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斑马鱼立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架安装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7:31


一种斑马鱼立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马鱼立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许多进入临床应用或临床试验的药物都起源于斑马鱼,但是至今为止,这种作为全动物化学遗传学和药物学研究的主要模式动物却鲜有人知;

同时在生理相关剂量范围内,斑马鱼对药物分子的反应与人类高度一致,基因编辑技术加上实时高分辨率成像可以充分观察到药物分子在斑马鱼疾病模型中的分子细节;以此用来进行活体药物筛选、药理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和药物代谢动力学非常高效,且成本低廉;

但是现有的斑马鱼立体养殖装置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商家通常根据斑马鱼的大小,将其放置在不同型号的鱼缸中,之后再通过定制的立体养殖放置架,对前述中提到的鱼缸进行统一安置和固定,但是由于定制的养殖放置架型号固定,因此不仅不利于工人在特殊环境下的搬运,也存在携带不便等问题,同时整体养殖放置架占用面积较大,导致生产厂家运输成本增加,即无法利用有效的空间,实现数量多的运输;

2、由于斑马鱼本身之间的大小是不定的,且斑马鱼在养殖过程中其大小也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对于大小不一的斑马鱼所要存放的鱼缸深度,也会针对性的发生相应调整,因此定制的养殖放置架在一定程度上对斑马鱼的科学化养殖产生限制,即一方面不利于斑马鱼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影响斑马鱼后期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而对相应的科学研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斑马鱼立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架安装结构,包括养殖放置架;

鱼类养殖循环系统,鱼类养殖循环系统原理主要包括水体循环、生物滤池和植物滤池三个方面,同时水体循环是鱼类养殖循环系统的核心,而养殖放置架是实现水体循环的重要构件;

所述养殖放置架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凸形槽,数量为六个,且相邻的两个凸形槽为一组,底座板上端面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T字架,每个T字架正下方位置处的底座板开设有呈对称状分布的连通槽,连通槽内安装有凸形台,每组所述凸形槽正上方设置有一级调节单元;

所述一级调节单元包括:

匚形座,活动卡接安装在每组凸形槽正上方的底座板上端面,匚形座水平段开设有对称分布的贯通槽,且贯通槽与凸形槽位置一一对应;

调节杆,转动安装在匚形座竖直段之间,且调节杆两端外壁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槽;

滑动块,数量为两个,且螺纹安装在调节杆外壁两端;

一号矩形架,转动安装在一侧滑动块上;

二号矩形架,转动安装在相对位置的滑动块上,且二号矩形架和一号矩形架均是由两块板和两个轴组成的矩形结构,二号矩形架和一号矩形架中间位置共同转动安装有工形轴,二号矩形架和一号矩形架轴段外壁两侧均开设有环槽;

L形座,可拆卸式安装在二号矩形架和一号矩形架远离滑动块一端的轴端外壁,且L形座水平段与底座板平行。

优选的,所述一级调节单元下方设置有一级限位单元,所述一级限位单元包括:

活动管,呈对称状贯穿分布在每个滑动块中间位置,且与贯通槽位置一一对应;

卡块,呈对称状固定安装在活动管外壁,且卡块与滑动块之间滑动配合安装;

定位轴,滑动安装在活动管内壁,且定位轴上端外壁开设有螺纹槽;

一号转动阀,螺纹安装在定位轴上端,且一号转动阀下端面与活动管上端面相接触;

十字板,固定安装在定位轴下端,且与底座板活动接触,十字板上端面沿定位轴周向均匀开设有滑槽,数量为四个;

移动板,滑动安装在每个滑槽与十字板之间;

抵触板,固定安装在移动板远离定位轴一侧端面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管下端外壁安装有档位板,活动管下端安装有与定位轴滑动配合安装的凸形管,定位轴下端外壁安装有卡环,卡环与凸形管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每个所述滑槽两侧的中间位置均安装有垂直板,移动板远离定位轴一侧端面中间位置两侧均安装有三角块,凸形管外壁中间位置沿其周向通过耳座均匀转动安装有与移动板转动配合安装的曲柄。

