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7:15


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基于宽带网络的实时视频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乱序、丢包、时延或抖动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视频流解码以及播放的效果,可能导致延时、花屏以及卡顿等现象;可利用抖动缓冲区来解决这些问题,抖动缓冲区是一个共享的数据区域,能够对数据包丢失、乱序或延迟到达等情况进行处理,平滑地向解码模块输出数据包/帧;传统的抖动缓冲器(Jitterbuffer)设计主要是链式线性存储结构,在对视频流的排序、组帧以及丢包检测等方面的算法复杂性都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视频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该视频传输方法包括:利用收包线程接收视频数据包,采用预分配方式将视频数据包存储到环形缓冲区的相应位置;利用组帧线程对环形缓冲区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组帧,得到码流帧;利用丢包检测线程实时扫描环形缓冲区,以进行丢包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视频传输装置,该视频传输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视频传输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视频传输方法。

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收包线程接收视频数据包,采用预分配的存储方式将当前接收到的视频数据包存储到环形缓冲区的相应位置;利用组帧线程对环形缓冲区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组帧,得到码流帧;利用丢包检测线程实时扫描环形缓冲区进行丢包检测,以便在检测到丢包时及时对丢包情况做出响应;在环式顺序存储结构的环形缓冲区中采用预分配的存储方式进行数据存储,无需重新释放和分配存储空间,能够节省存储时间,提高了存储效率;并利用丢包检测线程来检测是否丢包,丢包检测更加灵敏;此外收包线程、组帧线程以及丢包检测线程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使得丢包检测的效率更高,以便及时调整传输策略,防止播放视频时出现花屏等问题,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视频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执行收包线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环形缓冲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执行组帧线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请求丢包重传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基于环形缓冲区内视频图像组的数量调整读取位置或请求重传关键帧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视频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1:利用收包线程接收视频数据包,采用预分配方式将视频数据包存储到环形缓冲区的相应位置。

环形缓冲区为环式顺序存储结构,其包括多个连续的存储单元,可实现对视频数据包的随机存取,即每一个视频数据包对应一个序号,由该序号可以直接计算出来视频数据包的存储地址。

进一步地,可预先对环形缓冲区的存储单元进行编号,把接收到的视频数据包按照与序号对应的位置信息填充到环形缓冲区的相应位置;在环形缓冲区中视频数据包不连续或者出现丢包的现象时,丢失的视频数据包对应的存储单元为空置状态;例如,有三个视频数据包Data1、Data2以及Data3,预将其存储环形缓冲区的第3-5个存储单元中,即视频数据包Data1存入第3个存储单元,视频数据包Data2存入第4个存储单元,视频数据包Data3存入第5个存储单元;但是视频数据包Data2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丢失,此时第4个存储单元为空置状态。

可以理解地,当存储单元越多时,缓冲区中的视频数据包乱序重组的幅度就越大,本实施例采用预分配连续存储单元的方式能够避免产生乱序重组的问题。

步骤12:利用组帧线程对环形缓冲区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组帧,得到码流帧。

通过组帧线程对环形缓冲区内的视频数据包进行组帧,同时还可利用组帧线程进行丢包检测操作,以便检测组帧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丢包,即检测当前视频帧是够完整;具体地,当前视频帧包括至少一个视频数据包,在当前视频帧完整时才能进行组帧得到码流帧;如果当前视频帧中丢失至少部分视频数据包,则无法进行组帧操作。

步骤13:利用丢包检测线程实时扫描环形缓冲区,以进行丢包检测。

实时扫描环形缓冲区中的有效区域,即视频数据包的写入位置到读取位置之间的存储区域,可对该有效区域中存入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扫描,检测是否存在丢包现象,如果出现丢包,可进行后续请求丢包重传的操作,具体将在下文论述;如果未发生丢包,则可不做处理。

