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导风板组件、空调机、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7:30


导风板组件、空调机、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机、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挂壁式空调出风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情况下用户对空调风量、风速、风感和送风距离的不同需求,造成用户体验感较差。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空调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背景技术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机、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和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其中,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件沿第一预定轴旋转;所述第二导风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外周,所述第二导风件包括通风部,所述通风部上具有多个开孔,所述第二导风件沿第二预定轴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件为柱体,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相对地开设在所述第一导风件的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面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底面之间的所述通风部。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的开口面积和所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包括任一种上述的导风板组件。

可选地,所述空调机还包括底壳、蒸发器组件和贯流风叶,其中,所述底壳包括容纳腔体和开口,所述导风板组件位于所述底壳的开口处;所述蒸发器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体中;所述贯流风叶位于所述容纳腔体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预定运行模式,所述预定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送风模式以及制热模式;获取出风方式,所述出风方式包括微风感模式、无风感模式、自然风模式以及默认模式;根据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所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

可选地,根据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所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包括: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微风感模式或者所述默认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以及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通风部不遮挡出风口;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至少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所述通风部遮挡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自然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以及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所述通风部周期性地遮挡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微风感模式或者所述默认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以及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通风部不遮挡出风口,包括: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微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一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连线与空调机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连线为进风口的中点与所述出风口中点的连线;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默认模式,且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三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四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四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以及所述第三夹角均小于所述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三位置处所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默认模式,且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五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三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五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四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以及所述第三夹角均大于所述第四夹角;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默认模式,且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为所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所述第四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至少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所述通风部遮挡所述出风口,包括: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十四位置。

可选地,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自然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以及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所述通风部周期性地遮挡所述出风口,包括: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自然风模式,且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或者所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六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以第一时间周期旋转,所述第六位置对应的第一连线与空调机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五夹角,所述第一连线为进风口的中点与所述出风口中点的连线;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自然风模式,且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以第二时间周期旋转,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以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旋转,所述第一时间周期与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同时进行且周期时长相同。

可选地,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以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旋转,包括:第一转动步骤,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七位置,再从所述第七位置旋转至第八位置,停留第四预定时间后,从所述第八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七位置,并在所述第七位置停留第五预定时间,其中,所述第二导风件在所述第七位置和所述第八位置之间旋转时经过第九位置,所述第七位置处以及所述第八位置处所述通风部不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九位置处所述通风部遮挡所述出风口;第一重复步骤,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重复所述第一转动步骤至少一次。

可选地,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以第二时间周期旋转,包括:第二转动步骤,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所述第六位置,从所述第六位置旋转至第九位置,再从所述第九位置旋转至所述第六位置,所述第九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六夹角,所述第五夹角大于所述第六夹角;第二重复步骤,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重复所述第二转动步骤至少一次。

可选地,所述出风方式还包括第一直吹模式和第二直吹模式,根据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所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包括: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第一直吹模式,且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或者所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十位置,且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十一位置,所述第十一位置处所述通风部不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十位置对应的第一连线与空调节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七夹角,所述第一连线为进风口的中点与所述出风口中点的连线;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第二直吹模式,且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十二位置,且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所述第十一位置,所述第十二位置的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八夹角,所述第八夹角大于所述第七夹角;在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第二直吹模式,且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为所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所述第十二位置或者第十三位置,且控制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所述第十一位置,所述第十三位置的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九夹角,所述第九夹角大于所述第八夹角。

可选地,获取出风方式,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设定信息,所述设定信息包括设定所述微风感模式、所述无风感模式或者所述自然风模式的信息;在接收到所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定信息确定所述出风方式;在没有接收到所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出风方式为所述默认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定运行模式,所述预定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送风模式以及制热模式;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出风方式,所述出风方式包括微风感模式、无风感模式、自然风模式以及默认模式;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所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空调机为所述的空调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外周,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件包括通风部,所述通风部上具有多个开孔,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均可以沿预定轴旋转。本申请的所述导风板组件,所述第二导风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外周,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所述通风部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四位置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五位置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十四位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八位置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无风感模式的空调机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第一导风件;101、出风口;102、进风口;200、第二导风件;201、通风部;202、底面;10、导风板组件;20、底壳;30、蒸发器组件;40、贯流风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而且,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当描述有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通过第三元件“连接”至该另一元件。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说的,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机、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和空调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件100和第二导风件200,其中,上述第一导风件100包括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上述第一导风件100沿第一预定轴旋转;上述第二导风件200套设在上述第一导风件100的外周,上述第二导风件200包括通风部201,上述通风部201上具有多个开孔,上述第二导风件200沿第二预定轴旋转。