优选的,每个所述垂直板靠近滑槽一侧端面自上往下均匀安装有导向板,数量为四个,且两个导向板为一组,每组导向板中间位置均滑动安装有楔形块,且楔形块由三角端和轴端组成,上方所述楔形块远离导向板一端安装有一号凸形块,下方所述楔形块远离导向板一端安装有二号凸形块,靠近一号凸形块和二号凸形块一侧的导向板安装有与楔形块轴端外壁滑动配合安装的圆垫片,圆垫片与一号凸形块或二号凸形块之间套设有伸缩弹簧,一号凸形块和二号凸形块远离圆垫片一侧端面均开设有齿形槽。

优选的,所述一级调节单元中间位置设置有预应力单元,所述预应力单元包括:

轴套管,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状贯螺纹安装在工形轴外壁两端;

限位板,呈对称状固定安装在每个轴套管外壁;

定位柱,沿工形轴周向均匀分布在轴套管远离工形轴中间位置的一端,所述二号矩形架板段中间位置开设有与定位柱一一对应的通孔;

转向轮,转动安装在工形轴外壁中间位置,且同时与两侧的限位板活动卡接;

把手,沿工形轴周向均匀分布在转向轮外壁。

优选的,所述T字架下方设置有二级限位单元,所述二级限位单元包括:

凸形销,呈对称状贯穿式安装在每个T字架水平段两侧位置,且与连通槽位置一一对应;

伸缩套杆,滑动安装在凸形销下端面中间位置;

防撞垫,固定安装在伸缩套杆下端面;

销轴,固定安装在防撞垫下端面中间位置;

卡勾,通过沿凸形销轴周向分布的耳座转动安装在伸缩套杆外壁中间位置;

扭力弹簧,套设安装在卡勾轴端外壁两端;

直形杆,呈对称状分布在每个凸形销两侧,且与T字架支架卡接安装,同时其形状为凸形结构;

圆环,固定安装在直形杆下端外壁;

伸缩套管,滑动安装在直形杆上端外壁,且处于圆环上方位置。

所述直形杆上端外螺纹安装有二号转动阀,所述伸缩套杆下端外壁安装有与凸形销相配合的矩形板。

优选的,所述T字架竖直段设置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

山行板,滑动安装在每个T字架竖直段内部;

齿条,固定安装在山行板中间位置;

齿轮,通过转轴安装在T字架竖直段上方位置,且与齿条之间相啮合;

卡座,活动卡接在以底座板宽度方向,且正相对的T字架相对面中间位置;

条形板,卡接安装在正相对的两个卡座之间;

L形支架,呈对称状分布在每个T字架竖直段上方远离底座板中间位置的端面。

优选的,所述一级调节单元上方设置有二级调节单元,所述二级调节单元包括:

滑动座,呈对称状滑动安装在每个L形座竖直段上端;

刻度线,刻蚀在每个L形座竖直段远离底座板中间位置的一侧端面;

指针,固定安装在每个滑动座远离底座板中间位置的一侧端面中间位置;

十字柱,固定安装在每个滑动座中间位置,且其上端外壁螺纹安装有二号转动阀;

伸缩空心杆,滑动安装在十字柱上方外壁;

L形档板,固定安装在伸缩空心杆一侧外壁;

连接板,固定呈对称状分布在伸缩空心杆下端面。

优选的,每个所述L形支架中可以设置以直形杆、圆环、伸缩套管和二号转动阀组成的部分二级限位单元对T字架和山行板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限位。

优选的,还包括进水层管,且处于最下端的进水层管通过外接的管道与外部的过滤系统相连接,同时进水层管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个与鱼缸位置一一对应的小进水阀,处于最上端的所述进水层管通过外接的管道与外部的循环系统相连通。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底座板和T字架将现有的多层固定是养殖放置架,分隔成单层的便携式养殖放置架,极大程度上降低运输时的占地面积,降低生产厂家的运输成本,同时便于操作人员搬运、携带和组装,且有利于商家后期根据斑马鱼的大小进行相应的调整。

2、本发明通过调节杆带动两端的滑动块做相向或相背运动,实现对一号矩形架和二号矩形架上端之间距离的调整,同时两侧的L形座与底座板之间的高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至此适应对不同长度和高度鱼缸的针对性调整,有利于商家对斑马鱼进行多元化和科学化的养殖,提高斑马鱼的存活率,间歇提高斑马鱼的研究准确性。

