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0:19


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插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接插连接器是常用的电子元器件,通常用于被阻断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起到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路导通,实现电路的预定功能,同时,也是信号传输与接收的桥梁。柔性电路板连接器是常用的接插件连接器的一种,通常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排线,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排线。

现有柔性电路板连接器通常是通过信号端子实现不同电路之间的连接导通,信号端子通常是安装于壳体内,并且同时连接掀盖,由所述掀盖固定插入的柔性电路板。因此,现有信号端子往往还需要兼顾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功能,即现有信号端子包括一体设置的信号端子和挂钩,这就造成在使用时挂钩是分担一些信号,在进行SI(Signal Integrity信号完整性)测试时,使得信号损失严重,最终导致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SI性能不良。同时,随着市场需求逐渐趋向于超薄化,使得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厚度也之能越来越薄,这也就需要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合个组件的厚度越来越薄;其中,目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掀盖全部使用绝缘塑胶注塑成型,造成掀盖本体的强度较弱,这也就使得超薄化的掀盖更容易出现变形脱落和断裂等问题,造成连接器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技术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SI性能不良和掀盖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排线,其包括:

连接器本体;

掀盖,所述掀盖包括掀盖本体,所述掀盖本体与所述连接器本体转动连接;

卡勾端子,所述卡勾端子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本体连接,所述卡勾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掀盖连接;

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上;

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上,用于增加所述掀盖本体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还包括:

接地固定片,所述接地固定片卡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上,且与所述加强结构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固定片包括:

固定片本体;

连接器固定部,所述连接器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固定片本体的一端上;

接地焊接部,所述接地焊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片本体背离所述连接器固定部的一端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固定部上设置有限位卡勾;所述固定片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为加强板、加强筋条或加强网;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内部或外表面处;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加强本体,所述加强本体与所述掀盖本体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固定连接弹片,所述固定连接弹片设置于所述加强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上,且所述固定连接弹片抵接于所述固定片本体上;

接地弹片,所述接地弹片与所述加强本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

底板;

竖板,所述竖板设置于所述底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上;

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设置于所述底板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

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设置于所述底板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上;

其中,所述竖板上沿高度方向自下至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若干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沿所述竖板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信号端子卡接于所述第一通槽中,所述卡勾端子卡接于所述第二通槽中;所述第一横板上开设有第一掀盖固定部,所述第二横板上开设有第二掀盖固定部,所述接地固定片设置为第一接地固定片和第二接地固定片,所述第一接地固定片卡接于所述第一掀盖固定部中,所述第二接地固定片卡接于所述第二掀盖固定部中。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连接弹片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加强本体沿长度方向两端上的第一固定连接弹片和第二固定连接弹片;

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弹片抵接于所述第一接地固定片上,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弹片抵接于所述第二接地固定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掀盖还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上;

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沿宽度方向靠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一端处;

翻转操作部,所述翻转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沿宽度方向背离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一端处。

进一步的,所述卡勾端子包括:

卡勾本体,所述卡勾本体容置于所述第二通槽中;

掀盖卡持部,所述掀盖卡持部设置于所述卡勾本体的一端,且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转动连接;

连接器限位部,所述连接器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卡勾本体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掀盖卡持部设置为C形卡扣,且所述C形卡扣与所述卡勾本体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一变形缺口;和/或,所述连接器限位部设置为矩形板,且所述矩形板与背离所述卡勾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减料缺口;和/或,所述连接器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通槽背离所述掀盖的一端,且第二通槽的最大内径值小于所述连接器限位部的尺寸值;和/或,所述卡勾本体与所述连接器限位部结合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内,且所述卡勾本体与所述第二通槽背离所述连接器限位部的槽口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连接部包括:

若干固定凸齿,所述固定凸齿自所述掀盖本体沿宽度方向靠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一端处延伸成型,且若干所述固定凸齿沿所述掀盖本体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沿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固定凸齿上;

其中,所述掀盖卡持部卡接于所述固定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端子包括:

端子电极,所述端子电极的第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通槽中;

焊接部,所述焊接部设置于所述端子电极的第一端上;

接触电极部,所述接触电极部设置于所述端子电极背离所述焊接部的一端上;

其中,所述焊接部设置为L形,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端子电极结合处设置有第二变形缺口,所述焊接部背离所述端子电极一端设置有第三变形缺口,所述第一通槽的最大内径值小于所述焊接部的尺寸值;和/或,所述端子电极的厚度沿所述焊接部至所述接触电极部的方向递减,且所述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一通槽背离所述焊接部的槽口的结合处开设有第二限位凸起;和/或,所述接触电极部设置为单触点电极、双触点电极或多触点电极,且所述接触电极部朝向所述卡勾端子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排线,其包括:连接器本体;掀盖,所述掀盖包括掀盖本体,所述掀盖本体与所述连接器本体转动连接;卡勾端子,所述卡勾端子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本体连接,所述卡勾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掀盖连接;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上;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上,用于增加所述掀盖本体的强度。通过设置卡勾端子和信号端子,使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中的信号端子仅仅用于传输信号,进而有效的避免了信号端子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出现信号损失,提升了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SI性能;同时,通过在所述掀盖上设置加强结构,进而有效的增强了所述掀盖本体的强度,利用嵌入注塑成型技术,将所述加强结构塑封在所述掀盖上,最终实现保障所述掀盖的强度的同时,为降低所述掀盖的厚度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看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地固定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加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中的连接器本体的局部后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沿Ⅰ-Ⅰ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掀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中的卡勾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图9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中的信号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1、连接器本体;12、掀盖;14、加强结构;17、卡勾端子;18、信号端子;19、接地固定片;111、底板;112、竖板;113、第一横板;114、第二横板;115、第一掀盖固定部;116、第二掀盖固定部;1121、第一通槽;1122、第二通槽;121、掀盖本体;122、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24、端子连接部;125、翻转操作部;1241、固定凸齿;1242、固定轴;144、加强本体;145、固定连接弹片;146、接地弹片;1451、第一固定连接弹片;1452、第二固定连接弹片;171、卡勾本体;172、掀盖卡持部;173、连接器限位部;174、第一变形缺口;175、减料缺口;176、第一限位凸起;181、端子电极;182、焊接部;183、接触电极部;184、第二变形缺口;185、第三变形缺口;186、第二限位凸起;191、固定片本体;192、连接器固定部;193、接地焊接部;194、限位卡勾;195、固定弹片;196、第一接地固定片;197、第二接地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接插连接器是常用的电子元器件,通常用于被阻断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起到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路导通,实现电路的预定功能,同时,也是信号传输与接收的桥梁。柔性电路板连接器是常用的接插件连接器的一种,通常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排线,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排线。现有柔性电路板连接器通常是通过信号端子实现不同电路之间的连接导通,信号端子通常是安装于壳体内,并且同时连接掀盖,由所述掀盖固定插入的柔性电路板。因此,现有信号端子往往还需要兼顾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功能,即现有信号端子包括一体设置的信号端子和挂钩,这就造成在使用时挂钩是分担一些信号,在进行SI(Signal Integrity信号完整性)测试时,使得信号损失严重,最终导致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SI性能不良。同时,随着市场需求逐渐趋向于超薄化,使得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厚度也之能越来越薄,这也就需要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合个组件的厚度越来越薄;其中,目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掀盖全部使用绝缘塑胶注塑成型,造成掀盖本体的强度较弱,这也就使得超薄化的掀盖更容易出现变形脱落和断裂等问题,造成连接器无法正常使用。