上述的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上述第二导风件套设在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外周,上述第一导风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上述第二导风件包括通风部,上述通风部上具有多个开孔,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均可以沿预定轴旋转。本申请的上述导风板组件,上述第二导风件套设在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外周,通过旋转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预定轴和上述第二预定轴相同,当然,上述第一预定轴和上述第二预定轴也可以不同。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第一导风件100为柱体,上述出风口101和上述进风口102相对地开设在上述第一导风件100的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第一导风件沿上述第一预定轴旋转,因此,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是相对的,即有时候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出风口为进风口,进风口为出风口。

具体地,上述第一导风件可以为圆柱体,也可以为长方体,还可以为正方体等其他的柱体。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第二导风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面202和连接在两个上述底面之间的上述通风部201。当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出风口时,由于上述第二导风件上具有多个开孔,相比直接通过出风口出风,本申请的上述导风板组件可以弱化出风效果,基本无风感。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通风部的表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如图2所示,上述通风部为圆柱体的部分表面。

本申请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进风口的开口面积和上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不同。这样可以使出风形成散流、射流等出风形式,实现远距离送风、快速制冷制热等效果,进一步地保证了出风形式较多,进一步满足了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为了保证导风板组件的出风效果较好,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上述通风部的表面积大于上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开孔贯穿上述通风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述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上述出风口的面积,上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且面积相等。即,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上述通风部能完全遮挡上述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如图2所示,上述空调机包括任一种上述的导风板组件10。

上述的空调机,包括任一种上述的导风板组件,上述导风板组件中,上述第二导风件套设在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外周,通过旋转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多个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空调机可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上述空调机还包括底壳20、蒸发器组件30和贯流风叶40,其中,上述底壳20包括容纳腔体和开口,上述导风板组件10位于上述底壳20的开口处;上述蒸发器组件30位于上述容纳腔体中;上述贯流风叶40位于上述容纳腔体中。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预定运行模式,上述预定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送风模式以及制热模式;

步骤S102,获取出风方式,上述出风方式包括微风感模式、无风感模式、自然风模式以及默认模式;

步骤S103,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

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中,首先,获取预定运行模式;然后,获取出风方式,最后,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本申请的上述方法中,通过控制导风板组件中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旋转,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包括: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微风感模式或者上述默认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及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通风部不遮挡出风口;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至少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自然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及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上述通风部周期性地遮挡上述出风口。上述方法,通过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及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使上述通风部不遮挡上述出风口,可以实现微风感模式出风或者默认模式出风,使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可以实现无风感模式出风,使上述通风部周期性地遮挡上述出风口,可以实现自然风模式出风,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空调机可以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进一步地保证了用户的体验感较好。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微风感模式或者上述默认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及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通风部不遮挡出风口,包括: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微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连线与空调机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一夹角,上述第一连线为进风口的中点与上述出风口中点的连线;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三位置,如图6所示,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四位置,如图7所示,上述第三位置对应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二夹角,上述第四位置对应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三夹角,上述第一夹角以及上述第三夹角均小于上述第二夹角,且上述第一位置处上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上述第三位置处上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五位置,如图8所示,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三预定时间后,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四位置,上述第五位置对应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四夹角,上述第一夹角以及上述第三夹角均大于上述第四夹角;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四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上述方法,在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微风感模式的情况下,不论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哪种模式,都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一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二位置,在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小截面开口(进风口)朝向风道,大截面开口(出风口)朝向室内,风从风道出来,经过上述第一导风件形成散流,其出风角度大,风速也较小,达到了一种微风效果,此出风模式下避免风直接吹人,能够让用户感受到较为温柔的风感;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三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四位置,上述第二导风件位置不变,这样可使空调冷风送风距离较远,达到快速、均匀地制冷;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五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三预定时间后,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四位置,这样可以快速地提高室内温度,又因暖风方向朝地面,能让人从脚暖起,进一步地保证用户制热体验舒适性较好;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四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这样进一步地保证了用户的吹风体验感较好。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预定时间为30min,由于房间刚开启空调制冷时,默认先保障送风距离,故控制第一导风件位于第三位置,使出风口朝向远处,这样可以加长送风距离使得房间能够均匀降温,运行30min后,房间的温度已经降低到一定程度,再控制第一导风件位于第四位置,第一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近处送风。上述第三预定时间为60min,由于房间刚开启空调制热时,默认先保障用户近距离吹热风,使用户体表温度升高,运行60min后,认为用户体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序,再吹热风可能感觉到热,所以此时将风口方向对向远方,使房间均匀的升温。当然,上述第二预定时间和上述第三预定时间还可以为其他的时间值。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至少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包括: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十四位置,如图9所示,上述第一导风件的位置可以为任意出风位置。由于上述第二导风件的通风部上具有多个小孔,风经过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出风口吹出,再经过多个小孔的弱化、分流后,使得空调机最终吹出的风让人基本察觉不到,形成无风感形式出风。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了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效果较好,本申请的更为具体的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至少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包括: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一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十四位置。此时,从上述第一导风件出风口出来的风的散流效果较好。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自然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及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上述通风部周期性地遮挡上述出风口,包括: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自然风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或者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六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以第一时间周期旋转,上述第六位置对应的第一连线与空调机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五夹角,上述第一连线为进风口的中点与上述出风口中点的连线;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自然风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第二时间周期旋转,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以上述第一时间周期旋转,上述第一时间周期与上述第二时间周期同时进行且周期时长相同。这样模拟大自然风感,使得空调机的冷风或者热风的出风形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上述自然风模式的出风效果较好,进一步地保证了用户在自然风模式下的体验效果较好。

