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1:13


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刀治疗方法是用针刀进入浅筋膜层进行皮下结缔组织松解,但一些粘连部分不能有效分离,治疗不够彻底;利用针尖或硬质金属头在病灶处对粘连部分进行扫散、松解,遇到病灶内韧性比较大的组织时,针尖或硬质金属头都不具备切割、剥离能力,较难进行扫散、剥离和松解医疗,只能强行靠钢丝或硬质金属头进行撬动,同时针尖或硬质金属头始终暴露在外,容易误伤患者其他软组织或给患者带来痛苦。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针刀或其它针刺疗法不具备扫散时的切、割或留管隔离粘连组织的能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充分利用微型刀口的刺入和切、割、剥离能力,通过固定调节机构有效的对软套管和刀口进行调节和定位,在扫散医疗时,刀口被软套管精准的进行了屏蔽,确保扫散医疗时不会伤及其他有效软组织;扫散医疗后又能精准的将软套管留置在病灶处,将扫散、剥离的病灶粘连物进行有效隔离,同时保留消炎注射通道,避免患者反复医治的痛苦。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刀,包括手柄、刀身、软套管和定位固定机构;其中:所述刀身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手柄的前端面,刀身的自由端为刀口;所述定位固定机构将软套管定位式套接于刀身上,充分利用刀口的切割能力,再通过定位固定机构调节软套管与刀身位置和定位关系,在扫散动作时,软套管屏蔽保护刀口的同时埋入病灶处,从而保证了扫散、剥离治疗时软组织不会被伤害,剥离、扫散治疗后方便将软套管留入患者病灶处,将粘连处隔开,达到快速、精准的医疗效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定位固定机构为方块状,前端面设置有竖向的前定位半槽孔,后端面设置后竖向的定位半槽孔,前定位半槽孔和后定位半槽孔彼此相连,在两者相交处的定位固定机构下端面横向设置有卡位槽;所述软套管的尾部设置有截面呈L形的套管固定套,套管固定套的末端为套管卡位台;所述前定位半槽孔的孔径与套管固定套相适配;后定位半槽孔孔径与刀身相适配;所述卡位槽与套管卡位台相适配。通过定位半槽孔、卡位槽和后定位半槽孔与相应位置的套管固定套、套管卡位台和刀身进行协同配合式卡位,定位固定机构规格可根据病灶大小进行相应的选择,卡位精确稳定,在扫散动作时,达到将软套管准确且稳定的扫散并埋入病灶处的技术效果,进而达到快速、精准的医疗效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定位固定机构为截面呈“L”形的板状结构,前端面设置有竖向的前定位半槽孔,靠近后端面的底表面设置有卡位凸起;所述软套管的尾部设置有截面呈“干”字形的套管固定套,套管固定套的末端为两套管卡位台设置,两套管卡位台之间形成套管卡位槽;所述前定位半槽孔卡在套管卡位槽中配合设置;所述手柄靠近前端面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卡位凸起配合设置的卡位盲孔。通过定位半槽孔和卡位凸起与相应位置的套管卡位槽和卡位盲孔进行协同配合式卡位,定位固定机构规格可根据病灶大小进行相应的选择,卡位精确稳定,在扫散动作时,达到将软套管准确且稳定的扫散并埋入病灶处的技术效果,进而达到快速、精准的医疗效果。

一种针刀的使用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推进:将刀身的刀口伸出软套管,将刀口推进至浅筋膜层处设定好的患痛点;推进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

步骤二、推深:是指推进入浅筋膜层后到深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可单用右手将刀口沿浅筋膜层平行继续向前推进至设定好的推进深度;推进时稍稍提起,使刀口勿深入。推送时可见皮肤呈现状隆起。在整个推深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深刺太深或太浅。

步骤三、扫散动作:使用定位固定机构向前推送软套管,刀口退回至软套管中,直到卡位槽卡住套管卡位台,且定位固定机构的后端面抵紧手柄时,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为支点,手握手柄,摁住定位固定机构,让软套管的前端作扫散动作。

步骤四、留管:扫散动作持续设定时间后,取下定位固定机构,退出刀身,将软套管固定后留在病灶处。

一种针刀的使用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推进:刀身的刀口伸出软套管,将刀口推进至皮肤上设定好的患痛点;