本发明基于现技术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SI性能不良和掀盖强度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通过设置卡勾端子和信号端子,使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中的信号端子仅仅用于传输信号,进而有效的避免了信号端子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出现信号损失,提升了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SI性能;同时,通过在所述掀盖上设置加强结构,进而有效的增强了所述掀盖本体的强度,利用嵌入注塑成型技术,将所述加强结构塑封在所述掀盖上,最终实现保障所述掀盖的强度的同时,为降低所述掀盖的厚度提供了保障,具体详参下述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3,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排线;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本体11、掀盖12、加强结构14、卡勾端子17和信号端子18;所述掀盖12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1转动连接;所述卡勾端子17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1连接,所述卡勾端子17的另一端与所述掀盖12连接;所述信号端子18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1上;所述加强结构14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上,用于增加所述掀盖本体121的强度。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上设置卡勾端子17和信号端子18,进而在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中设置额外的连接作用的卡勾端子17,以及仅仅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端子18,进而有效的避免了信号端子18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出现信号损失,提升了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SI性能。同时,通过在所述掀盖本体121上设置加强结构14,进而有效的增强了所述掀盖本体121的强度,利用嵌入注塑成型技术,将所述加强结构14塑封在所述掀盖12内部,最终实现保障所述掀盖12的强度的同时,为降低所述掀盖12的厚度提供了保障。在一些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结构14还可以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的外部,如将所述加强结构14镶嵌于所述掀盖本体121的外表面上。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还包括:接地固定片19;所述接地固定片19卡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1上,且与所述加强结构14电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接地固定片19,并控制所述接地固定片19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1上,进而实现所述接地固定片19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1连接;通过控制所述接地固定片19与所述加强结构14电连接,进而实现了所述掀盖12与所述接地固定片19连接,进而由所述接地固定片19对所述连接器本体11和掀盖12的接地连接,进而实现对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屏蔽作用,有效提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信号稳定性。

请结合参阅图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固定片19包括固定片本体191、连接器固定部192和接地焊接部193;所述连接器固定部192设置于所述固定片本体191的一端上;所述接地焊接部193设置于所述固定片本体191背离所述连接器固定部192的一端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固定部192上设置有限位卡勾194;所述固定片本体191上设置有固定弹片195。

可以理解,连接器固定部192和所述接地焊接部193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片本体191相对的两端上;所述接地焊接部193与电路的地极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固定部192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1连接;通过在所述连接器固定部192上设置限位卡勾194,进而有效的提升所述接地固定片19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1的连接强度;具体的,所述限位卡勾194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固定部192的沿高度方向的下端,且所述限位卡勾194设置为朝向所述接地焊接部193开口的C形弯钩;通过在所述固定片本体191上设置固定弹片195,进而有效的提升所述固定片本体191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1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保障所述接地固定片19与所述加强结构14的电连接。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结构14设置为加强板、加强筋条或加强网;所述掀盖12还包括掀盖本体121;所述掀盖本体121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1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强结构14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内部;或者,所述加强结构14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的外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加强结构14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14与所述掀盖本体121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所述加强结构14可以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的表面上,所述加强结构14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的内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加强结构14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的内部时,所述加强结构14与所述掀盖本体121一体成型,即所述加强结构14与所述掀盖本体121固定连接;当所述加强结构14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的表面上时,所述加强结构14与所述掀盖本体121可以与所述掀盖本体121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加强结构14与所述掀盖本体121一体成型时,所述加强结构14更进一步配合所述掀盖本体121,增强所述掀盖本体121的结构强度;当所述加强结构14与所述掀盖本体121可拆卸连接时,可以方便的维护维修所述掀盖12,更加方便了所述加强结构14的更换维护。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5,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结构14包括:加强本体144、固定连接弹片145和接地弹片146;所述加强本体144与所述掀盖本体121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弹片145设置于所述加强本体144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上,且所述固定连接弹片145抵接于所述固定片本体191上;所述接地弹片146与所述加强本体144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接地弹片146,可以由所述加强本体144直接连接电路板的地极,进而提升所述掀盖12和连接器本体11的屏蔽能力,保障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信号稳定性;同时,固定连接弹片145与所述固定片本体191接触连接,进而使得所述补强结构14与所述接地固定片19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更进一步的提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SI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弹片146设置有两个,进一步的提升所述掀盖12接地的稳定性。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6至图8,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本体11包括底板111、竖板112、第一横板113和第二横板114;所述竖板112设置于所述底板111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上;所述底板111与所述竖板112垂直连接,且所述竖板112和底板11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横板113设置于所述底板11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横板114设置于所述底板11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上。其中,所述竖板112上沿高度方向自下至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通槽1121和第二通槽1122;若干所述第一通槽1121和第二通槽1122沿所述竖板112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信号端子18卡接于所述第一通槽1121中,所述卡勾端子17卡接于所述第二通槽1122中;具体的,所述信号端子18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通槽1121中,所述卡勾端子17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通槽1122中;所述第二通槽1122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1121背离所述底板111的一侧,所述第一通槽1121和第二通槽1122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通槽1121和第二通槽1122之间相互孤立不连通。所述第一横板113上开设有第一掀盖固定部115,所述第二横板114上开设有第二掀盖固定部116;所述接地固定片19设置为第一接地固定片196和第二接地固定片197,所述第一接地固定片196卡接于所述第一掀盖固定部115中,所述第二接地固定片197卡接于所述第二掀盖固定部116中;所述掀盖1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固定片196和第一掀盖固定部115之间;所述掀盖12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地固定片197和第二掀盖固定部116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横板113和第二横板114,进而方便了连接器本体11和掀盖12之间的连接固定。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5,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连接弹片145包括第一固定连接弹片1451和第二固定连接弹片1452;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弹片1451设置于所述加强本体144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弹片1452设置于所述加强本体144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弹片1451抵接于所述第一接地固定片196上,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弹片1452抵接于所述第二接地固定片197上。

