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养殖箱及小鲵人工养殖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养殖箱及小鲵人工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栖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殖箱及小鲵人工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小鲵(Hynobius amjiensis)隶属于小鲵科、小鲵属的两栖动物,多生活在高山沼泽地或溪流,是我国珍稀物种。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被称为环境的指示动物,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干扰加剧等原因,小鲵的生存空间正在渐渐缩小,加之小鲵自身种群更新能力较弱,其种群延续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濒临灭绝,如安吉小鲵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野生状态同类相残,存活仅有1%左右,当前已被《IUCN 濒危物种红皮书》、《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1~2]。

对此,除加强保护区建设及修复自然环境外,研究小鲵的人工养殖技术对复壮安吉小鲵的野外种群,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大鲵(娃娃鱼)和小鲵虽都属于鲵类动物,但小鲵与大鲵在栖息环境、水质要求、体型大小、饵料种类、生长温度间、繁殖期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如安吉小鲵对水生环境的要求远高于大鲵,且成体的安吉小鲵大多栖息在潮湿泥炭藓陆生环境,大鲵成体大多栖息在深水中,大鲵体积远大于安吉小鲵等,故而当面市面及相关专利上公开的诸多有关大鲵,蝾螈等养殖的方法及设备并不适用于小鲵的养殖。

当前实验室内针对小鲵特别是安吉小鲵已初步建立对应的养殖系统,实现对安吉小鲵的人工化养殖,现有的安吉小鲵养殖系统通常直接在蝾螈(一种对水质要求较高且体型食性接近安吉小鲵的两栖动物)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如目前公开号为“CN110663636A”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蝾螈养殖系统,其包括支架、供液主管、回液管、调节管、过滤箱和养殖槽,可通过循环供水为安吉小鲵提供洁净、优质的养殖环境。

然而上述蝾螈养殖系统采用的养殖槽结构接近鱼缸,只能提供单一水生养殖环境,而安吉小鲵除幼体阶段外,成熟阶段、繁殖阶段及冬眠阶段都在陆生环境下进行,故而当采用上述蝾螈养殖系统对安吉小鲵进行养殖时,通常需额外提供陆生养殖容器,且养殖过程中需根据个体生长状况频繁迁移,将安吉小鲵幼体、成体、繁殖个体分别迁移到对应阶段的养殖容器内,这样不仅提高了完整观察安吉小鲵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的难度,也增大了人工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率,同时也导致养殖过程中人工干涉操作较多,容易引发安吉小鲵过度应激,降低个体存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在于提供一种养殖箱及小鲵人工养殖系统,可深度模拟安吉小鲵野外生长环境,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人工干涉,提高安吉小鲵养殖效率及个体存活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养殖槽,用于容纳养殖安吉小鲵,该养殖槽形成有水生区和陆生区;所述水生区用于模拟小鲵纯水生养殖环境;所述陆生区形成于所述水生区上方,用于模拟小鲵潮湿陆生养殖环境;所述水生区和所述陆生区之间形成有攀爬结构,用于供小鲵进行区域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养殖槽内形成水生区和陆生区并设置攀爬结构供安吉小鲵进行区域移动,使得能在单一养殖容器内对安吉小鲵进行水陆两栖养殖,相较现有技术,提高了养殖效率,且所提供的养殖环境复杂度、仿生度更高,有助于研究安吉小鲵的生态适应性和行为特征,同时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人为参与操作,不易引发个体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个体存活率。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槽具有通水结构,所述通水结构用于连接外部水源对所述水生区及所述陆生区进行循环供水,所述通水结构循环供水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陆生区,所述通水结构循环供水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生区,所述陆生区的底部形成有排水渠,用于将陆生区内积水排入水生区。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在养殖槽内设计形成陆生区—水生区—外界水源的水体循环回路,相较于静水养殖,水的氧含量及流动性好,能有利于帮助悬浮颗粒及废物分散,保持水质清洁,且水体通过陆生区流入水生区,不仅能使陆生区自然形成、保持湿润潮湿的半水生养殖环境,也能将陆生区的养殖废物顺势溶解、排入在水生区中,使陆生区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减少人为清理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陆生区内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连通通水结构的输入端,用于将外界水源输出的水体均匀导向至陆生区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定位于陆生区的上方,所述导流筒一端连通通水结构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延伸至陆生区底面形成有倾斜且向四周发散的导流坡面,所述导流筒连接导流坡面的一端侧壁环绕设置有若干导流孔,用于将导流筒内的水体均匀排放入导流坡面。

