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取栓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25


一种取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栓装置。

背景技术

血栓是由血液或成分凝集成的固体质块,常见于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循环系统部位。由于某些患者对抗凝或溶栓治疗存在禁忌,因此现有技术中使用机械取栓以对血管中的血栓进行清理。机械取栓主要包括抽吸式取栓和支架取栓两种,而由于抽吸式取栓失血量较大,对亚急性和慢性血栓治疗效果不佳,支架取栓被广泛使用。

现有技术中,取栓支架大多只能沿血管轴向移动以切割血栓,无法进行旋转切割,且对于粘连牢固的附壁血栓取栓效果较差。此外,现有的旋转式取栓装置在取栓过程中无法将处理后的细小血栓清除出体外,从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如引起肺栓塞。

目前,针对现有技术中旋转式取栓装置无法将细小血栓清除出体外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栓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的旋转式取栓装置无法将细小血栓清除出体外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包括:

取栓部,所述取栓部用于切割血管内的血栓;

编织部,所述编织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取栓部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收集所述取栓部切割下的血栓;

第一管部件,所述第一管部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取栓部的内部与所述编织部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用于调整所述编织部的形状;

第二管部件,所述第二管部件套设所述第一管部件设置,且所述第二管部件靠近所述编织部的端部与所述取栓部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管部件,所述第三管部件套设所述第二管部件设置,且所述第三管部件靠近所述编织部的端部与所述取栓部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取栓部包括:

多个切割杆,所述多个切割杆沿所述第二管部件的周向布置,所述切割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部件的端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管部件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杆包括:

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部件的端部连接;

平直段,所述平直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连接;

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平直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管部件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管部件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杆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切割杆包括正向切割杆和反向切割杆,所述正向切割杆向所述第二管部件的第一周向倾斜,所述反向切割杆向所述第二管部件的第二周向倾斜,其中,所述第一周向和所述第二周向为相反反向。

进一步地,所述正向切割杆和所述反向切割杆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部由NiTi丝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部设置为圆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部第一端到第二端的孔径逐渐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的一种取栓装置,通过转动第一管部件、第二管部件以及第三管部件带动取栓部进行转动以对血管内壁的血栓进行切割,在取栓部对血管内壁的血栓切割后,编织部能够对取栓部切除的血栓进行收集,避免血栓随血液逃逸,解决了现有的旋转式取栓装置无法将细小血栓清除出体外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取栓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取栓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取栓装置不带编织部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取栓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取栓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取栓装置中不带编织部的使用示意图。

本发明的附图标记如下:

10、取栓部;11、切割杆;111、第一连接段;112、平直段;113、第二连接段;114、正向切割杆;115、反向切割杆;

20、编织部;

30、第一管部件;

40、第二管部件;

50、第三管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和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在肢体(通常在小腿或大腿)或骨盆深静脉的血液凝结,一种以下肢疼痛、肿胀、发热或蓝绿色痰为非特异性标志的常见临床疾病。近年来DVT发病率迅速增加,全球每年约有千分之一的人会受到影响,其中40-70%的患者会出现血栓后综合症(PTS)。此外,DVT还是导致肺栓塞(PE)最主要的原因,90%的PE患者血栓来自于深静脉血栓(DVT),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目前DVT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局部溶栓和机械取栓,但某些患者对抗凝或溶栓治疗存在禁忌,因此现有技术中常用机械取栓对血栓进行清除。机械取栓主要包括抽吸式取栓和支架取栓两种,而因为抽吸式取栓失血量较大,对亚急性和慢性血栓治疗效果欠佳,支架取栓失血量和并发症较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成本低,所以支架取栓被广泛使用。对于亚急性或慢性血栓来说血栓内部纤维蛋白成分较多,若没有及时处理,随着时间延长,会造成纤维结缔组织大量沉积机化,导致血栓与血管内壁粘连牢固。而由于目前大多数取栓支架仅能沿血管轴向移动切割血栓,无法进行旋转切割,所以对于血管内壁粘连牢固的附壁血栓取栓效果较差。此外,现有旋转式取栓装置取栓过程中无法将处理后的细小血栓清除出体外,容易引发肺栓塞。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处理方案:本发明通过在取栓部10的端部设置编织部20以收集细小血栓,并通过设置第一管部件30、第二管部件40、第三管部件50能够带动取栓部10和编织部20进行旋转切割血栓以提高血栓清除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部10、编织部20、第一管部件30、第二管部件40和第三管部件50。其中,取栓部10用于切割血管内的血栓;编织部20的第一端与取栓部10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收集取栓部10切割下的血栓,如细小血栓;第一管部件30的第一端穿过取栓部10的内部与编织部20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用于调整编织部20的形状;第二管部件40套设第一管部件30设置,且第二管部件40靠近编织部20的端部与取栓部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管部件50套设第二管部件40设置,且第三管部件40靠近编织部20的端部与取栓部10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取栓部10由激光切割制成。