可以理解,所述加强本体144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都设置有固定连接弹片145;即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弹片1451和第二固定连接弹片1452分别设置于所述加强本体144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进而保障了所述加强结构14与所述接地固定片1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所述补强结构14与所述接地固定片19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更进一步的提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SI性能。

请结合参阅图9,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掀盖12还包括:第一转轴122、第二转轴123、端子连接部124和翻转操作部125;所述第一转轴122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转轴123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上;所述端子连接部124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沿宽度方向靠近所述连接器本体11的一端处;所述翻转操作部125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121沿宽度方向背离所述连接器本体11的一端处。

可以理解,所述掀盖本体121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22和第二转轴123相对所述连接器本体11转动,通过所述翻转操作部125控制所述掀盖本体121,所述卡勾端子17与所述端子连接部124转动连接,进而方便了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操作。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勾端子17包括:卡勾本体171、掀盖卡持部172和连接器限位部173;所述掀盖卡持部172设置于所述卡勾本体171的一端;所述连接器限位部173设置于所述卡勾本体171的另一端。

可以理解,所述卡勾端子17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器本体11和掀盖12,进而使得所述信号端子18不需要兼顾连接功能,所述信号端子18仅仅需要传输信号即可,进而有效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SI性能。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掀盖卡持部172设置为C形卡扣,且所述C形卡扣与所述卡勾本体171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一变形缺口174。

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掀盖卡持部172设置为C形卡扣,使得所述卡勾端子17与所述掀盖12连接,并且可以实现所述掀盖12与所述C形卡扣连接;通过在所述C形卡扣与所述卡勾本体171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一变形缺口174,进而提升所述卡勾端子17形变能力,提升所述卡勾端子17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限位部173设置为矩形板,且所述矩形板与背离所述卡勾本体171的一端设置有减料缺口175。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连接器限位部173处设置减料缺口175,进而有效的降低了所述卡勾端子17的成本,也降低了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限位部173抵接于所述第二通槽1122背离所述掀盖12的一端,且第二通槽1122的最大内径值小于所述连接器限位部173的尺寸值。