本申请的再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以上述第一时间周期旋转,包括:第一转动步骤,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七位置,再从上述第七位置旋转至第八位置,上述第八位置如图10所示,停留第四预定时间后,从上述第八位置旋转至上述第七位置,并在上述第七位置停留第五预定时间,其中,上述第二导风件在上述第七位置和上述第八位置之间旋转时经过第九位置,上述第七位置处以及上述第八位置处上述通风部不遮挡上述出风口,上述第九位置处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第一重复步骤,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重复上述第一转动步骤至少一次。上述方法,通过上述第一转动步骤和上述第一重复步骤,进一步地保证了空调机的出风形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进一步地保证了上述自然风模式的出风效果较好。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上述自然风模式的出风效果较好,本申请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第二时间周期旋转,包括:第二转动步骤,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六位置,从上述第六位置旋转至第九位置,再从上述第九位置旋转至上述第六位置,上述第九位置对应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六夹角,上述第五夹角大于上述第六夹角;第二重复步骤,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重复上述第二转动步骤至少一次。

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四预定时间与上述第五预定时间相同,均为3秒,当然,上述第四预定时间和上述第五预定时间还可以不同,其也可以为其他的时间数值。上述第七位置可以与上述第二位置相同,当然,上述第七位置也可以与上述第二位置不同。上述第六位置可以与上述第四位置相同,当然,上述第六位置也可以为其他的位置。上述第九位置可以与上述第五位置相同,当然,上述第九位置与上述第五位置也可以不同。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上述空调机能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进一步地保证用户的体验感较好,根据本申请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上述出风方式还包括第一直吹模式和第二直吹模式,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包括: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第一直吹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或者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十位置,且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十一位置,上述第十一位置处上述通风部不遮挡上述出风口,上述第十位置对应的第一连线与空调节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七夹角,上述第一连线为进风口的中点与上述出风口中点的连线;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第二直吹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十二位置,且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十一位置,上述第十二位置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八夹角,上述第八夹角大于上述第七夹角;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第二直吹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十二位置或者第十三位置,且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十一位置,上述第十三位置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九夹角,上述第九夹角大于上述第八夹角。

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上述第十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五位置,上述第十一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二位置,上述第十二位置可以为上述第四位置,上述第十三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三位置。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获取出风方式,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设定信息,上述设定信息包括设定上述微风感模式、上述无风感模式或者上述自然风模式的信息;在接收到上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设定信息确定上述出风方式;在没有接收到上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确定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这样可以较为进一步地保证出风模式符合用户需求,进一步地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的无风感模式的空调机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的上述位置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其还可以为其他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装置进行介绍。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50、第二获取单元60和控制单元70,其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50用于获取预定运行模式,上述预定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送风模式以及制热模式;上述第二获取单元60用于获取出风方式,上述出风方式包括微风感模式、无风感模式、自然风模式以及默认模式;上述控制单元70用于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