3、本发明通过操作人员旋转二级调节单元中的二号转动阀,从而迫使其带动连接板向下运动,直至连接板与L形座相抵触,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指针与刻度线之间的位置关系,针对性的对不同宽度的鱼缸位置进行固定限位,进而适应斑马鱼在养殖过程中的成长,实现更加科学化的养殖,且通过长度、宽度和深度可调节的养殖放置架,既避免造成养殖厂家的养殖成本增加,同时也解决传统的固定化养殖放置架对斑马鱼科学化养殖的限制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附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附图1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单一的一级调节单元和一级限位单元的局部结构展示图。

图5是本发明附图4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级限位单元局部机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单一的一级限位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附图7中D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底座板、T字架和二级限位单元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0是本发明附图8中E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二级限位单元中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总体结构平面展示图。

图中标号:1、底座板;2、一级调节单元;3、一级限位单元;4、预应力单元;5、二级限位单元;6、升降单元;7、二级调节单元;

11、凸形槽;12、T字架;13、连通槽;14、凸形台;

21、匚形座;22、贯通槽;23、调节杆;24、滑动块;25、一号矩形架;26、二号矩形架;27、工形轴;28、环槽;29、L形座;

31、活动管;32、卡块;33、定位轴;34、一号转动阀;35、十字板;36、滑槽;37、移动板;38、抵触板;

311、档位板;312、凸形管;313、卡环;314、复位弹簧;315、垂直板;316、三角块;317、曲柄;

3151、导向板;3152、楔形块;3153、一号凸形块;3154、二号凸形块;3155、圆垫片;3156、伸缩弹簧;3157、齿形槽;

41、轴套管;42、限位板;43、定位柱;44、通孔;45、转向轮;46、把手;

51、凸形销;52、伸缩套杆;53、防撞垫;54、销轴;55、卡勾;56、扭力弹簧;57、直形杆;58、圆环;59、伸缩套管;

571、二号转动阀;572、矩形板;

61、山行板;62、齿条;63、齿轮;64、卡座;65、条形板;66、L形支架;

71、滑动座;72、刻度线;73、指针;74、十字柱;75、伸缩空心杆;76、L形档板;77、连接板;

81、进水层管;82、小进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斑马鱼立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架安装结构,包括鱼类养殖循环系统,鱼类养殖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水体循环、生物滤池和植物滤池三个方面,同时水体循环是鱼类养殖循环系统的核心,而养殖放置架是实现水体循环的重要构件;

参照图1和图4可知,养殖放置架包括底座板1,底座板1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凸形槽11,数量为六个,且相邻的两个凸形槽11为一组,底座板1上端面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T字架12,每个T字架12正下方位置处的底座板1开设有呈对称状分布的连通槽13,连通槽13内安装有凸形台14,每组凸形槽11正上方设置有一级调节单元2;

参照图1、图4和图5可知,一级调节单元2包括:匚形座21,活动卡接安装在每组凸形槽11正上方的底座板1上端面,匚形座21水平段开设有对称分布的贯通槽22,且贯通槽22与凸形槽11位置一一对应;调节杆23,转动安装在匚形座21竖直段之间,且调节杆23两端外壁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槽;滑动块24,数量为两个,且螺纹安装在调节杆23外壁两端;一号矩形架25,转动安装在一侧滑动块24上;二号矩形架26,转动安装在相对位置的滑动块24上,且二号矩形架26和一号矩形架25均是由两块板和两个轴组成的矩形结构,二号矩形架26和一号矩形架25中间位置共同转动安装有工形轴27,二号矩形架26和一号矩形架25轴段外壁两侧均开设有环槽28;L形座29,可拆卸式安装在二号矩形架26和一号矩形架25远离滑动块24一端的轴端外壁,且L形座29水平段与底座板1平行;

参照图1、图3和图9可知,T字架12竖直段设置有升降单元6,升降单元6包括:山行板61,滑动安装在每个T字架12竖直段内部;齿条62,固定安装在山行板61中间位置;齿轮63,通过转轴安装在T字架12竖直段上方位置,且与齿条62之间相啮合;卡座64,活动卡接在以底座板1宽度方向,且正相对的T字架12相对面中间位置;条形板65,卡接安装在正相对的两个卡座64之间;L形支架66,呈对称状分布在每个T字架12竖直段上方远离底座板1中间位置的端面。

