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茶树杂交标记方法及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茶树杂交标记方法及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杂交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茶树杂交标记方法及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良好的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对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茶树育种工作多采用人工杂交为常用手段,杂交方法以套袋免去雄人工杂交和套袋去雄人工杂交为主,杂交后需要对杂交花朵进行标记,方便获取杂交后代果实以及种子,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挂标签、结绳或将花瓣剪除等方法,但是盛花期花朵开放较集中,结绳较多或者挂标签过多不易快速分辨杂交花朵,降低工作效率,且结绳或标签在果实成长过程中,会因随风摆动或束缚太紧对果实或果柄造成伤害,不利于果实成熟。

进一步地,在育种工作中,杂交种子采收后,需要进行种苗培育、移栽、大田种植观察等工作,但现有技术种苗培育过程中,种子发芽时间不统一,时间跨度大,导致苗木移栽时间不统一,种苗出圃率不稳定,种苗培育时间长,需要一年时间,加大工作量大;大田定植后至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整体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步测试周期长。

因此,如何有效进行杂交标记、缩短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时间,提高种苗培育出圃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杂交标记方法及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通过对标记方法的优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杂交后代果实辨认的准确率;通过对种子的处理和育苗方法的改进,有效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统一了种子的发芽时间,提高了苗木繁育出圃率的稳定性,并通过大田管理,比传统方法提早一年完成了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有效缩短了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步测试的周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树杂交标记及杂交种子早期苗木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杂交标记:用红色标记物捆绑于待杂交穗段下部,对杂交目标穗进行标记;然后采用大红色油漆,对完成杂交的花梗进行标记;

2)苗床育苗:采用步骤1)杂交标记获取的杂交种子,经赤霉酸预处理后,定植于沙床上,沙床上搭建小拱棚,覆盖透明薄膜,进行苗床育苗;

3)大田处理和定植:翻耕种植区,挖种植沟,填入发酵土和普通泥土,填平种植沟,地表覆黑色薄膜,挖取种植穴,沙床苗木真叶对夹老熟时定植大田,浇足定根水;

4)大田管理:定植30d后检查成活率,缺苗补种延后发芽的苗木;对苗木进行三次修剪,第一次修剪:苗木高20~30cm,对夹叶片成熟,对顶端进行修剪,促进侧芽生长;第二次修剪:侧芽长至15-20cm时,采取预留外向芽的原则进行修剪;第三次修剪:岁末苗木停止生长后,按第二次修剪方法进行第三次修剪;完成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对苗木进行施肥管理。

步骤1)操作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红绸布对目标穗进行标记,方便简洁,无需太多红绸布,降低了工作难度方便田间管理,且红色绸布可在田间悬挂一年,不易损毁颜色鲜艳易辨认,方便有针对性开展施肥作业;采用大红油漆对花梗进行标记,解决了传统结绳或者标签标记过多,不易快速分辨授粉花朵以及结绳或标签束缚或随风摆动对果实和果柄造成伤害的问题,且该标记不脱落,对茶树无损害,便于快速辨认、操作简单。

步骤3)操作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次对苗木顶端进行修剪,可以促进侧芽生长;第二次对修剪采取预留外向芽的原则进行修剪,可以扩大树幅,为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打下基础;第三次修剪可以完成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采用上述修剪方法,加快了树体结构的构建,缩短树体结构构建时间。

优选地,步骤1)中红色标记物为红色化纤绸布,规格为10×50cm,对折以活动结进行捆绑。

优选地,步骤2)中赤霉酸的浓度为20~40mg/L,浸泡时间为24h,中途搅拌2-3次,浸泡结束晾干种子。

上述操作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赤霉酸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确保发芽时间的统一性,简化了后期移栽和大田定植步骤,避免了因种子发芽时间的不统一,需重复进行移栽和大田定植;同时也提高了胚根的发育速度和胚根发育完成的整齐度。