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装置中,通过上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预定运行模式;通过上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出风方式,通过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本申请的上述方法中,通过控制导风板组件中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旋转,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其中,上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微风感模式或者上述默认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及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通风部不遮挡出风口;上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至少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上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自然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及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以使上述通风部周期性地遮挡上述出风口。上述方法,通过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及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使上述通风部不遮挡上述出风口,可以实现微风感模式出风或者默认模式出风,使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可以实现无风感模式出风,使上述通风部周期性地遮挡上述出风口,可以实现自然风模式出风,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空调机可以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进一步地保证了用户的体验感较好。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上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子模块、第二控制子模块、第三控制子模块以及上述第四控制子模块,其中,上述第一控制子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微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连线与空调机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一夹角,上述第一连线为进风口的中点与上述出风口中点的连线;上述第二控制子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三位置,如图6所示,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四位置,如图7所示,上述第三位置对应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二夹角,上述第四位置对应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三夹角,上述第一夹角以及上述第三夹角均小于上述第二夹角,且上述第一位置处上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上述第三位置处上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上述第三控制子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五位置,如图8所示,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三预定时间后,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四位置,上述第五位置对应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四夹角,上述第一夹角以及上述第三夹角均大于上述第四夹角;上述第四控制子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四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上述方法,在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微风感模式的情况下,不论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哪种模式,都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一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二位置,在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小截面开口(进风口)朝向风道,大截面开口(出风口)朝向室内,风从风道出来,经过上述第一导风件形成散流,其出风角度大,风速也较小,达到了一种微风效果,此出风模式下避免风直接吹人,能够让用户感受到较为温柔的风感;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三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四位置,上述第二导风件位置不变,这样可使空调冷风送风距离较远,达到快速、均匀地制冷;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五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停留第三预定时间后,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四位置,这样可以快速地提高室内温度,又因暖风方向朝地面,能让人从脚暖起,进一步地保证用户制热体验舒适性较好;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四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二位置,这样进一步地保证了用户的吹风体验感较好。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预定时间为30min,由于房间刚开启空调制冷时,默认先保障送风距离,故控制第一导风件位于第三位置,使出风口朝向远处,这样可以加长送风距离使得房间能够均匀降温,运行30min后,房间的温度已经降低到一定程度,再控制第一导风件位于第四位置,第一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近处送风。上述第三预定时间为60min,由于房间刚开启空调制热时,默认先保障用户近距离吹热风,使用户体表温度升高,运行60min后,认为用户体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序,再吹热风可能感觉到热,所以此时将风口方向对向远方,使房间均匀的升温。当然,上述第二预定时间和上述第三预定时间还可以为其他的时间值。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上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控制子模块,上述第五控制子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十四位置,如图9所示,上述第一导风件的位置可以为任意出风位置。由于上述第二导风件的通风部上具有多个小孔,风经过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出风口吹出,再经过多个小孔的弱化、分流后,使得空调机最终吹出的风让人基本察觉不到,形成无风感形式出风。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了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效果较好,本申请的更为具体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控制子模块,上述第六控制子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一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十四位置。此时,从上述第一导风件出风口出来的风的散流效果较好。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上述第三控制模块包括第七控制子模块和第八控制子模块,其中,上述第七控制子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自然风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或者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六位置,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以第一时间周期旋转,上述第六位置对应的第一连线与空调机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五夹角,上述第一连线为进风口的中点与上述出风口中点的连线;上述第八控制子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自然风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以第二时间周期旋转,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以上述第一时间周期旋转,上述第一时间周期与上述第二时间周期同时进行且周期时长相同。这样模拟大自然风感,使得空调机的冷风或者热风的出风形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上述自然风模式的出风效果较好,进一步地保证了用户在自然风模式下的体验效果较好。

本申请的再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七控制子模块以及上述第八控制子模块还用于第一转动步骤,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七位置,再从上述第七位置旋转至第八位置,上述第八位置如图10所示,停留第四预定时间后,从上述第八位置旋转至上述第七位置,并在上述第七位置停留第五预定时间,其中,上述第二导风件在上述第七位置和上述第八位置之间旋转时经过第九位置,上述第七位置处以及上述第八位置处上述通风部不遮挡上述出风口,上述第九位置处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上述第七控制子模块以及上述第八控制子模块还用于第一重复步骤,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重复上述第一转动步骤至少一次。上述方法,通过上述第一转动步骤和上述第一重复步骤,进一步地保证了空调机的出风形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进一步地保证了上述自然风模式的出风效果较好。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上述自然风模式的出风效果较好,本申请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上述第八控制子模块还用于第二转动步骤,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六位置,从上述第六位置旋转至第九位置,再从上述第九位置旋转至上述第六位置,上述第九位置对应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六夹角,上述第五夹角大于上述第六夹角;上述第八控制子模块还用于第二重复步骤,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重复上述第二转动步骤至少一次。