本实施例利用收包线程接收视频数据包,以预分配的方式对当前接收到的视频数据包进行存储,将当前接收到的视频数据包存储到环形缓冲区的相应位置,无需重新释放和分配存储空间,能够节省存储时间,提高了存储效率;同时利用组帧线程对环形缓冲区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组帧,得到码流帧;并利用丢包检测线程实时扫描环形缓冲区,以便在检测到丢包时及时对丢包情况做出响应;此外收包线程、组帧线程以及丢包检测线程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丢包检测的效率更高,能够及时调整传输策略,防止播放视频时出现卡顿或花屏等问题,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视频传输。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利用收包线程接收视频数据包,采用预分配方式将视频数据包存储到环形缓冲区的相应位置。

如图3所示,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收包:

步骤31:获取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写入位置和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偏移量。

偏移量为视频数据包中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字节量;视频数据包可为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包,RTP包中包含MTU,其占用的字节量为1512个字节,即视频数据包的偏移量为1512个字节;如图4所示,图4为环形缓冲区的结构示意图,B0-B6、Bn以及Bm为存储单元,n小于m。

具体地,在环形缓冲区的每个存储单元中都存储一个头部(Block Header)和RTP包,头部所占用的字节量为8个字节,在头部中包含包标签(Packet Mark)、包序(PacketSeq)以及到达接收端的时间戳(Time Stamp);包标签中依次包含标识位、请求重传计数位(RRT,Request Resend Times)以及数据包长度(Packet Length),标识位的大小为1bit,其用于标记该存储单元是否被RTP包写入,当标识位为0时,表示该存储单元未写入RTP包,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存储初始化、该存储单元中的RTP包已被读取或者环形缓冲区重置时;当标识位为1时,表示该存储单元已写入RTP包,此时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写入位置即为存储单元头部所在位置,可通过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写入位置与视频数据包的偏移量得到当前视频数据包的位置信息;请求重传计数位的大小为3bits,当标识位为0,且该存储单元处于有效区域内时,表示该存储单元丢失RTP包,在组帧线程或者丢包检测线程扫描到该存储单元时,构造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并发送至发送端,发送该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后进行计数;数据包长度占用12bits的存储空间,用来记录RTP包的长度。

步骤32:利用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写入位置和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偏移量,计算出当前视频数据包的位置信息。

以上述的视频数据包为RTP包为例,存储RTP包的存储单元的头部占用的字节量为8个字节,存储单元的头部字节量加上RTP包的MTU字节量为1520个字节,即为下一个存储单元的头部位置,当前RTP包的写入位置即为存储单元头部所在位置,以此类推,可通过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写入位置和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偏移量计算出当前视频数据包的位置信息。

步骤33:基于视频数据包的位置信息采用预分配方式将当前视频数据包写入环形缓冲区。

在环形缓冲区中包含存储初始化的步骤,即按照需求预分配环形缓冲区的存储量大小,预分配出环形缓冲区的长短;进一步地,预分配出的环形缓冲区的存储量大小即为环形缓冲区中存储单元的数量,其数量取决于视频输出端的最大容忍延时的大小,例如,最大容忍延时为1s,而接收端接收视频数据包的频率为一毫秒十个视频数据包,那么环形缓冲区分配出的存储单元的数量可为一万个,环形缓冲区的存储量大小为一万;接收到的视频数据包可根据位置信息填充到预分配的环形缓冲区中的相应存储单元中。

步骤202:在环形缓冲区的存储量超出环最大缓冲区的存储量时,对写入位置与读取位置进行重置,以将读取位置调整到最新写入的视频图像组的头数据包所在的位置。

环形缓冲区的有效区域存储有至少一个视频图像组;环最大缓冲区是按照存储初始化预分配的存储量的大小,也是有效区域的最大值;在环形缓冲区的有效区域超出环最大缓冲区的存储量时,例如,环最大缓冲区预留一万个存储单元,有效区域的视频数据包有一万一千个,此时有效区域的存储量超出环最大缓冲区的存储量,这种情况说明此时视频数据包的读取出现了卡顿或者是停滞现象,导致视频数据包积攒在有效区域中,不能及时读取视频数据包,同时新的视频数据包也无法进入环形缓冲区,从而影响视频数据包的传输,导致输出视频出现延时或者卡顿现象,此时可以将读取位置调整到最新写入的视频图像组的头数据包所在的位置,将超时停滞的视频数据包跳过,及时进行新的视频数据包的传输,防止视频发生卡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况是极端情况,一般发生在网络中断或者是网络延时的情况下,例如,网络延时了20秒,有效区域内的视频数据包就是二十秒之前的视频数据包,此时视频卡顿在二十秒之前的时刻,而当前时刻对应的新的视频数据包无法进入传输过程,此时可调整读取位置,以跳过该停滞区域,以便有效缓解卡顿现象。

