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提高茶叶存活率的茶叶种植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提高茶叶存活率的茶叶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茶叶存活率的茶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种植指的是茶农运用特定的茶叶栽培技术,在一系列生态因素,如热量、水分、光照以及土壤条件等的综合作用下产出茶鲜叶/茶鲜花的过程。

公开号为CN10740991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种植方法,主要通过在种植有茶树茶苗的茶土地上按100~200公斤/亩施撒化肥,所述化肥按质量份数包括茶饼60~80份、农作物秸秆100~120份、硫酸铵20~30份、尿素20~30份、钙镁磷肥20~30份、豆粕粉50~60份和腐熟剂1~8份,定期对茶土地耕作除草,并当茶树茶苗长成后,用手折断茶芽,分类存放,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茶叶种植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根据茶叶生长的情况对茶叶的存活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导致无法针对性的对存活率低的茶叶进行改良。

2.没有根据茶叶的生长周期进行定期的生长监测,从而导致茶叶在生长时出现意外。

3.没有根据种植区域土壤和气候的具体情况,对茶叶的品种进行特定的选择,从而使种植的茶叶无法适应种植区域导致茶叶存活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茶叶存活率的茶叶种植方法,根据对土壤情况选择对应的茶叶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适宜的土壤条件能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存活率,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将标准监测数据与种植区域茶叶的种植方法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种植茶叶的生长情况是否与种植方法一致,当生长情况与种植方法有差别时,适当的对有差别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茶叶存活率的茶叶种植方法,包括:

S1:根据茶叶的种植土壤条件以及当地气候,推荐相匹配的茶叶品种,根据推荐的茶叶品种,根据茶叶的品种进行种植方法定制;

S2:根据种植方法对茶叶进行生长监测,其中,生长监测时通过监测装置对茶叶进行定期监测,并将生长监测结果进行独立存储;

S3:根据监测数据判断茶叶的生长过程是否与种植方法定制中的数据一致,根据判断结果判定该茶叶的生长存活率是否达到茶叶生长标准。

优选的,针对S1中茶叶的种植土壤条件,包括:

将茶叶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数据进行获取;

土壤条件数据为土层厚度数据、土质疏松数据、土壤排水数据、土壤酸碱度数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

其中,土层厚度数据为检测土层厚度是否在8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数据为茶叶种植区域的土壤粘性数据以及质量数据;土壤排水数据为土壤的湿度数据以及土壤的排水性能数据;土壤酸碱度数据为检测土壤的酸碱度是否在pH4.5-6.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为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种类。

优选的,针对S1中茶叶种植的气候条件,包括:

将茶叶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数据进行获取;

气候条件数据为气温条件数据、降水条件数据、湿度条件数据、光照条件数据、风力条件数据、地形条件数据和无公害条件数据;

其中,气温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气温是否在18-25摄氏度之间;降水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年降水量是否在1000-1500毫米之间;湿度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湿度范围是否在70-90%之间;光照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风力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风力大小;地形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地形坡度;无公害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农药使用情况的数据。

优选的,针对S1中茶叶品种的推荐,包括:

根据土层厚度数据、土质疏松数据、土壤排水数据、土壤酸碱度数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先对茶叶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进行确认;

根据土壤条件确定适合该土壤种植的茶叶品种;

根据气温条件数据、降水条件数据、湿度条件数据、光照条件数据、风力条件数据、地形条件数据和无公害条件数据将适合该区域土壤条件的茶叶品种中确认该区域的种植茶叶品种,并将种植茶叶品种作为该区域的最终种植茶叶品种。

优选的,针对S1中茶叶的种植方法定制,包括:

根据最终种植茶叶品种将该茶叶品种的种植信息进行获取;

其中,种植信息从茶叶种植数据库中进行调取;

根据种植信息制定该茶叶品种的详细种植内容,并将该茶叶的详细种植内容以文档的形式在终端进行显示;

其中,茶叶的详细种植内容包括该茶叶品种的最佳种植土壤条件、最佳水源数据、最佳气候数据、最佳种植技术、最佳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采收周期时间。

优选的,针对S2中对茶叶进行生长监测,包括:

根据监测装置对茶叶种植区域进行定期监测;

