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9:16


一种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体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

背景技术

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和气体冲击小等优点,但是受限于高温和转动等不利因素,各部分之间的密封性如何保证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使用气封的方式来提高各部分之间的密封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包括:

主体,自下而上分别设有气流区、换热区和燃烧区;

进排气模组,位于气流区;

换热模组,位于换热区;

燃烧器,设在主体上且位于燃烧区内;

第一密封气嘴,设在主体上,第一密封气嘴的喷气端朝向换热模组的侧壁;

第二密封气嘴,设在主体上,第二密封气嘴的喷气端朝向换热模组的侧壁;

第三密封气嘴,设在主体上,第三密封气嘴的喷气端朝向进排气模组的侧壁;

第一供气单元,输入端与进排气模组的进气部分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密封气嘴连接;以及

第二供气单元,输入端与进排气模组的排气部分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密封气嘴和第三密封气嘴连接;

其中,第一密封气嘴、第二密封气嘴和第三密封气嘴均围绕主体的轴线在主体上均匀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排气模组包括:

进气室,位于气流区内;

进气管道,一端进入主体并与进气室连接;

排气室,位于气流区内;以及

排气管道,一端进入主体并与排气室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模组包括:

换热装置,位于换热区内;

驱动装置,位于主体外,其一端伸入到主体并与换热装置连接,配置为驱动换热装置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密封气嘴包括:

主体部分,固定在主体上;以及

气道,第一端穿过主体部分;

其中,气道的第一端位于主体内,气道的第二端位于主体外;

在气道内的气体流速方向上,气道的流通面积趋于增大;

第二密封气嘴和第三密封气嘴的结构与第一密封气嘴的结构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密封气嘴的两侧抵接在相邻的第一密封气嘴上;

第二密封气嘴的两侧抵接在相邻的第二密封气嘴上;

第三密封气嘴的两侧抵接在相邻的第三密封气嘴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气嘴的喷气端向靠近燃烧区的方向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第二密封气嘴的喷气端向远离燃烧区的方向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第三密封气嘴的喷气端向靠近燃烧区的方向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了气流方向。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排气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密封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进排气模组,3、换热模组,11、气流区,12、换热区,13、燃烧区,21、进气室,22、进气管道,23、排气室,24、排气管道,31、换热装置,32、驱动装置,41、燃烧器,51、第一密封气嘴,52、第二密封气嘴,53、第三密封气嘴,54、第一供气单元,55、第二供气单元,61、导气环,62、引导管道,511、主体部分,512、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原有的蓄热氧化系统中使用多组管道和阀门来实现多个换热室的交替使用,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是将多个换热室安装在了一个能够转动的圆盘上,工作过程中,多个换热室始终处于移动的状态,通过位置的变换来实现换热、蓄热和保温等状态的切换。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主体1、进排气模组2、换热模组3、第一密封气嘴51,第二密封气嘴52、第三密封气嘴53、第一供气单元54和第二供气单元55等组成,主体1可以看作是一个外壳,进排气、蓄热、换热和燃烧等全部在主体1内完成。

主体1内的空间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区,分别是气流区11、换热区12和燃烧区13,在气流区11进行的内容是外部气体的流入和燃烧完气体的排出;换热区12进行的内容是对燃烧完气体中热量的回收与对流入气体的预升温;燃烧区13进行的预升温气体的充分燃烧。

进排气模组2位于气流区11被,换热模组3位于换热区12内,燃烧器41固定安装在主体1上且位于燃烧区13内,下面结合具体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请参阅图2,进排气模组2主要由进气室21、进气管道22、排气室23和排气管道24等组成,进气室21和排气室23均位于气流区11内,进气管道22的一端进入主体1并与进气室21连接,负责将需要进行处理的气体导入到进气室21内,排气管道24的一端进入主体1并与排气室23连接,负责将排气室23内经过燃烧的气体从主体1内导出。

请参阅图1,换热模组3主要由换热装置31和驱动装置32两部分组成,驱动装置32位于主体1外,其一端伸入到主体1并与换热装置31连接,配置为驱动换热装置31转动,换热装置31固定安装在驱动装置32伸入到主体1内的一端上或者转动连接在主体1的内壁上,能够在驱动装置32的带动下转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装置32由转轴、电机和减速机等组成,转轴的一端伸入到主体1内,电机和减速机位于主体的下方,作用是驱动转轴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入端上,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或者齿轮传动的方式将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转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换热装置31可以由支架和蓄热体等组成,支架固定安装在转轴上,蓄热体放置在支架上,转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支架和蓄热体随之一起转动。

请参阅图1,第一密封气嘴51、第二密封气嘴52和第三密封气嘴53均固定安装在主体1上,三种密封气嘴的喷气端均位于主体1内,作用是形成三道气体屏障,起密封作用,下面结合实际的结构和作用分别对这三种密封气嘴进行介绍。