步骤203:在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写入时间戳与前一视频数据包的写入时间戳的时间差值超出预设时间阈值时,将读取位置调整至下一视频图像组的头数据包所在的位置。

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写入时间戳即为将当前视频数据包写入环形缓冲区的时间,在对每个视频数据包按照写入位置进行写入操作时,该视频数据包的头部包含当前的时间戳信息,可计算当前视频数据包的写入时间戳与前一视频数据包的写入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再将计算得到的差值与预设时间阈值进行比较;在计算出的差值超出预设时间阈值时,说明网络侧接收端接收视频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太大,例如超出1s,导致视频播放发生延时,此时可调整读取位置,将读取位置调整到至下一视频图像组的头数据包所在的位置,以及时缓解延时现象。

进一步地,预设时间阈值的设置取决于实际的播放环境以及用户的最大容忍延时,在不同的视频播放环境中,用户对视频播放延时的容忍度不同,例如,在正常的视频观看中预设时间阈值设置在1000ms左右,而在直播时播放延时可以设置得较大,用户的对延时的容忍度较大,此时的预设时间阈值可设为5000ms左右。

步骤204:获取接收端接收视频数据包的时间戳,将时间戳记作采样时间戳。

在接收端接收到视频数据包时,可记录该接收的时间,将其作为采样时间戳反馈给网络侧;或者网络侧主动进行监控,监测接收端接收到视频数据包的时间,以便根据该采样时间戳调整解码端的解码速率。

步骤205:判断连续两个视频数据包的采样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值是否超出预设采样时间阈值。

预设采样时间阈值的设置大小与上述预设时间阈值的设定方式相同,根据用户的最大容忍延时与当前的播放环境来设置预设采样时间阈值,在此不再赘述;将连续两个视频数据包的采样时间戳的差值与预设采样时间阈值来进行比较,从而对接收端接收数据包的速率进行计算,判断此时是否存在抖动或者其他情况,若此时存在抖动或者其他情况,再根据情况来调整解码端的解码速率。

步骤206:在连续两个视频数据包的采样时间戳的时间差值未超出预设采样时间阈值时,计算接收端的采样速率,基于采样速率调整解码速率。

如果连续两个视频数据包的采样时间戳的时间差值没有超过预设采样时间阈值,说明此时不存在抖动现象,接收端正常接收视频数据包,视频传输正常进行,此时可根据接收端接收视频数据包的时间戳来计算接收端的采样速率,再根据计算出的采样速率来调整解码端的解码速率,将解码速率调整至与采样速率相同;例如,接收端的采样速率为1s接收30个视频数据包,那么此时将采样速率反馈给解码端,调整解码速率为1s解码30个视频数据包,从而保证视频数据包的接收与解码速率保持一致,视频数据包的传输流畅平稳。

步骤207:在连续两个视频数据包的采样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值超出预设采样时间阈值时,计算相对偏移时间。

连续两个视频数据包的采样时间戳的时间差值超出预设采样时间阈值时,例如正常情况下接收端的采样频率为1s接收30个视频数据包,但是此时存在抖动或者其他情况,则会产生相对偏移时间,此时实际的连续两个视频数据包的采样时间戳的时间差值变大,从而实际的采样速率变慢,例如1s接收15个视频数据包,导致视频数据包的传输出现延时,则此时计算出该相对偏移时间;进一步地,相对偏移时间为实际的连续两个视频数据包的采样时间戳的时间差值相对于正常情况下的采样时间戳的时间差值的偏移量。