其中,监测装置包括光照采集装置、土壤湿度采集装置、生长温湿度采集装置、水量采集装置和风力风向采集装置;

监测装置定期将各个时间段下的茶叶生长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并将每次监测记录的数据进行独立存储;

同时,监测记录数据进行独立存储时与该监测记录的监测时间进行对应,并将监测时间对应完成监测记录数据标注为标准监测数据。

优选的,针对S3中监测数据与种植方法定制数据的判断,包括:

将标准监测数据中不同的数据属性进行区分,并将每个属性区分完成的数据分别进行唯一编码标号;

将标准监测数据中的属性数据与种植方法中的属性数据的属性分别进行对应;

标准监测数据和种植方法数据的属性对应完成后,将每个属性数据进行数据对比;

其中,数据对比时将标准监测数据的属性数据与种植方法数据的属性数据进行曲线构建;

将标准监测数据的曲线数据与种植方法数据的曲线数据进行数据重叠;

根据数据重叠中未重叠部分进行提取;

根据未重叠部分的比例判断标准监测数据与种植方法数据的一致率。

优选的,针对S3中判断茶叶存活率标准,包括:

将标准监测数据与种植方法数据的一致率数据导入存活率规则中进行存活率评判;

其中,存活率规则从数据库中进行调取;

当存活率大于预设阈值范围时,则该标准监测数据对应的茶叶种植为高存活率种植;

当存活率小于预设阈值范围时,则该标准监测数据对应的茶叶种植为低存活率种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根据对土壤情况选择对应的茶叶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适宜的土壤条件能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存活率,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通过光照采集装置、土壤湿度采集装置、生长温湿度采集装置、水量采集装置和风力风向采集装置对茶叶的生长周期进行定期监测,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茶叶的生长时的异常情况。

3.将标准监测数据与种植区域茶叶的种植方法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种植茶叶的生长情况是否与种植方法一致,当生长情况与种植方法有差别时,适当的对有差别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将对比不一致的数据进行存活率评判,可以最大程度的了解茶叶生长时的异常程度,根据异常程度进行人为干预可以大大提高茶叶种植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种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茶叶种植之前,没有根据种植区域土壤和气候的具体情况,对茶叶的品种进行特定的选择,从而使种植的茶叶无法适应种植区域导致茶叶存活率降低的问题,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茶叶存活率的茶叶种植方法,包括:

S1:根据茶叶的种植土壤条件以及当地气候,推荐相匹配的茶叶品种,根据推荐的茶叶品种,根据茶叶的品种进行种植方法定制;

其中,根据对土壤情况选择对应的茶叶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适宜的土壤条件能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存活率;

S2:根据种植方法对茶叶进行生长监测,其中,生长监测时通过监测装置对茶叶进行定期监测,并将生长监测结果进行独立存储;

其中,通过光照采集装置、土壤湿度采集装置、生长温湿度采集装置、水量采集装置和风力风向采集装置对茶叶的生长周期进行定期监测,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茶叶的生长时的异常情况;

S3:根据监测数据判断茶叶的生长过程是否与种植方法定制中的数据一致,根据判断结果判定该茶叶的生长存活率是否达到茶叶生长标准;

其中,将对比不一致的数据进行存活率评判,可以最大程度的了解茶叶生长时的异常程度,根据异常程度进行人为干预可以大大提高茶叶种植的存活率。

针对S1中茶叶的种植土壤条件,包括:

将茶叶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数据进行获取;

土壤条件数据为土层厚度数据、土质疏松数据、土壤排水数据、土壤酸碱度数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

其中,土层厚度数据为检测土层厚度是否在8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数据为茶叶种植区域的土壤粘性数据以及质量数据;土壤排水数据为土壤的湿度数据以及土壤的排水性能数据;土壤酸碱度数据为检测土壤的酸碱度是否在pH4.5-6.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为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种类。

