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自动埋线针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8:08


一种自动埋线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器具领域,涉及埋线针应用技术,具体是一种自动埋线针。

背景技术

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埋线针是一种针灸学医用器具,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规的针灸埋线方法,在消毒局部皮肤后,镊取一段约1~3厘米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

现有的埋线针将针芯与推压壳体合为一体,在施针时,需要人为推针和退针,对于力度难以把控,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极为严苛;同时,在针芯损坏时,更换针芯时,操作困难。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自动埋线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的自动埋线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埋线针,包括针芯,所述针芯用于将药线埋入人体,还包括外壳、驱动套和内夹套,所述外壳用于手持操作,所述驱动套套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内夹套设置于所述驱动套的内部,且所述内夹套内部夹持有针芯;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直线电机、旋转电机和固定壳套,所述直线电机一端与所述外壳内侧顶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壳套的外侧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套与所述驱动套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壳套内部且与所述固定壳套的内侧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套的顶面中心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刻度槽,所述外壳与所述刻度槽镜像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与所述直线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钮与所述旋转电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套外侧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靠近所述刻度槽的一侧外壁固定设置有指示块,所述指示块向外贯穿所述刻度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套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固定壳套底部插入所述环形槽内后与所述驱动套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夹套包括套体和夹块,所述夹块有两块且两块所述夹块对称固定于所述套体的内部两侧,所述套体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径与所述套体的内径相同,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所述套体的外径,所述套体与所述夹块相邻的两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将所述限位块和套体的底部分割成对称的两部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体的外侧还设置有螺纹段,所述内夹套通过所述螺纹段与驱动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段从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向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延伸。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夹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指示块为T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控制按钮启动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可做直线往返运动,直线电机推动固定壳体,进而带动驱动套与针芯,使针芯将药线埋入患者体内,埋药完成后,再次控制直线电机,将针芯拉回原位,完成埋线工作;

2、通过在壳体一侧开设刻度槽,同时在驱动套上设置指示块,指示块贯穿刻度槽,可有效显示针芯的插入深度,便于医务人员的施针力度控制;

3、通过设置旋转电机与驱动套连接,同时驱动套与内夹套螺纹连接,在更换针芯时,通过第二控制按钮启动旋转电机,进而带动驱动套旋转,使内夹套向远离驱动套的方向伸出,而由于内夹套的两侧开设有通槽且底部被分割成对称的两部分,在没有驱动套的束缚下,内夹套的底部向外张开,针芯与夹块脱落,更换针芯后,再次启动旋转电机,使内夹套与驱动套旋紧。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自动埋线针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一种自动埋线针的施针状态图;

图3为图2的A放大图;

图4为一种自动埋线针的针芯更换状态图;

图5为图4的B放大图;

图6为一种自动埋线针的截面图;

图7为图6的C放大图;

图8为一种自动埋线针的驱动套结构图;

图9为一种自动埋线针的内夹套结构图。

图中:1、外壳;11、第一控制按钮;12、第二控制按钮;13、刻度槽;2、驱动套;21、环形槽;22、定位套;221、指示块;3、内夹套;31、套体;311、通槽;312、限位块;313、螺纹段;32、夹块;4、针芯;51、直线电机;52、旋转电机;53、固定壳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自动埋线针,结合图1-9可知,包括外壳1、驱动套2、内夹套3和针芯4,其中,针芯4用于将药线埋入人体,外壳1用于医务人员手持施针,驱动套2设置于外壳1内部,可在外壳1内进行滑动,驱动套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内夹套3,内夹套3内部夹持有针芯4,针芯4的针尖部分伸出内夹套3外,通过驱动套2的移动。带动针芯4插入和脱落人体,完成施针作业。

