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9:16


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吊顶通常为镜面不锈钢材料;轿底为2mm厚PVC大理石纹地或20mm厚大理石拼花,轿厢内部净高度不应小于2m,使用人员正常出入轿厢入口的净高度不应小于2m,对于轿厢的凹进和凸出部分,也不管其是否有单独门保护,在计算轿厢最大有效面积时均必须算入,当门关闭时,轿厢入口的任何有效面积也应计入。

医用电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钢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型式便于乘客出入。

电梯轿厢顶棚通常包括允许气流在电梯轿厢和电梯井道之间流动的通风管或者通风道,目前,传统的医用电梯轿厢顶棚上均会安装电动式换气设备,通常电动式驱动设备的运行状态始终处于一种模式下工作,容易受到桥型外部空气流的影响,轿厢向上升起,电动式换气设备与空气流呈对流趋势,轿厢下降过程中,轿厢上方对应电动式换气设备处的空气较为稀薄,导致换气效果较差,且过滤网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且过滤效率以及过滤效果呈下降趋势,而医用电梯的使用频率高,且又由于过滤网的更换过程较为繁琐,导致使用不便,因此,现阶段市场上亟需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目前,传统的医用电梯轿厢顶棚上均会安装电动式换气设备,通常电动式驱动设备的运行状态始终处于一种模式下工作,容易受到桥型外部空气流的影响,轿厢向上升起,电动式换气设备与空气流呈对流趋势,轿厢下降过程中,轿厢上方对应电动式换气设备处的空气较为稀薄,导致换气效果较差,且过滤网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且过滤效率以及过滤效果呈下降趋势,而医用电梯的使用频率高,且又由于过滤网的更换过程较为繁琐,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包括轿厢主体,所述轿厢主体的顶部卡接有第一引流筒,所述第一引流筒的内侧壁上卡接有第一初级过滤网,所述第一初级过滤网靠近轿厢主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内侧套筒,所述第一内侧套筒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过滤网,并且第一内侧套筒内侧底部对应第一环形过滤网内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并且第一内侧套筒内侧底部对应第一环形过滤网外围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引流孔,所述第一内侧套筒的下方设置有引流风机,所述轿厢主体的顶部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风叶,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变速齿轮盒的顶部,所述变速齿轮盒的底部通过机壳与轿厢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内侧套筒靠近第一初级过滤网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片,且所述第一密封片与第一环形过滤网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密封片顶部对应位于最内侧第一环形过滤网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引流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内侧套筒的外圆周面与第一引流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引流风机机身的表面通过减震座与第一引流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环形过滤网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一环形过滤网以套接的方式均匀排列设置,且若干个第一环形过滤网由内侧向外侧其滤孔大小呈减小的趋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变速齿轮盒的内侧,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轴的表面,所述第二转接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变速齿轮盒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转接轴的表面缠绕连接有绕组线圈,且所述绕组线圈位于机壳的内部,所述机壳内侧壁对应绕组线圈的位置处设置有永磁组件,且所述永磁组件包括两块永磁块,且所述绕组线圈位于两块永磁块之间,且两块永磁块相对面的磁极相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轿厢主体侧表面的底部卡接有第二引流筒,所述第二引流筒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初级过滤网,所述第二初级过滤网靠近轿厢主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内侧套筒,所说第二内侧套筒的外侧壁与第二引流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侧套筒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过滤网,并且第二内侧套筒内侧端面对应第二环形过滤网内围的位置处卡接有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环形过滤网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二环形过滤网以套接的方式均匀排列设置,且若干个第二环形过滤网由内侧向外侧其滤孔大小呈减小的趋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内侧套筒靠近第二初级过滤网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片,且所述第二密封片与第二环形过滤网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片顶部对应位于最内侧第二环形过滤网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引流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内侧套筒表面对应轿厢主体内部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换气口,并且第二内侧套筒表面对应轿厢主体内部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换气口,并且第二内侧套筒内侧底部对应第二环形过滤网外围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引流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风叶、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引流风机、第一环形过滤网以及第二环形过滤网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与原有的引流风机工作方式相比换气效果更好,不受轿厢主体升降过程中空气流流向的影响,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上,无需增设大量的控制组件,利用引流风机的切换方式,从而可实现良好的反冲效果,能够有效去除被截留在第一环形过滤网和第二环形过滤网内部的空气杂质,有效延长了第一环形过滤网和第二环形过滤网的正常使用寿命,减少第一环形过滤网和第二环形过滤网的清洗和更换频率。