当操作人员开始组装养殖放置架时:

首先将每个T字架12放置在底座板1的四个边角(且使T字架12水平段上本身具有的孔洞与连通槽13正相对),之后再将匚形座21活动卡接至对应位置的凸形槽11正上方位置;

接着通过手动转动齿轮63(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外部的卡接件带动齿轮63轴转动),山形板在齿条62与齿轮63啮合作用下,向上运动至指定位置(具体可以根据齿轮63转动圈数,同一每个山形板61的上升高度),通过卡座64对条形板65的位置进行限位(条形板65可以用于安装现有的回水槽支架,进而便于水体循环管道的铺设和排线),通过预留的L形支架66对上升后的山行板61位置进行相应的固定(具体实施参阅后续原理阐述);

最后通过旋转(正反转)调节杆23,使两侧滑动块24在不同旋向的螺纹槽作用下,做相向或相背运动,与此同时,通过工形轴27实现一号矩形架25和二号矩形架26同步伸缩,进而调节两侧L形座29之间的距离以及L形座29水平段与底座板1之间的高度(即以此适应不同长度和高度的鱼缸),有利于商家进行多元化的养殖,使斑马鱼获取更加适宜的生存空间,间接提高科研成果;

通过滑槽36的设置,提高一号矩形架25和二号矩形架26板状结构与轴状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避免L形座29之间鱼缸发生倾倒,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参照图6、图7和图8可知,一级调节单元2下方设置有一级限位单元3,一级限位单元3包括:活动管31,呈对称状贯穿分布在每个滑动块24中间位置,且与贯通槽22位置一一对应;卡块32,呈对称状固定安装在活动管31外壁,且卡块32与滑动块24之间滑动配合安装;定位轴33,滑动安装在活动管31内壁,且定位轴33上端外壁开设有螺纹槽;一号转动阀34,螺纹安装在定位轴33上端,且一号转动阀34下端面与活动管31上端面相接触;十字板35,固定安装在定位轴33下端,且与底座板1活动接触,十字板35上端面沿定位轴33周向均匀开设有滑槽36,数量为四个;移动板37,滑动安装在每个滑槽36与十字板35之间;抵触板38,固定安装在移动板37远离定位轴33一侧端面中间位置;

参照图7和图8可知,活动管31下端外壁安装有档位板311,活动管31下端安装有与定位轴33滑动配合安装的凸形管312,定位轴33下端外壁安装有卡环313,卡环313与凸形管312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314,每个滑槽36两侧的中间位置均安装有垂直板315,移动板37远离定位轴33一侧端面中间位置两侧均安装有三角块316,凸形管312外壁中间位置沿其周向通过耳座均匀转动安装有与移动板37转动配合安装的曲柄317;

参照图7和图8可知,每个垂直板315靠近滑槽36一侧端面自上往下均匀安装有导向板3151,数量为四个,且两个导向板3151为一组,每组导向板3151中间位置均滑动安装有楔形块3152,且楔形块3152由三角端和轴端组成,上方楔形块3152远离导向板3151一端安装有一号凸形块3153,下方楔形块3152远离导向板3151一端安装有二号凸形块3154,靠近一号凸形块3153和二号凸形块3154一侧的导向板3151安装有与楔形块3152轴端外壁滑动配合安装的圆垫片3155,圆垫片3155与一号凸形块3153或二号凸形块3154之间套设有伸缩弹簧3156,一号凸形块3153和二号凸形块3154远离圆垫片3155一侧端面均开设有齿形槽3157。

在安装一级限位单元3之前,先将初始状态为装有一号转动阀34的定位轴33穿过滑动块24自身预留的孔洞,之后再将一号转动阀34与定位轴33进行装配;