具体的,对种植区域的土层厚度数据进行获取,有效土层厚度应在80厘米以上,以确保茶树根系的正常生长和水分、养分的吸收。如果土层过浅,茶树生长会受到限制,容易发生早衰和倒伏,对种植区域的土质疏松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种植要求土壤疏松,以利于根系的扩展和通气。沙质土壤或轻质土壤有利于茶树的生长,而过于粘重的土壤则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在选择土壤时,应尽量避免选择粘性过重的土壤,如果必须种植,则应采取措施进行改良,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排水数据进行获取,茶树生长需要水分,但土壤过湿会对其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茶叶种植要求土壤排水良好,以防止水分过多导致根系缺氧和病害的发生。在选择土壤时,应选择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如沙质土壤或轻质土壤等,对种植区域的土壤酸碱度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生长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茶叶生长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4.5-6.5之间。在选择土壤时,应进行酸碱度检测,如果酸碱度不适宜,则应采取措施进行改良,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生长需要大量的有机质,如腐殖质、有机肥料等。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在选择土壤时,应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并在种植过程中适当施用有机肥料等,将种植区域的土壤土层厚度数据、土质疏松数据、土壤排水数据、土壤酸碱度数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进行采集,当采集的数据不符合茶叶种植土壤情况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改良,并将改良后的土壤情况作为最佳种植茶叶土壤,根据对土壤情况选择对应的茶叶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适宜的土壤条件能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存活率。

针对S1中茶叶种植的气候条件,包括:

将茶叶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数据进行获取;

气候条件数据为气温条件数据、降水条件数据、湿度条件数据、光照条件数据、风力条件数据、地形条件数据和无公害条件数据;

其中,气温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气温是否在18-25摄氏度之间;降水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年降水量是否在1000-1500毫米之间;湿度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湿度范围是否在70-90%之间;光照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风力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风力大小;地形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地形坡度;无公害条件数据为监测茶叶种植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农药使用情况的数据。

具体的,对种植区域的气温条件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25摄氏度。在适宜的温度下,茶叶能够正常生长,有利于茶叶中营养成分的积累和形成。同时,昼夜温差不宜过大,以避免茶叶受到冻害或日灼,对种植区域的降水条件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年降水量应在1000-1500毫米之间,以保证茶叶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时,降水应均匀分布,避免长期干旱或洪涝灾害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对种植区域的湿度条件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生长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70-90%。高湿度有利于茶叶叶片的蒸腾作用,促进茶叶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积累。同时,湿度不宜过高,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对种植区域的光照条件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时间能够促进茶叶的光合作用,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品质提高。同时,光照不宜过强,以避免对茶叶叶片造成伤害,对种植区域的风力条件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生长需要平稳的风力环境。风力过大会对茶叶叶片造成损伤,影响茶叶品质。因此,应选择风力较小的地区进行茶叶种植,对种植区域的地形条件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种植的地形应平坦或坡度较缓的地形为宜,以方便耕作和管理。同时,地形应有利于排水和灌溉,以避免水灾和旱灾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对种植区域的无公害条件数据进行获取,茶叶种植应选择无公害的地区进行。无公害是指茶叶种植过程中不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以保证茶叶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在选择种植地区时,应考虑当地的环境状况和农药使用情况,以确保茶叶种植的无公害性。

针对S1中茶叶品种的推荐,包括:

根据土层厚度数据、土质疏松数据、土壤排水数据、土壤酸碱度数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先对茶叶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进行确认;

根据土壤条件确定适合该土壤种植的茶叶品种;

根据气温条件数据、降水条件数据、湿度条件数据、光照条件数据、风力条件数据、地形条件数据和无公害条件数据将适合该区域土壤条件的茶叶品种中确认该区域的种植茶叶品种,并将种植茶叶品种作为该区域的最终种植茶叶品种。

针对S1中茶叶的种植方法定制,包括:

根据最终种植茶叶品种将该茶叶品种的种植信息进行获取;

其中,种植信息从茶叶种植数据库中进行调取;

根据种植信息制定该茶叶品种的详细种植内容,并将该茶叶的详细种植内容以文档的形式在终端进行显示;

其中,茶叶的详细种植内容包括该茶叶品种的最佳种植土壤条件、最佳水源数据、最佳气候数据、最佳种植技术、最佳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采收周期时间。

具体的,先根据种植区域土壤的土层厚度数据、土质疏松数据、土壤排水数据、土壤酸碱度数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确认适合该种植区域土壤生长的茶叶品种,根据适合该土壤种植的茶叶中选择气温条件数据、降水条件数据、湿度条件数据、光照条件数据、风力条件数据、地形条件数据和无公害条件数据适合的茶叶品种,并将该茶叶品种作为最后种植的茶叶,再根据茶叶的具体品种进行具体种植方案定制,根据定制的方案进行茶叶种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茶叶在该区域中种植的存活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根据茶叶的生长周期进行定期的生长监测,从而导致茶叶在生长时出现意外的问题,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针对S2中对茶叶进行生长监测,包括:

根据监测装置对茶叶种植区域进行定期监测;

其中,监测装置包括光照采集装置、土壤湿度采集装置、生长温湿度采集装置、水量采集装置和风力风向采集装置;

监测装置定期将各个时间段下的茶叶生长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并将每次监测记录的数据进行独立存储;

同时,监测记录数据进行独立存储时与该监测记录的监测时间进行对应,并将监测时间对应完成监测记录数据标注为标准监测数据。

具体的,通过光照采集装置对茶叶进行定期的数据采集,通过监测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等参数,可以实时了解茶叶的生长需求,进而调整种植环境,以满足茶叶生长的最佳条件,通过光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极端天气的征兆,如强光照、阴雨和霜冻等,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极端天气对茶叶生长的影响,通过监测光照强度和时间,可以准确评估茶叶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生长异常,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茶叶生长的健康和稳定,通过土壤湿度采集装置对茶叶进行定期的数据采集,通过采集土壤湿度数据,可以实时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土壤湿度数据,可以合理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确保茶叶生长所需的水分得到满足,同时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可以了解茶叶生长所需的养分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和施肥量,通过生长温湿度采集装置对茶叶进行定期的数据采集,通过采集和分析生长温湿度数据,可以了解茶树的生长需求和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为茶树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采集和分析生长温湿度数据,可以了解茶叶生长的需求和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通过水量采集装置对茶叶进行定期的数据采集,通过采集水量数据,可以实时了解茶叶生长所需的水分状况,为灌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集水量数据,可以了解茶叶生长所需的水分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为茶叶提供适宜的水分环境,通过风力风向采集装置对茶叶进行定期的数据采集,通过分析风力风向数据,可以了解茶叶生长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如温度、湿度、降雨等,可以了解茶叶生长环境的空气质量、污染物扩散等情况,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风力风向数据,可以了解害虫的活动规律和扩散趋势,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光照采集装置、土壤湿度采集装置、生长温湿度采集装置、水量采集装置和风力风向采集装置对茶叶的生长周期进行定期监测,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茶叶的生长时的异常情况。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茶叶进行种植时,没有根据茶叶生长的情况对茶叶的存活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导致无法针对性的对存活率低的茶叶进行改良的问题,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针对S3中监测数据与种植方法定制数据的判断,包括:

将标准监测数据中不同的数据属性进行区分,并将每个属性区分完成的数据分别进行唯一编码标号;

将标准监测数据中的属性数据与种植方法中的属性数据的属性分别进行对应;

标准监测数据和种植方法数据的属性对应完成后,将每个属性数据进行数据对比;

其中,数据对比时将标准监测数据的属性数据与种植方法数据的属性数据进行曲线构建;

将标准监测数据的曲线数据与种植方法数据的曲线数据进行数据重叠;

根据数据重叠中未重叠部分进行提取;

根据未重叠部分的比例判断标准监测数据与种植方法数据的一致率。

针对S3中判断茶叶存活率标准,包括:

将标准监测数据与种植方法数据的一致率数据导入存活率规则中进行存活率评判;

其中,存活率规则从数据库中进行调取;

当存活率大于预设阈值范围时,则该标准监测数据对应的茶叶种植为高存活率种植;

当存活率小于预设阈值范围时,则该标准监测数据对应的茶叶种植为低存活率种植。

具体的,将标准监测数据与种植区域茶叶的种植方法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种植茶叶的生长情况是否与种植方法一致,当生长情况与种植方法有差别时,适当的对有差别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改良,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茶叶种植时的茶叶存活率,同时,将标准监测数据的曲线数据与种植方法数据的曲线数据进行数据重叠,可以更好的了解标准监测数据与种植区域茶叶的种植方法数据中不一致的数据,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对不一样的数据进行查看和改良,将对比不一致的数据进行存活率评判,可以最大程度的了解茶叶生长时的异常程度,根据异常程度进行人为干预可以大大提高茶叶种植的存活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65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