2、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风叶、第一转接轴、第二转接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变速齿轮盒、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轿厢主体由相关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竖直方向上升或下行的过程中,由于桥型主体的移动速率较大,导致轿厢主体周围的空气流速将对伴随着轿厢主体的移动速率呈正比例变化,风叶在空气流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便可带动第一转接轴于第一轴承内发生稳定的旋转动作,由第一转接轴利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可在将扭力转嫁至第二转接轴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提高第二转接轴的转速,即第二转接轴的转速大于第一转接轴的转速,绕组线圈在第一转接轴的带动下于永磁组件的内侧发生转动,且绕组线圈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切割由永磁组件所产生的磁感线,并产生电流,从而可实现能量的回收效应。

3、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和引流风机,轿厢主体进行升降动作的过程中,绕组线圈才会通过以切割磁感线的方式产生电能,且所生产电流的正负极与风叶的旋转方向相关联,因而在当轿厢主体向上升起时,引流风机上的换气扇叶沿着正方向旋转,在引流风机的驱动效果下,位于轿厢主体上方的空气流将会被导入到轿厢主体的内部,使轿厢主体内部的气压升高,并驱动原有的空气经第二引流筒处排出,当轿厢主体下降时,引流风机上的换气扇叶可沿着反方向转动,在引流风机的驱动效果下,位于轿厢主体内部的空气将会经由第一引流筒排出,使轿厢主体内部的气压降低,并驱动位于轿厢主体侧方位的空气流经第一引流筒进入到轿厢主体的内部,与原有的引流风机工作方式相比换气效果更好,不受轿厢主体升降过程中空气流流向的影响,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上,无需增设大量的控制组件。

4、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环形过滤网、第二环形过滤网、第一密封片、第一引流口、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第二引流口、第一换气口和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第一环形过滤网和第二环形过滤网均设定为环形结构,可在有限的空间体内实现多级过滤效果,有效滤除了空气中的杂质,且空气流在过滤的过程中,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和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均能够对所流经的空气流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换气后轿厢主体内部的空气质量,且利用引流风机的切换方式,从而可实现良好的反冲效果,能够有效去除被截留在第一环形过滤网和第二环形过滤网内部的空气杂质,有效延长了第一环形过滤网和第二环形过滤网的正常使用寿命,减少第一环形过滤网和第二环形过滤网的清洗和更换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中第一内侧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中第一密封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中变速齿轮盒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中绕组线圈和永磁组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中第一引流筒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中第二引流筒内部结构的分解图。

图例说明:

1、轿厢主体;2、第一引流筒;3、第一初级过滤网;4、第一内侧套筒;5、第一环形过滤网;6、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7、第一引流孔;8、第一密封片;9、第一引流口;10、引流风机;11、第一换气口;12、第一轴承;13、第一转接轴;14、风叶;15、第二轴承;16、变速齿轮盒;17、主动齿轮;18、从动齿轮;19、第二转接轴;20、第三轴承;21、机壳;22、绕组线圈;23、永磁组件;24、第二引流筒;25、第二初级过滤网;26、第二内侧套筒;27、第二环形过滤网;28、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29、第二密封片;30、第二引流口;31、第二引流孔;32、第二换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包括轿厢主体1,轿厢主体1的顶部卡接有第一引流筒2,第一引流筒2的内侧壁上卡接有第一初级过滤网3,第一初级过滤网3靠近轿厢主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内侧套筒4,第一内侧套筒4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过滤网5,并且第一内侧套筒4内侧底部对应第一环形过滤网5内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6,并且第一内侧套筒4内侧底部对应第一环形过滤网5外围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引流孔7,第一内侧套筒4的下方设置有引流风机10,通过设计的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6、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28和引流风机10,轿厢主体1进行升降动作的过程中,绕组线圈22才会通过以切割磁感线的方式产生电能,且所生产电流的正负极与风叶14的旋转方向相关联,因而在当轿厢主体1向上升起时,引流风机10上的换气扇叶沿着正方向旋转,在引流风机10的驱动效果下,位于轿厢主体1上方的空气流将会被导入到轿厢主体1的内部,使轿厢主体1内部的气压升高,并驱动原有的空气经第二引流筒24处排出,当轿厢主体1下降时,引流风机10上的换气扇叶可沿着反方向转动,在引流风机10的驱动效果下,位于轿厢主体1内部的空气将会经由第一引流筒2排出,使轿厢主体1内部的气压降低,并驱动位于轿厢主体1侧方位的空气流经第一引流筒2进入到轿厢主体1的内部,与原有的引流风机10工作方式相比换气效果更好,不受轿厢主体1升降过程中空气流流向的影响,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上,无需增设大量的控制组件,轿厢主体1的顶部卡接有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12内套接有第一转接轴13,第一转接轴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风叶14,第一转接轴13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5,第二轴承15卡接在变速齿轮盒16的顶部,变速齿轮盒16的底部通过机壳21与轿厢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内侧套筒4靠近第一初级过滤网3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片8,且第一密封片8与第一环形过滤网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第一密封片8顶部对应位于最内侧第一环形过滤网5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引流口9。

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一内侧套筒4的外圆周面与第一引流筒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引流风机10机身的表面通过减震座与第一引流筒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环形过滤网5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一环形过滤网5以套接的方式均匀排列设置,且若干个第一环形过滤网5由内侧向外侧其滤孔大小呈减小的趋势。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转接轴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7,主动齿轮17位于变速齿轮盒16的内侧,主动齿轮17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18,从动齿轮18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轴19的表面,第二转接轴19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0,第三轴承20卡接在变速齿轮盒16的底部。

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二转接轴19的表面缠绕连接有绕组线圈22,且绕组线圈22位于机壳21的内部,机壳21内侧壁对应绕组线圈22的位置处设置有永磁组件23,且永磁组件23包括两块永磁块,且绕组线圈22位于两块永磁块之间,且两块永磁块相对面的磁极相反,通过设计的风叶14、第一转接轴13、第二转接轴19、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变速齿轮盒16、主动齿轮17和从动齿轮18,轿厢主体1由相关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竖直方向上升或下行的过程中,由于桥型主体的移动速率较大,导致轿厢主体1周围的空气流速将对伴随着轿厢主体1的移动速率呈正比例变化,风叶14在空气流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便可带动第一转接轴13于第一轴承12内发生稳定的旋转动作,由第一转接轴13利用主动齿轮17和从动齿轮18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可在将扭力转嫁至第二转接轴19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提高第二转接轴19的转速,即第二转接轴19的转速大于第一转接轴13的转速,绕组线圈22在第一转接轴13的带动下于永磁组件23的内侧发生转动,且绕组线圈22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切割由永磁组件23所产生的磁感线,并产生电流,从而可实现能量的回收效应。

