱动件623驱动固定板622远离固定承载板621,线材经过“U”型结构的理线件612后,再经过固定限位板624,而后再通过固定板622的上方,此时固定限位板624对线性进行支撑限位。而后,固定驱动件623驱动固定板622靠近固定承载板621,固定缺口6221扣合在固定承载板621上,对线性进行固定。

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轮辋堆叠装置、轮辋堆叠方法、轮辋堆叠和用于轮辋堆叠的集装箱
  • 用于部件堆叠系统的柔性夹持装置、部件堆叠系统和用于定位部件堆叠系统的夹持元件的定位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7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