当调节杆23完成对滑动块24位置的调整后(滑动块24与调节杆23之间的螺纹配合,在经过长时间的配合使用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晃动),之后通过旋转(正转)一号转动阀34,使活动管31在卡块32导向作用下,垂直向下运动并迫使凸形管312向十字板35方向运动,与此同时,曲柄317带动移动板37在滑槽36内运动,直至抵触板38与凸形槽11侧壁相接触挤压,继而初步实现对滑动块24位置的固定限位,有利于提高滑动块24在调节杆23调整位置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最后通过跟随移动板37同步移动的三角块316与楔形块3152相互挤压,使一号凸形块3153和二号凸形块3154在各自楔形块3152(通过导向板3151强化楔形块3152的移动稳定性)作用下与凸形槽11上下两侧的内壁相接触挤压(且在反转一号转动阀34时,凸形管312在复位弹簧314自身弹力作用下,向卡环313施加反向作用力,从而恢复初始位置,同理,此时楔形块3152在伸缩弹簧3156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进而进一步提高一级限位单元3在凸形槽11内的牢固性,同时也避免传统螺栓和螺孔之间固定限位的局限性,即本产品中的一级限位单元3可以在不同位置对调节后的滑动块24位置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固定限位,且本产品中的一级限位单元3既灵活多样,也便于携带和组装;

通过档位板311与匚形座21之间的接触挤压(档位板跟随活动管31向下运动,直至与匚形座21相接触挤压),进一步提高匚形座21卡接安装后的稳定性(即不发生晃动),确保L形座29之间的鱼缸水平性。

参照图4和图5可知,一级调节单元2中间位置设置有预应力单元4,预应力单元4包括:轴套管41,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状贯螺纹安装在工形轴27外壁两端;限位板42,呈对称状固定安装在每个轴套管41外壁;定位柱43,沿工形轴27周向均匀分布在轴套管41远离工形轴27中间位置的一端,二号矩形架26板段中间位置开设有与定位柱43一一对应的通孔44;转向轮45,转动安装在工形轴27外壁中间位置,且同时与两侧的限位板42活动卡接;把手46,沿工形轴27周向均匀分布在转向轮45外壁。

当调节杆23完成对滑动块24位置调整后:

操作人员转动把手46,转动后的转向轮45通过限位板42带动轴套管41转动,与此同时,轴套管41在工形轴27两侧螺纹槽作用下一边转动一边向远离工形轴27中心位置移动,直至定位柱43卡合进通孔44中,且此时两端的轴套管41分别与挤压二号矩形架26的两侧板状结构,从而增强一号矩形架25和二号矩形架26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避免一号矩形架25和二号矩形架26在长期工作后,两者之间出现晃动(鱼缸内的鱼是游动的)。

参照图9、图10和图11可知,T字架12下方设置有二级限位单元5,二级限位单元5包括:凸形销51,呈对称状贯穿式安装在每个T字架12水平段两侧位置,且与连通槽13位置一一对应;伸缩套杆52,滑动安装在凸形销51下端面中间位置;防撞垫53,固定安装在伸缩套杆52下端面;销轴54,固定安装在防撞垫53下端面中间位置;卡勾55,通过沿凸形销51轴周向分布的耳座转动安装在伸缩套杆52外壁中间位置;扭力弹簧56,套设安装在卡勾55轴端外壁两端;直形杆57,呈对称状分布在每个凸形销51两侧,且与T字架12支架卡接安装,同时其形状为凸形结构;圆环58,固定安装在直形杆57下端外壁;伸缩套管59,滑动安装在直形杆57上端外壁,且处于圆环58上方位置;

参照图11可知,直形杆57上端外螺纹安装有二号转动阀571,伸缩套杆52下端外壁安装有与凸形销51相配合的矩形板572。

当T字架12处于对应位置连通槽13正上方时:

操作人员直接向下按压凸形销51,此时受力后的伸缩套杆52带动防撞垫53和销轴54向凸形台14方向运动,直至防撞垫53与凸形台14上端面相接触(且销轴54刚好进入凸形台14中间的预留孔洞中),同时通过伸缩套杆52自身的伸缩性,有效地缓冲凸形销51骤然施加给伸缩套杆52的作用力,之后卡勾55与凸形台14上端接触时,扭力弹簧56改变其转动角度,直至卡勾55底端进入凸形台14上下端交界位置,随后伸缩套杆5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带动卡勾55向上运动(撤销施加给凸形销51的作用力),最终卡勾55与凸形台14上下交界位置相卡合,至此通过卡勾55与凸形台14之间的卡合,初步完成对T字架12位置的固定限位;