步骤二、推深:将刀口沿浅筋膜层平行继续向前推进至设定好的推进深度;

步骤三、扫散动作:使用定位固定机构向前推送软套管,刀口退回至软套管中,直到定位半槽孔卡在套管卡位槽中,且卡位凸起卡在卡位盲孔中时,摁住定位固定机构,让软套管的前端作扫散动作;定位固定机构能使针刀上的软套管在管体外部或内部能伸缩、装卸自如,可被精准定位固定的功能;

步骤四、留管:扫散动作后,取下定位固定机构,退出刀身,将软套管固定后留在病灶处。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针刀,“针刀”的刀口锋利,具备刺入、切割能力,同时在刀体上装有软套管,扫散时将软套管推出并固定在高于刀口位置,刀口被软套管屏蔽保护起来,保证了医生在给患者扫散、剥离治疗时患者软组织不会被伤害,剥离、扫散治疗后方便将软套管留入患者病灶处,将粘连处隔开,达到快速、精准的医疗效果;

(2)本发明的一种针刀,通过不同结构的定位固定机构,针刀上的软套管在针体外部或内部能伸缩、装卸自如,可被精准定位固定的功能;

(3)本发明的一种针刀,“针刀”在扫散时,软套管具备精准屏蔽保护刀口,使刀口不会误伤患者其他组织;

(4)本发明的一种针刀,“针刀”的软套管为能够被皮肤吸收的的材质,无需后面的出管的步骤,反之,当使用不能被皮肤吸收的的材质时,则需要留管的步骤,应用范围广;

(5)本发明的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适应症适应范围较广,比如慢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裸关节陈旧性损伤、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痛、泌尿道结石、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顽固性面瘫等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针刀推进和推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针刀扫散动作前装配过程中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转90°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针刀扫散动作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针刀推进和推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针刀扫散动作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针刀扫散动作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单面刀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双面刀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刀身;3-软套管;4-定位固定机构;12-卡位盲孔;21-刀口;31-套管固定套;41-前定位半槽孔;42-卡位槽;43-后定位半槽孔;44-卡位凸起;311-套管卡位台;312-套管卡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针刀,如图1至4所示,包括手柄1、刀身2、软套管3和定位固定机构4;其中:所述刀身2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手柄1的前端面,刀身2的自由端为刀口21;所述定位固定机构4将软套管3定位式套接于刀身2上。本实施例中,定位固定机构4为方块状,前端面设置有竖向的前定位半槽孔41,后端面设置后竖向的定位半槽孔43,前定位半槽孔41和后定位半槽孔43彼此相连,在两者相交处的定位固定机构4下端面横向设置有卡位槽42;所述软套管3的尾部设置有截面呈L形的套管固定套31,套管固定套31的末端为套管卡位台311;所述前定位半槽孔41的孔径与套管固定套31相适配;后定位半槽孔43孔径与刀身2相适配;所述卡位槽42与套管卡位台311相适配。如图8、9所示,刀身2顶部的刀口21可以为单面或双面刃,刀口锋利,具备刺入、切割能力。

本实施例的针刀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推进:如图1所示,将刀身2的刀口21伸出软套管3,将刀口21推进至浅筋膜层中设定好的患痛点;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

步骤二、推深:是指进入浅筋膜层后到深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可单用右手将刀口21沿浅筋膜层继续向前推进至设定好的推进深度;推进时稍稍提起,使刀口21勿深入。推送时可见皮肤呈现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深刺太深或太浅。

步骤三、扫散动作:如图2、3所示,使用定位固定机构4向前推送软套管3,刀口21退回至软套管3中,直到卡位槽42卡住套管卡位台311,且定位固定机构4的后端面抵紧手柄1时,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为支点,手握手柄1,摁住定位固定机构4,让软套管3的前端作扫散动作;扫散时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手柄1微微离开皮肤,医生稍稍平抬针刀,使埋藏于皮下浅筋膜层的软套管3微微隆起皮肤。操作时要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者不再减轻,则停止做此动作。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患痛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可能放松。如果扫散后,疼痛或者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病痛点的患痛点,重新进针。