步骤208:利用相对偏移时间重新计算采样速率,得到新的采样速率;基于新的采样速率调整解码速率,并调整环形缓冲区的存储量大小。

将实际情况下的连续两个视频数据包的采样时间戳的时间差值减去相对偏移时间得到新的采样时间差,然后根据新的采样时间差来计算出新的采样速率。通过计算出新的采样速率,将解码速率调整为与新的采样速率一致,使得视频数据包的解码输出以正常速率进行,减少接收端的抖动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延时影响,保证视频数据包的输出平稳流畅。

进一步地,在受到抖动或者其他因素影响时,还可通过调整环形缓冲区的存储量大小来减少对视频数据包传输的影响;在抖动现象发生时,接收端接收视频数据包的采样速率变慢,此时解码速率仍保持正常水平,在采样速率小于解码速率的情况下,可调整环形缓冲区的存储量大小,将环形缓冲区的存储量变大,增加环形缓冲区中存储单元的数量,用增加延迟的方式来缓解抖动现象。

步骤209:利用组帧线程对环形缓冲区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组帧,得到码流帧。

如图5所示,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组帧:

步骤51:对每帧视频帧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扫描。

环形缓冲区中存储有至少一帧视频帧,每一帧视频帧包括至少一个视频数据包,可对每帧视频帧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扫描,以进行丢包判断。

步骤52:判断当前视频帧中的视频数据包是否连续。

环形缓冲区中的视频数据包是按照预分配的方式存进环形缓冲区的连续存储单元中,其为顺序存储,则在视频帧中的起始帧视频数据包到结束帧视频数据包之间的视频数据包是连续的,且每一视频帧都一定包含起始帧数据包和结束帧数据包,因而通过对当前视频帧中的视频数据包的连续性进行判断,可判断出当前视频帧是否完整。

步骤53:若当前视频帧中的视频数据包是连续的,则判定对当前视频帧组帧完成,得到码流帧,进行下一视频帧的扫描。

如果当前视频帧中的视频数据包是连续的,表明不存在视频数据包丢失的情况,此时可判定组帧完成,对下一视频帧进行扫描。

步骤54:若当前视频帧中的视频数据包不是连续的,则判定丢失当前视频帧中至少部分视频数据包,生成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将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发送至发送端,以使得发送端重新发送丢失的视频数据包。

如果当前视频帧中的视频数据包不是连续的,说明该当前视频帧中有丢包现象发生,且丢失至少一个视频数据包,此时可根据丢失的视频数据包的位置信息向发送端发送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发送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数量可由丢失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决定,例如,丢失5个,那就发五条信息,或者可以发一条,一条中包含所有丢失的数据包的位置信息;发送端接收到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后,重新发送丢失的视频数据包。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请求丢包重传操作:

步骤61:判断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响应时间是否超出预设响应时间阈值。

在丢包情况发生时,向发送端发送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发送端接收该请求丢包重传信息与进行丢包重传操作的过程需要时间,将该过程所用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当响应时间过长时,可能导致视频发生延时或者卡顿现象,所以可设置预设响应时间阈值以判断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响应时间是否过长,从而判断是否继续此次丢包重传操作,以保证视频传输的流畅性。

进一步地,一般情况下请求丢包重传的响应时间是500ms,则预设响应时间阈值可设为500ms,预设响应时间阈值的设置可保证视频延时控制在最大容忍延时时间内,保持视频播放的流畅性。

步骤62:若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响应时间超出预设响应时间阈值,则再次发送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并记录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发送次数。

在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响应时间未超出预设响应时间阈值时,说明此次请求丢包重传操作完成,无需记录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响应时间超出预设响应时间阈值时,说明此次请求丢包重传操作失败,需要再次发送请求丢包重传信息至发送端,并记录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发送次数,以作为参考控制请求丢包重传的次数,避免过度请求丢包重传,导致视频播放延时或者卡顿。

步骤63:判断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判断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若请求丢包重传信息的发送次数没有超过预设次数阈值,则说明请求丢包重传操作完成;具体地,预设次数阈值可设为三次,在请求丢包重传的响应时间为500ms时,可将视频时延控制在1500ms内。