最后通过手动旋转(正转)二号转动阀571,伸缩套管59在直行杆导向座作用下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伸缩套管59内部且处于圆环58上方的弹簧挤压圆环58(伸缩套管59在反转二号转动阀571时,通过其自身弹力带动伸缩套管59恢复至初始位置),伸缩套管59向下运动时,带动矩形板572同步运动,直至矩形板572与凸形销51相接触(且此时凸形销51处于刚脱力状态),通过矩形板572与凸形销51之间的配合,进一步强化卡勾55与凸形台14之间卡合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T字架12的牢固性。

参照图1和图2可知,一级调节单元2上方设置有二级调节单元7,二级调节单元7包括:滑动座71,呈对称状滑动安装在每个L形座29竖直段上端;刻度线72,刻蚀在每个L形座29竖直段远离底座板1中间位置的一侧端面;指针73,固定安装在每个滑动座71远离底座板1中间位置的一侧端面中间位置;十字柱74,固定安装在每个滑动座71中间位置,且其上端外壁螺纹安装有二号转动阀571;伸缩空心杆75,滑动安装在十字柱74上方外壁;L形档板76,固定安装在伸缩空心杆75一侧外壁;连接板77,固定呈对称状分布在伸缩空心杆75下端面;

每个L形支架66中可以设置以直形杆57、圆环58、伸缩套管59和二号转动阀571组成的部分二级限位单元5对T字架12和山行板61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限位(图中未画出);

进水层管,且处于最下端的进水层管通过外接的管道与外部的过滤系统相连接,同时进水层管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个与鱼缸位置一一对应的小进水阀,处于最上端的所述进水层管通过外接的管道与外部的循环系统相连通。

当商家需要更换不同宽度的鱼缸时:

首先通过拨动滑动座71移动至指定位置,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观察计算指针73与刻度线72之间的数值变化来确定滑动座71的移动位置,之后通过正向旋转二号转动阀571一定圈数,伸缩空心杆75在二号转动阀571作用下带动连接板77向下运动,直至连接板77与L形座29之间相接触挤压,此时L形座29两侧的L形档板位置被固定(两侧L形档板之间的距离即是改变后鱼缸的宽度),同时也可以先放置鱼缸,之后通过将鱼缸固定在两侧L形档板之间,从而进一步避免鱼缸发生晃动;

同理,当前述山行板61上升指定高度后,通过旋转二号转动阀571,直至伸缩套管59与山行板61相接触挤压,进而完成对调整高度后的山行板61位置的固定限位。

特此说明:前述所有原理仅仅是针对单层的养殖放置架进行阐述的,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多层(每层的山行板61与底座板1之间是卡合安装的),具体可以参考图12,继而堆叠组装呈多层结构的鱼类养殖安装架结构,以此适应不同大小或种类鱼类的养殖;

具体工作时,可以通过铺设的进水层管81,对对应位置处的鱼缸内的水进行更换(且通过小进水阀82对不同位置处的鱼缸进行针对性的水更换),从而确保鱼缸内的水始终处于正常且适宜斑马鱼生存的状态,同时通过过滤系统、循环系统与进水层管81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闭环的养殖系统,从而有利于斑马鱼的养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斑马鱼立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架安装结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步:首先通过安装人员向下按压凸形销51,使其带动伸缩套杆52向下运动,直至防撞垫53与凸形台14上端面相接触,且此时销轴54与凸形台14之间相卡合,继而完成对T字架12位置的初步固定,之后通过安装人员手动旋转二级调节单元7中的二号转动阀571,使其带动伸缩套管59向下运动,与此同时,伸缩套管59带动矩形板572向下运动,直至与凸形销51上下交接位置相接触,即通过对凸形销51位置的限定,进而进一步完成对T字架12位置固定限位;

第二步:接着通过安装人员旋转一号转动阀34,使其带动活动管31向下运动,之后凸形管312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曲柄317转动,接着曲柄317带动移动板37在滑槽36内向远离定位轴33轴心方向运动,直至抵触板38与凸形槽11两侧壁相接触,至此完成调节杆23对匚形座21位置调整后的匚形座21位置稳定性,进而确保L形座29之间鱼缸的稳定性;

第三步:最后通过安装人员转动二级调节单元7中的二号转动阀571,使其带动伸缩空心杆75向下运动,直至连接板77与L形座29相抵触,且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指针73对刻度线72的变化,对不同宽度的鱼缸进行针对性固定限位,进而进一步提高鱼缸的稳定性。

本发明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458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