可以理解,在装配所述卡勾端子17时,先将所述掀盖卡持部172穿过所述第二通槽1122,然后所述卡勾本体171背离所述掀盖卡持部172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二通槽1122中,所述连接器限位部173抵接于所述第二通槽1122背离所述掀盖12的一端处,进而防止所述卡勾端子17朝向所述掀盖12方向脱离所述连接器器本体,最终将所述连接器本体11和掀盖12固定在一起。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勾本体171与所述连接器限位部173结合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1122内,且所述卡勾本体171与所述第二通槽1122背离所述连接器限位部173的槽口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76。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卡勾本体171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176,进而可以配合所述掀盖卡持部172限位所述卡勾端子17,防止所述卡勾端子17沿远离所述掀盖12方向脱离所述连接器本体11,进一步的提升了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稳定性。

请结合参阅图11至图12,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连接部124包括:固定轴1242和若干固定凸齿1241,所述固定凸齿1241自所述掀盖本体121沿宽度方向靠近所述连接器本体11的一端处延伸成型,且若干所述固定凸齿1241沿所述掀盖本体121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固定轴1242沿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固定凸齿1241上;其中,所述掀盖卡持部172卡接于所述固定轴1242上。

可以理解,所述固定轴1242同时连接于所有所述固定凸齿1241上,相邻的两个固定凸齿1241和固定轴1242之间形成固定空间;所述卡勾端子17的掀盖卡持部172卡接与所述固定轴1242上,并被相邻的固定凸齿1241限位固定,进而即方便了所述卡勾端子17的装配,又提升了所述卡勾端子17和所述掀盖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端子18包括:端子电极181、焊接部182和接触电极部183;所述端子电极181的第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通槽1121中;所述焊接部182设置于所述端子电极181的第一端上;所述接触电极部183设置于所述端子电极181背离所述焊接部182的一端上。

可以理解,所述信号端子18用于连接两个电路时,并对两个电路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在装配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时,将所述信号端子18的焊接部182焊接在一个电路上(如焊接在电路板上),然后将另一个电路插入所述掀盖12和连接器本体11之间,并在掀盖12作用下所述与所述端子电极181的接触电极部183电连接,进而保障了所述信号端子18仅仅需要进行信号传输,避免了所述信号端子18出现信号损失,保障了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SI性能。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部182设置为L形,所述焊接部182与所述端子电极181结合处设置有第二变形缺口184,所述焊接部182背离所述端子电极181一端设置有第三变形缺口185,所述第一通槽1121的最大内径值小于所述焊接部182的尺寸值。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变形缺口184和第三变形缺口185,进而有效的提升所述信号端子18的形变能力,防止所述信号端子18出现断裂,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所述信号端子18的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电极181的厚度沿所述焊接部182至所述接触电极部183的方向递减,且所述端子电极181与所述第一通槽1121背离所述焊接部182的槽口的结合处开设有第二限位凸起186。

可以理解,通过控制所述端子电极181的厚度递减,进而使得所述信号端子18呈现锥形片形状,进一步的提升所述信号端子18的形变能力,防止所述信号端子18出现断裂;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凸起186进而防止所述信号端子18自第一通槽1121中脱落,提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电极部183设置为单触点电极、双触点电极或多触点电极,且所述接触电极部183朝向所述卡勾端子17设置。

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接触电极部183设置为双触点电极或多触点电极,进而有效的提升所述端子电极181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排线,其包括:连接器本体;掀盖,所述掀盖包括掀盖本体,所述掀盖本体与所述连接器本体转动连接;卡勾端子,所述卡勾端子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本体连接,所述卡勾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掀盖连接;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上;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掀盖本体上,用于增加所述掀盖本体的强度。通过设置卡勾端子和信号端子,使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中的信号端子仅仅用于传输信号,进而有效的避免了信号端子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出现信号损失,提升了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SI性能;同时,通过在所述掀盖上设置加强结构,进而有效的增强了所述掀盖本体的强度,利用嵌入注塑成型技术,将所述加强结构塑封在所述掀盖上,最终实现保障所述掀盖的强度的同时,为降低所述掀盖的厚度提供了保障。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及柔性电路板
  •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和电性连接器总成
技术分类

0612011319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