步骤64:若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则放弃请求丢包重传,基于环形缓冲区内视频图像组的数量调整读取位置或请求重传关键帧。

若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发送次数超出预设次数阈值,比如,三次向发送端发送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对应的响应时间都超出预设响应时间,则说明此次对丢失的视频数据包请求重传的操作失败,此时为了保证视频的流畅性,不再执行请求丢包重传操作,进行后续操作。

进一步地,在一个视频图像组中丢失的视频数据包对应的请求丢包重传操作均失败时,对这个视频图像组传输所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视频图像组堆包严重,视频可能出现卡顿现象,此时可基于环形缓冲区内视频图像组的数量调整读取位置或请求重传关键帧。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基于环形缓冲区内视频图像组的数量调整读取位置或请求重传关键帧操作:

步骤71:统计当前环形缓冲区内视频图像组的数量。

在环形缓冲区中一般至少有一组视频图像组,最多有两到三组视频图像组,可统计当前环形缓冲区内的视频图像组的数量,以便根据该数量执行合适的操作来防止视频卡顿。

步骤72:判断视频图像组的数量是否为预设数量。

该预设数量可以为一个,即判断环形缓冲区中是否只存在一个视频图像组。

步骤73:若视频图像组的数量为预设数量,则生成请求重传关键帧信息,发送请求重传关键帧信息至发送端,以使得发送端重新发送关键帧。

以预设数量为一个为例,若环形缓冲区中的视频图像组的数量为一个,那么环形缓冲区内不存在另一个可以传输的视频图像组,此时对该视频图像组进行请求关键帧重传操作,向发送端发送请求重传关键帧信息,丢弃当前的视频图像组,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关键帧以构建新的视频图像组;由于视频图像组的相邻帧之间有关联,若出现一个视频帧丢失的状况,该视频帧之后的后续视频帧在解码时可能出现问题,导致无法解码,所以可进行请求关键帧的操作,请求发送端发送新的关键帧,生成新的视频图像组,再对新的视频图像组重新组帧,避免解码出现花屏现象。

步骤74:若视频图像组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将读取位置调整至下一视频图像组的头数据包所在的位置。

当视频图像组有两个或者是三个时,如果请求丢包重传操作均失败,可将读取位置调整到下一视频图像组的头数据包所在的位置,跳过当前视频图像组,进行下一视频图像组的组帧,然后进行传输,防止后续视频数据包堆包严重,影响视频传输,以保证视频传输的流畅性。

步骤210:实时扫描环形缓冲区中的每个存储单元,以检测是否存在未置位。

未置位为未存放视频数据包的存储单元,存在未置位则表示存在丢包现象;如果检测到不存在未置位,则继续进行扫描。

步骤211:若检测到存在未置位,则获取未置位的位置信息,生成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将请求丢包重传信息发送至发送端。

可采用如图6和图7所示的方案进行请求丢包重传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收包线程、组帧线程以及丢包检测线程三个线程独立进行;进一步地,组帧线程是以帧为单位对环形缓冲区内的每一帧视频帧进行扫描,检测完一个视频帧后需要等待下一个完整视频帧进入环形缓冲区后再继续开始检测,而丢包检测线程是实时对环形缓冲区中的所有视频数据包进行丢包检测;丢包检测线程和组帧线程独立运行,都进行丢包检测操作,可提高丢包检测以及请求丢包重传的效率。

本实施例采用环形缓冲区的顺序存储方式以及预分配的方式对视频数据包进行存储,可提高存取效率;通过计算接收端的采样速率来为解码端的解码速率提供参考,可对解码速率进行调整同时调整环形缓冲区的存储大小,以避免造成延时或者卡顿现象,控制视频传输的平稳流畅,保证视频播放的质量;组帧线程和丢包检测线程可同时进行丢包检测,在请求丢包重传时对请求重传次数进行标记,以避免过度重传造成视频播放延时或卡顿,还可提高丢包检测的效率,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地传输视频。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视频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视频传输装置80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81和处理器82,存储器8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82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视频传输方法。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91,计算机程序91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视频传输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可以是服务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全景视频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低延时音视频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31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