其中,编织部20由金属丝编织而成。

其中,第一管部件30为芯轴管、第二管部件40为内管、第三管部件50为外管。

其中,第二管部件40穿过取栓部10的内部与取栓部10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取栓部10的第一端与编织部20的第一端之间可以焊接连接;第一管部件30的第一端的端部与编织部20的第二段的端部焊接连接;第二管部件40靠近编织部20的端部与取栓部10的第一端的端部焊接连接;第三管部件50靠近编织部20的端部与取栓部10的第二端的端部焊接连接。

其中,取栓部10能够在第二管部件40的作用下进行弯折或复原,如可以调整第二管部件40与第三管部件50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控制取栓部10的弯折或复原;编织部20能够在第一管部件30的作用下进行收缩或舒张,如可以调整第一管部件30与第二管部件40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控制编织部20收缩或舒张。

例如,可以固定第三管部件50不动,并前后调节第二管部件40的位置以调节取栓部10的直径,使取栓部10的直径与血管的内径相匹配,避免取栓部10直径过大损伤血管内壁;可以固定第二管部件30不动,并前后调节第一管部件30以调节编织部20的进行收缩或舒张,以便于根据血管内径的大小调整编织部20的尺寸。

具体地,在取栓部10进入靶血管内切割血栓的情况下,可以调整第二管部件40和第三管部件5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取栓部10的直径与靶血管的内径相匹配。然后转动第二管部件40和第三管部件50以带动取栓部10在靶血管内进行转动以使取栓部10对靶血管内部的血栓进行切割。在取栓部10切割血栓时,可以调整第一管部件30与第二管部件40的相对位置以张开编织部20,使编织部20收集取栓部10切割下的血栓。

优选地,如图2所示,取栓部10包括多个切割杆11,多个切割杆11沿第二管部件40的周向布置,切割杆11的第一端与第二管部件40的端部连接,第二端与第三管部件50的端部连接。

其中,切割杆11的第一端的端部与第二管部件40的端部焊接连接,第二端的端部与第三管部件40的端部焊接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切割杆11沿第二管部件40的中心轴周向排列,且多个切割杆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中心轴的距离逐渐减小并汇合,以形成具有一定直径的管状排列。

其中,多个切割管的第一端汇聚在一起形成环状结构,以便于与第二管部件40的端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切割杆11包括第一连接段111、平直段112以及第二连接段113。其中,第一连接段111的第一端与第二管部件40的端部连接;平直段112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段1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段113的第一端与平直段11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三管部件50的端部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段111的第一端与第二管部件40的第一端焊接连接,第二连接段113的第二端与第三管部件50的端部焊接连接。

其中,平直段112用于在切割杆11转动的情况下,增加对血管内壁的切割面积,提高取栓效率。

其中,第一连接段111、平直段112和第二连接段113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如记忆金属。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1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段113的第一端均向远离第二管部件40的方向倾斜或弯折,以使切割杆11的平直段112向远离第二管部件40的方向设置,以便于对血管内壁的血栓进行切割。

优选地,第一连接段111和第二连接段113均为弧形结构。

其中,本发明对切割杆11的数量不做限制,其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设置为8个、10个、12个等。