具体的,如图7所示,轿厢主体1侧表面的底部卡接有第二引流筒24,第二引流筒24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初级过滤网25,第二初级过滤网25靠近轿厢主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内侧套筒26,所说第二内侧套筒26的外侧壁与第二引流筒2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内侧套筒26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过滤网27,并且第二内侧套筒26内侧端面对应第二环形过滤网27内围的位置处卡接有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28。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二环形过滤网27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二环形过滤网27以套接的方式均匀排列设置,且若干个第二环形过滤网27由内侧向外侧其滤孔大小呈减小的趋势,通过设计的第一环形过滤网5、第二环形过滤网27、第一密封片8、第一引流口9、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6、第二引流口30、第一换气口11和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28,第一环形过滤网5和第二环形过滤网27均设定为环形结构,可在有限的空间体内实现多级过滤效果,有效滤除了空气中的杂质,且空气流在过滤的过程中,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6和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28均能够对所流经的空气流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换气后轿厢主体1内部的空气质量,且利用引流风机10的切换方式,从而可实现良好的反冲效果,能够有效去除被截留在第一环形过滤网5和第二环形过滤网27内部的空气杂质,有效延长了第一环形过滤网5和第二环形过滤网27的正常使用寿命,减少第一环形过滤网5和第二环形过滤网27的清洗和更换频率。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二内侧套筒26靠近第二初级过滤网25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片29,且第二密封片29与第二环形过滤网27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密封片29顶部对应位于最内侧第二环形过滤网27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引流口30。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一内侧套筒4表面对应轿厢主体1内部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换气口11,并且第二内侧套筒26表面对应轿厢主体1内部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换气口32,并且第二内侧套筒26内侧底部对应第二环形过滤网27外围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引流孔31。

工作原理:使用时,轿厢主体1由相关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竖直方向上升或下行的过程中,由于桥型主体的移动速率较大,导致轿厢主体1周围的空气流速将对伴随着轿厢主体1的移动速率呈正比例变化,风叶14在空气流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便可带动第一转接轴13于第一轴承12内发生稳定的旋转动作,由第一转接轴13利用主动齿轮17和从动齿轮18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可在将扭力转嫁至第二转接轴19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提高第二转接轴19的转速,即第二转接轴19的转速大于第一转接轴13的转速,绕组线圈22在第一转接轴13的带动下于永磁组件23的内侧发生转动,且绕组线圈22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切割由永磁组件23所产生的磁感线,并产生电流,从而可实现能量的回收效应,轿厢主体1进行升降动作的过程中,绕组线圈22才会通过以切割磁感线的方式产生电能,且所生产电流的正负极与风叶14的旋转方向相关联,因而在当轿厢主体1向上升起时,引流风机10上的换气扇叶沿着正方向旋转,在引流风机10的驱动效果下,位于轿厢主体1上方的空气流将会被导入到轿厢主体1的内部,使轿厢主体1内部的气压升高,并驱动原有的空气经第二引流筒24处排出,当轿厢主体1下降时,引流风机10上的换气扇叶可沿着反方向转动,在引流风机10的驱动效果下,位于轿厢主体1内部的空气将会经由第一引流筒2排出,使轿厢主体1内部的气压降低,并驱动位于轿厢主体1侧方位的空气流经第一引流筒2进入到轿厢主体1的内部,与原有的引流风机10工作方式相比换气效果更好,不受轿厢主体1升降过程中空气流流向的影响,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上,无需增设大量的控制组件,第一环形过滤网5和第二环形过滤网27均设定为环形结构,可在有限的空间体内实现多级过滤效果,有效滤除了空气中的杂质,且空气流在过滤的过程中,第一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6和第二贴片式紫外线杀菌灯28均能够对所流经的空气流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换气后轿厢主体1内部的空气质量,且利用引流风机10的切换方式,从而可实现良好的反冲效果,能够有效去除被截留在第一环形过滤网5和第二环形过滤网27内部的空气杂质,有效延长了第一环形过滤网5和第二环形过滤网27的正常使用寿命,减少第一环形过滤网5和第二环形过滤网27的清洗和更换频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可保证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医用电梯顶棚通风结构
  • 一种便于对电梯轿厢内部环境进行改善的通风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88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