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四预定时间与上述第五预定时间相同,均为3秒,当然,上述第四预定时间和上述第五预定时间还可以不同,其也可以为其他的时间数值。上述第七位置可以与上述第二位置相同,当然,上述第七位置也可以与上述第二位置不同。上述第六位置可以与上述第四位置相同,当然,上述第六位置也可以为其他的位置。上述第九位置可以与上述第五位置相同,当然,上述第九位置与上述第五位置也可以不同。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上述空调机能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进一步地保证用户的体验感较好,根据本申请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上述出风方式还包括第一直吹模式和第二直吹模式,上述控制单元包括第四控制模块、第五控制模块以及第六控制模块,其中,上述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第一直吹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或者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十位置,且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第十一位置,上述第十一位置处上述通风部不遮挡上述出风口,上述第十位置对应的第一连线与空调节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七夹角,上述第一连线为进风口的中点与上述出风口中点的连线;上述第五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第二直吹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第十二位置,且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十一位置,上述第十二位置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八夹角,上述第八夹角大于上述第七夹角;上述第六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第二直吹模式,且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为上述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十二位置或者第十三位置,且控制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第十一位置,上述第十三位置的上述第一连线与上述高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九夹角,上述第九夹角大于上述第八夹角。

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上述第十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五位置,上述第十一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二位置,上述第十二位置可以为上述第四位置,上述第十三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三位置。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以及第三确定模块,其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接收到设定信息,上述设定信息包括设定上述微风感模式、上述无风感模式或者上述自然风模式的信息;上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上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设定信息确定上述出风方式;上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没有接收到上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确定上述出风方式为上述默认模式。这样可以较为进一步地保证出风模式符合用户需求,进一步地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的无风感模式的空调机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的上述位置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其还可以为其他的位置。

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第一获取单元、上述第二获取单元以及上述控制单元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至少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预定运行模式,上述预定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送风模式以及制热模式;

步骤S102,获取出风方式,上述出风方式包括微风感模式、无风感模式、自然风模式以及默认模式;

步骤S103,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

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至少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

步骤S101,获取预定运行模式,上述预定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送风模式以及制热模式;

步骤S102,获取出风方式,上述出风方式包括微风感模式、无风感模式、自然风模式以及默认模式;

步骤S103,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种典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和控制装置,其中,上述空调机为上述的空调机;上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程序,上述控制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上述的方法。

上述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和控制装置,上述空调机为任一种上述的空调机,上述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程序运行时执行任一种上述的方法。本申请的上述空调系统,通过控制导风板组件中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旋转,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上述的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上述第二导风件套设在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外周,上述第一导风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上述第二导风件包括通风部,上述通风部上具有多个开孔,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均可以沿预定轴旋转。本申请的上述导风板组件,上述第二导风件套设在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外周,通过旋转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2)本申请上述的空调机,包括任一种上述的导风板组件,上述导风板组件中,上述第二导风件套设在上述第一导风件的外周,通过旋转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多个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空调机可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3)本申请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中,首先,获取预定运行模式;然后,获取出风方式,最后,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本申请的上述方法中,通过控制导风板组件中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旋转,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4)、本申请上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中,首先,获取预定运行模式;然后,获取出风方式,最后,根据上述预定运行模式以及上述出风方式,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本申请的上述方法中,通过控制导风板组件中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旋转,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5)、本申请上述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和控制装置,上述空调机为任一种上述的空调机,上述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程序运行时执行任一种上述的方法。本申请的上述空调系统,通过控制导风板组件中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旋转,控制导风板组件处于对应的出风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比如当上述第一导风件和上述第二导风件旋转至上述通风部遮挡上述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通风部具有开孔,弱化了出风效果,可以实现无风感形式出风,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形式的需求的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感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导风板组件、空调机、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 送风组件、导风板的控制方法与导风板的控制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9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