第一密封气嘴51的数量为多个,这些第一密封气嘴51围绕主体1的轴线在主体1上圆形阵列,作用是形成第一道气封,在换热区12与燃烧区13之间形成一道气体屏障。

应理解,燃烧区13进行的是氧化反应,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而换热区12主要进行的是蓄热及加热,这两个区不能出现相互干扰,应当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集中进入到蓄热区,然后再由换热装置31将这部分热量转移到换热区。

第一密封气嘴51需要的气源由第一供气单元54提供,第一供气单元54固定安装在主体1上,其输入端与进排气模组2的进气部分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密封气嘴51连接,作用是将需要燃烧的气体提供给第一密封气嘴51,供第一密封气嘴51形成第一道气体屏障。

因为第一密封气嘴51喷出的气体大部分会进入到燃烧区13内,因此需要使用没有经过燃烧处理的气体,因为如果使用了经过燃烧的气体,那么可能会导致因燃烧区13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降低导致的熄火。

第二密封气嘴52的数量为多个,这些第二密封气嘴52围绕主体1的轴线在主体1上圆形阵列,作用是形成第二道气封,在第一道气封与换热区12之间形成一道气体屏障。

应理解,从第一密封气嘴51喷出的气体中的一部分可能会进入到换热区12内,很明显,这是不允许的,因为会导致排气不达标。使用第二密封气嘴52形成气体屏障的作用就是阻止从第一密封气嘴51喷出的气体进入到换热区12。

第三密封气嘴53的数量为多个,这些第三密封气嘴53围绕主体1的轴线在主体1上圆形阵列,作用是形成第三道气封,在第二道气封与进排气模组2之间形成一道气体屏障。

第三密封气嘴53形成的气体屏障的作用是将进气室21和排气室23与排气管道24隔离开来,避免流入到主体1内的气体没有进过燃烧就通过排气管道24从主体1内流出。

应理解,进气室21和排气室23是独立于主体1的,因此,因为要考虑到与换热模组3之间的密封性,如果使用直接对主体1进行分割的方式,那么势必会在进排气模组2与换热模组3之间产生缝隙。

进气室21和排气室23的独立设计也就意味着进气室21和排气室23与主体1的内壁之间是存在缝隙的,因此需要使用第三密封气嘴53形成的气体屏障进行封闭。

第二密封气嘴52和第三密封气嘴53使用的气体由第二供气单元55提供,第二供气单元55的输入端与进排气模组2的排气部分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密封气嘴52和第三密封气嘴53连接。

应理解,第二密封气嘴52和第三密封气嘴53喷出的气体不会进入到燃烧区13内进行燃烧,因此应当使用经过燃烧处理的气体。

请参阅图3,作为申请提供的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密封气嘴51由主体部分511和位于主体部分511内的气道512两部分组成,气道512的第一端位于主体1内,气道512的第二端位于主体1外。

在气道512内的气体流速方向上,气道512的流通面积趋于增大,也就是从第一密封气嘴51喷出的气体的覆盖范围具有扩大的趋势,这样有助于降低相邻的第一密封气嘴51之间的空白区域。

第二密封气嘴52和第三密封气嘴53的结构与第一密封气嘴5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气嘴51的两侧抵接在相邻的第一密封气嘴51上,也就是对于分布在主体1上的第一密封气嘴51而言,第一密封气嘴51会首先形成一道物理性的密封,然后再借助喷出的气体形成一道气体屏障。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气嘴52的两侧抵接在相邻的第二密封气嘴52上,也就是对于分布在主体1上的第二密封气嘴52而言,第二密封气嘴52会首先形成一道物理性的密封,然后再借助喷出的气体形成一道气体屏障。

进一步地,第三密封气嘴53的两侧抵接在相邻的第三密封气嘴53上,也就是对于分布在主体1上的第三密封气嘴53而言,第三密封气嘴53会首先形成一道物理性的密封,然后再借助喷出的气体形成一道气体屏障。

作为申请提供的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密封气嘴51的喷气端向靠近燃烧区13的方向倾斜,这样可以使第一密封气嘴51喷出的气体能够进入到燃烧区13内进行燃烧,实现气体的充分利用。

作为申请提供的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密封气嘴52的喷气端向远离燃烧区13的方向倾斜。此时,从第二密封气嘴52喷出的气体就不会影响到第一密封气嘴51形成的气体屏障。

作为申请提供的旋转式蓄热氧化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三密封气嘴53的喷气端向靠近燃烧区13的方向倾斜,作用是形成第三道气体密封,将进排气模组2和换热模组3之间可能逸出的气体进行拦截。

应理解,随着进排气模组2和换热模组3之间气体的逸出,第二道气体密封和第三道气体密封之间的气压会逐渐升高,当气压持平后,进排气模组2和换热模组3之间就不会在逸出气体。

请参阅图1,第二密封气嘴52和第三密封气嘴53喷出的气体通过管道从主体1内排出,然后送入到排气管道24中。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带有正负压吹扫切换系统的旋转式蓄热氧化炉
  • 一种具有动态检测能力的旋转式蓄热氧化炉
技术分类

06120113697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