进一步地,养殖槽包括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槽体,所述水生区定义于第一槽体的槽底,所述陆生区定义于第二槽体的槽底,所述攀爬结构包括形成于第二槽体侧壁的爬洞,爬洞的端部形成有倾斜伸向第一槽体槽底的爬板。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槽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槽体上并覆盖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槽口,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透光结构连通第二槽体内部且所述透光结构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盖板,使得陆生区内形成有光区和暗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鲵人工养殖系统,配合上述风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小鲵人工养殖系统,包括过滤水箱以及多组上述的养殖槽,所述过滤水箱连接有水泵,用于向养殖槽输送水体,所述过滤水箱和养殖槽之间设置有回流支管,所述回流支管一端连通各养殖槽的水生区,另一端连通过滤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多组养殖槽定位于所述过滤水箱的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养殖槽与水源形成高低差,养殖槽内的水体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回流支管自然回流入过滤水箱中,无需额外配备水泵用于回流,简化养殖系统,降低养殖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支管连通养殖槽的一端并联有排污结构,用于排除水生区的底部沉积废物。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结构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一端连通所述水生区的底部,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回流支管,所述排污管与水生区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污阀。

附图说明

图1为养殖槽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养殖槽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小鲵人工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附图标记:1、水生区;2、陆生区;3、第一槽体;31、插槽;32、出水口;4、第二槽体;41、攀爬结构;411、爬洞;412、爬板;42、插块;43、排水渠;44、导流结构;441、导流筒;442、导流坡面;443、导流孔;5、盖板;51、进水口;52、透光结构;521、透光孔;522、菲涅尔透镜;6、过滤水箱;7、水泵;8、回流支管;9、排污结构;91、排污管;92、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种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为:

图1~图3所示,一种养殖槽,其内部具有水生区1和陆生区2,水生区1用于模拟形成安吉小鲵纯水生养殖环境,陆生区2定位在水生区1的上方并用于模拟形成潮安吉小鲵湿陆生养殖环境,水生区1和陆生区2之间形成有攀爬结构41,可供安吉小鲵攀爬进行区域移动,方便安吉小鲵自行切换生长环境。相较于现有安吉小鲵养殖槽,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提供的养殖环境更为复杂,仿生度更高,水生区1可供安吉小鲵繁衍水中交配产卵及幼体生活,陆生区2则可供安吉小鲵成体进食、活动,安吉小鲵可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活动区域,有助于完整研究安吉小鲵的生态适应性和行为特征,且养殖过程中无需换槽即可观察安吉小鲵卵、蝌蚪、幼体、成体及繁衍、冬眠等各阶段的生命变化,最大程度降低外界对安吉小鲵的干扰,提高养殖效率及个体存活率。

以下具体详细介绍养殖槽的组成及连接方式:

养殖槽主要包括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4,第二槽体4设置在第一槽体3内部且定位在第一槽体3的槽底上方,水生区1定义形成于第一槽体3的槽体底部,水生区1内可通过积水及设置水蕨、浮萍、藻类等水生植物,模拟形成安吉小鲵纯水生养殖环境,陆生区2定义形成于第二槽体4的槽体底部,陆生区2可设置湿润的鹅卵石、苔藓或植物覆盖的土壤,模拟形成潮湿安吉小鲵陆生养殖环境,第二槽体4的一侧壁设置有爬洞411,爬洞411的端部形成有爬板412,爬板412远离爬洞411的一端倾斜伸向第一槽体3的底部,爬洞411和爬板412组成攀爬结构41供安吉小鲵进行区域移动,养殖槽还包括一盖板5,盖板5可拆卸适配盖合在第一槽体3的顶部,同时覆盖第一槽体3及第二槽体4的槽口,防止安吉小鲵逃脱。此外,为方便养殖过程中基于研究目的对安吉小鲵进行迁徙移动以及对水生区1进行定期清洁、调整,在第一槽体3的内壁顶端形成有插槽31,第二槽体4的外壁形成有用于适配插接的第一槽体3的插块42,使得第二槽体4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槽体3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盖板5带有透气孔可进行透气,养殖槽整体由亚克力板(有机玻璃)制成,透明度高且耐用性好,便于观察安吉小鲵的行为活动且可抵御湿度、水分对材料的侵蚀,此外,亚格力板便于加工成型且具有一定的保温性,有助于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潮湿的环境对于安吉小鲵的皮肤呼吸和水分保持至关重要,故而安吉小鲵虽可适应多种陆地环境,但仍需在潮湿条件生存,为使第二槽体4内所形成的陆生区2能够持续保持潮湿,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对养殖槽的水循环途径进行了改进:

养殖槽具有通水结构,用于连接外部水源对水生区1及陆生区2进行循环供水,通水结构包括进水口51和出水口32,进水口51作为循环供水的输入端形成于盖板5上并连通陆生区2,出水口32作为循环供水的输出端形成于第一槽体3并连通水生区1,陆生区2形成有排水渠43,用于将陆生区2内积水排入水生区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界水体进入养殖槽后先进入第一槽体3,对陆生区2的表面进行湿润,随后通过排水渠43排入第二槽体4,再通过水生区1的出水口32排出,使得养殖槽内形成外界水源—陆生区2—水生区1—外界水源的水体循环回路,相较于静水养殖,水的氧含量及流动性好,能有利于帮助悬浮颗粒及废物分散,保持水质清洁,且水体通过陆生区2流入水生区1,不仅能使陆生区2自然形成、保持湿润潮湿的适合安吉小鲵生长的半水生养殖环境,也能将陆生区2中安吉小鲵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养殖废物顺势溶解、排入在水生区1中,使陆生区2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减少人为清理操作,降低安吉小鲵应激反应。

