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0:53


一种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用于人体支撑的医疗辅助设备,特别具体的是一种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引起压疮的三大因素分别为:压力因素、营养状况以及皮肤抵抗力降低。其中由压力因素引发的压疮较为多见,而在压力因素当中,垂直压力又是最为主要的引发因素。

人体局部组织,在遭受持续性地垂直压力时(一般而言皮肤层下的血管可承受的压力约为32mmHg左右,假若超过以上的压力,局部血管便可能扭曲、变形而影响到血流的通过,则有缺血的现象),极易诱发褥疮,且该褥疮的临床分期会随着时间的逐渐延长而快速深化。该类褥疮多见在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以及人体头面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患者追求更好的医疗体验,术发褥疮逐渐受到医生与患者的重视。在以往的手术过程当中,俯卧位的病人,其头部在术中无法自主,被动活动亦非常不便,当遇手术时间过长时,被压的面部容易出现褥疮。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当中提及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610338978.8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防压疮俯卧位手术头部保护架”,包括头部支撑托架、带镜面底座、脸部凝胶组合托枕和升降调节装置,头部支撑托架的头顶限位挡边、脸部限位挡边、下颚限位挡边和底部围合成枕芯存放腔,在下颚限位挡边的中心设有下颚避让缺口,在枕芯存放腔的底部设有五官部位避让开口,在五官部位避让开口的四周设有内限位挡边;脸部凝胶组合托枕由海绵支撑模托和凝胶脸部接触层组成,在脸部凝胶组合托枕上设有五官避让缺口;脸部组合托枕安装在枕芯存放腔内,带镜面底座设置在头部支撑托架的下方,头部支撑托架和底部镜面之间由升降调节装置连接成一体。但上述方案的缺点在于:人体脸部,特别是额头部分长时间受压,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够而引发褥疮。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壳和电动调控装置,其中:

位于所述支撑壳上设置有第一气囊体和第二气囊体,所述第一气囊体配置连接有一第一气泵,所述第二气囊体配置连接有一第三气泵,所述第一气囊体与所述第二气囊体通过第二气泵相连通;

所述电动调控装置包括动力源、与所述动力源相连接的传动部件、以及与所述传动部件相连的柔性承受带;

所述柔性承受带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体和所述第二气囊体均固定于一固定板的同侧面上;位于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进气孔、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以及排气孔;所述第一气泵、所述第二气泵以及所述第三气泵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气囊体相连通,所述第三气泵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囊体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泵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气囊体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二气囊体相连通;位于所述进气孔处安装有朝向所述第一气囊体开启的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孔处安装有背向所述第一气囊体的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排气孔处安装有背向所述第二气囊体的第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调控装置包括一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有一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一连接有一缠绕辊的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柔性承受带缠绕于所述缠绕辊上。

进一步的,所述缠绕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壳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的底部固定有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安装有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升降台。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扩展板,所述第一扩展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在升降台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开有导向孔,所述升降台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杆,且导向杆滑动插接在导向孔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的底部设置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插接在所述升降台的内部,所述升降台的两侧均开有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柱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扩展板,且第二扩展板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壳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的底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有安装孔。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通过设置的气泵和气囊体,采用气囊方式来支撑,气囊体能够对面部趴下的时候对额头部分进行支撑,同时根据使用者的舒适度通过第一气泵进行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的充气量调整,从而能够调节面部的高度,不仅能达到支撑,也能保持面部呼吸,也可达到交替按摩,由于气囊特性的问题,不用对脸型进行调节,同时避免支撑杆支撑的刚性。

(2)通过设置的自锁马达、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缠绕辊和柔性承受带,自锁马达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能够带动缠绕辊转动,缠绕辊转动能对柔性承受带位于支撑壳内部的长短进行调节,因此柔性承受带能够很好的调整头部的高度,避免长时间一个角度导致颈肩问题发生。

(3)通过设置的电动伸缩杆、升降柱、导向杆和导向孔,电动伸缩杆能够带动升降柱进行升降,便于调节使用者面部支撑的高度,导向杆滑动插接在导向孔的内部,导向杆能够对升降柱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升降柱升降时的稳定性。