优选的,在驱动套2的外侧顶面和外壳1的内侧顶面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直线电机51、旋转电机52和固定壳套53,直线电机51的一端与外壳1的内侧顶面固定,直线电机51远离外壳1内侧顶面的一端与固定壳套53的外侧顶面固定,在固定套的内部设置有旋转电机52,旋转电机52的输出轴与驱动套2的中心连接,驱动套2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21,通过将固定壳套53底部插入环形槽21内,使固定壳套53与驱动套2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11和第二控制按钮12,且第一控制按钮11与直线电机51电性连接,第二控制按钮12与旋转电机52电性连接,通过第一控制按钮11控制直线电机51做匀速的直线往返运动,在施针时,只需将针芯4对准患者消毒后的施针埋线部位,按动第一控制按钮11,启动直线电机51做拉伸运动,直线电机51推动固定壳套53和旋转电机52,进而推动驱动套2和内夹套3,使针芯4刺入患者体内,完成埋线工作,在施针完成后,再次通过第一控制按钮11,使直线电机51做收缩运动,将针芯4脱离患者体内。也可提前设定好直线电机51运转一次的伸进量,在达到预定长度时便会反向伸缩,实现自动控制,便捷操作。

优选的,在外壳1与第一控制按钮11镜像的一侧开设有刻度槽13,刻度槽13贯穿外壳1的内外侧壁,刻度槽13两侧的外壳1表面对称可以相应的刻度数据,同时在驱动套2的外侧套设有定位套22,定位套22靠近刻度槽1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指示块221,指示块221向外贯穿刻度槽13,结合图2和图3可知,在埋线施针时,通过指示块221在刻度槽13内的移动距离,反应埋线的扎针深度,便于医务人员把控施针力度,减少医疗事故,简单高效;从图3和图8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指示块221为T型结构,通过T型结构的上方横块,可快速指出刻度槽13的位置,便于观测针芯4的移动距离。

优选的,内夹套3包括套体31和夹块32,如图6、图7和图9所示,夹块32有两块且两块夹块32对称固定于套体31的内部两侧,夹块32用以夹持住针芯4的柄部,在套体31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312,同时限位块312的内径与套体31相同的内径,限位块312的外径大于套体31的外径,使限位块312在套体31底部形成一个环形凸起,用以抵住驱动套2,便于后续的套体31与驱动套2分离,套体31与夹块32相邻的两侧开设有通槽311,通槽311将限位块312和套体31的底部分割成对称的两部分,在驱动套2的包覆下,套体31出于收紧状态,将针芯4夹持固定,当套体31脱离驱动套2时,如4所示,套出向外侧张开,便于针芯4的更换。

进一步的,在套体31的外侧还设置有螺纹段313,内夹套3通过螺纹段313与驱动套2螺纹连接,螺纹段313从靠近限位块312的一端向远离限位块312的一端延伸,套体31的材料可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或金属薄片,通槽311的长度小于内夹套3,即套体31的顶部仍出于连接状态,使套体31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在需要更换针芯4时,按动第二控制按钮12启动旋转电机52,旋转电机52带动驱动套2进行旋转,套体31在旋转过程中,向远离驱动套2的方向伸出,当伸出一定长度是,套体31底部便可向外张开,使针芯4脱落,更换针芯4后,再次按动第二控制按钮12,旋转电机52反向转动,将套体31与驱动套2拧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埋线施针时,将针芯4对准患者消毒后的施针部位,通过第一控制按钮11启动直线电机51,直线电机51可做直线往返运动,直线电机51推动固定壳体,进而带动驱动套2与针芯4,使针芯4将药线埋入患者体内,埋药完成后,再次控制直线电机51,将针芯4拉回原位,完成埋线工作;通过在壳体一侧开设刻度槽13,同时在驱动套2上设置指示块221,指示块221贯穿刻度槽13,可有效显示针芯4的插入深度,便于医务人员的施针力度控制;通过设置旋转电机52与驱动套2连接,同时驱动套2与内夹套3螺纹连接,在更换针芯4时,通过第二控制按钮12启动旋转电机52,进而带动驱动套2旋转,使内夹套3向远离驱动套2的方向伸出,而由于内夹套3的两侧开设有通槽311且底部被分割成对称的两部分,在没有驱动套2的束缚下,内夹套3的底部向外张开,针芯4与夹块32脱落,更换针芯4后,再次启动旋转电机52,使内夹套3与驱动套2旋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可连续施针的穴位埋线针及可自动退针的穴位埋线针
  • 一种皮下埋线暨无菌埋线减重之针具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81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