为使进水口51进入第一槽体3的水体能够对陆生区2进行均匀湿润,使陆生区2各处保持相同的湿润度,同时能够均匀冲洗陆生区2,保持陆生区2的洁净、卫生,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在于:陆生区2内设置有导流结构44,导流结构44连通盖板5的进水口51,用于将输入第一槽体3的水体均匀导向陆生区2的表面。

导流结构44的结构具有多样性,本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其中一种实施例:导流结构44包括导流筒441,导流筒441竖直定位于陆生区2的上方,导流筒441远离第一槽体3槽底的顶端连通盖板5的进水口51,其靠近第一槽体3槽底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槽体3的槽底形成有倾斜且四周发散的导流坡面442,导流筒441连接导流坡面442的底端侧壁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导流孔443。养殖过程中,由导流筒441接受进水口51排入的水体并对下落的水体进行缓冲,防止水体直接下落冲击陆生区2,水体积聚在导流筒441内并以导流筒441为中心径向从导流孔443朝外排放,从导流筒441排出的水流并通过导流坡面442均匀发散至第一槽体3的槽底各处,起到对陆生区2均匀湿润的作用。

为使陆生区2更为趋向模拟安吉小鲵的自然生长环境,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对养殖槽的陆生区2光照模式做了进一步改进:盖板5上设置有透光结构52,透光结构52连通第二槽体4内部,且透光结构52的透光率即透光能力大于盖板5,使得第二槽体4底部的陆生区2分隔形成有光区和暗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在养殖过程中模拟安吉小鲵在自然环境下的光照选择,安吉小鲵可自行选择在光线下暴露或在阴暗处隐藏,调节光照暴露的时间和强度,并可通过光照差,刺激安吉小鲵的活动和食欲,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且有利于安吉小鲵更好适应日夜规律,利于研究安吉小鲵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以下具体介绍盖板5及透光结构52配合形成光区和暗区的实现方案,盖板5整体采用深色透光性较差的亚克力板,透光结构52为设置于盖板5上的一透光孔521,透光孔521正对第一槽体3底部的陆生区2。此外,透光孔521可嵌设菲涅尔透镜522,用于对光区聚光以增强光区和暗区的光照强度差,提高光照模拟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为:

参考图1~图4,一种小鲵人工养殖系统,包括过滤水箱6,在过滤水箱6的上方定位有多组如第一具体实施方案所示的养殖槽,过滤水箱6连接有水泵7及回流支管8,水泵7的输入端管道连通过滤水箱6内的水体,水泵7的输出端并联各养殖槽的进水口51,回流支管8的并联各养殖槽的出水口32。相较于现有安吉小鲵养殖系统,本具体实施方式可适配养殖安吉小鲵,深度模拟安吉小鲵野外水陆两栖的自然生长环境,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人工干涉,并通过循环供水,提高安吉小鲵养殖效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养殖过程中,由水泵7抽取过滤水箱6中的净水,并输送入各养殖槽,进入各养殖槽的净水依次经过进水口51、导流结构44、陆生区2、水生区1,使得水生区1的水位变高,其内部高液位的养殖污水则通过第一槽体3的出水口32排入回流支管8内,由回流支管8收集各养殖槽内的养殖污水并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将养殖污水统一回流排入过滤水箱6进行过滤净化,再通过水泵7重新排入养殖槽内,实现循环供水,无需额外配备装置用于回流,简化养殖系统,降低养殖能耗。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水箱6内设置活性炭吸附层、陶瓷环层以及生化棉层,可对水体进行充分过滤,还配置有紫外灯管、气泵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以及充氧,保障水质,提升水体含氧量,避免水体厌氧菌超标。

考虑到养殖箱采用外界水源—陆生区2—水生区1—外界水源的循环水体回路,陆生区2的养殖废物会顺流进入水生区1中,连同水生区1内的养殖废物一同沉积在水生区1底部,无法通过出水口32排除,进而加速恶化水生区1的水质。对此,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改进之处在于:回流支管8连通养殖槽的一端并联有排污结构9,用于排除水生区1的底部沉积废物,排污结构9包括排污管91,排污管91一端连通第一槽体3底部,其另一端连接回流支管8,排污管91和第一槽体3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污阀92,养殖过程中,可观察各养殖槽水生区1的底部状况,选择性打开对应养殖槽的排污阀92,利用养殖箱和过滤水箱6的高低差,快速将水生区1底部沉积的废物排入过滤水箱6中,无需人为进行清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相关技术
  • 一种螃蟹养殖箱及应用有该螃蟹养殖箱的养殖系统
  • 一种人工养殖系统、用于刀鱼人工养殖的饵料投喂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85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