(4)通过设置的卡接柱和紧固螺栓,卡接柱能够插接在升降柱的顶部,松动紧固螺栓,卡接柱能够转动在升降柱的顶部,因此能够调节面部支撑装置水平转动的角度,拧紧紧固螺栓能够使卡接柱固定在升降柱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动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卡接柱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柔性承受带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气囊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气囊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支撑壳、2第一气囊体、3第二气囊体、4柔性承受带、5马达、6固定柱、7安装板、8安装孔、9电动伸缩杆、10导向孔、11导向杆、12第一扩展板、13升降柱、14第二扩展板、15卡接柱、16螺纹孔、17紧固螺栓、18主动齿轮、19缠绕辊、20从动齿轮、21固定板、22第一气囊、23第二气囊、24第一气泵、25进气孔、26第一单向阀、271第一连通孔、272第二连通孔、28第二气泵、29第二单向阀、30第三气泵、31排气孔、32第三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阅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之设计宗旨,特提供下述具体实施例,以使得阅读者能够形象的理解本发明所涉及到结构、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和技术效果。但应当注意,下述各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各实施例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同时,可结合现有知识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做一系列变形与等效替换,该变形与等效替换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本发明囊括在内。

由于本发明无法对实施例进行穷举,因此一些优选的技术特征和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相互替换或组合,由此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囊括在本发明之中。

阅读者应该明白,在阅读者通过阅读实施例内容和理解本发明宗旨之后,根据提供的实施方案所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

为了使阅读者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宗旨,特例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说明。阅读者在阅读时应当具备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知识,以方便准确的理解中所包括的逻辑关系。

阅读者应当特别注意的,具体实施方案所对应的附图以为辅助理解的形式存在,能够方便阅读者通过理解具体形象化的下位概念以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理念之抽象化的上位概念。在对本发明的整体理解和与其他除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外的技术方案进行比对时,不应当以附图之表象作为唯一参考依据,还应在理解了本发明理念之后,依照附图或不依照附图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删减重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合理增加重组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

由于本发明对技术方案无法进行穷举,下述情形也应理解为被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

1.在它之结构利用了与本发明技术基本相同的原理、或实现了与本发明技术基本相同的功能、又或得到了与本发明技术基本相同的有益效果的情况下,该它之结构的变形或变形方式为在本领域技术或极相近技术领域中为常见的手段,则它之结构被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

2.本具体实施例涉及的有益效果指向所举的具体实施例中之具体结构特征,该有益效果可以为:被本发明宗旨所囊括的下位所得;亦可以为新的所得,即由上位概念引申的具体下位结构而得到的必然所得。当它之结构所带来的它之有益效果虽未对应或未完全对应实施例中提及的上述有益效果或根据本发明宗旨所明确指出的有益效果,但它之有益效果可根据本发明设计理念和宗旨合理推导而出时,则它之结构被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

3.所被提及的相应技术问题虽是技术创造的根本,但通过创造而得到的本技术方案本身并非局限于上述特定的技术问题。当它之技术问题能够通过本技术方案得到有效解决,又或根据本技术方案本身、设计理念和宗旨合理推导能够解决它之技术问题时,本技术方案即可合理推测能够在该它之技术问题领域得到广泛适用,当如何上述条2相关条件时,该领域的它之结构亦被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

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本文中“第一”、“第二”等词语含义旨在为名词进行区分代指,与其空间或流程顺序无直接或间接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如图1-图6所示,1、包括:支撑壳1和电动调控装置,其中:

位于所述支撑壳1上设置有第一气囊体2和第二气囊体3,第一气囊体2和第二气囊体3能够对面部趴下的时候对额头部分进行支撑,所述第一气囊体2配置连接有一第一气泵24,根据使用者的舒适度通过第一气泵24进行对第一气囊22和第二气囊23内的充气量调整,从而能够调节面部的高度,不仅能达到支撑,也能保持面部呼吸,也可达到交替按摩,所述第二气囊体3配置连接有一第三气泵30,所述第一气囊体2与所述第二气囊体3通过第二气泵28相连通,第二气泵28能够将第一气囊22中的气体输送到第二气囊23内;

所述电动调控装置包括动力源、与所述动力源相连接的传动部件、以及与所述传动部件相连的柔性承受带4,柔性承受带4能够很好的调整头部的高度,避免长时间一个角度导致颈肩问题发生;