优选地,切割杆11设置为8个,以形状管形网状结构,以对血管内壁的血栓进行切割。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多个切割杆11包括正向切割杆114和反向切割杆115,正向切割杆114向第二管部件40的第一周向倾斜,反向切割杆115向第二管部件40的第二周向倾斜,其中,第一周向和第二周向为相反反向。

其中,通过将切割杆11设置为正向切割杆114和反向切割杆115,从而在第二管部件40和第三管部件50带动切割杆11进行转动时,即可以向第一周向转动,也可以向第二周向转动,以提高对血栓的清除效率,避免单向转动无法彻底清除血管内壁上的血栓。

优选地,正向切割杆114和反向切割杆115交替设置。

更为优选地,每一正向切割杆114与其相邻的反向切割杆115构成一组,且取栓部10可以设置4组正向切割杆114和反向切割杆115。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编织部20由NiTi丝编织而成,以使编织部20具备记忆功能,便于编织部20的复原。

其中,在编织部20由NiTi编织线编织而成的情况下,编织部20整体呈锥形结构设置,且每根编织线从取栓部10的外部穿过切割杆11后从取栓部10的内部向下折回,使编织线的中点位于切割杆11的第一连接段111和平直段112的交接处并通过焊接固定,相邻的编织线以“一压一”的形式进行编织,所有的编织丝以同样的方式相互交织成菱形网格,直径逐渐减小并逐渐编织成锥形结构,且所有编织丝的端点汇于同一平面与第一管部件30固定在一起。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编织部20设置为圆锥形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编织部20第一端到第二端的孔径逐渐减小,以对血管内的细小血栓进行收集清理。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取栓装置还包括TIP头,TIP头设置于第一管部件30的端部,并与编织部20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TIP头设置为圆锥形或半球形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TIP头设置为圆锥形结构的情况下,TIP头的尖端为弧形过渡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取栓装置可以仅使用取栓部10、第二管部件40和第三管部件50对血管内的血栓进行清除,以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如下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操作方式:

将取栓装置置入靶血管内,并在TIP头穿过血栓部位后释放取栓装置,以使取栓装置位于血栓处;

调整第二管部件40和第三管部件50的相对位置以调节取栓部10的直径,并使取栓部10的直径超过靶血管直径的10%-20%,以确保取栓支架切割段与血管内壁紧密贴合,同时调整第一管部件30的位置使取栓支架编织段处于完全释放状态;

旋转第一管部件30、第二管部件40、第三管部件50驱动取栓部10和编织部20进行同步进行旋转切割,其中,可以根据血栓情况同时正反向旋转驱动取栓部10进行双向旋转切割,以清除黏附牢固的血栓,且在进行旋转切割时切割杆11的平直段112可以增加与血管内壁的切割面积,从而增加旋转切割面积,提高取栓效率;

在切割后的血栓进入取栓部10内部之后,由于取栓部10末端间隙变小,从而可以防止大块血栓从支架内部脱落,在取栓部10切割取栓过程中产生的细小血栓,一部分停留在切割段末端附近,另一部分收集进入编织段内,从而有效防止取栓过程中细小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当某处血栓清除完毕后移动取栓装置到下一位置后继续进行取栓时,可以再次调整第一管部件30、第二管部件40、第三管部件50使取栓部10的直径与该处血管的内径匹配,避免取栓部10旋转切割取栓时损伤血管内壁,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取栓,取栓完毕后将取栓装置收缩,通过鞘管将血栓一同清除出体外。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的取栓装置中切割杆11采用独特的弧型弯曲杆设计,并通过旋转取栓部10可以对血管内壁上粘连牢固的附壁血栓进行旋转切割作用,提高了取栓效果;

2)本发明的取栓装置中支架的切割杆11分为正反两个方向间隔分布,可以通过正向和反向旋转取栓装置进行切割取栓,提高取栓效率;

3)本发明中取栓装置通过将取栓部10和编织部20结合,可以在旋转切割取栓过程中将细小血栓收集到编织部20中,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侧重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后面说明的产品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是对应的,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52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