步骤四、留管:如图4所示,扫散动作持续设定时间后,取下定位固定机构4,退出刀身2,将软套管3固定后留在病灶处,可以使用胶布固定套管固定套31。

步骤五、出管:根据舒适程度一段时间后,将软套管3取出。治疗时需叮嘱患者:留管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不要剧烈运动;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固定套管固定套31的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若因为软管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出管。

本实施例的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定位半槽孔41、卡位槽42和后定位半槽孔43与相应位置的套管固定套31、套管卡位台311和刀身2进行协同配合式卡位,定位固定机构4规格可根据病灶大小进行相应的选择,卡位精确稳定。“针刀”的刀口锋利,具备刺入、切割能力,同时在刀体上装有软套管,扫散时将软套管推出并固定在高于刀口位置,刀口被软套管屏蔽保护起来,保证了医生在给患者扫散、剥离治疗时患者软组织不会被伤害,剥离、扫散治疗后方便将软套管留入患者病灶处,将粘连处隔开,达到快速、精准的医疗效果;避免容易造成施针部位不适,引发不良治疗体验。充分利用了微型刀口的刺入和切、割、剥离能力,通过固定调节机构有效的对软套管和刀口进行调节和定位,在扫散医疗时,刀口被软套管精准的进行了屏蔽,确保扫散医疗时不会伤及其他有效软组织;扫散医疗后又能精准的将软套管留置在病灶处,将扫散、剥离的病灶粘连物进行有效隔离,同时保留消炎注射通道。

本实施例的针刀及其使用方法,适应症适应范围较广,比如慢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裸关节陈旧性损伤、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痛、泌尿道结石、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顽固性面瘫等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5-7所示,定位固定机构4为截面呈“L”形的板状结构,前端面设置有竖向的前定位半槽孔41,靠近后端面的底表面设置有卡位凸起44;所述软套管3的尾部设置有截面呈“干”字形的套管固定套31,套管固定套31的末端为两套管卡位台311设置,两套管卡位台311之间形成套管卡位槽312;所述前定位半槽孔41卡在套管卡位槽312中配合设置;所述手柄1靠近前端面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卡位凸起44配合设置的卡位盲孔12。

本实施例的针刀的使用方法,基本步骤同实施例1,主要不同为步骤三,具体为:

步骤一、推进:如图5所示,刀身2的刀口21伸出软套管3,将刀口21推进至浅筋膜层处设定好的患痛点;

步骤二、推深:将刀口21沿浅筋膜层继续向前推进至设定好的推进深度;

步骤三、扫散动作:如图6所示,使用定位固定机构4向前推送软套管3,刀口21退回至软套管3中,直到定位半槽孔41卡在套管卡位槽312中,且卡位凸起44卡在卡位盲孔12中时,摁住定位固定机构4,让软套管3的前端作扫散动作;定位固定机构4能使针刀上的软套管在针体外部或内部能伸缩、装卸自如,可被精准定位固定的功能;

步骤四、留管:如图7所示,扫散动作持续设定时间后,取下定位固定机构4,退出刀身2,将软套管3固定后留在病灶处。

步骤五、出管:根据舒适程度一段时间后,将软套管3取出。治疗时需叮嘱患者:留管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不要剧烈运动;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固定套管固定套31的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若因为软管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出管。

本实施例的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定位半槽孔41和卡位凸起44与相应位置的套管卡位槽312和卡位盲孔12进行协同配合式卡位,定位固定机构4规格可根据病灶大小进行相应的选择,卡位精确稳定,在扫散动作时,达到将软套管3准确且稳定的扫散并埋入病灶处的技术效果,进而达到快速、精准的医疗效果。并可以通过不同结构的定位固定机构,针刀上的软套管在针体外部或内部能伸缩、装卸自如,可被精准定位固定的功能。软套管具备精准屏蔽保护刀口,使刀口不会误伤患者其他组织,而且能够保证刀口不被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针刀及其使用方法,适应症适应范围较广,详见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或2,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软套管3为能够被皮肤吸收的的材质,无需后面的步骤五出管的步骤。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针刀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射频等离子体针刀用电极针头更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26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