所述柔性承受带4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壳1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体2和所述第二气囊体3均固定于一固定板21的同侧面上;位于所述固定板21上开设有进气孔25、第一连通孔271、第二连通孔272以及排气孔31;所述第一气泵24、所述第二气泵28以及所述第三气泵30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21的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气泵2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进气孔25与所述第一气囊体2相连通,所述第三气泵30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排气孔31与所述第二气囊体3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泵28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271与所述第一气囊体2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泵28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272与所述第二气囊体3相连通;位于所述进气孔25处安装有朝向所述第一气囊体2开启的第一单向阀26,第一单向阀26避免第一气囊22中的气体从进气孔25内逆流,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孔271处安装有背向所述第一气囊体2的第二单向阀29,第二单向阀29避免第二气囊23中的气体从连通孔27内逆流,位于所述排气孔31处安装有背向所述第二气囊体3的第三单向阀32,第三单向阀32能够防止空气逆流到第二气囊23内。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调控装置包括一马达5,所述马达5的输出端固定有一主动齿轮18,所述主动齿轮18与一连接有一缠绕辊19的从动齿轮20相互啮合,所述柔性承受带4缠绕于所述缠绕辊19上,自锁马达5带动主动齿轮18转动,马达5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18,主动齿轮18带动从动齿轮20转动,从动齿轮20能够带动缠绕辊19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缠绕辊19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壳1内部,缠绕辊19转动能对柔性承受带3位于支撑壳1内部的长短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1的底部固定有一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的内部安装有一电动伸缩杆9,所述电动伸缩杆9的输出端安装有升降台13,便于调节使用者面部支撑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伸缩杆9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扩展板12,所述第一扩展板12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在升降台13的底部,第一扩展板12能够增加电动伸缩杆9输出端与升降柱13的接触面积,提高升降柱13升降柱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6的顶部开有导向孔10,所述升降台13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杆11,且导向杆11滑动插接在导向孔10的内部,导向杆11能够对升降柱13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升降柱13升降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1的底部设置有卡接柱15,所述卡接柱15插接在所述升降台13的内部,所述升降台13的两侧均开有螺纹孔16,且所述螺纹孔1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7,松动紧固螺栓17,卡接柱15能够转动在升降柱13的顶部,因此能够调节面部支撑装置水平转动的角度,拧紧紧固螺栓17能够使卡接柱15固定在升降柱13上。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柱15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扩展板14,且第二扩展板14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壳1的底部,第二扩展板14能够增加卡接柱15与支撑壳1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柱15对支撑壳1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6的底部焊接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顶部开有安装孔8,通过螺栓与安装孔8配合能够将安装板7固定安装到指定位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通过安装板7固定安装到指定位置,根据患者头部的高度,启动电动伸缩杆9,电动伸缩杆9能够带动升降柱13进行升降,便于调节使用者面部支撑的高度,导向杆11滑动插接在导向孔10的内部,导向杆11能够对升降柱13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升降柱13升降时的稳定性,由于卡接柱15能够插接在升降柱13的顶部,松动紧固螺栓17,卡接柱15能够转动在升降柱13的顶部,因此能够调节面部支撑装置水平转动的角度,拧紧紧固螺栓17能够使卡接柱15固定在升降柱13上,启动第一气泵24,第一气泵24将气体通过进气孔25充入第一气囊22内,进气孔25一侧的第一单向阀26避免第一气囊22中的气体从进气孔25内逆流,当需要对第二气囊23充气时,启动第二气泵28,第二气泵28能够将第一气囊22中的气体输送到第二气囊23内,位于第二气囊23一侧的第一连通孔271内的第二单向阀29避免第二气囊23中的气体从第一连通孔271内逆流,在需要将气囊内气体排出时,启动第三气泵30,第三气泵30能够将第二气囊23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31排出,排气孔31一侧的第三单向阀32能够防止空气逆流到第二气囊23内,采用气囊方式来支撑,气囊体能够对面部趴下的时候对额头部分进行支撑,同时根据使用者的舒适度通过第一气泵24进行对第一气囊22和第二气囊23内的充气量调整,从而能够调节面部的高度,不仅能达到支撑,也能保持面部呼吸,也可达到交替按摩,由于气囊特性的问题,不用对脸型进行调节,同时避免支撑杆支撑的刚性,启动自锁马达5,自锁马达5带动主动齿轮18转动,主动齿轮18带动从动齿轮20转动,从动齿轮20能够带动缠绕辊19转动,缠绕辊19转动能对柔性承受带3位于支撑壳1内部的长短进行调节,因此柔性承受带3能够很好的调整头部的高度,避免长时间一个角度导致颈肩问题发生。

相关技术
  • 一种手术用面部支撑装置
  • 一种介入导管室DSA下头面部手术的手术头架
技术分类

06120112958360