优选地,步骤2)所述沙床采用多菌灵800倍液进行喷淋消毒;沙床厚度15~25cm,种子覆沙厚度1-2cm。

优选地,步骤3)所述种植沟的深度40~50cm,种植沟沟距1.5m;发酵土填入种植沟底层,深度为10~20cm,普通泥土填入发酵土上方,深度为20-40cm。

优选地,步骤3)所述发酵土为花生麸和泥土混合发酵土。

上述操作的有益效果为:蓬松的土壤对种子苗木的生长极为有利,上层的普通土壤对早期种子根系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发酵土为花生麸与泥土混合发酵腐熟的混合物,富含有机营养及氮素,种子苗木主根发达,一般50d后根系可吸收到底层发酵土营养,促进树体萌发新芽及树体生长。

优选地,步骤3)所述种植穴按品字形挖取,种植行中心点行距为1.2m,种植双行种植株距为40cm。

优选地,步骤3)所述施肥管理为:定植50d后开始施肥,往后间隔30d施入硫酸钾型高氮复合肥,施肥量为3-5g/株,9月中旬停止施肥,促进苗木枝干生长。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对茶树杂交标记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红绸布对目标穗进行标记,相比于现有技术,直接采用结绳或者标签对花梗进行标记,降低了人工杂交的工作量,解决了结绳或标签过多不易快速进行分辨的问题,且红色绸布可在田间悬挂一年。不易损毁颜色鲜艳易辨认,方便有针对性开展施肥作业;另一方面,采用大红油漆直接对花柄进行标记,避免了标签或者结绳对果实和果柄造成的伤害,且该标记不脱落,对茶树无损害,便于快速辨认、操作简单,自2015年起团队使用该方案进行杂交标记后,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且提高了杂交后代果实辨认的准确率。

2)对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进行了改进,缩短了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步测试的周期,具体的如:采用赤霉酸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确保发芽时间的统一性,简化了后期移栽和大田定植步骤,避免了因种子发芽时间的不统一,需重复进行移栽和大田定植,明显缩短了杂交种子定植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胚根的发育速度和胚根发育完成的整齐度。采用花生麸和泥土充分腐熟的发酵土进行大田定植,发酵土富含有机营养及氮素,促进树体萌发新芽及树体生长,缩短树体生长时间。采用三次修剪法,第一次修剪促进侧芽生长,第二次修剪扩大树幅,第三次修剪完成树体结构构建,上述修剪方法,在遵循树体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完成树体结构的构建,缩短了树体结构构建时间。

3)本发明通过种子预处理,统一发芽时间;发酵土定植加快树体生长;三次修剪完成树体构建;明显缩短了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步测试的周期。传统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期测试,需要三年,杂交授粉至果实成熟取杂交种子1年,播种及圃床培育1年,苗木定植大田至树体构建1年,本发明使其从常规的三年缩短至两年,为当前的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授粉完成后果柄红漆标记图;

图2附图为杂交8个月后红色绸带标记保留图;

图3附图为杂交8个月后果柄红漆标记保留图;

图4附图为杂交8个月后红色绸带和果柄红漆标记保留图;

图5附图为对照组同年12月份株高和分穗图;

图6附图为试验组同年12月份株高和分穗图;

图7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株高和分穗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茶树杂交标记及杂交种子早期苗木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杂交目标穗的标记:将红色化纤红绸布,剪裁成10×50cm的规格,对折以活动结捆绑于待杂交穗段下部;用棉签或竹签蘸取少量大红油漆对果柄进行涂抹,要求均一不滴流。

2)苗床育苗:10月下旬,杂交果实采集后,统一放置在隐蔽干燥处摊晾,阴干3天后待果皮开裂,人工将种子剥去种壳,得到杂交种子,将杂交种子浸泡入20~40mg/L的赤霉酸中浸泡24h,中途搅拌2次,晾干后定植于经800倍液多菌灵消毒的沙床中,沙床厚15cm,覆盖种子的沙厚2cm,沙床上搭建小拱棚,小拱棚上覆盖薄膜,用于保温保湿,需要在11月上旬完成种子的处理及播种;

3)大田处理和定植:翻耕种植区,挖种植沟,沟深40cm,种植沟内先施入花生麸与泥土混合发酵土10cm,后填入普通泥土30cm覆盖种植沟,按照品字形挖取种植穴;种植行中心点行距为1.2m,种植双行种植株距为40cm;沙床苗木真叶对夹老熟后定植大田,淋足定根水,定植完成后覆盖黑色薄膜;

4)大田管理:定植30d后检查成活率,缺苗补种延后发芽的苗木;对苗木进行三次修剪,完成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第一次修剪:苗木高30cm,对夹叶片成熟,对顶端进行修剪,促进侧芽生长;第二次修剪:侧芽长至15cm时,采取预留外向芽的原则进行修剪;第三次修剪:岁末苗木停止生长后,按第二次修剪方法进行第三次修剪;间隔30d施入硫酸钾型高氮复合肥,施肥量为5g/株,9月中旬停止施肥,促进苗木枝干生长。

实施例2

一种茶树杂交标记及杂交种子早期苗木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杂交目标穗的标记:将红色化纤红绸布,剪裁成10×50cm的规格,对折以活动结捆绑于待杂交穗段下部;用棉签或竹签蘸取少量大红油漆对果柄进行涂抹,要求均一不滴流。

2)苗床育苗:10月下旬,杂交果实采集后,统一放置在隐蔽干燥处摊晾,阴干3天后待果皮开裂,人工将种子剥去种壳,得到杂交种子,将杂交种子浸泡入20mg/L的赤霉酸中浸泡24h,中途搅拌3次,晾干后定植于经800倍液多菌灵消毒的沙床中,沙床厚10cm,覆盖种子的沙厚1cm,沙床上搭建小拱棚,小拱棚上覆盖薄膜,用于保温保湿,需要在11月上旬完成种子的处理及播种;

3)大田处理和定植:翻耕种植区,挖种植沟,沟深40cm,种植沟内先施入花生麸与泥土混合发酵土10cm,后填入普通泥土30cm覆盖种植沟,按照品字形挖取种植穴;种植行中心点行距为1.2m,种植双行种植株距为40cm;沙床苗木真叶对夹老熟后定植大田,淋足定根水,定植完成后覆盖黑色薄膜;

4)大田管理:定植30d后检查成活率,缺苗补种延后发芽的苗木;对苗木进行三次修剪,完成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第一次修剪:苗木高30cm,对夹叶片成熟,对顶端进行修剪,促进侧芽生长;第二次修剪:侧芽长至20cm时,采取预留外向芽的原则进行修剪;第三次修剪:岁末苗木停止生长后,按第二次修剪方法进行第三次修剪;间隔30d施入硫酸钾型高氮复合肥,施肥量为3g/株,9月中旬停止施肥,促进苗木枝干生长。

采用本发明杂交标记方法对茶树进行杂交标记,分别记录授粉完成后果柄红漆标记如图1附图所示,杂交8个月标记保留如图2-4附图所示.

对照组1

将经赤霉酸处理得到的杂交种子作为试验组,以清水浸泡种子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5个小组,分别测定两组种子的发芽时间以及播种24天后胚根发育的完成率,结果显示:采用赤霉酸处理的种子其前期发芽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提前5天,且在播种24天,试验组82.6%的种子可以完成胚根的发育,胚芽发育良好,而清水对照组胚根发育的完成率仅为53.3%,相比较提高了29.3%。

表1不同处理方法对茶树杂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对照组2

以常规育苗方法作为对照组,以本发明育苗方法作为试验组,每组5个平行小组,进行早期苗木繁育,取相同时期(同年12月份)试验组和对照组苗木株高进行测量,结果如图5-图7附图所示,结果显示同年12月份本发明育苗方法苗高30cm,分支三穗,常规育苗方法苗高15cm,单穗,两者相差15cm;并记录从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期测试对照组和试验组所需时间。

常规育苗方法:杂交果实采收及处理→清水浸泡→沙床育幼苗→80d后定植于无纺布袋→常规苗圃育苗管理→360d达到出圃标准定植于大田。

本发明育苗方法:杂交果实采收及处理→赤霉酸浸泡→沙床育幼苗(小拱棚)、培植苗床整理(花生麸腐熟土等)→50d后定植于大田苗床→种植50d后开始追肥→株高25-30cm时开始进行树体构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